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冥界十王信仰与敦煌引路菩萨像的产生
1
作者 李清泉 杨文萱 《艺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5期45-54,共10页
晚唐至宋描绘菩萨引导亡者前往净土的敦煌引路菩萨像,其图式不同于既往的来迎图,更强调“引路”的目的。这种转变与晚唐时期十王信仰的兴盛所引发的地狱观念具象化趋势密切相关。以观音作为引路菩萨受密教观音信仰的影响,而幡则糅合了... 晚唐至宋描绘菩萨引导亡者前往净土的敦煌引路菩萨像,其图式不同于既往的来迎图,更强调“引路”的目的。这种转变与晚唐时期十王信仰的兴盛所引发的地狱观念具象化趋势密切相关。以观音作为引路菩萨受密教观音信仰的影响,而幡则糅合了汉地丧仪与佛教胜幡中出行、引魂、破地狱及生净土等多重寓意,二者共同建构了引路菩萨护佑亡者顺利渡过冥途的图像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路菩萨 中阴 地狱十王 观音
下载PDF
弥勒菩萨与观音菩萨——图像的创立与演变 被引量:9
2
作者 宫治昭 贺小萍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4-78,共15页
以弥勒菩萨、观音菩萨像的发展演变为例,探寻其在印度、中亚、东亚的信仰演变情况,对二菩萨信仰在印度与东亚的异同及其理由、背景进行考察。
关键词 弥勒菩萨 观音菩萨 印度 中亚 东亚
下载PDF
大乘佛教的悲智精神
3
作者 李利安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31-33,35,共4页
文章通过观音和文殊这两种菩萨信仰来分析中国大乘佛教"悲智双运"这一理念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希望通过这一分析,能使我们更加清晰地理解中国大乘佛教的理论特色和实践趋向,更加准确地把握中国大乘佛教菩萨信仰的本质与发... 文章通过观音和文殊这两种菩萨信仰来分析中国大乘佛教"悲智双运"这一理念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希望通过这一分析,能使我们更加清晰地理解中国大乘佛教的理论特色和实践趋向,更加准确地把握中国大乘佛教菩萨信仰的本质与发展走向,同时,也有助于我们理解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它在佛教理论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在佛教修行实践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乘佛教 菩萨信仰 观音与文殊 悲智双运
下载PDF
关公与观音:两个中国民间神在古巴的变形 被引量:4
4
作者 班国瑞 杨艳兰 黎相宜 《八桂侨刊》 2014年第4期3-12,共10页
华工作为第一代中国移民,于19世纪中期来到加勒比海的古巴,在鼎盛时期达到12.5万人,曾是亚洲之外的在规模和影响力上仅次于美国的华人移民。上百年来,华人在古巴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古巴的天主教及非洲传统宗教文化的影响... 华工作为第一代中国移民,于19世纪中期来到加勒比海的古巴,在鼎盛时期达到12.5万人,曾是亚洲之外的在规模和影响力上仅次于美国的华人移民。上百年来,华人在古巴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古巴的天主教及非洲传统宗教文化的影响下,古巴华人所崇拜的关公和观音信仰发生了变化,即赋予或融入了某些西方和非洲传统宗教文化的元素。古巴的华人和其他种族的移民一样,共同参与和谱写了文化转移和宗教混合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公 观音 中国民间神 古巴
下载PDF
观音菩萨的女性化及其审美意蕴 被引量:3
5
作者 支景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4-120,共7页
观音菩萨的慈悲属性、重视生育的传统观念、世俗的审美心理期盼、阴性化的文化特质,是佛教东传中土以来观音菩萨女性化的主要原因。观音菩萨女性化的进程,契合了佛教东传以后逐步中国化的历程。女性化观音,将"女"与"佛&q... 观音菩萨的慈悲属性、重视生育的传统观念、世俗的审美心理期盼、阴性化的文化特质,是佛教东传中土以来观音菩萨女性化的主要原因。观音菩萨女性化的进程,契合了佛教东传以后逐步中国化的历程。女性化观音,将"女"与"佛"化为情感符号,是佛性与人性的深层"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观音 女性化 情感符号
下载PDF
“引路菩萨”与“莲花手”——汉藏持莲花观音像比较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翎 《西藏研究》 CSSCI 2006年第3期59-62,共4页
敦煌藏经洞出土了许多精美的幡画,其中有的注明为“引路菩萨”。通过图像特征,可以确定这种“引路菩萨”属于观音菩萨的一种身形,其宗教功能是作为阿弥陀佛的助手,引导死者往生西方净土。同时,在藏传佛教造像中广泛流行的“莲花手”观音... 敦煌藏经洞出土了许多精美的幡画,其中有的注明为“引路菩萨”。通过图像特征,可以确定这种“引路菩萨”属于观音菩萨的一种身形,其宗教功能是作为阿弥陀佛的助手,引导死者往生西方净土。同时,在藏传佛教造像中广泛流行的“莲花手”观音,虽然在造型、名号上与前者并不相同,但经过笔者的考察,证明汉传佛教中的“引路菩萨”与藏传佛教中的“莲花手”在宗教功能上是一致的,是观音菩萨在不同的宗教系统中所呈现的不同图像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音信仰 引路菩萨 莲花手
下载PDF
敦煌画中的回鹘神祇——对P.4518(24)纸本的再讨论 被引量:2
7
作者 周晓萍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0-153,共14页
敦煌P.4518(24)绘画中的主体人物,一直以来被学者考证认为是粟特祆教神祇。本文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之上首先从图像中主体人物衣冠服饰及犬、狼在图像上的表现入手,论证了该图像具有的回鹘民族的文化特征。其次,通过图文互证的方式分析认为... 敦煌P.4518(24)绘画中的主体人物,一直以来被学者考证认为是粟特祆教神祇。本文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之上首先从图像中主体人物衣冠服饰及犬、狼在图像上的表现入手,论证了该图像具有的回鹘民族的文化特征。其次,通过图文互证的方式分析认为,图像中左像为吉祥天女,右像为四臂观音。两尊像的成因基于唐宋间敦煌佛教的密教化、民间化,体现了回鹘佛教信仰的显密结合及对当地传统民间信仰图式的纳入,表现了四臂观音手持日月、蛇蝎的造像特征。根据回鹘多宗教信仰,多文化融合的民族特性,认为10世纪甘州回鹘将不同信仰的崇拜对象融为一体,创造了以回鹘天公主为特征的佛教吉祥天女及四臂观音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鹘 吉祥天女 四臂观音
下载PDF
杭州吴山元代宝成寺救八难摩崖造像考 被引量:4
8
作者 赖天兵 《文博》 2016年第5期102-107,共6页
杭州是元代藏传佛教在南方的弘传中心,当年江南的藏传佛教寺院至今仍有迹可循的唯有杭州吴山宝成寺。本文首次公布了宝成寺摩崖南段的一组重要造像,考证其为观音或度母救难图中的诸难图像,凡八难;进而结合相关史料与崖面状况确定南段摩... 杭州是元代藏传佛教在南方的弘传中心,当年江南的藏传佛教寺院至今仍有迹可循的唯有杭州吴山宝成寺。本文首次公布了宝成寺摩崖南段的一组重要造像,考证其为观音或度母救难图中的诸难图像,凡八难;进而结合相关史料与崖面状况确定南段摩崖已毁的系列造像最可能为以观世音为主尊的观音救八难组像;再由摩崖雕刻的内容、格局与艺术风格,揭示了宝成寺救八难造像为我国多民族文化艺术交融的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 元代 宝成寺 救八难 摩崖造像
下载PDF
以观音信仰为例谈菩萨信仰的现实意义
9
作者 王红岩 《科教导刊》 2011年第14期136-137,共2页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一来,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日益明显。菩萨信仰慢慢地成为中国的佛教信仰的一项重要的内容,甚至可以说菩萨信仰成为中国佛教的一大特色。在中国,流行最广影响最深的当属观音信仰,在菩萨信仰中观音信仰的产生与流传具有...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一来,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日益明显。菩萨信仰慢慢地成为中国的佛教信仰的一项重要的内容,甚至可以说菩萨信仰成为中国佛教的一大特色。在中国,流行最广影响最深的当属观音信仰,在菩萨信仰中观音信仰的产生与流传具有代表性,所以本文试从观音信仰浅析菩萨信仰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菩萨信仰 观音信仰
下载PDF
四川安岳南薰偏菩萨北宋摩崖造像调查与分析
10
作者 王德路 傅盛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75,148,共19页
安岳南薰偏菩萨摩崖造像共有四龛,其中2号龛开凿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雕刻千手观音与僧伽变相,反映观音以千手护持众生、以化身救苦济难的信仰观念,这种造像组合形式前所未见,也是所知唯一北宋僧伽变相实例。3号龛开凿于北宋熙宁二... 安岳南薰偏菩萨摩崖造像共有四龛,其中2号龛开凿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雕刻千手观音与僧伽变相,反映观音以千手护持众生、以化身救苦济难的信仰观念,这种造像组合形式前所未见,也是所知唯一北宋僧伽变相实例。3号龛开凿于北宋熙宁二年(1069),系施主曹氏为完成亡祖亡父心愿而造,雕刻有上下五代家族供养人像,是宋人重视孝道与家族观念的产物,此龛像是川东文氏石匠早期造像遗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岳南薰 偏菩萨摩崖造像 僧伽变相 千手观音 文氏石匠
原文传递
马蹄寺千佛洞第8窟法华造像观世音菩萨图像考
11
作者 张善庆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7-135,共9页
张掖马蹄寺石窟群千佛洞第8窟现存法华造像一铺,释迦佛、多宝佛以及右胁侍文殊菩萨皆有榜题,唯独左胁侍菩萨题记漶灭不清。此文根据其他石窟材料,将这身造像考订为观世音菩萨,并就图像模式来源和成立的义理基础做进一步论证。
关键词 马蹄寺石窟群 千佛洞 法华造像 文殊菩萨 观世音菩萨
原文传递
千手眼大悲像的初步考察——以大足宝顶为例
12
作者 李崇峰 《石窟寺研究》 2015年第1期348-375,共28页
大足宝顶'千手观音像',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身集雕刻、彩绘、贴金于一体的同类摩崖石刻。唐贞观中,沙门智通译《千臂千眼经》(经题《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睨经》)堪称千手观音法之初出,自此中国始有千手眼大悲信仰。武周时... 大足宝顶'千手观音像',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身集雕刻、彩绘、贴金于一体的同类摩崖石刻。唐贞观中,沙门智通译《千臂千眼经》(经题《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睨经》)堪称千手观音法之初出,自此中国始有千手眼大悲信仰。武周时,乌仗那高僧达摩战陀于妙氎上画一千臂菩萨像进献武则天,神皇令宫女绣成或使匠人画出流布天下。这应是迄今所知中土最早的千手菩萨像。此后各地雕塑或绘制的千手眼像,在达摩战陀所制祖本的基础上,主要依据伽梵达摩译《千手千眼大悲心经》(经题《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创作。智通译本所据梵本原名疑为Nilakantha,意为孔雀;伽梵达摩译本依据另一梵文原本五Aryanilakantha nama dharani迻译,其中Arya-nilakantha,意为圣孔雀。现存千手眼大悲像整体造型如孔雀开屏之状,疑达摩战陀所创祖本与梵本原始经名有关。武周沙门波仑曰:'千手千眼菩萨者,即观世音之变现,伏魔怨之神迹也。'北宋文人黄庭坚认为:'千手眼大悲菩萨者,观世音之化相也。'换言之,千手眼菩萨与一般观音不能等同,大悲像乃观世音所放'神通之相'。故此,中土现存这种画塑应称'千手眼大悲像'为妥,简作'大悲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手观音 译本 千手眼大悲
原文传递
淺論觀音信仰與儒家“孝”之結合——以孝女故事《沈清傳》爲中心 被引量:1
13
作者 朴鍾茂 《中国俗文化研究》 2016年第1期119-137,共19页
我們皆知宋代有加深儒佛融合的現象,与此相聯繫的是,中韓日三國均有相似的孝女故事,即《妙善》(中)、《沈清》(韓)、《小夜姬》(日),其内容主要表現了女兒對嚴父之恩的回報,至孝感天。三國孝女故事每當關鍵時刻都發生奇異轉折,最終得到... 我們皆知宋代有加深儒佛融合的現象,与此相聯繫的是,中韓日三國均有相似的孝女故事,即《妙善》(中)、《沈清》(韓)、《小夜姬》(日),其内容主要表現了女兒對嚴父之恩的回報,至孝感天。三國孝女故事每當關鍵時刻都發生奇異轉折,最終得到佛教所説的靈異,特别是在民間以觀音靈異爲代表的法華功德。這一點令人不禁想到东北亚所信仰的佛教的靈異性與儒家以“孝”为萬行之本的思想結合。本文以韓文小説《沈清傳》爲例,簡要分析在孝道倫理上所表現出的儒佛融合現象之特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清傳》 觀音信仰 妙善故事 漢文化 至孝感天
原文传递
深圳宝安“龙津石塔”辨·兼论“宝箧印塔”——宝箧印塔(阿育王塔)在中国陆岸南缘的发现
14
作者 阎焰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 2021年第1期446-468,478-479,共25页
1980年8月26日,国家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四十年光阴荏苒。深圳,这个地处广东南海边陲、在原宝安县基础上设立的特区,成长为世界瞩目的制造和创新之城。四十年前,深圳这个籍籍无名的边陲小城,同一河之隔的香港天差地别。而今,深圳已经... 1980年8月26日,国家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四十年光阴荏苒。深圳,这个地处广东南海边陲、在原宝安县基础上设立的特区,成长为世界瞩目的制造和创新之城。四十年前,深圳这个籍籍无名的边陲小城,同一河之隔的香港天差地别。而今,深圳已经成为世界侧目的国际都会,2018年度GDP超越香港。但长久以来,世人眼中的深圳只是一座超级经济城市,而并非文化绿洲,也少有历史文化积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南海 宝箧 籍籍无名 阿育王塔 天差地别 历史文化积淀 深圳宝安 经济特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