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stics of boundary fault systems and its hydrocarbon controlling o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Awati Sag,Tarim Basin,China 被引量:3
1
作者 Zhong-kai Bai Xiu-xiang Lu +7 位作者 Zong-xu Song Hai-jun Qiu Xin-gui Zhou Yong-jin Gao Ying-min Qi Li-chun Zhu Xiao-tao Fu Yuan-yuan Zhou 《China Geology》 2019年第1期94-107,共14页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wo-dimensional seismic dat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boundary fault systems including the Shajingzi fault, the Aqia fault and the Tumuxiuke fault around the Awa...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wo-dimensional seismic dat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boundary fault systems including the Shajingzi fault, the Aqia fault and the Tumuxiuke fault around the Awati sag of the Tarim Basin, and studies its controlling o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Neotectonic movement is ubiquitous in oil and gas bearing basins in China, such as Neogene intense activities of large boundary thrusting faults of the Awati sag: Shajingzi fault, Aqia fault and Tumuxiuke fault. Based on a large number of seismic data, it is showed that they have section wi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direction of fault strike, and active periods and associated structures formed of different sections are different. Usually, large anticlinal structures are formed in the upper wall, and faulted anticline controlled by companion faults are formed in the bottom wall. Large faults cut the strata from Cambrian up to Neogene. For the anticline in the upper wall, fault activities caused by neotectonic movement played a destructive role i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thus the preservation condition is critical for reservoir formation. In this sens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formations in the upper walls of Aqia fault and Tumuxiuke fault under the Cambrian salt bed, whose plastic deformation could help to heal faults. Companion faults in the bottom wall cut down to the Cambrian and up to the Triassic serving as the pathway for 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associated structures in the bottom wall are noteworthy exploration targ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OTECTONIC movement BOUNDARY fault Reservoir forming control awati SAG TARIM Basin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阿瓦提凹陷三叠系层序特征与沉积古地理演化
2
作者 贾进华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3-778,共16页
为阐明塔里木盆地阿瓦提凹陷三叠系的沉积特征、层序格架及沉积古地理,根据陆相层序地层学和湖盆沉积学研究思路,利用钻井、岩心、地震等基础资料,提出了井震结合层序划分、物源与沉积特征、沉积古地理分布与演化等研究新认识。将阿瓦... 为阐明塔里木盆地阿瓦提凹陷三叠系的沉积特征、层序格架及沉积古地理,根据陆相层序地层学和湖盆沉积学研究思路,利用钻井、岩心、地震等基础资料,提出了井震结合层序划分、物源与沉积特征、沉积古地理分布与演化等研究新认识。将阿瓦提凹陷三叠系俄霍布拉克组和克拉玛依组划分了7个三级层序,俄霍布拉克组分为5个层序(SQ1—SQ5),克拉玛依组分为2个层序(SQ6—SQ7)。各层序自下而上由低位体系域(LST)、湖侵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组成。研究认为阿瓦提凹陷三叠系发育多物源控制下的扇三角洲相、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滨浅湖亚相等沉积。凹陷周边存在4大物源,主要来自西南部巴楚隆起和西部柯坪断隆,其次是北部塔北隆起和东南部塔中隆起。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主要分布在凹陷的南部—西南部边缘,以辫状分流河道微相的粗粒砂岩和砂砾岩体为主。湖盆主体位于凹陷东部地区,向凹陷内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湖泊相,以水下分流河道、滩坝砂体为主。三叠纪湖盆经历了从初始形成、发育鼎盛、到充填消亡的过程。早三叠世早期(SQ1—SQ2),即俄霍布拉克组下段时期,是三叠纪阿瓦提湖盆的初始形成期。物源主要来自南部的巴楚隆起和西部的柯坪断隆地区,沉积相带从南向北呈不对称带状分布,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滨浅湖亚相等,湖盆呈南浅北深、西浅东深。早三叠世中—晚期(SQ3—SQ5),即俄霍布拉克组上段时期,是湖盆扩张发育鼎盛期。伴随着西南部和西部物源不断向盆地进积,形成扇三角洲相沉积。同时,湖盆向北部和北东部扩展,形成自南向北不断进积的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前缘亚相,北东部为滨浅湖—半深湖亚相。中三叠世早—中期(SQ6—SQ7),即克拉玛依组沉积时期,是湖盆充填消亡期。沉降中心向北东方向迁移,物源不断进积造成湖盆迅速萎缩,直至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阿瓦提凹陷 三叠系 层序 沉积古地理演化
下载PDF
阿瓦提红葡萄中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及应用
3
作者 程功 王丽玲 +4 位作者 霍亚蒙 吾拉尔·吐吾列巴衣 侯旭杰 李璐 黄新德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21-127,共7页
酵母菌在传统慕萨莱思发酵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提高传统慕萨莱思工业化生产的质量,采用传统分离方法从阿瓦提红葡萄果实中分离筛选酵母菌,利用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菌种进行鉴定,并对其耐受性进行分析,同时将性能优良... 酵母菌在传统慕萨莱思发酵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提高传统慕萨莱思工业化生产的质量,采用传统分离方法从阿瓦提红葡萄果实中分离筛选酵母菌,利用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菌种进行鉴定,并对其耐受性进行分析,同时将性能优良的酵母菌应用于慕萨莱思发酵。结果表明,酵母菌J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其余5株为丝孢毕赤酵母属(Hyphopichia)。菌株J、J1、J2的酒精耐受能力和耐酸能力较强,菌株J的耐糖性能优于J1和J2,可耐受500 g/L葡萄糖浓度。3株酵母菌发酵慕萨莱思试验结果表明,菌株J发酵慕萨莱思速度较快,酿出的慕萨莱思甘甜醇厚、酸甜协调、果香和焦香较浓郁,感官评分为(85.10±3.64)分。综上,分离出的酿酒酵母J具有良好的发酵慕萨莱思潜力,可作为扩大生产菌株,为提高慕萨莱思质量及品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慕萨莱思 酵母菌 阿瓦提红葡萄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下志留统柯坪塔格组沉积和层序地层特征——以柯坪县阿恰剖面为例
4
作者 王正和 张荣虎 +3 位作者 岳勇 余朝丰 杨钊 智凤琴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32-944,共13页
基于不同的研究位置或区域,目前,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三级层序划分方案不一,这制约了对该段地层区域构造—沉积演化及油气勘探方向的认识。笔者等结合露头、公开的钻井、地震及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柯坪阿恰地区的柯坪塔格组露头剖... 基于不同的研究位置或区域,目前,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三级层序划分方案不一,这制约了对该段地层区域构造—沉积演化及油气勘探方向的认识。笔者等结合露头、公开的钻井、地震及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柯坪阿恰地区的柯坪塔格组露头剖面沉积与层序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①阿瓦提凹陷西缘阿恰地区柯坪塔格组以混合水动力控制下的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自下而上,下段为由粗至细再到粗的沉积旋回,中段与上段整体构成向上变粗的沉积旋回;②柯坪塔格组顶、底及内部的不整合面可将其分为2个三级层序,其下段构成第一个三级层序(SQ1),中段和上段构成第二个三级层序(SQ2);SQ1中低位体系域(LST)、海侵体系域(TST)及高位体系域(HST)均发育,SQ2中只发育TST和HST;③柯坪塔格组中段与下段的界线对应于晚奥陶世赫南特期全球冰期海平面下降所形成的不整合;④水动力条件不同,导致LST中以河流作用为主,HST中波浪与潮汐作用大于河流作用;⑤SQ2中的TST为区域性的优质盖层,与SQ1中的HST可构成良好的盖、储组合,故SQ1中的HST可作为该套地层中的首要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层序地层 柯坪塔格组 志留系 阿瓦提凹陷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阿-满过渡带北部深循环岩溶作用的范围与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尤东华 彭守涛 +4 位作者 何治亮 刘永立 韩俊 肖重阳 李映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9-79,共11页
塔里木盆地阿满过渡带是断控规模储集体发育的重要领域,断裂带内的流体事件是研究对象之一。通过对塔深6、跃进1-1x、顺北1-3x与顺北蓬1井地质与地球化学的综合分析,进一步阐述了深循环岩溶作用的范围与机制。塔深6井蓬莱坝组细晶白云... 塔里木盆地阿满过渡带是断控规模储集体发育的重要领域,断裂带内的流体事件是研究对象之一。通过对塔深6、跃进1-1x、顺北1-3x与顺北蓬1井地质与地球化学的综合分析,进一步阐述了深循环岩溶作用的范围与机制。塔深6井蓬莱坝组细晶白云岩经过去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的“次生”灰岩、云质灰岩与巨晶方解石胶结物具有典型贫^(13)C、贫^(18)O特征,证实沙雅隆起岩溶流体作用在纵向上可达约1200m的深度(距T74不整合面)。跃进1-1x井发育4层洞穴并被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充填,具有褐铁矿等特征矿物,指示侧向岩溶流体的存在及较弱的水动力条件。顺北1-3x井3层洞穴内具有泥质充填物及火山岩岩屑,其方解石与褐铁矿的次生充填结构特征揭示地下暗河的搬运沉积作用。跃进1-1x井距桑塔木组剥蚀线附近塔深3井约76km,顺北1-3x井与塔深3井的直线距离达90km,表明岩溶流体在侧向上长距离迁移。顺北蓬1井鹰山组白云岩储层具有断裂流体改造特征且自下而上储集性能连续性变差。白云岩中次生巨晶方解石胶结物呈明显的贫^(13)C、贫^(18)O与富^(87)Sr特征,与塔河地区岩溶成因方解石具有强烈的可对比性,揭示其可能来源于深循环岩溶流体自下而上的侵入。深循环流体作用地质模式及顺北鹰1井鹰山组中次火山岩的存在表明流体迁移的驱动力可能来源于地层增温和/或地质热事件。岩溶流体深循环过程中的水岩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有利于阿满过渡带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循环 岩溶流体 碳酸盐岩储层 阿-满过渡带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阿瓦提坳陷油气资源潜力分析 被引量:28
6
作者 顾忆 赵永强 +4 位作者 贾存善 何光玉 罗宇 王斌 路清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7-266,共10页
阿瓦提坳陷是目前塔里木盆地勘探程度最低的地区,区内及周缘已发现乌鲁桥油苗、志留系沥青砂岩等油气显示。通过对区域构造背景及其演化、主要烃源岩沉积背景及其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明确阿瓦提坳陷及周缘发育潟湖相、陆棚—斜坡相2类... 阿瓦提坳陷是目前塔里木盆地勘探程度最低的地区,区内及周缘已发现乌鲁桥油苗、志留系沥青砂岩等油气显示。通过对区域构造背景及其演化、主要烃源岩沉积背景及其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明确阿瓦提坳陷及周缘发育潟湖相、陆棚—斜坡相2类沉积背景不同、地球化学特征有别的主力烃源岩。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中上奥陶统萨尔干组、印干组烃源岩以斜坡相为主,是与上升洋流有关的特高丰度烃源岩;中下寒武统则发育以潟湖相为主的较高丰度烃源岩。并提出了本区优质烃源岩的沉积发育模式及其沉积环境的判别指标。通过层序地层、地震相、沉积相研究,开展了层序地层格架下地震相、沉积相约束的烃源岩识别与预测。在典型油藏解剖、油气成藏条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阿瓦提坳陷及邻区有利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油气地球化学 资源潜力 阿瓦提坳陷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阿瓦提凹陷主力烃源岩探讨及油源对比 被引量:16
7
作者 席勤 余和中 +3 位作者 顾乔元 钱玲 李新生 李毓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8,共7页
通过区域构造、主要烃源岩分布及地球化学特征等研究,明确了阿瓦提凹陷发育的主力烃源岩。结果表明:阿瓦提凹陷发育有中—下寒武统、中—上奥陶统和石炭系—二叠系等3套烃源岩;中—下寒武统烃源岩在加里东晚期进入生油门限,处于低熟阶段... 通过区域构造、主要烃源岩分布及地球化学特征等研究,明确了阿瓦提凹陷发育的主力烃源岩。结果表明:阿瓦提凹陷发育有中—下寒武统、中—上奥陶统和石炭系—二叠系等3套烃源岩;中—下寒武统烃源岩在加里东晚期进入生油门限,处于低熟阶段,海西早期处于成熟高峰阶段,海西晚期处于高峰—高熟阶段,燕山期处于高熟—过熟峰期,喜马拉雅晚期处于过熟阶段;中—上奥陶统烃源岩主要分布于阿瓦提凹陷的西北部,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处于未成熟阶段,海西晚期处于低熟—成熟阶段,燕山期处于成熟高峰期,喜马拉雅晚期处于高熟—过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阿瓦提凹陷 地球化学 寒武系 烃源岩
下载PDF
巴楚隆起与阿瓦提凹陷寒武系及奥陶系沉积古地理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何宏 彭苏萍 +2 位作者 邵龙义 高云峰 时宗波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4,共4页
根据野外露头、钻井资料分析 ,对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东部和阿瓦提凹陷东南部寒武系和奥陶系进行了沉积与古地理分析。研究表明 ,该区寒武系和奥陶系总体上表现为从深—浅—深的沉积环境演化过程。早寒武世早期经历了短暂的深水盆地环境... 根据野外露头、钻井资料分析 ,对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东部和阿瓦提凹陷东南部寒武系和奥陶系进行了沉积与古地理分析。研究表明 ,该区寒武系和奥陶系总体上表现为从深—浅—深的沉积环境演化过程。早寒武世早期经历了短暂的深水盆地环境后 ,自早寒武世中晚期至中寒武世演变为局限台地———蒸发盐台地环境 ;晚寒武世至早奥陶世海平面开始逐渐上升 ,以开阔台地环境为主 ,至晚奥陶世中期演变为台地边缘斜坡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岩相古地理 巴楚隆起 阿瓦提凹陷 寒武系 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部中上奥陶统萨尔干页岩与印干页岩的空间展布与沉积环境 被引量:26
9
作者 高志勇 张水昌 +3 位作者 李建军 张宝民 顾乔元 卢玉红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9-608,共10页
中上奥陶统萨尔干页岩与印干页岩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海相烃源岩。通过对柯坪地区大湾沟剖面中上奥陶统萨尔干页岩、印干页岩与其上下地层关系的探地雷达测量,形成反映岩—震关系的地球物理剖面,从而将露头中的页岩准确标定于地震剖面中... 中上奥陶统萨尔干页岩与印干页岩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海相烃源岩。通过对柯坪地区大湾沟剖面中上奥陶统萨尔干页岩、印干页岩与其上下地层关系的探地雷达测量,形成反映岩—震关系的地球物理剖面,从而将露头中的页岩准确标定于地震剖面中。以此标定成果为据,追踪阿瓦提凹陷内75条二维地震测线(总长1.8×104km)中的烃源岩,准确地刻画出了萨尔干页岩、印干页岩的展布范围。萨尔干页岩、印干页岩在阿瓦提凹陷内大面积展布,其西北部受控于沙井子断裂,北部超覆尖灭于胜利1井以南,东部超覆尖灭于满西2井附近台地边缘(此为新发现台缘),南部则止于巴楚断隆,西南部受控于阿恰断裂带。由于萨尔干页岩是中晚奥陶世形成的盆地初期沉积的烃源岩,其分布范围与厚度均小于印干页岩,但其有机质丰度却高于印干页岩。萨尔干页岩与印干页岩沉积时属于深水陆棚—盆地相环境,沉积古水深大致在60~200,m,甚至更深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上奥陶统 萨尔干页岩 印干页岩 阿瓦提凹陷 深水陆棚 盆地相 探地雷达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阿瓦提凹陷周缘的晚新生代张扭性断层带 被引量:21
10
作者 李曰俊 孙龙德 +7 位作者 杨海军 张光亚 齐英敏 桑洪 王月然 刘亚雷 张强 文磊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9-123,共15页
塔里木盆地西北部的阿瓦提凹陷周缘发育晚新生代正断层,其中第四纪的正断层活动是塔里木盆地构造地质研究的新发现。这些正断层受先存基底断裂控制,平面上沿沙井子断裂带、阿恰断裂带和吐木休克断裂带右阶式雁列状分布,构成右阶左旋张... 塔里木盆地西北部的阿瓦提凹陷周缘发育晚新生代正断层,其中第四纪的正断层活动是塔里木盆地构造地质研究的新发现。这些正断层受先存基底断裂控制,平面上沿沙井子断裂带、阿恰断裂带和吐木休克断裂带右阶式雁列状分布,构成右阶左旋张扭性正断层带。剖面上,向下断达下古生界后不清楚,向上断至第四系上部,构成阶梯状或小型地堑(或负花状构造)构造。生长系数计算结果表明,正断层带形成于新近纪末,第四纪早-中期持续活动,到第四纪晚期停止活动。这些张扭性正断层带的成因是阿瓦提地块相对于周边地质体的顺时针旋转而致,其动力学来源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陆一陆碰撞,在晚喜马拉雅山期依然持续作用而导致的远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西北部 阿瓦提凹陷 上新世晚期-第四纪中期 正断层 张扭性断层带 顺时针旋转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阿-满过渡带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成因与分布预测 被引量:27
11
作者 何治亮 云露 +6 位作者 尤东华 彭守涛 张宏 王康宁 钱一雄 焦存礼 张继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21,共9页
中国多旋回盆地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成因具有多因素联合控制与多阶段复合成因的总体特点。塔里木盆地阿-满过渡带北部地区超深层奥陶系鹰山组、一间房组之上存在相对完整的上奥陶统、志留系,几期不整合没有叠加且暴露时间相对较短,... 中国多旋回盆地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成因具有多因素联合控制与多阶段复合成因的总体特点。塔里木盆地阿-满过渡带北部地区超深层奥陶系鹰山组、一间房组之上存在相对完整的上奥陶统、志留系,几期不整合没有叠加且暴露时间相对较短,储层发育受控于沿断裂发生的深循环岩溶作用,主要沿断裂带分布。阿-满过渡带南部地区奥陶系超深层储层发育受控于走滑断裂活动强度、分段性及热液流体改造,分别形成了热液白云岩储层(古城墟隆起鹰山组下段)、热液流体交代形成的硅化岩储层(顺南斜坡区鹰山组上段)、热液流体改造形成的微生物岩储层(顺托-顺南地区一间房组)。基于断裂-流体主控型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地质模式和针对性的地震采集、处理工作,通过叠前各向异性裂缝反演、多参数定量雕刻与叠后储层、裂缝预测技术及与应力场模拟的结合,可预测储层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超深层 储层成因 储层预测 阿-满过渡带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阿瓦提凹陷三叠系地震相特征及有利探区预测 被引量:12
12
作者 党青宁 赵宽志 +5 位作者 孙雄伟 朱长见 刘永福 向东 崔永福 赵崴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8-210,共3页
利用层序地层学方法,将阿瓦提凹陷三叠系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根据地震相参数,从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出发,结合反射连续性、反射振幅、频率等,在地震剖面上共识别出高振高连平行席状地震相、中振中连平行-亚平行席状地震相、中低振低连亚... 利用层序地层学方法,将阿瓦提凹陷三叠系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根据地震相参数,从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出发,结合反射连续性、反射振幅、频率等,在地震剖面上共识别出高振高连平行席状地震相、中振中连平行-亚平行席状地震相、中低振低连亚平行地震相、杂乱反射地震相、前积地震相等5种主要的地震相类型,这些地震相在平面上分布部位明确,纵向上具有差异性和继承性,与凹陷结构及构造演化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阿瓦提凹陷 三叠系 地震相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楚断隆中新生代的构造演化 被引量:45
13
作者 何文渊 李江海 +1 位作者 钱祥麟 张臣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39-546,共8页
巴楚断隆的形态、成因及边界断裂与其南北两侧前陆凹陷的形成戚息相关。在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大背景下 ,巴楚前缘断隆受西南坳陷和阿瓦提凹陷的影响 ,新生代时构造体制发生反转 ,边界向南北迁移。根据其发育过程特征 ,作者用复合... 巴楚断隆的形态、成因及边界断裂与其南北两侧前陆凹陷的形成戚息相关。在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大背景下 ,巴楚前缘断隆受西南坳陷和阿瓦提凹陷的影响 ,新生代时构造体制发生反转 ,边界向南北迁移。根据其发育过程特征 ,作者用复合前缘隆起两端迁移模式对复合前缘隆起独特的构造发育史进行了解释 :即三叠纪以来岩石圈各圈层同步挠曲变形。随着挤压应力场的增大 ,巴楚隆起在挠曲基础上不断抬升 ,形成几条大型断裂带。巴楚断隆作为一个整体沿着这几条深断裂发生剪切滑动 ,平面上表现为向冲断带迁移。在宁静期岩石圈回跳 ,整体向下滑动 ,发育负反转构造 ,平面上为向隆起轴部的迁移。前缘隆起向南北凹陷迁移时可能会在前缘隆起上出现局部伸展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楚断隆 西南坳陷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阿瓦提—巴楚地区褶皱构造特征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志宏 王孔伟 +4 位作者 迟元林 王文革 林东成 张立国 葛百成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1-259,共9页
研究区位于塔里木盆地西部 ,主要跨越巴楚断隆和阿瓦提凹陷两个构造单元。寒武纪以来 ,研究区主要发育 3个时期、两个方向的褶皱构造。第一期北西向褶皱构造为轴向北西的断层转折褶皱 ,形成于中寒武世—泥盆纪 ,它们当时都是一些“水下... 研究区位于塔里木盆地西部 ,主要跨越巴楚断隆和阿瓦提凹陷两个构造单元。寒武纪以来 ,研究区主要发育 3个时期、两个方向的褶皱构造。第一期北西向褶皱构造为轴向北西的断层转折褶皱 ,形成于中寒武世—泥盆纪 ,它们当时都是一些“水下隆起” ,在全区均有分布。第二期南北向褶皱构造为规模相差较大、轴向近南北的断层转折褶皱和少量断层传播褶皱 ,形成于晚二叠世 ,发育于吐木休克断裂带附近及其以北的区域 ,西部背斜构造的幅度、规模都较东部大。第三期北西向褶皱构造为轴向北西的断层传播褶皱 ,形成于老第三纪—现在 ,发育于吐木休克断裂带附近及其以南的区域。吐木休克断裂带是形成于老第三纪—现在的右行聚合型走滑断裂带 ,对研究区发育的褶皱构造主要起破坏和改造作用。研究区的伸展作用过程发生于早二叠世 ,塔里木盆地进入了克拉通内裂谷形成阶段 ,出现广泛分布的基性火山岩和基性侵入岩体、岩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转折褶皱 断层传播褶皱 走滑断层 生长地层 构造特征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中部阿—满低梁带断裂构造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云祥 李曰俊 +7 位作者 王月然 申银民 张强 陈延贵 文磊 魏红兴 贾铁干 刘亚雷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47-964,共18页
塔里木盆地北部坳陷中部存在一个北东—南西方向的下古生界的(鞍状)低梁带(阿—满低梁带)。它是阿瓦提凹陷和满加尔凹陷之间的天然分界,以此低梁带的脊线划分出两个凹陷。以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为依据,本文研究了阿—满低梁带的断裂构造特... 塔里木盆地北部坳陷中部存在一个北东—南西方向的下古生界的(鞍状)低梁带(阿—满低梁带)。它是阿瓦提凹陷和满加尔凹陷之间的天然分界,以此低梁带的脊线划分出两个凹陷。以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为依据,本文研究了阿—满低梁带的断裂构造特征。研究区主要发育4期断裂构造:1)南华纪—奥陶纪的正断层与罗迪尼亚超大陆的裂解有关,并可进一步划分为南华纪—震旦纪和寒武纪—奥陶纪两个断裂活动阶段。南华纪—震旦纪正断层的成因是罗迪尼亚超大陆的裂解作用,形成堑垒构造;寒武纪—奥陶纪正断层的成因是塔里木自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出来后,游离于古特提斯洋所处的区域性弱伸展构造背景,形成负花状构造。2)晚奥陶世—中志留世断层包括晚奥陶世—志留纪初的滑脱—冲断构造和早-中志留世的挤压走滑断裂,形成断层传播褶皱和正花状构造。其形成的动力来源是昆仑加里东碰撞造山作用。3)晚志留世—石炭纪正断层是昆仑加里东碰撞造山后构造应力松弛阶段的产物,形成典型的负花状构造,组合成雁列状张扭性断层带。4)二叠纪正断层是大陆裂谷作用的结果,往往受相关岩浆作用的改造。剖面上形成堑垒构造和负花状构造,平面上组合成雁列状张扭性断层带。二叠纪断裂与晚志留世—石炭纪的断裂可能有继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中部 阿—满低梁带 断裂构造分析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沙井子构造带断裂构造分析 被引量:22
16
作者 齐英敏 李曰俊 +5 位作者 王月然 刘亚雷 朱海燕 刘立炜 莫涛 陈延贵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5-277,共13页
沙井子构造带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是分隔阿瓦提凹陷和温宿凸起的边界断裂。它是塔里木盆地研究最薄弱的大型断裂构造带之一。根据系统、精细的地震资料解释,沙井子构造带存在3套断裂体系:深部楔状冲断构造、狭义沙井子断裂和浅部的伸... 沙井子构造带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是分隔阿瓦提凹陷和温宿凸起的边界断裂。它是塔里木盆地研究最薄弱的大型断裂构造带之一。根据系统、精细的地震资料解释,沙井子构造带存在3套断裂体系:深部楔状冲断构造、狭义沙井子断裂和浅部的伸张构造。深部楔状冲断构造形成于志留纪—泥盆纪,由北西倾向的主冲断层和南东倾向的反冲断层形成构造楔;构造楔主要由前寒武纪变质岩组成,冲断前锋楔入于寒武系中部,造成上覆地层向温宿凸起方向的急剧抬升。狭义的沙井子断裂,即通常所说的沙井子断裂,为一条高角度基底卷入型挤压走滑断裂,形成于二叠纪末—三叠纪初,错断了早期的深部冲断楔。浅部的伸展构造形成于第四纪早-中期,为一系列较小规模的正断层,沿狭义沙井子断裂呈右步雁列状排列,构成左行剪切张扭性断裂带。深部的楔状冲断构造和浅部的伸展构造是本次研究的新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井子构造带 3套断裂体系 中古生代冲断楔 二叠纪末一三叠纪初挤压走滑断裂 第四纪张扭性伸展构造 阿瓦提凹陷 温宿凸起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
下载PDF
阿瓦提凹陷沙井子断裂带特征及控油气作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园园 吕修祥 +3 位作者 齐英敏 白忠凯 朱海燕 李毓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05-608,共4页
沙井子断裂为塔里木盆地阿瓦提凹陷北部的控凹边界断裂,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倾向北西,长约180 km.通过对该断裂带的平面分布和剖面特征、断裂发育演化及其对油气聚集成藏控制作用等的分析,指出沙井子断裂带具有明显的分段特征,可分为西... 沙井子断裂为塔里木盆地阿瓦提凹陷北部的控凹边界断裂,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倾向北西,长约180 km.通过对该断裂带的平面分布和剖面特征、断裂发育演化及其对油气聚集成藏控制作用等的分析,指出沙井子断裂带具有明显的分段特征,可分为西、中、东3段。沙井子断裂带自海西运动早期开始发育,主断裂持续活动至今,控制了阿瓦提凹陷北部地区的构造格架和沉积作用、圈闭形成和油气运移,对油气的聚集成藏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阿瓦提凹陷 沙井子断裂带 控油气作用
下载PDF
干旱区绿洲县域土地利用规划中土地生态安全预测——以新疆阿瓦提县为例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钊 张永福 张景路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8-151,157,共5页
土地生态安全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核心和基础。通过运用土地利用变化、生态风险空间分析方法,基于阿瓦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根据规划基期年及期末年土地利用结构特征,测算了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并运用ArcGIS 10.0... 土地生态安全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核心和基础。通过运用土地利用变化、生态风险空间分析方法,基于阿瓦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根据规划基期年及期末年土地利用结构特征,测算了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并运用ArcGIS 10.0对生态风险采样结果进行半变异函数分析和空间插值,分析阿瓦提县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动态演变和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阿瓦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全县土地利用空间结构进行了较大调整,阿瓦提县土地生态风险有明显区域性,生态安全状况由南向北逐渐加重,且北部较高风险区域有向西北和西南方向蔓延趋势。在未来土地利用变更中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阿瓦提绿洲构建良好的生态用地格局,提高全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生态风险 空间分析 干旱区绿洲 阿瓦提县
下载PDF
新疆阿瓦提灌区土壤盐渍化现状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水献 董新光 杜卫东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70-175,共6页
运用统计特征值、对应分析等方法,探讨了研究新疆阿瓦提土壤含盐量、盐分化学组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发现:区内有50%的土地处于中强盐渍化和盐土状态,且主要为氯化物-硫酸盐型盐渍化;在灌区内土壤盐分随灌溉和排水而呈现季节性变化... 运用统计特征值、对应分析等方法,探讨了研究新疆阿瓦提土壤含盐量、盐分化学组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发现:区内有50%的土地处于中强盐渍化和盐土状态,且主要为氯化物-硫酸盐型盐渍化;在灌区内土壤盐分随灌溉和排水而呈现季节性变化,但整体上处于脱盐状态。区内土壤盐渍化是在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通过节水灌溉、合理开发地下水、完善灌排系统等措施可有效地改良盐渍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渍化 含盐量 盐分化学组成 土壤变化特征 阿瓦提灌区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阿—满过渡带中—上奥陶统海相烃源岩的识别及其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高志勇 李建军 +2 位作者 张宝民 顾乔元 卢玉红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0,97-98,共6页
塔里木盆地阿瓦提凹陷—满加尔凹陷过渡区域(简称阿—满过渡带)多年来一直未发现奥陶系烃源岩,但大量的地球化学资料分析结果却将塔中与塔北地区的油气源区指向了该地区。针对这一现象,对该区构造高部位多口钻井中的中—上奥陶统泥岩样... 塔里木盆地阿瓦提凹陷—满加尔凹陷过渡区域(简称阿—满过渡带)多年来一直未发现奥陶系烃源岩,但大量的地球化学资料分析结果却将塔中与塔北地区的油气源区指向了该地区。针对这一现象,对该区构造高部位多口钻井中的中—上奥陶统泥岩样品进行了有机碳含量复查与分析,初步在塔中29井识别出一套海相烃源岩,其有机质丰度(TOC值)可达1.30%,所在地层厚度约为95.0m。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烃源岩井震对比及烃源岩发育层位在地震剖面上的对比追踪,最终在阿—满过渡带识别出一套附存于中奥陶统一间房组顶部—上奥陶统吐木休克组的海相烃源岩。该套烃源岩向东相变于古城—轮古东台缘西侧,向南超覆尖灭于塔中Ⅰ号断裂带下盘的满加1井附近,向西超覆尖灭于阿—满过渡带西台缘,向北沉积相变于塔北隆起区羊屋2井南部,烃源岩最大埋深达8 500m。分析认为,该套烃源岩发育于阿—满过渡带碳酸盐岩台地内凹陷环境,其厚度小于150m,应该是塔中与塔北油气区的主力烃源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阿—满过渡带 中奥陶世—晚奥陶世 海相烃源岩 有机质丰度 空间展布 台地内凹陷沉积相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