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芒(Miscanthus sinensis)种质资源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肖亮 薛德 +5 位作者 蒋建雄 艾辛 覃静萍 陈智勇 刘树玲 易自力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6-41,共6页
利用33对SSR引物对来自中国16个省的46份野生芒(Miscanthus sinensis)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33对SSR引物共扩增出87条DNA条带,75条为多态性条带,占86.21%,条带大小范围80~310 bp;(2)遗传多样性参数分析结果:Shannon... 利用33对SSR引物对来自中国16个省的46份野生芒(Miscanthus sinensis)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33对SSR引物共扩增出87条DNA条带,75条为多态性条带,占86.21%,条带大小范围80~310 bp;(2)遗传多样性参数分析结果:Shannon's信息指数(I)变幅为0.020~1.522,平均为0.745,引物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040~0.738,平均为0.445,遗传相似系数(GS)的变幅为0.315~0.933,平均为0.569,说明我国芒种质资源遗传基础宽,遗传多样性丰富;(3)相似系数UMPGA聚类结果与主成分分析(PCA)结果一致,可将46份种质分为3大类群,类群Ⅰ主要由中部芒组成,类群Ⅱ主要由北方芒组成,类群Ⅲ主要由南方芒组成,西南芒在每个类群中均有渗透,这一结果说明芒种质资源的遗传分化与其种源的地理分布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与地理起源不能完全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资源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中国芒(Miscanthus sinensis)初级核心种质的构建 被引量:4
2
作者 肖亮 易自力 +4 位作者 蒋建雄 刘树玲 覃静萍 伊俊奇 杨塞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96-1201,共6页
以555份芒(Miscanthus sinensis)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根据26个表型性状数据,按地理来源、植物区系和单一性状进行分组,分别采用简单比例法、平方根法和多样性指数法确定组内取样数,再根据聚类和随机2种方法进行组内个体选择。依照上述... 以555份芒(Miscanthus sinensis)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根据26个表型性状数据,按地理来源、植物区系和单一性状进行分组,分别采用简单比例法、平方根法和多样性指数法确定组内取样数,再根据聚类和随机2种方法进行组内个体选择。依照上述方案共构建出19个具有代表性的芒初选核心种质样本库。通过平均相似系数、性状符合度、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等4项检测指标对上述19种构建方案进行比较,最终确定了按"植物区划分组+多样性指数确定取样数+聚类选择个体"为芒初级核心种质构建的最佳方案。通过此方法建立起的芒初级核心种质资源共83份,占总资源的14.95%,且新构建的初级种质资源与总资源性状符合度达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型性状 核心种质 遗传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Analysis of Chromosome Karotype of Miscanthus sinensis 被引量:1
3
作者 郝明明 杜小春 +2 位作者 陈菽 李晓玲 何正权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09年第5期65-66,共2页
The number and karyotype of Miscanthus sinensis chromosome was researched with root tip squash method. The formula for karyotype is 2n =2x=48 =26m +16Sm +6St and belonged to the type of 2C. The number of Miscanthus ... The number and karyotype of Miscanthus sinensis chromosome was researched with root tip squash method. The formula for karyotype is 2n =2x=48 =26m +16Sm +6St and belonged to the type of 2C. The number of Miscanthus sinensis chromosome is 2n=48. The basic number of chromosome is x=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scanthus sinensis CHROMOSOME Karotype analysis
下载PDF
芒(Miscanthus sinensis)再生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黄丽芳 殷绪明 +2 位作者 陈智勇 肖亮 易自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83-588,共6页
以芒(Miscanthus sinensis)的幼穗为材料,通过外植体消毒灭菌、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增殖、生根和驯化移栽,建立芒组织培养的快速繁殖体系。结果表明:芒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是MS+4.0 mg/L 2,4–D+1.0 mg/L 6–BA+0.5 mg/L Cu S... 以芒(Miscanthus sinensis)的幼穗为材料,通过外植体消毒灭菌、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增殖、生根和驯化移栽,建立芒组织培养的快速繁殖体系。结果表明:芒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是MS+4.0 mg/L 2,4–D+1.0 mg/L 6–BA+0.5 mg/L Cu SO4,愈伤组织诱导频率达99.33%;不定芽分化和增殖的最佳培养基分别为MS+1.0mg/L 6–BA+0.4 mg/L NAA+0.4 mg/L IAA和MS+3.0 mg/L 6–BA+1.5 mg/L PP333+1.0 mg/L CCC,分化率为96%,增殖系数为9.1;生根培养基选用MS+0.5 mg/L IAA+0.5 mg/L NAA+0.5 mg/L CCC+0.5 mg/L PP333,生根率达100%;将再生苗移栽至用黄土和营养土配制的基质上,其成活率高达95%,且生长势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植物 离体培养 正交设计 方差分析
下载PDF
芒(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花粉生活力测定方法比较 被引量:6
5
作者 赵元杰 蒋建雄 +2 位作者 刘明稀 艾辛 易自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147-150,共4页
采用离体萌发法、FDA染色法和I2-KI染色法测定芒离体花粉的生活力,并对测定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利用离体萌发法测得芒离体花粉的平均初始萌发率为82.6%,并且花粉萌发和生长很快,5min即开始萌发,培养30min后花粉管平均长度达到了145... 采用离体萌发法、FDA染色法和I2-KI染色法测定芒离体花粉的生活力,并对测定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利用离体萌发法测得芒离体花粉的平均初始萌发率为82.6%,并且花粉萌发和生长很快,5min即开始萌发,培养30min后花粉管平均长度达到了145.77μm,但花粉的平均萌发率下降很快,室温保存90min的花粉其萌发率已下降至3.0%。利用FDA染色法和I2-KI染色法测定的芒花粉初始生活力与离体萌发法的结果基本一致,分别为84.6%和86.6%,但这两种染色法在跟踪测定芒离体花粉的生活力时易误判,不适合用于跟踪测定花粉生活力的变化。利用离体萌发法能够准确有效地测定芒花粉生活力的变化规律,而FDA染色法和I2-KI染色法适合用于测定芒花粉的初始生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生活力 离体萌发法 FDA染色法 I2-KI染色法
下载PDF
Enhanced Enzymatic Hydrolysis of Miscanthus sinensis Following Synergic Pretreatment with ^(60)Co γ-ray Irradiation and Alkaline Hydrogen Peroxide
6
作者 苏小军 谭兴和 +2 位作者 彭姿 胡秋龙 熊兴耀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4年第12期2187-2191,共5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retreat- ments on enzymatic saccharification of Miscanthus sinensis and improve reducing sugar yield in the enzymolysis process. [Method] M. sinens...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retreat- ments on enzymatic saccharification of Miscanthus sinensis and improve reducing sugar yield in the enzymolysis process. [Method] M. sinensis was pretreated with 60Co y-ray irradiation and alkaline hydrogen peroxide, to analyze their effects on re- ducing sugar yield of enzymatic hydrolysis. [Result] After pretreatment with 400 kGy 60Co y-ray irradiation, reducing sugar yield in the enzymolysis process of M sinensis was 76.24 mg/g; after synergic pretreatment with 400 kGy 60Co y-ray irradiation and alkaline hydrogen peroxide, reducing sugar yield in the enzymolysis process of M. sinensis was 505.08 mg/g, which was improved by 5.6 times compared to that in pretreatment with 400 kGy 60Co y-ray irradiation. Based on process optimization, the optimal hydrolysis conditions were obtained: pretreatment temperature 30 ℃, NaOH concentration 1.2%, hydrogen peroxide concentration 2%, pretreatment time 6 h. [Conclusion] Synergic pretreatment with 60Co y-ray irradiation and alkaline hydrogen peroxide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reducing sugar yield in the enzymolysis process of M. sinensis, which provided a new theoretical basis for preparing fuel ethanol with M. sinen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scanthus sinensis 60Co y-ray irradiation Alkaline hydrogen peroxide Enzymatic sacchadfication
下载PDF
A new form of Miscanthus (Chinese silver grass, Miscanthus sinensis—Andersson) as a promising source of cellulosic biomass 被引量:1
7
作者 Vladimir K. Shumny Sergey G. Veprev +4 位作者 Nikolay N. Nechiporenko Tatiana N. Goryachkovskaya Nikolay M. Slynko Nikolay A. Kolchanov Sergey E. Peltek 《Advances in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2010年第3期167-170,共4页
The Far East population of 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on)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West Siberia conditions. There was distinguished a form with a modified structure of the rootage which forms long shoots with leader b... The Far East population of 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on)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West Siberia conditions. There was distinguished a form with a modified structure of the rootage which forms long shoots with leader buds and rapidly colonizes soil, thus forming a continuous and flat (without tussocks) plantation of miscanthus. It is shown that using usual agrotechnologies, it is possible to obtain 10-15 tons of dry biomass of high quality cellulose (about 40%) per ha/ye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lulose LIGNIN BIOMASS CELLULOSIC BIOMASS miscanthus sinensis VEGETATIVE Reproduction of Plants
下载PDF
Differential Responses of NHX1 and SOS1 Gene Expressions to Salinity in two 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Accessions with Different Salt Tolerance 被引量:1
8
作者 Qian Sun Toshihiko Yamada +1 位作者 Yulai Han Tetsuo Takano 《Phyt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SCIE 2021年第3期827-836,共10页
The lignocellulosic crop Miscanthus spp.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good candidate for biomass production.The responses of 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to salinity were studied to satisfy the needs for high yields in marg... The lignocellulosic crop Miscanthus spp.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good candidate for biomass production.The responses of 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to salinity were studied to satisfy the needs for high yields in marginal areas and to avoid competition with food production.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relative advantages of the tolerant accession over the sensitive one under saline conditions were associated with restricted Na^(+)accumulation in shoots.Seedlings of two accessions(salt-tolerant‘JM0119’and salt-sensitive‘JM0099’)were subjected to 0(control),100,200,and 300 mM NaCl stres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salt-induced biochemical responses of genes involved in Na^(+)accumulation in M.sinensis.The adaptation responses of genes encoding for Na^(+)/H^(+)antiporters,NHX1 and SOS1 to NaCl stress were examined in JM0119 and JM0099.The cDNA sequences of genes examined were highly conserved among the relatives of M.sinensis based on the sequencing on approximate 600 bp-long cDNA fragments obtained from degenerate PCR.These salt-induced variations of gene expression investigated by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provided evidences for insights of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salt tolerance in M.sinensis.The expression of NHX1 was up-regulated by salt stress in JM0119 shoot and root tissues.However,it was hardly affected in JM0099 shoot tissue except for a significant increase at the 100 mM salt treatment,and it was salt-suppressed in the JM0099 root tissue.In the root tissue,the expression of SOS1 was induced by the high salt treatment in JM0119 but repressed by all salt treatments in JM0099.Thus,the remarkably higher expression of NHX1 and SOS1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resistance to Na^(+)toxicity by regulation of the Na^(+)influx,efflux,and sequestration under different salt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INITY miscanthus sinensis NHX1 SOS1
下载PDF
镉胁迫下富铁有机肥对芒草生长及镉富集的影响
9
作者 陈粮 向莎 +4 位作者 丁曼琳 马晶晶 王影 姜利红 肖云花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3-330,共8页
为了探究镉胁迫下富铁有机肥对芒草生长及镉富集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设置CK(不施肥)、ZCK(施加普通有机肥)和Z2、Z3(施加不同浓度富铁有机肥)处理。结果表明:与CK相比,所有施肥处理均促进了芒草生长,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抑制了芒草富... 为了探究镉胁迫下富铁有机肥对芒草生长及镉富集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设置CK(不施肥)、ZCK(施加普通有机肥)和Z2、Z3(施加不同浓度富铁有机肥)处理。结果表明:与CK相比,所有施肥处理均促进了芒草生长,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抑制了芒草富集重金属,且其中Z2、Z3比ZCK对芒草生长的效果更好。相对于ZCK,Z3的芒草干质量显著增加了131.80%,Z2的芒草根长显著增加了54.22%。此外,Z2地上部的镉含量相比于ZCK显著降低了49.86%,Z3地下部的镉含量相比于CK显著降低了58.94%。研究表明,施加富铁有机肥相对于普通有机肥更能有效促进芒草生长并抑制芒草对镉的富集,该肥料具有对轻度镉污染土壤进行边修复边生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亚铁 富铁有机肥 芒草 镉胁迫
下载PDF
金属矿区芒草种群对重金属的积累及其与土壤特性的关系 被引量:24
10
作者 李勤奋 杜卫兵 +2 位作者 李志安 王峥峰 彭少麟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5-258,264,共5页
通过分析大型综合金属矿区中经历不同污染强度与污染时间胁迫的芒草(Miscanthus sinen-sis)种群对4种主要重金属的积累状况,初步揭示芒草对这些重金属的积累特性与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芒草根茎叶对4种重金属的的积累顺序为... 通过分析大型综合金属矿区中经历不同污染强度与污染时间胁迫的芒草(Miscanthus sinen-sis)种群对4种主要重金属的积累状况,初步揭示芒草对这些重金属的积累特性与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芒草根茎叶对4种重金属的的积累顺序为:根>叶>茎;2芒草对Cd、Pb的积累量与土壤中这两种重金属含量之间存在显著(P<0.05)正相关关系;对Cu、Zn的积累量与土壤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主要是因为土壤最高Cu与Zn含量已超过芒草对这两种元素积累所需的最大量,成为对芒草构成胁迫的主要因子。在该矿区的酸性条件下,芒草对Pb、Zn、Cu 3种重金属的吸收率随pH值升高而升高,pH接近的样地,芒草的吸收率主要受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合各种群对四种重金属的积累状况判断,强度胁迫下的种群可能已发生耐性分化,从而产生较其它种群更强的耐重金属特性。总体上芒草是一种多重金属耐性植物,对这四种重金属的耐性顺序是:Cd<Cu<Zn-P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草群落 金属矿区 重金属积累
下载PDF
广西省芒野生居群表型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肖亮 蒋建雄 +5 位作者 易自力 艾辛 覃静萍 刘树玲 陈智勇 林聪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50,共8页
通过方差、聚类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分布在我国广西省芒的13个野生居群的18个叶片、茎秆、花序和小穗的表型性状进行居群内和居群间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8个表型性状在居群内和居群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芒种群内表型性状变异... 通过方差、聚类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分布在我国广西省芒的13个野生居群的18个叶片、茎秆、花序和小穗的表型性状进行居群内和居群间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8个表型性状在居群内和居群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芒种群内表型性状变异较丰富且遗传多样性较高。表型分化系数的变幅为17.99%~47.21%,其中,叶片、茎秆、花序和小穗性状分别为38.01%,29.80%,32.84%和27.14%,所有性状均值为32.05%,说明芒表型性状的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UPGMA聚类结果表明,在阈值5.388处可以将13个居群分为4个类群,聚类结果表明,聚成一类的居群在地理位置上并不靠近。表型性状与地理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部分表型性状的变化与地理因子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本研究结果为我国芒属能源植物在遗传改良以及野生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等方面提供了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省 野生居群 表型多样性
下载PDF
中国西南区野生芒居群表型变异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聂刚 张新全 +2 位作者 黄琳凯 许文志 马迎梅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61,共10页
生物能源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希望在解决能源危机方面有所作为的能源。芒植株普遍高大、生物质产量高、燃烧品质好,加之其分布广泛、抗逆性强、适宜在广袤的边际土地上种植,成为一种极为理想的生物能源植物。为探明中国西南区野生芒居群... 生物能源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希望在解决能源危机方面有所作为的能源。芒植株普遍高大、生物质产量高、燃烧品质好,加之其分布广泛、抗逆性强、适宜在广袤的边际土地上种植,成为一种极为理想的生物能源植物。为探明中国西南区野生芒居群的表型多态性及表型变异规律,对37个野生居群材料的9个植物学形态特征及产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个表型性状在居群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P<0.01)水平,各性状特征在居群间存在广泛的变异,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株产量干重、单株产量鲜重、分蘖数、旗叶长、旗叶宽、叶宽、茎节数、茎节长度、茎粗、株高和叶长。11个性状特征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叶片长而且宽的芒,旗叶长而宽,植株高大,茎秆粗壮,分蘖较少,反之亦然。此外发现分蘖数、株高、叶长3项指标对芒单株产量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是评价芒单株产量的3项主要指标。9个植物学形态特征可归成为4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82.551%,最大程度上反映了所有材料测定的表型特征。采用欧氏距离系统聚类法将37个芒野生居群依据9个植物学形态特征分为3类:植株高大叶片窄长型、植株高大叶片宽长型和植株低矮叶片窄短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居群 表型特征 变异 生物能源
下载PDF
细叶芒苗期耐旱性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陈敏 侯新村 +2 位作者 范希峰 武菊英 潘远智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4-189,共6页
为揭示细叶芒苗期的耐旱性,本试验通过盆栽土培法研究了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CK),60%(LS),40%(MS)和20%(HS)对细叶芒苗期植物学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细叶芒苗期株高、绿叶面积、分蘖、生物量均下... 为揭示细叶芒苗期的耐旱性,本试验通过盆栽土培法研究了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CK),60%(LS),40%(MS)和20%(HS)对细叶芒苗期植物学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细叶芒苗期株高、绿叶面积、分蘖、生物量均下降,根冠比增加;叶片Pn、Gs、Ci浓度、Tr下降,WUE升高,Pn、Gs、Ci浓度、Tr在MS处理下与CK相比分别下降48.05%,40.86%,43.52%和65.41%,WUE增加50.21%;叶片相对含水量降低,在MS处理下与CK相比下降26.64%,Chl-a、Chl-b和Chl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在MS处理下含量达到最大值,分别增加59.11%,65.64%和29.11%;MDA含量、SOD活性和Pro含量上升,在HS处理下与CK相比分别增加73.68%,95.20%和83.30%。综合分析得出细叶芒苗期对干旱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植物 细叶芒 干旱胁迫 苗期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芒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5
14
作者 肖亮 易自力 +1 位作者 段楚青 蒋建雄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46,共7页
以不同浓度的PEG-6000对不同地理种源的芒草种子进行水分胁迫,研究不同胁迫浓度下种子的萌发特性和幼苗生长情况。结果显示:(1)低浓度(5%)胁迫有利于增加种子活力,随着PEG浓度的升高供试芒草种子活力指数、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率出... 以不同浓度的PEG-6000对不同地理种源的芒草种子进行水分胁迫,研究不同胁迫浓度下种子的萌发特性和幼苗生长情况。结果显示:(1)低浓度(5%)胁迫有利于增加种子活力,随着PEG浓度的升高供试芒草种子活力指数、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2)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胚芽和胚根的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胚根长/胚芽长大致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态势;(3)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指数、相对活力指数、相对胚根长、相对胚芽长等抗旱指标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但不同种源表现出不同的降低幅度;(4)利用隶属函数法对供试芒草种子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其排序结果与单项抗旱指标反映的情况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萌发 抗旱性 隶属函数法
下载PDF
PEG胁迫对芒和荻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何淼 赵保成 +1 位作者 李强 刘长乐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77-582,共6页
以PEG-6000为渗透介质模拟干旱胁迫,对芒(Miscanthus sinensis)和荻(Triarrhena sacchariflora)的种子萌发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质量分数的PEG(10%)对芒和荻种子的发芽率没有明显的作用,但对芒种子的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长... 以PEG-6000为渗透介质模拟干旱胁迫,对芒(Miscanthus sinensis)和荻(Triarrhena sacchariflora)的种子萌发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质量分数的PEG(10%)对芒和荻种子的发芽率没有明显的作用,但对芒种子的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长度、胚根鲜质量以及荻种子胚芽长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质量分数的PEG,对芒和荻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胚芽长度以及鲜质量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荻种子的半致死PEG质量分数为15%,致死质量分数为20%,而芒种子的半致死质量分数为20%,致死质量分数高于20%;随着PEG质量分数的升高,芒和荻的萌发抗旱指数逐渐下降,芒在20%PEG处理时表现为不抗旱,而荻在15%PEG处理时已表现为不抗旱,综上所述,芒比荻更抗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G胁迫 种子萌发
下载PDF
矿区不同重金属污染梯度下芒草叶绿体及其它超微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勤奋 彭少麟 +2 位作者 徐信兰 李志安 王峥峰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9-82,共4页
植物超微结构是反映环境状况的敏感指标,大量被用于重金属污染的毒性实验与其它环境胁迫的研究中。但对长期在重金属污染环境中的植物超微结构的研究还很少见。在金属矿区自然形成的不同重金属污染梯度的环境背景下,选择在遗传上对环境... 植物超微结构是反映环境状况的敏感指标,大量被用于重金属污染的毒性实验与其它环境胁迫的研究中。但对长期在重金属污染环境中的植物超微结构的研究还很少见。在金属矿区自然形成的不同重金属污染梯度的环境背景下,选择在遗传上对环境胁迫比较敏感的芒草M iscanthus sinensis为研究对象,探讨经历不同强度胁迫的芒草在叶片超微结构上的变化。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促使叶片的维管束鞘相对发达;重度污染下的叶绿体冬季解体提前,叶绿体淀粉粒的积累量对不同重金属污染浓度的反应表现出不同机制;高重金属污染下的细胞壁内沉淀了大量的黑色物质,推测是重度胁迫下诱导产生的次生代谢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草 超微结构 金属矿区
下载PDF
中国芒幼苗对PEG胁迫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8
17
作者 何淼 徐鹏飞 +3 位作者 赵保成 李海芯 李强 张彦妮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3-249,共7页
以PEG-6000为渗透介质模拟干旱胁迫,对中国芒(Miscanthus sinensis)幼苗的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随着PEG胁迫时间的延长,丙二醛(MDA)、相对电导率逐渐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 以PEG-6000为渗透介质模拟干旱胁迫,对中国芒(Miscanthus sinensis)幼苗的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随着PEG胁迫时间的延长,丙二醛(MDA)、相对电导率逐渐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不同浓度PEG胁迫条件下,各指标的变化幅度不同。低浓度PEG(≤10%)各指标都能基本维持与对照相似的水平;高浓度PEG(≥20%)下,各指标与对照均差异显著,这说明中国芒幼苗能忍受低于20%的PEG胁迫,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但浓度超过20%的PEG会对中国芒幼苗造成严重干旱胁迫,甚至导致其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芒 PEG 干旱胁迫 生理特性
下载PDF
模拟复合盐碱胁迫对芒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何淼 王欢 +2 位作者 徐鹏飞 刘长乐 周蕴薇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42-1352,共11页
土壤盐碱化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日益严重的盐碱化威胁着植物的生长发育,致使植物种类减少。芒(Miscanthus sinensis)作为能源植物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本研究模拟我国东北大庆盐碱地的低(4.147 5、8.295 0 g·L^(-1))、... 土壤盐碱化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日益严重的盐碱化威胁着植物的生长发育,致使植物种类减少。芒(Miscanthus sinensis)作为能源植物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本研究模拟我国东北大庆盐碱地的低(4.147 5、8.295 0 g·L^(-1))、中(12.442 5 g·L^(-1))、高(16.590 0、20.737 5 g·L^(-1))浓度土壤环境,以引种自辽宁省本溪阿家岭的芒为研究对象,对其幼苗的各项生理指标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芒幼苗在受到复合盐碱胁迫处理时,未胁迫对照组各指标随时间的延长变化不大;低浓度处理时芒幼苗体内叶绿素含量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中、高浓度处理时则不断降低;而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则不断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和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根活力一般在低浓度的复合盐碱处理时缓慢升高,高浓度处理时则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本研究基本界定了芒的复合盐碱耐受范围,可以为今后芒类能源植物的耐盐碱性筛选和在园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苗 复合盐碱胁迫 生理特性
下载PDF
基于形态性状及Adh1基因序列的芒与五节芒自然杂交现象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朱明东 蒋建雄 +4 位作者 肖亮 艾辛 覃静萍 陈智勇 易自力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2-137,共6页
本研究通过对13份芒与五节芒17个形态性状及Adh1基因序列的分析,探讨了芒与五节芒的自然杂交现象。形态性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疑似杂交种AD431与五节芒类群(AA335和AD625)聚为一类,疑似杂交种AA343、AD431、AD628、AD607、AD633和AD606... 本研究通过对13份芒与五节芒17个形态性状及Adh1基因序列的分析,探讨了芒与五节芒的自然杂交现象。形态性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疑似杂交种AD431与五节芒类群(AA335和AD625)聚为一类,疑似杂交种AA343、AD431、AD628、AD607、AD633和AD606与芒类群(AD623、AD512、AD620、AD619和AD627)聚为一类。Adh1基因序列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五节芒和芒的材料分别聚成2个明显分开的分支,所有的疑似杂交种中均检测到2种Adh1基因单倍型的存在,其中1个单倍型在系统树中与芒聚为一类,另1个单倍型与五节芒聚为一类。本研究的结果确证了AD431、AD431、AD628、AD607、AD633和AD606这6个疑似杂交种的真实性,证实了芒与五节芒种间确实存在自然杂交现象,为进一步阐明芒和五节芒的系统进化与亲缘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节芒 表型性状 Adh1基因 自然杂交
下载PDF
芒种内F_1杂交种的配制及杂种真实性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6
20
作者 丁力 申方群 +3 位作者 黄红梅 肖亮 易自力 蒋建雄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3-57,80,共6页
通过人工杂交方法,建立了一个包含有142个单株的芒正反交F1后代群体,并采用SSR分子标记对杂交种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以HAU116和HAU388两个SSR标记表现为共显性,鉴定出的真杂种个体数分别是121株和138株;而以HAU72、HAU384和HAU517三个标... 通过人工杂交方法,建立了一个包含有142个单株的芒正反交F1后代群体,并采用SSR分子标记对杂交种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以HAU116和HAU388两个SSR标记表现为共显性,鉴定出的真杂种个体数分别是121株和138株;而以HAU72、HAU384和HAU517三个标记表现为显性,其中HAU72标记从C0344(♀)×A0420(♂)后代群体中鉴定出54株为真杂种,HAU384和HAU517标记则从A0420(♀)×C0344(♂)后代群体中分别鉴定出48株和47株为真杂种。尽管不同标记的鉴定结果不完全一致,但后代群体中的每一个体均被至少一个标记鉴定为真实杂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内杂交 杂种鉴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