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Pre-Swirling Flow on Performance and Flow Fields in Semi-Opened Axial Fan
1
作者 Norimasa Shiomi Pin Liu Yoichi Kinoue 《Open Journal of Fluid Dynamics》 CAS 2023年第2期113-121,共9页
In this study, we tried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by giving a pre-swirling flow to the radial inflow that occurred in the semi-opened axial fan. In addition, the flow fields of rotor outlet were clarified experimenta... In this study, we tried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by giving a pre-swirling flow to the radial inflow that occurred in the semi-opened axial fan. In addition, the flow fields of rotor outlet were clarified experimentally, and the effect of pre-swirling flow was considered. The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using a performance test wind tunnel with a square cross section of 880 mm. Three types of casings were prepared, in which the blade tip protruded 0%, 20%, and 40% of the meridional chord length. They were called R25, R15, and R05, respectively, in the casing bellmouth model code. Guide blades for generating a pre-swirling flow were installed on the vertical wall surface of the casing. In addition, a vertical wall was installed 60% upstream of the meridional chord length as an obstacle to prevent axial inflow. The velocity fields of the rotor outlet were measured using a hot-wire anemometer. From the results, the pre-swirling flow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fan performance. When there was no obstacles wall upstream, there was a partial increase in efficiency, 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o large. When there was an obstacle wall upstream, the efficiency increased overall in the case of R15, but in the case of R05, the efficiency increased only in the low flow rate region, and conversely decreased in the high flow rate region. By observing the blade outlet flow fields when the performance was improved, it was confirmed that the influence of the tip leakage vortex was weake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xial Fan Semi-Opened Narrow Space Pre-swirling Flow Fan Performance
下载PDF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particle erosion and gas–particle hydrodynamics in an integral multi-jet swirling spout-fluidized bed
2
作者 Wenbin Li Feng Wu +2 位作者 Liuyun Xu Jipeng Sun Xiaoxun Ma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9期90-101,共12页
In this paper,using th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based on Euler Lagrange and the commercial software Barracuda VR,the gas-particle hydrodynamics and the erosion of particles on the inner wall and internal componen... In this paper,using th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based on Euler Lagrange and the commercial software Barracuda VR,the gas-particle hydrodynamics and the erosion of particles on the inner wall and internal components of the spouted bed in the integrated multi-jet swirling spout-fluidized bed(IMSSFB)are studied.Erosion experiments have obtained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particle erosion on internal components and verified the relevant numerical models.The results show that:the particle distribution within the IMSSFB is uneven due to the cyclonic effect of the axial swirl vane(ASV),resulting in particle erosion for the ASV being concentrated on one side;when the gas reaches the top,too high an erosion gas velocity leads to gas backflow.As the filling height increases,there is a tendency for the erosion position of the particles on the ASV to expand upwards.However,the effect of increasing gas velocity on the erosion position is insignific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gral multi-jet swirling spout-fluidized bed Gas–particle hydrodynamics axial swirl vane Uneven Erosion
下载PDF
600 MW超临界旋流燃烧锅炉炉内温度场数值模拟及优化 被引量:22
3
作者 刘建全 孙保民 +3 位作者 白涛 曾令艳 孟顺 李学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21,共7页
使用可实现k-ε双方程模型,对600 MW超临界锅炉低NOx轴向旋流燃烧器(low NOx axial swirl burner,LNASB)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二次风量及旋流强度对燃烧器热态流场、温度场分布的影响,对燃烧器拟改进方案进行了比较。数值模拟... 使用可实现k-ε双方程模型,对600 MW超临界锅炉低NOx轴向旋流燃烧器(low NOx axial swirl burner,LNASB)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二次风量及旋流强度对燃烧器热态流场、温度场分布的影响,对燃烧器拟改进方案进行了比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内二次风对回流区影响较大,外二次风对扩展角影响明显,增大中心风速可以增加回流区根部距离;内二次风旋流强度及风量过大时容易引起火焰偏斜贴壁,中心风退出后燃烧器喷口处温度上升明显,中心给粉可以有效地增加火焰离喷口距离,为最佳改进方案。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获得了比较一致的结果。通过设备改进和燃烧调整,解决了锅炉长期以来的恶性结渣问题,为LNASB燃烧器设计和运行提供了一定的防结渣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强度 低NOx轴向旋流燃烧器 数值模拟可实现k-ε模型
下载PDF
三级轴向旋流燃烧室流场结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柳君 乐嘉陵 +2 位作者 张俊 黄渊 周瑜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821-1828,共8页
为深入了解燃烧室内流场,研究不同来流状态对燃烧室流场结构的影响,基于粒子成像速度仪(PIV)技术,对采用三级轴向旋流器的航空发动机燃烧室进行流场测量,分别在Case 1常温低压(0.49MPa)、Case 2常温中压(0.98MPa)、Case 3常温高压(1.64M... 为深入了解燃烧室内流场,研究不同来流状态对燃烧室流场结构的影响,基于粒子成像速度仪(PIV)技术,对采用三级轴向旋流器的航空发动机燃烧室进行流场测量,分别在Case 1常温低压(0.49MPa)、Case 2常温中压(0.98MPa)、Case 3常温高压(1.64MPa)、Case 4全状态(高温813K高压2.78MPa)来流条件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燃烧室模型在不同速度、温度和压力来流下有基本相同的流场结构,但在中心回流区尺寸、角落回流区尺寸、主燃孔和掺混孔射流等细节方面仍有明显差异,来流压力较高的流场中心回流区向下游扩展更深入,角落回流区被压缩,主燃孔和掺混孔射流速度增加且进气比例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燃烧室 三级轴向旋流 粒子成像速度仪 全状态
下载PDF
大型水泵轴向后导叶叶片出口角对出水流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仇宝云 刘超 袁伟声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74-77,共4页
对低扬程大型泵站单管出水流道 ,水泵出口存在最优旋流 ,使水力损失最小 ,可以通过后导叶叶片出口角设计满足出流最优旋流要求。为此 ,提出了已建泵站和新建泵站泵后导叶—出水流道整体水力设计两种物理模型 ,目的是使流道水力损失最小。
关键词 大型水泵 轴向后导叶 旋流 出水流道 水力损失
下载PDF
低NO_x轴向旋流燃烧器烧损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7
6
作者 温志华 文作伟 周建松 《电站系统工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7-28,共2页
华能瑞金电厂超临界锅炉低NOx轴向旋流燃烧器多次烧损,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一次风速低、二次风量小、二次风旋流强度过大、中心风阻力大、长期燃用印尼煤所致。对此,采取了增大二次风量、降低中心风阻力的结构改进措施和提高一次风速、... 华能瑞金电厂超临界锅炉低NOx轴向旋流燃烧器多次烧损,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一次风速低、二次风量小、二次风旋流强度过大、中心风阻力大、长期燃用印尼煤所致。对此,采取了增大二次风量、降低中心风阻力的结构改进措施和提高一次风速、调整中心风挡板位置、调整二次风旋流片及二次风调节套筒位置等运行调整措施,实施后效果良好,有效避免了燃烧器再次烧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低NOx轴向旋流燃烧器 烧损 原因 结构改进
下载PDF
旋转径向孔流动特性计算模型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丽芬 朱鹏飞 +2 位作者 刘振侠 任国哲 吕亚国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58-863,共6页
为满足空气系统一维仿真分析的需要,深入分析了影响径向孔流动特性的主要因素,建立了针对旋转径向孔的计算模型。模型考虑进气预旋和轴向错流的影响,并利用Simulink建立其仿真模型,计算径向孔的流量系数和空气流量。利用文献中的试验数... 为满足空气系统一维仿真分析的需要,深入分析了影响径向孔流动特性的主要因素,建立了针对旋转径向孔的计算模型。模型考虑进气预旋和轴向错流的影响,并利用Simulink建立其仿真模型,计算径向孔的流量系数和空气流量。利用文献中的试验数据对径向孔流动特性计算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模型的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最大误差不超过6.2%,最小误差约为0.3%。径向孔模型准确可靠,可以作为空气系统一维计算中的通用模型使用,能有效地提高建模和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孔 进气预旋 轴向错流 流量系数
下载PDF
进口轴向叶片旋流器强化管内换热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吴慧英 程惠尔 +1 位作者 帅仁俊 周强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6-49,17,共5页
对进口轴向叶片旋流器强化管内换热进行了试验研究,提供了传热和阻力的试验数据,分析了旋流器结构参数、管内Re数、试验段长径比对传热和阻力的影响,得到了传热和阻力准则关联式,并对旋流器强化管内换热的热力性能进行了定量评价... 对进口轴向叶片旋流器强化管内换热进行了试验研究,提供了传热和阻力的试验数据,分析了旋流器结构参数、管内Re数、试验段长径比对传热和阻力的影响,得到了传热和阻力准则关联式,并对旋流器强化管内换热的热力性能进行了定量评价。试验表明:在试验范围内使用进口轴向叶片旋流器来强化管内换热总是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叶片旋流器 强化传热 电力系统 试验
下载PDF
轴流风机出口旋流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郑加强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4期46-50,共5页
对病虫害防治机械普遍使用的轴流风机出口旋流,从理论、试验及结果分析建立了轴向速度衰减规律,为选用和设计轴流风机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植物保护机械 轴流风机 旋流 速度
下载PDF
两个轴向叶片式旋流器的旋流强度计算公式的探讨 被引量:11
10
作者 史永征 郭全 潘树源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7-19,共3页
介绍了两个常用轴向叶片式旋流器旋流强度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应用范围,为正确选用旋流强度计算公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 旋流强度 轴向叶片式旋流器 计算公式
下载PDF
同轴分层流旋流燃烧器NO_x生成特性研究
11
作者 吴江 潘卫国 +4 位作者 任建兴 张艳艳 王鹏 章明川 范卫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5-78,共4页
同轴分层流旋流燃烧器是一种新型低NO_x燃烧器,可以通过1、2次风的适当配置,达到降低NO_x生成的目的。在自行开发设计的同轴旋转分层流旋流燃烧器上,对不同1、2次风旋流强度,1、2次风不同配比工况下NO_x的生成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同轴分层流旋流燃烧器是一种新型低NO_x燃烧器,可以通过1、2次风的适当配置,达到降低NO_x生成的目的。在自行开发设计的同轴旋转分层流旋流燃烧器上,对不同1、2次风旋流强度,1、2次风不同配比工况下NO_x的生成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次风需要保持一定的旋流强度,并达到一定的水平,同时2次风配以适当的旋流强度,在一定的1次风率下,才能达到降低NO_x生成量的目的。在本文试验条件下,1次风旋流强度为0.35~0.47,同时2次风配以适当的旋流强度和1次风率,分别为1.30~1.50和33%,NO_x生成量低于其他工况。在运用旋转射流分层流原理的同时配以适当的机械方法,如增加扩口,NO_x生成与排放水平可以进一步适当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能工程 NOx 生成特性 旋流燃烧器 同轴旋转分层流 低NOX 燃烧器
下载PDF
前后墙对冲LNASB旋流燃烧器冷态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浩 周顺文 《锅炉制造》 2010年第5期4-7,共4页
通过现场冷态试验的方式,对应用于600MW超临界锅炉的LNASB旋流燃烧器的特性进行研究,为锅炉防结焦以及低NOX稳定运行找到最佳配风方式。
关键词 LNASB旋流燃烧器 冷态试验 研究
下载PDF
同轴旋流低NOx燃烧器空气动力场中一次风转捩长度
13
作者 张华 章明川 王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20-325,共6页
运用CCD摄像机对同轴旋转分层流低N0x燃烧器出口空气动力特性进行了可视化研究,对采集的图像进行了一系列处理。提出了一次风边界转捩长度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定义,进而分析了一次风边界转捩长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 运用CCD摄像机对同轴旋转分层流低N0x燃烧器出口空气动力特性进行了可视化研究,对采集的图像进行了一系列处理。提出了一次风边界转捩长度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定义,进而分析了一次风边界转捩长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一次风转捩长度是一、二次风旋流强度和一、二次风风量比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大小范围取决于两者的配置;只有当两者处于合理配置时,燃烧器才能处于较好的燃烧工况。该研究结果为同轴旋转分层流燃烧器分层机理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旋转分层流燃烧器 空气动力场 一次风转捩长度 可视化 图像处理
下载PDF
海上平台超壁厚低温分离器选型分析
14
作者 曹浩明 蔡广远 +3 位作者 谭红莹 王振伍 穆家华 左勇胜 《盐科学与化工》 CAS 2020年第12期44-45,48,共3页
以南海某油气平台工程设计为实例,介绍了超壁厚低温分离器在工程应用中遇到的制造瓶颈。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出发,对低温分离器内件形式进行选型探讨,结合内件类型和工程计算,给出了不同内件形式下低温分离器直径和设备壁厚。通过采用轴... 以南海某油气平台工程设计为实例,介绍了超壁厚低温分离器在工程应用中遇到的制造瓶颈。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出发,对低温分离器内件形式进行选型探讨,结合内件类型和工程计算,给出了不同内件形式下低温分离器直径和设备壁厚。通过采用轴向旋流高效组合内件,大幅降低了低温分离器直径和壁厚,解决了超壁厚低温分离器制造和焊接冲击问题,为今后深海油气田开发中低温分离器选型提供了工程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露点控制 低温分离器 叶片 轴向旋流管
下载PDF
水平井环空旋流携砂流动规律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承婷 张维薇 +1 位作者 刘钢 闫作秀 《当代化工》 CAS 2017年第8期1585-1588,共4页
基于PIV测速技术对水平井环空管道内液固两相流动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不同环空流量、钻柱转速、流体粘度等相关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环空流量、钻柱的转速和流体粘度的增加,岩屑床厚度降低,从而提高了岩屑的携带率。该实验研究成果可... 基于PIV测速技术对水平井环空管道内液固两相流动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不同环空流量、钻柱转速、流体粘度等相关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环空流量、钻柱的转速和流体粘度的增加,岩屑床厚度降低,从而提高了岩屑的携带率。该实验研究成果可有效的为水平井的冲砂洗井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空旋流 PIV测速技术 岩屑运移 轴向速度
下载PDF
旋流对天然气高温空气燃烧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
16
作者 汪文辉 苏亚欣 《工业加热》 CAS 2009年第6期40-44,共5页
以工业炉的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应用为背景,对一个新型轴向旋流式单烧嘴燃烧室内天然气的高温空气燃烧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同心式轴向旋流燃烧器(HCAS bumer)中螺旋肋片的旋转角度对燃烧特性的影响,其中湍流采用R... 以工业炉的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应用为背景,对一个新型轴向旋流式单烧嘴燃烧室内天然气的高温空气燃烧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同心式轴向旋流燃烧器(HCAS bumer)中螺旋肋片的旋转角度对燃烧特性的影响,其中湍流采用Reynolds应力模型,气相燃烧模拟采用β函数形式的PDF燃烧模型,采用离散坐标法模拟辐射换热过程,NOX模型为热力型与快速型。计算结果表明,对预热空气采用旋转射流时,能明显降低NOX生成量。对于HCAS型燃烧器,随着空气射流旋转角度的增大,燃烧室内的回流区域增大增强,降低了局部的氧体积分数分布,燃烧室中平均温度和最高温度都有所增加,且燃烬程度大幅度提高,而局部高温区缩小,只在靠近入口处出现。总的NOX排放量随着空气射流旋转角度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因此,适当调整肋片的旋转角度可以降低NOX生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炉 高温空气燃烧 同轴旋流燃烧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轴流风速下旋流喷嘴的外流场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锦涛 王乐勤 +1 位作者 程俊 焦磊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60-1163,1177,共5页
为解决烯烃厂急冷器结焦问题,建立旋流喷嘴实验模型,采用高速摄像系统跟踪记录喷雾场的形成过程以及测量雾滴的大小,并利用激光多普勒测试系统对喷嘴的外流场速度分布进行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当喷嘴出口压力大于0.7MPa时,雾滴粒径变小的... 为解决烯烃厂急冷器结焦问题,建立旋流喷嘴实验模型,采用高速摄像系统跟踪记录喷雾场的形成过程以及测量雾滴的大小,并利用激光多普勒测试系统对喷嘴的外流场速度分布进行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当喷嘴出口压力大于0.7MPa时,雾滴粒径变小的趋势加快,雾化效果发生明显转变,油浆经汽化产生的裂解气越多,从而提高裂解气的产量;当轴向风速大于10m/s时,喷雾场轴向速度增加显著并且趋于均匀化,油浆经过喷嘴后形成的雾滴在急冷器内停留的时间相对降低,减少了结焦发生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喷嘴 雾化特性 多普勒测试系统(LDV) 轴流风速
下载PDF
低压旋流喷嘴上游流场数值模拟分析
18
作者 董星涛 付方凯 +3 位作者 刘旭峰 黄官强 何龙 卢德林 《轻工机械》 CAS 2013年第5期1-4,10,共5页
采用优化后的旋芯参数,建立低压旋流喷嘴内流场的三维物理模型。通过改变喷嘴直径和长径比,利用Fluent软件模拟喷嘴内部流场,并与实验所得数据对比,从而揭示喷嘴直径与长径比对喷嘴雾化性能和雾化角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同一长径比下,... 采用优化后的旋芯参数,建立低压旋流喷嘴内流场的三维物理模型。通过改变喷嘴直径和长径比,利用Fluent软件模拟喷嘴内部流场,并与实验所得数据对比,从而揭示喷嘴直径与长径比对喷嘴雾化性能和雾化角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同一长径比下,轴向速度随着直径的增大而减小;雾化角随着长径比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喷口直径的增大而增大,这与试验得到的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喷嘴 数值模拟 长径比 轴向速度 雾化角
下载PDF
翼身融合体旋流对单级轴流压气机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加乐 程邦勤 +3 位作者 冯路宁 李军 姚耀泽 马彩东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748-1755,共8页
为探究翼身融合体(Hybrid wing body,HWB)飞机发动机进口旋流对压气机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探究了单级轴流压气机在HWB旋流作用下的气动响应,获得均匀进气条件和旋流进气条件下的压气机特性线和流场分布。结果表明,HW... 为探究翼身融合体(Hybrid wing body,HWB)飞机发动机进口旋流对压气机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探究了单级轴流压气机在HWB旋流作用下的气动响应,获得均匀进气条件和旋流进气条件下的压气机特性线和流场分布。结果表明,HWB旋流导致压气机增压能力和效率下降,失速点流量增加,在100%,90%和80%换算转速下,压比最大降低幅度分别为0.52%,0.42%,0.38%,峰值效率分别下降了4.93%,5.74%,6.14%,喘振流量分别增加了2.43%,5.4%,2.94%。研究发现,压气机稳定工作边界由最恶劣的进气旋流区域决定,压气机失稳是HWB旋流中的反向旋流导致转子叶尖进气攻角增大、气流在叶片前缘溢流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身融合体 低速轴流压气机 旋流畸变 稳定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入口旋流角对排气扩压段气动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自荣 袁浩 +3 位作者 初鹏 蓝吉兵 张春梅 隋永枫 《燃气轮机技术》 2018年第1期30-34,共5页
为了研究入口气流旋流角对带支撑结构轴流排气扩压段气动性能的影响,以某型燃气轮机排气扩压段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单独排气段模型及排气段和涡轮末级动叶耦合模型分别进行数值模拟。采用总压保持系数和静压恢复系数作为... 为了研究入口气流旋流角对带支撑结构轴流排气扩压段气动性能的影响,以某型燃气轮机排气扩压段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单独排气段模型及排气段和涡轮末级动叶耦合模型分别进行数值模拟。采用总压保持系数和静压恢复系数作为衡量排气扩压段气动性能的主要参数。排气段单独模拟的结果显示,当旋流角从0°变化至-32°,总压保持系数下降4%,且在-20°以后开始呈现突然的快速下降趋势;而静压恢复系数先上升后降低,在-16°时达到最大值。另外,通过耦合模型与单独排气段模型的数值计算对比,发现当排气段入口旋流角和质量流量相同时,计算结果较为一致。以上结果说明,入口旋流角是影响排气扩压段流动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进行排气段结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旋流角对内部流动的影响。而且,单独排气段数值模拟在相同质量流量和旋流角度条件下,可近似达到耦合模拟的精度,提高设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排气缸 数值分析 入口旋流角 耦合计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