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wenty-eight Cases of Diabetic Foot Ulcer and Gangrene Treated with th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Combined with Injection of Ahylsantinfarctase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凡 王友京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4,共2页
  Since 1995, th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for supplementing qi and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combined with injection of ahylsantinfarctase into the femoral artery has been used in 28 cases of diabetes complicated...   Since 1995, th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for supplementing qi and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combined with injection of ahylsantinfarctase into the femoral artery has been used in 28 cases of diabetes complicated with gangrene and ulcer of the foot, with quite good therapeutic effects as reported in the follow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ed Astragalus Plant Diabetes Mellitus Type 2 Diabetic Foot Drug Combinations Drug Therapy Combination Drugs Chinese Herbal Female femoral artery GANGRENE Humans INJECTIONS Injections Intra-Arterial Male
下载PDF
预置股动静脉插管在再次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2
作者 王斌 王欢 +1 位作者 石云 刘宇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4年第4期274-276,共3页
目的探讨预置股动静脉插管在再次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再次心脏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记录体外循环(ECC)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红细胞和血浆输入量以及24 h引流量。结果全组死亡4例(其中1例... 目的探讨预置股动静脉插管在再次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再次心脏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记录体外循环(ECC)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红细胞和血浆输入量以及24 h引流量。结果全组死亡4例(其中1例放弃治疗),余55例顺利出院。ICU住院时间为2(1,4)d,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为18.50(15.25,42.50)h,ECC时间为168.0(139.5,211.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68.00(54.25,94.75)min,红细胞输入量为4.1(1.5,8.4)U,血浆输入量为405.0(0.0,802.5)ml,术后24 h引流量为200(105,355)ml,冷沉淀输入量为0.0(0.0,9.5)U。结论预置股动静脉插管可降低开胸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置股动静脉 再次心脏手术 体外循环
下载PDF
超声下股静脉与股动脉间解剖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陆利冲 汪小海 +1 位作者 李浩 郑曼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51-853,共3页
目的采用超声技术探讨左右侧、年龄及性别等因素对股静脉与股动脉间解剖关系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成年患者275例,超声探头于短轴方向垂直接触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2 cm处探测股静脉位于股动脉的解剖方位关系,描述为:内上、内侧、内下、外... 目的采用超声技术探讨左右侧、年龄及性别等因素对股静脉与股动脉间解剖关系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成年患者275例,超声探头于短轴方向垂直接触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2 cm处探测股静脉位于股动脉的解剖方位关系,描述为:内上、内侧、内下、外下、外侧、外上这六种方位关系。结果左右侧股静脉均主要位于股动脉的内下方(左57.45%,右66.18%),其次位于内侧(左37.09%,右28.00%),少数位于外下方(左4.36%,右4.36%),极少数位于外侧(左0.36%,右1.09%)及内上方(左0.73%,右0.36%);与左侧相比,右侧股静脉位于股动脉内侧的概率显著减少(P<0.05),位于股动脉内下方的概率显著增加(P<0.05)。与股静脉位于股动脉内侧患者年龄(44.78±10.28)岁比较,股静脉位于股动脉内下方患者的年龄(50.74±9.92)岁显著增加(P<0.05),股静脉位于股动脉外下方患者年龄(53.00±11.60)岁显著增加(P<0.05)。与男性相比,女性患者的股静脉位于股动脉内下方的概率显著增加(男39.71%,女60.29%)(P<0.05)。结论股动脉和股静脉之间的解剖关系变异较大,临床上对于不同患者行股静脉穿刺置管时要充分考虑到患者左右侧、年龄及性别因素的差异,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及穿刺方向可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及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静脉 股动脉 超声 股静脉穿刺置管
下载PDF
经股动脉插管建立体外膜肺氧合严重下肢缺血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4
作者 杜中涛 邢家林 +7 位作者 刘锋 缪娜 赵岩岩 郝星 谢海秀 李蛟 侯静 侯晓彤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3年第3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经股动脉插管建立体外膜肺氧合(ECMO)引起严重下肢缺血的危险因素,提高对其发作风险的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6月至2013年6月经股动脉插管建立ECMO患者173例,根据严重下肢缺血发生情况,分为缺血组15例,无缺血组158... 目的探讨分析经股动脉插管建立体外膜肺氧合(ECMO)引起严重下肢缺血的危险因素,提高对其发作风险的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6月至2013年6月经股动脉插管建立ECMO患者173例,根据严重下肢缺血发生情况,分为缺血组15例,无缺血组15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表面积(BSA)、体重指数(BMI)、动脉插管型号、动脉插管置管方法(穿刺、切开)、是否预防性安装股浅动脉顺行插管、原发病种类(是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等因素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原发病种类(是否冠心病)OR值为6.01(P=0.02),是否预防性安装股浅动脉顺行插管OR值为0.26(P=0.02)。性别、年龄、BSA、BMI、动脉插管型号、置管方法(穿刺、切开)等因素与下肢缺血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冠心病患者经股动脉插管安装ECMO严重下肢缺血的风险高于非冠心病患者,对于这类严重下肢缺血的高危患者在ECMO安装时可常规进行预防性顺行股浅动脉远端插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严重下肢缺血 并发症 股动脉 插管
下载PDF
股动脉和腋动脉插管应用于主动脉弓部手术的结果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雷 肖立琼 +2 位作者 杨婷 黄福华 陈鑫 《心脏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86-189,共4页
目的比较股动脉和腋动脉插管在成人主动脉弓部手术中的应用及结果比较。方法选取行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58例,根据术中采用的插管方式分为股、腋动脉两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方式、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脑灌注... 目的比较股动脉和腋动脉插管在成人主动脉弓部手术中的应用及结果比较。方法选取行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58例,根据术中采用的插管方式分为股、腋动脉两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方式、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脑灌注时间、术后清醒时间、气管插管时间、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时间、术后心功能恢复、插管相关并发症和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等情况。结果两组共计3例患者死亡,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主动脉阻断时间股动脉组(113±18) min、腋动脉组(117±16) min;脑灌注时间股动脉组(25±6) min、腋动脉组(25±6) min、两组体外循环转流时间股动脉组(266±24) min、腋动脉组(267±24) min患者术后清醒时间股动脉组(37±26) h、腋动脉组(38±26) h;气管插管时间股动脉组(64±6) h、腋动脉组(63±7) h;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股动脉组(8.5±2.1) d、腋动脉组(8.1±2.2) d、休克的发生率、插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股动脉和腋动脉插管对行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术后脑部并发症及插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插管 股动脉 腋动脉 并发症
下载PDF
股动、静脉插管动力辅助静脉引流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章晓华 吴若彬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3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 探讨股动、静脉插管动力辅助静脉引流体外循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方法。方法 对 14例使用股动、静脉插管体外循环的患者术中及术后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 ,以评价该方法在心血管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分析其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处理... 目的 探讨股动、静脉插管动力辅助静脉引流体外循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方法。方法 对 14例使用股动、静脉插管体外循环的患者术中及术后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 ,以评价该方法在心血管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分析其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处理对策。结果  1股动、静脉插管辅助静脉引流可作为一种可靠、快速及无需开胸的体外循环及辅助循环的手术方式 ;2股静脉插管是手术的关键性步骤 ;3手术过程中动、静脉系统的压力监测是手术安全的重要保证。结论 作为一种新的体外循环及辅助循环手术方法 ,股动、静脉插管辅助静脉引流是一种可靠的体外循环技术 ,是传统体外循环的补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 静脉插管 动力辅助静脉引流 体外循环
下载PDF
腋-股架桥术治疗髂、股动脉闭塞性疾病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永杰 冯延昌 张小明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3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 总结腋 -股架桥术治疗髂、股动脉闭塞或狭窄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例髂、股动脉闭塞或狭窄病例的临床资料、危险因素、手术指征及效果。 结果 均行腋 -股动脉架桥术 ,17例单侧 ,3例双侧 ,共 2 6条 ;18例是为拯救肢体... 目的 总结腋 -股架桥术治疗髂、股动脉闭塞或狭窄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例髂、股动脉闭塞或狭窄病例的临床资料、危险因素、手术指征及效果。 结果 均行腋 -股动脉架桥术 ,17例单侧 ,3例双侧 ,共 2 6条 ;18例是为拯救肢体而手术 ,其 1,3 ,5年通畅率为 87% ( 2 0 2 3 ) ,74% ( 17 2 3 )及 61% ( 14 2 3 )。 3 0d内死亡 1例 (占 5 % )。 3例移植物在术后 6.5个月内闭塞 ,均发生在股 -股搭桥中 ,而腋 -股搭桥则长期通畅。 结论 对广泛的慢性髂、股动脉闭塞性疾病 ,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股动脉 铭动脉 腋动脉 血管外科手术
下载PDF
ATP-MgCl_2联合介入化疗晚期癌疗效观察
8
作者 金文昊 金哲洙 +2 位作者 李瑞永 李学哲 崔成爱 《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518-520,共3页
目的 :探讨ATP MgCl2 加常规抗癌药物局部动脉灌注对晚期恶性肿瘤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对象分为A(化疗药 +ATP MgCl2 )和B (单纯化疗药 ) 2组 ,进行动脉灌注治疗 ,并对比 2组临床疗效及其副反应。结果 :A组 4 0例 ,CR 5例 ,PR 8例 ,MR 5... 目的 :探讨ATP MgCl2 加常规抗癌药物局部动脉灌注对晚期恶性肿瘤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对象分为A(化疗药 +ATP MgCl2 )和B (单纯化疗药 ) 2组 ,进行动脉灌注治疗 ,并对比 2组临床疗效及其副反应。结果 :A组 4 0例 ,CR 5例 ,PR 8例 ,MR 5例 ,SD 17例 ,PD 5例 ,有效率为 32 5 %。B组 39例 ,CR 1例 ,PR 7例 ,MR 11例 ,SD 14例 ,PD 6例 ,有效率为 2 0 5 %。 2组间未见明显毒副反应差异。结论 :ATP MgCl2 可提高抗癌药物的抗癌作用 ,对一些中、晚期恶性肿瘤具有较好的疗效 ,无明显的毒副反应 ,是一种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MGCL2 介入化疗 晚期癌 疗效观察 肿瘤 药物疗法 导管插入术
下载PDF
定向斑块旋切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治疗重度钙化股腘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徐创 郑焕勤 +5 位作者 陈忠 王盛 唐小斌 杨耀国 杨燎 刘硕 《中国医药》 2020年第12期1931-1935,共5页
目的评价定向斑块旋切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扩张(DAART)治疗重度钙化股腘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研究对象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行DAART治疗的47例重度钙化股腘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患者(包... 目的评价定向斑块旋切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扩张(DAART)治疗重度钙化股腘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研究对象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行DAART治疗的47例重度钙化股腘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患者(包括41例闭塞性病变患者,6例狭窄病变患者),收集患者基本信息、手术技术成功率、手术前后踝肱指数、住院期间影像资料和术后随访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全部顺利完成。46例患者的血管病变经腔内开通成功,技术成功率97.9%。术后6、12个月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5.7%(45/47)、83.0%(39/47),二期通畅率为100%(47/47),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卢瑟福分级改善明显。术后12个月复查踝肱指数明显高于术前[(0.89±0.13)比(0.42±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AART治疗重度钙化的股腘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安全且有效,术后短期随访患者缺血症状改善明显、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重度钙化 股动脉 腘动脉 定向斑块旋切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扩张
下载PDF
股动脉和腋动脉插管策略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春平 任飞 +1 位作者 丁杭 黄烽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2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股动脉和腋动脉插管策略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21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562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根... 目的探讨股动脉和腋动脉插管策略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21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562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根据插管策略不同将患者分为腋动脉组[n=328,行腋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CPB)]和股动脉组(n=234,行股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结果,包括术后30 d病死率、脑卒中发生率、CPB时间、主动脉阻断(ACC)时间、单侧脑灌注时间、肾功能衰竭发生率。结果股动脉组患者的术后30 d病死率和脑卒中发生率均高于腋动脉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CPB时间、ACC时间、单侧脑灌注时间、肾功能衰竭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腋动脉插管术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术后病死率和脑卒中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股动脉 腋动脉 插管 体外循环 疗效 脑卒中
下载PDF
体外膜氧合股动静脉插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甄宁 周美艳 +2 位作者 王立伟 张妍 孙斌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0年第3期183-187,共5页
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V-A ECMO)可以提供有效的心肺支持,治疗许多可逆或可治疗的心肺疾病。它主要用于恢复或替代支持的桥接策略,而不是持续的长期机械循环支持。然而V-A ECMO插管相关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本文的目的是讨论优化V-A E... 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V-A ECMO)可以提供有效的心肺支持,治疗许多可逆或可治疗的心肺疾病。它主要用于恢复或替代支持的桥接策略,而不是持续的长期机械循环支持。然而V-A ECMO插管相关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本文的目的是讨论优化V-A ECMO的插管策略以及导管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氧合 股动脉 插管 并发症 近红外光谱
下载PDF
右腋动脉直径分组标准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齐胤尊 马云鹏 +2 位作者 赵文杰 周文军 朱双雄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8年第12期1123-1126,共4页
目的总结右腋动脉(RAA)直径分组标准在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探讨如何依据此分组标准更合理地选择右腋动脉插管(RAAC)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48例在我院心血管外科行孙氏手术的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 目的总结右腋动脉(RAA)直径分组标准在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探讨如何依据此分组标准更合理地选择右腋动脉插管(RAAC)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48例在我院心血管外科行孙氏手术的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在主动脉CTA上测量每例患者的RAA直径,制订RAA直径分组标准,RAA直径≤6mm者为A组,≥10mm者为B组.7-9mm者为C组。依据患者RAA直径的不同组别,RAAC选择“荷包法”(PM)或“横切法”(CM)。分析RAAC并发症的原因,总结RAA直径分组标准在RAAC中的应用经验。结果入选病例中RAA直径A组16例(33.3%),B组10例(20.8%),C组22例(45.8%)。A组RAAC均采用CM,体外循环(CPB)均采用RAAC—FAC策略;B组RAAC采用PM的插管成功率为90%(9/10),CPB均采用RAAC策略;C组RAAC采用PM的插管成功率为45.5%(10/22),CPB采用RAAC策略的比例为36.4%(8/22),采用RAAC—FAC策略的比例为63.6%(14/22)。C组的RAAC并发症的发生率最高(9/22,40.9%),其中PM所致的RAAC并发症8例(8/22,36.4%)。结论RAA直径A组者,RAAC直接采用CM;RAA直径B组者,RAAC优先采用PM;RAA动脉直径C组者,RAAC优先采用CM,CPB选择RAAC-FAC策略更为稳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体外循环 动脉插管 右腋动脉 孙氏手术
下载PDF
Side Graft灌注技术在成人股动静脉VA-ECMO中的应用
13
作者 李立汇 傅文禕 +2 位作者 刘祖贇 石磊 周密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CAS 2019年第2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血管端侧吻合至股动脉,经人工血管插入ECMO供血管的方法(Side Graft),对改善远端肢体并发症的作用。方法收集行VA-ECMO的病例,排除了经中心插管的病例,共32例(其中使用股动脉Side Graft技术的11例,对照组21例)。分析两组病... 目的探讨人工血管端侧吻合至股动脉,经人工血管插入ECMO供血管的方法(Side Graft),对改善远端肢体并发症的作用。方法收集行VA-ECMO的病例,排除了经中心插管的病例,共32例(其中使用股动脉Side Graft技术的11例,对照组21例)。分析两组病人特点及比较主要并发症情况。结果 Side Graft组与对照组相比,撤机率(54. 5%vs 28. 6%)和出院率(36. 4%vs 14. 3%)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插管部位出血需要外科干预的,Side Graft组更多(36. 4%vs 4. 8%,P=0. 04),其余主要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ide Graft技术能够一定程度防止下肢缺血并发症,但是手术操作需要一定时间,不适合血流动力学无法维持甚至需要CPR的病人。股动脉使用Side Graft技术不容易出现远端奢灌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股动脉插管 下肢缺血 SIDE Graft灌注技术
下载PDF
右腋动脉和股动脉灌注对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器官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洪松 王春生 +3 位作者 彭润生 胡克俭 赵赟 罗海燕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0年第4期565-569,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右腋动脉插管(AXC)与右腋动脉+股动脉插管(AXC+FAC)灌注策略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AAD)手术的器官保护作用。方法纳入2009年1月到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结合顺行脑灌注(ACP)下行急性...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右腋动脉插管(AXC)与右腋动脉+股动脉插管(AXC+FAC)灌注策略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AAD)手术的器官保护作用。方法纳入2009年1月到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结合顺行脑灌注(ACP)下行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74例患者。根据不同的插管策略,患者被分为两组:AXC组(n=30例),AXC+FAC组(n=44例);分别评估其术后神经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肺功能不全、住院死亡等主要不良后果。结果两组患者心肌缺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5);体外循环时间(P=0.001),脑灌注时间(P=0.034)和下半身停循环时间(P<0.0001)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AXC+FAC组的△SCr(P=0.005)显著少于AXC组;AXC+FAC组患者血红细胞和血浆输注显著少于AXC组(P=0.020和P<0.0001)。两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气管切开,血液透析,神经功能障碍及住院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右腋动脉插管相比,采用右腋动脉和股动脉插管的灌注策略对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是安全的方法,可以有效保护脏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腋动脉 股动脉 肾功能不全
下载PDF
股动脉插管的体外循环与神经系统并发症 被引量:1
15
作者 穆祉锟 杨昌 胡义杰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9年第2期113-116,共4页
近年来,以股动脉为主的外周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技术广泛应用于心血管外科的微创手术、复杂二次开胸手术、心肺辅助操作和困难气道麻醉管理等情况,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其相关并发症,特别是神经系统并发症,逐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近年来,以股动脉为主的外周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技术广泛应用于心血管外科的微创手术、复杂二次开胸手术、心肺辅助操作和困难气道麻醉管理等情况,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其相关并发症,特别是神经系统并发症,逐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拟就该问题综述如下。逆行主动脉夹层所致的脑部供血障碍以及主动脉夹层或主动脉瘤手术采用股动脉逆行插管等情况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脉插管 体外循环 神经系统并发症 脑卒中
下载PDF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孙氏手术中左颈总动脉联合股动脉插管的应用效果及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16
作者 王元博 冯俊波 +6 位作者 胡运涛 董文鹏 彭鹏 李俊涛 刘健良 葛圣林 林敏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4年第8期538-545,共8页
目的:探讨左颈总动脉联合股动脉插管方式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孙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孙氏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22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急性... 目的:探讨左颈总动脉联合股动脉插管方式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孙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孙氏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22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32例,其中男94例、女38例,年龄26~79(52.9±12.1)岁。患者均行孙氏手术即主动脉根部重建(置换)+升主动脉置换+全主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并象鼻支架置入术,按照术中插管方式分为2组:82例采用左颈总动脉联合股动脉插管者为观察组,其中男58例、女24例,年龄29~79(52.8±12.4)岁;50例术中采用腋动脉联合股动脉插管者为对照组,其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26~75(53.2±11.5)岁。观察指标:(1)比较2组患者基线资料;(2)对比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3)按照患者出院情况分为正常出院组和早期死亡组,对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围手术期观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P<0.10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患者孙氏手术后早期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1)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合并症发生率、中重度主瓣反流、肌酐、弓部受累情况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观察组的总手术时间、建立体外循环时间、停循环时间、术后麻醉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留观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一次乳酸值分别为(499.9±74.4)min、93.0(80.8,113.5)min、26.0(25.0,31.0)min、3.6(2.3,6.3)h、22.5(14.0,57.3)h、3(2,6)d、16(13,21)d、2.9(1.9,4.7)mmol/L,均少于对照组的(570.8±94.6)min、109.0(95.8,130.0)min、38.0(27.8,52.0)min、6.0(4.3,11.8)h、75.5(24.0,116.3)h、7(5,11)d、22(16,29)d、5.1(2.0,10.0)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主动脉根部处理方式(根部成型术、Wheat术、Bentall术、David术)、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降温时间、复温时间、术后早期死亡例数,以及并发症(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截瘫、气管切开或二次插管、二次开胸止血、多器官功能障碍、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发生率等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正常出院组与早期死亡组的总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停循环时间、术后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气管切开或二次插管、多器官功能障碍、术后第一次乳酸值比较的P值均<0.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术后第一次乳酸值为影响术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6.526、1.195,95%CI:1.151~37.014、1.055~1.354)。结论:术后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术后第一次乳酸值是孙氏手术术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腋动脉联合股动脉插管相比,左颈总动脉联合股动脉插管方式可以作为一种安全的插管策略应用于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夹层孙氏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主动脉夹层 全主动脉弓置换 象鼻支架置入术 左颈总联合股动脉插管 腋动脉联合股动脉插管
原文传递
感染性腹主动脉瘤患者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被引量:5
17
作者 孙岩 张十一 +3 位作者 刘洋1 金星1 吴学君 种振岳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3期3071-3073,共3页
目的探讨感染性腹主动脉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2010年收治3例感染性腹主动脉瘤患者,行腋-双股动脉旁路术+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切除术治疗。结果3例患者均一期手术成功,无手术死亡。手术时间平均5.5h,... 目的探讨感染性腹主动脉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2010年收治3例感染性腹主动脉瘤患者,行腋-双股动脉旁路术+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切除术治疗。结果3例患者均一期手术成功,无手术死亡。手术时间平均5.5h,术中出血平均1500ml,无手术并发症,术后应用抗生素2周,手术切口一期愈合,均顺利出院。随访4个月,3例患者均无发热,无腹部症状,无间歇性跛行症状,复查超声提示人工血管通畅。结论腋-双股动脉旁路术+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切除术可有效切除感染的动脉瘤,保证下肢的动脉血供,同时避免移植物的感染。近期效果好,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切除 移植物 腋-双股动脉旁路术
原文传递
不同腋动脉插管方法在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贾在申 张慧萍 +1 位作者 许卫民 侯晓彤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右侧腋动脉插管方法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主动脉弓置换术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北京安贞医院对28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右侧腋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CPB),行全弓置换+...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右侧腋动脉插管方法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主动脉弓置换术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北京安贞医院对28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右侧腋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CPB),行全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术。根据术中腋动脉插管方式将280例患者分为两组,直接插管组(n=215),年龄(43.1±9.5)岁,行直接腋动脉插管;间接插管组(n=65),年龄(44.7±8.3)岁,腋动脉连接人工血管行间接插管。观察两组患者的安全性,比较相关手术参数、临床结果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住院死亡10例,其中直接插管组7例(7/215,3.3%),间接插管组3例(3/65,4.6%);所有患者均成功行腋动脉插管;术后25例(25/280,8.9%)出现暂时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其中直接插管组19例(8.8%),间接插管组6例(9.2%),均经治疗痊愈。间接插管组患者术后腋动脉插管并发症明显少于直接插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例vs.19例,P=0.045)。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期间最高流量、最高泵压,深低温停循环时间、顺行性脑灌注时间和CPB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人工血管右侧腋动脉插管可以降低腋动脉插管相关并发症,安全用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深低温停循环 顺行性脑灌注 腋动脉插管
原文传递
腋动脉插管VA-ECMO在救治危重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锋伟 刘锋锋 +5 位作者 钟亮 刘淼淼 张颖 王雪 郜扬 郝军军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10期1555-1558,共4页
目的 总结在救治危重患者中采用腋动脉插管建立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12月经腋动脉插管建立VA-ECMO辅助的13例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插管技巧、辅助时间、撤机率... 目的 总结在救治危重患者中采用腋动脉插管建立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12月经腋动脉插管建立VA-ECMO辅助的13例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插管技巧、辅助时间、撤机率与转归),回顾性分析腋动脉插管VA-ECMO临床应用的效果。结果 13例患者采用腋动脉插管VA-ECMO,其中10例为直接实施,3例由股-股VA-ECMO转换而来。实施时间27~48 min,平均36 min。7例患者成功撤机(其中1例脱机后因感染死亡),最终6例患者顺利出院,死亡7例。1例出现感染,1例伤口出血,无南北综合征、右上肢缺血或高灌注综合征发生。结论 腋动脉插管VA-ECMO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方式,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体外膜肺氧合 腋动脉插管 插管技巧 辅助时间 撤机率 转归
原文传递
股动-静脉体外膜肺氧合放置下肢灌注管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锋伟 闫炀 +3 位作者 宋艳 郜扬 王雪 刘锋锋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609-613,共5页
目的:总结股动-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A ECMO)放置下肢灌注管(DPC)的经验。方法:收集本院自2018年1月-2019年8月期间完成V-A ECMO患者的病例数据,回顾性分析留置下肢灌注管的时机、方式以及预防下肢缺血的效果。结果:34例患者接受V-A ECM... 目的:总结股动-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A ECMO)放置下肢灌注管(DPC)的经验。方法:收集本院自2018年1月-2019年8月期间完成V-A ECMO患者的病例数据,回顾性分析留置下肢灌注管的时机、方式以及预防下肢缺血的效果。结果:34例患者接受V-A ECMO辅助,ECMO平均转机时间105.5 h,共出现下肢缺血并发症患者3例,总发生率约8.8%,均发生在预防性放置DPC组(29例),而在未预防性放置DPC组(5例)(补救性放置DPC 2例,未放置DPC 3例),却未发生下肢缺血。在31例放置DPC患者中,出现DPC堵塞7例(22.5%),DPC置入静脉1例(3.2%),DPC脱落1例(3.2%)。结论:预防性放置PDC并不能完全预防下肢缺血并发症。对于预防性留置DPC的患者,仍需要依赖于严密的床旁监测与临床评估才能有效预防下肢缺血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下肢灌注管 下肢缺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