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ovel algorithm for evaluating cement azimuthal density based on perturbation theory in horizontal well
1
作者 Ji-Lin Fan Feng Zhang +3 位作者 Qian Chen Hao-Chen Song Lu-Yu Zhong Yue-Xiang Dai 《Petroleum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44-251,共8页
Cement density monitoring plays a vital role in evaluating the quality of cementing projects,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oil and gas.However,the presence of inhomogeneous cement distribution a... Cement density monitoring plays a vital role in evaluating the quality of cementing projects,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oil and gas.However,the presence of inhomogeneous cement distribution and casing eccentricity in horizontal wells often complicates the accurate evaluation of cement azimuthal density.In this regard,this paper proposes an algorithm to calculate the cement azimuthal density in horizontal wells using a multi-detector gamma-ray detection system.The spatial dynamic response functions are simulated to obtain the influence of cement density on gamma-ray counts by the perturbation theory,and the contribution of cement density in six sectors to the gamma-ray recorded by different detectors is obtained by integrating the spatial dynamic response functions.Combined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amma-ray counts and cement density,a multi-parameter calculation equation system is established,and the regularized Newton iteration method is employed to invert casing eccentricity and cement azimuthal density.This approach ensures the stability of the inversion process while simultaneously achieving an accuracy of 0.05 g/cm^(3) for the cement azimuthal density.This accuracy level is ten times higher compared to density accuracy calculated using calibration equations.Overall,this algorithm enhances the accuracy of cement azimuthal density evaluation,provides valuabl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monitoring of cement azimuthal density in the oil and gas indu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ment azimuthal density Perturbation theory Casing eccentricity Spatial dynamic response function Regularized Newton iteration
下载PDF
Estimation of fracture density and orientation from azimuthal elastic impedance difference through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被引量:3
2
作者 Lin Li Guang-Zhi Zhang +2 位作者 Jun-Zhou Liu Lei Han Jia-Jia Zha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6期1675-1688,共14页
Accurate estimation of fracture density and orient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seismic characterization of fractured reservoirs.Here,we propose a novel methodology to estimate fracture density and orientation fr... Accurate estimation of fracture density and orient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seismic characterization of fractured reservoirs.Here,we propose a novel methodology to estimate fracture density and orientation from azimuthal elastic impedance(AEI)difference using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Based on Hudson's model,we first derive the AEI equation containing fracture density in HTI media,and then obtain basis functions and singular values from the normalized AEI difference utilizing SVD.Analysis shows that the basis function changing with azimuth is related to fracture orientation,fracture density is the linearly weighted sum of singular values,and the first singular value contributes the most to fracture density.Thus,we develop an SVD-based fracture density and orientation inversion approach constrained by smooth prior elastic parameters.Synthetic example shows that fracture density and orientation can be stably estimated,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true value and the estimated fracture density is above 0.85 even when an S/N ratio of 2.Field data example shows that the estimated fracture orientat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interpretation of image log data,and the estimated fracture density reliably indicates fractured gas-bearing reservoir,which could help to guide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ractured reservo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HTI media azimuthal elastic impedance inversion Fracture density Fracture orientation
下载PDF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高密度三维地震与效果
3
作者 薛野 赵苏城 +1 位作者 龚屹 蓝加达 《中国科技论文》 CAS 2024年第5期529-539,共11页
高精度三维地震已不能满足当前溱潼凹陷复杂、隐蔽化的小尺度油藏勘探开发需求。2022年,在溱潼凹陷帅垛西地区部署实施高密度三维地震,采用小面元、宽方位、高覆盖次数、高道密度、适中炮点密度的观测系统方式,基于精细表层调查与优势... 高精度三维地震已不能满足当前溱潼凹陷复杂、隐蔽化的小尺度油藏勘探开发需求。2022年,在溱潼凹陷帅垛西地区部署实施高密度三维地震,采用小面元、宽方位、高覆盖次数、高道密度、适中炮点密度的观测系统方式,基于精细表层调查与优势岩性激发、单点宽频接收技术,高清航测影像、全节点无缆接收、背景噪声有缆监控等地震采集技术,提高地下反射波场采样充分性,加强低频信息采集,实现复杂地表高密度地震高效、高质量施工;应用高保真面波压制、多域逐级提高分辨率、全方位成像处理技术,成像剖面分辨率、频带宽度、信噪比、深层及层间内幕反射资料品质有较大提高;对中国东部水网城镇地表新生代断陷盆地高质量地震勘探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溱潼凹陷 高密度三维地震 数据采集 激发接收 全方位高保真处理
下载PDF
基于HTI介质地震曲率属性的地应力估算方法及其在威远地区的应用
4
作者 曹欢 赵杨 +3 位作者 帅达 齐英涵 陈刚 李世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70-1986,共17页
在非常规油气藏的开发和勘探阶段,为了形成有利于油气集聚和运移的裂缝,需要对储层进行水力压裂,而地应力是进行水力压裂的重要参数.目前,传统的三维地质力学建模方法是估算地应力的有效手段,其主要通过井间插值得到三维地应力结果.但是... 在非常规油气藏的开发和勘探阶段,为了形成有利于油气集聚和运移的裂缝,需要对储层进行水力压裂,而地应力是进行水力压裂的重要参数.目前,传统的三维地质力学建模方法是估算地应力的有效手段,其主要通过井间插值得到三维地应力结果.但是,在井稀疏的区域会产生较大误差.考虑到三维地震数据具有空间连续性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入地震曲率属性的HTI介质组合弹簧模型,该模型突破了传统地质力学中水平构造应变为常数的假设.首先,通过叠前AVO反演和PNN神经网络预测得到杨氏模量和泊松比这两个力学参数;其次,对地震方位波阻抗进行椭圆拟合预测裂缝密度.之后,基于薄板理论,引入三维地震曲率属性来表征水平构造应变的影响.最后,利用融入地震曲率属性的HTI介质组合弹簧模型估算三维地应力场.将该方法应用于川南威远工区,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新方法与传统地质力学的结果吻合较好,能够获得更高精度、更高分辨率的真三维地应力场,且能较好的反映出构造细节.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 曲率属性 AVO反演 方位各向异性阻抗 裂缝密度
下载PDF
智能化工作面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及效果分析
5
作者 李静涛 王伟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96-101,共6页
西山矿区XHG煤矿地质构造复杂,严重影响了智能化采煤的顺利实施。为此,开展了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方法试验。采用宽方位、宽频激发和接收、小面元高覆盖的“两宽一高”采集技术,获得了126万次/km^(2)的高密度空间采样的野外数据。应用叠... 西山矿区XHG煤矿地质构造复杂,严重影响了智能化采煤的顺利实施。为此,开展了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方法试验。采用宽方位、宽频激发和接收、小面元高覆盖的“两宽一高”采集技术,获得了126万次/km^(2)的高密度空间采样的野外数据。应用叠前、叠后综合去噪和组合反褶积技术,取得了有效频带10~100 Hz、50~70 Hz主频的高分辨率成像数据;基于构造敏感地震属性筛选和融合技术,预测了2203智能化工作面内部的小规模断层7条、陷落柱12个。井下700余口顺层非定向和穿层定向钻孔验证结果表明:落差大于3 m断层和长轴直径大于30 m陷落柱的识别准确率接近80%,高密度三维地震为综采工作面智能化开采提供了精准地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 宽方位 宽频 多属性融合 探采对比
下载PDF
基于P-SV波反射系数的裂缝型致密储层流体识别
6
作者 窦喜英 王恩利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35期1-11,共11页
低频条件下的等效孔隙裂缝模型更贴合实际地下裂缝型致密储层介质。借助线性滑动模型与等效孔隙裂缝介质模型的等价关系,推导出基质孔隙度、裂缝密度、填充流体与等效孔隙裂缝介质P-SV波反射系数的直接显示函数关系,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后... 低频条件下的等效孔隙裂缝模型更贴合实际地下裂缝型致密储层介质。借助线性滑动模型与等效孔隙裂缝介质模型的等价关系,推导出基质孔隙度、裂缝密度、填充流体与等效孔隙裂缝介质P-SV波反射系数的直接显示函数关系,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开展各向同性介质/等效孔隙裂缝介质双层模型的方位AVO特征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3类AVO等效孔隙裂缝介质中,水饱和状态下归一化P-SV波反射系数对裂缝密度的敏感性均高于气饱和状态,2种饱和状态间的反射系数随裂缝密度变化而变化的差异从大到小依次为AVOⅢ、AVOⅡ和AVOⅠ等效孔隙裂缝介质;而基质孔隙度变化对AVOⅠ和AVOⅡ等效孔隙介质中气、水饱和状态的反射系数产生的变化差异很小,但在AVOⅢ等效孔隙裂缝介质中差异非常明显,说明基质孔隙度只对该类型介质中的流体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V波反射系数 方位AVO分析 裂缝密度 基质孔隙度 流体类型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玛湖1井区高密度三维OVT域裂缝预测的应用 被引量:17
7
作者 林娟 娄兵 +3 位作者 张淑萍 潘龙 贺陆明 郑鸿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2期146-152,共7页
近年来准噶尔盆地陆续开展了多个区块高密度宽方位地震勘探。数据量的提升极大丰富了波场信息,宽方位观测方式为叠前各向异性研究及裂缝预测、叠前反演提供了更为理想的基础资料。针对高密度宽方位配套技术的OVT域处理,其数据子集具有... 近年来准噶尔盆地陆续开展了多个区块高密度宽方位地震勘探。数据量的提升极大丰富了波场信息,宽方位观测方式为叠前各向异性研究及裂缝预测、叠前反演提供了更为理想的基础资料。针对高密度宽方位配套技术的OVT域处理,其数据子集具有较好一致性,在噪声压制、叠前偏移等处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特别是OVT域道集具有丰富的炮检距和重要的方位角信息、叠前资料包含丰富的地质信息,为储层预测、裂缝识别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以玛湖1井区三维资料为例,进行了OVT域裂缝预测的前期处理。裂缝预测及叠前反演等结果表明,OVT域道集可提高裂缝预测精度和预测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宽方位 OVT技术 各向异性校正 叠前裂缝检测
下载PDF
基于叠前方位振幅的大港—埕海地区奥陶系风化壳裂缝储层的叠前预测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军迎 雍学善 +2 位作者 杨午阳 高建虎 周春雷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88-1597,共10页
P波通过裂缝地层传播时,其响应会随着地面观测方位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明显的方位各向异性.这种随方位变化的裂缝响应信息(如振幅等)广泛存在于叠前方位—偏移距二维空间域中,检测此域中的裂缝响应,通过椭圆拟合的方法识别各向异性的存... P波通过裂缝地层传播时,其响应会随着地面观测方位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明显的方位各向异性.这种随方位变化的裂缝响应信息(如振幅等)广泛存在于叠前方位—偏移距二维空间域中,检测此域中的裂缝响应,通过椭圆拟合的方法识别各向异性的存在,进而计算裂缝的方向——椭圆长轴的方向,和裂缝密度——椭圆长轴与短轴的比.本文研究出了一种基于常规叠前地震反射振幅来检测裂缝的三维叠前裂缝储层预测方法.它采用面元组合的方法扩大方位角和偏移距范围;采用多级数据控制技术获取所需的信息;采用稳妥的技术步骤来预测.通过大港油田实际工区的应用,结果表明本文研究出的方法技术应用效果好、精度高、经济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位 偏移距 椭圆拟合 裂缝方向 裂缝密度
下载PDF
全方位高密度单点接收地震采集技术 被引量:21
9
作者 翟桐立 张洪军 +5 位作者 祝文亮 曹明强 卢刚臣 王仁康 姚建军 蔡爱兵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2期56-63,共8页
近年来,为满足小断距、低幅度构造和薄互储层勘探对地震成像精度及分辨率的要求,宽方位、高密度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得到持续的攻关。宽方位地震资料为不同角度的储层研究提供了可能,缩小面元尺寸、加密空间和时间域的数据采集密度,增加了... 近年来,为满足小断距、低幅度构造和薄互储层勘探对地震成像精度及分辨率的要求,宽方位、高密度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得到持续的攻关。宽方位地震资料为不同角度的储层研究提供了可能,缩小面元尺寸、加密空间和时间域的数据采集密度,增加了目的层的有效覆盖次数,在提高资料信噪比的基础上提高地震资料的纵横向分辨率。在对信噪比、分辨率和空间采样等几个关键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全方位高密度三维观测系统设计方法。对单点与组合检波器接收的优缺点、综合效果与效率进行了分析:长期以来,为抵抗噪音、提高地震能量和信噪比,地震采集接收技术研究侧重于组内距、组合基距、组合图形的比较。组合接收虽然提高了地震原始资料的信噪比,但造成的地震波失真也较大。而单点接收的地震波动态范围更大、频带范围更宽、地震分辨率也较高,适合高密度、小面元目标勘探的精细成像,并且可以通过高覆盖次数提高信噪比。大港油田于2014—2015年部署了针对致密储层的全方位、高密度单点接收采集试验,观测系统采用了10 m×10 m的面元、横纵比为1.0、炮道密度达到361万道,获得了高密度地震资料满覆盖面积56km^2。通过与常规三维地震资料的对比,展示了全方位高密度单点采集地震资料在薄互储层研究、致密储层各向异性分析等方面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方位 高密度 单点接收 观测系统参数设计 道密度 面元属性分析 覆盖次数
下载PDF
斜井水平井优势钻井方位确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金娟 刘建东 +2 位作者 沈露禾 张安新 刘文欣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29,共4页
地应力是井眼失稳的直接诱因,合理优化斜井和水平井方位能有效避免井眼失稳、提高产能。在对贝28区地应力场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到地应力和钻井液密度的影响,应用弹性力学原理以及改进的莫尔库伦准则建立了井眼稳定性力学模型,应用该模型... 地应力是井眼失稳的直接诱因,合理优化斜井和水平井方位能有效避免井眼失稳、提高产能。在对贝28区地应力场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到地应力和钻井液密度的影响,应用弹性力学原理以及改进的莫尔库伦准则建立了井眼稳定性力学模型,应用该模型分析了贝28区块井眼稳定区域、研究了贝28区块对钻井液密度的要求,结合岩石裂缝方向对产能的影响,确定该地区斜井水平井最佳钻井方位。应用地应力分布指导钻井轨迹,为井眼轨迹优化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28区块 地应力场分布 井壁稳定性 钻井液密度 方位优选
下载PDF
宽窄行栽植下毛白杨不同方位树干液流的差异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洋 王烨 +8 位作者 王斐 邸楠 李全明 于凌霄 邓坦 于召斌 席本野 李广德 贾黎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5-105,共11页
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是我国北方主要速生用材树种,在华北地区多采用宽窄行模式栽植。该模式下,不均匀的生长空间可能会引起不同方位树干液流速率(F_d)的差异,从而影响对林木蒸腾耗水的准确估计。为探究宽窄行栽植下毛白杨不同方位F_... 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是我国北方主要速生用材树种,在华北地区多采用宽窄行模式栽植。该模式下,不均匀的生长空间可能会引起不同方位树干液流速率(F_d)的差异,从而影响对林木蒸腾耗水的准确估计。为探究宽窄行栽植下毛白杨不同方位F_d的变异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变化关系,采用热扩散式液流探针和自动气象站,对9株不同胸径样树4个方位(东、南、西、北)的F_d及林地气象因子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样树不同方位的F_d均具有显著差异,平均变异系数(CV)为15.1%±9.2%。其中,西方位为优势方位,其F_d显著大于或与其他方位无差异,而其它三个方位F_d大小次序无明显规律。各方位F_d在不同气象条件下均具有相同的日变化趋势,且下午(12:00—24:00)的F_d显著高于上午(0:00—12:00)。林木各方位F_d受光合有效辐射(PAR)影响强烈,多重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AR几乎为各方位F_d的主要驱动因子,而水汽压亏缺(VPD)和空气温度(T_a)仅在个别方位对F_d具有一定驱动作用。不同方位F_d的CV和相对偏差(RD)与PAR、VPD不具有显著相关关系,表明F_d的方位差异并未受气象因子影响。综上,在研究宽窄行栽植模式下林木蒸腾耗水时,方位间F_d差异不能忽视;在液流探针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对每株样树随机选取一个方位进行F_d测定可能会获得更精确的林木蒸腾量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流速率 方位差异 宽窄行 毛白杨
下载PDF
利用纵波资料反演裂缝发育密度和方向 被引量:12
12
作者 胡光岷 贺振华 +1 位作者 黄德济 黄捍东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45-150,共6页
使用地震纵波资料、利用振幅随入射方位角变化可定量预测裂缝的发育方向、定性预测裂缝发育密度 ,该方法具有简便、稳定、可操作性强、资料前期处理方法成熟等特点。该文在该方法的基础上提出采用广义线性反演来克服由于地震振幅的补偿... 使用地震纵波资料、利用振幅随入射方位角变化可定量预测裂缝的发育方向、定性预测裂缝发育密度 ,该方法具有简便、稳定、可操作性强、资料前期处理方法成熟等特点。该文在该方法的基础上提出采用广义线性反演来克服由于地震振幅的补偿和入射方位角计算不准确带来的计算误差 ,并提出了相邻面元组合、同偏移距真振幅校正等一系列实用算法和处理流程。经某地区三维地震资料的实际处理证明 :该方法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对覆盖次数较低的地震资料也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密度 裂缝发育方向 地震勘探 纵波资料反演
下载PDF
利用全三维纵波资料进行裂缝检测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公社 马国光 +1 位作者 宋玉龙 朱仕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1-44,共4页
裂缝性油气藏预测是当今世界石油界公认的难题。本文根据裂缝系统的自相似性 ,针对全三维纵波资料提出了多方位角二维分形技术检测裂缝方位和密度方法。其处理流程为 :①扩大面元处理 ,形成超级 5 12次CMP道集 ;②形成 9个方位道集 ;③... 裂缝性油气藏预测是当今世界石油界公认的难题。本文根据裂缝系统的自相似性 ,针对全三维纵波资料提出了多方位角二维分形技术检测裂缝方位和密度方法。其处理流程为 :①扩大面元处理 ,形成超级 5 12次CMP道集 ;②形成 9个方位道集 ;③分别进行NMO校正 ;④按方位进行振幅标定及AVO叠加 ;⑤按方位进行属性检测和分析。对实际资料的应用结果表明 ,此方法用于裂缝检测具有稳定性好和分辨率高的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油气藏 全三维纵波 储层预测 裂缝检测 裂缝方位 裂缝密度 孔隙率
下载PDF
利用地震P波方位属性评价瓦斯富集区 被引量:6
14
作者 秦轲 崔若飞 +1 位作者 张少青 戴方尧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87-1692,共6页
以往研究表明煤层具有弱各向异性,为正交各向异性介质,因此利用P波的方位各向异性属性来进行煤层裂隙裂缝检测、预测煤层瓦斯富集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对山西阳泉新景佛洼区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处理,得到4个方位的偏移数据体,并提取... 以往研究表明煤层具有弱各向异性,为正交各向异性介质,因此利用P波的方位各向异性属性来进行煤层裂隙裂缝检测、预测煤层瓦斯富集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对山西阳泉新景佛洼区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处理,得到4个方位的偏移数据体,并提取与煤层裂隙裂缝相关的多种地震属性.通过计算得到裂隙裂缝的相对密度,进而对煤层瓦斯的富集带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P波 各向异性属性 瓦斯富集带 裂缝密度 方位偏移数据体
下载PDF
面向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高密度全方位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及应用效果 被引量:13
15
作者 刘依谋 梁向豪 +2 位作者 印兴耀 陈学强 王彦峰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2-382,332,共11页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以溶蚀孔洞和裂缝为主,储层非均质性强,内幕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常规三维地震资料观测方位角较窄,面元较大,覆盖次数低,存在缝洞体成像横向偏移归位不足、小缝洞体识别和裂缝预测精度低等问题。针对碳酸盐岩...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以溶蚀孔洞和裂缝为主,储层非均质性强,内幕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常规三维地震资料观测方位角较窄,面元较大,覆盖次数低,存在缝洞体成像横向偏移归位不足、小缝洞体识别和裂缝预测精度低等问题。针对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特点,详细分析了面元大小、覆盖次数和横纵比等主要观测参数对缝洞储层成像和油藏精细描述的影响,在塔北哈拉哈塘地区设计并首次实施了高密度全方位三维地震勘探,道密度达100×104道/km2。通过实际应用改善了缝洞储层的成像效果,显著提高了小尺度缝洞储层的识别精度和裂缝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 全方位地震采集 碳酸盐岩储层 观测系统 缝洞成像
下载PDF
储层裂隙波场特征物理摸型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帆 贺振华 +2 位作者 黄德济 李亚林 唐湘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75-681,共7页
储层中裂缝的存在必然引起地震波传播特征的变化,波场特征的变化同储层中裂缝密度和裂缝方位有关,因而这种特征变化可以作为检测裂隙存在的有效手段。本文利用物理模型方法研究了裂缝密度和方位角变化对地震波传播特征的影响。实验发... 储层中裂缝的存在必然引起地震波传播特征的变化,波场特征的变化同储层中裂缝密度和裂缝方位有关,因而这种特征变化可以作为检测裂隙存在的有效手段。本文利用物理模型方法研究了裂缝密度和方位角变化对地震波传播特征的影响。实验发现:裂缝密度较高时,可以观测到明显的横波分裂现象;而裂缝密度较低时,仅能观测到微小的速度异常。同时快横渡与慢横波在振幅和频率特征上也具有明显差异。这些波场特征的分析对于裂缝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模型 波场特征 储集层 油气勘探 超声波勘探
下载PDF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层高效井预测地震技术 被引量:19
17
作者 杨平 孙赞东 +2 位作者 梁向豪 李海银 但光箭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02-506,共5页
针对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层"高产而不稳产"、高效井预测成功率低的难题,基于缝洞型储集层尺度小、埋深大、非均质性强的特征,从相似的地震串珠状反射入手,发现并量化储集单元之间含油气规模的差异,准确落实储... 针对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层"高产而不稳产"、高效井预测成功率低的难题,基于缝洞型储集层尺度小、埋深大、非均质性强的特征,从相似的地震串珠状反射入手,发现并量化储集单元之间含油气规模的差异,准确落实储集单元的含油气规模。提出了以全方位高密度地震采集为基础、叠前保幅深度偏移为核心、缝洞储集层量化描述为重点的一体化地震技术对策,通过落实缝洞体储集空间的大小、缝洞体之间的连通关系以及缝洞体的含油气性等关键问题,优选含油气规模较大的缝洞单元作为钻探目标。在塔北哈7井区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缝洞体的精细研究和缝洞单元的准确划分,从而提高高效井预测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全方位高密度地震采集 叠前深度偏移 储集层量化描述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高密度宽方位地震数据处理技术在玛湖凹陷的应用 被引量:24
18
作者 娄兵 姚茂敏 +2 位作者 罗勇 郑鸿明 张龙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8-213,共6页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油气勘探目前面临的主要难题是构造幅度低、目标层深、储集层薄、非构造圈闭发育。提供高分辨率且振幅保真的地震资料是解决玛湖凹陷油气藏勘探面临难题的关键。在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采取了高密度地震资料针对性的处...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油气勘探目前面临的主要难题是构造幅度低、目标层深、储集层薄、非构造圈闭发育。提供高分辨率且振幅保真的地震资料是解决玛湖凹陷油气藏勘探面临难题的关键。在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采取了高密度地震资料针对性的处理技术思路,重点对模型法滑动扫描谐振压制方法、共偏移距邻炮干扰分频压制方法、表层和深层分步反Q滤波技术、OVT(偏移距矢量体)域处理等关键技术应用进行了研究和尝试。地震数据处理结果表明,新的技术手段有效地压制地震数据中的强谐振干扰、随机噪声,提高了地震数据的分辨率,地震信号高频端有效频带拓宽约15 Hz,有助于识别不整合、尖灭特征和薄层砂体的识别;在OVT域中,处理后的叠前地震道集数据中振幅随偏移距和方位角变化的信息具有较高的振幅保真度,这一技术为叠前开展砂砾岩优质储集层的识别和预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玛湖凹陷 高密度宽方位地震勘探 高分辨率 反Q滤波 OVT(偏移距矢量体)域
下载PDF
优化的方位各向异性裂缝预测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雷涛 肖秋红 肖伟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5-459,共5页
在纵波方位各向异性裂缝预测中,传统的方位角划分方法选择保留全方位角覆盖偏移距,切除方位角覆盖不均匀的远偏数据,这种做法损失了大部分远偏数据,容易造成裂缝预测结果的不准确。文中根据研究区的数据情况对方位角划分方案进行了优化... 在纵波方位各向异性裂缝预测中,传统的方位角划分方法选择保留全方位角覆盖偏移距,切除方位角覆盖不均匀的远偏数据,这种做法损失了大部分远偏数据,容易造成裂缝预测结果的不准确。文中根据研究区的数据情况对方位角划分方案进行了优化,在保留全方位角覆盖偏移距的基础上,适当保留了部分大偏移距数据,切除了部分小偏移距数据。优化的方位角划分方案在研究区应用效果精度更高,验证了该优化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偏数据 方位角道集最大偏移距 方位各向异性椭圆拟合 裂缝方向 裂缝密度
下载PDF
潜山裂缝型油气藏综合描述方法 被引量:6
20
作者 舒梦珵 王真理 +3 位作者 崔蕊 朴永红 梁瑶 赵惊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66-775,6-7,共10页
裂缝型古潜山油气藏的勘探重点之一是裂缝发育区域的预测。本文致力于提供一种裂缝属性的综合分析流程,通过纵波数据方位裂缝检测技术、相对纵波阻抗反演数据裂缝检测技术进行裂缝多属性反演,分析裂缝分布方位及裂缝分布密度,然后引入... 裂缝型古潜山油气藏的勘探重点之一是裂缝发育区域的预测。本文致力于提供一种裂缝属性的综合分析流程,通过纵波数据方位裂缝检测技术、相对纵波阻抗反演数据裂缝检测技术进行裂缝多属性反演,分析裂缝分布方位及裂缝分布密度,然后引入裂缝正演模拟,与反演得到的裂缝属性进行对比,可得到不同区域裂缝分布的主控因素,最终实现对裂缝属性的综合分析。通过实际应用,最终得到了D区块裂缝密度、裂缝方位预测结果,同时利用正演模拟方法了解了不同裂缝分布区域中裂缝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密度 裂缝方位 纵波数据 相对纵波阻抗 反演 正演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