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2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司美格鲁肽致药品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1
作者 孙如男 仓代晓 +2 位作者 全香花 张传洲 赵俊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266-2271,共6页
目的探讨司美格鲁肽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其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司美格鲁肽”“不良反应”等的中英文为检索词,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SpringerLink、中国知网、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学网及维普医... 目的探讨司美格鲁肽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其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司美格鲁肽”“不良反应”等的中英文为检索词,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SpringerLink、中国知网、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学网及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收集司美格鲁肽致ADR的病例报道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共计17例患者。17例患者中,女性9例、男性8例,年龄25~80岁;8例患者合并应用2种及2种以上药物;8例患者以0.25 mg为起始剂量;大多ADR(94.12%)发生在用药后6个月内;16例患者经停药和/或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或痊愈;11例患者未提及后续是否继续使用司美格鲁肽;9例患者进行了ADR相关性评价,断定为“肯定”“很可能”“可能”“有可能”的分别有1、3、1、4例。司美格鲁肽致ADR可累及多个器官或系统,以消化系统最多(35.29%),其次为皮肤组织(29.41%);其中,急性胃扩张、重度肝损伤、结石性胆囊炎、大疱性类天疱疮、嗜酸性筋膜炎、急性肾损伤、急性间质性肾炎、抑郁症、急性溶血性贫血均为药品说明书未记载的ADR。结论司美格鲁肽所致ADR可发生在各年龄段,以用药后6个月内发生为主,主要累及消化系统、皮肤组织等。临床使用时,应重点加强对肝肾功能不全、神经精神疾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等人群的药学监护,出现相关ADR时应及时停药和/或对症治疗,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美格鲁肽 不良反应 病例报道 文献分析
下载PDF
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致输液肢体疼痛40例分析
2
作者 林凤珠 李军 林明琼 《海峡药学》 2024年第3期108-111,共4页
目的了解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致输液肢体疼痛发生的特点,探索ADR发生原因及处置方法。方法对有效上报的40例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致输液肢体疼痛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该药致输液肢体疼痛22例次占55.00%,注射部位疼痛及输液部位... 目的了解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致输液肢体疼痛发生的特点,探索ADR发生原因及处置方法。方法对有效上报的40例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致输液肢体疼痛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该药致输液肢体疼痛22例次占55.00%,注射部位疼痛及输液部位疼痛各9例次各占22.50%。结论使用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所致的输液肢体局部疼痛常见,属于新的ADR,可通过减慢输液速度或改用非留置针的方式,改善患者的用药体验,建议修改完善说明书,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 新的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分析 输液肢体疼痛 疼痛
下载PDF
141例靶向抗肿瘤口服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3
作者 郭益俊 陈霞 孟萍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10期1137-1142,1147,共7页
目的研究靶向抗肿瘤口服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特点和数量,挖掘其ADR可疑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借鉴。方法对某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收到的141例靶向抗肿瘤药所致ADR报告中的患... 目的研究靶向抗肿瘤口服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特点和数量,挖掘其ADR可疑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借鉴。方法对某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收到的141例靶向抗肿瘤药所致ADR报告中的患者年龄、性别、原患疾病、ADR发生时间、ADR严重程度及转归、ADR累及系统-器官、ADR临床表现及发生例次等进行分析,并运用报告比值比(reporting odds ratio,ROR)法挖掘ADR信号。结果141例中共涉及23个药品,共发生164例次ADR,累及13个系统-器官。发生例次排名前3位的ADR为皮疹(28例次,17.07%)、高血压(16例次,9.76%)、腹泻(14例次,8.54%)。共挖掘到8个药物的13个可疑ADR信号。其中安罗替尼的可疑信号为3个:高血压、口腔溃疡、手足综合征;阿帕替尼的可疑信号为3个:高血压、手足综合征、蛋白尿;奥希替尼的可疑信号为2个:皮疹、腹泻;阿法替尼、达可替尼、吉非替尼和伊马替尼的可疑信号均为1个:皮疹;瑞戈非尼的可疑信号为1个:腹泻。结论在患者使用靶向抗肿瘤口服药期间,应重点监护老年人群等特殊群体;重点关注首次用药1个月内的患者;重点监测皮疹、高血压、腹泻、手足综合征、口腔溃疡、蛋白尿等ADR并做好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药物 抗肿瘤治疗 靶向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分析 信号挖掘 报告比值比法
下载PDF
某三甲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4
作者 邓富文 曹芳 +3 位作者 龙颂 许愉 严锦方 聂韵 《大理大学学报》 2024年第10期20-25,共6页
目的:回顾和分析某三甲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了解该院药品ADR发生的特征及规律,为临床更加安全、有效、合理地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2年1—12月该院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396例ADR报告,对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 目的:回顾和分析某三甲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了解该院药品ADR发生的特征及规律,为临床更加安全、有效、合理地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2年1—12月该院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396例ADR报告,对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该院上报的396例ADR报告中,男女性别比为1:1,45~64岁的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154例,占38.89%);报告者以医生为主(290例,占73.23%);静脉给药方式引发ADR最多(273例,占68.94%);抗感染药引起的ADR最多(158例,占39.90%);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多(241例,占60.86%);99.75%(395/396)的ADR患者经治疗后好转或痊愈。结论:需加强针对临床医生和护士的ADR知识培训,提高对ADR的认识、上报率和上报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上报率 分析 合理用药
下载PDF
2021—2022年我院妇产科120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5
作者 张丽 《药品评价》 CAS 2024年第1期120-123,共4页
目的分析2021—2022年都昌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120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医院妇产科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600例患者,选择发生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120例患者为对... 目的分析2021—2022年都昌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120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医院妇产科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600例患者,选择发生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120例患者为对象,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统计ADR发生时间、给药途径、抗菌药物类型和累及器官;记录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临床表现、转归等,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干预。结果入组患者均使用抗菌药物,用药天数(5.72±0.91)d;97例(80.83%)ADR患者发生在用药1 d内;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93.33%);120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类型较多,排在前两位的是头孢菌素类和硝基咪唑类,分别为66例(占55.00%)和24例(20.00%);ADR患者累及器官相对较多,临床表现也不同,排在前三位的是消化道反应、神经系统及皮肤反应,分别为33例(27.50%)、28例(23.33%)和24例(20.00%);117例ADR经处理后症状好转或治愈,3例患者转上一级医院诊疗。结论ADR主要分布于静脉滴注用药患者中,且以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为主,停药后多数患者痊愈,医院应加强重点药物及妇产科药学监护,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产科 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报告分析 合理用药
下载PDF
99例抗感染药物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6
作者 吴怡 潘兴 +1 位作者 母继林 王慧铃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4年第9期95-101,共7页
目的:分析某院抗感染药物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2022年某院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99例抗感染药物严重ADR/ADE报告,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9例抗感染药物严重AD... 目的:分析某院抗感染药物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2022年某院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99例抗感染药物严重ADR/ADE报告,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9例抗感染药物严重ADR/ADE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之比为1.7∶1;60岁及以上人群发生率最高,占21.2%;12例既往有药物过敏史;给药途径主要是静脉滴注(53.5%);共涉及13大类37种抗感染药物,其中例次数最多的是抗结核药(60.2%);具体品种例次数最多的是吡嗪酰胺和利福平(均为15.1%);累及系统/器官主要是皮肤及皮肤附件疾病(19.1%)。结论:在使用抗感染药物治疗时,除临床最为关注的抗感染疗效外,潜在的药品安全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尤其是严重ADR/ADE。应制定有效措施,以降低抗感染药物ADR/ADE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感染药物 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合理用药 安全用药 报告分析
下载PDF
某院191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7
作者 张新娜 李明 +2 位作者 李瑞明 杨同聚 徐东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7期470-476,共7页
目的研究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挖掘风险信号,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山东省邹城市人民医院2021—2023年监测的ADR报告1919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ADR类型、报告人职业及科室分布、患者性别及年龄、给药途径、... 目的研究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挖掘风险信号,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山东省邹城市人民医院2021—2023年监测的ADR报告1919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ADR类型、报告人职业及科室分布、患者性别及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引起严重ADR的主要药品及临床表现、ADR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19例ADR中“一般”有1203例;ADR上报以临床医师为主;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ADR发生最多的人群为60岁以上的人群;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药品种类中抗感染药物引发ADR例数最多;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以消化系统为主,共1064例;引起严重ADR的主要药品有奥沙利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和莫西沙星等;1919例ADR报告中1862例患者好转。结论ADR的发生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及药物类别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重视ADR的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抗感染药 报告分析 合理用药
下载PDF
某院2017~2022年期间抗感染类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8
作者 朱小明 陈芝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9期77-80,共4页
目的 探究某院2017~2022年期间抗感染类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及用药分析。方法 收集2017~2022年期间抗感染类药品不良反应报告5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及性别分布、给药途径、发生不良反应的抗感染类药品... 目的 探究某院2017~2022年期间抗感染类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及用药分析。方法 收集2017~2022年期间抗感染类药品不良反应报告5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及性别分布、给药途径、发生不良反应的抗感染类药品分布、累及系统/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不良反应报告类型和报告人职业分布等情况,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抗感染类药品的用药启示。结果500例抗感染类药品不良反应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07:1,平均年龄(50.63±20.87)岁。不良反应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比为85.60%。抗感染药品发生不良反应涉及抗感染药品21个类别、89个品种。喹诺酮类142例(28.40%)是排在首位的药品种类。左氧氟沙星42例(8.40%)是排在首位的单品种。抗感染类药品不良反应累及多个系统/器官,占比最高的是全身反应121例(24.20%)。主要临床表现为过敏性休克74例(14.80%)、过敏反应38例(7.60%)、血小板减少36例(7.20%)、肝功能异常29例(5.80%)等。感染类药品不良反应一般460例(92.00%),占比较大,新的及严重的40例(8.00%),占比较小;从报告人的职业角度看,医生报告223例(44.60%),护士报告200例(40.00%),这两类占比较大。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抗感染类药品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构成、给药途径、发生不良反应药物的类别及品种、累及系统/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不良反应报告类型和报告人职业分布,启示临床在应用抗感染类药品时,一定要严格依据患者的生理特点、具体病情以及疾病病理本身等给予针对性用药,更要重视抗感染药品的给药途径、给药速度,实时监测给药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以避免或减少抗感染类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感染类药品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分析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结合秩和比法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质量评价研究
9
作者 秦海钰 董斌 +2 位作者 王红红 庞文娟 陈荣红 《青岛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345-350,共6页
目的建立基于灰色关联结合秩和比法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质量评价模型,为ADR报告质量的合理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参照相关规定和标准,用灰色关联与秩和比相结合的方法,对某市2022年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事件监测信息系统的ADR原始报告质... 目的建立基于灰色关联结合秩和比法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质量评价模型,为ADR报告质量的合理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参照相关规定和标准,用灰色关联与秩和比相结合的方法,对某市2022年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事件监测信息系统的ADR原始报告质量进行研究评价。结果15.4%的报告质量为中等(r(i)>0.7326);74.6%的报告质量为合格(0.6890<r(i)≤0.7326);1%的报告质量较差(r(i)≤0.6890),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ADR名称规范性欠佳、用药原因缺失、ADR分析不全面等。结论灰色关联度结合秩和比的方法用于评价ADR报告质量,能综合两种方法的优势、使结果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质量 灰色关联度法 秩和比法
下载PDF
2022年我院药物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
10
作者 姜然 《智慧健康》 2024年第20期164-166,共3页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并提出相应措施,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本院107例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药品ADR报告。随后对这些报告从患者性别、年龄等多个维度进行梳理,进行...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并提出相应措施,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本院107例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药品ADR报告。随后对这些报告从患者性别、年龄等多个维度进行梳理,进行深入的回顾性分析。结果21~60岁年龄段ADR发生率最高;静脉给药导致的ADR发生率最高;发生ADR的药物主要为抗感染药物,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消化系统反应。结论做好药物监测可大幅提升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不良反应 临床药师 安全用药 报告分析
下载PDF
我院2002年~2005年31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孙燕 吴激 +3 位作者 曾平 李进文 陈召晖 赵小兵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1648-1650,共3页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评价ADR报告填写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制作Excel表,对2002年~2005年收集到的311例ADR根据患者性别、年龄及药品种类、ADR临床表现等分类,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由抗菌药物...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评价ADR报告填写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制作Excel表,对2002年~2005年收集到的311例ADR根据患者性别、年龄及药品种类、ADR临床表现等分类,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由抗菌药物导致的ADR所占比例最高;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ADR约为总报告例次的50%;ADR报告总数偏少。结论:应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和素质培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 分析 报告质量 报告意识
下载PDF
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相关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63
12
作者 王迎春 周学琴 刘玉琴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3-75,共3页
目的通过对我院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相关因素分析,了解阿奇霉素药物ADR/ADE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促进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1日至2011年3月20日收集到的198例阿奇霉素药物ADR/... 目的通过对我院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相关因素分析,了解阿奇霉素药物ADR/ADE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促进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1日至2011年3月20日收集到的198例阿奇霉素药物ADR/ADE报告,从患者情况、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给药途径、原患疾病及因果关系的评价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98例阿奇霉素药品ADR/ADE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0-15岁的儿童57例占28.79%,50-81岁的患者109例占55.05%;给药途径主要是静脉点滴192例占96.97%;累及的系统.器官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69例34.85%,消化系统56例28.29%和呼吸系统42例21.22%等:主要发生在用药后10~35min。结论不合理使用阿奇霉素是ADR/ADE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临床应重视阿奇霉素引起的ADR/ADE,减少或者避免严重的ADR/ADE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奇霉素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分析 合理用药
下载PDF
2009–2014年军队医院5099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谢婷婷 郭代红 +6 位作者 赵粟裕 马亮 赵靓 徐元杰 朱曼 赵鹏芝 郭俊荣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5年第6期360-364,共5页
目的:了解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2009–2014年军队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系统中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5099例,对患者性别、年龄、引起ADR药品种类、给药途径... 目的:了解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2009–2014年军队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系统中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5099例,对患者性别、年龄、引起ADR药品种类、给药途径、药品剂型,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关联性评价及转归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99例儿童ADR报告中,新的和严重的ADR 261例(5.11%)。男女比例为1.56:1,平均年龄为(5.12±2.55)岁,1~3岁儿童ADR发生率最高(28.85%)。给药途径和药品剂型以静脉滴注和注射剂型为主。共涉及药物类别16种,其中引起ADR排名前三位的药物类别分别为抗感染药物(54.17%)、中成药(8.16%)、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营养药物(7.79%)。5099例儿童ADR共累及多个系统/器官,7046频次,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458频次,49.08%),其次为胃肠系统损害(1547频次,21.96%)及全身性损害(595频次,8.44%)。结论:应加强对于儿童用药风险防范工作,合理使用儿科药物,重视ADR的监测及药物咨询等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 分析
下载PDF
990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描述性分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姜玲 沈爱宗 +2 位作者 杜德才 朱倩 陈礼明 《中国药师》 CAS 2007年第7期684-687,共4页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2~2005年医务人员自愿呈报的990份ADRs报告进行分析。结果:我院ADRs报告数逐年增加;990例ADRs中涉及25类1174例药品,抗感染药占其中45.9%,其次为抗肿瘤药...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2~2005年医务人员自愿呈报的990份ADRs报告进行分析。结果:我院ADRs报告数逐年增加;990例ADRs中涉及25类1174例药品,抗感染药占其中45.9%,其次为抗肿瘤药;抗感染药中喹喏酮类药品所占比例最高,为29.5%,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分别占26.7%、15.6%;ADR累及系统多为皮肤及附件,其次为消化系统;990例ADRs经过停药或治疗后,59.3%治愈,39.0%好转,仅0.5%有后遗症或死亡;进行关联性评价,肯定占13.0%,很可能占65.4%,可能占15.4%。结论:应继续加强ADR监测工作,降低漏报率,逐步提高ADR报告质量,尽量避免AD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 描述性分析
下载PDF
山东省4661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周勇 田月洁 +2 位作者 黄传海 谢彦军 孔庆衍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08年第4期42-44,58,共4页
目的:对46619例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发掘警戒信号,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山东省2006年收集的药品不良反应及报告质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监测数据反映了全省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静脉注射用药引起不良反应... 目的:对46619例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发掘警戒信号,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山东省2006年收集的药品不良反应及报告质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监测数据反映了全省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静脉注射用药引起不良反应数量最多;抗微生物药物和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数量和严重程度均居前两位;病例报告的填写尚不完善,质量有待提高;阿奇霉素注射剂和双黄连注射剂警戒信号明显。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对抗微生物药物和中药的安全性监测,重视阿奇霉素注射剂和双黄连注射剂的再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分析 评价
下载PDF
2011年某院117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玲 程渝 陈琳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4期3634-3635,3658,共3页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2011年1~12月上报的1 178例ADR报告,从患者年龄、药品种类、所涉及的器官及系统、临床表现、中药制剂、发生严重ADR的药品等方面进行分析...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2011年1~12月上报的1 178例ADR报告,从患者年龄、药品种类、所涉及的器官及系统、临床表现、中药制剂、发生严重ADR的药品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1 178例报告涉及17类药物,其中抗肿瘤药引发ADR的比例最高(18.3%),60岁以上患者ADR发生率最高(31.7%),ADR的临床表现以胃肠系统损害较多(26.3%),由中药注射剂引发的ADR有149例(12.6%),严重ADR 21例(1.8%)。结论 ADR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ADR监测及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 分析
下载PDF
PDCA循环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金萍 赵萌 +2 位作者 聂晓静 赵旭燕 彭莉蓉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2017年第5期378-381,共4页
目的:考察PDCA循环在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s)监测工作中的应用成效。方法:分析本院2015年ADRs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运用PDCA循环进行干预,评价实施1年后的改进效果。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通过完善ADRs监测的管理制度、... 目的:考察PDCA循环在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s)监测工作中的应用成效。方法:分析本院2015年ADRs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运用PDCA循环进行干预,评价实施1年后的改进效果。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通过完善ADRs监测的管理制度、建立奖惩机制、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建立ADRs网络上报平台等措施,2016年本院ADRs上报数量增加了101.9%,其中新的ADRs占比明显升高(由8.23%增至16.93%);由医师上报的ADRs占比明显增加(由4.43%增至16.93%);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导致的ADRs占比明显下降(抗菌药物由43.04%下降至32.29%,中药注射剂由23.42%下降至13.48%)。结论:实施PDCA循环对于改进本院的ADRs监测工作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PDCA循环 鱼骨分析
下载PDF
2424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被引量:23
18
作者 杨雅 何菊英 夏培元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09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6-2007年收集的2424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涉及17类药物,383个品种,抗感染药居首位(728例,占30.03%),...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6-2007年收集的2424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涉及17类药物,383个品种,抗感染药居首位(728例,占30.03%),其次是抗肿瘤药(312例,占12.87%)和血液系统药物(224例,占9.24%);静脉用药引发ADR为1848例(占76.24%);严重不良反应205例,以抗感染药(23种)和抗肿瘤药(20种)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寒战、白细胞减少等;ADR可发生于人体各个系统,但主要为消化系统损害(810例),其次为皮肤损害(587例)。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216例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龚声瑾 王越 +2 位作者 孙骏 徐厚明 李明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316-318,共3页
目的 :了解儿童用药情况 ,探讨药品不良反应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 :在 2 4 4 5份不良反应报告表中检索儿童用药后引发不良反应的病例 ,按患者性别、年龄、既往不良反应史、给药途径、临床表现、处理方法及结果等分类进行... 目的 :了解儿童用药情况 ,探讨药品不良反应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 :在 2 4 4 5份不良反应报告表中检索儿童用药后引发不良反应的病例 ,按患者性别、年龄、既往不良反应史、给药途径、临床表现、处理方法及结果等分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4 4 5份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表中 ,2 16例属儿童用药的不良反应病例 ,占 8.83%。 2 16例中 71.76 %的儿童使用抗菌药后引起不良反应 ;72 .70 %的患儿通过静脉给药 ;2 0 .80 %存在了合并用药现象 ;1.39%的患者使用儿童专用剂型 ;2例留有后遗症 ,1例死亡。结论 :儿童用药 ,既有成人用药的普遍性 ,又有儿童生理特点的独立性 ,临床需提高儿童用药质量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用药 药物不良反应 病例报告分析
下载PDF
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95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苗秋丽 闫荟羽 +1 位作者 张四喜 宋燕青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4年第6期372-375,共4页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上报的953例ADR报告从ADR发生的年龄与性别分布、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的系统/器官及临床...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上报的953例ADR报告从ADR发生的年龄与性别分布、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的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ADR报告类型及ADR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53例ADR报告中,男性458例(48.06%),女性495例(51.94%);ADR在各年龄段均有分布,51-60岁者ADR发生率最高,有192例,占20.15%;引起ADR药品以抗感染药物居多,且主要为头孢菌素类,其次为抗肿瘤药物;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71.14%;ADR最常累及系统/器官为消化系统,占40.20%;一般ADR占98.22%,大多好转或治愈;新的ADR 2例;严重ADR 15例,其中11例留有后遗症,拉莫三嗪片引起死亡1例。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ADR监测和报告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重复发生,促进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 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