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1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CNA、Bcl-2及EGFR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生存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海平 李佳宸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76-82,共7页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淋巴细胞瘤-2(Bcl-2)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生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喉癌行手术治疗的92例患者的喉癌组织及对应癌...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淋巴细胞瘤-2(Bcl-2)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生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喉癌行手术治疗的92例患者的喉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标本。检测癌组织与癌旁组织PCNA mRNA、Bcl-2mRNA、EGFR mRNA相对表达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癌组织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随访3年,采用Kaplain-Maier曲线分析不同PCNA、Bcl-2、EGFR表达水平患者生存情况差异。结果癌组织PCNA mRNA、Bcl-2 mRNA、EGFR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0.05)。不同年龄、肿瘤部位患者PCNA mRNA、Bcl-2 mRNA、EGFR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临床分期Ⅲ、Ⅳ期及淋巴结转移患者PCNA mRNA、Bcl-2 mRNA、EGFR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高于中、高分化,临床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是喉癌组织PCNA mRNA、Bcl-2 mRNA、EGFR mRNA表达的影响因素。Kaplain-Maier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CNA mRNA高表达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59.57%和70.21%,低于低表达患者的80.00%和88.89%(P<0.05);Bcl-2 mRNA高表达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60.78%和70.59%,低于低表达患者的80.49%和90.24%(P<0.05);EGFR mRNA高表达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59.09%和70.45%,低于低表达患者的79.17%、87.50%(P<0.05)。结论喉癌组织PCNA、Bcl-2、EGFR呈高表达,且其高表达状态与肿瘤分期高、分化程度低、淋巴结转移有关,PCNA、Bcl-2、EGFR表达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临床病理 生存率 增殖细胞核抗原 b淋巴细胞瘤-2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病理特征与Bcl-2、CXCL13、PAX8表达情况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洋 刘伟 +2 位作者 韩晓东 马娜 秦蕊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0期1431-1435,共5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病理特征与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趋化因子配体13(CXCL13)、配对盒基因8抗体(PAX8)表达情况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160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对其癌组织与癌旁组...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病理特征与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趋化因子配体13(CXCL13)、配对盒基因8抗体(PAX8)表达情况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160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对其癌组织与癌旁组织Bcl-2、CXCL13、PAX8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分析3项指标与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癌组织Bcl-2、CXCL13、PAX8阳性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雌激素受体(ER)阴性、肿瘤最大径≥3 cm、孕激素受体(PR)阴性患者比较,ER阳性、肿瘤最大径<3 cm、PR阳性患者中Bcl-2高表达占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淋巴结转移、Ⅰ~Ⅱ期患者比较,淋巴结转移、Ⅲ~Ⅳ期患者中CXCL13高表达占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Ⅱ期、高/中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比较,Ⅲ~Ⅳ期、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PAX8高表达占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PR表达情况与Bcl-2表达情况呈正相关(P<0.05),肿瘤最大径与Bcl-2表达情况呈负相关(P<0.05);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与CXCL13、PAX8表达情况呈正相关(P<0.05);分化程度与PAX8表达情况呈负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Bcl-2、CXCL13、PAX8表达情况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明显影响,有望成为评估乳腺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 趋化因子配体13 配对盒基因8抗体 临床病理
下载PDF
胃癌患者EB病毒感染情况及其对癌组织p53、Bcl-2表达的影响
3
作者 刘松杰 徐兵 +2 位作者 赵健 贾磊 沈裕厚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5期2731-2735,共5页
目的探究胃癌患者人类疱疹(EB)病毒感染情况及其对癌组织p53、B淋巴细胞瘤-2(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新乡市中心医院2019年8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76例胃癌患者,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EB病毒编码小分子RNA表达,采用... 目的探究胃癌患者人类疱疹(EB)病毒感染情况及其对癌组织p53、B淋巴细胞瘤-2(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新乡市中心医院2019年8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76例胃癌患者,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EB病毒编码小分子RNA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p53、Bcl-2 mRNA表达,分析EB病毒感染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癌组织p53、Bcl-2表达的关系。结果76例胃癌患者癌组织标本中EB病毒阳性率为27.63%(21/76),邻近癌旁组织标本中EB病毒阳性率为4.29%(3/76),胃癌患者癌组织EB病毒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与EB病毒阴性的胃癌患者比,EB病毒阳性患者中病灶位于近端胃、组织浸至浆膜层、有淋巴结转移的占比较多(P<0.05);胃癌患者癌组织p53及Bcl-2 mRNA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EB病毒感染胃癌患者癌组织p53及Bcl-2 mRNA表达均高于未感染胃癌患者(P<0.05)。结论EB病毒感染与胃癌患者近端胃病变、组织浸至浆膜层及有淋巴结转移有关,EB病毒可能通过驱动宿主p53基因甲基化来上调p53表达,与Bcl-2协同促进癌细胞生长,这些可能为临床提供胃癌诊疗评估因子及免疫治疗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人类疱疹病毒 P53 b淋巴细胞瘤-2
下载PDF
柴胡疏肝汤对癫痫大鼠海马组织中Bcl-2、NLRP1、Caspase-3、Caspase-1表达的影响
4
作者 何乾超 雷晶晶 +5 位作者 高玉广 王丹辉 陈甜 马玉娟 谷晶 黄德祥 《广西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528-1537,共10页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汤对癫痫大鼠海马组织中B细胞淋巴瘤2(Bcl-2)、含NLR家族pyrin结构域1因子(NLRP1)、Caspase-3、Caspase-1表达的影响。方法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柴胡疏肝汤治疗癫痫的核心活性成分及核心靶点。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汤对癫痫大鼠海马组织中B细胞淋巴瘤2(Bcl-2)、含NLR家族pyrin结构域1因子(NLRP1)、Caspase-3、Caspase-1表达的影响。方法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柴胡疏肝汤治疗癫痫的核心活性成分及核心靶点。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癫痫组(n=80)与空白组(n=20)。对空白组大鼠不作任何处理,对癫痫组大鼠建立癫痫模型,成功建模后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柴胡疏肝汤低剂量组、柴胡疏肝汤中剂量组、柴胡疏肝汤高剂量组,每组20只。给予柴胡疏肝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柴胡疏肝汤(2.5 mg/100 g、5 mg/100 g、10 mg/100 g)灌胃,给予模型组及空白组大鼠生理盐水灌胃。给药4周后,比较模型组与柴胡疏肝汤低、中、高剂量组的大鼠癫痫发作等级,然后处死5组大鼠并获取其海马组织,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Bcl-2、NLRP1、Caspase-3、Caspase-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柴胡疏肝汤治疗癫痫的核心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山柰酚、柚皮素、β-谷甾醇、川陈皮素、异鼠李素、木犀草素、豆甾醇、7-甲氧基-2-甲基异黄酮、罗通定,核心靶点包括Bcl-2、NLRP1、Caspase-3、Caspase-1。槲皮素、山柰酚、柚皮素、β-谷甾醇、川陈皮素和木犀草素与核心靶点表现出较好的结合活性。(2)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柴胡疏肝汤中、高剂量组的癫痫发作等级降低(P<0.05);与柴胡疏肝汤低剂量组相比,柴胡疏肝汤中、高剂量组的癫痫发作等级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NLRP1、Caspase-3、Caspase-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疏肝汤各剂量组Bcl-2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NLRP1、Caspase-3、Caspase-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柴胡疏肝汤低剂量组、柴胡疏肝汤高剂量组、柴胡疏肝汤中剂量组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依次升高,柴胡疏肝汤中剂量组、柴胡疏肝汤低剂量组、柴胡疏肝汤高剂量组NLRP1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依次升高,柴胡疏肝汤高剂量组、柴胡疏肝汤低剂量组、柴胡疏肝汤中剂量组Caspase-3、Caspase-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依次升高(P<0.05)。结论柴胡疏肝汤可能通过上调大鼠海马组织中Bcl-2的表达,抑制NLRP1、Caspase-3、Caspase-1的表达,发挥抗癫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b细胞淋巴瘤2 含NLR家族pyrin结构域1因子 CASPASE-3 Caspase-1 生物信息分析 大鼠
下载PDF
lncRNA-MIAT通过靶向调控miR-584/EZH2轴促进DLBCL细胞的自噬
5
作者 张红莉 徐晓玮 +1 位作者 阿迪娜·乌提库尔 石雨薇 《西部医学》 2024年第10期1412-1418,1426,共8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MIAT通过调控微小RNA(miR)-584/ZESTE同源物增强子2(EZH2)轴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将DLBCL细胞系Raji分为siMIAT组[lncRNA-MIAT的小干扰RNA(siRNA)构建沉默组]、沉默阴性对照...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MIAT通过调控微小RNA(miR)-584/ZESTE同源物增强子2(EZH2)轴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将DLBCL细胞系Raji分为siMIAT组[lncRNA-MIAT的小干扰RNA(siRNA)构建沉默组]、沉默阴性对照组(siNC组)、miR-584的模拟物组(mimic组)、模拟物阴性对照组(mimic-NC组)。将siMIAT组的Raji继续分为miR-584的inhibitor组(inhibitor组)、inhibitor的阴性对照组(inhibitor-NC组)、EZH2过表达组(pcDNA-EZH2组)以及过表达空载体组(pcDNA-null组)。用实时定量PCR法(qRT-PCR)检测lncRNA-MIAT和miR-584的表达,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实验检测lncRNA-MIAT在Raji中的定位。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ZH2和细胞自噬标志物LC3-I、LC3-II、Atg5、Beclin-1和p62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miR-584与EZH2的靶向调控作用以及miR-584与lncRNA-MIAT的靶向调控作用。结果与B淋巴细胞系MAO比,lncRNA-MIAT在Raji中高表达(P<0.05),lncRNA-MIAT的表达主要定位在MAO和Raji的细胞质中。沉默lncRNA-MIAT抑制细胞的增殖活性并抑制细胞的自噬(均P<0.05),沉默lncRNA-MIAT还抑制EZH2的表达并促进miR-584的表达(均P<0.05)。生信分析预测lncRNA-MIAT与miR-584具有多个结合位点,以及EZH2与miR-584也具有多个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EZH2是miR-584的靶基因,且miR-584与lncRNA-MIAT也具有靶向调控作用。在沉默lncRNA-MIAT的细胞中,与inhibitor-NC组比,inhibitor组中细胞的增殖活性以及细胞的自噬均增加(P<0.05)。在沉默lncRNA-MIAT的细胞中,与pcDNA-null组比,pcDNA-EZH2组中细胞的增殖活性以及细胞的自噬均增加(P<0.05)。结论lncRNA-MIAT通过靶向调控miR-584/EZH2轴促进DLBCL的增殖,增强DLBCL细胞的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MIAT 微小RNA-584 ZESTE同源物增强子2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 自噬
下载PDF
木犀草素通过与B淋巴细胞瘤-2蛋白结合抑制硅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6
作者 李芸芸 丁选胜 +6 位作者 周家伟 刘紫琴 杨雪莲 刘亚锋 郭健强 胡东 吴静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8期7-15,共9页
目的探究中药丹参有效成分在治疗硅肺中的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筛选出中药丹参治疗硅肺的有效成分和关键靶点。热转移实验检测有效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稳定性,细胞划痕实验检测上皮细胞的迁移能力,蛋白质... 目的探究中药丹参有效成分在治疗硅肺中的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筛选出中药丹参治疗硅肺的有效成分和关键靶点。热转移实验检测有效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稳定性,细胞划痕实验检测上皮细胞的迁移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上皮间质转化的标志蛋白、纤维化标志蛋白以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中药丹参的有效成分木犀草素与硅肺关键靶点B淋巴细胞瘤-2(BCL-2)具有最低的结合能,热转移实验验证木犀草素与BCL-2蛋白具有较好的结合稳定性。细胞划痕实验显示木犀草素能够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的上皮细胞迁移。蛋白质印迹法证明木犀草素能够抑制BCL-2蛋白的表达,与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组相比,木犀草素给药及沉默BCL-2后能够抑制上皮间质转化及胶原蛋白的形成,进而抑制纤维化的进程。木犀草素给药及沉默BCL-2后能够促进细胞凋亡。结论木犀草素能够与BCL-2结合进而抑制硅肺纤维化的进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木犀草素能够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硅肺 木犀草素 b淋巴细胞瘤-2 上皮间质转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红景天苷通过NF-κB/Bcl-2信号通路对重症肺炎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及IL-23、Th17表达的影响
7
作者 李梦雪 刘琼 +3 位作者 彭红星 黄会 徐伟 施玉琴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6期745-750,共6页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通过核转录因子(NF-κB)/B淋巴细胞瘤2(Bcl-2)信号通路对重症肺炎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PVECs)凋亡及白介素-23(IL-23)、辅助性T细胞17(Th17)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红景天苷组、抑制剂...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通过核转录因子(NF-κB)/B淋巴细胞瘤2(Bcl-2)信号通路对重症肺炎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PVECs)凋亡及白介素-23(IL-23)、辅助性T细胞17(Th17)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红景天苷组、抑制剂组、红景天苷+抑制剂组五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均建立重症肺炎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红景天苷组大鼠腹腔注射红景天苷(100 mg/kg);抑制剂组大鼠腹腔注射NF-κB抑制剂喹唑啉化合物(EVP4593)(5 mg/kg);红景天苷+抑制剂组大鼠腹腔注射红景天苷(200 mg/kg)+EVP4593(3 mg/kg);假手术组、模型组腹腔注射等容积的0.9%氯化钠溶液。所有大鼠持续干预7 d后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白介素(IL)-17、IL-23,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清中Th17细胞比例,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免疫印记检测大鼠肺组织中NF-κB/Bcl-2蛋白表达。取肺组织进行PVECs培养并检测第2代PVECs的增殖率及凋亡率。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各建模组大鼠血清中IL-23、IL-17、Th17细胞比例,肺组织中NF-κB/Bcl-2蛋白表达以及PVECs凋亡率均明显升高,PVECs增殖率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病变严重;与模型组相比,红景天苷组、抑制剂组、红景天苷+抑制剂组大鼠血清中IL-23、IL-17、Th17细胞比例,肺组织中NF-κB/Bcl-2蛋白表达以及PVECs凋亡率均明显降低,PVECs增殖率明显升高(P<0.05),肺组织病变有所好转;与红景天苷组、抑制剂组相比,红景天苷+抑制剂组大鼠血清中IL-23、IL-17、Th17细胞比例,肺组织中NF-κB/Bcl-2蛋白表达以及PVECs凋亡率均明显降低,PVECs增殖率明显升高(P<0.05),肺组织形态基本恢复正常;红景天苷组与抑制剂组相比,血清中IL-23、IL-17、Th17细胞比例、肺组织中NF-κB/Bcl-2蛋白表达、PVECs凋亡/增殖率以及肺组织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景天苷可通过降低NF-κB/Bcl-2水平调节重症肺炎大鼠IL-23/Th17平衡,并有效抑制PVECs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红景天苷 肺血管内皮细胞 核转录因子 b淋巴细胞瘤2 血管内皮细胞
下载PDF
血清Aβ1-42、Bcl-2预测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进展为阿尔茨海默病的价值
8
作者 刘田 杨荣礼 韩慧萍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582-586,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B淋巴细胞瘤因子-2(Bcl-2)水平预测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病人AD发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7—2019年收治的141例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病人。收集病人入院时血清Aβ1-42、Bcl-... 目的探究血清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B淋巴细胞瘤因子-2(Bcl-2)水平预测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病人AD发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7—2019年收治的141例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病人。收集病人入院时血清Aβ1-42、Bcl-2水平。随访3年,记录病人AD发生情况,将其分为AD组和无AD组,比较2组病人临床相关资料,分析病人发生AD的影响因素;用ROC曲线分析Aβ1-42、Bcl-2对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病人AD发病的预测价值。结果141例病人中失访24例,有效随访的117例病人中AD发生率为24.79%(29/117)。AD组Aβ1-42水平高于无AD组,Bcl-2水平低于无AD组(P<0.01)。2组性别、BMI、合并高血压和冠心病、高血脂、婚姻状况、照顾者、吸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年龄、合并糖尿病比例、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比例高于无AD组,MoCA评分低于无AD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3.614)、Aβ1-42水平(OR=4.823)是病人发生AD的危险因素,Bcl-2水平(OR=0.311)是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Aβ1-42、Bcl-2及二者联合预测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病人发生AD的敏感度分别为75.90%、65.50%、89.70%,特异度分别为71.60%、72.70%、90.90%,AUC分别为0.784、0.729、0.920。结论血清Aβ1-42水平是影响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病人发生AD的危险因素,血清Bcl-2水平为保护因素,通过检测Aβ1-42、Bcl-2水平可有效预测病人进展为AD的风险,且二者联合预测价值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认知功能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1-42 b淋巴细胞瘤因子-2 预测价值
下载PDF
湿润烧伤膏对糖尿病足创面组织中MMP-2、MMP-9、Bcl-2、Bax水平的影响
9
作者 韩芳 侯献敏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4年第2期85-89,共5页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MEBO)对糖尿病足创面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55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MEBO)对糖尿病足创面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55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MEBO组(35例)和VSD组(20例),MEBO组患者局部创面采用MEBO治疗,VSD组患者局部创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创面面积,创面组织中MMP-2、MMP-9、Bcl-2、Bax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第7、21天,MEBO组患者创面面积均明显小于VSD组(t=2.719、5.268,P=0.009、P<0.001),创面组织中MMP-2、MMP-9、Bax水平均明显低于VSD组(MMP-2:t=2.138、2.202,P=0.037、0.032;MMP-9:t=2.129、2.476,P=0.038、0.017;Bax:t=3.623、3.038,P=0.001、0.004),Bcl-2水平均明显高于VSD组(t=2.040、3.054,P=0.046、0.004);治疗21 d后,MEBO组患者中显效23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明显优于VSD组患者的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5例(Z=-2.126,P=0.033)。结论MEBO可通过降低糖尿病足创面组织中MMP-2、MMP-9、Bax水平以及提高Bcl-2水平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润烧伤膏 负压封闭引流 糖尿病足 基质金属蛋白酶-2 b细胞淋巴瘤-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bcl-2相关X蛋白
下载PDF
血清Bcl-2、IGF-1、CA19-9水平联合检测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
10
作者 朱银峰 史豫家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4期131-133,共3页
目的:分析血清B细胞淋巴瘤-2(Bcl-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联合检测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126例疑似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清学检测和... 目的:分析血清B细胞淋巴瘤-2(Bcl-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联合检测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126例疑似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清学检测和内镜下病理活检,比较良恶性患者及不同病理特征食管癌患者的血清Bcl-2、IGF-1、CA19-9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Bcl-2、IGF-1、CA19-9水平单项及联合检测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结果:126例疑似食管癌患者中,病理学检出恶性肿瘤(食管癌)70例,其中鳞癌54例,腺癌16例;良性病变56例,其中不典型增生37例,平滑肌瘤19例。恶性患者血清Bcl-2、IGF-1、CA19-9水平均高于良性患者,高分期、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患者血清Bcl-2、IGF-1、CA19-9水平高于低分期、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Bcl-2、IGF-1、CA19-9水平单项及联合检测诊断食管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2、0.836、0.767、0.918,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高于单一指标检测。结论:血清Bcl-2、IGF-1、CA19-9水平联合检测诊断食管癌的价值高于单一指标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b淋巴细胞瘤-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糖类抗原19-9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血清乳酸脱氢酶、β_(2)-微球蛋白及铁蛋白水平与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彭湃 潘琼 闫晓倩 《癌症进展》 2024年第2期219-22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β_(2)-微球蛋白(β_(2)-MG)及铁蛋白水平与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均接受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R-CHOP)方案化疗,治疗4个疗程后...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β_(2)-微球蛋白(β_(2)-MG)及铁蛋白水平与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均接受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R-CHOP)方案化疗,治疗4个疗程后评估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LDH、β_(2)-MG、铁蛋白水平。随访3年,比较不同预后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治疗4个疗程后血清LDH、β_(2)-MG、铁蛋白水平,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60例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化疗4个疗程后,完全缓解38例,部分缓解7例,疾病稳定4例,疾病进展11例,疾病控制率为81.67%(49/60)。治疗4个疗程后,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清LDH、β_(2)-MG、铁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3年,所有患者均无失访,生存43例,死亡17例。生存患者治疗4个疗程后血清LDH、β_(2)-MG、铁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死亡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DH、β_(2)-MG、铁蛋白水平与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生存均呈负相关(r=-0.718、-0.823、-0.753,P﹤0.05)。结论血清LDH、β_(2)-MG、铁蛋白水平与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生存均呈负相关,有助于临床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客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 R-CHOP方案 乳酸脱氢酶 β_(2)-微球蛋白 铁蛋白
下载PDF
Bcl-2和Myc共表达与原发性胃肠道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和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韩琪 姜东杰 +1 位作者 韩华中 张舒龙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6期859-865,共7页
目的研究Bcl-2(B-cell lymphoma-2)和Myc基因共表达与原发性胃肠道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GI-DLBCL)预后和化疗疗效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2021年12月在上海市徐... 目的研究Bcl-2(B-cell lymphoma-2)和Myc基因共表达与原发性胃肠道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GI-DLBCL)预后和化疗疗效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2021年12月在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普外科因标本活检或急诊情况而接受手术治疗的136例PGI-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Bcl-2和Myc基因扩增情况,免疫组化检测其蛋白表达,并结合临床参数及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Bcl-2基因扩增阳性33例(24.3%),蛋白阳性表达90例(66.2%)。Myc基因扩增阳性21例(15.4%),蛋白阳性表达75例(55.2%)。Bcl-2、Myc基因共扩增阳性16例(11.8%),Bcl-2、Myc蛋白共表达阳性49例(36.0%)。Bcl-2、Myc基因共扩增与肿瘤原发部位、Ann Arbor分期、IPI评分以及LDH水平有关(P<0.05),Bcl-2、Myc蛋白共表达与肿瘤原发部位、LDH水平以及B症状有关(P<0.05)。Bcl-2、Myc基因共扩增阳性患者生存率低于阴性患者(P<0.01),蛋白共表达与生存无关(P>0.05)。Bcl-2、Myc共表达患者使用RCHOP方案生存率较CHOP方案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Bcl-2和Myc基因对PGI-DLBCL的预后和化疗疗效预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2 MYC 原发性胃肠道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化疗
下载PDF
复方苦参汤对溃疡性结肠炎DOR-β-arrestin1-Bcl-2信号转导通路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24
13
作者 范恒 张丽娟 +4 位作者 钟敏 刘星星 段雪云 左冬梅 唐庆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47-654,共8页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DOR-β-arrestin1-Bcl-2信号转导通路的干预作用.方法:SD♂大鼠84只(体质量200g±20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复方苦参汤大剂量组、复方苦参汤中剂量组和复方苦参汤小剂量...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DOR-β-arrestin1-Bcl-2信号转导通路的干预作用.方法:SD♂大鼠84只(体质量200g±20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复方苦参汤大剂量组、复方苦参汤中剂量组和复方苦参汤小剂量组,每组14只.除对照组外,其余5组均依据Morris等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造模后观察记录大鼠的大便和精神状态,并于第3天随机处死2只造模大鼠,取结肠镜下观察其病理组织学变化发现:大鼠结肠糜烂、充血及溃疡,证明造模成功.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后给予美沙拉嗪组大鼠3mL/d(0.5g/L)美沙拉嗪混悬液灌胃,复方苦参汤大、中、小剂量组分别按不同含生药浓度的复方苦参汤液3mL/d(0.67、0.34、0.17g/L)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3mL/d灌胃,连续灌胃15d后,禁食24h,处死大鼠,取结肠组织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比较各组结肠组织病理组织学改变,Realtime-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实验大鼠结肠组织的Bcl-2、β-arrestin1及δ阿片受体(delta opioid receptor,DOR)mRNA和蛋白表达表达变化.结果: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Bcl-2、β-arrestin1和DOR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Bcl-2、β-arrestin1和DOR表达明显升高(24.11±12.61vs11.88±5.90,38.90±5.30vs14.34±8.97,23.57±9.96vs9.68±3.94,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美沙拉嗪组和复方苦参汤大、中、小剂量组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Bcl-2、β-arrestin1、DOR表达均显著下降,但美沙拉嗪组和复方苦参汤大、中、小剂量组之间比较Bcl-2、β-arrestin1、DOR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在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中DOR、β-arrestin1和Bcl-2的表达升高,DOR-β-arrestin1-Bcl-2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与了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过程,复方苦参汤可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机制可能与调节该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阿片受体 β-arrestin1 bcl-2 信号转导通路 溃疡性结肠炎 复方苦参汤
下载PDF
高血脂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Bcl-2和Bax的表达变化及灯盏乙素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杨迎春 王瑞芳 +3 位作者 陈新骥 张小良 高赛红 任占川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31-437,共7页
目的观察高血脂大鼠缺血侧大脑皮质额叶内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变化,探讨灯盏乙素对高血脂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建立高血脂模型后,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HE染... 目的观察高血脂大鼠缺血侧大脑皮质额叶内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变化,探讨灯盏乙素对高血脂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建立高血脂模型后,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HE染色观察大脑皮质额叶的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观察Bcl-2、Bax蛋白的表达变化,同时结合神经行为学评分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大鼠的神经行为及脑梗死灶体积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生理盐水组大鼠脑组织损伤加重,Bcl-2的表达明显减少,Bax的表达明显增高,同时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和脑组织梗死灶体积明显增加(P<0. 05)。与生理盐水组相比,灯盏乙素治疗组脑组织损伤减轻,Bcl-2的表达明显增多,Bax的表达明显减少,同时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和脑组织梗死灶体积明显降低(P<0. 05)。结论灯盏乙素对高血脂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Bcl-2的表达,抑制Bax的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脂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b淋巴细胞瘤-2 bcl-2相关X蛋白 灯盏乙素 免疫印迹法 大鼠
下载PDF
Survivin、Bcl-2、HPV 16/18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2
15
作者 朱华 施铮铮 +3 位作者 杨孝军 郑飞云 张虎祥 万丽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60,I0001,共5页
目的:研究Survivin、Bcl-2、HPV16/18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中的表达,探讨三者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正常宫颈组织(对照组)、CIN(CIN组)和宫颈癌(宫颈癌组)中Survivin mRNA及HPV16/18DNA的表达。采用免疫... 目的:研究Survivin、Bcl-2、HPV16/18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中的表达,探讨三者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正常宫颈组织(对照组)、CIN(CIN组)和宫颈癌(宫颈癌组)中Survivin mRNA及HPV16/18D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蛋白在各组中的表达。结果:①Bcl-2蛋白、HPV16/18DNA、Survivin mRNA的阳性率在对照组、CIN组、宫颈癌组中逐渐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②Bcl-2蛋白和Survivin mRNA在宫颈癌的组织分化程度中,低分化组的表达高于高、中分化组(P<0.01),ⅡB~Ⅲ期显著高于Ⅰ~ⅡA期(P<0.05);Survivin mRNA在淋巴结转移组中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Survivin mRNA及Bcl-2与组织类型及肿块类型无关(P>0.05);HPV16/18感染与宫颈癌组织类型、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肿块类型均无关(P>0.05)。③Survivin与Bcl-2及HPV16/18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Survivin、Bcl-2及HPV16/18在宫颈癌中有异常表达。三者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VIVIN bcl—2 人乳头瘤病毒16/18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下载PDF
MYC、BCL-2和BCL-6检测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7
16
作者 陈文婷 姚红霞 +2 位作者 吴从明 刘丹 唐瑞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52-457,共6页
目的:分析BCL-2、BCL-6和MYC检测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DLBCL患者163例患者的淋巴瘤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患者BCL-2、BCL-6和MYC的表达水平,并用... 目的:分析BCL-2、BCL-6和MYC检测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DLBCL患者163例患者的淋巴瘤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患者BCL-2、BCL-6和MYC的表达水平,并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IGH/BCL-2融合、BCL-6基因断裂及MYC基因断裂进行检测,进一步分析BCL-2、BCL-6和MYC表达水平与DLB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MYC、BCL-2及BCL-6均呈现棕黄色或棕褐色的阳性信号,其中MYC主要于细胞膜上呈现阳性表达,BCL-2主要于细胞质及局部细胞膜上呈现阳性表达,BCL-6主要于细胞核上呈现阳性表达。ECOG体能状态评分≥2分者BCL-2表达水平较<2分者明显升高,且免疫亚型为CD5^+、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者BCL-2表达水平较非GCB者明显升高(P<0.05);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为3-5者MYC表达水平较0-2分者明显升高(P<0.05);免疫亚型为CD5^+、GCB者BCL-6表达水平较非GCB者明显降低(P<0.05)。经Cox多变量分析结果发现,BCL-2、BCL-6和MYC的表达水平与DLBCL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均存在显著关系(P<0.05)。结论:BCL-2、BCL-6和MYC作为重要的分子标志物,在评估DLBCL患者预后中具有较高的判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bCL-2 bCL-6 MYC
下载PDF
锰对大鼠生精细胞凋亡及p53和Bcl-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先平 才秀莲 +2 位作者 王乾兴 陈玮 刘连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98-200,281,共4页
目的研究氯化锰对大鼠生精细胞凋亡及p53、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15和30mg/kg染锰组和0mg/kg(阴性对照)组,腹腔注射给药,每天1次,每周5d,连续4周。停药2周后,称重并应用电镜和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 目的研究氯化锰对大鼠生精细胞凋亡及p53、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15和30mg/kg染锰组和0mg/kg(阴性对照)组,腹腔注射给药,每天1次,每周5d,连续4周。停药2周后,称重并应用电镜和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法(TUNEL法)检测睾丸生精细胞凋亡;免疫组化S-P法检测生精细胞p53和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B-celllymphoma/leukemia-2,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电镜下各组大鼠可见生精细胞凋亡表现;15和30mg/kg组生精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index,AI)和p53阳性细胞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30mg/kg组高于15mg/k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mg/kg组Bcl-2阳性细胞率明显低于0和15mg/k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锰可诱导大鼠生精细胞凋亡,p53表达上调和Bcl-2表达下调可能是生精细胞凋亡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 精子 凋亡 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 P53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Bag-1、Bcl-2蛋白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孙亚楠 刘晓虹 +3 位作者 毛晓韵 金泉秀 苏芃 金锋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1期11-13,共3页
目的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Bag-1、Bcl-2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0例份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癌旁配对正常甲状腺组织中Bag-1与Bcl-2蛋白,并分析两种蛋白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甲... 目的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Bag-1、Bcl-2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0例份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癌旁配对正常甲状腺组织中Bag-1与Bcl-2蛋白,并分析两种蛋白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癌旁配对正常甲状腺组织中Bag-1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2.5%、9.2%,Bcl-2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1.7%、11.7%,两者比较,P均<0.05。不同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情况甲状腺乳头状癌肿瘤组织Bag-1、Bcl-2蛋白表达比较,P均<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Bag-1与Bcl-2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797,P<0.01)。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Bag-1与Bcl-2蛋白高表达,且二者表达密切相关,与肿瘤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乳头状癌 bAG-1蛋白 bag-2蛋白
下载PDF
甘石青黛膏对大鼠亚急性湿疹模型皮损淋巴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Bcl-2与Bax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蒋静 李元文 +7 位作者 张丰川 蔡玲玲 聂晶 李天娇 张力元 陈雪燕 李根茂 葛东宇 《环球中医药》 CAS 2015年第6期697-701,共5页
目的观察甘石青黛膏对大鼠亚急性湿疹模型皮损淋巴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蛋白与Bax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探究中药外治湿疹的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造模前取大鼠正常皮肤组织,制作成石蜡切片备用,造模... 目的观察甘石青黛膏对大鼠亚急性湿疹模型皮损淋巴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蛋白与Bax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探究中药外治湿疹的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造模前取大鼠正常皮肤组织,制作成石蜡切片备用,造模成功后分为治疗组和模型组,治疗组采用中药甘石青黛膏干预,模型组无干预,检测三组大鼠Bcl-2与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造模前大鼠Bcl-2与Bax蛋白表达均呈阳性,且Bcl-2/Bax比率接近于1;治疗组Bcl-2蛋白表达呈弱阳性,模型组Bcl-2蛋白表达呈强阳性,两者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治疗组Bax蛋白表达呈阳性,模型组Bax蛋白表达呈弱阳性,两者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治疗组与模型组Bcl-2/Bax比率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后者明显高于前者;治疗组与健康组Bcl-2/Bax比率相比无统计学差(P>0.05)。结论甘石青黛膏具有抑制Bcl-2蛋白表达,促进Bax蛋白表达,使细胞凋亡调控系统趋于平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石青黛膏 b淋巴细胞瘤-2蛋白 bAX蛋白 细胞凋亡 亚急性湿疹
下载PDF
BCL-2蛋白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 被引量:12
20
作者 魏华萍 赵小利 +4 位作者 王全顺 黄文荣 于力 刘代红 高春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07-1611,共5页
目的:探讨BCL-2蛋白表达在美罗华时代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128例初诊为DLBCL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BCL-2蛋白表达组中DLBCL的预后。结果:83例(64.8%)患者BCL-2蛋... 目的:探讨BCL-2蛋白表达在美罗华时代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128例初诊为DLBCL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BCL-2蛋白表达组中DLBCL的预后。结果:83例(64.8%)患者BCL-2蛋白表达阳性,45例(35.2%)患者BCL-2蛋白表达阴性。全部DLBCL病人中,BCL-2蛋白表达不能作为判断DLBCL预后的独立因素(3年OS:76.6%vs 76.8%,P=0.960;3年PFS:57.1%vs 70.5%,P=0.344);在60岁及以上DLBCL患者中,BCL-2蛋白阳性组与BCL-2蛋白阴性组相比3年总生存率无显著差异(66.7%vs 76.4%,P=0.133),但是3年无进展生存率明显低于BCL-2蛋白阴性组(35.8%vs 83.3%,P=0.037)。结论:肿瘤细胞BCL-2蛋白表达阳性是60岁以上DLBCL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在该组患者中具有明确的预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bCL-2蛋白 淋巴瘤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