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杏内酯B对视神经钳夹伤后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郑幼平 吴小桃 +3 位作者 田原 张晓明 周小娟 孟晶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21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B对视神经钳夹伤后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出生后42 d的SD大鼠36只,随机抽取12只为A组(正常对照组);24只分离暴露视神经并进行视神经钳夹后随机分为B组(模型组)和C组(GB治疗组),每组12只。每...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B对视神经钳夹伤后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出生后42 d的SD大鼠36只,随机抽取12只为A组(正常对照组);24只分离暴露视神经并进行视神经钳夹后随机分为B组(模型组)和C组(GB治疗组),每组12只。每只鼠的右眼用于实验。A组不作任何处理,B、C组分别于实验前1周每日腹腔注射相应体积生理盐水和银杏内酯B(GB)40 mg/kg,术后继续给药1周,术后1、2周分别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和HE染色光镜检查,并计数术后2周视网膜垂直经线RGCs数。结果:术后1周,A、B、C三组的LPl和APl分别为[(90±4)ms,(19±3)μV]、[(110±6)ms,(11±3)μV]和[(94±4)ms,(18±2)μV],B组与A、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w,A、B、C三组的LPl和APl分别为[(92±11)ms,(21±3)μV]、[(186±15)ms,(7±2)μV]和[(104±12)ms,(14±3)μV],RGCs数目分别为(281±39)个、(112±20)个、(228±35)个,各指标A、B、C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内酯B能抑制部分大鼠视神经钳夹后RGCs凋亡,具有一定的视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内酯b 视神经损伤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F-VEP 大鼠
下载PDF
银杏内脂B微乳油剂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方敏 胡慧玲 郭梦翔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38-41,共4页
目的:研究银杏内脂B微乳油剂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从而为其治疗青光眼等视网膜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出生后46 d的SD大鼠30只;随机抽取10只为A组(正常对照组);余下20只建立青光眼大鼠模型,按... 目的:研究银杏内脂B微乳油剂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从而为其治疗青光眼等视网膜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出生后46 d的SD大鼠30只;随机抽取10只为A组(正常对照组);余下20只建立青光眼大鼠模型,按照SD大鼠体重1次腹腔注射60 mg/kg N-甲基-N-亚硝脲建立青光眼大鼠模型,并分为两组即B组(模型对照组)和C组(银杏内酯B治疗组),每组10只;A组不做任何处理,C组SD大鼠在实验前7 d每日腹腔注射银杏内酯B微乳油剂40 mg/kg;B组SD大鼠给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实验1周、2周后分别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及视网膜形态学分析测量中心视网膜外层厚度。结果:实验1周后,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银杏内酯B治疗组的LP1和AP1分别为[(91±3)ms,(18±4)μV]、[(110±4)ms,(13±4)μV]、[(95±3)ms,(17±3)μV],银杏内酯B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2周,形态学检查结果表明正常对照组大鼠的中心视网膜外层厚度为(97.4±1.6)μm,模型对照组外视网膜厚度为(16.8±2.1)μm,而银杏内酯B治疗组外视网膜厚度为(24.2±2.3)μm,模型对照组与银杏内酯B治疗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银杏内酯B治疗组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内脂B微乳油剂对N-甲基-N-亚硝脲所致青光眼大鼠的视网膜神经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可能的机制在于银杏内脂B通过调节青光眼大鼠的动作电位,同时修复损伤的视网膜,从而发挥视网膜保护作用。本研究对银杏内脂B微乳油剂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揭示了其作用机制,对银杏内脂B微乳油剂在青光眼等视网膜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内酯b微乳油剂 青光眼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视网膜厚度
下载PDF
白内障术前行相关检查对视功能评估及视网膜疾病检出的有效性探索 被引量:4
3
作者 陈炜 王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342-345,共4页
目的:评价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或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眼底照相、眼部B超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应用于白内障术前对视功能的评估及对视网膜疾病检出的有效性观察。方法:对148例196眼白内障患者术前应用眼... 目的:评价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或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眼底照相、眼部B超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应用于白内障术前对视功能的评估及对视网膜疾病检出的有效性观察。方法:对148例196眼白内障患者术前应用眼科电生理仪、眼底照相、眼部B超和OCT,根据FVEP和FERG(或PERG)、眼底照相、OCT、眼部B超检查结果的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患者148例196眼中,B超检查显示玻璃体混浊165眼(84.2%),无法获取B超图像31眼(15.8%);成功获取眼底照相图像161眼(80.6%),无法获取图像35眼(19.4%);获得有价值VEP、ERG 58眼(29.6%),VEP、ERG未见明显异常138眼(70.4%);成功获取OCT图像167眼(85.2%),无法获取OCT图像29眼(14.8%)。结论:视觉电生理检查、眼底照相、眼部B超和光学相干断层图像结果可对白内障患者术前的视功能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多种检查方法相互配合,可进一步提高白内障手术前对视网膜疾病以及其他眼科疾病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视觉诱发电位 视网膜电图 眼底照相 眼部b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下载PDF
脑白质疏松症的诱发电位研究与血管因素的相关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彭华 郭洪志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5期3453-3455,共3页
目的:探讨诱发电位对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a,LA)的临床诊断价值及与血管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5例经颅脑CT或MRI证实的单纯LA患者及部分伴有脑梗死的患者,并以60名正常健康老年人作对照,进行体感诱发电位(SEP)、脑干听觉诱发电... 目的:探讨诱发电位对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a,LA)的临床诊断价值及与血管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5例经颅脑CT或MRI证实的单纯LA患者及部分伴有脑梗死的患者,并以60名正常健康老年人作对照,进行体感诱发电位(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脑干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测。结果:LA患者中,SEP总异常率95.6%,其潜伏期和波幅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BAEP总异常率71.1%,其各波潜伏期和峰间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01);VEP总异常率64.4%,其各波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显著(P<0.001)。3种诱发电位的时间参数及波幅的异常率及异常程度均随LA的病损程度的加重而增加。LA并脑梗死患者3种诱发电位的异常率及异常程度明显高于单纯LA组。结论:在LA的临床早期,虽然还未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但脑电生理已出现异常,诱发电位的检测可以作为早期诊断该病的一个敏感的辅助检测方法。LA并脑梗死患者诱发电位的异常率及异常程度明显高于单纯LA组,提示LA与血管因素有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症 体感诱发电位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脑干视觉诱发电位 血管因素
下载PDF
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临床分析
5
作者 靳彪 张骏 《镇江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582-583,共2页
目的 :探讨亚急性联合变性 (SCD)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电生理和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4例SC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现所有SCD患者发病均由维生素B1 2 缺乏所引起。肢体感觉异常 ,深感觉减退 ,共济失调及... 目的 :探讨亚急性联合变性 (SCD)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电生理和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4例SC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现所有SCD患者发病均由维生素B1 2 缺乏所引起。肢体感觉异常 ,深感觉减退 ,共济失调及痉挛性轻瘫是SCD常见的症状和体征。该病早期易误诊 ,电生理检查有极高的敏感性 ,磁共振成像可以确定脱髓鞘的部位。结论 :血清维生素B1 2 浓度测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联合变性 维生素b12 诊断 体感诱发电位 成像 NMR
下载PDF
PAF受体在铝抑制海马CA3区长时程增强中的作用
6
作者 胡晓玲 肖鸿美 +3 位作者 胡新武 李艾 张亮品 张兰秋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1-165,共5页
目的 :观察PAF受体在铝抑制海马CA3区长时程增强 (longtermpotentiation ,LTP)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细胞外电生理记录方法 ,通过向海马CA3区分别微量注射血小板活化因子 (PlateletactivatingfactorPAF)受体拮抗剂银杏内酯B(GinkgolideB... 目的 :观察PAF受体在铝抑制海马CA3区长时程增强 (longtermpotentiation ,LTP)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细胞外电生理记录方法 ,通过向海马CA3区分别微量注射血小板活化因子 (PlateletactivatingfactorPAF)受体拮抗剂银杏内酯B(GinkgolideB)和激动剂mc PAF ,以群体锋电位 (populationspikesPS)幅度为指标 ,观察PP CA3通路的LTP变化。结果 :① 0 .2 μmol/L的银杏内酯B对CA3区的诱发电位无影响 ,但可抑制CA3区的LTP。② 0 .2 5mol/L的三氯化铝不影响CA3区LTP ,但可加强银杏内酯B的抑制作用。③ 4 0 μmol/Lmc PAF对强直刺激引起的LTP无影响 ,却可减轻 0 .5mol/L三氯化铝的对LTP的抑制作用。结论 :PAF受体在刺激PP诱发的CA3区LTP中起作用 ,而金属铝对CA3区LTP的抑制作用至少部分与PAF受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F受体 血小板活化因子 长时程增强 LTP 诱发电位 银杏内酯b
下载PDF
认知诱发电位动态提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志利 田心 《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 2005年第2期85-88,共4页
认知诱发电位是评价脑认知功能的重要指标。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平均认知诱发电位由于平均而丧失了大量的动态信息;尤其是认知诱发电位潜伏期(相位)变化大,平均方法将使其波形和波幅严重失真。因此认知诱发电位的单次(少次)动态提取是近年... 认知诱发电位是评价脑认知功能的重要指标。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平均认知诱发电位由于平均而丧失了大量的动态信息;尤其是认知诱发电位潜伏期(相位)变化大,平均方法将使其波形和波幅严重失真。因此认知诱发电位的单次(少次)动态提取是近年来诱发电位提取技术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动态提取认知诱发电位的关键之一在于如何使提取方法适于每个单次诱发电位相位变化大的问题。以三类典型的动态认知诱发电位单次提取方法为例,介绍了近年来在该领域中的研究动向。这三种方法是:B样条小波变换去噪声法、基于三阶相关的滤波法和小波神经网络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诱发电位 动态提取 b样条小波变换 三阶自相关 小波神经网络
下载PDF
产瘫节前损伤体感诱发电位的改变及治疗 被引量:3
8
作者 宫云霞 张咸中 陈传煌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3年第1期19-20,共2页
目的报道产瘫节前损伤早期诊断及早期手术的疗效。方法16例患儿在术前应用体感诱发电位(SEP)测定,节前损伤的诊断一旦明确,尽早行神经移位术。结果随访2~5年,优31.25%,良43.75%,中12.5%,差12.5%。结论SEP是诊断产瘫节前损伤的可靠方法... 目的报道产瘫节前损伤早期诊断及早期手术的疗效。方法16例患儿在术前应用体感诱发电位(SEP)测定,节前损伤的诊断一旦明确,尽早行神经移位术。结果随访2~5年,优31.25%,良43.75%,中12.5%,差12.5%。结论SEP是诊断产瘫节前损伤的可靠方法,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产瘫节前损伤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瘫 节前损伤 体感诱发电位 早期手术治疗
下载PDF
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总胆红素/白蛋白比值及酸中毒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14
9
作者 庄严 李贵南 +3 位作者 周勇 胡月圆 李军 占彩霞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32-334,共3页
目的探讨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总胆红素/白蛋白比值(B/A比值)、酸中毒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异常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间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967例。按照BAEP的结果,分为BAEP正常组(799例)和BAEP... 目的探讨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总胆红素/白蛋白比值(B/A比值)、酸中毒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异常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间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967例。按照BAEP的结果,分为BAEP正常组(799例)和BAEP异常组(168例)。对B/A比值、酸中毒与BAEP的关系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再根据日龄因素分别进行分层χ2检验。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AEP异常组较BAEP正常组具有更低的pH值和BE值以及更高的B/A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层χ2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对于重度高胆红素血症任何日龄组的患儿,当存在酸中毒或当B/A比值>1时,其BAEP异常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B/A比值、酸中毒是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发生BAEP异常的危险因素,且对于任何日龄段的患儿均是如此。故对于任何日龄组的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当存在上述危险因素时,应尽快纠正其酸中毒,降低B/A比值,以降低胆红素听力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重度高胆红素血症 b A比值 酸中毒 新生儿
原文传递
亚急性脊髓混合变性的17例临床特征和诊断 被引量:33
10
作者 夏斌 邵福源 +5 位作者 赵忠新 赵瑛 周晖 李焰生 黄坚 贺斌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评价亚急性脊髓混合变性(SCD)的临床特征及电生理和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17例SCD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发现全部SCD患者发病由维生素B12缺乏引起,胃大部切除术是一个主要病因,肢体感觉异常和深感... 目的评价亚急性脊髓混合变性(SCD)的临床特征及电生理和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17例SCD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发现全部SCD患者发病由维生素B12缺乏引起,胃大部切除术是一个主要病因,肢体感觉异常和深感觉减退是SCD最常见的症状和体征,12例合并周围神经损害,5例合并植物神经损害,体感诱发电位有极高的敏感性,磁共振成像可以明确脱髓鞘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脊髓混合变性 维生素bb>12b>缺乏 诱发电位 磁共振成像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