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81篇文章
< 1 2 1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B/T 7714-2015与GB/T 7714-2005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徐玉梅 于长英 《出版与印刷》 2016年第3期31-35,共5页
1987年我国颁布了GB/T 7714-19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国家标准,该规则详细地规定了撰写与编辑论著所引用的图书资料的著录规则。随着电子出版物的出现,CAJ-CD B/T1-1998《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于1999年2月试... 1987年我国颁布了GB/T 7714-19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国家标准,该规则详细地规定了撰写与编辑论著所引用的图书资料的著录规则。随着电子出版物的出现,CAJ-CD B/T1-1998《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于1999年2月试行。进入21世纪后,计算机普遍应用,因特网迅猛发展,2005年10月1日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简称《旧国标》)实施,该规则凸显了电子文献的著录格式。随着信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文献 著录规则 G b/t 7714-2005 Gb/t 7714-2015 对比分析
下载PDF
船型参数B/T对单桨型浅吃水肥大船阻力性能的影响——单桨型浅吃水肥大船系列试验之一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立人 《舰船科学技术》 1991年第1期11-13,共3页
在单桨型浅吃水肥大船优秀母型确定的基础上,将表征浅吃水程度和影响阻力性能的重要参数B/T在中心点3.4附近作一小范围的系列性参数变化,以形成B/T=3.0~3.8范围的常用浅吃水肥大型船系列试验阻力图谱,并回归成计算公式,以方便用户。 ... 在单桨型浅吃水肥大船优秀母型确定的基础上,将表征浅吃水程度和影响阻力性能的重要参数B/T在中心点3.4附近作一小范围的系列性参数变化,以形成B/T=3.0~3.8范围的常用浅吃水肥大型船系列试验阻力图谱,并回归成计算公式,以方便用户。 对每一B/T参数的船模,除了进行满载平浮状态的试验外,还进行了80%排水量平浮、60%排水量1.2%纵倾、45%排水量2.5%纵倾和35%排水量2.5%纵倾总计五种不同装载情况的阻力试验,以适应实船在各种不同装载航行状态下的内插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 阻力 参数b/t
下载PDF
B/T淋巴细胞间抑制信号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毛丽伟 倪兵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6期46-49,共4页
B7-CD28家族共刺激信号分子在T淋巴细胞激活、抑制机体耐受及产生理想的T细胞免疫应答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B7-CD28家族共信号分子已经被集中的研究,并且引起免疫调控领域充分的重视。CD80/CD86/CD28/CTLA-4经典途径的新功能的发现以及... B7-CD28家族共刺激信号分子在T淋巴细胞激活、抑制机体耐受及产生理想的T细胞免疫应答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B7-CD28家族共信号分子已经被集中的研究,并且引起免疫调控领域充分的重视。CD80/CD86/CD28/CTLA-4经典途径的新功能的发现以及这一家族包括B7-H1/B7-DC/PD-1,B7-H2/ICOS,B7-H4和BTLA的新途径的确定,都拓宽了我们对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和免疫耐受调控的理解。本文就CTLA-4、PD-1和BTLA对T细胞应答的负性调节以及在维持外周耐受中起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LA 淋巴细胞 抑制信号
下载PDF
B/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在免疫调控和免疫相关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宁召臣 王晓彤 熊化保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66-1473,共8页
B/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B and T lymphocyte attenuator,BTLA)是免疫调控中重要的检查点分子之一。BTLA属于CD28超家族,其蛋白质结构类似于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B/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B and T lymphocyte attenuator,BTLA)是免疫调控中重要的检查点分子之一。BTLA属于CD28超家族,其蛋白质结构类似于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4,CTLA-4)。BTLA主要在B细胞和T细胞中表达,也被发现存在于其它一些先天免疫细胞,例如树突状细胞和单核细胞中。到目前为止,疱疹病毒入侵介质(herpesvirus entry mediator,HVEM)是在人类细胞中发现的BTLA的唯一配体。HVEM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TNFR)超家族,其与BTLA的相互作用直接连接了CD28和TNFR两大家族。BTLA与HVEM的结合通常介导免疫抑制效应,并在维持免疫耐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研究发现,BTLA/HVEM通路除了提供负调控信号以外,还能促进T细胞的存活,这种双重信号系统的存在使得BTLA介导的免疫调控更加精细和复杂。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BTLA参与并影响了T细胞、B细胞及树突状细胞等介导的免疫调控,并因此在多种免疫相关疾病,例如炎症、肿瘤、感染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为基础,就BTLA在免疫调控及免疫相关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 免疫调控 免疫相关疾病
下载PDF
超浅吃水肥大船快速性试验研究(L/B=5,B/T=4,CB≌0.816)
5
作者 刘希武 顾南雄 《舰船性能研究》 1991年第1期1-32,共32页
关键词 船舶 试验 L/b=5 b/t=4 Cb≌0.816
全文增补中
B/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在急性哮喘小鼠模型CD4^+ T淋巴细胞表达的研究
6
作者 靳钰 刘永安 +1 位作者 臧远胜 修清玉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3年第4期15-18,共4页
目的研究负向共刺激受体B/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B and T lymphocyte attenuator,BTLA)在急性哮喘小鼠模型脾脏CD4+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特点及地塞米松对BTLA表达的影响。方法 18只BALB/C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地... 目的研究负向共刺激受体B/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B and T lymphocyte attenuator,BTLA)在急性哮喘小鼠模型脾脏CD4+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特点及地塞米松对BTLA表达的影响。方法 18只BALB/C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地塞米松治疗组。OVA联合AL(OH)3第1和第8天分别致敏和第15~17天激发,建立急性哮喘模型。HE染色观察3组气道炎症浸润情况;Elisa检测血清IL-4和IFN-γ;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CD4+T淋巴细胞BTLA表达变化。结果 HE染色哮喘组肺部小气道和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EOS)明显,上皮细胞增生;流式细胞仪检测哮喘组脾脏CD4+T淋巴细胞表面BTL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BTLA在地塞米松治疗组比哮喘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TLA在急性哮喘模型表达上调参与炎症调控;地塞米松能进一步上调BTLA表达,抑制气道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b 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 CD4+t细胞 地塞米松
下载PDF
儿童CD19 CAR-T细胞治疗相关B细胞再生障碍的临床意义和对策
7
作者 卢俊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78-582,共5页
急性B系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在CD 19 CAR-T细胞治疗后普遍发生B细胞再生障碍(BCA),BCA持续的时间长短对患者的免疫状态及预后会产生影响。对BCA的充分认识有助于临床医师科学、规范、合理地选择治疗策略,减少CAR-T治疗后白血病患... 急性B系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在CD 19 CAR-T细胞治疗后普遍发生B细胞再生障碍(BCA),BCA持续的时间长短对患者的免疫状态及预后会产生影响。对BCA的充分认识有助于临床医师科学、规范、合理地选择治疗策略,减少CAR-T治疗后白血病患儿的感染机会,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系淋巴细胞白血病 CD 19 CAR-t b细胞再生障碍 儿童
下载PDF
ITP患者PD-1/PD-L1表达特点及其在Treg与Breg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许腾 崔彦杰 +2 位作者 李智伟 刘红春 郝立君 《西部医学》 2024年第4期608-613,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特点及其在调节性T细胞(Treg)、调节性B细胞(Breg)间的相互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2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ITP患者106例作为观察... 目的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特点及其在调节性T细胞(Treg)、调节性B细胞(Breg)间的相互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2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ITP患者106例作为观察组,其中轻度患者32例,中度患者44例,重度患者30例。同时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Treg细胞百分比、Breg细胞百分比、Treg细胞表面PD-1阳性率、Breg细胞表面PD-L1阳性率等,同时分析观察组不同病情程度患者各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Breg细胞百分比、Treg细胞百分比、TGF-β、IL-10和IL-4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reg细胞表面PD-1阳性率、Breg细胞表面PD-L1阳性率、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sPD-1)和IL-17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sPD-L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度患者Breg细胞百分比、Treg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低于轻度和中度患者(均P<0.05),而Treg细胞表面PD-1阳性率、Breg细胞表面PD-L1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患者(均P<0.05)。Treg细胞表面PD-1阳性率与Breg细胞表面PD-L1阳性率呈正相关(r=0.446,P<0.05)。观察组治疗后Breg细胞百分比、Treg细胞百分比、TGF-β、IL-10和IL-4水平有所升高(P<0.05),而Treg细胞表面PD-1阳性率、Breg细胞表面PD-L1阳性率、sPD-1和IL-17水平有所降低(P<0.05),治疗前后sPD-L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TP患者Treg细胞表面PD-1和Breg细胞表面PD-L1阳性率明显升高,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同时Treg细胞表面PD-1和Breg细胞表面PD-L1表达之间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调节性t细胞 调节性b细胞
下载PDF
CHB合并EBV感染患者外周血双阴性T淋巴细胞和滤泡辅助性T细胞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9
作者 王佳 高峰 +2 位作者 严士海 杨学文 张莉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10期1914-1917,1922,共5页
目的评价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合并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感染患者外周血双阴性T淋巴细胞(DN T)、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和CD4+T细胞水平以及CD4+/CD8+比值(CD4-CD8 Ratio)变化,并分析其与肝功能各项指标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 目的评价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合并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感染患者外周血双阴性T淋巴细胞(DN T)、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和CD4+T细胞水平以及CD4+/CD8+比值(CD4-CD8 Ratio)变化,并分析其与肝功能各项指标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1年10月至2023年8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30例CHB合并原发性EBV感染患者(CHB+EBV组)、30例CHB患者(CHB组)及3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fh细胞和DN T细胞、CD4+细胞、CD8+的水平,使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结果外周血Tfh细胞水平:CHB+EBV组>CHB组>对照组,外周血DN T细胞水平:CHB组>CHB+EBV组>对照组,外周血CD4+T细胞水平:对照组>CHB组>CHB+EBV组,CD4+/CD8+比值:对照组>CHB组>CHB+EB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EBV组患者血液中ALT、AST、TBIL、DBIL、IBIL和ALP水平均明显高于CHB组和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外周血Tfh细胞与血液中ALT、AST、ALP、TBIL、DBIL和IBIL呈正相关(P<0.05)。DNT细胞与血ALT,AST,TBIL,DBIL和IBIL呈正相关(P<0.05),但与ALP无明显相关性(P>0.05)。CD4+细胞及CD4+/CD8+值与血ALT,AST,ALP,TBIL,DBIL及IBIL呈负相关(P<0.05)。结论双阴性T淋巴细胞和滤泡辅助性T细胞参与了CHB合并EBV感染免疫进程,且与患者肝损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CHb合并EbV感染 双阴性t淋巴细胞 滤泡辅助性t细胞
下载PDF
GB/T 7714-2005与CAJ-CD B/T 1-1998著录格式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玉梅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93-295,共3页
从GB/T 7714-19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颁布,CAJ-CD B/T 1-1998,《〈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的出台,到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代替GB/T 7714-1987,论证了我国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推... 从GB/T 7714-19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颁布,CAJ-CD B/T 1-1998,《〈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的出台,到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代替GB/T 7714-1987,论证了我国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改革进程。详细地分析了GB/T 7714-2005与CAJ-CD B/T 1-1998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b/t 7714—1987 CAJ—CD b/t 1—1998 Gb/t 7714—2005对比分析
原文传递
伴单克隆B淋巴细胞和单克隆浆细胞增殖的AITL 1例
11
作者 徐腾飞 刘金立 朱永村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7期1195-1198,共4页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cell lymphoma,AITL)是一种预后较差的侵袭性淋巴瘤。本文报道1例伴单克隆B淋巴细胞和单克隆浆细胞增殖AITL患者的诊疗经过,以提高对AITL的认识及诊疗水平,从而减少漏诊和误诊。
关键词 单克隆b淋巴细胞 单克隆浆细胞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下载PDF
GZMB在乳腺癌和乳腺良性肿物患者中的表达及与T淋巴细胞水平的关系研究
12
作者 杨卫 李媛媛 +1 位作者 张丽柯 徐全晓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2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颗粒酶B(granzyme B,GZMB)在乳腺癌和乳腺良性肿物患者中的表达及与T淋巴细胞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3例为观察组,根据肿瘤分期分为T_(1)N_(0)M_(0)组、T_(2)N_(0)M_(0... 目的:探讨颗粒酶B(granzyme B,GZMB)在乳腺癌和乳腺良性肿物患者中的表达及与T淋巴细胞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3例为观察组,根据肿瘤分期分为T_(1)N_(0)M_(0)组、T_(2)N_(0)M_(0)组、T_(2)N_(1)M_(0)组、T_(3)N_(0)M_(0)组及T_(3)N_(1)M_(0)组;选择同期治疗的乳腺良性肿物患者9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GZMB及T淋巴细胞水平;对乳腺癌患者GZMB与T淋巴细胞参数完成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乳腺癌患者GZM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D_(3)^(+)、CD_(4)^(+)及CD_(4)^(+)/CD_(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乳腺癌不同分期下CD_(8)^(+)水平无统计差异(P>0.05);乳腺癌患者中T_(3)N_(1)M_(0)组GZMB水平高于其余4组(P<0.05),CD_(3)^(+)、CD_(4)^(+)及CD_(4)^(+)/CD_(8)^(+)水平低于其余4组(P<0.05);乳腺癌患者分期越高,GZMB水平越高,CD_(3)^(+)、CD_(4)^(+)及CD_(4)^(+)/CD_(8)^(+)水平越低;Pearson相关性结果表明,乳腺癌患者GZMB水平与CD_(3)^(+)、CD_(4)^(+)及CD_(4)^(+)/CD_(8)^(+)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GZMB在乳腺癌患者中呈高表达,其表达水平在不同分期中存在差异,且与T淋巴细胞水平存在相关性,可指导临床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酶b 乳腺癌 乳腺良性肿物 t淋巴细胞水平 相关性 流式细胞仪
下载PDF
BAFF调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模型小鼠的Th17/Treg平衡的研究
13
作者 李巍 马西虎 +4 位作者 刘晓 费飞 秦兰 买尔吾甫·木合布力 白玉盛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267-1272,共6页
目的:探讨B细胞激活因子(BAFF)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模型小鼠体内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调节作用和潜在机制。方法:制备豚鼠抗小鼠血小板抗血清(GP-APS),并将150只无特定病原级别的成年雄性BALB/c小鼠(7~8周龄)... 目的:探讨B细胞激活因子(BAFF)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模型小鼠体内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调节作用和潜在机制。方法:制备豚鼠抗小鼠血小板抗血清(GP-APS),并将150只无特定病原级别的成年雄性BALB/c小鼠(7~8周龄)随机分为5组,每组30只。分别为对照组(空白对照)和ITP组(GP-APS诱导),ITP+rhBAFF组(ITP组联合静脉注射50μg/kg/50μL重组人BAFF蛋白),并在ITP+rhBAFF组处理的基础上分别联合Notch1的抑制剂(DAPT)或PI3K/Akt的抑制剂Polygalacin D(PGD),设立ITP+rhBAFF+DAPT组和ITP+rhBAFF+PGD组,除对照组和ITP组外,均为静脉注射给药,DAPT注射剂量100μg/kg;PGD注射剂量25μg/kg,静脉注射总体积均为50μL,每日1次。1周后取小鼠1mL外周血并分离血清和单个核细胞。用免疫荧光化学检测单个核细胞中BAFF和Notch1的定位。对外周血中的血小板进行计数。酶联免疫吸附法(ELSIA)检测小鼠外周血血清BAFF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I3K、AKT、Notch1、p-Akt(Thr308)、p-Akt(Ser473)的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单个核细胞中Th17/Treg的比例变化。结果:ITP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BAFF与Notch1共定位在细胞膜。与对照组比较,ITP组BAFF、Notch1、p-Akt(Thr308)、p-Akt(Ser473)的表达增加,血小板数目和Treg比例减少,Th17比例增加(P<0.05)。与ITP组比较,ITP+rhBAFF组BAFF、Notch1、p-Akt(Thr308)、p-Akt(Ser473)的表达增加,血小板数目和Treg比例减少,Th17比例增加(P<0.05)。与ITP+rhBAFF组比较,ITP+rhBAFF+DAPT组BAFF、Notch1、p-Akt(Thr308)、p-Akt(Ser473)的表达降低,血小板数目和Treg比例增加,Th17比例降低(P<0.05)。与ITP+rhBAFF组比较,ITP+rhBAFF+PGD组BAFF、Notch1、p-Akt(Thr308)、p-Akt(Ser473)的表达降低,血小板数目和Treg比例增加,Th17比例降低(P<0.05)。结论:BAFF通过激活Notch1/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模型小鼠体内Th17比例增加及Treg比例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激活因子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小鼠 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的平衡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参数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F-κB、CD64水平预测新生儿败血症预后的价值
14
作者 王菲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340-343,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参数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核因子-κB(NF-κB)、簇分化抗原64(CD64)水平预测新生儿败血症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95例新生儿败血症,根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n=80)和死亡...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参数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核因子-κB(NF-κB)、簇分化抗原64(CD64)水平预测新生儿败血症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95例新生儿败血症,根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n=80)和死亡组(n=15)。比较两组患儿超声心动图参数[左室短轴缩短率(FS)、升主动脉内径(AAO)、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NF-κB、CD64水平;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新生儿败血症预后不良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心电图指标及实验室指标预测新生儿败血症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两组患儿肌酸激酶CK、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FS、AAO及LVEF高于死亡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儿CD3^(+)、CD4^(+)水平高于死亡组,NF-κB、CD64水平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儿白细胞计数(WBC)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FS、LVEF、CD64是影响新生儿败血症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FS、LVEF、CD64联合预测新生儿败血症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8,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的0.827、0.895和0.877(P<0.05)。【结论】FS、LVEF联合CD64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预后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临床可通过密切监测上述指标及时判断新生儿败血症预后,采取相关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脓毒症 超声心动描记术 t淋巴细胞亚群 NF-κb/血液 预后
下载PDF
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伴B细胞克隆性增生10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15
作者 王玥 郭亮 +1 位作者 金春卉 曲丽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68-1074,共7页
目的探讨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型(nodal follicular helper T cell lymphoma,angioimmunoblastic-type,nTFHL-AI)伴B细胞克隆性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10例nTFHL-AI伴B细... 目的探讨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型(nodal follicular helper T cell lymphoma,angioimmunoblastic-type,nTFHL-AI)伴B细胞克隆性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10例nTFHL-AI伴B细胞克隆性增生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别行HE、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5例,中位年龄73岁。临床表现以全身淋巴结肿大、脾肿大及B症状为主;Ann Arbor分期:Ⅳ期8例,Ⅰ+Ⅱ期2例。实验室检查以β2微球蛋白和乳酸脱氢酶(LDH)升高,血红蛋白、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为主,血浆EBV核酸定量阳性8例。镜下均可见典型结节状聚集或散在的透明细胞、分枝状高内皮血管及增生杂乱“风吹”状的滤泡树突网。肿瘤细胞背景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0~5个/HPF 7例,5~10个/HPF 2例,>50个/HPF 1例。浆细胞含量≤5%6例,浆细胞含量10%和20%各1例,浆细胞含量较多(30%)2例。组织细胞明显增生7例。见RS样大细胞1例。背景中含大量B细胞5例,含少量B细胞5例。10例患者均表达T细胞标志物,滤泡辅助性T细胞标志物CD10、BCL6、CXCL13和PD-1同时阳性6例,BCL6、CXCL13和PD-1同时阳性10例。EBER原位杂交阳性8例。10例患者均检测到TCR基因重排和IG基因重排阳性。所有患者诊断后均行化疗,其中3例疾病进展死亡。结论伴B细胞克隆性增生nTFHL-AI中,B细胞的克隆性增生与EBV是否感染及感染细胞的数量无关,同时浆细胞增生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 血管免疫母细胞型 单克隆b细胞增生 EbV感染 肿瘤微环境 预后
下载PDF
杀伤细胞凝集素样受体B1对类风湿关节炎外周血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陆军勤 顾光学 +1 位作者 于洪威 周剑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2217-2221,I0008,共6页
目的研究杀伤细胞凝集素样受体B1(CD161)对类风湿关节炎(RA)病人外周血CD8^(+)T细胞及其亚群功能的影响。方法自2023年5―8月,整合基因组学数据库(GEO)不同数据集中对照组及RA组病人的外周血单细胞数据、Bulk转录组测序数据及临床相关数... 目的研究杀伤细胞凝集素样受体B1(CD161)对类风湿关节炎(RA)病人外周血CD8^(+)T细胞及其亚群功能的影响。方法自2023年5―8月,整合基因组学数据库(GEO)不同数据集中对照组及RA组病人的外周血单细胞数据、Bulk转录组测序数据及临床相关数据,观察CD161在对照组及RA组中的表达差异情况。通过相关性分析指出CD161与RA病人临床炎症指标及治疗反应预后的相关性。运用单细胞无监督聚类、细胞注释方法观察CD161主要表达的细胞亚群及不同细胞亚群在对照组及RA组中的变化趋势。利用单细胞生物学评分功能计算不同亚群细胞的生物学功能评分,结合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和功能富集分析,探索RA病人CD8^(+)T细胞及其亚群关键生物学功能与CD161基因表达的潜在关系。结果在人体外周全血中,与对照组相比,RA组中CD161高表达(8.779±0.657)(P<0.05),且CD161的表达与RA病人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r=−0.21)及血沉(ESR,r=−0.25)呈负相关(P<0.05)。CD161主要表达于NK细胞1.35±0.87、CD4^(+)T细胞0.62±0.82及CD8^(+)T细胞0.85±1.01,但在CD8^(+)T细胞中表达异质性最显著(标准差1.01大于平均数0.85),且CD161在CD8^(+)记忆T细胞中表达丰度最高1.38±0.34。与对照组相比,RA组中CD8^(+)T及CD8^(+)记忆T细胞频率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在RA病人外周血CD8^(+)记忆T细胞中,CD161表达降低(1.46±0.33比0.97±0.37,P<0.05),CD161与CD8^(+)记忆T细胞迁移(0.24±0.12比0.16±0.11)、细胞毒作用(0.52±0.27比0.45±0.38)呈正相关(均P<0.05),与趋化及促炎能力(0.15±0.04比0.17±0.02)呈负相关(P<0.05),与细胞增殖(0.02±0.04比0.03±0.04)或凋亡(0.12±0.22比0.18±0.18)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161介导CD8^(+)记忆T细胞细胞毒作用及促炎功能改变促进RA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细胞凝集素样受体亚家族b CD8^(+)t细胞 记忆细胞 类风湿关节炎
下载PDF
HPV53进化关系分析及B细胞与T细胞抗原表位预测
17
作者 蓝锶菡 冯敏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64-1371,共8页
目的基于全长序列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53不同分离株的进化关系,并对代表性分离株病毒蛋白(E1、E2、E4、E6、E7、L1和L2)的理化性质、二级结构及B细胞与T细胞抗原表位进行预测。方法检索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 目的基于全长序列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53不同分离株的进化关系,并对代表性分离株病毒蛋白(E1、E2、E4、E6、E7、L1和L2)的理化性质、二级结构及B细胞与T细胞抗原表位进行预测。方法检索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数据库,获取HPV53全长序列并构建进化树。采用ProtParam软件分析蛋白的理化性质,PSIPRED和SOPMA软件预测其二级结构。采用ABCpred和IEDB软件预测B、T细胞抗原表位,并结合肽段柔韧性、亲水性、表面可及性、抗原性及Vaxijen评分等参数进一步筛选潜在的优势抗原表位;最后对潜在优势抗原表位与13个高危型HPV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检索NCBI数据库共下载54条HPV53全长序列,经去重后保留48条,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HPV53分离株可划分为A、B、C三个主要进化分支。三个分支代表株病毒的蛋白理化性质相似,E1、E6和E7蛋白的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E2、E4、L1和L2以无规则卷曲为主。经预测和筛选后,共得到6个B细胞潜在优势抗原表位和9个T细胞潜在优势抗原表位,同源性分析发现,E4和E6区域的B细胞抗原表位TTPIRPPPPPRPWAPT和CYRCQHPLTPEEKQLH,及L2区域的T细胞抗原表位SGVHSYEEIPMQ与HPV56具有较高同源性(均>90%)。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和预测发现HPV53分离株可分为A、B、C三个主要进化分支,其理化性质相似,二级结构存在部分小差异,且病毒蛋白中含有B、T细胞抗原表位,为HPV53相关多肽形式的疫苗和抗体药物开发提供了更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53型 进化分析 b细胞 t细胞 抗原表位预测
下载PDF
银杏内酯B通过调控脑内T细胞特性及与胶质细胞间相互作用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的神经功能恢复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佳 叶岩荣 +4 位作者 沈赟 唐启瑛 陈梅卿 易可慧 陈少壮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39-148,共10页
目的探究银杏内酯B调控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小鼠的脑内T细胞生物学特性及T细胞与胶质细胞间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6只成年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对照组(PBS组)和银杏内酯B组(GB组)。Sham组仅给予假手术处理;PBS组和GB... 目的探究银杏内酯B调控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小鼠的脑内T细胞生物学特性及T细胞与胶质细胞间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6只成年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对照组(PBS组)和银杏内酯B组(GB组)。Sham组仅给予假手术处理;PBS组和GB组均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损伤即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并于损伤后连续14 d分别鼻饲等体积的PBS和银杏内酯B溶液。采用转棒实验及神经功能评分法评估3组小鼠的神经功能变化;并于实验第15天取PBS组和GB组小鼠脑损伤区及周边皮层、胼胝体及纹状体的新鲜组织,采用单细胞测序方法评估该区域中T细胞及其亚群的生物学特性,并进一步探索T细胞、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机制。结果与Sham组相比,PBS组和GB组小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上升(P<0.001),掉落前运动时程均显著降低(P<0.001);与PBS组相比,GB组在缺血性脑损伤后5、10、15d的神经功能评分有下降趋势,掉落前运动时程有上升趋势,尤其15d时的掉落前运动时程显著上升(P<0.05)。与PBS组相比,GB组小鼠在脑损伤后15d时脑内T细胞增殖活性显著升高(P<0.05),增殖性T细胞数量及脂质代谢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所有T细胞的细胞外基质重塑显著增多(P<0.05);同时,GB组小鼠脑内T细胞与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小胶质细胞自身、小胶质细胞与少突胶质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均显著增强,主要表现为CD74与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1 receptor,CSF1R)与集落刺激因子1(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1,CSF1)的相互作用增强(P<0.05),但T细胞的炎性水平与PBS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结论采用线栓法MCAO损伤手术可成功构建小鼠缺血性脑卒中疾病模型。银杏内酯B可能通过调控小鼠脑内T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其与胶质细胞间的互作关系,促进小鼠脑损伤后的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内酯b 缺血性脑卒中 t细胞 胶质细胞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不同疾病时期外周血中ILC、B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19
作者 张海燕 王禹舟 迪军荣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431-1434,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不同疾病时期外周血中固有淋巴细胞(ILC)、B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神木市医院收治的90例SLE患者进行研究(观察组),采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不同疾病时期外周血中固有淋巴细胞(ILC)、B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神木市医院收治的90例SLE患者进行研究(观察组),采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评价所有SLE患者的病情活动程度,其中活动组(SLEDAI≥5分)32例,非活动组(SLEDAI<5分)58例,并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9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不同疾病活动度患者的外周血ILC1、ILC2、ILC3、记忆B细胞、静止B细胞和CD4^(+)、CD8^(+)、CD4^(+)/CD8^(+)的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ILC、B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ILC1、记忆B细胞、CD8^(+)水平分别为(20.35±2.51)%、(25.45±6.70)%、(36.20±2.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55±1.20)%、(21.79±6.53)%、(31.28±2.74)%,ILC2、ILC3、静止B细胞、CD4^(+)、CD4^(+)/CD8^(+)水平分别为(10.12±1.34)%、(6.20±1.12)%、(60.23±8.14)%、(30.85±3.30)%、0.81±0.0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49±3.48)%、(14.36±2.41)%、(42.05±3.38)%、(42.05±3.38)%、1.53±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组患者的ILC1、记忆B细胞、CD8^(+)水平分别为(22.40±2.53)%、(32.02±9.12)%、(39.36±3.16)%,明显高于非活动组的(18.64±2.04)%、(26.88±6.45)%、(34.90±2.20)%,ILC2、ILC3、静止B细胞、CD4^(+)、CD4^(+)/CD8^(+)水平分别为(8.66±0.81)%、(5.73±1.10)%、(56.86±10.42)%、(27.96±3.10)%、0.68±0.05,明显低于非活动组的(19.68±1.85)%、(8.50±1.84)%、(62.03±11.25)%、(34.50±3.62)%、0.98±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LC1、记忆B细胞、CD8^(+)水平与疾病活动度均呈正相关(r=0.726、0.549、0.500,P<0.05),LC2、ILC3、静止B细胞、CD4^(+)、CD4^(+)/CD8^(+)水平与疾病活动度均呈负相关(r=-0.503、-0.715、-0.705、-0.668、-0.734,P<0.05)。结论SLE患者外周血中ILC、B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对其监测有助于评估疾病进展和制定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固有淋巴细胞 b细胞 t淋巴细胞亚群 疾病活动度 临床意义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T、B细胞表位的免疫信息学预测与分析
20
作者 李渊源 孙琦 +3 位作者 杨齐 黄转青 张莹 徐风华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106,共8页
旨在通过免疫信息学方法预测非洲猪瘟病毒(ASFV)结构蛋白的T、B细胞表位,为非洲猪瘟(ASF)表位疫苗的设计研制提供参考。从NCBI和RCSB数据库获取ASFV蛋白质序列和三维结构,利用IEDB、DTU Health Tech等数据库的生物信息学工具对ASFV的5... 旨在通过免疫信息学方法预测非洲猪瘟病毒(ASFV)结构蛋白的T、B细胞表位,为非洲猪瘟(ASF)表位疫苗的设计研制提供参考。从NCBI和RCSB数据库获取ASFV蛋白质序列和三维结构,利用IEDB、DTU Health Tech等数据库的生物信息学工具对ASFV的5种结构蛋白p72、p17、p49、M1249L和H240R的细胞毒性T细胞表位、线性B细胞和构象B细胞表位进行鉴定。结果显示:5种蛋白质均为亲水性,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仅M1249L例外;预测到抗原性良好、无毒、无致敏的细胞毒性T细胞优势表位27个,线性B细胞优势表位35个;预测到仅针对p72的构象B细胞优势表位2个。结论:ASFV的5种蛋白质可能具有多个潜在T、B细胞表位,其中B细胞表位相对占优,5种蛋白质中p72和M1249L最具疫苗研发前景,可结合蛋白质相关参数信息为构建ASF表位疫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预测 表位 t细胞 b细胞 免疫信息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