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关节滑膜A型和B型细胞的分离和体外培养 被引量:13
1
作者 蒋建平 杨铁城 +1 位作者 侯凡凡 朱志刚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2-55,F003,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分离、培养高纯度人类关节滑膜A、B型细胞的方法。方法胶原酶和胰蛋白酶联合消化人关 节滑膜组织碎片,细胞悬液经 120目筛网滤过,与 CD14 microbeads混合孵育后通过磁性 MACS分离柱收集非粘附...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分离、培养高纯度人类关节滑膜A、B型细胞的方法。方法胶原酶和胰蛋白酶联合消化人关 节滑膜组织碎片,细胞悬液经 120目筛网滤过,与 CD14 microbeads混合孵育后通过磁性 MACS分离柱收集非粘附细 胞及粘附细胞进行培养。用光镜、电镜、细胞免疫化学、流式细胞仪法鉴定该两种细胞类型。结果分离培养的滑膜细胞 纯度达98%以上;粘附细胞具有巨噬细胞的特性,抗CD68、CD14阳性,符合巨噬细胞样滑膜细胞(A型细胞)的特征; 非粘附细胞具有成纤维细胞的特性,抗Vimentin、Fibronectin阳性,符合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B型细胞)的特征。结 论胶原酶和胰蛋白酶联合消化,兔疫磁柱法是一种确切有效的分离人类关节滑膜A、B型细胞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滑膜细胞 体外培养 免疫磁性法 A细胞 b型细胞
下载PDF
人关节滑膜A型和B型细胞的纯化分离和体外培养 被引量:6
2
作者 蒋建平 朱志刚 +1 位作者 易朝辉 侯凡凡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87-388,共2页
关键词 关节滑膜细胞 MLC/A细胞 MLC/b型细胞 体外培养 免疫磁柱法
下载PDF
Decorin对僵直膝关节滑膜B型细胞增殖及I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邢帮荣 陈郁鲜 +6 位作者 曾花 杨晓燕 梁彩倩 周伟雄 孔庆磊 韩建华 张永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77-1281,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对人僵直膝关节滑膜B型细胞的增殖和Ⅰ型前胶原蛋白(PcⅠ)mRNA表达及Ⅰ型胶原蛋白(ColⅠ)合成的影响,为decorin治疗人膝关节僵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离培养人僵直膝关节滑膜B型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 目的:探讨重组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对人僵直膝关节滑膜B型细胞的增殖和Ⅰ型前胶原蛋白(PcⅠ)mRNA表达及Ⅰ型胶原蛋白(ColⅠ)合成的影响,为decorin治疗人膝关节僵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离培养人僵直膝关节滑膜B型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0.1、5和10 mg/L)的decorin;培养24 h、48 h和72 h后用MTT法测定关节滑膜B型细胞的活力;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滑膜B型细胞的周期和凋亡;RT-PCR法检测滑膜B型细胞的PcⅠ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olⅠ的合成。结果:5和10 mg/L的decorin可有效降低滑膜B型细胞的活力(P<0.05),明显增加处于G0/G1期细胞的百分比(P<0.05),并下调PcⅠmRNA的表达,抑制ColⅠ的合成;同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未检测到终末期凋亡细胞。结论:Decorin可抑制人僵直膝关节滑膜B型细胞的增殖、PcⅠmRNA的表达和ColⅠ的合成,在防治膝关节僵直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僵直 滑膜b型细胞 核心蛋白聚糖 I胶原蛋白
下载PDF
滑膜B型细胞体外培养和纯化分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健 柯金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S1期177-179,共3页
滑膜B型细胞的培养与观察为关节病的病理研究提供了新的信息,使人们对关节病的发病机制有了新的认识。B型细胞是滑膜的主要功能细胞,合成滑膜内层的细胞外基质并分泌滑液的主要成分,对维持关节的生理性运动有重要意义。新的研究还发现... 滑膜B型细胞的培养与观察为关节病的病理研究提供了新的信息,使人们对关节病的发病机制有了新的认识。B型细胞是滑膜的主要功能细胞,合成滑膜内层的细胞外基质并分泌滑液的主要成分,对维持关节的生理性运动有重要意义。新的研究还发现滑膜中存在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并认为B型细胞与成体干细胞有紧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 b型细胞 细胞培养
下载PDF
促炎症细胞因子刺激人类关节滑膜B型细胞表达粘附分子 被引量:2
5
作者 蒋建平 侯凡凡 张训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 :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 (DRA)病人关节滑膜组织粘附分子表达增强 ,并与局部炎细胞浸润密切相关。旨在探讨DRA时诱导滑膜细胞粘附分子表达上调的机制。方法 :分离正常人关节滑膜B型细胞 ,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修饰的 β2微球蛋白 (AGE ... 目的 :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 (DRA)病人关节滑膜组织粘附分子表达增强 ,并与局部炎细胞浸润密切相关。旨在探讨DRA时诱导滑膜细胞粘附分子表达上调的机制。方法 :分离正常人关节滑膜B型细胞 ,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修饰的 β2微球蛋白 (AGE β2 m)、天然 β2 m、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在体外共同培养 ,用荧光单克隆抗体染色 ,流式细胞仪检测定量分析滑膜B型细胞表面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 1(VCAM 1)、E 选择素 (E selectin)的表达。结果 :正常关节滑膜B型细胞表达ICAM 1、VCAM 1,但不表达E selectin。IL 1β、TNF α能以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方式上调滑膜B型细胞ICAM 1、VCAM 1的表达 ,但无诱导E selectin表达的作用。AGE β2 m和 β2 m对B型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无直接影响。结论 :DRA时关节组织存在的促炎症细胞因子可能上调滑膜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 ,从而促使局部的单核细胞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滑膜 粘附分子 细胞因子 b型细胞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Β2微球蛋白 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
下载PDF
关于弥漫大B型细胞淋巴瘤CD5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疗效关系的相关研究
6
作者 张新阁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年第7期969-971,共3页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 B-celllymphoma,DLBCL)中CD5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病理特征和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6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DLBCL患者116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CD5表达情况进行检测,...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 B-celllymphoma,DLBCL)中CD5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病理特征和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6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DLBCL患者116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CD5表达情况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将其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D5表达阳性同血清β2-MG水平之间并无明显相关性(P=0.377),而同侵犯部位(P=O.000)、病理分期(P=O.000)、性别(P=0.000)、年龄(P=0.000)及B症状(P=0.000)存在明显相关性;在阳性组23例患者中,经化疗共计1例CR,2例PR,总治疗有效率为13.04%;阴性组93例患者中,共计29例CR,36例PR,总治疗有效率为69.89%,阴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CD5阳性患者同阴性患者病理特征存在较大差异,且前者往往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型细胞淋巴瘤 CD5蛋白 病理特征 疗效
下载PDF
B细胞型幼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例报道及回顾复习
7
作者 陶丽娜 周雪情 +1 位作者 陈洁晶 林树森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5期959-962,共4页
目的:提高对B细胞型幼淋巴细胞白血病(B-PLL)认识及诊断。方法:回顾分析本院一例B-PLL患者的临床表现、骨髓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免疫分型、骨髓病理活检等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学习讨论,并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T细胞幼淋... 目的:提高对B细胞型幼淋巴细胞白血病(B-PLL)认识及诊断。方法:回顾分析本院一例B-PLL患者的临床表现、骨髓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免疫分型、骨髓病理活检等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学习讨论,并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T细胞幼淋细胞白血病(T-PLL)、毛细胞白血病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结果:骨髓形态学:淋巴系异常增生,多为幼淋巴细胞,占87.0%,其胞体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浆量较多,呈蓝色或淡蓝色;核多呈圆形,可见凹陷,染色质较疏松,核仁大而明显,1~2个。流式细胞免疫分型:考虑为成熟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遗传学FISH检测5项均为阴性,排除其它淋巴增殖性疾病。综合患者骨髓形态学、临床表现及其它相关检查,考虑患者为B细胞幼淋细胞白血病。结论:外周血和骨髓中出现大量的幼淋巴细胞是确诊的B-PLL的必要条件,B-PLL的诊断主要依赖形态学结果、临床表现、免疫表型、遗传学等检查结果综合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幼淋巴细胞白血病 骨髓形态学
下载PDF
不典型B细胞幼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崔剑隆 王彬彬 吴涛 《疑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313-314,共2页
患者,女,66岁,因乏力、体质量减轻3个月于2015年3月31日入院。患者偶有心悸,长期便秘,无发热、寒战,无咳嗽、咯痰、呼吸困难,无胸闷、气短,无腹痛、腹泻,皮肤、黏膜无明显出血点。入院查体:T 36.5℃,P 62次/min,R 16次/min,BP 128/68 m... 患者,女,66岁,因乏力、体质量减轻3个月于2015年3月31日入院。患者偶有心悸,长期便秘,无发热、寒战,无咳嗽、咯痰、呼吸困难,无胸闷、气短,无腹痛、腹泻,皮肤、黏膜无明显出血点。入院查体:T 36.5℃,P 62次/min,R 16次/min,BP 128/68 mmHg。正常面容,全身皮肤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及压痛,胸骨无压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细胞 幼淋巴细胞 白血病
下载PDF
四色流式细胞术分析B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卉 刘艳荣 +5 位作者 陈珊珊 常艳 秦亚溱 李金兰 付家瑜 阮国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37-141,共5页
为了研究国人B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 ALL)免疫表型特点 ,使用了四色流式细胞术CD4 5 /SSC设门分析 181例B ALL的免疫表型。研究结果发现 ,所有检测病例CD19阳性率 10 0 % ,HLA DR阳性率 98.9% ,CD38,CD10和CD34阳性率分别为 88.5... 为了研究国人B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 ALL)免疫表型特点 ,使用了四色流式细胞术CD4 5 /SSC设门分析 181例B ALL的免疫表型。研究结果发现 ,所有检测病例CD19阳性率 10 0 % ,HLA DR阳性率 98.9% ,CD38,CD10和CD34阳性率分别为 88.5 % ,76 .8%和 76 .8% ,CD117与T系抗原CD2和CD7在B ALL中很少表达。儿童组 (≤ 14岁 )CD10 + 比例较高 ,青少年 (15 - 18岁 )和成人组 (≥ 19岁 )髓系相关抗原CD13和 (或 )CD33表达较高。各年龄组CD10 + /CD34+ 型比例最高 ,随年龄增长CD10 -/CD34+ 型比例升高。CD10 -/CD34+ 型伴髓系抗原表达率明显高于其它亚型。与CD4 5 + 病例相比 ,CD4 5 -或者CD4 5 + / -病例常伴有较高的CD10表达。 4 3例标本RT PCR检测bcr/abl结果显示 :bcr/abl+ 组和bcr/abl-组伴髓系抗原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 ,m bcr/abl+ 主要见于CD10 + /CD34+ 型。结论 :典型的B ALL细胞表达CD19和HLA DR ,不表达CD117。不同发育阶段CD34,CD10和CD4 5表达不一。青少年组免疫表型与成人组相似。CD4 5 + 多见于CD10 -B ALL。儿童组髓系抗原表达率较低。m bcr/abl+ 多见于CD10 + /CD34+ 型B 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四色流式细胞 免疫表 抗原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2
10
作者 郭丽堃 黎民君 +2 位作者 罗华山 钟樱红 冯思琼 《肿瘤药学》 CAS 2012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目的评价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6年12月64例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2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单... 目的评价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6年12月64例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2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单纯CHOP方案治疗。治疗后随访6~60个月,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1年、3年和5年的生存率评价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78.13%,显著高于对照组(50.0%);随访6~60个月后,实验组1、3、5年生存率分别是81.25%、50.0%、12.5%,而对照组1、3、5年生存率分别是68.75%、34.38%、0.0%,实验组1、3、5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出现白细胞降低、恶心呕吐、脱发、肝功能损害、贫血的不良反应,但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显著优于单用CHOP方案,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没有上升,值得临床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利妥昔单抗 CHOP方案
下载PDF
bcr/abl融合转录子阳性的B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特点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金兰 刘艳荣 +5 位作者 秦亚溱 常艳 付家瑜 王卉 阮国瑞 陈珊珊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42-145,共4页
为探讨B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 ALL)中bcr/abl融合转录子阳性白血病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2 6例bcr/abl阳性及 32例bcr/abl阴性B ALL病例的免疫表型 ,用PCR法检测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结果表明 :所有的病... 为探讨B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 ALL)中bcr/abl融合转录子阳性白血病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2 6例bcr/abl阳性及 32例bcr/abl阴性B ALL病例的免疫表型 ,用PCR法检测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结果表明 :所有的病例均为CD19阳性。bcr/abl阳性与bcr/abl阴性B ALL表面分子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的是CD34(96 .2 %与 6 5 .6 % ) ,CD10 (96 .2 %与 71.8% )及CD38(43.8%与 95 .4 % )。在 2 6例bcr/abl阳性病例中 ,原始细胞共表达CD10 + /CD19+ /CD34+ ,CD10 + /CD34+ /HLA DR+ 和CD10 + /CD34+ /CD38-分别为 92 .3% (2 4 / 2 6 ) ,73 1% (19/ 2 6 )和 5 6 .2 % (9/ 16 )。对bcr/abl阳性组的 17例进行了IgH基因重排检测 ,10例阳性 (5 8.8% )。 14例bcr/abl阴性组中 12例 (85 .7% )阳性。在 32例bcr/abl阴性病例中 ,原始细胞共表达CD10 + /CD19+ /CD34+ 和CD10 + /CD34+ /HLA DR+ 分别为 4 3.8% (14 / 32 )和 37.5 % (12 / 32 ) ,无 1例表型为CD10 + /CD34+ /CD38-。结论 :bcr/abl阳性B ALL患者CD34和CD10阳性率较高 ,而CD38阳性率较低 ,且IgH基因重排检出率较低 ,其独特的免疫表型特征是CD10 + /CD34+ /CD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cr/abl融合转录子阳性 生物学特征 流式细胞 检测 免疫表
下载PDF
SCMC-ALL-2005方案治疗儿童B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慧娟 姜健 +7 位作者 仲任 李学荣 卢愿 汤静燕 蒋慧 袁晓军 王宁玲 孙立荣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28-1033,共6页
目的评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005(SCMC-ALL-2005)治疗方案治疗儿童B细胞型ALL的疗效。方法按照SCMC-ALL-2005方案,5家医院对2005年5月1日至2009年4月30日新发B细胞型ALL患儿进行诊断、治疗和随访。结果研究期间共收... 目的评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005(SCMC-ALL-2005)治疗方案治疗儿童B细胞型ALL的疗效。方法按照SCMC-ALL-2005方案,5家医院对2005年5月1日至2009年4月30日新发B细胞型ALL患儿进行诊断、治疗和随访。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B细胞型ALL患儿601例,539例(89.68%)随访至2011年9月30日。601例患儿中,低危284例、中危231例、高危86例,均按照诊疗建议治疗。诱导期间缓解率为98.84%(7例未缓解),第一次事件发生时的中位时间为35个月(2.94年),至随访终止日的539例随访病例中共完成治疗403例(74.77%);低危组完成治疗223例(86.43%),中危组150例(73.17%),高危组30例(39.47%),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采用KaplanMeier方法评估患儿随访3年的总生存率为(83.3±1.8)%,3年无事件生存(EFS)率为(79.2±1.9)%;随访5年总生存率为(79.5±3.3)%,5年EFS率为(70.9±3.7)%。低、中、高危三组间3年及5年EF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SCMC-ALL-2005方案治疗儿童B细胞型ALL的疗效比较满意,多中心协作有助于儿童白血病的规范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细胞 SCMC-ALL-2005方案 儿童
下载PDF
淋巴瘤样肉芽肿型大B细胞淋巴瘤 被引量:11
13
作者 马捷 周晓军 +1 位作者 孟奎 石群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79-582,共4页
目的 探讨淋巴瘤样肉芽肿型大B细胞淋巴瘤 (原名淋巴瘤样肉芽肿病 ,lymphomatoidgranulomatosis,LYG)的病理形态特征、病变性质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 1例LYG的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EBV原位分子杂交 (EBER)结合临床特征进行... 目的 探讨淋巴瘤样肉芽肿型大B细胞淋巴瘤 (原名淋巴瘤样肉芽肿病 ,lymphomatoidgranulomatosis,LYG)的病理形态特征、病变性质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 1例LYG的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EBV原位分子杂交 (EBER)结合临床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  1例 6 3岁男性患者 ,临床上表现为多系统多器官性病变 ,主要累及肺 ,表现为双肺内境界清楚的圆形结节 ,呈孤立性或弥漫性分布 ,并出现多发性皮下结节 ,发热、体重减轻、全身无力等症状。皮下结节活检示多个肉芽肿样结构 ,细胞形态多样 ,见组织样细胞、非典型淋巴样细胞、小淋巴细胞、浆细胞及散在多核巨细胞 ,可见一血管壁有淋巴样细胞浸润 ,未见明显中心粒细胞 ,可见核分裂象。肺部穿刺组织示弥漫淋巴样细胞浸润 ,并见灶性坏死 ,免疫表型示瘤细胞呈CD2 0 ,CD79α ,CD4 3+,CD3- ,GraB - ,EBV散在 +,CK - ,Syn - ,原位杂交示EBER +。结论 本例LYG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瘤样肉芽肿型大B细胞性淋巴瘤 ,与EBV相关。临床与影像学上与Wegener肉芽肿相似。肺部出现结节状病灶时 ,临床上易与结核、肉芽肿病、肺癌及炎性假瘤等相混淆 ,病理上须与结核、非特异性肉芽肿病、结外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等相鉴别 ,形态学、免疫表型结合临床特征可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样肉芽肿b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病变性质 病理形态特征
下载PDF
R-CHOP方案治疗17例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叶娴 李汉冲 +4 位作者 张晓黎 茹脐华 谭洁 程骁赪 石晓菁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386-388,共3页
目的研究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7例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DLBCL)共接受6个周期R-CHOP方案的治疗:利妥昔单抗375mg/m2第1天,环磷酰胺750mg/m2第2天,阿霉素50mg/m2第2天,长春新碱1.4mg/m2... 目的研究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7例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DLBCL)共接受6个周期R-CHOP方案的治疗:利妥昔单抗375mg/m2第1天,环磷酰胺750mg/m2第2天,阿霉素50mg/m2第2天,长春新碱1.4mg/m2第2天,泼尼松100mg/d第2~6天。结果总缓解率为82.4%,其中完全缓解9例,完全缓解率为52.9%,5例达到部分缓解,部分缓解率29.4%。17例患者1年和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2.4%(14/17)和58.8%(10/17),1年和2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4.1%(16/17)和76.5%(13/17)。其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仅1例出现利妥昔单抗输注相关反应。结论R-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疗效高而不良反应轻,可作为治疗该病的一线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CHOP方案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下载PDF
R-CHOP方案治疗25例初治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英 吴晖 +4 位作者 陈宁斌 黄雪珍 杨瑜 何鸿鸣 陈道光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09年第5期398-399,共2页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R-CHOP)治疗初治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的疗效以及毒副反应。方法25例初治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DLBCL)接受3-6周期R-CHOP方案治疗,利妥昔单抗375 mg/m2d1,环磷酰胺750 mg/m^2d3,阿霉素50mg/m2d3,长春...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R-CHOP)治疗初治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的疗效以及毒副反应。方法25例初治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DLBCL)接受3-6周期R-CHOP方案治疗,利妥昔单抗375 mg/m2d1,环磷酰胺750 mg/m^2d3,阿霉素50mg/m2d3,长春新碱2 mg d3,泼尼松60 mg/m^2d3-7,21 d为1周期。结果完全缓解或不确定的完全缓解17例(68.0%),部分缓解7例(28.0%),进展1例(4.0%),总有效率为96.0%。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未观察到利妥昔单抗输注相关反应。结论R-CHOP方案治疗初治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具有较高缓解率,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CHOP方案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下载PDF
高恶性B细胞型原发性肺淋巴瘤一例报道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虹 万欢英 +1 位作者 李庆云 李敏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5期409-410,共2页
原发性肺淋巴瘤(pr1mary pulmonary lymphoma,PPL)为一类罕见的原发于肺的恶性淋巴系统性疾病.近年来我国埘此病也有一些报道,但均为起源于肺枯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的PPL,称为肺MALT型淋巴瘤.本病例... 原发性肺淋巴瘤(pr1mary pulmonary lymphoma,PPL)为一类罕见的原发于肺的恶性淋巴系统性疾病.近年来我国埘此病也有一些报道,但均为起源于肺枯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的PPL,称为肺MALT型淋巴瘤.本病例为高恶性 B细胞型原发性肺淋巴瘤(high-grade B cell primary pulmonar y lymphoma,HG PPL-B),较前者罕见,但恶性程度高,颅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恶性b细胞原发性肺淋巴瘤 肺肿瘤 病例报告 临床症状 病理诊断 CT检查
下载PDF
两次凝胶过滤定型法鉴定A+B型红细胞嵌合体 被引量:1
17
作者 谢作听 王春香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6期397-398,共2页
目的 :建立一种鉴定疑难血型的新方法 ,并探讨其在临床输血工作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两次瑞士DiaMed ID血型卡定型法 (凝胶过滤定型法 )分别测定血型嵌合体和非血型嵌合体血型。结果 :A +B型血型嵌合体两种红细胞得以分离 ,两次结果不... 目的 :建立一种鉴定疑难血型的新方法 ,并探讨其在临床输血工作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两次瑞士DiaMed ID血型卡定型法 (凝胶过滤定型法 )分别测定血型嵌合体和非血型嵌合体血型。结果 :A +B型血型嵌合体两种红细胞得以分离 ,两次结果不一致。结论 :两次凝胶过滤定型法可以很好地鉴定A +B型嵌合体 ,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色谱法 鉴定 交叉配血 A+b细胞嵌合体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1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曾慧 欧阳建 +3 位作者 许景艳 王益华 邵晓雁 李萍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1期1053-1054,共2页
关键词 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腿
下载PDF
抗ds-DNA抗体及其分泌型B淋巴细胞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情监测 被引量:1
19
作者 董晓微 郭媛 +2 位作者 刘璐 张静 王伟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7期724-727,共4页
目的 探讨抗ds-DNA抗体及抗ds-DNA抗体分泌型B淋巴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病情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40例SLE患者为SLE组,同期40例非SLE患者... 目的 探讨抗ds-DNA抗体及抗ds-DNA抗体分泌型B淋巴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病情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40例SLE患者为SLE组,同期40例非SLE患者为非SLE组,40例体检结果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免疫学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SLE组患者的抗ds-DNA抗体、抗ds-DNA抗体分泌型B淋巴细胞等检测阳性率均高于非SLE组、健康对照组(P均<0.05);抗ds-DNA抗体、抗ds-DNA抗体分泌型B淋巴细胞的敏感性、阳性预报价值、阴性预报价值高于其他几项抗体诊断价值(P均<0.05);抗dsDNA抗体联合抗ds-DNA抗体分泌型B淋巴细胞的检测特异性及敏感性均优于其他指标(P均<0.05)。结论 抗ds-DNA抗体及抗ds-DNA抗体分泌型B淋巴细胞具有一定的诊断特异性、敏感度,联合检测所获得检测价值更优于其他指标,临床指导价值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DS-DNA抗体 抗ds-DNA抗体分泌b淋巴细胞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SM抗体 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国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17期194-195,共2页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60例作为调查对象。6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化疗;观察组患者除了接受常...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60例作为调查对象。6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化疗;观察组患者除了接受常规化疗外,再联合利妥昔单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短期疗效分析,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43.3%,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无显著差异性。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弥散型大B细胞淋巴瘤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化疗 弥散b细胞淋巴瘤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