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达本胺对人B淋巴瘤细胞株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李艳莹 王艳芳 +1 位作者 王晶 克晓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93-899,共7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西达本胺对3种B淋巴瘤细胞株Raji(Burkitt淋巴瘤)、Maver及Z-138(套细胞淋巴瘤)的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以不同浓度的西达本胺及不同时间作用于体外培养的3种B淋巴瘤细胞,采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西达本胺对3种B淋巴瘤细胞株Raji(Burkitt淋巴瘤)、Maver及Z-138(套细胞淋巴瘤)的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以不同浓度的西达本胺及不同时间作用于体外培养的3种B淋巴瘤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及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内组蛋白H3、H4乙酰化水平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西达本胺可抑制这3种B淋巴瘤细胞的增殖,其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尤其能较早较快地抑制Z-138细胞的增殖;另外,西达本胺还可诱导3种B淋巴瘤细胞发生凋亡并引起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Maver及Z-138细胞对西达本胺较Raji细胞更为敏感;西达本胺可以提高细胞内组蛋白H3、H4乙酰化水平及Maver和Z-138细胞的caspase-3活性。结论:西达本胺能够抑制B淋巴瘤细胞株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西达本胺上调组蛋白H3、H4乙酰化水平,触发线粒体凋亡途径及活化caspase-3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西达本胺 b淋巴瘤细胞株 线粒体膜电位 组蛋白乙酰化
下载PDF
2,3,7,8-TCDD对B淋巴瘤细胞株CH12.LX抗体分泌功能的毒性效应及机制研究
2
作者 王颖莹 裴莉萍 +2 位作者 陈纯海 张伟 Norbert E.Kaminski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00-1202,共3页
目的探讨2,3,7,8-四氯二苯-对-二噁英(TCDD)对B淋巴细胞株CH12.LX的抗体分泌功能的毒性效应,及其可能的受体机制。方法以B淋巴细胞株CH12.LX为细胞模型,以ELISA法检测系列浓度TCDD处理对LPS活化CH12.LX的IgM分泌功能的影响,以RT-PCR和We... 目的探讨2,3,7,8-四氯二苯-对-二噁英(TCDD)对B淋巴细胞株CH12.LX的抗体分泌功能的毒性效应,及其可能的受体机制。方法以B淋巴细胞株CH12.LX为细胞模型,以ELISA法检测系列浓度TCDD处理对LPS活化CH12.LX的IgM分泌功能的影响,以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H12.LX细胞内芳香烃受体(AhR)的表达水平,以及TCDD对细胞色素P450Cyp1a1的诱导效应。结果较低浓度的TCDD(0.03nmol/L)即对CH12.LX的IgM分泌能力产生了显著的抑制效应(P<0·05),同时TCDD(10nmol/L)可显著诱导CH12.LX细胞内Cyp1a1 mRNA的表达(P<0·05),并于CH12.LX细胞内发现AhR有一定水平的表达。结论TCDD对B淋巴细胞株CH12.LX存在显著的抗体分泌抑制效应;同时,推测TCDD的这一免疫毒性效应主要可能由AhR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DD b淋巴瘤细胞株CH12.LX AHR CYP1A1 免疫毒性
下载PDF
Anti-μ诱导人类B淋巴细胞株MBC-1凋亡的研究
3
作者 沈蕾 陈同辛 +4 位作者 林梓 应大明 伍钢 朱亚忠 王耀平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31-333,共3页
目的:研究抗人IgM(antiμ)在体外对表面IgM阳性的人类B淋巴瘤细胞株MBC1细胞及Mora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仪分析及DNA凝胶电泳等。结果:测得an... 目的:研究抗人IgM(antiμ)在体外对表面IgM阳性的人类B淋巴瘤细胞株MBC1细胞及Mora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仪分析及DNA凝胶电泳等。结果:测得antiμ对MBC1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并存在剂量和时间相关性,而对Mora细胞则无此作用;并证实MBC1细胞的死亡是通过细胞凋亡引起的,具有凋亡的分子水平和形态学特征。结论:MBC1细胞可作为研究人类B细胞表面抗原受体交联所致凋亡的一个实验模式,并为探讨凋亡在个体发育时免疫耐受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μ b淋巴瘤细胞株 淋巴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次声治疗对Raji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鲍勇 范建中 +2 位作者 李克 李川 杨俊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93-1095,共3页
目的研究次声治疗对人B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的影响。方法Raji细胞分为次声组和对照组。以Infrasound 8TM次声治疗仪作为处理因素,分别处理15、30、60、90、120min。对照组关闭次声治疗仪电源,余同次声组。各组细胞经相应时间的次声处... 目的研究次声治疗对人B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的影响。方法Raji细胞分为次声组和对照组。以Infrasound 8TM次声治疗仪作为处理因素,分别处理15、30、60、90、120min。对照组关闭次声治疗仪电源,余同次声组。各组细胞经相应时间的次声处理或对照处理后培养24,48h后,采用MTT法测试细胞增殖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MTT法检测结果显示,各次声组的OD值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各组总体无显著差异(P>0.05);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经次声处理后培养24h的Raji突起明显变短、凹陷变浅,细胞表面突起和微绒毛减少或变短明显,细胞表面光滑。透射电镜观察结果示,次声组细胞表面微绒毛有明显减少,细胞核呈均质化,胞质呈出芽脱落。结论本实验采用的次声处理(次声信号声强级均小于90dB)对Raji细胞的生长及凋亡影响不明显;但改变细胞膜的突起,可对细胞膜的超微结构产生直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声 b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 凋亡 超微结构
下载PDF
次声治疗对B淋巴瘤Raji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范建中 张积仁 +2 位作者 李克 鲍勇 杨俊峰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5-149,共5页
目的探讨次声治疗对人B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人B淋巴瘤Raji细胞,分为次声组和对照组。应用美国Chi公司的Infrasound 8^TM次声治疗仪作为次声信号源发生装置,次声组细胞培养皿置于超净台中的次声治疗仪下,发射头... 目的探讨次声治疗对人B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人B淋巴瘤Raji细胞,分为次声组和对照组。应用美国Chi公司的Infrasound 8^TM次声治疗仪作为次声信号源发生装置,次声组细胞培养皿置于超净台中的次声治疗仪下,发射头距液面为1.5~2cm,使用次声治疗档位3(主频范围:4~20Hz,声强〈90dB),分别处理15,30,60,90,120min,然后分别培养24和48h。对照组置于超净台中时,次声治疗仪处于关机状态,其余处理同次声组。各组细胞经相应时间的次声处理或假处理后即刻以及培养24和48h后,采用台盼蓝染色法观察细胞生长情况,采用MTT法测试细胞增殖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应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膜的变化。结果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结果显示,次声组与对照组活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T法检测结果显示,尽管各次声组的OD值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呈现略有下降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各组的坏死细胞、各期凋亡细胞比率均小于10%,且各组总体差别不大;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经次声处理120min且培养24h的细胞形态完整,但细胞表面突起和微绒毛减少或变短明显,正常的突起明显变短、凹陷变浅,细胞表面光滑。结论本实验采用的次声声强级小于90dB,对Raji细胞的生长及凋亡影响不明显;但可对细胞膜的超微结构产生直接作用,这种作用可能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声 b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 细胞
原文传递
Expression of the B-Cell Lymphoma/Leukemia 11A Gene in Malignant Hematological Cell Lines through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6
作者 Yang-jun GAO Don-g-mei HE +3 位作者 Shao-hua CHEN Xiao-juan YAN Xiao-mao HU Yang-qiu LP 《Clinical oncology and cancer researeh》 CAS CSCD 2011年第4期242-246,共5页
The B-cell lymphoma/leukemia 11A (BCL11A) gene is essential for normal lymphoid development and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In the current study,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level of BCL11A in m... The B-cell lymphoma/leukemia 11A (BCL11A) gene is essential for normal lymphoid development and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In the current study,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level of BCL11A in malignant hematological cell lines was evaluated through real-time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 METHODS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level of BCLllA mRNA in malignant hematological cell lines was determined through qRT- PCR using SYBR Green I dye. 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 genase was used as the reference gene to confirm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level of BCL11A gene mRNA. RESULTS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level of BCL11A mRNA in cell lines from B-cell malignanci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compared with that from acute rnyeloid leukemia (P 〈 0.05). Different cell lines with malignant B-cells exhibited a wide range of BCL11A expressions ranging from 27.37 to 93.38. CONCLUSION The overexpression of BCL11A gene mRNA in malignant B-cells might play a role in B-cell lymphoma/leukem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ell lymphoma/leukemia 11A bCL11A) malignantb-cells real-time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 reac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