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6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7-H6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差异及与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晓飞 姚君霞 +1 位作者 杜建秀 代丽丽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17-123,共7页
目的探究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组织中B7同源体6(B7-H6)表达差异与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3月60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宫颈癌的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同年龄段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作为对照组。比... 目的探究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组织中B7同源体6(B7-H6)表达差异与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3月60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宫颈癌的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同年龄段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组织B7-H6表达情况(H-score评分)及血清B7-H6水平,并比较研究组不同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患者H-score评分、血清B7-H6水平,分析研究组H-score评分、血清B7-H6水平与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的相关性。研究组术后随访1年,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一般资料、H-score评分、血清B7-H6水平,探讨预后影响因素,并分析H-score评分和血清B7-H6水平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研究组H-score评分和血清B7-H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0级患者H-score评分、血清B7-H6水平高于1级、2级患者,且1级患者高于2级患者(P<0.05)。研究组H-score评分、血清B7-H6水平与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呈负相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间质浸润深度、H-score评分、血清B7-H6水平均为宫颈癌手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肿瘤直径、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间质浸润深度、H-score评分和血清B7-H6水平预测宫颈癌手术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6、0.726、0.714、0.712、0.842和0.840,H-score评分和血清B7-H6水平预测的AUC分别大于肿瘤直径、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间质浸润深度预测的AUC(P<0.05)。H-score评分和血清B7-H6水平在预测宫颈癌手术患者预后不良方面拥有良好的临床效用。结论宫颈癌组织B7-H6表达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且宫颈癌组织B7-H6表达、血清B7-H6水平与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呈负相关,也是宫颈癌手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预测预后方面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 b7同源体6 浸润T淋巴细胞 预后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维持治疗期间6-巯基嘌呤使用剂量与TPMT和NUDT15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新蕊 刘玉峰 +2 位作者 李白 刘莹 刘姗姗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6,共5页
背景6-巯基嘌呤(6-MP)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维持治疗最主要的药物之一,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药物的骨髓抑制程度有关。目的探讨ALL患儿维持治疗期间6-MP使用剂量与TPMT和NUDT15基因多态性的关系。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 背景6-巯基嘌呤(6-MP)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维持治疗最主要的药物之一,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药物的骨髓抑制程度有关。目的探讨ALL患儿维持治疗期间6-MP使用剂量与TPMT和NUDT15基因多态性的关系。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明确诊断为ALL、经前期化疗骨髓达完全缓解、进入维持治疗阶段且口服6-MP治疗的患儿。口服6-MP前患儿行TPMT和NUDT15基因型检测,分析TPMT、NUDT15不同基因型患儿应用6-MP治疗的使用剂量和骨髓抑制情况。主要结局指标6-MP使用剂量。结果61例维持治疗的ALL患儿纳入本文分析。纳入TPMT基因多态性统计分析的ALL患儿48例(除外NUDT15基因突变13例),野生型45例,突变型3例;纳入NUDT15基因多态性统计分析的ALL患儿58例(除外TPMT基因突变3例),CC型45例,CT型9例,TT型4例。在6-MP维持治疗阶段,TPMT和NUDT15不同基因型患儿的WBC、Hb、PLT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儿用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包括TPMT野生型15例,突变型3例;NUDT15基因CC型15例,CT型5例,TT型4例;TPMT和NUDT15不同基因型患儿骨髓抑制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PMT和NUDT15不同基因型患儿6-MP使用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PMT野生型和突变型ALL患儿维持治疗期6-MP使用剂量分别为(40.81±6.02)和(16.25±4.42)mg·m^(-2)·d^(-1);NUDT15基因CC型、CT型和TT型6-MP使用剂量分别为(40.81±6.02)、(34.28±4.53)和(10.00±1.28)mg·m^(-2)·d^(-1)。结论TPMT和NUDT15突变型患儿的骨髓抑制程度均较野生型严重。ALL患儿维持治疗期间6-MP使用剂量与TPMT和NUDT15基因多态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6-巯基嘌呤 TPMT NUDT15 基因多态性 药物使用剂量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6、干扰素-γ对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预测效能 被引量:1
3
作者 薛才广 江昆 +2 位作者 宋伟 程思强 郭建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58-262,共5页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D-二聚体(D-D)、白细胞介素(IL)-6、干扰素(IFN)-γ对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ADB)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预测效能。方法 根据院内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将86例AADB患者分为存活组71例和死亡组15...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D-二聚体(D-D)、白细胞介素(IL)-6、干扰素(IFN)-γ对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ADB)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预测效能。方法 根据院内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将86例AADB患者分为存活组71例和死亡组15例,比较两组患者NLR、D-D、IL-6、IFN-γ水平。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估AADB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D-D、IL-6、IFN-γ对AADB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效能;采用相对风险值(RR)分析NLR、D-D、IL-6、IFN-γ阳性表达对AADB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 死亡组患者NLR、D-D、IL-6、IFN-γ水平均高于存活组(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D-D、IL-6、IFN-γ均为AADB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NLR、D-D、IL-6、IFN-γ4者联合对AADB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效能优于单项指标。NLR、D-D、IL-6、IFN-γ阳性表达AADB患者院内死亡率均高于对应指标阴性表达患者(P<0.001)。RR分析结果显示,NLR、D-D、IL-6、IFN-γ阳性表达均显著增加AADB患者的院内死亡风险(P<0.001)。结论 NLR、D-D、IL-6、IFN-γ是AADB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4者联合具有可靠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细胞介素-6 D-二聚体 干扰素-Γ 院内死亡风险 预测效能
下载PDF
木犀草素通过与B淋巴细胞瘤-2蛋白结合抑制硅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4
作者 李芸芸 丁选胜 +6 位作者 周家伟 刘紫琴 杨雪莲 刘亚锋 郭健强 胡东 吴静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8期7-15,共9页
目的探究中药丹参有效成分在治疗硅肺中的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筛选出中药丹参治疗硅肺的有效成分和关键靶点。热转移实验检测有效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稳定性,细胞划痕实验检测上皮细胞的迁移能力,蛋白质... 目的探究中药丹参有效成分在治疗硅肺中的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筛选出中药丹参治疗硅肺的有效成分和关键靶点。热转移实验检测有效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稳定性,细胞划痕实验检测上皮细胞的迁移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上皮间质转化的标志蛋白、纤维化标志蛋白以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中药丹参的有效成分木犀草素与硅肺关键靶点B淋巴细胞瘤-2(BCL-2)具有最低的结合能,热转移实验验证木犀草素与BCL-2蛋白具有较好的结合稳定性。细胞划痕实验显示木犀草素能够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的上皮细胞迁移。蛋白质印迹法证明木犀草素能够抑制BCL-2蛋白的表达,与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组相比,木犀草素给药及沉默BCL-2后能够抑制上皮间质转化及胶原蛋白的形成,进而抑制纤维化的进程。木犀草素给药及沉默BCL-2后能够促进细胞凋亡。结论木犀草素能够与BCL-2结合进而抑制硅肺纤维化的进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木犀草素能够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硅肺 木犀草素 b淋巴细胞-2 上皮间质转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癌组织中生存素、P16和B淋巴细胞瘤-2基因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范林明 邹敏 +1 位作者 肖祥明 吴彩霞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皮肤基底细胞癌(BCC)患者癌组织中生存素(Survivin)、P16和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收集的54例BCC癌组织(A组),34例皮肤鳞状细胞癌(SCC)癌组织(B组)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C组... 目的探讨皮肤基底细胞癌(BCC)患者癌组织中生存素(Survivin)、P16和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收集的54例BCC癌组织(A组),34例皮肤鳞状细胞癌(SCC)癌组织(B组)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C组)。检测3组Survivin、P16和Bcl-2基因蛋白水平,并分析其在BCC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A组和B组Survivin和Bcl-2总阳性表达率高于C组,P16总阳性表达率低于C组(P <0. 05)。在BCC癌组织中Survivin和Bcl-2的表达均与P16表达呈负相关,而Survivin与Bcl-2表达呈正相关(P <0. 05)。结论 Survivin和Bcl-2在BCC癌组织中呈高表达,而P16则呈较低表达,3种基因蛋白在BCC的发生和进展中均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 基底细胞 生存素 基因 P16 b淋巴细胞-2基因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与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在滤泡性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6
作者 倪金菊 王馨辰 +2 位作者 胡茂贵 张瑰红 丁凯阳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8期14-20,共7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在滤泡性淋巴瘤(FL)肿瘤微环境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2022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2例病理明确诊断为FL的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L患者标本中P...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在滤泡性淋巴瘤(FL)肿瘤微环境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2022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2例病理明确诊断为FL的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L患者标本中PD-1、LAG-3、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4(CCR4)、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3B(CXCR3B)、叉头蛋白P3抗体(FOXP3)因子的表达水平,分析PD-1、LAG-3与F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并分析各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PD-1高表达组和LAG-3高表达组β2微球蛋白(β_(2)-MG)水平高于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1/LAG-3双高表达组乳酸脱氢酶(LDH)和β2-MG水平高于PD-1/LAG-3单高表达组与PD-1/LAG-3双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在FL组织中,PD-1表达水平与LAG-3、CCR4、CXCR3B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32、0.440、0.506,P<0.05),而与PD-L1和FOXP3表达水平无相关性(P>0.05)。PD-1高表达组、LAG-3高表达组和PD-1/LAG-3共同高表达组CD8^(+)T细胞计数少于对应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D-1表达、LAG-3表达以及PD-1/LAG-3共同表达与CD8^(+)T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631、-0.425、-0.552,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LDH低表达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体生存期(OS)优于高表达组;PD-1低表达组、LAG-3低表达组和PD-1/LAG-3双低表达组的PFS和OS优于高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1、LAG-3高表达与FL患者较高的临床检验指标水平及较差的生存预后相关;PD-1、LAG-3等免疫检查点在肿瘤微环境中共同表达,影响T细胞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 微环境 滤泡性淋巴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在淋巴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许子成 王华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0期13-17,共5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阻断治疗推动了免疫肿瘤学领域的发展,改善了某些实体肿瘤和血液肿瘤患者的临床结局。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是一种免疫检查点受体蛋白,存在于活化的T细胞表面,能与抗原呈递细胞(APCs)上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阻断治疗推动了免疫肿瘤学领域的发展,改善了某些实体肿瘤和血液肿瘤患者的临床结局。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是一种免疫检查点受体蛋白,存在于活化的T细胞表面,能与抗原呈递细胞(APCs)上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HCⅡ)结合,抑制细胞增殖和T细胞活化,对免疫逃逸发挥作用,或许可能成为淋巴瘤免疫治疗中有前景的靶点。本文综述了LAG-3的结构、作用机制在不同淋巴瘤中的表达及目前的LAG-3阻滞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 免疫检查点 淋巴
下载PDF
新疆维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Bcl-6 c-myc基因易位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赵兵 李迅 +3 位作者 刘炜 李妍 赵振慧 杨顺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1244-1248,共5页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Bcl-6、c-myc基因易位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免疫原位杂交(FISH)方法,对233例DLBCL活体石蜡切片进行Bcl-6、c-myc基因检测。观察Bc...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Bcl-6、c-myc基因易位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免疫原位杂交(FISH)方法,对233例DLBCL活体石蜡切片进行Bcl-6、c-myc基因检测。观察Bcl-6、c-myc基因易位与DLBCL患者临床资料的关系,并对不同民族在不同亚型DLBCL中Bcl-6、c-myc基因易位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33例DLBCL中,Bcl-6基因重排51例,占21.89%;c-myc基因重排39例,占16.74%;Bcl-6基因易位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临床分期和LDH水平无显著相关(P>0.05),而与民族、IPI评分、结外侵犯、B症状、DLBCL不同亚型和近期疗效有相关性(P<0.05);c-myc基因易位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临床分期、LDH水平和DLBCL不同亚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民族、IPI评分、结外侵犯、B症状和近期疗效有相关性(P<0.05);维、汉不同民族GCB中Bcl-6、c-myc基因易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汉不同民族非生发中心活化B细胞(non-GCB)中Bcl-6、c-myc基因易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l-6,C-myc基因易位的表达与维、汉不同民族、IPI评分、结外侵犯、B症状和近期疗效有相关性;维、汉民族non-GCB亚组中Bcl-6、c-myc基因易位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6基因 c—myc基因 弥漫大b细胞淋巴
下载PDF
青海地区乳腺癌患者B淋巴细胞瘤-2基因C(-938)A多态性与临床生物学指标关系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勇莉 王晓武 +4 位作者 王玉花 韩静琦 管钰琳 徐婷 李耀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3期4151-4155,共5页
目的探讨青海地区乳腺癌(BC)患者B淋巴细胞瘤-2(Bcl-2)基因C(-938)A多态性(AA、AC、CC基因型)与临床生物学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BC患者65例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青海地区乳腺癌(BC)患者B淋巴细胞瘤-2(Bcl-2)基因C(-938)A多态性(AA、AC、CC基因型)与临床生物学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BC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术中采集患者BC组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法检测Bcl-2基因C(-938)A多态性(AA、AC、CC基因型);收集患者临床生物学指标,包括病理类型、肿瘤直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雌激素受体(ER)状态、孕激素受体(PR)状态、人表皮生长因子2(HER2)状态、分子分型。采用列联系数χ2检验分析Bcl-2基因C(-938)A多态性与临床生物学指标的关系。结果 65例患者中,AA、CA、CC基因型分别为6、30、29例。由于AA基因型例数少,无法独立分析,故将AA基因型和CC基因型合并分析。Bcl-2基因C(-938)A多态性与病理类型、肿瘤直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ER状态、PR状态、HER2状态、分子分型均不存在关联性(P>0.05)。结论青海地区BC患者Bcl-2基因C(-938)A多态性与临床生物学指标病理类型、肿瘤直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ER状态、PR状态、HER2状态、分子分型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 多态性 单核苷酸 青海 b淋巴细胞-2基因C(-938)A 临床生物学指标
下载PDF
甲醛对小鼠机体毒性及其B淋巴细胞瘤-2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兰生 孙少华 +1 位作者 高安敏 曾峰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甲醛对小鼠机体的毒性及其对B淋巴细胞瘤-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10只/组。正常对照组小鼠不做任何处理,甲醛低剂量组(5 mg/m^3)、甲醛中剂量组(10 mg/m^3)、甲醛高剂量组(20 mg/m^3)小鼠分别放入... 目的探讨甲醛对小鼠机体的毒性及其对B淋巴细胞瘤-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10只/组。正常对照组小鼠不做任何处理,甲醛低剂量组(5 mg/m^3)、甲醛中剂量组(10 mg/m^3)、甲醛高剂量组(20 mg/m^3)小鼠分别放入染毒柜中吸入不同浓度的甲醛,连续9周,建立甲醛中毒的小鼠模型。结果甲醛可导致肝细胞核固缩及嗜酸样变,且呈现浓度依赖性,但对脑、肺、肾组织未见明显的影响。甲醛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肝组织B淋巴细胞瘤-2表达升高(P<0.05)。结论甲醛可导致肝组织明显的病变,但对脑、肺、肾组织无明显的影响,机体可能通过上调肝脏的抗凋亡基因B淋巴细胞瘤-2而拮抗甲醛的毒性,进而保护肝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小鼠 毒性 b淋巴细胞-2
下载PDF
BCL-6基因重排在结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文亦磊 曾丽平 +2 位作者 马韵 王名法 李莹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7-450,共4页
目的研究BCL-6基因重排在广西结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不同免疫类型中的发生情况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126例结外DLBCL进行CD10、BCL-6、MUM1、Ki67检测,采用Hans免疫分型方法将结外DLBCL分为生发中心样(GCB样)... 目的研究BCL-6基因重排在广西结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不同免疫类型中的发生情况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126例结外DLBCL进行CD10、BCL-6、MUM1、Ki67检测,采用Hans免疫分型方法将结外DLBCL分为生发中心样(GCB样)和非生发中心样(非GCB样)两个免疫亚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BCL-6基因重排。结果 126例DLBCL中,GCB样型48例(38.1%),非GCB样型78例(61.9%)。BCL-6基因重排阳性率42.9%(54/126),其中GCB样型的BCL-6基因重排阳性率31.3%(15/48),非GCB样型的BCL-6基因重排阳性率50.0%(39/78),非GCB样型的基因重排阳性率高于GCB样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在GCB样型还是在非GCB样型中BCL-6基因重排与Ki67表达均未表现出相关性(P>0.05)。结论结外DLBCL以非GCB样免疫类型占多数,两种亚型中均有一定比例发生BCL-6基因重排,其中预后较差的非GCB样型发生该基因重排的概率更高,提示该基因异常对结外DLBCL患者的预后可能有一定的影响。在GCB样型和非GCB样型中,BCL-6基因重排与Ki67表达均未表现出相关性,提示BCL-6基因重排可能并未对结外DLBCL肿瘤细胞的增殖指数起到直接或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免疫分型 bCL-6基因重排
下载PDF
B淋巴细胞瘤-2结合抗凋亡基因1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致飞 汪超 +1 位作者 马春春 赵兵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10期1949-1953,I0001,共6页
目的探讨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结合抗凋亡基因1(Bcl-2-associated athanogene 1,BAG-1)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SP二步法,检测2009年9月至2021年9月年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212例人... 目的探讨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结合抗凋亡基因1(Bcl-2-associated athanogene 1,BAG-1)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SP二步法,检测2009年9月至2021年9月年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212例人脑胶质瘤标本以及1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的BAG-1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检测到BAG-1总体的阳性表达率为61.3%,BAG-1在低级别胶质瘤(Ⅰ~Ⅱ级)和高级别胶质瘤(Ⅲ~Ⅳ级)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4%和71.1%(P=0.001)。BAG-1表达阴性和阳性的病人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60个月和17个月(P<0.001)。BAG-1表达阴性和阳性的高级别胶质瘤病人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1个月和11个月(P<0.001)。BAG-1阴性和阳性表达的病人无进展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6个月和8个月(P=0.001)。结论BAG-1在人脑胶质瘤中高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与病人生存时间呈负相关,BAG-1可能成为预测胶质瘤预后及化疗疗效的重要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 抗凋亡基因1 b淋巴细胞-2基因(bcl-2) 免疫组化 预后
下载PDF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Bcl-6基因异常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海 张云香 +1 位作者 王慧 张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8期76-78,共3页
目的观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Bcl-6基因异常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DLBCL患者42例,采用Bcl-6双色断裂点分离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Bcl-6基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6蛋白表达,采用χ2检验分析Bcl-... 目的观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Bcl-6基因异常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DLBCL患者42例,采用Bcl-6双色断裂点分离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Bcl-6基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6蛋白表达,采用χ2检验分析Bcl-6基因异常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42例DLBCL患者中发生Bcl-6基因易位6例,发生Bcl-6基因扩增3例,Bcl-6蛋白表达阳性19例。Bcl-6基因易位患者Bcl-6蛋白表达阳性率较无易位者高(P=0.014);Bcl-6基因是否易位患者DLBCL分型、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cl-6基因是否扩增患者Bcl-6蛋白表达、DLBCL分型、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DLBCL中Bcl-6基因存在易位和扩增两种情况,并且Bcl-6基因易位与患者Bcl-6蛋白表达有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bCL-6 基因异常 临床指标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预后蛋白的表达及bcl-6基因重排情况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晖 黄传生 +1 位作者 杨文萍 黄慧 《实用癌症杂志》 2014年第5期512-515,共4页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预后蛋白的表达及bcl-6基因重排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5、CD10、bcl-6、MUM1和bcl-2蛋白在29例DLBCL中的表达。根据CD10、bcl-6和MUM1的表达情况将DLBCL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型(GCB型)和非...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预后蛋白的表达及bcl-6基因重排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5、CD10、bcl-6、MUM1和bcl-2蛋白在29例DLBCL中的表达。根据CD10、bcl-6和MUM1的表达情况将DLBCL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型(GCB型)和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non-GCB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bcl-6基因重排。结果 29例DLBCL中年龄<18岁者11例,CD5、CD10、bcl-6、MUM1和bcl-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2%(2/11)、45.5%(5/11)、54.5%(6/11)、36.4%(4/11)和63.6%(7/11),GCB型6例(54.5%)、non-GCB型5例(45.5%),bcl-6基因断裂1例(10.00%)、扩增2例(20.00%);≥18岁者18例,CD5、CD10、bcl-6、MUM1和bcl-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3/18)、0(0/18)、44.4%(8/18)、83.3%(15/18)和55.6%(10/18);GCB型1例(5.6%)、non-GCB型17例(94.4%),bcl-6基因断裂5例(27.8%)。bcl-6和bcl-2蛋白表达儿童DLBCL与成人DLBC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0、0.717)。bcl-2蛋白表达儿童GCB型和non-GCB型DLBC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成人DLBCL以non-GCB型为主,bcl-6基因重排常见。儿童DLBCL以GCB型多见,bcl-2蛋白不是DLBCL的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bCL-6基因 荧光原位杂交
下载PDF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bcl-6蛋白表达及其与基因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永胜 薛永权 +1 位作者 杨海燕 张俊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19期4040-4042,共3页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bcl-6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bcl-6基因易位和扩增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8例DLBCL中bcl-6蛋白表达情况,并应用bcl-6双色断裂点分离探针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bcl-6基因的易位和...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bcl-6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bcl-6基因易位和扩增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8例DLBCL中bcl-6蛋白表达情况,并应用bcl-6双色断裂点分离探针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bcl-6基因的易位和扩增。结果:58例DLBCL中bcl-6蛋白的表达率为37.9%(22/58),bcl-6基因易位和扩增的发生率分别为24.1%(14/58)和17.2%(10/58),bcl-6基因异常(易位或扩增)的总检出率为39.7%(23/58),bcl-6蛋白表达与基因异常之间无相关性(P=0.689>0.05)。结论:bcl-6基因可能在DLBCL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bcl-6蛋白表达的遗传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bCL-6基因 荧光原位杂交
下载PDF
Bcl-6、P53蛋白、c-myc基因易位检测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严峰 《中国临床医学》 2011年第2期257-259,共3页
目的:探讨Bcl-6、P53、c-myc基因的异常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荧光免疫原位杂交(FISH)方法对39例DLBCL活体石蜡切片进行Bcl-6、P53、c-myc基因检测。观察Bcl-6、P53、c-myc基因与DLBCL恶性程度、化疗疗效及无... 目的:探讨Bcl-6、P53、c-myc基因的异常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荧光免疫原位杂交(FISH)方法对39例DLBCL活体石蜡切片进行Bcl-6、P53、c-myc基因检测。观察Bcl-6、P53、c-myc基因与DLBCL恶性程度、化疗疗效及无进展生存(PFS)的关系。结果:39例DLBCL中,P53丢失15例,占38%;Bcl-6基因扩增30例,占77%;c-myc基因重排15例,占38%。全组乳酸脱氢酶(LDH)异常15例。β2-MG异常6例。血沉异常12例。分期:Ⅰ期13例,Ⅱ期6例,Ⅲ或IV期20例。Bcl-6、P53、c-myc基因正常组的中位PFS较异常组显著延长(P<0.05)。结论:Bcl-6、P53、c-myc基因易位与DLBCL的恶性程度、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DLBCL的预后因素及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6 P53蛋白 C-MYC基因 弥漫大b细胞淋巴
下载PDF
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中B淋巴细胞瘤-2基因和P-糖蛋白表达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香红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8年第6期472-474,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中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和P-糖蛋白(P-gp)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初诊未治的100例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和5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儿中Bcl-2和P-gp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中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和P-糖蛋白(P-gp)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初诊未治的100例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和5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儿中Bcl-2和P-gp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100例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细胞中Bcl-2和P-g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00%和44.00%,高于5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儿的4.00%和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1.664、22.371,P均<0.001)。100例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细胞中Bcl-2和P-gp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_s=0.373,P<0.001)。结论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骨髓细胞中存在Bcl-2和P-gp蛋白的高表达,这可能有助于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b淋巴细胞-2基因 P-糖蛋白
下载PDF
Caspase-9和CMYC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与患者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18
作者 卜晓红 王富强 +1 位作者 戴静 王彩玲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457-461,共5页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和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基因(CMYC)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DLBCL患者纳入研究,比较...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和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基因(CMYC)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DLBCL患者纳入研究,比较DLBCL肿瘤组织及病灶旁正常组织的Caspase-9、CMYC表达水平,分析Caspase-9、CMYC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比较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Caspase-9、CMYC表达水平,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DLBCL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DLBCL患者肿瘤组织中Caspase-9阳性率为43.33%,明显低于正常组织的80.56%,CMYC阳性率为36.67%,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的13.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nn Arbor分期Ⅰ~Ⅱ期、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0~2分患者DLBCL肿瘤组织Caspase-9阳性率明显高于Ⅲ~Ⅳ期和3~4分患者,CMYC阳性率低于Ⅲ~Ⅳ期、3~4分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患者Ann Arbor分期中Ⅲ~Ⅳ期占比、IPI评分中3~4分占比、CMYC阳性表达占比分别为73.08%、65.38%、69.23%,均高于预后良好组的35.29%、32.35%、11.76%,Caspase-9阳性表达占比为23.08%,低于预后良好组的58.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nn Arbor分期、IPI评分、Caspase-9、CMYC均为影响DLBCL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中Ann Arbor分期Ⅲ~Ⅳ期预后不良风险是Ⅰ~Ⅱ期的9.008倍;IPI评分3~4分预后不良风险是0~2分的10.298倍;Caspase-9表达阳性预后不良风险是阴性的0.622倍;CMYC表达阳性预后不良风险是阴性的19.922倍。结论Caspase-9、CMYC异常表达参与DLBCL的进展,与肿瘤恶性程度有关,且Caspase-9、CMYC异常表达是DLBCL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对DLBCL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作为预测DLBCL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半胱氨酸蛋白酶-9 细胞性骨髓细胞病病毒癌基因 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弥漫大 B 细胞性淋巴瘤中 bc1-6基因异常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19
作者 周晓燕 闵大六 +3 位作者 杨文涛 陆洪芬 郑爱华 施达仁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5年第5期382-386,共5页
目的:观察中国人弥漫大 B 细胞性淋巴瘤(DLBCL)中 bcl-6基因突变、基因重排及蛋白表达的特征,探讨其存 DLBCL 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直接测序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51例淋巴结内外 DLBCL 和10例淋... 目的:观察中国人弥漫大 B 细胞性淋巴瘤(DLBCL)中 bcl-6基因突变、基因重排及蛋白表达的特征,探讨其存 DLBCL 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直接测序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51例淋巴结内外 DLBCL 和1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LH)石蜡切片组织中 bcl-6基因5’非编码区突变高频区段E1.7、E1.8、E1.10、E1.11、E1.12的突变和蛋白表达;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32例淋巴结内 DLBCL 和5例 RLH 中 bcl-6基因的重排。结果:①12/51(23.5%)DLBCL 存在 bcl-6基因5’非编码区突变.主要集中于 E1.11、E1.12和 E1.10,2/10(20.0%)RLH 的生发中心细胞亦可见有 bcl-6突变;②9/32(28.1%)DLBCL 有 bcl-6基因重排,而 RLH 中均未检测到 bcl-6基因重排;③38/51 (74.5%)DLBCL 中可见 bcl-6蛋白细胞核表达,表达形式有滤泡样型、中间型、散在型,RLH 中可见生发中心细胞均呈 bcl-6阳性表达;④bcl-6基因5’非编码区突变、重排和蛋白表达之间均无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①bcl-6基因突变和蛋白表达均可同时发生于 DLBCL 和 RLH 的生发中心,表明两者是生发中心和生发中心细胞起源 DLBCL 的标志,可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②bcl-6蛋白在不同病例中的不同表达形式不仅反映了 DLBCL 的异质性,还可能与 DLBCL 的分子亚型和预后有关:③bcl-6基因重排仅发生于 DLBCL而不发生于 RLH,表明其可能参与了部分 DLBCL 的发生,并可作为 DLBCL 诊断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bCL-6 突变 基因重排
下载PDF
在Ig-MYC基因重排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中出现染色体单一易位核型和Bcl-6表达提示为Burkitt淋巴瘤并具有较好的预后
20
作者 樊祥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0-360,共1页
MYC和免疫球蛋白基因之间的重排是诊断Burkitt淋巴瘤的标志之一。然而,其并非总具有特异性,并常伴有各种其它类型的细胞遗传学异常。本研究目的即为评估34例发生MYC-Ig基因重排的淋巴瘤的核型复杂性,并综合分析其免疫表型对诊断和临床... MYC和免疫球蛋白基因之间的重排是诊断Burkitt淋巴瘤的标志之一。然而,其并非总具有特异性,并常伴有各种其它类型的细胞遗传学异常。本研究目的即为评估34例发生MYC-Ig基因重排的淋巴瘤的核型复杂性,并综合分析其免疫表型对诊断和临床预后预测的作用,34例淋巴瘤包括Burkitt淋巴瘤22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RKITT淋巴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基因重排 预后预测 bCL-6 核型 染色体 免疫球蛋白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