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3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芍药苷调节丝氨酸/苏氨酸激酶/鼠双微基因2/p53信号通路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实验研究
1
作者 许卫星 张薇 +2 位作者 陈姣敏 尹凤雷 王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13-317,共5页
目的:探讨芍药苷(PAE)调节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鼠双微基因2(MDM2)/p53信号通路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OCI-LY3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PAE低浓度组(15μmol/L PAE)、PAE中浓度组(30μmo... 目的:探讨芍药苷(PAE)调节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鼠双微基因2(MDM2)/p53信号通路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OCI-LY3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PAE低浓度组(15μmol/L PAE)、PAE中浓度组(30μmol/L PAE)、PAE高浓度组(60μmol/L PAE)、PAE高浓度+SC79(AKT激活剂)组(60μmol/L PAE+8μg/ml SC79),同时以未经处理的细胞为对照组。48 h后,分析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能力及细胞周期和凋亡变化,检测AKT/MDM2/p5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AE低浓度组、PAE中浓度组、PAE高浓度组细胞凋亡率、p53表达、G_(0)/G_(1)期增加,细胞克隆形成数和细胞增殖率,p-AKT/AKT和p-MDM2/MDM2表达水平,以及G_(2)/M、S期降低(均P<0.05)。与PAE高浓度组比较,PAE高浓度+SC79组细胞凋亡率、p53表达、G_(0)/G_(1)期降低,细胞克隆形成数和细胞增殖率,p-AKT/AKT和p-MDM2/MDM2表达水平,以及G_(2)/M、S期增加(均P<0.05)。结论:PAE通过抑制AKT/MDM2上调p53表达,抑制DLBCL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进展,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芍药苷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鼠双微基因2/p53信号通路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下载PDF
木犀草素通过与B淋巴细胞瘤-2蛋白结合抑制硅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李芸芸 丁选胜 +6 位作者 周家伟 刘紫琴 杨雪莲 刘亚锋 郭健强 胡东 吴静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8期7-15,共9页
目的探究中药丹参有效成分在治疗硅肺中的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筛选出中药丹参治疗硅肺的有效成分和关键靶点。热转移实验检测有效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稳定性,细胞划痕实验检测上皮细胞的迁移能力,蛋白质... 目的探究中药丹参有效成分在治疗硅肺中的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筛选出中药丹参治疗硅肺的有效成分和关键靶点。热转移实验检测有效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稳定性,细胞划痕实验检测上皮细胞的迁移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上皮间质转化的标志蛋白、纤维化标志蛋白以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中药丹参的有效成分木犀草素与硅肺关键靶点B淋巴细胞瘤-2(BCL-2)具有最低的结合能,热转移实验验证木犀草素与BCL-2蛋白具有较好的结合稳定性。细胞划痕实验显示木犀草素能够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的上皮细胞迁移。蛋白质印迹法证明木犀草素能够抑制BCL-2蛋白的表达,与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组相比,木犀草素给药及沉默BCL-2后能够抑制上皮间质转化及胶原蛋白的形成,进而抑制纤维化的进程。木犀草素给药及沉默BCL-2后能够促进细胞凋亡。结论木犀草素能够与BCL-2结合进而抑制硅肺纤维化的进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木犀草素能够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硅肺 木犀草素 b淋巴细胞-2 上皮间质转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血清乳酸脱氢酶、β_(2)-微球蛋白及铁蛋白水平与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彭湃 潘琼 闫晓倩 《癌症进展》 2024年第2期219-22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β_(2)-微球蛋白(β_(2)-MG)及铁蛋白水平与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均接受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R-CHOP)方案化疗,治疗4个疗程后...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β_(2)-微球蛋白(β_(2)-MG)及铁蛋白水平与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均接受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R-CHOP)方案化疗,治疗4个疗程后评估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LDH、β_(2)-MG、铁蛋白水平。随访3年,比较不同预后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治疗4个疗程后血清LDH、β_(2)-MG、铁蛋白水平,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60例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化疗4个疗程后,完全缓解38例,部分缓解7例,疾病稳定4例,疾病进展11例,疾病控制率为81.67%(49/60)。治疗4个疗程后,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清LDH、β_(2)-MG、铁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3年,所有患者均无失访,生存43例,死亡17例。生存患者治疗4个疗程后血清LDH、β_(2)-MG、铁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死亡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DH、β_(2)-MG、铁蛋白水平与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生存均呈负相关(r=-0.718、-0.823、-0.753,P﹤0.05)。结论血清LDH、β_(2)-MG、铁蛋白水平与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生存均呈负相关,有助于临床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客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b细胞淋巴 R-CHOP方案 乳酸脱氢酶 β_(2)-微球蛋白 铁蛋白
下载PDF
以皮肤肿块为首发临床表现的伴MYC和BCL2重排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4
作者 何欣 刘凤磊 +3 位作者 陈城 李振珺 吴先伟 何乐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报告1例以皮肤肿块为首发临床表现的伴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MYC)基因和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基因重排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女,87岁。左侧眉弓上方皮肤结节1年。皮肤科检查:左眉上方一肤色圆形肿物,隆起于皮肤表面,肿物表面... 报告1例以皮肤肿块为首发临床表现的伴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MYC)基因和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基因重排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女,87岁。左侧眉弓上方皮肤结节1年。皮肤科检查:左眉上方一肤色圆形肿物,隆起于皮肤表面,肿物表面可见浸润性红斑,伴少许渗出,并见结痂、鳞屑,边界清楚。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形态正常,真皮层内大量母细胞样淋巴细胞结节状浸润。免疫组化:母细胞样淋巴细胞CD45、CD79a、B细胞淋巴瘤因子6(BCL6)、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及MYC均(+);CD3、CD2、CD30、细胞角蛋白(CKP)、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及Epstein-Barr病毒编码RNA(EBER)均(-)。荧光原位杂交检测:MYC、BCL2及BCL6均重排。诊断:伴MYC和BCL2重排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未治疗,2个月后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性骨髓细胞病病毒癌基因 b细胞淋巴因子2基因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皮肤肿块
下载PDF
Caspase-9和CMYC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与患者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5
作者 卜晓红 王富强 +1 位作者 戴静 王彩玲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457-461,共5页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和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基因(CMYC)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DLBCL患者纳入研究,比较...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和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基因(CMYC)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DLBCL患者纳入研究,比较DLBCL肿瘤组织及病灶旁正常组织的Caspase-9、CMYC表达水平,分析Caspase-9、CMYC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比较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Caspase-9、CMYC表达水平,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DLBCL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DLBCL患者肿瘤组织中Caspase-9阳性率为43.33%,明显低于正常组织的80.56%,CMYC阳性率为36.67%,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的13.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nn Arbor分期Ⅰ~Ⅱ期、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0~2分患者DLBCL肿瘤组织Caspase-9阳性率明显高于Ⅲ~Ⅳ期和3~4分患者,CMYC阳性率低于Ⅲ~Ⅳ期、3~4分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患者Ann Arbor分期中Ⅲ~Ⅳ期占比、IPI评分中3~4分占比、CMYC阳性表达占比分别为73.08%、65.38%、69.23%,均高于预后良好组的35.29%、32.35%、11.76%,Caspase-9阳性表达占比为23.08%,低于预后良好组的58.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nn Arbor分期、IPI评分、Caspase-9、CMYC均为影响DLBCL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中Ann Arbor分期Ⅲ~Ⅳ期预后不良风险是Ⅰ~Ⅱ期的9.008倍;IPI评分3~4分预后不良风险是0~2分的10.298倍;Caspase-9表达阳性预后不良风险是阴性的0.622倍;CMYC表达阳性预后不良风险是阴性的19.922倍。结论Caspase-9、CMYC异常表达参与DLBCL的进展,与肿瘤恶性程度有关,且Caspase-9、CMYC异常表达是DLBCL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对DLBCL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作为预测DLBCL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半胱氨酸蛋白酶-9 细胞性骨髓细胞病病毒癌基因 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miR-10b介导NKG2D调节脑胶质瘤细胞免疫效应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袁岗 巨虎 +3 位作者 肖宗宇 李文辉 曹立新 惠超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7-512,共6页
目的:观察微小核糖核酸-10b(miR-10b)对脑胶质瘤细胞免疫效应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进行培养和传代,获得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按照1.0×105个/ml浓度制备细胞悬液,并设置对照组、过表达组、低表... 目的:观察微小核糖核酸-10b(miR-10b)对脑胶质瘤细胞免疫效应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进行培养和传代,获得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按照1.0×105个/ml浓度制备细胞悬液,并设置对照组、过表达组、低表达组、空白组,每组6个复孔。对照组、过表达组、低表达组分别采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阴性对照、miR-10b模拟物、miR-10b抑制剂,空白组予以等量无菌生理盐水。分离和培养1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效靶比时NK细胞的杀伤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NK细胞表面NK细胞激活受体(NKG2D)表达,并检测各组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链相关基因A(MICA)、UL16结合蛋白2(ULBP2)、UL16结合蛋白3(ULBP3)表达。结果:对照组、过表达组、低表达组转染效率分别为(93.55±2.05)%、(95.67±3.14)%、(94.18±3.26)%;与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过表达组miR-10b表达升高,低表达组miR-10b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和空白组miR-10b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过表达组NK细胞不同效靶比杀伤活性均降低、NKG2D表达降低,低表达组NK细胞不同效靶比杀伤活性均增高、NKG2D表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NK细胞杀伤活性均随效靶比增加而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与空白组相比,相同效靶比NK细胞杀伤活性、NKG2D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过表达组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表面MICA、ULBP2、ULBP3表达均降低,低表达组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表面MICA、ULBP2、ULBP3表达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与空白组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表面MICA、ULBP2、ULBP3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制miR-10b表达能够增加NK细胞表面NKG2D和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表面MICA、ULBP2、ULBP3表达,增强NK细胞对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的杀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核糖核酸-10b 脑胶质 NK细胞激活受体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链相关基因A UL16结合蛋白2 UL16结合蛋白3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CHOP化疗的生存预后评估模型
7
作者 翁翔 赵明哲 胡慧仙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目的建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R-CHOP化疗的生存预后评估模型,以指导临床进行风险分层。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确诊的DLBCL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2:1抽样比例随机分为建模集140例和验证集70例。所有患者... 目的建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R-CHOP化疗的生存预后评估模型,以指导临床进行风险分层。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确诊的DLBCL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2:1抽样比例随机分为建模集140例和验证集7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R-CHOP化疗方案至少4个疗程(21 d为1个疗程),常规随访至2023年6月。根据生存预后分为良好组和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基础疾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国际预后指数(NCCN-IPI)]、病理特征[包括Hans分型、Ann Arbor分期、原发部位、Ki-67阳性表达率、MYC和B细胞淋巴瘤(Bcl)-2蛋白阳性表达以及骨髓侵犯]、治疗(化疗疗程和并发症)和随访时间。结果建模集中良好组105例和不良组35例,预后不良发生率25.0%;验证集良好组55例和不良组15例,不良发生率21.4%。建模集中不良组年龄大于良好组,LDH水平、NCCN-IPI、Ann Arbor分期Ⅲ~Ⅳ比例、Ki-67阳性表达率、MYC和Bcl-2蛋白双阳性表达率和骨髓侵犯比例均高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NCCN-IPI(HR=2.526,95%CI:2.001~3.125,P<0.001)、Ann Arbor分期Ⅲ~Ⅳ(HR=5.021,95%CI:4.125~5.998,P<0.001)、MYC和Bcl-2蛋白双阳性(HR=3.859,95%CI:3.256~4.754,P<0.001)均是DLBCL患者R-CHOP化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Y=0.056+1.032×(NCCN-IPI)+1.986×(Ann Arbor分期)+1.434×(MYC和Bcl-2蛋白双阳性)。ROC曲线显示,模型预测建模集与验证集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923和0.866(均P<0.01)。结论DLBCL患者化疗前NCCN-IPI、Ann Arbor分期升高以及MYC和Bcl-2蛋白双阳性表达与R-CHOP化疗预后不良密切相关,通过建立量化预测模型能够辅助临床早期、准确识别预后不良的高危群体,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C b细胞淋巴-2 弥漫大b细胞淋巴 模型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国际预后指数
下载PDF
B淋巴细胞瘤-2关联永生基因3蛋白、多重肿瘤抑制基因1在宫颈癌癌前病变中表达及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杜晓琴 马瑛 +3 位作者 谢刚 陈丽娟 潘长清 张勇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8期1633-1636,共4页
目的研究B淋巴细胞瘤-2关联永生基因3(BAG3)蛋白、多重肿瘤抑制基因1(P16)在宫颈癌癌前病变中表达及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绵阳市中心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妇科门诊筛查并确诊的120例宫颈病变病人为研究对象,根... 目的研究B淋巴细胞瘤-2关联永生基因3(BAG3)蛋白、多重肿瘤抑制基因1(P16)在宫颈癌癌前病变中表达及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绵阳市中心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妇科门诊筛查并确诊的120例宫颈病变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病变情况分为两组,其中癌前病变组病人69例,宫颈癌组病人51例。对比两组病人的BAG3、P16水平,将不同严重程度宫颈癌癌前病变病人的BAG3、P16水平进行比较,分析联合检测效能。结果宫颈癌组病人的BAG3(2.74±0.37)水平、P16(1.45±0.38)水平显著高于癌前病变组BAG3(1.70±0.51)、P16(0.53±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严重程度宫颈癌癌前病变病人的BAG3和P16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Ⅰ)组的BAG3(1.01±0.24)水平低于CINⅡ组BAG3(1.78±0.79)和CINⅢ组的BAG3(2.33±0.88),且CINⅡ组低于CIN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Ⅰ组的P16(0.21±0.06)水平低于CINⅡ组P16(0.45±0.10)和CINⅢ组的P16(0.72±0.17)水平,且CINⅡ组低于CIN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对于宫颈癌的诊断特异度显著高于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结果发现联合检测对于宫颈癌癌前病变的诊断ROC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随着宫颈癌前病变的进展,P16、BAG3表达增加,BAG3蛋白、P16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对于病人的诊断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 组织细胞学制备技术 癌前病变 b淋巴细胞-2关联永生基因3(bAG3) 联合检测 多重肿抑制基因1(P16)
下载PDF
CCCTC结合因子对翼状胬肉中B淋巴细胞瘤-2基因表达的调控及其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殷秀琴 于莉 +1 位作者 易璐 方家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21-427,共7页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CCCTC结合因子(CTCF)对翼状胬肉中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表达的调控及其分子机制。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眼科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22例,术中...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CCCTC结合因子(CTCF)对翼状胬肉中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表达的调控及其分子机制。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眼科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22例,术中收集翼状胬肉组织作为翼状胬肉组;同期纳入因结膜裂伤、眼球破裂伤或眼球穿通伤就诊的眼外伤患者20例,取眼外伤修复手术过程中切取的少量正常结膜组织作为正常结膜组。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样本中CTCF及Bcl-2的表达水平;采用亚硫酸氢盐处理后测序法(BSP)检测各组样本中Bcl-2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分离并培养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使用波形蛋白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成纤维细胞。将分离培养的细胞分成2个组,CTCF干扰组转染CTCF干扰质粒,对照组转染对照质粒。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TCF、Bcl-2表达水平;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各组培养12、24和48 h细胞增生活性;采用BSP检测各组样本中Bcl-2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比较各组各指标差异,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探讨翼状胬肉组织中Bcl-2 mRNA与CTCF蛋白及Bcl-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翼状胬肉组CTCF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7.23±3.34和0.92±0.21,明显高于正常结膜组的1.10±0.44和0.28±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136、-13.025,均P<0.01)。翼状胬肉组Bcl-2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27±4.64和0.95±0.27,高于正常结膜组的1.10±0.41和0.32±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789、-10.782,均P<0.01)。翼状胬肉组CTCF蛋白相对表达量与Bcl-2 mRNA相对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r=0.746,P<0.01)。翼状胬肉组Bcl-2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为0.65±0.09,低于正常结膜组的0.83±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08,P<0.01)。翼状胬肉组Bcl-2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与Bcl-2 mRNA相对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r=-0.635,P<0.01)。CTCF干扰组CTCF及Bcl-2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为0.37±0.03和0.53±0.0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2±0.06和0.99±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035、9.029,均P<0.01);CTCF干扰组CTCF及Bcl-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为0.23±0.06和0.56±0.07,低于对照组的0.52±0.05和0.92±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914、4.719,均P<0.01)。CTCF干扰组转染后12、24和48 h细胞活力分别为0.10±0.01、0.17±0.01和0.38±0.04,低于对应时间点对照组的0.12±0.01、0.29±0.01和0.85±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18、18.350、15.621,均P<0.01)。CTCF干扰组Bcl-2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为0.75±0.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61±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72,P<0.05)。结论翼状胬肉中CTCF高表达,其可能通过下调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介导Bcl-2异常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b淋巴细胞-2 CCCTC结合因子 DNA甲基化
下载PDF
Bcl-2与CD34在基底细胞癌和毛发上皮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10
作者 刘季 季珊维 《医药前沿》 2024年第9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和集落分化抗原34(CD34)在基底细胞癌和毛发上皮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23年9月常熟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基底细胞癌和毛发上皮瘤143例,根据不同疾病类型将患者分成毛发上皮瘤组(n=... 目的:探讨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和集落分化抗原34(CD34)在基底细胞癌和毛发上皮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23年9月常熟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基底细胞癌和毛发上皮瘤143例,根据不同疾病类型将患者分成毛发上皮瘤组(n=85)和基底细胞癌组(n=58),对所有患者进行免疫组化检查,比较Bcl-2与CD34在不同疾病中的表达。结果:基底细胞癌组Bcl-2表达的阳性率为100.00%,CD34表达的阳性率为0.00%,毛发上皮瘤组Bcl-2表达的阳性率为89.41%,CD34表达的阳性率为13.48%,两组Bcl-2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在基底细胞癌诊断中的敏感度高于CD34,特异度低于CD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在基底细胞癌诊断中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在毛发上皮瘤诊断中的敏感度高于CD34,特异度低于CD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l-2在基底细胞癌和毛发上皮瘤中呈高表达,在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CD34基底细胞癌中不表达,在毛发上皮瘤呈低表达,对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无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细胞 毛发上皮 b淋巴细胞-2基因 CD34 免疫组化
下载PDF
^(18)F-FDG PET/CT评估不同Bcl-2、Bcl-6及MYC蛋白表达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佳佳 桑士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33-837,843,共6页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对不同Bcl-2、Bcl-6及MYC蛋白表达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64例初诊DLBCL患者,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病例分为对照组9...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对不同Bcl-2、Bcl-6及MYC蛋白表达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64例初诊DLBCL患者,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病例分为对照组97例、双表达组30例及三表达组37例,记录一般资料、Bcl-2、Bcl-6、MYC蛋白表达情况及患者化疗前后的^(18)F-FDG PET/CT表现,并对3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研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SUVmax等对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随访结束时,164例患者中死亡42例(25.61%),3组间总体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05,P<0.05);进展49例(29.87%),3组间无进展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224,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化疗后SUVmax界值3.42,△SUVmax界值77.16%。SUVmax<3.42组和SUVmax≥3.42组无进展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659、19.201,P<0.05);△SUVmax<77.16%组和△SUVmax≥77.16%组的无进展生存期率和总体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25、17.611,P<0.05);化疗后SUVmax、△SUVmax、化疗后Deauville评分均对DLBCL患者具有独立预后价值。结论 双表达组及三表达组化疗效果较差,在随访周期内易复发或出现新病灶,预后较对照组差;^(18)F-FDG PET/CT可用于评估DLBCL淋巴瘤预后;化疗后SUVmax、△SUVmax、化疗后Deauville评分均可显著影响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b细胞淋巴因子-2 b细胞淋巴因子-6 细胞增生原癌基因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预后
下载PDF
血清乳酸脱氢酶、β_(2)-微球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变化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分期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毛沛沛 杨琛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变化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分期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 目的分析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变化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分期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DLBCL患者临床资料作为DLBCL组,收集同期在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体检者体检资料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LDH、β2-MG、IL-6水平,根据DLBCL患者有无骨髓浸润和临床分期情况分别将其分为浸润组(27例)、未浸润组(33例)和Ⅰ期组(13例)、Ⅱ期组(16例)、Ⅲ期组(18例)、Ⅳ期组(13例),比较有无骨髓浸润和不同临床分期DLBCL患者血清LDH、β2-MG、IL-6水平。结果DLBCL组血清LDH、β2-MG、IL-6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浸润组血清LDH、β2-MG、IL-6水平高于未浸润组(P<0.05)。不同临床分期DLBCL患者血清LDH、β2-MG、IL-6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DH、β2-MG、IL-6水平与DLBCL患者临床分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763、0.559、0.698,P<0.05)。结论随着DLBCL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升高,血清LDH、β2-MG、IL-6水平升高,血清LDH、β2-MG、IL-6水平与DLBCL患者临床分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乳酸脱氢酶 Β2-微球蛋白 细胞介素-6 临床分期
下载PDF
cyclin D2、Bcl-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晓婧 姚灼新 +1 位作者 姜义荣 姚淑仪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蛋白D2(cyclin D2)、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观察对象为2017年3月至2022年3月入东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DLBCL患者与20例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RLH)患者...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蛋白D2(cyclin D2)、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观察对象为2017年3月至2022年3月入东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DLBCL患者与20例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RLH)患者,分别设定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术前未行任何治疗。选取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两组cyclin D2、Bcl-2蛋白表达情况,对cyclin D2、Bcl-2表达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与DLBCL患者病理特征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cyclin D2蛋白阳性率、Bcl-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33.75%(27/80)、62.50%(50/80),对照组cyclin D2蛋白阳性率、Bcl-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00%(1/20)、10.00%(2/20);研究组cyclin D2蛋白阳性率、Bcl-2蛋白阳性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 D2蛋白表达、Bcl-2蛋白表达与DLBCL患者的免疫分型、Ann Arbor分期有明显相关性(P<0.05),与组织类型、肿瘤部位、性别及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0.05)。DLBCL中cyclin D2与Bcl-2的表达呈正相关(r=1.000,P<0.05)。结论cyclin D2、Bcl-2在DLBCL中呈高表达,可能参与了DLBCL的发生及发展,两者具有协同作用,可辅助评价生物恶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细胞周期蛋白D2 b淋巴细胞-2基因 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 相关性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人类白细胞抗原复合体18通过微RNA-497-5p/细胞周期蛋白E1轴调节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增殖、凋亡和侵袭
14
作者 廖子龙 向国强 陈绘迦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794-799,I0006,共7页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人类白细胞抗原复合体18(lncRNA HCG18)调控微RNA-497-5p(miR-497-5p)/细胞周期蛋白E1(CCNE1)轴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人类白细胞抗原复合体18(lncRNA HCG18)调控微RNA-497-5p(miR-497-5p)/细胞周期蛋白E1(CCNE1)轴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收集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DLBCL病人淋巴组织、良性淋巴结增生病人的淋巴组织、人正常B细胞永生化细胞HMy2.CIR、DLBCL细胞系SU-DHL-1、OCI-LY8、U2932中HCG18、miR-497-5p表达及CCNE1蛋白表达,将OCI-LY8细胞分为Ct组(正常培养的OCI-LY8细胞)、pcDNA组(细胞转染过表达物阴性对照)、pcDNA-HCG18组(细胞转染HCG18过表达物)、si-NC组(细胞转染小干扰RNA阴性对照)、si-HCG18组(细胞转染HCG18小干扰RNA)、si-HCG18+inhibitorNC组(细胞转染HCG18小干扰RNA和抑制物阴性对照)、si-HCG18+miR-497-5p inhibitor组(细胞转染HCG18小干扰RNA和miR-497-5p抑制物),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CNE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相关X蛋白(Bax)、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双萤光素酶验证HCG18与miR-497-5p、miR-497-5p与CCNE1的关系。结果 在DLBCL淋巴组织和细胞中,HCG18、CCNE1蛋白高表达,miR-497-5p低表达,且在OCI-LY8细胞中HCG18、CCNE1蛋白表达上调最高,miR-497-5p表达下调最多(P<0.05),因此,以OCI-LY8细胞进行后续研究,与si-NC组比较,si-HCG18组HCG18(0.26±0.03比1.01±0.01)、CCNE1蛋白(0.45±0.03比1.44±0.19)表达降低,miR-497-5p(1.95±0.14比1.03±0.02)表达升高(P<0.05),与pcDNA组比较,pcDNA-HCG18组HCG18(1.96±0.23比1.02±0.01)、CCNE1蛋白(2.33±0.21比1.42±0.18)表达升高,miR-497-5p(0.28±0.02比1.02±0.02)表达降低(P<0.05),与siHCG18组、si-HCG18+inhibitor NC组比较,miR-497-5p表达降低(1.21±0.09比1.95±0.14、1.94±0.13),CCNE1蛋白(0.87±0.08比0.45±0.03、0.44±0.04)表达上调(P<0.05),沉默HCG18可抑制OCI-LY8细胞增殖、侵袭行为及PCNA、MMP-9蛋白表达,诱导细胞凋亡及Bax蛋白表达,而上调HCG18则呈相反趋势,下调miR-497-5p逆转了沉默HCG18对OCI-LY8细胞增殖、侵袭、凋亡的影响,HCG18靶向调控miR-497-5p/CCNE1。结论 沉默HCG18可能通过调控miR-497-5p/CCNE1抑制OCI-LY8细胞增殖、侵袭,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复合体 细胞周期蛋白E 淋巴 b细胞 弥漫性 增殖细胞核抗原 bCL-2相关X蛋白质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微RNA-497-5p 增殖 侵袭
下载PDF
p53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蛋白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15
作者 董娜 王晓娟 刘世琼 《癌症进展》 2023年第15期1687-1690,共4页
目的 探讨p53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蛋白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72例DLBCL患者进行p53和Bcl-2蛋白检测,并分析p53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与DLBCL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DLBCL组织中... 目的 探讨p53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蛋白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72例DLBCL患者进行p53和Bcl-2蛋白检测,并分析p53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与DLBCL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DLBCL组织中Bcl-2阳性表达率为47.22%(34/72),p53阳性表达率为52.78%(38/72)。非生发中心(non-GCB)型、有骨髓侵犯、临床分期为Ⅲ~Ⅳ期DLBCL患者的DLBCL组织中Bcl-2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生发中心(GCB)型、无骨髓侵犯及临床分期为Ⅰ~Ⅱ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on-GCB型、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升高、临床分期为Ⅲ~Ⅳ期DLBCL患者DLBCL组织中p53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GCB型、LDH正常及临床分期为Ⅰ~Ⅱ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Bcl-2、p53表达情况的DLBCL患者总生存率(OS)和无进展生存率(PF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53阳性表达为DLBCL患者OS、PFS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p53和Bcl-2蛋白与DLBCL的分型均存在一定关联,根据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可预测DLBCL的分型,且p53作为DLBCL预后的危险因素,根据其表达情况可提前评估DLBCL患者的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P53 b细胞淋巴/白血病-2 预后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浆IFN-γ、IL-2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与其临床分期的关系
16
作者 李珊珊 李伟明 +1 位作者 和瑞欣 王菲 《河南医学研究》 2023年第23期4272-4276,共5页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血浆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NK)细胞与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纳入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DLBCL患者198例,根...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血浆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NK)细胞与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纳入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DLBCL患者198例,根据临床分期分成Ⅰ期组(31例)、Ⅱ期组(56例)、Ⅲ期组(59例)、Ⅳ期组(52例)。比较4组血浆IFN-γ、IL-2及外周血CD3^(+)、CD3^(+)CD4^(+)T、CD3^(+)CD8^(+)T、NK细胞水平,分析各指标与DLBCL分期的相关性。结果Ⅲ期组、Ⅳ期组的血浆IFN-γ、IL-2水平低于Ⅰ期组、Ⅱ期组(P<0.05)。Ⅲ期组、Ⅳ期组外周血CD3^(+)、CD3^(+)CD4^(+)T、CD3^(+)CD8^(+)T、NK细胞水平低于Ⅰ期组、Ⅱ期组(P<0.05)。DLBCL患者IFN-γ、IL-2与CD3^(+)、CD3^(+)CD4^(+)T、CD3^(+)CD8^(+)T、NK细胞水平呈正相关(P<0.05)。DLBCL患者的血浆IFN-γ、IL-2及外周血CD3^(+)、CD3^(+)CD4^(+)T、CD3^(+)CD8^(+)T、NK细胞水平与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5)。IFN-γ、IL-2、CD3^(+)、CD3^(+)CD4^(+)T、CD3^(+)CD8^(+)T、NK细胞水平增高是控制临床分期增高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DLBCL患者的临床分期与血浆IFN-γ、IL-2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水平相关,且血浆IFN-γ、IL-2水平与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存在相关性,上述指标有望对DLBCL进展风险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干扰素Γ 细胞介素-2 T淋巴细胞亚群 自然杀伤细胞 临床分期
下载PDF
LncRNA PVT1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17
作者 路晓辉 李文永 +1 位作者 王孟林 陈香莉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381-387,共7页
目的 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浆细胞瘤变体异位基因1(PVT1)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分析其潜在机制。方法 收集41例DLBCL病人和15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LH)病人的组织标本,体外培养人正常B淋巴细胞GM12878... 目的 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浆细胞瘤变体异位基因1(PVT1)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分析其潜在机制。方法 收集41例DLBCL病人和15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LH)病人的组织标本,体外培养人正常B淋巴细胞GM12878和人DLBCL细胞(OCI-Ly3、U2932、TMD8),对TMD8细胞进行转染,将其分为control组(只转染Lipofectamine-2000)、si-NC组(转染si-NC)、inhibitor-NC组(转染inhibitor-NC)、si-PVT1组(转染si-PVT1)、miR-145-5p inhibitor组(转染miR-145-5p inhibitor)、si-PVT1+miR-145-5p inhibitor组(转染si-PVT1和miR-145-5p inhibitor)。应用qRT-PCR方法检测各组细胞PVT1 mRNA和miR-145-5p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DK6蛋白表达,CCK-8法检测TMD8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TMD8细胞周期变化,Transwell实验检测TMD8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RNA pull down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验证PVT1、miR-145-5p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6(CDK6)的靶向关系。结果 DLBCL组织PVT1 mRNA、CDK6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RLH组织,miR-145-5p表达低于RLH组织(t=14.264~24.445,P<0.05)。与GM12878细胞比较,OCI-Ly3、U2932、TMD8细胞中PVT1 mRNA、CDK6蛋白表达均增加,miR-145-5p表达均减少(F=69.557~234.718,P<0.05)。6组细胞PVT1 mRNA、miR-145-5p、CDK6蛋白表达及增殖率、G0/G1期细胞比例、S期细胞比例、迁移和侵袭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589~319.150,P<0.05);与control组比较,si-PVT1组细胞PVT1 mRNA、CDK6蛋白、增殖率、S期细胞比例、迁移和侵袭数量降低,miR-145-5p表达、G0/G1期细胞比例升高(P<0.05),miR-145-5p inhibitor组呈相反变化(P<0.05);下调miR-145-5p表达可减弱敲低PVT1对TMD8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抑制作用(P<0.05)。过表达PVT1 mRNA增高CDK6蛋白表达、细胞增殖率、S期细胞比例、迁移和侵袭数量,降低miR-145-5p表达、G0/G1期的细胞比例(F=38.025~327.887,P<0.05)。miR-145-5p是PVT1的靶基因,且miR-145-5p可靶向下调CDK6表达。结论 敲低PVT1可抑制DLBCL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miR-145-5p/CDK6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b细胞 弥漫性 RNA 长链非编码 细胞变体异位基因1 miR-145-5p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6
下载PDF
Bcl-2抑制剂维奈克拉在B细胞淋巴瘤中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潘玉 陈伟伟 刘南 《药学研究》 CAS 2023年第6期409-412,共4页
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是调节细胞凋亡的关键蛋白,在很多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高表达,发挥抗凋亡作用。维奈克拉是首个高度选择性的Bcl-2抑制剂,在全球范围内其第一个适应证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目前临床研究更已拓展到多种B细... 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是调节细胞凋亡的关键蛋白,在很多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高表达,发挥抗凋亡作用。维奈克拉是首个高度选择性的Bcl-2抑制剂,在全球范围内其第一个适应证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目前临床研究更已拓展到多种B细胞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等多个血液肿瘤。本文对维奈克拉在B细胞淋巴瘤中的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奈克拉 b细胞淋巴 b细胞淋巴因子-2 治疗 进展
下载PDF
亚综合征抑郁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表达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则挚 张晨 +7 位作者 洪武 苑成梅 易正辉 汪作为 吴志国 黄佳 禹顺英 方贻儒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07-309,共3页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基因与亚综合征抑郁的关系。方法应用TaqMan探针及荧光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亚综合征抑郁组(64例)与正常对照组(64例)外周血白细胞Bcl-2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应用汉密尔顿抑郁...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基因与亚综合征抑郁的关系。方法应用TaqMan探针及荧光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亚综合征抑郁组(64例)与正常对照组(64例)外周血白细胞Bcl-2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17,HAMD17)评定患者的抑郁症状。结果亚综合征抑郁组Bcl-2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0.34±0.11)vs(0.41±0.13),P<0.01],亚综合征抑郁组Bcl-2表达水平与HAMD17评分的相关不具有统计学意义(r=-0.22,P>0.05)。结论 Bcl-2基因低表达可能与亚综合征抑郁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综合征抑郁 b细胞淋巴白血病-2 基因表达
下载PDF
Ywhab通过靶向Hsp90aa1抑制小鼠B细胞淋巴瘤38B9细胞生长 被引量:2
20
作者 魏子辰 张毅 +5 位作者 许晗 王鑫 谷婷 庞磊 赵明超 郁多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5-403,共9页
目的:研究Ywhab在小鼠B细胞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使用生物信息学分析Ywhab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相关性。在小鼠B细胞淋巴瘤38B9细胞中感染逆转录病毒构建Ywhab基因过表达细胞系,并采用RT-qPC... 目的:研究Ywhab在小鼠B细胞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使用生物信息学分析Ywhab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相关性。在小鼠B细胞淋巴瘤38B9细胞中感染逆转录病毒构建Ywhab基因过表达细胞系,并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验证Ywhab的mRNA及蛋白(14-3-3β)水平;通过细胞计数法、CCK-8法和小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Ywhab过表达对38B9细胞在体内外生长的影响;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应用蛋白质免疫共沉淀联合蛋白质谱(CoIP-MS)筛选与14-3-3β特异性结合的蛋白并采用Western blot及分子对接分析进行验证。结果:Ywhab基因在DLBCL中低表达,其低表达预示DLBCL患者的临床预后较差。与正常小鼠骨髓B细胞相比,Ywhab在38B9细胞中低表达。Ywhab过表达能在体内外诱导38B9细胞凋亡,促进凋亡蛋白Puma、Noxa和Bax的mRNA及蛋白表达,抑制抗凋亡蛋白Bcl2的mRNA及蛋白表达(P<0.05)。14-3-3β蛋白能特异性结合Hsp90aa1蛋白并抑制其表达,从而促进38B9细胞凋亡。结论:Ywhab能够显著诱导小鼠B细胞淋巴瘤38B9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靶向抑制Hsp90aa1蛋白表达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whab基因 14-3-3β蛋白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38b9细胞 细胞凋亡 Hsp90aa1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