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5篇文章
< 1 2 1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细胞淋巴瘤-2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关系研究
1
作者 付前聪 赵勇 刘兵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393-396,共4页
目的分析B细胞淋巴瘤-2(Bcl-2)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关系,探讨Bcl-2基因多态性在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及预后评价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安徽省六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90例健康志愿者... 目的分析B细胞淋巴瘤-2(Bcl-2)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关系,探讨Bcl-2基因多态性在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及预后评价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安徽省六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9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外周静脉血3 ml,提取DNA,检测Bcl-2基因-938C/A位点基因型,分析研究组中Bcl-2基因-938C/A位点基因型分布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Bcl-2基因-938C/A位点基因型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研究组Bcl-2基因-938C/A位点A/A基因型频率低于对照组(16.67%vs.31.11%,P<0.05);低分化患者Bcl-2基因-938C/A位点A/A基因型频率低于中高分化患者(4.00%vs.21.54%,P<0.05),淋巴结转移者Bcl-2基因-938C/A位点A/A基因型频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6.25%vs.22.41%,P<0.05);生存分析显示,Bcl-2基因-938C/A位点不同基因型总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3,P=0.048),A/A基因型的生存情况较好。结论Bcl-2基因多态性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Bcl-2基因-938C/A位点A/A基因型患者发生低分化及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较低,预后较好,是结直肠癌的保护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b细胞淋巴-2 基因多态性 发病风险
下载PDF
基于WGCNA分析筛选c-MYC/Bcl-2重排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关键基因
2
作者 李泓毅 郭搏 +3 位作者 张昊军 陈浩然 侯传东 卢学春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96-103,共8页
目的:筛选c-MYC/Bcl-2重排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潜在的高风险致病基因及致病通路,为此类淋巴瘤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下载GSE44164及GSE43677数据集,选择c-MYC/Bcl-... 目的:筛选c-MYC/Bcl-2重排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潜在的高风险致病基因及致病通路,为此类淋巴瘤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下载GSE44164及GSE43677数据集,选择c-MYC/Bcl-2重排的DLBCL数据为实验组、生发中心B细胞为对照组。采用R程序语言的limma包、WGCNA包及clusterProfiler包对获得的mRNA转录组数据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基因共表达变化分析、GO功能富集分析与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使用STRING数据库对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蛋白互相作用网络分析,并使用Cytoscape软件内置的插件(包括CytoHubba及CytoNca插件)筛选核心基因。采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IM-9细胞系及DOHH-2细胞系进行mRNA转录组测序,使用Read count值将核心基因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筛选P值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基因为疾病的核心基因。挑选部分关键基因使用Western Blot技术在蛋白层面进行验证。结果:差异分析共得到835个DEGs,WGCNA获得一个与c-MYC/Bcl-2重排的DLBCL高度相关的模块(turquoise模块,cor=0.86,P值<0.05)。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生物学进程BP共富集到1 437条,细胞组分CC富集到123条,分子功能相关MF富集到147条;KEGG富集到72条相关通路,主要与ECM受体相互作用、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及PI3K-Akt信号通路等相关。STRING数据库中PPI网络共得到284个相互关联作用的蛋白质,通过Cytoscape软件进一步筛选,再通过二代高通量测序及蛋白验证得出COL1A1、COL3A1、COL1A2、MMP2、COL5A1、COL5A2、COL4A2、TIMP1、MMP9、POSTN、BGN、DCN、LUM为此类淋巴瘤的核心基因,影响此类淋巴瘤细胞生存、侵袭和迁移等。结论:使用生物信息学及基础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与c-MYC/Bcl-2重排的DLBCL淋巴瘤细胞致病或侵袭迁移等相关的关键基因,为更深入地探索此类淋巴瘤发生发展机制及寻找相关靶向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b细胞淋巴 弥漫大b细胞淋巴 基因重排 医学生物信息学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芍药苷调节丝氨酸/苏氨酸激酶/鼠双微基因2/p53信号通路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实验研究
3
作者 许卫星 张薇 +2 位作者 陈姣敏 尹凤雷 王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13-317,共5页
目的:探讨芍药苷(PAE)调节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鼠双微基因2(MDM2)/p53信号通路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OCI-LY3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PAE低浓度组(15μmol/L PAE)、PAE中浓度组(30μmo... 目的:探讨芍药苷(PAE)调节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鼠双微基因2(MDM2)/p53信号通路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OCI-LY3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PAE低浓度组(15μmol/L PAE)、PAE中浓度组(30μmol/L PAE)、PAE高浓度组(60μmol/L PAE)、PAE高浓度+SC79(AKT激活剂)组(60μmol/L PAE+8μg/ml SC79),同时以未经处理的细胞为对照组。48 h后,分析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能力及细胞周期和凋亡变化,检测AKT/MDM2/p5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AE低浓度组、PAE中浓度组、PAE高浓度组细胞凋亡率、p53表达、G_(0)/G_(1)期增加,细胞克隆形成数和细胞增殖率,p-AKT/AKT和p-MDM2/MDM2表达水平,以及G_(2)/M、S期降低(均P<0.05)。与PAE高浓度组比较,PAE高浓度+SC79组细胞凋亡率、p53表达、G_(0)/G_(1)期降低,细胞克隆形成数和细胞增殖率,p-AKT/AKT和p-MDM2/MDM2表达水平,以及G_(2)/M、S期增加(均P<0.05)。结论:PAE通过抑制AKT/MDM2上调p53表达,抑制DLBCL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进展,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芍药苷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鼠双微基因2/p53信号通路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下载PDF
MCP-1及CCR2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4
作者 王蒙 张平平 +4 位作者 朱清 胡忠利 白雪 伍燕平 李佳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19,共8页
目的:分析MCP-1及CCR2在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并评估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5月期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确诊及治疗的141例初治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学... 目的:分析MCP-1及CCR2在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并评估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5月期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确诊及治疗的141例初治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学资料,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CP-1及CCR2在初治DLBCL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及生存的关系。结果:MCP-1及CCR2的表达与DLBCL患者Ann Arbor分期晚、IPI评分高、乳酸脱氢酶(LDH)升高、Ki-67指数高及疗效差有关,与其他病理学参数(如性别、年龄、β2-微球蛋白、BCL-2、BCL-6、Hans分型、首发部位、有无B症状、骨髓是否受累)均无显著相关性。生存曲线分析显示,MCP-1或CCR2阳性组与阴性组OS及PFS具有统计学差异,且与预后不良有关。单因素Cox回归法分析结果显示,β2-微球蛋白、Ki-67指数、IPI评分、MCP-1、CCR2表达水平对患者的PFS和OS有影响,疗效不佳的患者的PFS和OS明显缩短(P<0.05),性别、年龄、LDH、BCL-2、BCL-6、Hans分型、肿瘤原发部位、有无B症状、骨髓是否受累、Ann Arbor分期对患者的PFS及OS无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β2-微球蛋白高表达、Ki-67指数高、IPI评分高、MCP-1、CCR2高表达水平及疾病缓解的深度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MCP-1或CCR2在初治DLBCL中表达率高,且与DLBCL患者Ann Arbor分期、IPI评分、LDH及Ki-67指数相关预后差的临床指标有关,是影响PFS和OS的不良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MCP-1 CCR2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以皮肤肿块为首发临床表现的伴MYC和BCL2重排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5
作者 何欣 刘凤磊 +3 位作者 陈城 李振珺 吴先伟 何乐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报告1例以皮肤肿块为首发临床表现的伴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MYC)基因和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基因重排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女,87岁。左侧眉弓上方皮肤结节1年。皮肤科检查:左眉上方一肤色圆形肿物,隆起于皮肤表面,肿物表面... 报告1例以皮肤肿块为首发临床表现的伴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MYC)基因和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基因重排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女,87岁。左侧眉弓上方皮肤结节1年。皮肤科检查:左眉上方一肤色圆形肿物,隆起于皮肤表面,肿物表面可见浸润性红斑,伴少许渗出,并见结痂、鳞屑,边界清楚。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形态正常,真皮层内大量母细胞样淋巴细胞结节状浸润。免疫组化:母细胞样淋巴细胞CD45、CD79a、B细胞淋巴瘤因子6(BCL6)、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及MYC均(+);CD3、CD2、CD30、细胞角蛋白(CKP)、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及Epstein-Barr病毒编码RNA(EBER)均(-)。荧光原位杂交检测:MYC、BCL2及BCL6均重排。诊断:伴MYC和BCL2重排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未治疗,2个月后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性骨髓细胞病病毒癌基因 b细胞淋巴因子2基因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皮肤肿块
下载PDF
血清乳酸脱氢酶、β_(2)-微球蛋白及铁蛋白水平与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关系
6
作者 彭湃 潘琼 闫晓倩 《癌症进展》 2024年第2期219-22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β_(2)-微球蛋白(β_(2)-MG)及铁蛋白水平与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均接受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R-CHOP)方案化疗,治疗4个疗程后...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β_(2)-微球蛋白(β_(2)-MG)及铁蛋白水平与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均接受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R-CHOP)方案化疗,治疗4个疗程后评估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LDH、β_(2)-MG、铁蛋白水平。随访3年,比较不同预后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治疗4个疗程后血清LDH、β_(2)-MG、铁蛋白水平,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60例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化疗4个疗程后,完全缓解38例,部分缓解7例,疾病稳定4例,疾病进展11例,疾病控制率为81.67%(49/60)。治疗4个疗程后,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清LDH、β_(2)-MG、铁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3年,所有患者均无失访,生存43例,死亡17例。生存患者治疗4个疗程后血清LDH、β_(2)-MG、铁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死亡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DH、β_(2)-MG、铁蛋白水平与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生存均呈负相关(r=-0.718、-0.823、-0.753,P﹤0.05)。结论血清LDH、β_(2)-MG、铁蛋白水平与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生存均呈负相关,有助于临床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客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b细胞淋巴 R-CHOP方案 乳酸脱氢酶 β_(2)-微球蛋白 铁蛋白
下载PDF
Caspase-9和CMYC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与患者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7
作者 卜晓红 王富强 +1 位作者 戴静 王彩玲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457-461,共5页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和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基因(CMYC)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DLBCL患者纳入研究,比较...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和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基因(CMYC)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DLBCL患者纳入研究,比较DLBCL肿瘤组织及病灶旁正常组织的Caspase-9、CMYC表达水平,分析Caspase-9、CMYC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比较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Caspase-9、CMYC表达水平,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DLBCL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DLBCL患者肿瘤组织中Caspase-9阳性率为43.33%,明显低于正常组织的80.56%,CMYC阳性率为36.67%,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的13.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nn Arbor分期Ⅰ~Ⅱ期、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0~2分患者DLBCL肿瘤组织Caspase-9阳性率明显高于Ⅲ~Ⅳ期和3~4分患者,CMYC阳性率低于Ⅲ~Ⅳ期、3~4分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患者Ann Arbor分期中Ⅲ~Ⅳ期占比、IPI评分中3~4分占比、CMYC阳性表达占比分别为73.08%、65.38%、69.23%,均高于预后良好组的35.29%、32.35%、11.76%,Caspase-9阳性表达占比为23.08%,低于预后良好组的58.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nn Arbor分期、IPI评分、Caspase-9、CMYC均为影响DLBCL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中Ann Arbor分期Ⅲ~Ⅳ期预后不良风险是Ⅰ~Ⅱ期的9.008倍;IPI评分3~4分预后不良风险是0~2分的10.298倍;Caspase-9表达阳性预后不良风险是阴性的0.622倍;CMYC表达阳性预后不良风险是阴性的19.922倍。结论Caspase-9、CMYC异常表达参与DLBCL的进展,与肿瘤恶性程度有关,且Caspase-9、CMYC异常表达是DLBCL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对DLBCL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作为预测DLBCL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半胱氨酸蛋白酶-9 细胞性骨髓细胞病病毒癌基因 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miR-10b介导NKG2D调节脑胶质瘤细胞免疫效应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袁岗 巨虎 +3 位作者 肖宗宇 李文辉 曹立新 惠超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7-512,共6页
目的:观察微小核糖核酸-10b(miR-10b)对脑胶质瘤细胞免疫效应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进行培养和传代,获得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按照1.0×105个/ml浓度制备细胞悬液,并设置对照组、过表达组、低表... 目的:观察微小核糖核酸-10b(miR-10b)对脑胶质瘤细胞免疫效应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进行培养和传代,获得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按照1.0×105个/ml浓度制备细胞悬液,并设置对照组、过表达组、低表达组、空白组,每组6个复孔。对照组、过表达组、低表达组分别采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阴性对照、miR-10b模拟物、miR-10b抑制剂,空白组予以等量无菌生理盐水。分离和培养1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效靶比时NK细胞的杀伤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NK细胞表面NK细胞激活受体(NKG2D)表达,并检测各组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链相关基因A(MICA)、UL16结合蛋白2(ULBP2)、UL16结合蛋白3(ULBP3)表达。结果:对照组、过表达组、低表达组转染效率分别为(93.55±2.05)%、(95.67±3.14)%、(94.18±3.26)%;与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过表达组miR-10b表达升高,低表达组miR-10b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和空白组miR-10b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过表达组NK细胞不同效靶比杀伤活性均降低、NKG2D表达降低,低表达组NK细胞不同效靶比杀伤活性均增高、NKG2D表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NK细胞杀伤活性均随效靶比增加而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与空白组相比,相同效靶比NK细胞杀伤活性、NKG2D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过表达组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表面MICA、ULBP2、ULBP3表达均降低,低表达组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表面MICA、ULBP2、ULBP3表达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与空白组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表面MICA、ULBP2、ULBP3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制miR-10b表达能够增加NK细胞表面NKG2D和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表面MICA、ULBP2、ULBP3表达,增强NK细胞对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的杀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核糖核酸-10b 脑胶质 NK细胞激活受体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链相关基因A UL16结合蛋白2 UL16结合蛋白3
下载PDF
EZH2抑制剂对恶性淋巴瘤细胞放疗抵抗、Th细胞分化及PD1/PD-L1表达的作用机制
9
作者 王钧 王轶楠 +1 位作者 肖建波 李海丽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8-892,共5页
目的探究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EZH)2抑制剂对恶性淋巴瘤细胞放疗抵抗、Th细胞分化及程序性死亡(PD)1/PD1配体(PD-L1)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恶性淋巴瘤放疗抵抗细胞株将其分为恶性淋巴瘤(A)组、多柔比星(B)组、EZH2抑制剂(C)... 目的探究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EZH)2抑制剂对恶性淋巴瘤细胞放疗抵抗、Th细胞分化及程序性死亡(PD)1/PD1配体(PD-L1)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恶性淋巴瘤放疗抵抗细胞株将其分为恶性淋巴瘤(A)组、多柔比星(B)组、EZH2抑制剂(C)组、EZH2抑制剂联合PD1/PD-L1抑制剂(D)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流式细胞仪检测Th细胞分化相关因子,Western印迹检测PD1/PD-L1蛋白表达,Hoechst33258染色法、噻唑蓝(MTT)法及小室法检测恶性淋巴瘤细胞活性。结果与A组相比,B、C、D组细胞凋亡率、干扰素(INF)-γ水平明显升高,细胞增殖率、侵袭数量、白细胞介素(IL)-4水平、PD1、PD-L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且C组比B组变化更明显,D组比C组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EZH2抑制剂可显著抑制恶性淋巴瘤细胞放疗抵抗,有效调控Th细胞分化,并抑制PD1/PD-L1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EZH)2抑制剂 恶性淋巴细胞 放疗抵抗 TH细胞分化 程序性死亡(PD)1/PD1配体(PD-L1)
下载PDF
血清SIRT1、sICAM-1及PD-L1联合检测对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评估效能
10
作者 刘帅 宋海容 段昱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6期2922-2926,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联合检测对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评估效能。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 目的探讨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联合检测对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评估效能。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84例难治DLBC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后1个月的疾病状态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57例)和预后不良组(27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SIRT1、sICAM-1及PD-L1水平;分析血清SIRT1、sICAM-1及PD-L1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清SIRT1、sICAM-1及PD-L1水平对难治DLBCL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结果预后不良组血清SIRT1、sICAM-1及PD-L1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SIRT1、sICAM-1及PD-L1水平是影响难治性DLBCL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血清SIRT1、sICAM-1及PD-L1单独及三者联合预测难治性DLBCL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851、0.843、0.924、0.980,且三者联合的预测价值高于单独预测(P<0.05)。结论血清SIRT1、sICAM-1及PD-L1水平可作为难治DLBCL患者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且三者联合检测的效能优于单项检测,对指导临床治疗及监测疾病进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预后
下载PDF
甲状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基因突变谱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杜沚珊 王玥 +7 位作者 石子旸 施晴 易红梅 董磊 王黎 程澍 许彭鹏 赵维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1,共8页
目的·探究甲状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临床病理特征、基因突变谱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66例初次诊断为甲状腺DL... 目的·探究甲状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临床病理特征、基因突变谱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66例初次诊断为甲状腺DLBCL患者[原发甲状腺DLBCL 23例(34.8%),继发甲状腺DLBCL 43例(65.2%)]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生存和预后因素分析。其中40例甲状腺DLBCL患者进行了靶向测序(55个淋巴瘤相关基因)以评估基因突变情况。结果·继发甲状腺DLBCL患者Ann Arbor分期Ⅲ~Ⅳ期(P=0.000)、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升高(P=0.043)、结外器官受累数目≥2个(P=0.000)、非生发中心来源(non-GCB)(P=0.030)、MYC和BCL2蛋白双表达(double expression,DE)(P=0.026)、国际预后指数3~5分(P=0.000)的比例高于原发甲状腺DLBCL患者,其接受甲状腺手术切除的比例(P=0.012)低于原发甲状腺DLBCL患者。原发甲状腺DLBCL患者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率高于继发患者(P=0.039)。55例患者(83%)接受以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及泼尼松(R-CHOP)为基础的一线治疗方案,其中原发甲状腺DLBCL患者预期5年无进展生存(progress free survive,PFS)率95.0%,高于继发患者的49.7%(P=0.010)。单因素分析显示:Ann ArborⅢ~Ⅳ期(HR=4.411,95%CI 1.373~14.170)、LDH升高(HR=5.500,95%CI 1.519~19.911)、non-GCB(HR=5.291,95%CI 1.667~16.788)、DE(HR=6.178,95%CI 1.813~21.058)是甲状腺DLBCL患者PFS的不良预后因素;Ann ArborⅢ~Ⅳ期(HR=7.088,95%CI 0.827~60.717)、LDH升高(HR=6.982,95%CI 0.809~60.266)、DE(HR=18.079,95%CI 1.837~177.923)是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时间的不良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Ann ArborⅢ~Ⅳ期(HR=4.693,95%CI 1.218~18.081)和LDH升高(HR=5.058,95%CI 1.166~21.941)是甲状腺DLBCL患者PF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靶向测序结果显示,TET2(n=14,35%)、KMT2D(n=13,32%)、TP53(n=11,28%)、GNA13(n=10,25%)、KMT2C(n=9,22%)突变频率>20%,且TP53突变是甲状腺DLBCL患者PFS的不良预后因素(P=0.000)。结论·原发甲状腺DLBCL生存情况优于继发甲状腺DLBCL。Ann ArborⅢ~Ⅳ期、LDH升高、non-GCB、DE(MYC和BCL2)是影响甲状腺DLBCL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TET2、KMT2D、TP53、GNA13、KMT2C是甲状腺DLBCL中常见的高突变基因,TP53突变的患者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临床病理特征 基因突变谱 预后分析
下载PDF
伴有MYC基因重排和11q异常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12
作者 路素素 王冠男 +7 位作者 赵武干 张丹丹 张延平 黄思夏 刘恩杰 王伟伟 张岚 李文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伴有MYC基因重排和11q异常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high grade B cell lymphoma with concurrent MYC rearrangement and 11q aberrations,HGBCL-MYC-11q)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遗传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3例HGBCL-MYC-11q... 目的探讨伴有MYC基因重排和11q异常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high grade B cell lymphoma with concurrent MYC rearrangement and 11q aberrations,HGBCL-MYC-11q)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遗传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3例HGBCL-MYC-11q的临床资料,行HE、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EBER原位杂交和FISH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10、61和74岁。Ann Arbor分期均为Ⅳ期。3例均为活检,分别发生于鼻咽部、上咽部和回盲部。3例形态学相似,肿瘤细胞弥漫浸润性生长,细胞中等大或中等偏大,形态较单一,细胞核圆形到稍不规则,染色质细腻,核分裂象易见;1例局灶可见坏死;1例“星空”现象明显。肿瘤细胞均表达CD20、BCL6和MUM1;2例表达CD10,2例表达BCL2;Ki67增殖指数高(例1、例3近100%,例2约70%);不表达CD3、CD30和TDT;EBER原位杂交检测均为阴性。FISH检测3例均见C-MYC基因重排及11q异常,其中1例仅见11q23.3扩增,1例仅见11q24.3缺失。随访时间1~18个月,1例死亡,2例带病生存。结论HGBCL-MYC-11q少见,形态学类似Burkitt淋巴瘤/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但同时伴有MYC基因重排和11q异常,应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提高对这类疾病的精准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b细胞淋巴 MYC基因重排 11q异常
下载PDF
B细胞淋巴瘤2对宰后秦川牛肉细胞凋亡及保水性的调控作用
13
作者 刘长玲 高爽 +3 位作者 马佳荣 李亚蕾 罗瑞明 曹松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05-213,共9页
为研究B细胞淋巴瘤2(B-cell lymphoma-2,Bcl-2)对宰后秦川牛肉细胞凋亡及保水性的调控作用。用200μmol/L甘氨鹅脱氧胆酸(glycochenodeoxycholic acid,GCDA)和10μmol/L 2-乙基-3-甲基戊酰胺(2-ethyl-3-methylpentanamide,ABT-737)溶液... 为研究B细胞淋巴瘤2(B-cell lymphoma-2,Bcl-2)对宰后秦川牛肉细胞凋亡及保水性的调控作用。用200μmol/L甘氨鹅脱氧胆酸(glycochenodeoxycholic acid,GCDA)和10μmol/L 2-乙基-3-甲基戊酰胺(2-ethyl-3-methylpentanamide,ABT-737)溶液注射处理秦川牛背最长肌,测定并分析在4℃条件下分别成熟0、6、12、24、48、72、120 h时,Bcl-2、Bcl-2关联X蛋白含量、内质网和线粒体钙离子浓度、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蛋白1(voltage-dependent anion channel protein 1,VDAC1)表达量、钙蛋白酶含量以及线粒体细胞凋亡途径和保水性等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宰后6 h,GCDA处理组的Bcl-2含量极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并且其内质网钙离子浓度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个处理组的蒸煮损失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宰后12 h和24 h,ABT-737处理组的Bcl-2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在宰后12 h和120 h,ABT-737处理组的内质网、线粒体钙离子浓度和钙蛋白酶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宰后0~120 h,两组处理组的VDAC1总表达量低于对照组。综上,秦川牛宰后成熟过程中,在Bcl-2的调控下,通过VDAC1通道运输发生钙离子超载,造成钙蛋白酶的活化,线粒体内Ca^(2+)超载会促使半胱天冬酶(Caspase)-9和Caspase-3被激活,从而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凋亡和Caspase激活程度越高,肌原纤维蛋白降解越多,持水能力越差,肉品保水性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淋巴2 宰后成熟 秦川牛背最长肌 细胞凋亡 Ca^(2+) 肉的保水性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CHOP化疗的生存预后评估模型
14
作者 翁翔 赵明哲 胡慧仙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目的建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R-CHOP化疗的生存预后评估模型,以指导临床进行风险分层。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确诊的DLBCL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2:1抽样比例随机分为建模集140例和验证集70例。所有患者... 目的建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R-CHOP化疗的生存预后评估模型,以指导临床进行风险分层。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确诊的DLBCL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2:1抽样比例随机分为建模集140例和验证集7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R-CHOP化疗方案至少4个疗程(21 d为1个疗程),常规随访至2023年6月。根据生存预后分为良好组和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基础疾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国际预后指数(NCCN-IPI)]、病理特征[包括Hans分型、Ann Arbor分期、原发部位、Ki-67阳性表达率、MYC和B细胞淋巴瘤(Bcl)-2蛋白阳性表达以及骨髓侵犯]、治疗(化疗疗程和并发症)和随访时间。结果建模集中良好组105例和不良组35例,预后不良发生率25.0%;验证集良好组55例和不良组15例,不良发生率21.4%。建模集中不良组年龄大于良好组,LDH水平、NCCN-IPI、Ann Arbor分期Ⅲ~Ⅳ比例、Ki-67阳性表达率、MYC和Bcl-2蛋白双阳性表达率和骨髓侵犯比例均高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NCCN-IPI(HR=2.526,95%CI:2.001~3.125,P<0.001)、Ann Arbor分期Ⅲ~Ⅳ(HR=5.021,95%CI:4.125~5.998,P<0.001)、MYC和Bcl-2蛋白双阳性(HR=3.859,95%CI:3.256~4.754,P<0.001)均是DLBCL患者R-CHOP化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Y=0.056+1.032×(NCCN-IPI)+1.986×(Ann Arbor分期)+1.434×(MYC和Bcl-2蛋白双阳性)。ROC曲线显示,模型预测建模集与验证集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923和0.866(均P<0.01)。结论DLBCL患者化疗前NCCN-IPI、Ann Arbor分期升高以及MYC和Bcl-2蛋白双阳性表达与R-CHOP化疗预后不良密切相关,通过建立量化预测模型能够辅助临床早期、准确识别预后不良的高危群体,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C b细胞淋巴-2 弥漫大b细胞淋巴 模型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国际预后指数
下载PDF
B淋巴细胞瘤-2关联永生基因3蛋白、多重肿瘤抑制基因1在宫颈癌癌前病变中表达及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杜晓琴 马瑛 +3 位作者 谢刚 陈丽娟 潘长清 张勇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8期1633-1636,共4页
目的研究B淋巴细胞瘤-2关联永生基因3(BAG3)蛋白、多重肿瘤抑制基因1(P16)在宫颈癌癌前病变中表达及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绵阳市中心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妇科门诊筛查并确诊的120例宫颈病变病人为研究对象,根... 目的研究B淋巴细胞瘤-2关联永生基因3(BAG3)蛋白、多重肿瘤抑制基因1(P16)在宫颈癌癌前病变中表达及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绵阳市中心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妇科门诊筛查并确诊的120例宫颈病变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病变情况分为两组,其中癌前病变组病人69例,宫颈癌组病人51例。对比两组病人的BAG3、P16水平,将不同严重程度宫颈癌癌前病变病人的BAG3、P16水平进行比较,分析联合检测效能。结果宫颈癌组病人的BAG3(2.74±0.37)水平、P16(1.45±0.38)水平显著高于癌前病变组BAG3(1.70±0.51)、P16(0.53±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严重程度宫颈癌癌前病变病人的BAG3和P16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Ⅰ)组的BAG3(1.01±0.24)水平低于CINⅡ组BAG3(1.78±0.79)和CINⅢ组的BAG3(2.33±0.88),且CINⅡ组低于CIN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Ⅰ组的P16(0.21±0.06)水平低于CINⅡ组P16(0.45±0.10)和CINⅢ组的P16(0.72±0.17)水平,且CINⅡ组低于CIN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对于宫颈癌的诊断特异度显著高于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结果发现联合检测对于宫颈癌癌前病变的诊断ROC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随着宫颈癌前病变的进展,P16、BAG3表达增加,BAG3蛋白、P16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对于病人的诊断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 组织细胞学制备技术 癌前病变 b淋巴细胞-2关联永生基因3(bAG3) 联合检测 多重肿抑制基因1(P16)
下载PDF
Bcl-2与CD34在基底细胞癌和毛发上皮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16
作者 刘季 季珊维 《医药前沿》 2024年第9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和集落分化抗原34(CD34)在基底细胞癌和毛发上皮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23年9月常熟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基底细胞癌和毛发上皮瘤143例,根据不同疾病类型将患者分成毛发上皮瘤组(n=... 目的:探讨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和集落分化抗原34(CD34)在基底细胞癌和毛发上皮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23年9月常熟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基底细胞癌和毛发上皮瘤143例,根据不同疾病类型将患者分成毛发上皮瘤组(n=85)和基底细胞癌组(n=58),对所有患者进行免疫组化检查,比较Bcl-2与CD34在不同疾病中的表达。结果:基底细胞癌组Bcl-2表达的阳性率为100.00%,CD34表达的阳性率为0.00%,毛发上皮瘤组Bcl-2表达的阳性率为89.41%,CD34表达的阳性率为13.48%,两组Bcl-2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在基底细胞癌诊断中的敏感度高于CD34,特异度低于CD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在基底细胞癌诊断中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在毛发上皮瘤诊断中的敏感度高于CD34,特异度低于CD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l-2在基底细胞癌和毛发上皮瘤中呈高表达,在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CD34基底细胞癌中不表达,在毛发上皮瘤呈低表达,对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无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细胞 毛发上皮 b淋巴细胞-2基因 CD34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山奈酚靶向B细胞淋巴瘤2相关蛋白A1抑制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生物行为
17
作者 陈选才 符浩 +4 位作者 唐亚纯 唐昕 祝乐喜 李雪峰 朱子贵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97-1405,共9页
目的 探讨山奈酚(Kaempferol)靶向B淋巴细胞瘤2相关蛋白(BCL2)A1抑制肾透明细胞癌(ccRCC)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ccRCC细胞(ACHN和769-P)分成Vector组(转染空载质粒)或Control组(正常培养)、Kaempferol组(Kaempferol处理细胞)和Kaempfe... 目的 探讨山奈酚(Kaempferol)靶向B淋巴细胞瘤2相关蛋白(BCL2)A1抑制肾透明细胞癌(ccRCC)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ccRCC细胞(ACHN和769-P)分成Vector组(转染空载质粒)或Control组(正常培养)、Kaempferol组(Kaempferol处理细胞)和Kaempferol+BCL2A1组(转染BCL2A1并用Kaempferol处理)。生物信息学预测Kaempferol靶点并分析其与临床不良表型之间关系。噻唑蓝(MTT)检测不同浓度Kaempferol处理细胞的活力。CCK-8试剂盒和克隆形成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裸鼠移植瘤实验检测Kaempferol体内抑制细胞增殖能力。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抗原Ki67。Western印迹检测BCL2A1及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和软件分析显示,Kaempferol靶向BCL2A1,BCL2A1在ccRCC组织中表达上调且与临床不良表型有关。Kaempferol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明显抑制ccRCC细胞BCL2A1蛋白表达(P<0.05)。以120或150μmol/L浓度分别作用ACHN、769-P细胞后,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5)。以相应浓度Kaempferol作用细胞后,ccR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下降(P<0.05)。Kaempferol组移植瘤体积、重量、Ki67相对表达量和BCL2A1蛋白表达明显小于Control组(P<0.05)。与Vector组相比,BCL2A1组中BCL2A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Control组相比,Kaempferol组中BCL2A1蛋白表达、增殖细胞、克隆细胞、迁移和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与Kaempferol组相比,Kaempferol+BCL2A1组上述指标明显增多(P<0.05)。细胞经Kaempferol干预后,E-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增加,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明显减少,而BCL2A1可明显逆转Kaempferol对EMT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P<0.05)。结论 Kaempferol可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其可能是通过靶向调节BCL2A1蛋白表达,影响EMT相关蛋白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 山奈酚 b细胞淋巴2相关蛋白A1 生物学行为
下载PDF
PD-1抑制剂联合来那度胺治疗复发CD5^(+)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析
18
作者 王亚萍 张学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2-1116,共5页
目的:探讨复发CD5^(+)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1例CD5^(+)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转归。结果:患者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经6周期R-ECHOP方案化疗达完全缓解后复发,给予PD-1抑制剂联... 目的:探讨复发CD5^(+)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1例CD5^(+)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转归。结果:患者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经6周期R-ECHOP方案化疗达完全缓解后复发,给予PD-1抑制剂联合来那度胺治疗2周期再次达完全缓解,伴随着白介素-10表达水平下降。患者前后共化疗15个周期,病情持续处于完全缓解状态,缓解时间达24个月,白介素-10的水平持续处于正常范围。结论:PD-1抑制剂联合来那度胺方案有望成为治疗复发CD5^(+)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抑制剂 来那度胺 CD5+弥漫大b细胞淋巴 白介素-10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与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在滤泡性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9
作者 倪金菊 王馨辰 +2 位作者 胡茂贵 张瑰红 丁凯阳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8期14-20,共7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在滤泡性淋巴瘤(FL)肿瘤微环境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2022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2例病理明确诊断为FL的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L患者标本中P...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在滤泡性淋巴瘤(FL)肿瘤微环境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2022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2例病理明确诊断为FL的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L患者标本中PD-1、LAG-3、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4(CCR4)、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3B(CXCR3B)、叉头蛋白P3抗体(FOXP3)因子的表达水平,分析PD-1、LAG-3与F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并分析各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PD-1高表达组和LAG-3高表达组β2微球蛋白(β_(2)-MG)水平高于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1/LAG-3双高表达组乳酸脱氢酶(LDH)和β2-MG水平高于PD-1/LAG-3单高表达组与PD-1/LAG-3双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在FL组织中,PD-1表达水平与LAG-3、CCR4、CXCR3B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32、0.440、0.506,P<0.05),而与PD-L1和FOXP3表达水平无相关性(P>0.05)。PD-1高表达组、LAG-3高表达组和PD-1/LAG-3共同高表达组CD8^(+)T细胞计数少于对应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D-1表达、LAG-3表达以及PD-1/LAG-3共同表达与CD8^(+)T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631、-0.425、-0.552,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LDH低表达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体生存期(OS)优于高表达组;PD-1低表达组、LAG-3低表达组和PD-1/LAG-3双低表达组的PFS和OS优于高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1、LAG-3高表达与FL患者较高的临床检验指标水平及较差的生存预后相关;PD-1、LAG-3等免疫检查点在肿瘤微环境中共同表达,影响T细胞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 微环境 滤泡性淋巴
下载PDF
CCCTC结合因子对翼状胬肉中B淋巴细胞瘤-2基因表达的调控及其机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殷秀琴 于莉 +1 位作者 易璐 方家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21-427,共7页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CCCTC结合因子(CTCF)对翼状胬肉中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表达的调控及其分子机制。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眼科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22例,术中...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CCCTC结合因子(CTCF)对翼状胬肉中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表达的调控及其分子机制。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眼科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22例,术中收集翼状胬肉组织作为翼状胬肉组;同期纳入因结膜裂伤、眼球破裂伤或眼球穿通伤就诊的眼外伤患者20例,取眼外伤修复手术过程中切取的少量正常结膜组织作为正常结膜组。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样本中CTCF及Bcl-2的表达水平;采用亚硫酸氢盐处理后测序法(BSP)检测各组样本中Bcl-2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分离并培养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使用波形蛋白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成纤维细胞。将分离培养的细胞分成2个组,CTCF干扰组转染CTCF干扰质粒,对照组转染对照质粒。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TCF、Bcl-2表达水平;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各组培养12、24和48 h细胞增生活性;采用BSP检测各组样本中Bcl-2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比较各组各指标差异,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探讨翼状胬肉组织中Bcl-2 mRNA与CTCF蛋白及Bcl-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翼状胬肉组CTCF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7.23±3.34和0.92±0.21,明显高于正常结膜组的1.10±0.44和0.28±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136、-13.025,均P<0.01)。翼状胬肉组Bcl-2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27±4.64和0.95±0.27,高于正常结膜组的1.10±0.41和0.32±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789、-10.782,均P<0.01)。翼状胬肉组CTCF蛋白相对表达量与Bcl-2 mRNA相对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r=0.746,P<0.01)。翼状胬肉组Bcl-2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为0.65±0.09,低于正常结膜组的0.83±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08,P<0.01)。翼状胬肉组Bcl-2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与Bcl-2 mRNA相对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r=-0.635,P<0.01)。CTCF干扰组CTCF及Bcl-2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为0.37±0.03和0.53±0.0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2±0.06和0.99±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035、9.029,均P<0.01);CTCF干扰组CTCF及Bcl-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为0.23±0.06和0.56±0.07,低于对照组的0.52±0.05和0.92±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914、4.719,均P<0.01)。CTCF干扰组转染后12、24和48 h细胞活力分别为0.10±0.01、0.17±0.01和0.38±0.04,低于对应时间点对照组的0.12±0.01、0.29±0.01和0.85±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18、18.350、15.621,均P<0.01)。CTCF干扰组Bcl-2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为0.75±0.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61±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72,P<0.05)。结论翼状胬肉中CTCF高表达,其可能通过下调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介导Bcl-2异常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b淋巴细胞-2 CCCTC结合因子 DNA甲基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