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03篇文章
< 1 2 1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多糖上调人牙髓细胞B细胞淋巴瘤-2蛋白及其相关X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
1
作者 朱玉婷 刘江峰 +5 位作者 李晓星 杨会肖 黄江勇 于淼 陈秉勋 李艳利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1-394,共4页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作用于人牙髓细胞后,B细胞淋巴瘤-2(Bc1-2)蛋白、Bcl-2相关X蛋白(Bax)在正常人牙髓和炎症牙髓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牙髓炎症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体外用不同质量浓度LPS刺激人牙髓细胞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作用于人牙髓细胞后,B细胞淋巴瘤-2(Bc1-2)蛋白、Bcl-2相关X蛋白(Bax)在正常人牙髓和炎症牙髓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牙髓炎症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体外用不同质量浓度LPS刺激人牙髓细胞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在不同的时间点检测Bcl-2、Bax的表达,用图像分析系统Simple PCI version 5.1分析。结果正常人牙髓细胞中Bcl-2、Bax表达量不高,而在牙髓炎症过程中两者均增强,但是随着LPS质量浓度的增加,Bcl-2的表达量开始下降,而Bax的表达则持续增强。结论内毒素能使人牙髓细胞膜上的Bcl-2、Bax表达增强,但Bax的表达强于Bcl-2,内毒素可能通过两者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引起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炎 细胞凋亡 内毒素 b细胞淋巴瘤-2蛋白
下载PDF
B细胞淋巴瘤-2蛋白在年龄相关性聋小鼠耳蜗中的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黄秋红 黄子真 +1 位作者 叶咏怡 郑亿庆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7年第6期305-308,共4页
目的了解B细胞淋巴瘤-2(B cell lymphoma-2,Bcl-2)在不同年龄段年龄相关性小鼠内耳中的表达量及部位的差异,为后续研究Bcl-2信号通路做准备。方法采用听性脑干反应(ABR)行听力水平测试,耳蜗基底膜铺片行毛细胞形态,数量观察,实时荧光定... 目的了解B细胞淋巴瘤-2(B cell lymphoma-2,Bcl-2)在不同年龄段年龄相关性小鼠内耳中的表达量及部位的差异,为后续研究Bcl-2信号通路做准备。方法采用听性脑干反应(ABR)行听力水平测试,耳蜗基底膜铺片行毛细胞形态,数量观察,实时荧光定量、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和蛋白质印迹分析进行不同年龄段("年轻"组、"老年"组)C57BL/6小鼠耳蜗Bcl-2在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检测。结果 ABR两组比较,老年组小鼠平均阈值均高于年轻组,各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耳蜗基底膜铺片两组比较,老年组耳蜗底转毛细胞排列紊乱且部分缺失,螺旋神经节细胞稀疏,排列凌乱。实时荧光定量结果提示Bcl-2在mRNA水平"老年"鼠耳蜗表达降低。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和蛋白质印迹分析提示Bcl-2在蛋白水平"老年"鼠耳蜗表达降低,且Bcl-2表达位于胞浆,内毛细胞表达高于外毛细胞。结论 Bcl-2在"老年"鼠耳蜗表达降低,且Bcl-2表达降低与耳蜗毛细胞缺失、听力下降可能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实验 耳蜗 老年性聋 b细胞淋巴瘤-2蛋白 C57bL/6小鼠
下载PDF
赖氨酸特异性脱甲基酶2B及B细胞淋巴瘤-2蛋白、Hrk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易叶叶 况燕 +3 位作者 蒙家华 杨慧兰 徐红 侯海瑞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10期1205-1209,共5页
目的 分析赖氨酸特异性脱甲基酶2B(KDM2B)、B细胞淋巴瘤-2(Bcl-2)蛋白、Hrk蛋白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例正常卵巢组织、30例良性卵巢肿瘤组织以及50例恶性卵巢肿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种组织KDM2B、B... 目的 分析赖氨酸特异性脱甲基酶2B(KDM2B)、B细胞淋巴瘤-2(Bcl-2)蛋白、Hrk蛋白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例正常卵巢组织、30例良性卵巢肿瘤组织以及50例恶性卵巢肿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种组织KDM2B、Bcl-2蛋白、Hrk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恶性卵巢肿瘤患者间3种蛋白表达的情况,并分析恶性卵巢肿瘤组织中3种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恶性卵巢肿瘤组织的KDM2B、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良性卵巢肿瘤组织及正常卵巢组织(均P<0.05),恶性卵巢肿瘤组织、良性卵巢肿瘤组织、正常卵巢组织的Hrk阳性表达率依次升高(均P<0.05)。低分化、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分期Ⅲ~Ⅳ期、淋巴结转移病例的KDM2B及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均分别高于中-高分化、FIGO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病例(均P<0.05),而Hrk蛋白阳性表达率均分别低于中-高分化、FIGO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病例(均P<0.05)。不同年龄段病例的3种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KDM2B、Bcl-2蛋白与Hrk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卵巢癌中KDM2B与Bcl-2蛋白的表达上调,Hrk蛋白的表达下调,三者可能通过不同的方式参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赖氨酸特异性脱甲基酶2b b细胞淋巴瘤-2蛋白 Hrk蛋白
下载PDF
血清乳酸脱氢酶、β_(2)-微球蛋白及铁蛋白水平与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关系
4
作者 彭湃 潘琼 闫晓倩 《癌症进展》 2024年第2期219-22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β_(2)-微球蛋白(β_(2)-MG)及铁蛋白水平与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均接受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R-CHOP)方案化疗,治疗4个疗程后...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β_(2)-微球蛋白(β_(2)-MG)及铁蛋白水平与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均接受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R-CHOP)方案化疗,治疗4个疗程后评估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LDH、β_(2)-MG、铁蛋白水平。随访3年,比较不同预后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治疗4个疗程后血清LDH、β_(2)-MG、铁蛋白水平,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60例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化疗4个疗程后,完全缓解38例,部分缓解7例,疾病稳定4例,疾病进展11例,疾病控制率为81.67%(49/60)。治疗4个疗程后,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清LDH、β_(2)-MG、铁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3年,所有患者均无失访,生存43例,死亡17例。生存患者治疗4个疗程后血清LDH、β_(2)-MG、铁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死亡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DH、β_(2)-MG、铁蛋白水平与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生存均呈负相关(r=-0.718、-0.823、-0.753,P﹤0.05)。结论血清LDH、β_(2)-MG、铁蛋白水平与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生存均呈负相关,有助于临床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客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b细胞淋巴 R-CHOP方案 乳酸脱氢酶 β_(2)-微球蛋白 蛋白
下载PDF
MCP-1及CCR2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5
作者 王蒙 张平平 +4 位作者 朱清 胡忠利 白雪 伍燕平 李佳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19,共8页
目的:分析MCP-1及CCR2在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并评估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5月期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确诊及治疗的141例初治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学... 目的:分析MCP-1及CCR2在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并评估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5月期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确诊及治疗的141例初治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学资料,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CP-1及CCR2在初治DLBCL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及生存的关系。结果:MCP-1及CCR2的表达与DLBCL患者Ann Arbor分期晚、IPI评分高、乳酸脱氢酶(LDH)升高、Ki-67指数高及疗效差有关,与其他病理学参数(如性别、年龄、β2-微球蛋白、BCL-2、BCL-6、Hans分型、首发部位、有无B症状、骨髓是否受累)均无显著相关性。生存曲线分析显示,MCP-1或CCR2阳性组与阴性组OS及PFS具有统计学差异,且与预后不良有关。单因素Cox回归法分析结果显示,β2-微球蛋白、Ki-67指数、IPI评分、MCP-1、CCR2表达水平对患者的PFS和OS有影响,疗效不佳的患者的PFS和OS明显缩短(P<0.05),性别、年龄、LDH、BCL-2、BCL-6、Hans分型、肿瘤原发部位、有无B症状、骨髓是否受累、Ann Arbor分期对患者的PFS及OS无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β2-微球蛋白高表达、Ki-67指数高、IPI评分高、MCP-1、CCR2高表达水平及疾病缓解的深度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MCP-1或CCR2在初治DLBCL中表达率高,且与DLBCL患者Ann Arbor分期、IPI评分、LDH及Ki-67指数相关预后差的临床指标有关,是影响PFS和OS的不良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MCP-1 CCR2 免疫组化
下载PDF
锌指蛋白38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6
作者 刘思哲 安万花 +4 位作者 郭淑利 王慧睿 肖蓬莉 王万里 王双琳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探讨锌指蛋白382(ZNF38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DLB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洛阳市中心医院血液科收治的57例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活检病理标本及临床资... 目的探讨锌指蛋白382(ZNF38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DLB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洛阳市中心医院血液科收治的57例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活检病理标本及临床资料;另取洛阳市中心医院病理科保存的20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En vision二步法检测DLBCL组织和反应性增生淋巴组织中ZNF382表达,比较DLBCL组织和反应性增生淋巴组织中ZNF382表达差异。采用单因素分析ZNF382表达与DLBCL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原发部位、Ann Arbor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Hans分型、B症状、骨髓浸润、巨大包块、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乳酸脱氢酶(LDH)、Ki67、化学治疗方案等临床资料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应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DLBCL组织中ZNF382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织(Z=-5.056,P<0.01)。ZNF382表达水平与DLBCL患者的IPI评分、Ann Arbor分期、Hans分型、B症状、骨髓浸润、巨大包块相关(P<0.05);ZNF382表达水平与DLBCL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部位、ECOG评分、β2-MG、血清LDH、Ki67、化学治疗方案是否联合利妥昔单抗无关(P>0.05)。57例DLBCL患者中治疗有效者36例(63.20%),无效者21例(36.80%);治疗有效患者肿瘤组织中ZNF38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治疗无效患者(Z=-2.895,P<0.05)。ZNF382高表达组DLBCL患者2 a无事件生存率显著高于ZNF382低表达组(χ^(2)=17.955,P<0.001)。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淋巴结内原发、有B症状、有骨髓浸润、有巨大包块、IPI评分≥3分、β2-MG升高、Ki67>70%、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淋巴癌、Ann Arbor分期Ⅲ~Ⅳ期、ZNF382低表达是DLBCL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淋巴结内原发、Ann Arbor分期Ⅲ~Ⅳ期、ZNF382低表达是DLBCL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ZNF382蛋白在DLBCL组织中呈低表达,与DLBCL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DLBCL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锌指蛋白382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T淋巴细胞、白介素-28B及高尔基体蛋白7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7
作者 张馨心 刘亚清 +1 位作者 崔永辉 许春进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6期675-678,共4页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T淋巴细胞、白介素-28B (IL-28B)及高尔基体蛋白73 (GP7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10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9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的112例健...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T淋巴细胞、白介素-28B (IL-28B)及高尔基体蛋白73 (GP7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10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9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的112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IL-28B、GP73及T淋巴细胞水平,分析IL-28B、GP73、T淋巴细胞与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IL-28B、GP73及CD8^(+)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3^(+)、CD4^(+)及CD4^(+)/CD8^(+)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8.380、13.155、9.827、9.939、16.367、11.453,P<0.05)。不同年龄、性别、肿瘤直径的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癌患者血清中IL-28B、GP7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Ⅳ期、低分化、有血管浸润者血清中IL-28B、GP73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Ⅰ~Ⅱ期、中/高分化、无血管浸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相关性肝癌患者血清中CD3^(+)、CD4^(+)、CD8^(+)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直径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CD4^(+)、CD8^(+)水平在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分化程度及血管浸润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者血清GP73、IL-28B水平均高于生存者,CD4^(+)/CD8^(+)指标低于生存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29、2.082、9.267,P<0.05)。结论: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血清IL-28B、GP73及CD8^(+)表达水平明显升高,CD3^(+)、CD4^(+)及CD4^(+)/CD8^(+)指标下降,IL-28B、GP73及CD4^(+)/CD8^(+)水平与相关病理特征、预后具有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癌 T淋巴细胞 白介素-28b 高尔基体蛋白73
下载PDF
山奈酚靶向B细胞淋巴瘤2相关蛋白A1抑制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生物行为
8
作者 陈选才 符浩 +4 位作者 唐亚纯 唐昕 祝乐喜 李雪峰 朱子贵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97-1405,共9页
目的 探讨山奈酚(Kaempferol)靶向B淋巴细胞瘤2相关蛋白(BCL2)A1抑制肾透明细胞癌(ccRCC)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ccRCC细胞(ACHN和769-P)分成Vector组(转染空载质粒)或Control组(正常培养)、Kaempferol组(Kaempferol处理细胞)和Kaempfe... 目的 探讨山奈酚(Kaempferol)靶向B淋巴细胞瘤2相关蛋白(BCL2)A1抑制肾透明细胞癌(ccRCC)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ccRCC细胞(ACHN和769-P)分成Vector组(转染空载质粒)或Control组(正常培养)、Kaempferol组(Kaempferol处理细胞)和Kaempferol+BCL2A1组(转染BCL2A1并用Kaempferol处理)。生物信息学预测Kaempferol靶点并分析其与临床不良表型之间关系。噻唑蓝(MTT)检测不同浓度Kaempferol处理细胞的活力。CCK-8试剂盒和克隆形成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裸鼠移植瘤实验检测Kaempferol体内抑制细胞增殖能力。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抗原Ki67。Western印迹检测BCL2A1及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和软件分析显示,Kaempferol靶向BCL2A1,BCL2A1在ccRCC组织中表达上调且与临床不良表型有关。Kaempferol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明显抑制ccRCC细胞BCL2A1蛋白表达(P<0.05)。以120或150μmol/L浓度分别作用ACHN、769-P细胞后,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5)。以相应浓度Kaempferol作用细胞后,ccR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下降(P<0.05)。Kaempferol组移植瘤体积、重量、Ki67相对表达量和BCL2A1蛋白表达明显小于Control组(P<0.05)。与Vector组相比,BCL2A1组中BCL2A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Control组相比,Kaempferol组中BCL2A1蛋白表达、增殖细胞、克隆细胞、迁移和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与Kaempferol组相比,Kaempferol+BCL2A1组上述指标明显增多(P<0.05)。细胞经Kaempferol干预后,E-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增加,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明显减少,而BCL2A1可明显逆转Kaempferol对EMT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P<0.05)。结论 Kaempferol可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其可能是通过靶向调节BCL2A1蛋白表达,影响EMT相关蛋白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 山奈酚 b细胞淋巴2相关蛋白A1 生物学行为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人类白细胞抗原复合体18通过微RNA-497-5p/细胞周期蛋白E1轴调节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增殖、凋亡和侵袭
9
作者 廖子龙 向国强 陈绘迦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794-799,I0006,共7页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人类白细胞抗原复合体18(lncRNA HCG18)调控微RNA-497-5p(miR-497-5p)/细胞周期蛋白E1(CCNE1)轴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人类白细胞抗原复合体18(lncRNA HCG18)调控微RNA-497-5p(miR-497-5p)/细胞周期蛋白E1(CCNE1)轴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收集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DLBCL病人淋巴组织、良性淋巴结增生病人的淋巴组织、人正常B细胞永生化细胞HMy2.CIR、DLBCL细胞系SU-DHL-1、OCI-LY8、U2932中HCG18、miR-497-5p表达及CCNE1蛋白表达,将OCI-LY8细胞分为Ct组(正常培养的OCI-LY8细胞)、pcDNA组(细胞转染过表达物阴性对照)、pcDNA-HCG18组(细胞转染HCG18过表达物)、si-NC组(细胞转染小干扰RNA阴性对照)、si-HCG18组(细胞转染HCG18小干扰RNA)、si-HCG18+inhibitorNC组(细胞转染HCG18小干扰RNA和抑制物阴性对照)、si-HCG18+miR-497-5p inhibitor组(细胞转染HCG18小干扰RNA和miR-497-5p抑制物),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CNE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相关X蛋白(Bax)、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双萤光素酶验证HCG18与miR-497-5p、miR-497-5p与CCNE1的关系。结果 在DLBCL淋巴组织和细胞中,HCG18、CCNE1蛋白高表达,miR-497-5p低表达,且在OCI-LY8细胞中HCG18、CCNE1蛋白表达上调最高,miR-497-5p表达下调最多(P<0.05),因此,以OCI-LY8细胞进行后续研究,与si-NC组比较,si-HCG18组HCG18(0.26±0.03比1.01±0.01)、CCNE1蛋白(0.45±0.03比1.44±0.19)表达降低,miR-497-5p(1.95±0.14比1.03±0.02)表达升高(P<0.05),与pcDNA组比较,pcDNA-HCG18组HCG18(1.96±0.23比1.02±0.01)、CCNE1蛋白(2.33±0.21比1.42±0.18)表达升高,miR-497-5p(0.28±0.02比1.02±0.02)表达降低(P<0.05),与siHCG18组、si-HCG18+inhibitor NC组比较,miR-497-5p表达降低(1.21±0.09比1.95±0.14、1.94±0.13),CCNE1蛋白(0.87±0.08比0.45±0.03、0.44±0.04)表达上调(P<0.05),沉默HCG18可抑制OCI-LY8细胞增殖、侵袭行为及PCNA、MMP-9蛋白表达,诱导细胞凋亡及Bax蛋白表达,而上调HCG18则呈相反趋势,下调miR-497-5p逆转了沉默HCG18对OCI-LY8细胞增殖、侵袭、凋亡的影响,HCG18靶向调控miR-497-5p/CCNE1。结论 沉默HCG18可能通过调控miR-497-5p/CCNE1抑制OCI-LY8细胞增殖、侵袭,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复合体 细胞周期蛋白E 淋巴 b细胞 弥漫性 增殖细胞核抗原 bCL-2相关X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微RNA-497-5p 增殖 侵袭
下载PDF
^(18)F-FDG PET/CT评估不同Bcl-2、Bcl-6及MYC蛋白表达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佳佳 桑士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33-837,843,共6页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对不同Bcl-2、Bcl-6及MYC蛋白表达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64例初诊DLBCL患者,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病例分为对照组9...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对不同Bcl-2、Bcl-6及MYC蛋白表达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64例初诊DLBCL患者,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病例分为对照组97例、双表达组30例及三表达组37例,记录一般资料、Bcl-2、Bcl-6、MYC蛋白表达情况及患者化疗前后的^(18)F-FDG PET/CT表现,并对3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研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SUVmax等对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随访结束时,164例患者中死亡42例(25.61%),3组间总体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05,P<0.05);进展49例(29.87%),3组间无进展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224,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化疗后SUVmax界值3.42,△SUVmax界值77.16%。SUVmax<3.42组和SUVmax≥3.42组无进展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659、19.201,P<0.05);△SUVmax<77.16%组和△SUVmax≥77.16%组的无进展生存期率和总体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25、17.611,P<0.05);化疗后SUVmax、△SUVmax、化疗后Deauville评分均对DLBCL患者具有独立预后价值。结论 双表达组及三表达组化疗效果较差,在随访周期内易复发或出现新病灶,预后较对照组差;^(18)F-FDG PET/CT可用于评估DLBCL淋巴瘤预后;化疗后SUVmax、△SUVmax、化疗后Deauville评分均可显著影响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b细胞淋巴因子-2 b细胞淋巴因子-6 细胞增生原癌基因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预后
下载PDF
以皮肤肿块为首发临床表现的伴MYC和BCL2重排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11
作者 何欣 刘凤磊 +3 位作者 陈城 李振珺 吴先伟 何乐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报告1例以皮肤肿块为首发临床表现的伴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MYC)基因和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基因重排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女,87岁。左侧眉弓上方皮肤结节1年。皮肤科检查:左眉上方一肤色圆形肿物,隆起于皮肤表面,肿物表面... 报告1例以皮肤肿块为首发临床表现的伴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MYC)基因和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基因重排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女,87岁。左侧眉弓上方皮肤结节1年。皮肤科检查:左眉上方一肤色圆形肿物,隆起于皮肤表面,肿物表面可见浸润性红斑,伴少许渗出,并见结痂、鳞屑,边界清楚。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形态正常,真皮层内大量母细胞样淋巴细胞结节状浸润。免疫组化:母细胞样淋巴细胞CD45、CD79a、B细胞淋巴瘤因子6(BCL6)、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及MYC均(+);CD3、CD2、CD30、细胞角蛋白(CKP)、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及Epstein-Barr病毒编码RNA(EBER)均(-)。荧光原位杂交检测:MYC、BCL2及BCL6均重排。诊断:伴MYC和BCL2重排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未治疗,2个月后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性骨髓细胞病病毒癌基因 b细胞淋巴因子2基因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皮肤肿块
下载PDF
Caspase-9和CMYC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与患者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12
作者 卜晓红 王富强 +1 位作者 戴静 王彩玲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457-461,共5页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和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基因(CMYC)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DLBCL患者纳入研究,比较...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和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基因(CMYC)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DLBCL患者纳入研究,比较DLBCL肿瘤组织及病灶旁正常组织的Caspase-9、CMYC表达水平,分析Caspase-9、CMYC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比较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Caspase-9、CMYC表达水平,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DLBCL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DLBCL患者肿瘤组织中Caspase-9阳性率为43.33%,明显低于正常组织的80.56%,CMYC阳性率为36.67%,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的13.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nn Arbor分期Ⅰ~Ⅱ期、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0~2分患者DLBCL肿瘤组织Caspase-9阳性率明显高于Ⅲ~Ⅳ期和3~4分患者,CMYC阳性率低于Ⅲ~Ⅳ期、3~4分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患者Ann Arbor分期中Ⅲ~Ⅳ期占比、IPI评分中3~4分占比、CMYC阳性表达占比分别为73.08%、65.38%、69.23%,均高于预后良好组的35.29%、32.35%、11.76%,Caspase-9阳性表达占比为23.08%,低于预后良好组的58.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nn Arbor分期、IPI评分、Caspase-9、CMYC均为影响DLBCL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中Ann Arbor分期Ⅲ~Ⅳ期预后不良风险是Ⅰ~Ⅱ期的9.008倍;IPI评分3~4分预后不良风险是0~2分的10.298倍;Caspase-9表达阳性预后不良风险是阴性的0.622倍;CMYC表达阳性预后不良风险是阴性的19.922倍。结论Caspase-9、CMYC异常表达参与DLBCL的进展,与肿瘤恶性程度有关,且Caspase-9、CMYC异常表达是DLBCL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对DLBCL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作为预测DLBCL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半胱氨酸蛋白-9 细胞性骨髓细胞病病毒癌基因 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miR-10b介导NKG2D调节脑胶质瘤细胞免疫效应的实验研究
13
作者 袁岗 巨虎 +3 位作者 肖宗宇 李文辉 曹立新 惠超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7-512,共6页
目的:观察微小核糖核酸-10b(miR-10b)对脑胶质瘤细胞免疫效应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进行培养和传代,获得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按照1.0×105个/ml浓度制备细胞悬液,并设置对照组、过表达组、低表... 目的:观察微小核糖核酸-10b(miR-10b)对脑胶质瘤细胞免疫效应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进行培养和传代,获得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按照1.0×105个/ml浓度制备细胞悬液,并设置对照组、过表达组、低表达组、空白组,每组6个复孔。对照组、过表达组、低表达组分别采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阴性对照、miR-10b模拟物、miR-10b抑制剂,空白组予以等量无菌生理盐水。分离和培养1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效靶比时NK细胞的杀伤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NK细胞表面NK细胞激活受体(NKG2D)表达,并检测各组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链相关基因A(MICA)、UL16结合蛋白2(ULBP2)、UL16结合蛋白3(ULBP3)表达。结果:对照组、过表达组、低表达组转染效率分别为(93.55±2.05)%、(95.67±3.14)%、(94.18±3.26)%;与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过表达组miR-10b表达升高,低表达组miR-10b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和空白组miR-10b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过表达组NK细胞不同效靶比杀伤活性均降低、NKG2D表达降低,低表达组NK细胞不同效靶比杀伤活性均增高、NKG2D表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NK细胞杀伤活性均随效靶比增加而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与空白组相比,相同效靶比NK细胞杀伤活性、NKG2D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过表达组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表面MICA、ULBP2、ULBP3表达均降低,低表达组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表面MICA、ULBP2、ULBP3表达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与空白组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表面MICA、ULBP2、ULBP3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制miR-10b表达能够增加NK细胞表面NKG2D和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表面MICA、ULBP2、ULBP3表达,增强NK细胞对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的杀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核糖核酸-10b 脑胶质 NK细胞激活受体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链相关基因A UL16结合蛋白2 UL16结合蛋白3
下载PDF
miR-195、miR-125和钙网蛋白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李焱 刘晓燕 +3 位作者 崔桂荣 孔晓阳 杨琳 罗建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0-124,共5页
目的:分析微小RNA-195(mi R-195)、mi R-125和钙网蛋白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病理科归档的资料齐全完整的80例DLBC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分析微小RNA-195(mi R-195)、mi R-125和钙网蛋白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病理科归档的资料齐全完整的80例DLBC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另外选取7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 R-195、mi R-125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钙网蛋白表达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mi R-195、mi R-125和钙网蛋白与DLBCL之间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mi R-195、mi R-125和钙网蛋白对DLBCL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中mi R-195表达量降低,mi R-125、钙网蛋白表达量升高(P<0.001)。mi R-195、mi R-125和钙网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原发部位、B症状无关,与免疫表型、Ann Arbor临床分期、乳酸脱氢酶、IPI评分、结节累及、Ki-67指数有关,非生发中心来源、Ann Arbor分期为Ⅲ-Ⅳ期、乳酸脱氢酶>245 U/L、IPI评分3-5分、结节累及≥2处、Ki-67指数≥75%的DLBCL患者mi R-195表达水平降低,mi R-125、钙网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i R-195与mi R-125呈负相关(r=-0.536),mi R-125与钙网蛋白呈负相关(r=-0.545);mi R-125与钙网蛋白呈正相关(r=0.523)。ROC曲线显示,与mi R-195、mi R-125和钙网蛋白单项诊断相比,三项联合对DLBCL的预测价值较高(P<0.001)。结论:mi R-195在DLBCL中表达降低,mi R-125、钙网蛋白表达升高,且随着疾病的分期与IPI评分的升高,mi R-195降低加剧,mi R-125、钙网蛋白升高加剧,三者可能共同参与DLBCL的发生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95 微小RNA-125 钙网蛋白 弥漫大b细胞淋巴
下载PDF
芍药苷调节丝氨酸/苏氨酸激酶/鼠双微基因2/p53信号通路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实验研究
15
作者 许卫星 张薇 +2 位作者 陈姣敏 尹凤雷 王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13-317,共5页
目的:探讨芍药苷(PAE)调节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鼠双微基因2(MDM2)/p53信号通路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OCI-LY3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PAE低浓度组(15μmol/L PAE)、PAE中浓度组(30μmo... 目的:探讨芍药苷(PAE)调节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鼠双微基因2(MDM2)/p53信号通路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OCI-LY3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PAE低浓度组(15μmol/L PAE)、PAE中浓度组(30μmol/L PAE)、PAE高浓度组(60μmol/L PAE)、PAE高浓度+SC79(AKT激活剂)组(60μmol/L PAE+8μg/ml SC79),同时以未经处理的细胞为对照组。48 h后,分析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能力及细胞周期和凋亡变化,检测AKT/MDM2/p5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AE低浓度组、PAE中浓度组、PAE高浓度组细胞凋亡率、p53表达、G_(0)/G_(1)期增加,细胞克隆形成数和细胞增殖率,p-AKT/AKT和p-MDM2/MDM2表达水平,以及G_(2)/M、S期降低(均P<0.05)。与PAE高浓度组比较,PAE高浓度+SC79组细胞凋亡率、p53表达、G_(0)/G_(1)期降低,细胞克隆形成数和细胞增殖率,p-AKT/AKT和p-MDM2/MDM2表达水平,以及G_(2)/M、S期增加(均P<0.05)。结论:PAE通过抑制AKT/MDM2上调p53表达,抑制DLBCL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进展,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芍药苷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鼠双微基因2/p53信号通路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下载PDF
EB病毒DNA、LDH、铁蛋白联合检测在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意义
16
作者 陈景连 黄仁青 +2 位作者 王小平 林英 张茜 《智慧健康》 2024年第3期152-154,158,共4页
目的 观察分析EB病毒DNA、LDH、铁蛋白联合检测在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淋巴瘤患者50例和淋巴结炎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淋巴瘤组与对照组。对两组进行EB病毒DNA、LDH、铁蛋白... 目的 观察分析EB病毒DNA、LDH、铁蛋白联合检测在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淋巴瘤患者50例和淋巴结炎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淋巴瘤组与对照组。对两组进行EB病毒DNA、LDH、铁蛋白联合检测,测定血液中EB病毒DNA的阳性检出率、LDH水平和铁蛋白水平的区别。结果 淋巴瘤组DNA的阳性检出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的对比中淋巴瘤组中的LDH和铁蛋白要明显高于对照组,LDH和铁蛋白高代表确诊恶性肿瘤的概率就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病毒DNA、LDH、铁蛋白联合检测对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具有重大意义,检测效果非常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DNA LDH 蛋白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下载PDF
血清乳酸脱氢酶、β_(2)-微球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变化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分期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毛沛沛 杨琛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变化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分期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 目的分析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变化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分期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DLBCL患者临床资料作为DLBCL组,收集同期在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体检者体检资料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LDH、β2-MG、IL-6水平,根据DLBCL患者有无骨髓浸润和临床分期情况分别将其分为浸润组(27例)、未浸润组(33例)和Ⅰ期组(13例)、Ⅱ期组(16例)、Ⅲ期组(18例)、Ⅳ期组(13例),比较有无骨髓浸润和不同临床分期DLBCL患者血清LDH、β2-MG、IL-6水平。结果DLBCL组血清LDH、β2-MG、IL-6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浸润组血清LDH、β2-MG、IL-6水平高于未浸润组(P<0.05)。不同临床分期DLBCL患者血清LDH、β2-MG、IL-6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DH、β2-MG、IL-6水平与DLBCL患者临床分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763、0.559、0.698,P<0.05)。结论随着DLBCL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升高,血清LDH、β2-MG、IL-6水平升高,血清LDH、β2-MG、IL-6水平与DLBCL患者临床分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乳酸脱氢酶 Β2-微球蛋白 细胞介素-6 临床分期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CHOP化疗的生存预后评估模型
18
作者 翁翔 赵明哲 胡慧仙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目的建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R-CHOP化疗的生存预后评估模型,以指导临床进行风险分层。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确诊的DLBCL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2:1抽样比例随机分为建模集140例和验证集70例。所有患者... 目的建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R-CHOP化疗的生存预后评估模型,以指导临床进行风险分层。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确诊的DLBCL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2:1抽样比例随机分为建模集140例和验证集7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R-CHOP化疗方案至少4个疗程(21 d为1个疗程),常规随访至2023年6月。根据生存预后分为良好组和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基础疾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国际预后指数(NCCN-IPI)]、病理特征[包括Hans分型、Ann Arbor分期、原发部位、Ki-67阳性表达率、MYC和B细胞淋巴瘤(Bcl)-2蛋白阳性表达以及骨髓侵犯]、治疗(化疗疗程和并发症)和随访时间。结果建模集中良好组105例和不良组35例,预后不良发生率25.0%;验证集良好组55例和不良组15例,不良发生率21.4%。建模集中不良组年龄大于良好组,LDH水平、NCCN-IPI、Ann Arbor分期Ⅲ~Ⅳ比例、Ki-67阳性表达率、MYC和Bcl-2蛋白双阳性表达率和骨髓侵犯比例均高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NCCN-IPI(HR=2.526,95%CI:2.001~3.125,P<0.001)、Ann Arbor分期Ⅲ~Ⅳ(HR=5.021,95%CI:4.125~5.998,P<0.001)、MYC和Bcl-2蛋白双阳性(HR=3.859,95%CI:3.256~4.754,P<0.001)均是DLBCL患者R-CHOP化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Y=0.056+1.032×(NCCN-IPI)+1.986×(Ann Arbor分期)+1.434×(MYC和Bcl-2蛋白双阳性)。ROC曲线显示,模型预测建模集与验证集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923和0.866(均P<0.01)。结论DLBCL患者化疗前NCCN-IPI、Ann Arbor分期升高以及MYC和Bcl-2蛋白双阳性表达与R-CHOP化疗预后不良密切相关,通过建立量化预测模型能够辅助临床早期、准确识别预后不良的高危群体,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C b细胞淋巴-2 弥漫大b细胞淋巴 模型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国际预后指数
下载PDF
血红蛋白水平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预后评估价值
19
作者 陈玺丞 葛洪峰 +6 位作者 王玲 史玉叶 张颢 朱俊峰 单慧蓉 沈子园 桑威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5-61,共7页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HGB)水平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3月—2022年7月淮海淋巴瘤协作组中6家医疗中心总计848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最大选择秩统计量(Maxstat)确定血红蛋白的最佳截断值...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HGB)水平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3月—2022年7月淮海淋巴瘤协作组中6家医疗中心总计848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最大选择秩统计量(Maxstat)确定血红蛋白的最佳截断值,根据截断值将患者分为2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将2组患者进行1∶1最邻近匹配;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Kaplan-Meier用于绘制生存曲线,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1岁(15~91岁),男性患者占比50.8%,5年生存率为64.8%。血红蛋白的最佳截断值为110 g/L,据此截断值将患者分为2组(HGB<110 g/L组和HGB≥110 g/L组)。经PSM分析后,2组间除了白蛋白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变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血红蛋白水平、年龄、中枢受累和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表达是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此外,在BCL-2+组、BCL-6-组、CD5+组、非生发中心B细胞起源(Non-GCB)组、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况(ECOG PS)评分<2组和国际综合癌症网络国际预后指数(NCCN-IPI)中高危组中,低血红蛋白水平的患者预后较差。结论低血红蛋白水平是DLBCL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血红蛋白 预后 多中心研究 倾向性评分匹配
下载PDF
比较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
20
作者 王红颜 邓红 +4 位作者 黄美姣 张良 陈泰然 刘雨 邹兴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42-749,共8页
目的:探讨并比较基于C反应蛋白(CRP)和白蛋白(ALB)的两种预测模型——CRP与ALB比值(CAR)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PS)——在新诊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5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初诊DLBCL... 目的:探讨并比较基于C反应蛋白(CRP)和白蛋白(ALB)的两种预测模型——CRP与ALB比值(CAR)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PS)——在新诊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5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初诊DLBCL患者的资料,纳入至少完成4个周期R-CHOP或R-CHOP样方案化疗,且临床、实验室检查数据以及随访资料均完整的111例患者。根据患者治疗前CAR及随访截止时的生存状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初步判断CAR对疾病进展和生存结局的预测价值,进一步分析CAR与患者基线临床、实验室特征的关系,并比较不同CAR、GPS分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结果: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AR预测DLBCL患者PFS、OS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7(P=0.002),0.695(P=0.005),最佳截断值均为0.11;相较于低CAR(<0.11)组,高CAR(≥0.11)组患者具有更多的临床高危因素,包括年龄>60岁(P=0.025)、ECOG评分≥2分(P=0.004)、Lugano分期III-IV期(P<0.001)、non-GCB亚型(P=0.035)、乳酸脱氢酶升高(P<0.001)、结外病变数>1处(P=0.004)及IPI评分>2分(P<0.001)。对患者进行中期疗效评估,低CAR组患者的总有效率(ORR)及完全缓解率(CRR)均明显优于高CAR组(ORR:96.9%vs 80.0%,P=0.035;CRR:63.6%vs 32.5%,P=0.008)。中位随访24个月,低CAR组患者的中位PFS及OS均明显优于高CAR组(中位PFS:未达到vs 67个月,P=0.0026;中位OS:未达到vs 67个月,P=0.002),而GPS 0分、1分和2分3组患者的PFS(P=0.11)和OS(P=0.11)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仅有性别为男性和IPI评分>2分是影响患者PF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AR与DLBCL患者的疾病进展和生存显著相关;与GPS相比,CAR对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