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败血症型流脑病人血液中分离一株B群流脑菌的实验报告
1
作者 唐景裕 尹晓娟 王建筑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1991年第2期82-82,共1页
流脑在我国的流行菌株仍为A群流脑菌,健康人群带菌为B群,而我们于1990年3月12日从一例败血症型的流脑病人血液中分离出一株B群流脑菌,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10岁,卢龙县车站乡王铁庄人.临床表现为烦燥不安,呕吐,周身有小出血点,大小便失... 流脑在我国的流行菌株仍为A群流脑菌,健康人群带菌为B群,而我们于1990年3月12日从一例败血症型的流脑病人血液中分离出一株B群流脑菌,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10岁,卢龙县车站乡王铁庄人.临床表现为烦燥不安,呕吐,周身有小出血点,大小便失禁,四肢抽搐,神志恍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血症型 b群流脑 病人血液 出血点 四肢抽搐 神志恍惚 流行菌株 实验报告 大小便失禁 烦燥不安
下载PDF
1例2岁幼儿B群流脑病例与周围健康人群带菌情况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邓永村 张丽伟 +2 位作者 聂占普 李秋荣 隋煜 《医学动物防制》 2018年第1期61-62,共2页
目的分析1例2岁幼儿B群流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与周围健康人群带菌情况的关系。方法开展对病例、密切接触者及其周围健康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密切接触者及其周围健康人群的咽拭子标本进行菌株的分离培养和分型。结果病例临床症状... 目的分析1例2岁幼儿B群流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与周围健康人群带菌情况的关系。方法开展对病例、密切接触者及其周围健康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密切接触者及其周围健康人群的咽拭子标本进行菌株的分离培养和分型。结果病例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及实验室检测支持为B群流脑。其父母均为B群流脑带菌,周围健康人群带菌调查结果显示B群带菌率高达8.97%,占所有带菌人群的76.92%。结论密切接触者及病例周围健康人群B群带菌率高,高度怀疑本例病例是与周围人群密切接触后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群流脑 健康人群带菌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佛山市三水区首例B群流脑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3
作者 吴碧娇 周开举 +3 位作者 蔡文安 卢雪微 何永辉 梁惠琼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7年第6期824-826,共3页
目的分析佛山市三水区首例B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掌握流脑实际发病水平,为完善流脑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血清学方法对患者和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和实验室... 目的分析佛山市三水区首例B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掌握流脑实际发病水平,为完善流脑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血清学方法对患者和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为B群流脑。患者表现以发热(最高体温为40℃)、呕吐为主,无抽搐、瘀点瘀斑,无明显流脑病例接触史,经抗感染、对症及支持治疗痊愈,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未出现二代病例。结论该病例是通过开展急性脑膜炎和脑炎监测发现的,为佛山市三水区首例B群流脑病例,未发现传染源。应加强流脑尤其是B群流脑菌株病原学监测,并使用敏感药物进行综合防控,同时加强急性脑膜炎和脑炎监测工作,掌握流脑发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b群流脑 流行病学调查
原文传递
中国B群流脑菌株不同变异群H因子结合蛋白保护性抗原的筛选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建东 张静飞 +2 位作者 徐颖之 刘建凯 郑海发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52-656,665,共6页
目的筛选中国流行B群流脑菌株不同变异群的H因子结合蛋白(factor H binding protein,fHbp)的保护性抗原。方法根据中国流行病学数据选择6条中国流行B群流脑菌株不同变异群的fHbp抗原基因序列,优化合成后克隆构建原核表达质粒,转化E.coli... 目的筛选中国流行B群流脑菌株不同变异群的H因子结合蛋白(factor H binding protein,fHbp)的保护性抗原。方法根据中国流行病学数据选择6条中国流行B群流脑菌株不同变异群的fHbp抗原基因序列,优化合成后克隆构建原核表达质粒,转化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表达fHbp蛋白,经镍柱亲和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检测其诱导产生的结合抗体和杀菌抗体反应。结果成功构建6个fHbp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纯化后的fHbp蛋白纯度均超过85%。6个抗原均可诱导产生平均抗体滴度超过1∶40000的结合抗体免疫反应,其中fHbp V2.18、fHbp V3.31和fHbp V3.94抗原可诱导针对fHbp V3.94菌株的杀菌抗体反应,fHbp V2.16和fHbp V2.18抗原可诱导产生针对fHbp V2.16菌株的杀菌抗体反应;确证试验显示,fHbp V2.18和fHbp V3.94抗原均可诱导产生针对fHbp V2.16和f Hbp V3.94菌株的杀菌抗体反应,肌肉免疫诱导产生的杀菌抗体反应高于腹腔免疫,其中fHbp V2.18抗原肌肉免疫诱导的针对f Hbp V2.16和fHbp V3.94菌株的平均杀菌抗体滴度分别为1∶134.4和1∶56,fHbp V3.94抗原肌肉免疫诱导的针对f Hbp V2.16和fHbp V3.94菌株的平均杀菌抗体滴度分别为1∶200和1∶1280。结论通过抗原筛选获得了可诱导杀菌抗体的中国流行B群流脑菌株的fHbp V2和V3抗原各2个,可用于后续B群流脑疫苗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群流脑 疫苗 H因子结合蛋白 杀菌抗体
原文传递
泉州市首例B群流脑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文同 陈雅红 +1 位作者 洪文治 肖万萍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38-39,共2页
目的分析泉州市首例B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完善流脑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查阅病案,对病例做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对病人家属及其相关知情人进行访视。结果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确诊为B群... 目的分析泉州市首例B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完善流脑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查阅病案,对病例做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对病人家属及其相关知情人进行访视。结果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确诊为B群流脑。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最高体温38.5℃),无明显流脑病例接触史。经抗感染、对症及支持治疗痊愈。经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未出现2代病例。结论该病例为泉州市首例B群流脑病例,未发现传染源。主要采取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加强病原学检测以及使用敏感药物等综合防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b群流脑 流行病学调查 疾病控制
原文传递
1例B群流行性脑膜炎球菌引发暴发型流脑病例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黄晋 罗彩凤 《中国校医》 2019年第3期218-220,共3页
目的系统地梳理流行性脑膜炎球菌感染(以下简称流脑)死亡病例发病特征、诊疗和疫情处置特点,为早发现,早预防,降低死亡率。方法对2017年7月东莞市塘厦医院收治的1例B群暴发型流脑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疫点处理。结果患者血情标本... 目的系统地梳理流行性脑膜炎球菌感染(以下简称流脑)死亡病例发病特征、诊疗和疫情处置特点,为早发现,早预防,降低死亡率。方法对2017年7月东莞市塘厦医院收治的1例B群暴发型流脑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疫点处理。结果患者血情标本鉴定为B群脑膜炎双球菌,患者从发病至死亡间隔时间不足24 h。该起疫情通过有效落实综合性防治措施,未发生其他感染个案及二代病例。结论 B群脑膜炎奈瑟菌可引起的流脑暴发型死亡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暴发型 b群流脑 流行病学调查 疾病控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