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超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效果
1
作者 刘钊剑 刘龙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26-0129,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B超引导的颈丛神经和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研究选取本院处理的66名锁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以评估B超引导下联合阻滞麻醉技术的有效性。结果 麻醉结果分析显示,采用联合神经阻滞技术的患者中,... 本研究旨在探讨B超引导的颈丛神经和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研究选取本院处理的66名锁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以评估B超引导下联合阻滞麻醉技术的有效性。结果 麻醉结果分析显示,采用联合神经阻滞技术的患者中,有93.94%(31/33)麻醉效果良好,显著高于未采用此法的组别,后者优良率为75.76%(25/33);这一显著性差异表明了该麻醉方案的优越性(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即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在麻醉初期两组间无显著变化,但在麻醉10分钟、麻醉60分钟以及手术结束时,数据出现了显著的差异(均值P值分别为0.001、0.003、0.002、0.001、0.001和0.003,均<0.05),说明联合阻滞麻醉对血流动力学的维持更为有效。结论 B超引导下的颈丛和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麻醉法显著提升了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不仅提高了麻醉的成功率,同时也增强了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并降低了患者的不良反应风险。由此可见,这一麻醉技术具备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推广使用可能在临床实践中产生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引导 神经阻滞 神经阻滞麻醉 锁骨骨折手术 效果
下载PDF
B超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2
作者 姚艳萍 蒋宗强 +2 位作者 曾涛 周雪源 陈坚勇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19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并研究对接受手术的锁骨骨折患者进行B超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近年来在柳州市潭中人民医院进行手术的30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n=15)与对照组(n=15)。术中对... 目的:探讨并研究对接受手术的锁骨骨折患者进行B超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近年来在柳州市潭中人民医院进行手术的30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n=15)与对照组(n=15)。术中对试验组患者进行B超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对照组患者进行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然后比较两组患者麻醉的效果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麻醉的优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麻醉前,两组患者的DBP、SBP及HR相比,P>0.05。切皮时与骨折端复位后,试验组患者的DBP、SBP和HR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接受手术的锁骨骨折患者进行B超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能保证其麻醉的效果,保持其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锁骨骨折 b超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 神经阻滞麻醉
下载PDF
B超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对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麻醉效果 被引量:16
3
作者 付佳 吕红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12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对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3日—2017年7月23日在北京丰台医院治疗的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采用单双号分组法,将其...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对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3日—2017年7月23日在北京丰台医院治疗的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采用单双号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使用B超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试验组患者采用B超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进行麻醉。将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优良率)、围术期(麻醉前、切皮时及骨折复位)血流动力学[收缩压(SBP)、心率(HR)]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麻醉优良率为93.33%,明显较对照组更优(P<0.05);两组患者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比较存在较大差异,试验组麻醉前、切皮时及骨折复位的SBP、HR水平无显著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B超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引导 肌间沟臂神经阻滞 锁骨骨折内固定术 麻醉效果 神经阻滞
下载PDF
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老年舌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暴晓梅 金成成 +4 位作者 尹征 郑叶 刘宇 赫兰蓄 王路平 《中国老年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2-565,共4页
目的 探讨老年舌癌根治术患者术中应用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其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拟行舌癌根治术的106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进行手术,研究组采用... 目的 探讨老年舌癌根治术患者术中应用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其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拟行舌癌根治术的106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进行手术,研究组采用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进行手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术中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颅内压(ICP)]、Steward评分、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拔管后5 min、30 min、1 h、3 h时疼痛情况。结果 两组麻醉诱导前HR、MAP、IC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切皮时、手术开始、手术结束、手术结束后30 min的HR、MAP、ICP均显著高于麻醉诱导前,且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不同时点HR、MAP、IC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teward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苏醒及拔管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拔管后各时点VA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舌癌根治术中采用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可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苏醒质量,降低患者疼痛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癌根治术 神经阻滞 全凭静脉麻醉 血流动力学 苏醒质量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颈浅丛联合锁胸筋膜平面阻滞在锁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5
作者 华萍 章洪志 邹欣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44-348,共5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颈浅丛联合锁胸筋膜平面阻滞在锁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锁骨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2,应用超声引导下颈浅丛联合肌间沟臂丛麻醉)和观察组(n=42,应用超声引导下颈浅丛...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颈浅丛联合锁胸筋膜平面阻滞在锁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锁骨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2,应用超声引导下颈浅丛联合肌间沟臂丛麻醉)和观察组(n=42,应用超声引导下颈浅丛联合锁胸筋膜平面阻滞),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段镇痛效果和术中体征、同侧膈肌麻痹发生率、阻滞相关指标、上肢运动阻滞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不同时段VAS得分、术中心率和血压、同侧膈肌麻痹总发生率、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血氧饱和度、镇痛持续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阻滞后4、8、12 h运动神经阻滞(Bromag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颈浅丛联合锁胸筋膜平面阻滞,更能提高锁骨骨折患者镇痛效果,维持术中体征稳定,减少同侧膈肌麻痹的发生率,保留同侧上肢的运动功能,且该区域麻醉技术操作简单,适合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锁胸筋膜平面阻滞 肌间沟臂 锁骨中段骨折 麻醉效果
下载PDF
全身麻醉复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对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
6
作者 王艳 胡雨微 黄锦枢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4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对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2月毕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8例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对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2月毕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8例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全身麻醉复合颈浅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苏醒情况,术前及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指标。结果:两组睁眼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及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皮质醇(cortisol,Cor)、肾上腺素(epinephrine,EPI)、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中应用全身麻醉复合颈浅丛神经阻滞效果显著,能够确保麻醉苏醒质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患者机体内应激激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根治术 全身麻醉复合神经阻滞 麻醉苏醒情况 血流动力学 应激
下载PDF
超声引导PNS辅助下肌间沟臂丛联合颈浅丛双定位神经阻滞麻醉对锁骨骨折患者麻醉阻滞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方锐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2年第4期80-81,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PNS)辅助下肌间沟臂丛联合颈浅丛双定位神经阻滞麻醉对锁骨骨折患者麻醉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07~2020-07我院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84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组(n=42)与超声组(n=42)。传统组...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PNS)辅助下肌间沟臂丛联合颈浅丛双定位神经阻滞麻醉对锁骨骨折患者麻醉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07~2020-07我院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84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组(n=42)与超声组(n=42)。传统组采用肌间沟臂丛联合颈浅丛双定位神经阻滞麻醉,超声组在传统组基础上给予超声引导PNS。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穿刺前(T_(0))、切皮时(T_(1))、骨折复位时(T_(2))收缩压(SBP)、心率(HR)、不良反应。结果:超声组麻醉效果92.86%较传统组73.81%高(P<0.05);T_(0)时,两组SBP、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时,超声组SBP、HR水平较传统组低(P<0.05);超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76%(2/42)较传统组19.05%(8/42)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PNS辅助下肌间沟臂丛联合颈浅丛双定位神经阻滞麻醉可提高麻醉效果,促进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神经刺激仪 肌间沟臂 双定位神经阻滞麻醉 锁骨骨折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臂丛上干和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8
作者 孙世宇 郭建荣 +3 位作者 林福清 傅舒昆 王欢 金孝岠 《上海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81-685,共5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臂丛上干和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肩关节镜手术的优势。方法择期行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手术的患者5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或Ⅱ级,年龄45~75岁,被随机分入全身麻醉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和联合...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臂丛上干和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肩关节镜手术的优势。方法择期行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手术的患者5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或Ⅱ级,年龄45~75岁,被随机分入全身麻醉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和联合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上干和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每组25例。在术前(T_0)、手术开始5min(T_1)、手术开始30min(T_2)、手术结束时(T_3)和拔除喉罩30min后(T_4)各时间点,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记录T_1和T_2时间点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记录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停用七氟烷至拔除喉罩时间)、阿片类镇痛药物(舒芬太尼)用量、七氟烷用量。记录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中、术后6h、术后12h各时间点的疼痛VAS评分和肱二头肌肌力分级。结果两组间T_1和T_2时间点的BIS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T_0时间点的MAP和心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联合组T_1至T_4时间点的MAP均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同时间点(P值均<0.01),心率均显著慢于全身麻醉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1、0.05)。与全身麻醉组比较,联合组的拔管时间显著缩短(P<0.01),舒芬太尼和七氟烷用量显著减少(P值均<0.01),在PACU中的肌力分级显著降低(P<0.01),在PACU中、术后6h和术后12h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值均<0.01);两组间术后6h和术后12h的肌力分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上干和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肩关节镜手术,能够提供平稳的麻醉状态,减少术中阿片类镇痛药物和七氟烷的用量,有利于术后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干神经阻滞 神经阻滞 肩关节镜手术 全身麻醉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颈6-颈浅丛神经阻滞与高位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患者麻醉中的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杨波 税云华 +2 位作者 向继林 诸源江 张兰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2年第5期598-602,共5页
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颈6-颈浅丛神经阻滞与高位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患者麻醉中的差异。方法 试验为前瞻性研究,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在四川省骨科医院进行锁骨骨折治疗的患者112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50例;年龄29~64岁,平均年龄53... 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颈6-颈浅丛神经阻滞与高位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患者麻醉中的差异。方法 试验为前瞻性研究,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在四川省骨科医院进行锁骨骨折治疗的患者112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50例;年龄29~64岁,平均年龄53.41岁;体质量指数(BMI)22.10~26.12 kg/m2,平均BMI 24.41 kg/m2;病灶位于左侧50例,右侧72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38例,Ⅱ级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颈6-颈浅丛神经阻滞,对照组患者采取高位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和肺功能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骨膜剥离前、术后1 h和术后6 h的视觉模剂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19分±0.72分vs 3.49分±0.96分、0.45分±0.07分vs 1.29分±0.97分、0.40分±0.02分vs 2.36分±0.25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患者的感觉起效时间、运动维持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6.12 min±1.22 min vs 25.23 min±1.37 min、115.80 min±10.21 min vs 432.41 min±10.10 min),镇痛维持时间、运动起效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412.55 min±10.37 min vs 361.02 min±10.39 min、50.43 min±10.69 min vs 35.44 min±10.83 min),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穿刺成功后10 min及穿刺成功后30 min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高于对照组(81.52次/分±2.87次/分vs 71.22次/分±2.64次/分、83.52次/分±2.76次/分vs 73.73次/分±1.72次/分,126.38 mmHg±2.10 mmHg vs 117.58 mmHg±2.64 mmHg、129.71 mmHg±2.37 mmHg vs 116.47 mmHg±1.79 mmHg,84.31 mmHg±2.88 mmHg vs 81.72 mmHg±2.04 mmHg、84.16 mmHg±2.98 mmHg vs 81.29 mmHg±2.56 mmHg),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患者的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2.61 L±0.51 L vs 2.41 L±0.55 L、1.25 L±0.22 L vs1.15 L±0.17 L、41.37±5.52 vs 33.55±5.2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相比高位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超声引导下颈6-颈浅丛神经阻滞对于运动阻滞、血流动力学和肺功能的影响较低,麻醉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高位臂神经阻滞 6-神经阻滞 血流动力学 锁骨骨折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C4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被引量:27
10
作者 陈茜 黄平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9期1085-1087,1109,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C 4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颈丛组与臂丛组,每组30例。颈丛组在超声引导下行C 4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臂丛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常规臂丛神经...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C 4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颈丛组与臂丛组,每组30例。颈丛组在超声引导下行C 4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臂丛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常规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锁骨感觉神经阻滞评分、术中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颈丛组锁骨内侧感觉神经阻滞评分高于臂丛组,术中麻醉效果优于臂丛组(均P<0.05),而两组锁骨中点及外侧感觉神经阻滞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未发生刺破血管、局麻药中毒或喉返神经阻滞,两组膈神经阻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锁骨骨折手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C 4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较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更佳,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 麻醉效果 超声引导 C4横突 神经阻滞 神经阻滞
下载PDF
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浸润麻醉在锁骨钢板内固定取出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8
11
作者 刘春亮 刘奇 +2 位作者 桂敏 王晶 刁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02-503,共2页
锁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折,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5%--10%,其中70%8--0%发生在锁骨中段[1,2]。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最常用的麻醉方式之一为神经阻滞麻醉,有研究表明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能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3,4],但在锁骨钢板内固定... 锁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折,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5%--10%,其中70%8--0%发生在锁骨中段[1,2]。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最常用的麻醉方式之一为神经阻滞麻醉,有研究表明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能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3,4],但在锁骨钢板内固定取出时是否也为最佳选择却少有研究报道。本研究采用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切口浸润麻醉用于锁骨内固定取出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 锁骨骨折 内固定方式 浸润麻醉 锁骨中段 骨折内固定术 联合切口 神经 麻醉起效时间 麻醉持续时间
下载PDF
超声引导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12
作者 王涛 陈秀侠 +2 位作者 黄晶晶 孟香弟 李霞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0年第9期680-685,共6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与单纯全身麻醉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8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择期行CEA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超...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与单纯全身麻醉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8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择期行CEA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超声引导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研究组)和全身麻醉组(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于全身麻醉前行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记录2组不同时间点的恢复质量(QoR-15)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对比2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以及麻醉药物的用量。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1 d时的QoR-15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02.67±10.16)和(91.87±10.13),P<0.05]。2组患者MMSE评分在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切皮时的SBP[(125.56±9.55)和(135.86±13.68)mmHg]、DBP[(66.92±9.32)和(76.77±11.73)mmHg]、MAP[(86.47±9.02)和(96.47±11.50)mmHg]、HR[(65.77±6.64)和(70.50±4.93)次/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高血压(40.0%和70.0%)、恶心呕吐(13.3%和36.7%)、低氧血症发生率(3.3%和23.3%)及降压药物使用率(40.0%和66.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舒芬太尼[(0.14±0.03)和(0.23±0.03)μg/kg]、瑞芬太尼[(13.56±2.35)和(22.13±2.31)μg/kg]、丙泊酚[(7.64±1.04)和(9.01±1.18)mg/kg]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CEA中,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较单纯全身麻醉能提高术后短期QoR-15评分、稳定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减少麻醉药和血管活性药的用量,术后不良事件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膜切除术 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恢复质量 认知功能
下载PDF
椎旁神经阻滞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麻醉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6
13
作者 贺峰 白建云 +1 位作者 霍建臻 刘宏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5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椎旁神经阻滞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于榆林市第二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76例。根据麻醉方案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肌间沟臂... 目的探讨椎旁神经阻滞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于榆林市第二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76例。根据麻醉方案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及无创血压的改变情况、神经阻滞情况、手术麻醉效果、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心率和无创血压在麻醉前、切皮时、骨折复位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_5、C_6、T_2的神经阻滞完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_4的神经阻滞完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C_7、C_8、T_1的神经阻滞完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麻醉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均是锁骨骨折手术的有效麻醉方法。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更佳,患者神经支配区域的阻滞完善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神经阻滞 神经阻滞 肌间沟臂神经阻滞 锁骨骨折 麻醉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与单纯全麻在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中的比较 被引量:9
14
作者 史惠静 邹最 +3 位作者 李永华 蒋鑫 陈巍 袁红斌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28-633,共6页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CEA)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40例拟择期行CEA患者,依据麻醉方法分为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复合全麻组)和单纯全麻组,各20例。比较分析两组在入手...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CEA)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40例拟择期行CEA患者,依据麻醉方法分为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复合全麻组)和单纯全麻组,各20例。比较分析两组在入手术室后或颈浅丛神经阻滞前(T0-B)、颈浅丛神经阻滞后(T_(0-L))、诱导后(T_1)、切皮时刻(T_2)、动脉剥离时刻(T_3)、颈动脉阻断时刻(T_4)、颈动脉开放时刻(T_5)、术后2 h(T_6)的血流动力学(有创动脉压及心率)和脑氧饱和度;术中麻醉药和血管活性药用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前、术后1 d及术后3 d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结果两组患者间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全麻组的收缩压在T_2、T_3时间点较T1时间点升高(P<0.01),其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在T_2时间点也均较T1时间点升高(P<0.01)。除术侧T_4时间点,两组双侧脑氧饱和度在其他时刻均较T_(0-B)时间点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全麻组比较,复合全麻组的麻醉药用量、血管活性药使用次数及VAS评分均降低(P<0.05,P<0.01),两组间MMSE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EA中,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较单纯全麻有更好的血流动力学及镇痛状态,并减少了麻醉药和血管活性药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膜切除术 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血流动力学 镇痛
下载PDF
甲状腺手术中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喉返神经检测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徐长荣 查朔南 +1 位作者 廉闯 任许利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第1期112-113,共2页
甲状腺手术中采用喉返神经检测仪,可以实施检测和诊断喉返神经损伤,能有效降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1]。喉返神经检测仪工作原理是基于喉返神经/迷走神经内含有运动神经纤维,在术中应用探针直接刺激喉返神经,使其支配的肌肉产生肌电信号... 甲状腺手术中采用喉返神经检测仪,可以实施检测和诊断喉返神经损伤,能有效降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1]。喉返神经检测仪工作原理是基于喉返神经/迷走神经内含有运动神经纤维,在术中应用探针直接刺激喉返神经,使其支配的肌肉产生肌电信号,并通过气管导管表面与声带接触的电极接受肌电信号,神经检测仪显示肌电波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返神经损伤 神经检测 神经阻滞 手术中 甲状腺 复合全麻 超声引导 肌电信号
下载PDF
B超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效果评估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砚书 《中外医疗》 2021年第8期177-179,共3页
目的将B超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于2018年5月—2020年5月方便选取来该院就诊的锁骨骨折患者72例,平均分组。参照组予以常规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顶点法阻滞麻醉,实验组予以B... 目的将B超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于2018年5月—2020年5月方便选取来该院就诊的锁骨骨折患者72例,平均分组。参照组予以常规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顶点法阻滞麻醉,实验组予以B超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对比2组麻醉效果为97.22%和75.00%,实验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32,P<0.05);实验组和参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和13.89%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3,P>0.05)。实验组:麻醉即刻10 min心率为(75.32±8.54)次/min、用药后10 min心率为(73.32±8.26)次/min、用药后1 h心率为(65.06±6.15)次/min、手术结束心率为(70.21±4.56)次/min;实验组:麻醉即刻10 min平均动脉压为(92.42±12.23)mmHg、用药后10 min平均动脉压为(85.21±8.22)mmHg、用药后1 h平均动脉压为(81.26±4.72)mmHg、手术结束平均动脉压为(81.45±4.26)mmHg,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B超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在锁骨骨折手术中,其麻醉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生命体征趋于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引导 锁骨骨折手术 神经阻滞 神经阻滞麻醉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在颈椎手术后的运用效果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江玲 张会 +1 位作者 姚翔燕 杨亚利 《颈腰痛杂志》 2022年第2期293-294,共2页
颈丛神经阻滞最早用于颈肩肌筋膜炎、颈源性头痛等头颈肩部疼痛性疾病的治疗,近年来在颈椎手术的复合麻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能够降低术中麻 醉药物使用量,提高镇痛效果,但对术后早期康复影响的报道还相对少见 [1-2] 。 本院近年将超声... 颈丛神经阻滞最早用于颈肩肌筋膜炎、颈源性头痛等头颈肩部疼痛性疾病的治疗,近年来在颈椎手术的复合麻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能够降低术中麻 醉药物使用量,提高镇痛效果,但对术后早期康复影响的报道还相对少见 [1-2] 。 本院近年将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颈椎全麻手术,获得了较佳的运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 椎手术 术后疼痛 并发症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对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麻醉效果 被引量:9
18
作者 白玲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第6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对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102例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内固定术治疗,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本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对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102例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内固定术治疗,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本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麻醉的效果(优良率)、围术期血流动力学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的效果94.12%,优于对照组72.55%,差异明显(P<0.05);2组患者在麻醉前(SBP)、(HR)水平没有明显差异(P>0.05),在切皮时、骨折复位时,观察组SBP.HR水平均没有明显变化,而对照组则呈现为逐步上升状态,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92%,低于对照组13.73%,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采用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患者时,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辞,不但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还能够提高麻醉效果,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肌间沟臂神经阻滞 神经阻滞 锁骨骨折 内固定术 麻醉效果
下载PDF
B超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钟远方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4期163-164,共2页
目的探析B超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锁骨骨折手术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达法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顶... 目的探析B超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锁骨骨折手术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达法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顶点法阻滞麻醉,观察组行B超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阻滞完善时间和麻醉安全性。结果经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观察组的麻醉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用药后10 min、用药后1 h、手术结束时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指标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的阻滞完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经比较麻醉的安全性,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中,选择B超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可保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引导 神经阻滞 神经阻滞麻醉 锁骨骨折 手术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20
作者 关文川 桑静 宋琼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第18期2553-2557,共5页
目的探析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中应用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的效果以及对术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接受CEA治... 目的探析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中应用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的效果以及对术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接受CEA治疗的109例患者,男女比66/43,年龄(61.41±6.24)岁。根据麻醉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54例)与观察组(55例)。对照组术前接受全身麻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超声引导下颈浅从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恢复情况[15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15)]、生命体征[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认知功能(MMSE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所有结果数据均导入SPSS 21.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术后1 d,观察组QoR-15评分为(103.66±10.16)分,高于对照组(91.86±10.12)分(t=6.074,P<0.001)。麻醉前,两组生命体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后,两组生命体征各项指标均降低(均P<0.05),在切皮时,观察组HR为(66.86±6.63)次/min、SBP水平为(125.55±9.54)mmHg(1 mmHg=0.133 kPa)、DBP水平为(66.91±9.31)mmHg,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1周MMSE评分为(25.66±1.08)分,与对照组(25.76±1.1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2,P=0.64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为21.81%(12/55),较对照组18.51%(10/54)略高,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CEA治疗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浅丛神经阻滞效果较高,可降低其术中生命体征的波动幅度,不良反应风险不大,有利于术后恢复,且不会对认知功能造成更大影响,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膜剥脱术 全身麻醉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 应用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