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2篇文章
< 1 2 1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p-PLA2 LP(a)ApoB/ApoA-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薛涵 高静 +5 位作者 王冬静 赵雪 张艳利 刘莉 王利民 刘有为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857-863,共7页
目的:探究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1(ApoA-1)的表达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ACI患者122例作为病例组,根据疾病严... 目的:探究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1(ApoA-1)的表达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ACI患者122例作为病例组,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54例)、中度组(49例)、重度组(19例),另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97例)。根据预后效果分为预后良好组(88例)和预后不良组(34例)。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和生化指标的差异性,分析Lp-PLA2、LP(a)、ApoB/ApoA-1的表达水平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效果影响。结果:病例组患者年龄、吸烟史、高血压例数、收缩压、LDL-C、LP(a)、Lp-PLA2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HDL-C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吸烟史、高血压、收缩压、HDLC、LDLC、LPa、LpPLA2、ApoB/ApoA-1是影响A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重度组患者Lp-PLA2、LP(a)、ApoB/ApoA-1指标显著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0.05),中度组Lp-PLA2、LP(a)、ApoB/ApoA-1指标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Spearman相关性比较,Lp-PLA2、LP(a)、ApoB/ApoA-1指标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96、0.718、0.451,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Lp-PLA2、LP(a)、ApoB/ApoA-1指标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联合预测AUC为0.987。结论:高龄、血压血脂异常、生活习惯较差者更易患ACI,而Lp-PLA2、ApoB/ApoA-1水平与ACI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效果呈明显的相关性,通过检测可有效评估患者病情发展,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脂蛋白A 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
下载PDF
益肺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疗效及对NF-κB/TGF-β1/Smad2信号通路影响
2
作者 王湘雨 王洋 +2 位作者 李亚 李婷婷 王玮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7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益肺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临床疗效及对核因子κB(NF-κ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信号通路影响。方法选择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22年1月—2024年1月C... 目的探讨益肺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临床疗效及对核因子κB(NF-κ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信号通路影响。方法选择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22年1月—2024年1月COPD稳定期患者80例,按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益肺灸治疗。两组治疗周期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急性加重次数和住院次数;治疗前后呼吸困难、6 min步行距离(6MWD)和生活质量,肺功能,血清NF-κB、TGF-β1和Smad2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性加重次数和住院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MMRC评分和CAT评分低于治疗前,6MWD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MMRC评分和CAT评分低于对照组,而6MWD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FVC和FEV_(1)/FVC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NF-κB、TGF-β1和Smad2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肺灸治疗COPD稳定期临床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下调NF-κB/TGF-β1/Smad2信号通路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肺灸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临床疗效 NF-κb/TGF-β1/Smad2
下载PDF
GZMB联合PD1在乳腺癌患者不同分期中的表达及与血常规的关系研究
3
作者 杨卫 李媛媛 +1 位作者 张丽柯 徐全晓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307-311,共5页
目的探讨颗粒酶B(GZMB)联合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在乳腺癌患者不同分期中的表达及与血常规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3年6月乳腺癌患者66例为观察组,根据肿瘤分期分为T1N0M0组、T2N0M0组、T2N1M0组、T3N0M0组及T3N1M0组;选择同期... 目的探讨颗粒酶B(GZMB)联合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在乳腺癌患者不同分期中的表达及与血常规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3年6月乳腺癌患者66例为观察组,根据肿瘤分期分为T1N0M0组、T2N0M0组、T2N1M0组、T3N0M0组及T3N1M0组;选择同期治疗的乳腺良性肿物患者9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GZMB及PD1水平,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L)及淋巴细胞百分比(L%),对乳腺癌病例GZMB、PD1与血常规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完成GZMB联合PD1诊断效能分析。结果观察组GZMB及PD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WBC、L及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T3N1M0组GZMB及PD1水平高于其余四组(P<0.05);WBC、L及L%水平低于其余四组(P<0.05);患者肿瘤分期越高,GZMB、PD1水平越高,WBC、L及L%水平越低;相关性结果表明,乳腺癌患者GZMB及PD1水平与WBC、L及L%呈负相关性(P<0.05);ROC曲线结果表明,GZMB联合PD1在乳腺癌患者诊断效能高于单一GZMB和PD1指标(P<0.05)。结论GZMB在乳腺癌患者中呈高表达,PD1呈低表达,且不同分期下表达水平存在差异,与血常规水平存在相关性;GZMB联合PD1用于乳腺癌患者中可获得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酶b 程序性死亡分子1 乳腺癌 血常规 相关性分析 ROC曲线
下载PDF
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和PLT的比值与FIB-4指数在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诊断效价的比较
4
作者 李晓宇 黄秀香 叶迎宾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9期1693-1697,共5页
目的比较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和PLT的比值(CPR)与FIB-4指数在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的诊断效价。方法收集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CHB)轻、中度患者122例,其中CHB轻度患者30例(CHB轻度组),CHB中度患者92... 目的比较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和PLT的比值(CPR)与FIB-4指数在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的诊断效价。方法收集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CHB)轻、中度患者122例,其中CHB轻度患者30例(CHB轻度组),CHB中度患者92例(CHB中度组)。男78例,女44例;最小年龄12岁,最大年龄68岁,平均38.3±11.1岁。另外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7~57岁,平均41.6±9.8岁。要求被检者在清晨空腹抽血检测PLT、ALT、AST和CHI3L1,计算项目为CPR和FIB-4指数。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LSD-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采用卡方检验。采用MedCalc统计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95%可信区(95%CI)。结果(1)3组中的年龄、CHI3L1、PLT、ALT、AST、FIB-4和CP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288、10.837、8.627、7.130、8.225、4.485、12.966,P<0.01)。其中CHB中度组中的CHI3L1、ALT、CPR高于CHB轻度组和对照组(P<0.05),且CHB轻度组高于对照组(P<0.05);CHB中度组中的AST、FIB-4高于CHB轻度组和对照组(P<0.05);CHB中度组中的PLT低于轻度组和对照组(P<0.05);CHB中度组的年龄低于轻度组(P<0.05)。(2)CHB轻度组患者的CHI3L1的ROC曲线显示,CHI3L1的AUC=0.774(95%CI 0.645~0.903);FIB-4的AUC=0.551(95%CI 0.401~0.701);CPR的AUC=0.742(95%CI 0.608~0.876)。CHI3L1和CPR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优于FIB-4。CHI3L1与FIB-4独立诊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46,P<0.05);CPR与FIB-4独立诊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83,P<0.05)。(3)CHB中度患者的CHI3L1的ROC曲线显示,CHI3L1的AUC=0.793(95%CI 0.717~0.870);FIB-4的AUC=0.722(95%CI 0.629~0.814);CPR的AUC=0.832(95%CI 0.762~0.901)。CHI3L1和CPR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优于FIB-4。CPR与FIB-4独立诊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44,P<0.05)。结论CPR在CHB轻度和中度患者的AUC明显高于同组中FIB-4,且CPR的升高趋势与临床表现严重程度一致,可作为临床评估CHB患者肝脏病程发展的无创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 血小板 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
下载PDF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SDC-1、ZEB1表达水平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胡瑞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315-319,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E盒结合锌指蛋白1(ZEB1)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濮阳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130例HBV-ACLF患者和13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 目的分析血清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E盒结合锌指蛋白1(ZEB1)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濮阳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130例HBV-ACLF患者和13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纳入同期1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SDC-1、ZEB1水平。对HBV-ACLF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分为生存组(76例)和死亡组(54例),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一般资料及血清SDC-1、ZEB1水平;分析血清SDC-1、ZEB1、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HBV-ACLF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分析HBV-ACLF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CHB组、HBV-ACLF组患者血清SDC-1、ZEB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HBV-ACLF组高于CHB组(P<0.05)。死亡组HBV-ACLF患者白蛋白低于生存组(P<0.05),血清SDC-1、ZEB1水平及MELD评分高于生存组(P<0.05)。血清SDC-1、ZEB1、MELD评分联合预测HBV-ACLF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单独预测。MELD评分、SDC-1、ZEB1是HBV-ACLF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HBV-ACLF患者血清SDC-1、ZEB1水平均与近期预后相关,且血清SDC-1、ZEB1与MELD评分联合预测HBV-ACLF患者近期预后的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配体蛋白聚糖-1 乙型肝炎病毒 E盒结合锌指蛋白1 慢加急性肝衰竭 近期预后
下载PDF
丹酚酸B通过SIRT1/PGC-1α通路对Aβ_(1-42)干预N2A细胞保护作用研究
6
作者 刘新 赵媛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491-497,共7页
目的观察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的表达及检测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和线粒体膜电势,探讨丹酚酸B(SalB)减轻β淀粉样多肽1-42(Aβ1-42)干预... 目的观察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的表达及检测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和线粒体膜电势,探讨丹酚酸B(SalB)减轻β淀粉样多肽1-42(Aβ1-42)干预小鼠来源神经瘤母细胞(N2A)后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使用10μM Aβ1-42寡聚体干预N2A细胞构建阿尔茨海默病(AD)细胞模型,使用40μM SalB干预细胞为对照组,模型组和SalB干预组。使用MTT法检测不同实验组细胞活力;DCFH-DA染色测定实验组细胞内ROS水平;ELISA法检测SOD,MDA水平;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不同实验组SIRT1、PGC-1α蛋白和mRNA水平。结果与Aβ干预N2A细胞构建的模型组相比,SalB组处理后的模型组细胞活力显著升高(P<0.001),SalB组细胞中ROS水平显著下降(P<0.01),SOD水平显著上升(P<0.001),MDA生成显著减少(P<0.05),有效恢复线粒体膜电势(P<0.05)。另外,SalB处理后模型组细胞的SIRT1、PGC-1α蛋白和mRNA水平均升高。结论SalB可以显著降低Aβ干预N2A细胞后诱导的氧化应激反应,减少ROS产生及下调MDA水平,上调SOD水平,该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上调SIRT1/PGC-1α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b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保护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
下载PDF
ITP患者PD-1/PD-L1表达特点及其在Treg与Breg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分析
7
作者 许腾 崔彦杰 +2 位作者 李智伟 刘红春 郝立君 《西部医学》 2024年第4期608-613,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特点及其在调节性T细胞(Treg)、调节性B细胞(Breg)间的相互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2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ITP患者106例作为观察... 目的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特点及其在调节性T细胞(Treg)、调节性B细胞(Breg)间的相互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2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ITP患者106例作为观察组,其中轻度患者32例,中度患者44例,重度患者30例。同时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Treg细胞百分比、Breg细胞百分比、Treg细胞表面PD-1阳性率、Breg细胞表面PD-L1阳性率等,同时分析观察组不同病情程度患者各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Breg细胞百分比、Treg细胞百分比、TGF-β、IL-10和IL-4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reg细胞表面PD-1阳性率、Breg细胞表面PD-L1阳性率、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sPD-1)和IL-17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sPD-L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度患者Breg细胞百分比、Treg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低于轻度和中度患者(均P<0.05),而Treg细胞表面PD-1阳性率、Breg细胞表面PD-L1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患者(均P<0.05)。Treg细胞表面PD-1阳性率与Breg细胞表面PD-L1阳性率呈正相关(r=0.446,P<0.05)。观察组治疗后Breg细胞百分比、Treg细胞百分比、TGF-β、IL-10和IL-4水平有所升高(P<0.05),而Treg细胞表面PD-1阳性率、Breg细胞表面PD-L1阳性率、sPD-1和IL-17水平有所降低(P<0.05),治疗前后sPD-L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TP患者Treg细胞表面PD-1和Breg细胞表面PD-L1阳性率明显升高,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同时Treg细胞表面PD-1和Breg细胞表面PD-L1表达之间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调节性T细胞 调节性b细胞
下载PDF
量子点荧光微球免疫法定量检测小麦中黄曲霉毒素B1
8
作者 范雅靓 吴才章 赵志科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208-216,共9页
目的建立量子点荧光微球免疫法快速检测小麦中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方法采用量子点荧光微球作为荧光标记物,与黄曲霉毒素B1的单克隆抗体偶联,构建量子点荧光微球探针。优化缓冲液pH、抗体最小标记量、荧光探针用量和包被抗原浓度等实验... 目的建立量子点荧光微球免疫法快速检测小麦中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方法采用量子点荧光微球作为荧光标记物,与黄曲霉毒素B1的单克隆抗体偶联,构建量子点荧光微球探针。优化缓冲液pH、抗体最小标记量、荧光探针用量和包被抗原浓度等实验条件,建立检测卡上T线和C线信号峰值面积的比值与样本中黄曲霉毒素B1浓度的关系,构建定量标准曲线。针对小麦样品,将该检测方法与时间分辨荧光定量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建立的荧光定量免疫层析检测方法最佳反应条件为:pH 7.5磷酸钠缓冲液,抗体标记量为20μg,荧光探针用量为4.0μL,抗原质量浓度使用0.40mg/mL。小麦中黄曲霉毒素B1的定量检测线性范围为0.05~25.00μg/kg,相关系数(r^(2))为0.9994,检出限为0.02μg/kg,定量限为0.05μg/kg。加标回收率为91.50%~115.00%,变异系数为1.88%~5.46%。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荧光定量免疫层析方法快速、准确、稳定性好、可靠性高,适用于小麦中黄曲霉毒素B1的现场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荧光微球 黄曲霉毒素b1 荧光免疫 小麦
下载PDF
虹鳟Scarb1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及组织表达分析
9
作者 张东强 黄进强 +3 位作者 李永娟 吴深基 赵璐 宋玉芳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8-1018,共11页
清道夫受体B类成员1(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member 1,Scarb1)作为细胞表面的膜受体蛋白,在动物体色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解Scarb1基因在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体色形成中的作用,通过RACE技术克隆虹鳟Scarb1基因的cDN... 清道夫受体B类成员1(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member 1,Scarb1)作为细胞表面的膜受体蛋白,在动物体色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解Scarb1基因在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体色形成中的作用,通过RACE技术克隆虹鳟Scarb1基因的cDNA全长,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该基因及其序列结构特征,同时使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Scarb1基因在虹鳟、金鳟及其杂交F_(1)代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Scarb1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2032 bp,开放阅读框1479 bp,编码492个氨基酸,预测分子质量为55.59 ku,且存在保守的CD36结构域和2个跨膜区。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虹鳟与其他硬骨鱼类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为71.69%~98.58%;进化分析发现虹鳟与大马哈鱼亲缘关系最近,与哺乳动物和两栖动物亲缘关系最远。qRT-PCR检测结果表明,在虹鳟与金鳟胚胎期及出膜后各发育阶段中Scarb1基因均有不同程度表达,且表现为受精期至桑葚期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时期(P<0.05),对虹鳟与金鳟同一时期的差异分析发现该基因在胚胎期及7 dph(days post hatch)、1 M(month post hatch)、2 M和3 M时期中表达存在显著差异(P<0.01)。Scarb1基因在虹鳟与金鳟背部皮肤和背部肌肉等色素沉着性组织中表达量较高,其中在金鳟背部皮肤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虹鳟(P<0.01)。此外,Scarb1基因在杂交F_(1)代不同发育时期中的表达规律与双亲一致;在不同组织中,该基因在杂交F_(1)代背部皮肤中的表达量介于双亲之间。研究结果表明,Scarb1基因与虹鳟体色形成有着密切关系,且可能在金鳟黄色体色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 体色 清道夫受体b类成员1(Scarb1)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β2-MG、HMGB1水平与分期的相关性分析
10
作者 刘冰 许惠丽 王敏芳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4期84-86,共3页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水平与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3年7月在平顶山市第一人民...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水平与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3年7月在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106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于本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的100例志愿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β2-MG、HMGB1水平,比较不同分期MM患者的血清β2-MG、HMGB1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MM患者临床分期与血清β2-MG、HMGB1水平的相关性,比较不同预后MM患者的血清β2-MG、HMGB1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β2-MG、HMGB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Ⅰ期患者血清β2-MG、HMGB1水平低于Ⅱ期患者,Ⅱ期患者β2-MG、HMGB1水平低于Ⅲ期患者(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M患者临床分期与血清β2-MG、HMGB1水平呈正相关(P<0.05);完全缓解患者血清β2-MG、HMGB1水平低于部分缓解患者,部分缓解患者血清β2-MG、HMGB1水平低于复发患者(P<0.05)。结论:MM患者的血清β2-MG、HMGB1水平与其临床分期、预后关系密切,随着患者临床分期增加,其血清β2-MG、HMGB1水平随之升高,临床诊治时可结合以上指标判断患者病情进展,预测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Β2微球蛋白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Durie-Salmon分期 预后
下载PDF
血清SIRT1、sICAM-1及PD-L1联合检测对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评估效能
11
作者 刘帅 宋海容 段昱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6期2922-2926,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联合检测对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评估效能。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 目的探讨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联合检测对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评估效能。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84例难治DLBC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后1个月的疾病状态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57例)和预后不良组(27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SIRT1、sICAM-1及PD-L1水平;分析血清SIRT1、sICAM-1及PD-L1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清SIRT1、sICAM-1及PD-L1水平对难治DLBCL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结果预后不良组血清SIRT1、sICAM-1及PD-L1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SIRT1、sICAM-1及PD-L1水平是影响难治性DLBCL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血清SIRT1、sICAM-1及PD-L1单独及三者联合预测难治性DLBCL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851、0.843、0.924、0.980,且三者联合的预测价值高于单独预测(P<0.05)。结论血清SIRT1、sICAM-1及PD-L1水平可作为难治DLBCL患者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且三者联合检测的效能优于单项检测,对指导临床治疗及监测疾病进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预后
下载PDF
MCP-1及CCR2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2
作者 王蒙 张平平 +4 位作者 朱清 胡忠利 白雪 伍燕平 李佳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19,共8页
目的:分析MCP-1及CCR2在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并评估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5月期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确诊及治疗的141例初治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学... 目的:分析MCP-1及CCR2在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并评估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5月期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确诊及治疗的141例初治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学资料,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CP-1及CCR2在初治DLBCL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及生存的关系。结果:MCP-1及CCR2的表达与DLBCL患者Ann Arbor分期晚、IPI评分高、乳酸脱氢酶(LDH)升高、Ki-67指数高及疗效差有关,与其他病理学参数(如性别、年龄、β2-微球蛋白、BCL-2、BCL-6、Hans分型、首发部位、有无B症状、骨髓是否受累)均无显著相关性。生存曲线分析显示,MCP-1或CCR2阳性组与阴性组OS及PFS具有统计学差异,且与预后不良有关。单因素Cox回归法分析结果显示,β2-微球蛋白、Ki-67指数、IPI评分、MCP-1、CCR2表达水平对患者的PFS和OS有影响,疗效不佳的患者的PFS和OS明显缩短(P<0.05),性别、年龄、LDH、BCL-2、BCL-6、Hans分型、肿瘤原发部位、有无B症状、骨髓是否受累、Ann Arbor分期对患者的PFS及OS无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β2-微球蛋白高表达、Ki-67指数高、IPI评分高、MCP-1、CCR2高表达水平及疾病缓解的深度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MCP-1或CCR2在初治DLBCL中表达率高,且与DLBCL患者Ann Arbor分期、IPI评分、LDH及Ki-67指数相关预后差的临床指标有关,是影响PFS和OS的不良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MCP-1 CCR2 免疫组化
下载PDF
SOD1抑制剂LCS-1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13
作者 郑维成 施文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6-1732,共7页
目的: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肿瘤组织及DLBCL细胞系中的表达,观察SOD1抑制剂LCS-1对DLBCL细胞系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OD1在DLBCL组织及反应性淋巴... 目的: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肿瘤组织及DLBCL细胞系中的表达,观察SOD1抑制剂LCS-1对DLBCL细胞系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OD1在DLBCL组织及反应性淋巴结增生组织中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SOD1蛋白在DLBCL细胞株(TMD-8、OCI-Ly10、OCI-Ly18、OCI-Ly19)中的表达情况。用不同浓度的LCS-1处理DLBCL细胞株后,分别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Western blot法检测SOD1蛋白的表达水平、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通过KEGG数据库分析SOD1高表达组的基因富集情况。结果:DLBCL患者肿瘤组织和DLBCL细胞系TMD-8、OCI-Ly18、OCI-Ly19明显高表达SOD1。SOD1抑制剂LCS-1对高表达SOD1蛋白的DLBCL细胞株TMD-8、OCI-Ly18、OCI-Ly19的活力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效应,且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r=0.730,r=0.929,r=0.976);OCI-Ly18、OCI-Ly19细胞株经不同浓度的LCS-1处理后,SOD1蛋白表达水平随LCS-1浓度的增加而下降(r=0.860,r=0.970);LCS-1在3μmol/L浓度时可以显著促进DLBCL细胞株OCI-Ly18、OCI-Ly19的细胞凋亡(P<0.001)。KEGG基因富集通路分析显示,在DLBCL中,SOD1可能通过氧化磷酸化(P=0.002,FDR=0.003)、核糖体(P=0.004,FDR=0.005)等途径发挥作用。结论:DLBCL患者肿瘤组织中SOD1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LCS-1作为SOD1抑制剂,可以明显抑制DLBCL细胞株OCI-Ly18、OCI-Ly19的细胞活力与增殖,促进细胞凋亡,这为DLBCL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氧化物歧化酶1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LCS-1 凋亡
下载PDF
苦柯胺B调控NLRP3/Caspase-1/GSDMD焦亡通路减轻脂多糖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
14
作者 宁璞 柯蕊 +1 位作者 和平 杨拴盈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009-1016,共8页
目的:探讨苦柯胺B(KB)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单核细胞白血病THP-1细胞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消皮素D(GSDMD)焦亡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THP-1细胞经100 ng/mL佛波酯(PMA)诱导24 h成为... 目的:探讨苦柯胺B(KB)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单核细胞白血病THP-1细胞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消皮素D(GSDMD)焦亡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THP-1细胞经100 ng/mL佛波酯(PMA)诱导24 h成为巨噬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KB对细胞活力的影响,确定合适的浓度用于后续实验;由LPS联合三磷酸腺苷(ATP)诱导建立巨噬细胞炎症损伤模型(LPS组),采用不同浓度KB及NLRP3炎症小体抑制剂MCC950处理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NLRP3、Caspase-1、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白细胞介素(IL)-1β、GSDMD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炎症小体组分及焦亡相关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IL-1β的含量,检测细胞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Annexin-V-PE/7-AAD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结果:KB浓度为12.5~400μmol/L范围内对THP-1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与对照组(未处理细胞)比较,LPS组NLRP3、Caspase-1、IL-1β、GSDMD、HMGB-1 m RNA表达上调,经MCC950或KB处理后,上述mRNA表达水平较LPS组下降(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LPS组NLRP3、Caspase-1、Cleaved Caspase-1、GSDMD、GSDMD-NT、HMGB1蛋白表达量均较对照组升高,经MCC950或KB处理后上述蛋白表达下调,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分泌量和LDH释放量降低(均P<0.05),细胞凋亡减少。结论:KB可通过抑制NLRP3/Caspase-1/GSDMD通路介导的焦亡来改善LPS诱导的THP-1细胞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柯胺b 炎症小体 NLRP3/Caspase-1/GSDMD通路 焦亡 巨噬细胞
下载PDF
血清AIF-1、Bmi-1、MAP19联合诊断宫颈癌的价值分析
15
作者 王汇博 陈慧君 朱敏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971-975,共5页
目的探究宫颈癌患者血清中同种异体移植物炎性因子1(AIF-1)、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白血病毒插入位点1(Bmi-1)、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相关蛋白19(MAP19)水平变化及对宫颈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产科收治... 目的探究宫颈癌患者血清中同种异体移植物炎性因子1(AIF-1)、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白血病毒插入位点1(Bmi-1)、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相关蛋白19(MAP19)水平变化及对宫颈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产科收治宫颈癌患者18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8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组研究对象血清AIF-1、Bmi-1、MAP19水平;比较宫颈癌不同分期患者血清中AIF-1、Bmi-1、MAP19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IF-1、Bmi-1、MAP19水平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AIF-1、Bmi-1、MAP19水平上升(t=13.054、13.598、10.601,P均<0.001);不同分期宫颈癌患者血清中AIF-1、Bmi-1、MAP19水平随分期升高而升高(F=32.001、8.232、10.602,P均<0.001);宫颈癌患者血清AIF-1、Bmi-1、MAP19高水平在病理低分化、HPV阳性、FIGOⅢ~Ⅳ期和淋巴结转移中比例升高(AIF-1:χ^(2)=41.162、27.607、13.718、23.824,P均<0.001;Bmi-1:χ^(2)=33.563、22.060、22.599、18.451,P均<0.001;MAP19:χ^(2)=49.585、14.913、25.545、13.605,P均<0.001);血清AIF-1、Bmi-1、MAP19水平及三者联合预测宫颈癌病变的AUC分别为0.759、0.726、0.751、0.839,三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预测价值(Z=2.499、3.363、2.749,P=0.012、<0.001、0.016)。结论宫颈癌患者血清AIF-1、Bmi-1、MAP19水平显著上升,且随宫颈癌分期升高而升高,三者联合对宫颈癌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同种异体移植物炎性因子1 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白血病毒插入位点1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相关蛋白19 诊断
下载PDF
ABCB1基因C3435T多态性对苯巴比妥透过癫痫患者血-脑屏障的影响
16
作者 顾浩 李艺果 +1 位作者 赵变歌 陈红莲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6期711-714,共4页
目的探讨ABCB1基因C3435T多态性对苯巴比妥(PB)透过癫痫患者血-脑屏障(BBB)及癫痫发作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接受PB单药治疗的全身强直-阵挛发作癫痫患者,记录6个月治疗期间的癫痫发作次数。对患者进行ABCB1基因C3435T多态性基因分型,测... 目的探讨ABCB1基因C3435T多态性对苯巴比妥(PB)透过癫痫患者血-脑屏障(BBB)及癫痫发作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接受PB单药治疗的全身强直-阵挛发作癫痫患者,记录6个月治疗期间的癫痫发作次数。对患者进行ABCB1基因C3435T多态性基因分型,测定脑脊液(CSF)及血清(S)中PB的药物浓度,计算CSF/S-PB浓度比作为PB透过BBB的指标。结果62例患者经ABCB1基因C3435T基因测序分型,其中CC型17例,CT型32例和TT型13例;CC型、CT型和TT型患者CSF-PB分别为(44.71±10.95)μmol/L、(52.75±13.24)μmol/L、(65.64±14.34)μmol/L,CSF/S-PB分别为0.47±0.12、0.53±0.17、0.66±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型发作9次2例,8次1例,7次3例,6次2例,发作超过5次CT型和TT型仅有1例,CC基因型和低CSF/S-PB与癫痫发作频率增加相关(P<0.05)。结论ABCB1基因C3435T多态性显著影响癫痫患者CSF/S-PB浓度比和癫痫发作频率,可能是癫痫耐药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b亚家族成员1 多态性 耐药性 癫痫 脑脊液 苯巴比妥
下载PDF
血清miR-340-5p、Bmi-1与老年急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17
作者 林萍 孙丽薇 李克颖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7期2577-258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340-5p(miR-340-5p)、B细胞特异性Moloney小鼠白血病病毒整合位点1(Bmi-1)与老年急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就诊的103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MoCA评...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340-5p(miR-340-5p)、B细胞特异性Moloney小鼠白血病病毒整合位点1(Bmi-1)与老年急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就诊的103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MoCA评分将患者分为VCI组(n=60)和无VCI组(n=43)。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2组血清中miR-340-5p、Bmi-1的表达情况;ENCORI预测miR-340-5p与Bmi-1的靶向关系;Pearson法分析VCI患者血清miR-340-5p与Bmi-1表达水平相关性;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miR-340-5p、Bmi-1水平与MoCA评分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VCI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340-5p、Bmi-1水平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VCI的诊断价值。结果VCI组患者吸烟史、既往脑梗病史占比显著高于无VCI组(P<0.05),MoCA评分显著低于无V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VCI组相比,VCI组miR-340-5p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Bmi-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CORI网站预测结果显示,miR-340-5p与Bmi-1可能存在靶向关系;且VCI组患者血清miR-340-5p表达水平与Bmi-1呈负相关,血清miR-340-5p表达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Bmi-1表达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oCA评分、miR-340-5p是影响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VCI的保护因素(P<0.05),吸烟史、既往脑梗死病史、Bmi-1是影响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VCI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340-5p、Bmi-1表达水平(AUC=0.851、0.886)对老年急性脑梗死后VCI有良好的诊断效果,且二者联合诊断效果更佳(AUC=0.947,Z二者联合-miR-340-5p=3.018、P=0.003,Z二者联合-Bmi-1=2.636,P=0.008)。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后VCI患者血清,miR-340-5p表达下调,Bmi-1表达上调,二者表达水平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VCI过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微小RNA-340-5p b细胞特异性Moloney小鼠白血病病毒整合位点1 血管性认知障碍
下载PDF
环状RNA hsa_circ_0085576调控微小RNA-498/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鼠白血病病毒整合位点1轴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18
作者 李立恒 王蕊 +5 位作者 王晓明 张智轶 张璇 安峰 王芹 张凡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7,共8页
目的探究环状RNA hsa_circ_0085576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OSCC细胞中hsa_circ_0085576、微小RNA-498(miR-498)以及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鼠... 目的探究环状RNA hsa_circ_0085576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OSCC细胞中hsa_circ_0085576、微小RNA-498(miR-498)以及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鼠白血病病毒整合位点1(BMI-1)的表达水平。使用CCK-8、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以及qRT-PCR、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SCC-15细胞增殖活力、迁移及侵袭能力以及相关基因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OSCC细胞中hsa_circ_0085576与BMI-1表达上调,miR-498表达下调(P<0.05)。下调hsa_circ_0085576表达或过表达miR-498后SCC-15细胞的增殖活性、划痕愈合率、侵袭细胞数目以及细胞周期蛋白D1、波形蛋白表达水平下调,miR-498和E-钙黏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5);抑制miR-498表达可减弱下调hsa_circ_0085576表达对OSC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抑制作用;上调BMI-1表达可减弱过表达miR-498对OSC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抑制作用。结论下调hsa_circ_0085576表达可通过激活miR-498/BMI-1轴抑制OSC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 hsa_circ_0085576 微小RNA-498 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鼠白血病病毒整合位点1 口腔鳞状细胞癌
下载PDF
乳酸菌肽聚糖对雏鸭饲粮中黄曲霉毒素B 1的脱毒效果研究
19
作者 邵怡豪 王煜琦 +3 位作者 张宇豪 张广明 肖发沂 李庆梅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339-4349,共11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乳酸菌肽聚糖对黄曲霉毒素B_(1)(AFB_(1))的吸附作用,为乳酸菌肽聚糖的制备和饲粮中AFB_(1)的脱毒提供科学依据及理论基础。试验以4种乳酸菌(嗜酸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罗伊氏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为原料提取乳酸菌肽聚糖,... 本试验旨在探究乳酸菌肽聚糖对黄曲霉毒素B_(1)(AFB_(1))的吸附作用,为乳酸菌肽聚糖的制备和饲粮中AFB_(1)的脱毒提供科学依据及理论基础。试验以4种乳酸菌(嗜酸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罗伊氏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为原料提取乳酸菌肽聚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4种乳酸菌肽聚糖对AFB_(1)的体外吸附率,选取体外吸附效果最好的罗伊氏乳杆菌肽聚糖进行动物试验。选择1日龄健康樱桃谷鸭12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AFB_(1)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0 mg/kg AFB_(1),试验组在AFB_(1)组饲粮中分别添加0.10%(Ⅰ组)、0.15%(Ⅱ组)和0.20%(Ⅲ组)罗伊氏乳杆菌肽聚糖。预试期3 d,正试期21 d。结果表明:1)乳酸菌肽聚糖种类、添加量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均能够显著影响AFB_(1)的体外吸附率(P<0.05),其中10.0 mg/mL罗伊氏乳杆菌肽聚糖对AFB_(1)的体外吸附率最高,达75.29%。2)与对照组相比,AFB_(1)组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料重比显著升高(P<0.05);血浆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肝脏、脾脏、胸腺和法氏囊指数显著升高(P<0.05),血浆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降低(P<0.05)。3)与AFB_(1)组相比,Ⅰ、Ⅱ、Ⅲ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升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Ⅰ、Ⅱ、Ⅲ组的血浆IgG、IFN-γ、IL-2、IL-4含量和SOD、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血浆AST、AKP、ALT活性及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Ⅱ、Ⅲ组的胸腺和法氏囊指数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不同乳酸菌肽聚糖对AFB_(1)体外吸附效果不同,饲粮中添加罗伊氏乳杆菌肽聚糖能够部分消除AFB_(1)对雏鸭造成的生长性能下降,改善AFB_(1)所导致的免疫功能降低以及肝脏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肽聚糖 乳酸菌 黄曲霉毒素b 1 生长性能 脱毒效果
下载PDF
血清ET-1、NT-proBNP、HIF-1α水平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倩 杨娟 孙斌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064-106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内皮素1(ET-1)、N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与急性左心衰竭(AHF)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A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AHF组,n=108);另纳入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对照组,n=100)。受试者均... 目的:探讨血清内皮素1(ET-1)、N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与急性左心衰竭(AHF)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A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AHF组,n=108);另纳入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对照组,n=100)。受试者均进行血清ET-1、NT-proBNP、HIF-1α水平检测。根据随访1年患者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n=50)与预后良好组(n=58)。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HF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预后的预测能力。结果:AHF组血清ET-1、NT-proBNP、HIF-1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心功能分级提高,患者血清ET-1、NT-proBNP、HIF-1α水平逐渐增高(P<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血清ET-1、NT-proBNP、HIF-1α水平均更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NT-proBNP(OR=1.273)、ET-1(OR=1.365)、HIF-1α(OR=1.670)是AHF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ET-1、NT-proBNP、HIF-1α水平对于患者预后不良均有一定预测能力(AUC=0.751、0.730、0.744),三者联合的AUC为0.862,高于单一指标的诊断效能(P<0.05)。结论:血清ET-1、NT-proBNP、HIF-1α水平与AHF患者心功能分级及预后均存在相关性,三者均可作为预后参考指标,联合应用可提高对预后不良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左心衰竭 预后 内皮素1 N端b型钠尿肽前体 缺氧诱导因子1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