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mization Control of Multi-Mode Coupling All-Wheel Drive System for Hybrid Vehicle
1
作者 Lipeng Zhang Zijian Wang +1 位作者 Liandong Wang Changan Ren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40-355,共16页
The all-wheel drive(AWD)hybrid system is a research focus on high-performance new energy vehicles that can meet the demands of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passing ability.Simultaneous optimization of the power and economy... The all-wheel drive(AWD)hybrid system is a research focus on high-performance new energy vehicles that can meet the demands of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passing ability.Simultaneous optimization of the power and economy of hybrid vehicles becomes an issue.A unique multi-mode coupling(MMC)AWD hybrid system is presented to realize the distributed and centralized driving of the front and rear axles to achieve vectored distribution and full utilization of the system power between the axles of vehicles.Based on the parameters of the benchmarking model of a hybrid vehicle,the best model-predictive control-based energy management strategy is proposed.First,the drive system model was built after the analysis of the MMC-AWD’s drive modes.Next,three fundamental strategies were established to address power distribution adjustment and battery SOC maintenance when the SOC changed,which was followed by the design of a road driving force observer.Then,the energy consumption rate in the average time domain was processed before designing the minimum fuel consumption controller based on the equivalent fuel consumption coefficient.Finally,the advantage of the MMC-AWD was confirmed by comparison with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economy of the BYD Song PLUS DMI-AWD.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in comparison to the comparative hybrid system at road adhesion coefficients of 0.8 and 0.6,the MMC-AWD’s capacity to accelerate increases by 5.26%and 7.92%,respectively.When the road adhesion coefficient is 0.8,0.6,and 0.4,the maximum climbing ability increases by 14.22%,12.88%,and 4.55%,respectively.As a result,the dynamic performance is greatly enhanced,and the fuel savings rate per 100 km of mileage reaches 12.06%,which is also very economical.The proposed control strategies for the new hybrid AWD vehicle can optimize the power and economy simultaneous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brid vehicle All-wheel drive Multi-mode coupling Energy management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下载PDF
复合驱动并联机构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分析
2
作者 吴孟丽 陈莫 +3 位作者 李德祚 王旭浩 李明宇 林玉飞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121,共10页
针对一种PUU-2PRRS 5自由度复合驱动并联机构的刚体动力学建模问题,采用拉格朗日法结合虚功原理建立刚体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首先,在考虑存在次闭环的情况下,采用闭环矢量法对并联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推导出机构各构件质心的线... 针对一种PUU-2PRRS 5自由度复合驱动并联机构的刚体动力学建模问题,采用拉格朗日法结合虚功原理建立刚体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首先,在考虑存在次闭环的情况下,采用闭环矢量法对并联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推导出机构各构件质心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其次,采用拉格朗日法结合虚功原理建立复合驱动并联机构的刚体动力学模型,为复合驱动并联机构驱动力的求解及后续动力学仿真分析奠定了基础;最后,基于MATLAB软件和ADAMS软件对该并联机构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在给定相同末端轨迹的情况下,对比两种软件得到的驱动力变化曲线,仿真结果验证了所建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文中不仅为PUU-2PRRS 5自由度复合驱动并联机构控制系统的搭建打下了基础,也为其他复合驱动并联机构的动力学建模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驱动并联机构 次闭环结构 刚体动力学建模 拉格朗日法 虚功原理
下载PDF
考虑舒适性的自动驾驶轨道列车牵引电机节能控制 被引量:1
3
作者 高熙贺 《机械与电子》 2023年第10期29-34,38,共7页
为提升乘客在自动驾驶轨道列车中的体验感,保证自动驾驶轨道列车的安全运行,提出考虑舒适性的自动驾驶轨道列车牵引电机节能控制技术。构建自动驾驶轨道列车运动学模型,分析牵引和制动电机能耗。依据分析结果建立列车牵引电机节能控制... 为提升乘客在自动驾驶轨道列车中的体验感,保证自动驾驶轨道列车的安全运行,提出考虑舒适性的自动驾驶轨道列车牵引电机节能控制技术。构建自动驾驶轨道列车运动学模型,分析牵引和制动电机能耗。依据分析结果建立列车牵引电机节能控制目标函数,并以行驶速度、舒适性、准时性和精确停车设置约束条件。利用混沌算法和蛙跳算法改进标准差分进化算法求解目标函数,获取最优解,实现自动驾驶轨道列车牵引电机节能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预期速度跟踪性能、节能性、舒适性、精准停车和准点中表现更为优异,验证了所提方法应用下的自动驾驶轨道列车在满足乘客舒适性要求的基础上,获取了较好的牵引电机节能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电机 自动驾驶轨道列车 节能控制 运动学模型 混合差分进化算法
下载PDF
模型数据混合驱动的水声器材防御决策方法
4
作者 杨静 黄金才 +1 位作者 张驭龙 郭力强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4-29,135,共7页
基于模型的计算机仿真技术在水中对抗战法推演、方案制定等应用中至关重要。但是由于战场输入数据维数高且模型复杂度高,基于模型仿真方法很难从算法、计算优化的层面上满足决策实时性要求。基于仿真模型产生的大量仿真样本数据,采用学... 基于模型的计算机仿真技术在水中对抗战法推演、方案制定等应用中至关重要。但是由于战场输入数据维数高且模型复杂度高,基于模型仿真方法很难从算法、计算优化的层面上满足决策实时性要求。基于仿真模型产生的大量仿真样本数据,采用学习算法拟合求解最小极值点,缩小决策空间,再与传统仿真模型相结合以提高过程仿真优化效率;实验表明,采用模型与数据驱动混合学习模型在决策相对较优条件下可以将决策时间缩短到原来的6%。在积累了大量作战仿真、训练数据的今天,采用机器学习算法代替传统基于模型算法,是满足实时性和决策准确率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中对抗 数据与模型混合驱动 防御决策 元训练算法 不均衡数据
下载PDF
复合翼垂直起降无人机直驱混合动力系统验证设计与试验建模方法
5
作者 郑育行 张勋 +2 位作者 安斯奇 唐庆如 张启悦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7-89,共13页
针对传统复合翼垂直起降(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VTOL)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垂直机动时间短的固有缺陷,提出了一种应用油电混动技术的直驱混合动力系统拓扑结构。面向起飞质量约15~20 kg的复合翼垂直起降无人机... 针对传统复合翼垂直起降(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VTOL)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垂直机动时间短的固有缺陷,提出了一种应用油电混动技术的直驱混合动力系统拓扑结构。面向起飞质量约15~20 kg的复合翼垂直起降无人机对直驱混合动力系统的软硬件进行开发与选型,设计出了满足上述起飞质量下功率需求的直驱混合动力系统。为对动力系统的设计方法进行验证并在探究其特性规律的基础上建立简化的直驱混合动力系统数学仿真模型,搭建了能够在地面模拟搭载直驱混合动力的复合翼垂起无人机飞行工况与工作模式的直驱混合动力系统地面一体化验证平台。基于此验证平台,设计了直驱混合动力系统特性一体化探究试验方案,采用试验建模法建立了简化的直驱混合动力系统的稳态与动态数学仿真模型,通过仿真与实物对比试验分析法,验证了试验方案的可行性与模型准确性。直驱混合动力系统配装复合翼垂直起降无人机搭建飞行验证平台并完成垂直机动飞行试验,试验过程中,全系统工作正常,飞行验证平台垂直机动时间超过预期指标。飞行试验结果表明,直驱混合动力系统设计方法是正确且有效的,动力系统具有良好的功率输出表现,能够改善复合翼垂起无人机垂直机动时间短的固有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起降 无人机 复合翼垂直起降无人机 直驱混合动力系统拓扑结构 油电混动 动力系统一体化验证平台 试验建模法 飞行验证平台
下载PDF
基于串并混联的机械手运动数学模型建立与数值仿真
6
作者 汪再如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29-33,48,共6页
串并混联机械手融合了串联机械手和并联机械手各自优势,在结构设计稳定性和运动轨迹控制方式上做出了优化与改良,但串并混联机械手的结构更复杂,同时控制难度也在增大。在仿真环境下,模拟了五自由度串并混联机械手的空间位姿变化,并构... 串并混联机械手融合了串联机械手和并联机械手各自优势,在结构设计稳定性和运动轨迹控制方式上做出了优化与改良,但串并混联机械手的结构更复杂,同时控制难度也在增大。在仿真环境下,模拟了五自由度串并混联机械手的空间位姿变化,并构建空间范围内的运动数学模型。将串并混联机械手运动过程中的驱动向量进行分解,将其拆分成惯性矩阵、离心力耦合矩阵和重力矩阵的和,分别从不同的层面分析机械手运动的轨迹偏差,混联机械手绕多个空间轴旋转,最终姿态控制为机械手各关节旋转角速度的矢量和。数值仿真结果显示,机械手数学模型各参数设计合理,轨迹控制偏差和关节旋转角度控制偏差相对于传统控制方式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并混联 运动数学模型 驱动向量 矢量和 控制偏差
下载PDF
滚珠丝杠进给系统混合建模及其振动时变性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董亮 汤文成 刘立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196-202,共7页
为了研究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的振动特性,提出了一种混合建模方法,将丝杠作为分布参数模型,其余部件作为集中参数模型。应用功率平衡法和Ritz级数法,建立了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的轴向、扭转和弯曲振动模型,并推导了系统的刚度、质量和阻尼矩... 为了研究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的振动特性,提出了一种混合建模方法,将丝杠作为分布参数模型,其余部件作为集中参数模型。应用功率平衡法和Ritz级数法,建立了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的轴向、扭转和弯曲振动模型,并推导了系统的刚度、质量和阻尼矩阵。数值仿真分析了进给系统振动随工作台位置和质量变化的时变特性,并获得了不同工作台位置下的振型。研究表明工作台位置和质量变化对轴向振动的影响较大,对扭转振动影响较小,且工作台位置对弯曲振动影响较大。实验结果表明该混合模型能够准确预测系统的振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珠丝杠 驱动系统 振动 混合建模
下载PDF
工业机器人谐波减速器迟滞特性的神经网络建模 被引量:11
8
作者 党选举 王凯利 +2 位作者 姜辉 伍锡如 张向文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94-701,共8页
谐波减速器中柔性环节与传动的非线性摩擦,导致谐波传动出现了不可避免地影响传动精度的复杂迟滞特性,为了描述谐波减速器的迟滞特性,本文构建了一个结构简洁的神经网络迟滞混合模型。该模型由类迟滞特性预处理环节和动态RBF神经网络两... 谐波减速器中柔性环节与传动的非线性摩擦,导致谐波传动出现了不可避免地影响传动精度的复杂迟滞特性,为了描述谐波减速器的迟滞特性,本文构建了一个结构简洁的神经网络迟滞混合模型。该模型由类迟滞特性预处理环节和动态RBF神经网络两部分组成:对输入信号进行类迟滞预处理,处理后的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具有类迟滞特性;充分利用动态RBF神经网络实现类迟滞到谐波减速器迟滞特性的高精度映射。根据本文搭建的实验平台,在不同实验条件下获得的数据进行建模验证,在不同频率输入信号、不同负载,实现相同建模精度下,神经网络迟滞混合模型的验证精度为0.449 6(MSE),远高于经典RBF神经网络模型的3.032 1(MSE)精度,证明了所构造的神经网络迟滞混合模型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波减速器 迟滞特性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混合模型 摩擦
下载PDF
PRIUS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键合图建模仿真 被引量:8
9
作者 高海鸥 王仲范 邓亚东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3-65,共3页
在深入研究丰田公司出产的 PRIU S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及其各单元的动态关系的基础上 ,运用键合图原理对该系统进行数学建模 ,并应用 Matlab/ Simulink进行仿真计算和研究。研究表明 ,所建模型可以较准确地反映PRIU S的动态特性 ,并通... 在深入研究丰田公司出产的 PRIU S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及其各单元的动态关系的基础上 ,运用键合图原理对该系统进行数学建模 ,并应用 Matlab/ Simulink进行仿真计算和研究。研究表明 ,所建模型可以较准确地反映PRIU S的动态特性 ,并通过发现解决多动力耦合中弹性与柔性耦合影响导致的车速波动 ,证明使用键合图建模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US 混合动力汽车 驱动系统 键合图 仿真 波动
下载PDF
Insight混合动力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6
10
作者 邓亚东 高海鸥 王仲范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2-66,共5页
研究了本田汽车公司Insight混合动力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及其各单元的动态特性,运用键合图原理对该系统进行数学建模.在假定的几种运行工况下,应用Matlab/Simulink对系统进行仿真计算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较准确地反映了该混合动... 研究了本田汽车公司Insight混合动力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及其各单元的动态特性,运用键合图原理对该系统进行数学建模.在假定的几种运行工况下,应用Matlab/Simulink对系统进行仿真计算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较准确地反映了该混合动力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动态特性,并能根据不同的控制策略修改系统的有关参数,方便地用于同类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研究与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模与仿真 键合图 驱动系统 INSIGHT
下载PDF
考虑摩擦和间隙的柔性滚珠丝杠进给系统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董亮 汤文成 刘立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00-307,共8页
为了研究高速滚珠丝杠进给伺服系统的动态特性,提出了一种建立进给系统机械子系统振动模型的混合建模方法,采用带有轴向和扭转自由度的欧拉-伯努利梁单元描述丝杠的轴向、扭转和弯曲振动,采用集中参数方法描述交流伺服驱动子系统和进给... 为了研究高速滚珠丝杠进给伺服系统的动态特性,提出了一种建立进给系统机械子系统振动模型的混合建模方法,采用带有轴向和扭转自由度的欧拉-伯努利梁单元描述丝杠的轴向、扭转和弯曲振动,采用集中参数方法描述交流伺服驱动子系统和进给系统的其余部件,建立了包含摩擦、间隙非线性因素及外切削力干扰的柔性进给系统模型。实验证明了混合模型能够较准确反映机械系统的振动特性。在此基础上,数值仿真分析表明,低速运动中摩擦和间隙非线性会导致进给系统产生较大的速度波动,在高速运动中机械系统的轴向和扭转振动会导致进给系统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滚珠丝杠 进给系统 振动 混合模型
下载PDF
高精度二相混合式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付朝阳 刘景林 常威威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276-1278,共3页
在二相混合式步进电机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针对电机低速运行时的振动和噪声过大的问题,研究了正弦脉宽调制细分驱动技术,开发出一种新型的基于单片机的多细分二相混合式步进电机驱动器。该系统主要分为数字控制部分、GAL片逻辑综合信号处... 在二相混合式步进电机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针对电机低速运行时的振动和噪声过大的问题,研究了正弦脉宽调制细分驱动技术,开发出一种新型的基于单片机的多细分二相混合式步进电机驱动器。该系统主要分为数字控制部分、GAL片逻辑综合信号处理单元、SG3525恒流控制电路、驱动功放电路、过流保护及反馈电路和系统供电电源模块等。系统采用专用集成芯片和可编程逻辑器件,以8位单片机AT89C2051为控制核心,实现恒流控制、正/反转运行、过流保护和多档位细分等功能。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合理可行,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步进电机 数学模型 细分驱动 单片机
下载PDF
人机智能技术及系统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23
13
作者 程洪 黄瑞 +3 位作者 邱静 马文昊 施柯丞 李骏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86-398,共13页
人机智能系统是能够实现人机智能协作的机器人系统,近年来成为了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针对人机智能系统技术和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从人机智能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典型应用领域两方面进行了进展综述。重点综述了与... 人机智能系统是能够实现人机智能协作的机器人系统,近年来成为了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针对人机智能系统技术和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从人机智能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典型应用领域两方面进行了进展综述。重点综述了与传统机器人系统存在差异性的人机智能系统关键技术,从建模、交互、协同和优化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分别展开论述,对涉及的典型应用领域及典型人机智能系统进行总结,并对人机智能系统发展的挑战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智能系统 系统建模 人机交互 协同控制 混合智能 康复机器人 人机共驾 社会机器人
下载PDF
基于模型的冗余驱动并联机构神经网络同步协调控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晓飞 姚建涛 赵永生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67-375,共9页
冗余驱动并联机构驱动数目大于自由度数目,其各驱动关节间需要具有更高的驱动协调性。为了解决冗余驱动并联机构的驱动协调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的驱动力同步协调控制方法。以冗余驱动并联机构6PUS+UPU为研究对象,在力位混合驱... 冗余驱动并联机构驱动数目大于自由度数目,其各驱动关节间需要具有更高的驱动协调性。为了解决冗余驱动并联机构的驱动协调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的驱动力同步协调控制方法。以冗余驱动并联机构6PUS+UPU为研究对象,在力位混合驱动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驱动力同步协调控制策略;结合神经网络设计了驱动力同步控制器,并基于机构动力学模型设计了神经网络自学习算法。模型仿真与样机实验分别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冗余驱动 驱动力同步协调 力位混合驱动 动力学模型 神经网络
下载PDF
复合式磁力耦合器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爽 郭永存 +1 位作者 王鹏彧 李德永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5-123,共9页
为有效解决硬岩掘进机启动冲击振动较大和经常性过载工作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柔性传动技术的复合式磁力耦合器。根据新型复合式磁力耦合器的结构特点,应用化"场"为"路"的方法,建立了气隙磁场的计算公式;基于电流叠... 为有效解决硬岩掘进机启动冲击振动较大和经常性过载工作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柔性传动技术的复合式磁力耦合器。根据新型复合式磁力耦合器的结构特点,应用化"场"为"路"的方法,建立了气隙磁场的计算公式;基于电流叠加性,将电流折算到铜导体表面,并沿圆周方向对感生电动势进行积分,建立了空间磁场的电磁扭矩模型。为了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设计并制造了一台1∶2样机,对其机械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及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当转差率相同时,理论值、仿真值及试验值三者之间的差距小于10%;在同等体积条件下,相较于普通双盘式磁力耦合器,复合式磁力耦合器传递的扭矩增大了30.7%;与配备相同容量异步电机的硬岩掘进机相比,配备复合式磁力耦合器的硬岩掘进机的线性工作区域较宽,机械特性较软,因此过载保护能力更强。此项研究也可为承受大启动冲击和经常性过载的机械设备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岩掘进机 复合式磁力耦合器 柔性传动 电磁扭矩模型 机械性能
下载PDF
延长锂离子电池寿命的电动汽车复合电源设计 被引量:14
16
作者 罗玉涛 刘秀田 +1 位作者 梁伟强 阮旭松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59,共9页
分析了锂离子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单一电源的局限性和超级电容作为辅助动力源的优势,设计了锂离子电池与超级电容的复合电源系统拓扑结构.然后基于NEDC(欧洲3/4排放标准试验工况)循环工况,结合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的性能参数对锂离子电... 分析了锂离子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单一电源的局限性和超级电容作为辅助动力源的优势,设计了锂离子电池与超级电容的复合电源系统拓扑结构.然后基于NEDC(欧洲3/4排放标准试验工况)循环工况,结合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的性能参数对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复合电源进行参数匹配,利用超级电容器"削峰填谷"的作用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其后,基于整车循环工况试验建立容量衰减模型.最后,采用速度跟随式多目标优化的逻辑门限值控制策略,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计算,验证了复合电源系统拓扑结构设计、容量衰减模型和控制策略的合理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将电池的寿命提高50%,使电池避免大电流的冲击,降低了整车使用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NEDC循环工况 复合电源系统 容量衰减模型 逻辑控制策略
下载PDF
共直流母线交流传动节能系统的混杂系统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继方 汤天浩 姚刚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81-187,共7页
为了节约能源在工业生产中,共直流母线交流传动系统被广泛采用。针对因系统复杂难以建模问题,引入混杂系统理论,在分析共直流母线交流传动节能系统结构及特点的基础上,构造了系统的形式化模型及其等效电路,建立了等效电路中受控功率源... 为了节约能源在工业生产中,共直流母线交流传动系统被广泛采用。针对因系统复杂难以建模问题,引入混杂系统理论,在分析共直流母线交流传动节能系统结构及特点的基础上,构造了系统的形式化模型及其等效电路,建立了等效电路中受控功率源的混杂Petri网模型和电网整流装置的混杂自动机模型,进而得到系统整体模型。分两种工况仿真研究系统直流母线的功率和电压,讨论了不同工况下的处理方法,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直流母线 交流传动 节能 混杂系统 建模与分析
下载PDF
基于混杂Petri网的共直流母线交流传动系统建模与节能控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继方 汤天浩 姚刚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11,共7页
通过引入混杂系统理论,在分析系统运行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共直流母线交流传动系统混杂Petri网模型和电机功率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配对理论的节能控制算法,即在电机状态可调控时段,通过改变随机运行状态,使耗能状态激发与回... 通过引入混杂系统理论,在分析系统运行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共直流母线交流传动系统混杂Petri网模型和电机功率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配对理论的节能控制算法,即在电机状态可调控时段,通过改变随机运行状态,使耗能状态激发与回馈状态激发模糊配对的电机状态调控算法。采用该方法的直流母线功率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调整控制电机状态,使处在耗能状态电机最大限度地吸收制动状态电机再生的电能,减小了直流母线功率波动,提高了系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直流母线 交流传动 混杂PETRI网 建模 节能控制
下载PDF
基于熵权与混合代理模型的永磁驱动器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召 王大志 +1 位作者 时统宇 郑迪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2-108,共7页
针对永磁驱动器(PMD)的结构设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熵权法结合混合代理模型的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利用基于交叉验证误差的最优加权法,将响应曲面法、克里金法以及支持向量机回归结合起来,构建PMD的参数变量与响应变量之间的混合代理模... 针对永磁驱动器(PMD)的结构设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熵权法结合混合代理模型的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利用基于交叉验证误差的最优加权法,将响应曲面法、克里金法以及支持向量机回归结合起来,构建PMD的参数变量与响应变量之间的混合代理模型;然后引入改进的熵权法,将PMD的多指标转化为单一综合指标,并建立其优化的数学模型,通过自适应权重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最后对结果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和实验室仿真平台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优化设计方法优于其它方法,得到的PMD结构参数合理有效,较好的实现了PMD的多目标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驱动器 混合代理模型 熵权法 最优加权法 自适应权重粒子群算法
下载PDF
基于内模控制的兆瓦级直驱PMSM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瑞峰 尹忠刚 刘健 《电力电子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13,共5页
这里充分结合永磁同步电机(PMSM)与直驱传动方式的优点,首次将兆瓦级直驱PMSM(DD-PMSM)应用于电力机车,提高了电力机车传动系统的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内模控制(IMC)的兆瓦级DD-PMSM控制方法,解决了在低开关频率下分段调制时控制参数较... 这里充分结合永磁同步电机(PMSM)与直驱传动方式的优点,首次将兆瓦级直驱PMSM(DD-PMSM)应用于电力机车,提高了电力机车传动系统的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内模控制(IMC)的兆瓦级DD-PMSM控制方法,解决了在低开关频率下分段调制时控制参数较多以及PMSM在轴存在交叉耦合的问题,提高了整车系统的鲁棒性。通过在分段调制策略中的7,3脉冲下采用中间60°的调制方式,实现了较高的电压利用率以及到方波调制的平稳切换。最终在电力机车地面联调试验平台上完成了1.2MW DD-PMSM的相关试验,验证了所采用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永磁同步电机 分段调制 内模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