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檗碱诱导骨肉瘤细胞铁死亡的作用及机制
1
作者 姬健钧 邱文奎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6-303,共8页
目的 探讨小檗碱对MG63骨肉瘤细胞铁死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以不加药的细胞为对照,用不同浓度(2.5、5.0、10.0μmol/L)小檗碱作用于细胞24 h,检测细胞存活率、铁死亡相关指标[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Ki67)、线粒体超微结构、Fe^(2+)... 目的 探讨小檗碱对MG63骨肉瘤细胞铁死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以不加药的细胞为对照,用不同浓度(2.5、5.0、10.0μmol/L)小檗碱作用于细胞24 h,检测细胞存活率、铁死亡相关指标[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Ki67)、线粒体超微结构、Fe^(2+)、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变化、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与DNA结合活性以及磷酸化STAT3(pSTAT3)、肿瘤蛋白53(p53)和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蛋白表达水平。为观察p53在小檗碱诱导细胞铁死亡中的作用,转染p53 siRNA,将细胞分为对照组、p53 siRNA组、小檗碱组和p53 siRNA+小檗碱组,以10.0μmol/L小檗碱作用24 h后,检测细胞内p53和SLC7A11蛋白表达水平、线粒体膜电位、GSH水平以及MDA含量。为探究STAT3在小檗碱调控p53/SLC7A11信号通路中的作用,转染STAT3过表达质粒,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小檗碱组、STAT3组和STAT3+小檗碱组,以10.0μmol/L小檗碱作用24h后,检测细胞内p-STAT3、STAT3、p53和SLC7A1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细胞比较,2.5、5.0、10.0μmol/L小檗碱均能降低细胞存活率和细胞内Ki67蛋白表达,引起线粒体形态改变,升高细胞内Fe^(2+)、ROS和MDA水平以及p5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GSH水平、STAT3与DNA的结合活性以及p-STAT3和SLC7A11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小檗碱组比较,p53 siRNA+小檗碱组细胞内p53蛋白表达水平和MDA水平降低,SLC7A11蛋白表达水平、线粒体膜电位以及GSH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小檗碱组比较,STAT3+小檗碱组细胞内p-STAT3、STAT3、SLC7A1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5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小檗碱可通过STAT3/p53/SLC7A11信号通路诱导MG63细胞铁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铁死亡 骨肉瘤 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 肿瘤蛋白53 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
下载PDF
BCL7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对患者预后、肝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
2
作者 姜佳炜 黄伟 +5 位作者 陈婧 马韬 宣晗 颜杨 王若淳 刘金霞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1,共6页
目的:分析B细胞淋巴瘤7A(BCL7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以及与预后的关系,以及BCL7A表达对肝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行根治性肝切除术的40例肝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 目的:分析B细胞淋巴瘤7A(BCL7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以及与预后的关系,以及BCL7A表达对肝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行根治性肝切除术的40例肝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用于提取蛋白质,其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58.5±10.4)岁。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下载374例肝细胞癌和50例癌旁组织样本信息,肝癌细胞系Hep3B、SMMC-7721分别转染过表达BCL7A质粒及空载体质粒(阴性对照)。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化检测BCL7A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表达(神经钙黏素、上皮钙黏素、锌指转录因子)。Transwell以及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结果:TCGA中50例肝细胞癌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匹配),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中BCL7A的mRNA相对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13.38, P<0.001)。依据BCL7A mRNA表达水平的中位数将374例患者分为BCL7A高表达组( n=187)和低表达组( n=187),BCL7A高表达患者术后累积生存率低于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95, P=0.009)。Western印迹检测肝胆外科切除的手术标本,癌组织中BCL7A蛋白相对表达也高于癌旁组织。显微镜下(×20),与对照组比较,肝癌细胞Hep3B和SMMC-7721的BCL7A过表达组侵袭的细胞数更多(153.7±1.3)个比(63.7±4.7)个、(307.7±25.1)个比(72.3±12.5)个,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7.97、8.38,均 P=0.001)。细胞划痕实验结果与Transwell侵袭检测结果一致。肝癌细胞BCL7A过表达组神经钙黏素、锌指转录因子表达高于对照组,上皮钙黏素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肝细胞癌患者癌组织中BCL7A表达升高,并且与不良预后相关。BCL7A可能通过促进上皮间质转化促进肝癌细胞转移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预后 上皮间质转化 免疫浸润 B细胞淋巴瘤7A
原文传递
茱萸丸调控p53/SLC7A11信号通路介导氧化损伤及铁死亡减轻动脉粥样硬化
3
作者 宋玮 张钟艺 +1 位作者 张小波 沈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4118-4127,共10页
旨在探讨茱萸丸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诱导小鼠AS模型,造模周期为12周。造模成功的50只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即模型组,茱萸丸低、中、高剂量组,阿托伐他汀... 旨在探讨茱萸丸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诱导小鼠AS模型,造模周期为12周。造模成功的50只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即模型组,茱萸丸低、中、高剂量组,阿托伐他汀钙组,每组10只;C57BL/6J小鼠10只作为空白组。空白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无菌蒸馏水灌胃,茱萸丸低、中、高剂量组给予130.54、261.08、522.16 mg·kg^(-1)灌胃,阿托伐他汀钙组给予10.40 mg·kg^(-1)灌胃,每日1次,共12周。给药结束后,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主动脉、肝脏、附睾脂肪的病理学变化,并计算主动脉斑块面积占比、附睾脂肪面积、非酒精性脂肪肝活动性积分(NAS);油红O染色、Masson染色观察主动脉脂质及胶原纤维沉积,并计算主动脉红染脂质面积占比、主动脉胶原沉积面积占比;比色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铁离子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主动脉环氧合酶2(COX2)、铁蛋白重链1(FTH1)、胱氨酸/谷氨酸逆向转运蛋白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蛋白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主动脉肿瘤蛋白53(p53)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主动脉p53、SLC7A11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小鼠主动脉p53、SLC7A11、GPX4、FTH1、前列腺素G/H合酶2(PTGS2)、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1(NOX1)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主动脉斑块面积明显扩大,胶原纤维沉积增加,肝脏脂质沉积增加,脂滴变多,附睾脂肪细胞体积扩大;血清中铁离子、MDA含量升高,SOD、GSH-Px水平降低;p53、COX2蛋白表达升高;主动脉FTH1、SLC7A11、GPX4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PTGS2、NOX1 mRNA表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茱萸丸低、中、高剂量组及阿托伐他汀钙组小鼠主动脉斑块面积明显缩小,胶原沉积减少,肝脏脂质沉积减少,脂滴变少,附睾脂肪细胞体积缩小;血清中铁离子、MDA含量降低,SOD、GSH-Px水平升高;p53、COX2蛋白表达降低;主动脉FTH1、SLC7A11、GPX4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PTGS2、NOX1 mRNA表达降低。综上所述,茱萸丸对小鼠AS主动脉斑块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53/SLC7A11信号通路介导的氧化损伤及抑制细胞铁死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茱萸丸 氧化损伤 铁死亡 肿瘤蛋白53(p53) 胱氨酸/谷氨酸逆向转运蛋白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
原文传递
黄芩苷通过p53介导的SLC7A11下调诱导胃癌细胞铁死亡 被引量:16
4
作者 苑小龙 魏征 +3 位作者 张俊萍 郑芮 晁瑞 蔡小平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1-78,共8页
目的:以人胃癌SGC-7901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黄芩苷(0、100、200、400μmol·L-1),探讨黄芩苷对胃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黄芩苷处理SGC-7901细胞后,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黄芩苷对... 目的:以人胃癌SGC-7901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黄芩苷(0、100、200、400μmol·L-1),探讨黄芩苷对胃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黄芩苷处理SGC-7901细胞后,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黄芩苷对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同时通过添加3-氨基-4-环己基氨基苯甲酸乙酯(Fer-1)来观察细胞在黄芩苷处理后细胞的存活;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铁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MTT比色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和谷胱甘肽(GSH)水平;分别运用过表达和小干扰核糖核酸(siRNA)的方式来观察肿瘤蛋白53(p53)/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通路在铁死亡调控中的作用。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黄芩苷处理后SGC-7901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5,P<0.01),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与黄芩苷组比较,Fer-1干预显著缓解了黄芩苷引起的SGC-7901细胞活性降低(P<0.01)。与黄芩苷组比较,Fer-1+黄芩苷组细胞中MDA含量及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2(PTGS2)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GSH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GPX4)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黄芩苷组细胞中SLC7A1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具有浓度依赖性。与黄芩苷组比较,SLC7A11过表达细胞在黄芩苷处理后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和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GSH活性显著升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黄芩苷组细胞中p53荧光强度显著升高(P<0.01)。与黄芩苷组比较,转染p53 siRNA的细胞在黄芩苷处理后细胞中p5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SLC7A1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黄芩苷能够有效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其调控p53/SLC7A11介导的细胞铁死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胃癌细胞 铁死亡 肿瘤蛋白53 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
原文传递
川陈皮素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武俊紫 姚政 +4 位作者 熊光轶 赵微 胡冬雄 宋波 杨榆青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7-121,I0024,共6页
目的构建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从整体水平观察川陈皮素对其的治疗作用,并从分子水平研究川陈皮素对丝氨酸蛋白酶家族B成员7(serpin family B member 7,Megsin)、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B,PDGF-BB)、细... 目的构建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从整体水平观察川陈皮素对其的治疗作用,并从分子水平研究川陈皮素对丝氨酸蛋白酶家族B成员7(serpin family B member 7,Megsin)、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B,PDGF-BB)、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1/2)和Ⅳ型胶原(collagen IV)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120只分为正常组、糖尿病肾病模型组、贝那普利组、川陈皮素低、中和高剂量组,高脂高糖饮食1月+一次性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相应药物治疗6周后处死,收集尿液、血液和肾脏,检测血糖、血清和尿液中肌酐和β2-MG、小鼠肾重与体重比(KW/BW),同时检测肾脏炎性因子IL-1、IL-6和TNF-α含量,收集肾组织标本,聚合酶链式反应和蛋白印记法测定肾组织中Megsin、PDGF-BB、pERK1/2及collagen IV的表达。结果肾脏组织HE染色可见,正常组大鼠形态正常,模型组出现明显肾小球萎缩和硬化,与模型组相比,贝那普利组、川陈皮素低、中和高剂量组均明显好转,此外贝那普利组和川陈皮素高剂量组基本一致;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糖、KW/BW、尿液肾功能指标UREA和β2-MG、血液肾功能指标UREA和β2-MG、肾脏炎性因子IL-1、IL-6和TNF-α、肾脏组织中Megsin、PDGF-BB、pERK1/2和collagen IV蛋白与mRNA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贝那普利组、川陈皮素低、中和高剂量组血糖、KW/BW、尿液肾功能指标UREA和β2-MG、血液肾功能指标UREA和β2-MG、肾脏炎性因子IL-1、IL-6和TNF-α、肾脏组织中Megsin、PDGF-BB、pERK1/2和collagen IV蛋白与mRNA均降低(P<0.05),此外川陈皮素各组血糖均明显低于贝那普利组(P<0.05),川陈皮素高剂量组IL-1、IL-6和TNF-α低于贝那普利组(P<0.05),但KW/BW、尿液UREA和β2-MG、血液UREA和β2-MG、肾脏中Megsin、PDGF-BB、pERK1/2和collagen IV蛋白与mRNA和贝那普利组相比没有差异。结论川陈皮素对糖尿病肾病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这与川陈皮素可调节肾脏中megsin、PDGF-BB、pERK1/2及collagen IV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陈皮素 糖尿病肾病 丝氨酸蛋白酶家族B成员7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 Ⅳ型胶原
下载PDF
肿瘤抑制基因p53通过热休克蛋白B7抑制前列腺癌增殖、迁移从而抑制前列腺癌的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张二伟 李冠儒 +1 位作者 李炎生 王启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45-1348,共4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B7(HSPB7)对前列腺癌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表达数据库(GEO)数据库比较2006年到2021年525例前列腺癌和83例正常组织中基因HSPB7的差异表达。将人前列腺癌细胞系22RV1和DU...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B7(HSPB7)对前列腺癌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表达数据库(GEO)数据库比较2006年到2021年525例前列腺癌和83例正常组织中基因HSPB7的差异表达。将人前列腺癌细胞系22RV1和DU145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转染空质粒和HSPB7质粒,转染2 d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染色实验验证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实验验证细胞的迁移能力,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分析去基化药物5-Aza-dC以及抑癌基因p53与HSPB7的靶向关系。两实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实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对照组细胞EdU着色细胞比例高于实验组[22RV1:(13.250±0.508)%比(7.439±0.172)%,t=10.840,P<0.05;DU145:(31.280±0.680)%比(7.708±0.369)%,t=30.460,P<0.05]、培养96 h后吸光度高于实验组(22RV1:1.742±0.563比1.315±0.651,F=16.520,P<0.05;DU145:1.960±0.443比1.578±0.469,F=28.850,P<0.05)、克隆形成数高于实验组(22RV1:407.700±5.548比164.700±7.839,t=25.300,P<0.05;DU145:503.700±6.438比301.300±5.783,t=23.380,P<0.05)、划痕愈合率高于实验组[22RV1:(20.690±0.8903)%比(3.458±0.6731)%,t=15.440,P<0.05;DU145:(51.620±2.460)%比(29.400±2.508)%,t=6.323,P<0.05]、迁移细胞数高于实验组(22RV1:78.250±7.420比23.750±2.869,t=6.851,P<0.05;DU145:218.000±6.285比58.000±5.492,t=19.170,P<0.05)。抑癌基因P53过表达组HSPB7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22RV1:1.025±0.020比1.999±0.057,t=16.130,P<0.05;DU145:1.043±0.040比2.350±0.057,t=18.870,P<0.05)。结论HSPB7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被甲基化从而导致表达下调,HSPB7通过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从而抑制前列腺癌的进展,且这种作用受到抑癌基因p53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热休克蛋白B7 P53 甲基化
原文传递
HSPB7基因rs1739843多态性与扩张型心肌病易感性的关系:病例对照和荟萃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施小晴 王俊杰 +3 位作者 彭梦乐 李冰洁 袁莹莹 秦东春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49-453,共5页
目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表明HSPB7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扩张型心肌病(DCM)的易感性相关。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HSPB7基因rs1739843与DCM易感性之间的关联。方法:采用MassArray iPLEX进行基因分型,对中国汉族人群(593例DCM患... 目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表明HSPB7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扩张型心肌病(DCM)的易感性相关。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HSPB7基因rs1739843与DCM易感性之间的关联。方法:采用MassArray iPLEX进行基因分型,对中国汉族人群(593例DCM患者和513健康人群)进行关联分析,以探讨rs1739843与DCM易感性的关联。荟萃分析是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下进行的。结果:DCM组与对照组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T:9.69%∶8.81%,TC:35.73%∶37.23%,CC:54.58%∶53.96%,P=0.87)。荟萃分析(包括1 678例DCM患者和3 178名对照者)的结果显示,rs1739843与DCM的易感性无关。结论:HSPB7基因上的rs1739843多态性可能与中国人群的DCM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家族成员7 扩张型心肌病 基因多态性 荟萃分析
原文传递
赖氨酸尿性蛋白耐受不良继发肺泡蛋白沉积症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碧玉 曹玲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73-477,共5页
赖氨酸尿性蛋白耐受不良(lysinuric protein intolerance,LPI)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由SLC7A7基因突变引起[1]。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可导致血液、呼吸、神经、泌尿等多系统受累。在LPI的诸多并发症中,危及生命者为呼吸... 赖氨酸尿性蛋白耐受不良(lysinuric protein intolerance,LPI)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由SLC7A7基因突变引起[1]。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可导致血液、呼吸、神经、泌尿等多系统受累。在LPI的诸多并发症中,危及生命者为呼吸系统并发症,包括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及肺纤维化[2-4]。由于本病发病率低,临床医师尚缺乏足够了解,本文就LPI近年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酸尿性蛋白耐受不良 SOLUTE carrier family 7A member 7(SLC7A7)基因 肺泡蛋白沉积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