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General Anesthesia and Bronchial Intubation in Conjunction with 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 on Cellular Immunity and Surgical Management in Tuberculous Pyothorax Patients
1
作者 Chunyu Duan Gang Wang +2 位作者 Bei Wang Man Xu Lijuan Gao 《Proceedings of Anticancer Research》 2024年第1期66-70,共5页
Objective: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combining general anesthesia with bronchial intubation and 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 during surgery for patients with tuberculous pyothorax.Methods:Eight... Objective: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combining general anesthesia with bronchial intubation and 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 during surgery for patients with tuberculous pyothorax.Methods:Eighty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tuberculous pyothorax,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2023 and September 2023,were randomly selected for this study.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and study groups using a numerical table method.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general anesthesia with bronchial intubation,while 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general anesthesia with bronchial intubation in conjunction with 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Subsequently,the patients were monitored to assess mean arterial pressure,heart rate variations,and adverse reactions to anesthesia.Results:The study group exhibited significantly lower mean arterial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levels during the post-surgical incision,immediate end of surgery,and immediate extubation period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P<0.05).Furthermore,the Ricker and Ramsay score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The combined use of general anesthesia via bronchial intubation and 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 has been found to stabilize mean arterial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while providing effective sedation for surgical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tuberculous septic thora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ral anesthesia and bronchial intubation 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 Tuberculous pyothorax Surgical treatment effect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肌再灌注损伤及恢复质量的影响
2
作者 赵竞余 刘兆汛 +2 位作者 姜丽杰 张新花 陈永学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886-890,共5页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肌再灌注损伤及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7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肌再灌注损伤及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7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8)。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手术,对照组采用0.5%罗哌卡因20 mL进行胸椎旁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0.75μg/kg右美托咪定+0.5%罗哌卡因20 mL进行胸椎旁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气管插管即刻、切皮后5 min、术毕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ICU滞留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12、24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手术前、手术后24 h的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冬氨酸转移酶(AST)水平,以及补救镇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麻醉前及气管插管即刻,两组MAP、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后5 min及术毕,观察组MAP、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苏醒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CU滞留时间、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6.58±4.03)h、(5.47±1.23)h、(11.24±2.10)d,均短于对照组[(18.33±4.52)h、(6.02±1.39)h、(12.17±2.3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2、24 h,观察组VAS评分分别为(2.65±0.45)、(2.56±0.59)分,均低于对照组[(2.87±0.53)、(2.92±0.61)分],Ramsay镇静评分分别为(2.15±0.95)、(2.20±0.91)分,均高于对照组(1.63±0.72)、(1.60±0.6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4 h,两组cTnI、CK-MB及AST水平均较手术前升高,但观察组cTnI、CK-MB及AST水平分别为(0.96±0.31)ng/mL、(4.91±1.06)ng/mL、(39.08±7.26)U/L,均低于对照组[(1.16±0.34)ng/mL、(5.61±1.17)ng/mL、(43.14±8.34)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补救镇痛发生率与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神经阻滞应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后恢复更快,镇静效果更好,可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对患者心肌再灌注损伤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再灌注损伤 术后疼痛 胸椎旁神经阻滞 冠状动脉搭桥术
下载PDF
术中肋间神经阻滞与术前超声引导下椎旁阻滞对胸腔镜肺部手术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3
作者 白冰 唐帅 +1 位作者 张越伦 申乐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581-585,共5页
目的 比较术中肋间神经阻滞(ICNB)和术前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US-PVB)对胸腔镜肺部手术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12月接受全麻下胸腔镜肺手术的病人240例,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将其分为术中ICNB组(202例)和术前US-PVB组... 目的 比较术中肋间神经阻滞(ICNB)和术前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US-PVB)对胸腔镜肺部手术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12月接受全麻下胸腔镜肺手术的病人240例,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将其分为术中ICNB组(202例)和术前US-PVB组(38例)。比较两组术后总体并发症、术后肺部并发症、术后心脏并发症、术后脑部并发症、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术中芬太尼用量、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补救镇痛、术后口服吗啡当量(OME)、围术期OME、术后带引流管时间、术后ICU停留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采用单变量与多变量回归分析不同镇痛方法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ICNB组与US-PVB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上意义(P>0.05)。单变量分析显示,ICNB组(16.3%)与US-PVB组(13.2%)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42,95%CI 0.239~1.786;P=0.404)。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也未发现两组间的差异(OR=0.843,95%CI 0.299~2.377;P=0.746)。次要结局指标方面,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两组术后肺部并发症、术后心脏并发症、其他并发症、术中芬太尼用量、术后OME、围手术期OME、术后带引流管时间、术后ICU停留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未发现术中ICNB与术前US-PVB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间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 胸腔镜手术
下载PDF
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张新科 司海超 +4 位作者 司小萌 杨建彬 张爽 秦洪猛 金哲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3期1489-1492,共4页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65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分为全麻组(n=31,单纯全身麻醉)和联合组(n=34,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视...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65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分为全麻组(n=31,单纯全身麻醉)和联合组(n=34,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瑞芬太尼用量、苏醒进程指标、应激反应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6、12、24 h,联合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全麻组(P﹤0.01);联合组患者术后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少于全麻组(P﹤0.01)。联合组患者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全麻组,苏醒时间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全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两组患者NE、MDA水平均高于本组术前,SOD水平均低于本组术前,联合组患者NE、MDA水平均低于全麻组,SOD水平高于全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全麻组(P﹤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不仅能够减轻疼痛程度和应激反应程度,还能够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 全身麻醉 应用效果
下载PDF
超声引导菱形肌-肋间肌阻滞和TPVB在电视胸腔镜手术术后早期疼痛控制中的应用比较
5
作者 张莉莉 杨雅婷 贾倩倩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894-896,F0003,共4页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菱形肌-肋间肌阻滞和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电视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早期疼痛的控制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20例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分...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菱形肌-肋间肌阻滞和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电视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早期疼痛的控制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20例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分为观察组(n=61)和对照组(n=59)。观察组采用静脉全身麻醉+超声引导菱形肌-肋间肌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静脉全身麻醉+超声引导TPVB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神经阻滞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首次进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注药时间、阻滞持续时间及补救镇痛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超声定位时间、穿刺时间、操作总时间分别为(1.12±0.10)、(2.37±0.56)、(5.47±0.38)min,均短于对照组[(1.65±0.14)、(3.61±0.64)、(6.98±0.42) min],穿刺针深度为(4.43±0.52) mm,小于对照组[(5.37±0.58)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12 h 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后恢复室(PACU)低氧血症发生率、气胸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肺不张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TPVB比较,超声引导菱形肌-肋间肌阻滞应用于电视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镇痛效果及安全性相当,但超声引导菱形肌-肋间肌阻滞操作简单,操作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全身麻醉 超声引导 菱形肌-肋间肌阻滞 胸椎旁神经阻滞 电视胸腔镜手术 镇痛效果
下载PDF
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科手术中的效果分析
6
作者 李颖 贺歆涵 乔稳娜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11期1383-1384,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科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4年3月在本院接受胸外科手术的80例患者,按照罗哌卡因用量分为A组(n=30,罗哌卡因浓度0.25%)、B组(n=30,罗哌卡因浓度0.50%)、C组(n=30,罗哌卡...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科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4年3月在本院接受胸外科手术的80例患者,按照罗哌卡因用量分为A组(n=30,罗哌卡因浓度0.25%)、B组(n=30,罗哌卡因浓度0.50%)、C组(n=30,罗哌卡因浓度0.75%)。比较三组的疼痛程度、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结果A组、B组、C组术后2 h、12 h在静息及咳嗽状态下VAS评分均低于术后即刻,且B组、C组VAS评分低于A组(P<0.05)。C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长于A组、B组(P<0.05)。C组、B组、A组舒芬太尼应用剂量依次升高,间羟胺应用剂量依次降低(P<0.05)。结论0.50%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对胸外科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较好,利于患者术后苏醒及恢复,减少术中镇痛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胸椎旁神经阻滞 胸外科手术
下载PDF
比较前锯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镇痛、镇静效果
7
作者 杨晓慧 舒运兵 +1 位作者 余得水 唐昱英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596-600,共5页
目的比较前锯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镇痛、镇静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110例胸腔镜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采用胸椎旁神经阻滞,观察组55例采用前锯肌平面阻滞,比较... 目的比较前锯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镇痛、镇静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110例胸腔镜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采用胸椎旁神经阻滞,观察组55例采用前锯肌平面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视觉模拟评分(VAS)、炎症因子水平、生命质量以及躁动率。结果观察组阻滞持续时间(13.63±3.16 vs.11.74±2.54)h长于对照组,阻滞操作时间(5.36±2.31 vs.10.19±2.55)min短于对照组,术后48 h镇痛泵按压次数(3.86±1.87 vs.5.91±1.54)次、术后舒芬太尼使用量(102.36±16.65 vs.128.77±20.33)μg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 h的VAS评分(3.68±1.11 vs.4.59±1.29)分、术后12 h的VAS评分(2.33±1.12 vs.3.57±1.43)分、术后24 h的VAS评分(1.84±0.52 vs.2.71±0.44)分、术后48 h的VAS评分(0.76±0.31 vs.1.49±0.55)分、术后2 h的IL-10(74.28±5.36 vs.98.57±6.44)ng/L、48 h的IL-10(45.13±4.29 vs.53.36±5.08)ng/L、术后2 h的IL-6(65.33±4.78 vs.76.49±5.78)ng/L、48 h的IL-6水平(47.79±3.36 vs.54.36±4.78)ng/L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的SF-36评分(69.95±5.13 vs.65.33±4.27)分、术后48 h的SF-36评分(83.36±4.36 vs.74.29±3.69)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6 h、术后24 h、术后48 h的躁动率分别为(5.45%、3.64%、1.82%vs.18.18%、14.54%、12.73%),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胸椎旁神经阻滞,前锯肌平面阻滞在胸腔镜手术患者中效果更显著,具有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锯肌平面阻滞 胸椎旁神经阻滞 胸腔镜手术 疼痛 炎症因子 生命质量
下载PDF
颊针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8
作者 蒋晨浩 张建楠 +3 位作者 周红梅 李荣华 邱犀子 蔡靓羽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64-1468,共5页
目的:观察颊针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无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PHN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药物配... 目的:观察颊针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无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PHN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药物配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颊针治疗。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3、4周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前后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辅助T细胞1/2(Th1/Th2)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VAS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SF-36除生理功能外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NSE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γ干扰素(IFN-γ)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颊针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胸背部PHN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疼痛,提升患者治疗期间的生命质量,降低神经细胞损伤,提高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神经痛 超声引导 胸椎旁神经阻滞 颊针 全息理论 针刺镇痛 视觉模拟评分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阻滞在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术后的临床应用研究
9
作者 刘恒山 谢辉晋 +2 位作者 张松林 寿康全 朱高波 《西部医学》 2024年第4期529-533,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椎旁置管行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CTPB)和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行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创伤性多发肋骨骨...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椎旁置管行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CTPB)和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行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创伤性多发肋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TPB组和PCIA组,每组23例。PCIA组采用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静脉镇痛,CTPB组术后于患侧选定适宜的3个椎旁间隙在超声引导下置管,应用罗哌卡因行连续胸椎旁肋间神经阻滞,阻滞镇痛至术后72 h。分别于术前(T0)、术后3 h(T1)、1 d(T2)、2 d(T3)、3 d(T4)记录胸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采集动脉血,检测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和指数(PaO_(2)/FiO_(2)),并检测T0及T4时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_(1))和FEV_(1)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_(1)%)。结果与T0比较,两组术后T1、T2、T3、T4时的静息、咳嗽VAS降低(均P<0.05),动脉血PaO_(2)、PaO_(2)/FiO_(2)升高(均P<0.05)。CTPB组术后T4的FEV_(1)、FEV_(1)%较PCIA组升高(均P<0.05)。结论多发肋骨骨折术后行CTPB阻滞较PCIA镇痛效果更好并且可以改善术后氧和功能及肺通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胸椎旁神经阻滞 镇痛 超声引导
下载PDF
B超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老年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10
作者 陈夏华 高元丽 +1 位作者 孙世宇 陈美银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702-706,共5页
目的:观察B超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老年胸腔镜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92例行胸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研究组采用B超引导下胸椎旁神... 目的:观察B超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老年胸腔镜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92例行胸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研究组采用B超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镇痛效果、苏醒质量、应激反应指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6 h、12 h、24 h,研究组静息时、咳嗽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镇静-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2 h,两组肾上腺皮质激素、去甲肾上腺素、8-异前列腺素F2α、血管紧张素Ⅱ均高于术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B超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胸腔镜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确切,可改善苏醒质量,减轻应激反应,减少术后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全身 胸椎旁神经阻滞 胸腔镜检查 超声检查 老年人
下载PDF
胸椎旁神经阻滞在患儿围术期镇痛中的应用进展
11
作者 马玉英 石翊飒 +2 位作者 王亚琴 闫庆阳 金学磊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84,共5页
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是一种将局麻药注入胸椎旁间隙,从而节段性地阻滞单侧躯体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交感神经的区域阻滞技术。近年来,TPVB技术用于患儿胸部及上腹部手术麻醉与镇痛的研究不断增加,表现出良好的围术期镇痛效果。本文从T... 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是一种将局麻药注入胸椎旁间隙,从而节段性地阻滞单侧躯体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交感神经的区域阻滞技术。近年来,TPVB技术用于患儿胸部及上腹部手术麻醉与镇痛的研究不断增加,表现出良好的围术期镇痛效果。本文从TPVB用药方案、扩散途径、操作方法、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等方面对TPVB技术用于患儿围术期镇痛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旁神经阻滞 小儿 临床应用 围术期镇痛
下载PDF
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对老年肺癌手术患者血清S100β、NSE水平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吴炤霖 许多嘉 +2 位作者 袁海军 柴华 郑平武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7期595-599,共5页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对老年肺癌手术患者血清中枢脑神经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进行肺癌根治术治疗的98例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对老年肺癌手术患者血清中枢脑神经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进行肺癌根治术治疗的98例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取静脉全麻,观察组采取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比较两组麻醉情况、血流动力学、血清S100β、NSE水平、认知功能和疼痛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丙泊酚、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按压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36、2.77、3.08、3.29、9.51,P均<0.05)。在插管时(T0),观察组心率(HR)低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MAP)高于对照组(t分别=-2.49、2.33,P均<0.05);在T1时,观察组HR低于对照组,MAP水平高于对照组(t分别=-8.25、4.42,P均<0.05);在切皮后30 min(T2)时,观察组HR、MAP、氧饱和度(SpO2)低于对照组(t分别=-8.60、-3.65、-2.43,P均<0.05);在术毕进入麻醉监测室15 min(T3)时,观察组HR、SpO2低于对照组,MAP高于对照组(t分别=-2.24、-2.45、4.63,P均<0.05)。术后12、24 h,观察组血清S100β和NSE水平低于对照组(t分别=-2.24、-2.32、-3.15、-2.14,P均<0.05);术后6、12、24 h,观察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60、3.06、3.05、-8.99、-9.49、-8.99,P均<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P<0.05)。结论老年肺癌手术患者应用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能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血清S100β、NSE水平,减小对认知功能的影响,镇痛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胸椎旁神经阻滞 静脉全麻 血清中枢脑神经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老年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霄翔 郜巧雅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期35-37,41,共4页
目的:观察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老年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该院收治的60例老年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 目的:观察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老年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该院收治的60例老年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比较两组不同时间(麻醉前、麻醉后15 min、术后5 min)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心率)水平、术后不同时间(术后2、6、12、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手术前后应激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胰岛素(INS)]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麻醉后15 min、术后5 min,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水平均低于麻醉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6、12、24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两组NE、E、Cor、INS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老年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可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降低疼痛评分和应激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全身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胸椎旁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血流动力学 应激反应 疼痛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桂珍 黄鸿敏 李月香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4期100-103,共4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7月清流县总医院收治的12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常规麻醉组和联合麻醉组,各60例。常规麻醉组接...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7月清流县总医院收治的12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常规麻醉组和联合麻醉组,各60例。常规麻醉组接受全身麻醉,联合麻醉组接受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术后2 h、4 h、8 h及12 h疼痛程度,术前、术后3 d认知功能,麻醉药物用药量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麻醉组患者术后2 h、4 h、8 h、12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常规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麻醉组术后3 d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高于常规麻醉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常规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麻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进行麻醉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术后疼痛程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且对患者认知程度的影响较小,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胸椎旁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乳腺癌根治术 效果
下载PDF
罗哌卡因复合纳布啡行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急性疼痛和恢复质量的影响
15
作者 高永旭 李宗伟 +1 位作者 黄绍松 金延武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1期2032-2037,共6页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纳布啡行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胸腔镜手术(VATS)患者术后急性疼痛以及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8月-2024年2月本院收治的全麻下行VATS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纯罗哌卡因椎旁神经阻滞组(C组)与...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纳布啡行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胸腔镜手术(VATS)患者术后急性疼痛以及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8月-2024年2月本院收治的全麻下行VATS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纯罗哌卡因椎旁神经阻滞组(C组)与罗哌卡因复合纳布啡组(N组)两组,每组各30例。C组给予0.40%的罗哌卡因30 ml,N组给予0.40%的罗哌卡因+纳布啡20 mg共30 ml。分别记录术后1 h、3 h、6 h、12 h、24 h、48 h时刻静息和动态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后24 h内口服吗啡当量(OME)使用量,PCIA次数和补救性镇痛次数;记录术前、术后第1 d的15项恢复质量评分(QoR-15)和住院时间;记录术后24 h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C组相比,N组术后6 h、12 h、24 h静息与运动状态下VAS评分均降低(P<0.05);与C组相比,N组术后OME降低(P<0.05),QoR-15评分更高(P<0.05);两组患者在PCIA次数、补救性镇痛次数、住院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布啡作为TPVB中罗哌卡因的佐剂可减轻VATS术后急性疼痛,有效减少术后镇痛药物使用,可以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质量,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布啡 胸椎旁神经阻滞 胸腔镜手术 罗哌卡因 疼痛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不同神经阻滞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16
作者 霍建臻 贺峰 +1 位作者 张成江 王春爱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4期190-194,共5页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因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被认为是治疗胆囊结石症的金标准,但术中应激反应、术后疼痛仍会对患者造成影响,甚至多数患者术后因疼痛而不愿意早期下床,不利于恢复进程。目前,超声引导区域神经阻滞技术逐渐成熟并应用...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因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被认为是治疗胆囊结石症的金标准,但术中应激反应、术后疼痛仍会对患者造成影响,甚至多数患者术后因疼痛而不愿意早期下床,不利于恢复进程。目前,超声引导区域神经阻滞技术逐渐成熟并应用于胆囊切除术,如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及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均可与全身麻醉相结合应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降低胆囊切除术所引起的各种疼痛。近年来新提出的肋横突阻滞(CTB)虽然相关报道较少,但本团队通过解剖学观察发现其应用于胆囊切除术可能具有更大的优势。本文就近年来有关TPVB、ESPB、CTB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探讨超声引导下3种不同神经阻滞技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胸椎旁神经阻滞 竖脊肌平面阻滞 肋横突阻滞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效果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雷瑛英 乔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7期93-97,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效果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0例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麻醉方式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效果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0例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麻醉方式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以罗哌卡因行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插管后5 min(T_(1))、手术30 min(T_(2))、术毕(T_(3)),观察组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_(2)(PGE_(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 h(T_(5))、术后12 h(T_(6))、术后24 h(T_(7))、术后48 h(T_(8)),观察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观察组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可提高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的麻醉效果,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术中、术后疼痛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胸椎旁神经阻滞 肺癌根治术 麻醉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胸椎旁神经阻滞辅助局部麻醉用于老年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
18
作者 倪红艳 阚厚铭 +2 位作者 徐向阳 李前胜 王元琳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9期166-170,共5页
目的观察胸椎旁神经阻滞辅助局部麻醉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8月于江苏省泗阳医院收治的60例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胸椎旁神经阻滞辅以局部麻醉)与对照组(局... 目的观察胸椎旁神经阻滞辅助局部麻醉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8月于江苏省泗阳医院收治的60例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胸椎旁神经阻滞辅以局部麻醉)与对照组(局部麻醉),每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于不同时点时数字量表评分(NR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Ramsay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前(T0)和手术结束(T3)时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穿刺(T1)和骨水泥注入(T2)时,观察组MAP和H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SpO2)在T0、T1、T2、T3四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结束(T3)时Ramsay评分、数字量表评分(NR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穿刺(T1)和骨水泥注入(T2)时,观察组Ramsay评分、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辅助局部麻醉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术中疼痛,稳定患者生命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胸椎旁神经阻滞 局部麻醉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麻醉效果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
19
作者 张灏琛 李福龙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20期13-16,共4页
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70例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n=35)。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 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70例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n=35)。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对照组实施全凭静脉麻醉,对比两组患者各指标变化。结果表明,观察组T1、T2、T3时刻HR和MAP的变化幅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不同时刻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围手术期麻醉药物使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发现,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麻醉的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同时可减少患者围手术期麻醉药物用量并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下载PDF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中的镇痛效果
20
作者 徐志成 郑敏 +1 位作者 吴年生 汪东学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239-244,共6页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的镇痛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74例胸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镇痛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镇痛方案,观察组实施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超声引...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的镇痛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74例胸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镇痛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镇痛方案,观察组实施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方案。比较2组手术基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补液量),观察麻醉前、切片前、切皮后10 min和术毕时2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变化情况,比较2组术后镇痛效果以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苏醒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统计2组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补液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切片前、切皮后10 min及术毕时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8 h观察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胸腔镜手术患者实施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具有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能加快患者术后恢复,且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罗哌卡因 超声引导 胸椎旁神经阻滞 麻醉 胸科腔镜 术后镇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