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HBV感染的确认探讨核酸检测反应性献血者的归队策略
1
作者 邓雪莲 臧亮 +4 位作者 刘笑春 孙鹏 王颖颖 Daniel Ca ndotti 周俊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5期667-674,共8页
目的基于血液筛查核酸检测反应性献血者的HBV感染的确认,探讨核酸检测反应性献血者的归队策略。方法联合应用自建的高灵敏度核酸检测体系、血液核酸筛查等多种核酸检测(NAT)方法,并结合血清学检测、献血者随访,对核酸检测反应性(NAT-yie... 目的基于血液筛查核酸检测反应性献血者的HBV感染的确认,探讨核酸检测反应性献血者的归队策略。方法联合应用自建的高灵敏度核酸检测体系、血液核酸筛查等多种核酸检测(NAT)方法,并结合血清学检测、献血者随访,对核酸检测反应性(NAT-yield)献血者中的HBV感染进行确认和感染状态识别。依据确认的HBV感染血浆样本,比较不同确认方法、确认指标或指标组合对HBV感染确认的效果。结果2010年11月—2021年2月,在血液筛查检出的876位NAT-yield献血者中共确认HBV感染者511人(OBI 451人,急性早期HBV感染者27人,不能确认感染者33人,无感染者30人,不能确认HBV感染者335人)。采用单检系统对混检系统检出的HBV感染血浆进行复测的检出率为96.6%,明显高于混检系统对单检系统检出的HBV DNA反应性(HBV DNA R)组和鉴别试验无反应性(NDR)组的复测检出率(76.4%和55.7%)(P<0.05)。NDR样本在模式2(ID×5+鉴别×2)下复测检出率(65.2%)高于模式1(ID×2+鉴别×1)(39.2%)(P<0.05);2种单检复测模式下的HBV DNA R样本复测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明显高于NDR样本(P<0.05)。回溯OBI献血者既往NAT数据,有46%经历多次NAT检测而未能检出。有59.1%OBI献血者随访检不出HBV DNA。OBI献血者中抗-HBc+占比为90.2%,单独抗-HBc+为49.2%,远高于不能确认感染组(P<0.05);HBeAg、抗-HBe和抗-HBc IgM在OBI和不能确认感染组中的比例极低且无差异(P>0.05)。结论近60%的NAT-yield献血者可以确认HBV感染。为保证献血者归队的安全性,需要更高灵敏度的HBV DNA确证技术提高HBV感染的确认率。抗-HBc是NAT-yield献血者OBI风险排查和归队评估最重要的血清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检测 献血者归队 HBV感染 确证 随访
下载PDF
4CR模式护理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患者遵医行为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晓 张聪丽 张霞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562-565,共4页
目的 观察延续性护理和随访管理(4CR)模式护理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化疗患者遵医行为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DLBCL化疗患者,用随机数表法纳为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50... 目的 观察延续性护理和随访管理(4CR)模式护理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化疗患者遵医行为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DLBCL化疗患者,用随机数表法纳为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接受4CR模式护理。比较两组遵医行为、焦虑量表(SDS)、抑郁量表(SAS)、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分,并统计干预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遵医行为、QLQ-C30评分较干预前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SAS、SDS评分较干预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00%,低于对照组的28.00%(P<0.05)。结论 4CR模式护理能显著提高DLBCL化疗患者的遵医行为,同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降低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 随访管理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遵医行为 心理状态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社区护理随访依从性调查研究
3
作者 魏寓之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7-19,23,共4页
目的:对上海市黄浦区淮海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开展社区护理随访依从性调查。方法:于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在上海市二、三级医疗机构就诊并被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 目的:对上海市黄浦区淮海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开展社区护理随访依从性调查。方法:于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在上海市二、三级医疗机构就诊并被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社区护理随访调查表对其进行电话或面对面调查。结果:12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高依从性患者61例(48.0%),中低依从性患者66例(52.0%),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社区护理随访依从性具有一定影响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在职状况、个人月收入、居住状况、医疗保险类型、社区护理随访接受情况、病程时长、用药情况、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药物的延伸处方使用情况、实验室指标复查周期、复诊医疗机构、最近一次肝功能指标检查结果。结论:建议通过以下措施提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社区护理随访依从性:(1)丰富社区护理随访及健康宣教形式;(2)提升社区护理随访护士的专业素养;(3)多配备慢性乙型肝炎一线常用治疗药物;(4)联合家庭医生团队共同开展随访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社区护理随访 依从性
下载PDF
不同成人乙肝疫苗接种程度对免疫效果的影响观察
4
作者 夏从秀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5期91-93,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成人乙肝疫苗接种程度对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从2021年3月—2022年4月在某医院注射成人乙肝疫苗服务对象中,抽取120例作为研究样本,以免疫注射程序为分组依据,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接受0-1-6程序接种,... 目的观察不同成人乙肝疫苗接种程度对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从2021年3月—2022年4月在某医院注射成人乙肝疫苗服务对象中,抽取120例作为研究样本,以免疫注射程序为分组依据,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接受0-1-6程序接种,对照组接受0-1-3程序接种,每组60例。120例患者接种的疫苗均为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注射剂量是20μg,分别评价完成免疫注射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效果,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完成免疫注射后的1个月时,两组患者在抗-HBs、抗-HBc阳性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注射6个月、12个月时,研究组的抗-HBs与抗HBc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没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注射乙肝疫苗时,采取0-1-6免疫注射程序的效果更佳,安全性能够得到更好保障,具有极高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 成人 乙肝疫苗接种程度 免疫效果 影响观察
下载PDF
聚焦解决模式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9
5
作者 周荣 李红军 王振卿 《护理管理杂志》 2016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12月住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自出院开始进行连续1年的随访,对照组应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干预组应用聚焦...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12月住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自出院开始进行连续1年的随访,对照组应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干预组应用聚焦解决模式,比较两组随访干预后治疗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及病情复发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治疗依从性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中护理技能、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症状反复、肝功能异常、复发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访管理中应用聚焦解决模式,能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康复效果,防止疾病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解决模式 乙型肝炎 随访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1~15年的追踪观察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志明 陈伟华 +4 位作者 李明山 田琦琦 郭素萍 谭复明 刘丽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962-964,共3页
对 18 2例经组织学确诊的乙型肝炎患者进行 1~ 15年的随访 ,每年采血检测肝功能、病毒学指标及HBVDNA定量 ,了解乙型肝炎患者的远期临床及HBVM变化。显示 ,累计死亡 14例 ,转为肝硬化 15例 ,肝癌 6例 ,累计HBsAg阴转率为 13 6 %、HBeA... 对 18 2例经组织学确诊的乙型肝炎患者进行 1~ 15年的随访 ,每年采血检测肝功能、病毒学指标及HBVDNA定量 ,了解乙型肝炎患者的远期临床及HBVM变化。显示 ,累计死亡 14例 ,转为肝硬化 15例 ,肝癌 6例 ,累计HBsAg阴转率为 13 6 %、HBeAg阴转率为 87 9% ,6 0岁以后HBsAg阳性率明显下降。提示慢乙肝患者血清HBVM有自发清除和不易清除双向趋势 ,肝组织损害迁延不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组织学 乙型肝炎病毒 肝功能 病毒学 HBV DNA
下载PDF
^(137)Cs事故受照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的随防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白玉书 曹家珍 +7 位作者 黄绮龙 张秀霞 关树荣 柴文 许绵文 李敬君 王华 段汝萍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1998年第1期8-11,共4页
本文报道了39例在5个月内多次受到137Csγ射线源照射(累积当量剂量为5~2105mSv),受照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的随防观察。结果表明,照后1年直接法微核率受照和对照组接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此时,常规培养法微... 本文报道了39例在5个月内多次受到137Csγ射线源照射(累积当量剂量为5~2105mSv),受照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的随防观察。结果表明,照后1年直接法微核率受照和对照组接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此时,常规培养法微核率,受照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接近显著(01>P>005),并且微核率与剂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在照后5年,采用CB法测试微核,结果受照组微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表明CB法提高了微核测试的灵敏度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照射 微核 松驰素-B 铯137 淋巴细胞
下载PDF
31例羊水染色体异常核型、B超检查和产后随访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贾婵维 王树玉 +1 位作者 高淑英 薛红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8-39,共2页
目的 总结 31例异常羊水细胞染色体的核型、B超检查和产后随访情况 ,为今后产前诊断提供经验。方法 原位法培养羊水细胞并制备染色体 ,G显带分析核型 ;B超检查胎儿 ;用一般体格检查法进行产后随访。结果  31例中 2 1三体征 6例 ,1 8... 目的 总结 31例异常羊水细胞染色体的核型、B超检查和产后随访情况 ,为今后产前诊断提供经验。方法 原位法培养羊水细胞并制备染色体 ,G显带分析核型 ;B超检查胎儿 ;用一般体格检查法进行产后随访。结果  31例中 2 1三体征 6例 ,1 8三体征 1例 ,部分 1 8三体征 1例 ,部分 1 1三体征 1例 ,易位 1 0例 ,倒位 8例 ,嵌合体 4例。在孕中期 ,B超发现 2 1三体征 2例、1 8三体征发育迟缓 2例、嵌合体核型 1例 ,此嵌合体核型胎儿外生殖器模糊。产后随访发现 1例嵌合体核型的胎儿外生殖器畸形 ,与B超诊断相符 ;1例嵌合体核型的胎儿为多发畸形 ,B超未能发现。 2例嵌合体核型的胎儿未见异常。结论 B超可做为检查胎儿染色体异常的辅助诊断。羊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诊断嵌合体须慎重 ,且重复检查羊水染色体对确诊意义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 嵌合体 B超 随访 产前诊断 细胞培养
下载PDF
健康体检人群乙肝相关知识调查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朱清云 张献共 +1 位作者 石兰萍 李伟 《现代临床护理》 2006年第1期1-3,6,共4页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人群对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指导护理人员有目的地进行健康教育。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629名健康体检者进行乙肝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乙肝疫苗的认知情况、知识获得途径、知识需求及需求方式等调查。结...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人群对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指导护理人员有目的地进行健康教育。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629名健康体检者进行乙肝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乙肝疫苗的认知情况、知识获得途径、知识需求及需求方式等调查。结果 629名健康体检者中有半数以上掌握乙肝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有87.0%认知乙肝疫苗能有效预防乙肝,但实施乙肝疫苗注射的人数只有67.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知识来源于多种途径,其中来自电视广播占50.6%,报刊杂志占45.7%,医务人员26.8%等;预防措施、传播途径和乙肝疫苗知识占需求的前三位,一对一咨询是最受欢迎的健康教育形式。结论体检人群对乙肝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乙肝疫苗的注射情况存在不足,有待护理人员采取针对性的健康宣教,提高体检人群的防护意识,从而降低乙肝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检 乙肝 知识 调查
下载PDF
免疫预防后HBeAg与HBV宫内感染分析 被引量:20
10
作者 崔恒春 闫永平 +4 位作者 邵中军 徐德忠 门可 徐剑秋 李军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24-826,共3页
目的 探讨免疫预防后母亲及其新生儿HBeAg阳性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及婴儿产生抗.HBs的影响。方法 以194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所生的196例婴儿为研究对象。通过随访分析母亲或新生儿HBeAg阳性对HBV宫内感染的发生、新生儿HBV... 目的 探讨免疫预防后母亲及其新生儿HBeAg阳性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及婴儿产生抗.HBs的影响。方法 以194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所生的196例婴儿为研究对象。通过随访分析母亲或新生儿HBeAg阳性对HBV宫内感染的发生、新生儿HBV持续感染及其与婴儿抗.HBs产生的关系。结果 196例新生儿有10例发生宫内感染,母亲或新生儿HBeAg阳性是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RR值分别为4.76(1.28~17.67)、5.53(1.49~20.48),共有1例HBV宫内感染慢性化的婴儿,其出生时HBeAg也阳性。在出生于HBeAg阳性母亲的婴儿、HBeAg阴性母亲的婴儿之间,在出生时HBeAg阳性的婴儿、出生时HBeAg阴性的婴儿之间,在1,4,7月龄随访时各组间抗-HBs的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eAg可自由通过胎盘,因此该指标不能作为宫内感染与否的判断指标。免疫预防后母亲及新生儿HBeAg阳性与否在宫内感染和慢性化中仍起重要作用。但对婴儿抗-HBs的产生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垂直传播 乙型肝炎E抗原 乙型肝炎抗体 随访研究
下载PDF
急性乙型肝炎384例临床及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常彬霞 孙颖 +8 位作者 赵军 邹正升 周光德 谢欢 张伟 滕光菊 尚丽丹 林惠明 李保森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了解近年来急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及流行病学情况。方法用SPSS13.0对384例急性乙型肝炎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8~45岁为高发年龄段占78.7%,汉族占98.2%,79.4%患者传播途径不详;男性发病人数高于女性,比例为3.99:1;临床... 目的了解近年来急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及流行病学情况。方法用SPSS13.0对384例急性乙型肝炎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8~45岁为高发年龄段占78.7%,汉族占98.2%,79.4%患者传播途径不详;男性发病人数高于女性,比例为3.99:1;临床治愈好转率较高(98.9%)。暴发性肝炎发病率0.5%。发病后半年内随访血中HBsAg转阴率97.1%,HBVDNA转阴率98.5%,急性乙型肝炎慢性化率2.9%。结论乙型肝炎的发病年龄及传播途径已经发生明显变化;急性乙型肝炎的治愈好转率较高,但有极少数病人会发生慢性化及重型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乙型肝炎 临床特征 随访
下载PDF
利福霉素B发酵放大 Ⅰ.从摇瓶到15L发酵罐的发酵放大 被引量:11
12
作者 赵成建 张定丰 金志华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398-400,430,共4页
研究了溶氧和剪切力对地中海拟分枝酸菌 XC- 92 5发酵产生利福霉素 B的影响 ,并对利福霉素B从摇瓶到 15 L 发酵罐的发酵放大及 15 L 发酵罐流加补料发酵进行了研究。利用摇瓶研究结果表明地中海拟分枝酸菌 XC- 92 5发酵产生利福霉素 B... 研究了溶氧和剪切力对地中海拟分枝酸菌 XC- 92 5发酵产生利福霉素 B的影响 ,并对利福霉素B从摇瓶到 15 L 发酵罐的发酵放大及 15 L 发酵罐流加补料发酵进行了研究。利用摇瓶研究结果表明地中海拟分枝酸菌 XC- 92 5发酵产生利福霉素 B时对溶氧要求较高 ,而对剪切力不太敏感。以溶氧为依据 ,在 15 L发酵罐间歇发酵过程中 ,控制溶氧不低于 2 5 % ,利福霉素 B的发酵效价可达到 10 0 0 0 u/ ml左右 ,发酵周期 (6 d)较摇瓶发酵缩短了 1d。 15 L 发酵罐如采用流加补料发酵工艺 ,利福霉素 B的发酵效价还会有较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霉素B 地中海拟分枝酸菌 发酵放大 抗生素
下载PDF
拭样增菌对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孕妇B族链球菌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边佳明 丁媛媛 +2 位作者 杨凡 张梅 许景峰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102-104,共3页
目的比较拭样增茵或不增茵对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孕妇产道B族链球菌感染率的影响。方法收集临床孕35~37周妇女阴道直肠拭子1000例,平均分为增茵检测组和未增茵检测组。增茵组拭子置于增菌液室温过夜增菌后40C保存待检,未增茵组拭子直接... 目的比较拭样增茵或不增茵对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孕妇产道B族链球菌感染率的影响。方法收集临床孕35~37周妇女阴道直肠拭子1000例,平均分为增茵检测组和未增茵检测组。增茵组拭子置于增菌液室温过夜增菌后40C保存待检,未增茵组拭子直接4℃保存待检,所有PCR检测在临床采样后48h内完成,检验指标为B族链球菌的阳性检出率。结果X2检验结果显示,拭样增茵显著影响实时荧光PCR法对B族链球菌的阳性检出率,增菌后B族链球茵阳性检出率提高了1.7倍(P=0.006)。结论提取前对临床标本适当增茵在临床PCR检验实验室具有可操作性,更好地避免了假阴性的出现,提升了B族链球菌产前筛查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PCR B族链球菌 围产期
下载PDF
HBsAg阳性母亲与婴幼儿HBV血清标志物关系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琰 闫永平 +5 位作者 徐德忠 门可 崔恒春 苏海霞 徐剑秋 李军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04-706,共3页
目的了解HBsAg阳性母亲及其经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免疫的婴幼儿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变化及转归情况。方法对125例HBsAg阳性母亲及其128例婴幼儿(双胎3例)进行随访调查,并分别于婴幼儿7月龄、24~36月龄应用酶... 目的了解HBsAg阳性母亲及其经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免疫的婴幼儿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变化及转归情况。方法对125例HBsAg阳性母亲及其128例婴幼儿(双胎3例)进行随访调查,并分别于婴幼儿7月龄、24~36月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母亲和婴幼儿血清HBV主要标志物。结果7月龄随访83例婴幼儿,24~36月龄随访75对母子。128例婴幼儿出生时HBsAg阳性4例,随访时仅1例持续阳性,其余出生时HBsAg阴性的94例婴幼儿随访中未发现HBsAg阳转;HBsAg、HBeAg双阳性的26例母亲所产婴幼儿出生时20例HBeAg阳性,随访时除1例HBsAg为阳性的婴幼儿HBeAg仍持续阳性外,余均转阴,未见婴幼儿出现HBeAg阳转;婴幼儿抗-HBe和抗-HBc在7月龄和远期随访中逐渐阴转。结论乙肝病毒经胎盘所致的宫内感染率约为3.13%(4/128),出生后转为慢性感染者约为25.00%(1/4);HBeAg可通过人类胎盘从母亲传递给胎儿,但在7月龄前消失;出生于HBsAg阳性母亲的婴幼儿在婴幼儿期单独抗-HBe和(或)抗-HBc阳性,不能说明处于HBV感染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HBV) 随访研究 宫内感染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
下载PDF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门诊患者复诊依从性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尹军花 蔡少航 +1 位作者 李冰 钟春秀 《护理学报》 2014年第11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门诊患者复诊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就诊记录采集患者一般情况、有无纳入随访系统及抗病毒时间等资料,并统计所有患者2年来理论就诊时间间隔与实际就诊时间间隔的差值。复诊依从性=实际...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门诊患者复诊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就诊记录采集患者一般情况、有无纳入随访系统及抗病毒时间等资料,并统计所有患者2年来理论就诊时间间隔与实际就诊时间间隔的差值。复诊依从性=实际就诊时间间隔-理论就诊时间间隔,依从性良好定义为复诊依从性<8周。结果纳入随访系统的患者复诊依从性明显高于未纳入随访系统的患者(P<0.05)。未纳入随访系统的患者中,依从性良好组患者在居住地、文化背景及抗病毒时间与依从性差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多因素分析未提示显著影响因素。在纳入随访系统的患者中,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都提示依从性良好组患者与依从性差组患者仅在居住地项目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入随访,进行规律依从性教育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复诊依从性。居住地与就诊医院距离遥远是影响复诊依从性的危险因素,对于这部分患者应加强复诊依从性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随访 复诊依从性
下载PDF
36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远期随访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涛仪 张成平 +1 位作者 李绍祥 闻炜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42-243,248,共3页
目的 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自然病程进行研究,为其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365例经组织学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5~15年的随访,每年采血检测肝功能、病毒学指标及HBVDNA定量。结果 36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累... 目的 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自然病程进行研究,为其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365例经组织学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5~15年的随访,每年采血检测肝功能、病毒学指标及HBVDNA定量。结果 36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累计死亡34例(9.30%),转为肝硬化60例(13.97%),肝癌18例(4.65%)。累计5、10、15年生存率分别为96.13%、86.85%、82.17%,累计肝癌5、10、15年发生率分别为O%、2.17%、9.64%。累计HBsAg阴转率10.07%,HBeAg阴转率为78.70%,HBV DNA转阴率为68.6%。肝脏炎症活动程度与肝脏硬化、死亡有明显的关系,但与癌变关系不明显。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的远期预后不良,控制肝脏炎症对延缓疾病发展和降低死亡率有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随访 HBV DNA
下载PDF
开展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随访的管理探讨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淑玲 李梅 《护理管理杂志》 2011年第5期373-374,378,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规范化随访管理模式。方法开发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专业随访软件、编制随访手册、培训专业的随访人员、规范科学的随访流程等。结果对患者随访14 720例次,组织患者参加健康讲座达5 720例次,患者参加义诊随访4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规范化随访管理模式。方法开发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专业随访软件、编制随访手册、培训专业的随访人员、规范科学的随访流程等。结果对患者随访14 720例次,组织患者参加健康讲座达5 720例次,患者参加义诊随访41 400例次,科室门诊量和收容量逐年递增20.00%左右。患者满意度每月均在98.00%以上;无投诉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科学、规范地随访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关注的忠诚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并实现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教育、临床、科研、服务一体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随访 管理
下载PDF
乙肝肝移植术后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调查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颖 林美雄 +1 位作者 刘红 王旭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4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对移植受者进行随访教育,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从而建立健康信念模式,减少不良健康事件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长期存活率和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中国肝脏移植注册系统(CLTR)记录并在武警总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 目的对移植受者进行随访教育,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从而建立健康信念模式,减少不良健康事件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长期存活率和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中国肝脏移植注册系统(CLTR)记录并在武警总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随访接受调查的肝移植术后患者374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将374例患者随机分为健康模式干预组(190例)和常规随访组(184例),健康模式干预组采取随访教育干预随访过程,常规随访组不予以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各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通过长期肝脏移植患者的追踪发现许多患者常常忽视术后随访,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年龄大、受中等教育者术后更需要心理疏导,术后随访不当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影响生活治疗。对本中心移植术后6个月患者进行随访干预后,与常规随访组比较,术后各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肝脏移植术后患者必须高度重视术后随访,按时服药。应用健康信念模式可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 肝移植 随访
下载PDF
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远期疗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兮 桂希恩 +1 位作者 杜邦柱 骆名其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354-356,共3页
目的:观察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远期疗效。方法:对α干扰素治疗的109例慢性乙肝患者和未经过干扰素治疗的95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24-126个月(平均70个月)的随访。结果:治疗结束时干扰素治疗组和对照组的HBeAg和HBVDNA阴转率分别为... 目的:观察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远期疗效。方法:对α干扰素治疗的109例慢性乙肝患者和未经过干扰素治疗的95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24-126个月(平均70个月)的随访。结果:治疗结束时干扰素治疗组和对照组的HBeAg和HBVDNA阴转率分别为:50.5%/14.7%、52.3%/15.8%,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访结束时,两组患者HBeAg和HBVDNA阴转率分别为:68.8%/64.2%、64.2%/62.1%(P>0.05);重型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发生率及病死率两组比较依次为:3.7%/4.2%、10.1%/16.8%、2.8%/2.1%、7.3%/7.3%,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50%病情恶化患者HBeAg和/或HBVDNA仍为阳性。82.6%的肝硬化、肝细胞癌患者血清存在HBV前C区1896位点和/或其启动子T1762A1764双位点变异。结论:α干扰素对HBV的复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加速乙肝患者HBeAg自然阴转过程,但单一、短程α干扰素治疗未能降低重型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HBV变异 远期疗效 慢性乙型肝炎 治疗
下载PDF
NT-proBNP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长期预后的作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莫惠芳 吴炯 +5 位作者 宋斌斌 张春燕 王蓓丽 刘晓文 郭玮 潘柏申 《检验医学》 CAS 2014年第10期1013-1018,共6页
目的了解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水平对于胸闷胸痛患者发生心血管死亡事件的预示意义.方法检测急诊入院的288例胸闷胸痛患者的实验室相关生化免疫项目[包括心肌肌钙蛋白T、NT-proBNP、C反应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 目的了解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水平对于胸闷胸痛患者发生心血管死亡事件的预示意义.方法检测急诊入院的288例胸闷胸痛患者的实验室相关生化免疫项目[包括心肌肌钙蛋白T、NT-proBNP、C反应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脂蛋白(a)、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MM亚型],采用两组间t检验、秩和检验以及卡方检验分析出有差异的检测项目,再结合3年后对手术患者电话随访调查结果进行Logistic回归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随访发现术后3年期间内发生心血管死亡事件的患者其术前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者(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水平可以作为预示心血管死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优势比(OR)为1.97[95%可信区间(CI):1.14~3.39,P=0.015].在心血管高危人群的NT-proBNP四分位组中,NT-proBNP水平对人群中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的发生也具有预示作用.NT-proBNP水平与年龄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OC曲线显示NT-proBNP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14(95%可信区间为0.504~0.925),可作为预示心血管死亡的指标.结论心血管疾病高危患人群的术前NT-proBNP水平能够预示这一人群中发生心血管死亡事件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 随访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