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蓝下胚轴的高效再生和农杆菌介导B.t.基因转化甘蓝 被引量:44
1
作者 卫志明 黄健秋 +5 位作者 徐淑平 薛红卫 钟仲贤 顾桢祥 徐悌惟 李贤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1-18,共8页
分别对取材时间和培养基组成进行研究,建立了甘蓝下胚轴外植体的高效再生系统,当选取6~7d苗龄的下胚轴,将其置于MSB+BA2.5mg/L+ZT1mg/L+IBA0.1mg/L的芽分化培养基中,并于培养基中附加AgNO37.5mg/L时,最高的芽分化频率... 分别对取材时间和培养基组成进行研究,建立了甘蓝下胚轴外植体的高效再生系统,当选取6~7d苗龄的下胚轴,将其置于MSB+BA2.5mg/L+ZT1mg/L+IBA0.1mg/L的芽分化培养基中,并于培养基中附加AgNO37.5mg/L时,最高的芽分化频率,“夏光甘蓝”母本“103”可达81.67%,父本“60天早椰菜”可达78.56%。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影响转化频率的不同因素,即:抑制农杆菌生长的抗生素种类及其浓度、预培养的有无及感染时的浓度、下胚轴外植体与农杆菌的感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筛选时抗生素的加入时间进行了探讨。共获得100余株卡那霉素抗性植株,全部移栽成活,生长良好。对转基因植株总DNA进行Southernblotting分析,证明nptⅡ基因已整合到甘蓝植株细胞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下胚轴 再生 农杆菌介导 基因转化 基因
下载PDF
凉血解毒利湿方联合血浆置换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临床观察
2
作者 肖海鹏 吴安定 黄昱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6期1030-1033,共4页
目的观察凉血解毒利湿方联合血浆置换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76例HBV-ACL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血浆置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凉血解毒利湿方。治疗3周... 目的观察凉血解毒利湿方联合血浆置换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76例HBV-ACL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血浆置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凉血解毒利湿方。治疗3周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对治疗的有效率、安全性以及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身目俱黄、高热烦渴、舌红苔黄、小便色黄、倦怠乏力等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B、IL-10、CD4+、CD4+/CD8+均升高,ALT、AST、TBil、TNF-α、IL-6、CD8+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高于对照组的73.68%(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凉血解毒利湿方联合血浆置换治疗HBV-ACLF效果较好,能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其肝功能与免疫功能状态,抑制炎症反应,促进预后,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热毒炽盛证 凉血解毒利湿方 血浆置换 炎性因子 T淋巴细胞 预后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CD8^(+)T细胞中LAG-3的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
3
作者 张闯 申红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233-236,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CD8^(+)T细胞中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的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60例慢性HBV患者(HBV组),另外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CD8^(+)T细胞中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的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60例慢性HBV患者(HBV组),另外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CD8^(+)T细胞中LAG-3表达水平、表达强度、分布频数,并测定细胞内白介素-10(IL-10)、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干扰素-γ(IFN-γ)、转录因子T-bet(T-bet)表达水平,分析LAG-3调控CD8^(+)T细胞的机制。【结果】HBV组LAG-3的表达水平、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P<0.05)。HBV组LAG-3阳性亚群的IL-10表达水平高于阴性亚群,且HBV组LAG-3阴性亚群、阳性亚群的IL-10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HBV组LAG-3阳性亚群的HLA-DR表达水平低于阴性亚群,且HBV组LAG-3阴性亚群、阳性亚群的HLA-DR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HBV组LAG-3阳性亚群的IFN-γ表达水平低于阴性亚群,且HBV组LAG-3阴性亚群、阳性亚群IFN-γ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HBV组LAG-3阳性亚群的T-bet表达水平低于阴性亚群,且HBV组阴性亚群、阳性亚群IFN-γ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在炎症作用下导致CD8^(+)T细胞内LAG-3表达水平增高,而LAG-3能通过影响IL-10、HLA-DR、IFN-γ、T-bet的表达,下调CD8^(+)T对IFN-γ的分泌量,致T细胞消耗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T淋巴细胞亚群 基因
下载PDF
基于BCMA突变体构建BCMA CAR-T细胞体外杀伤功能评价模型
4
作者 张小雪 华静涵 +3 位作者 侯睿 刘丹 施明 曹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3-500,共8页
目的:为解决野生型B细胞成熟抗原(BCMA)被γ分泌酶切割导致表达不稳定的问题,构建抵抗γ分泌酶切割的BCMA突变体并构建靶细胞,用于评价BCMA CAR-T细胞的杀伤功能。方法:将野生型BCMA的穿膜域替换为人CD8α穿膜域,构建抵抗γ分泌酶切割的... 目的:为解决野生型B细胞成熟抗原(BCMA)被γ分泌酶切割导致表达不稳定的问题,构建抵抗γ分泌酶切割的BCMA突变体并构建靶细胞,用于评价BCMA CAR-T细胞的杀伤功能。方法:将野生型BCMA的穿膜域替换为人CD8α穿膜域,构建抵抗γ分泌酶切割的BCMA突变体(BCMA-CD8αTM),构建过表达该突变体的U266(U266^(BCMA Mut))、K562(K562^(BCMA Mut))、SKOV3(SKOV3^(BCMA Mut))和CHO(CHO^(BCMA Mut))细胞;构建装载NFAT-EGFP报告基因的BCMA CAR Jurkat细胞(BCMA-CAR-Jurkat-Reporter)与U266^(BCMA Mut)细胞共培养,采用FCM检测该细胞中EGFP表达水平以指示NFAT激活水平,荧光素酶法检测BCMA CAR-T细胞对Luciferase标记的K562^(BCMA Mut)细胞的杀伤作用,实时无标记动态细胞分析技术(RTCA)检测BCMA CAR-T细胞对SKOV3^(BCMA Mut)和CHO^(BCMA Mut)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应用γ分泌酶抑制剂LY411575抑制γ分泌酶活性,显著增强野生型U266细胞表面BCMA表达水平,平均荧光强度上调10倍以上;但撤除抑制剂后BCMA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1);BCMA-CD8αTM突变体可抵抗γ分泌酶的切割作用,在U266细胞表面稳定表达(P>0.05);U266细胞及过表达BCMA-CD8αTM的U266细胞与BCMA-CAR-Jurkat-Reporter细胞共培养后都可激活Reporter系统、增强EGFP表达,但该效应在BCMA-CD8αTM过表达的U266细胞中更显著(P<0.01);BCMA-CD8αTM在BCMA表达阴性的K562、SKOV3和CHO 3种靶细胞中成功过表达,且在LY411575处理下该突变体的表达水平仅有小幅度升高;荧光素酶法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效靶比下,BCMA CAR-T细胞均可特异、高效杀伤过表达BCMA-CD8αTM的K562细胞;RTCA结果显示,不同效靶比下,BCMA CAR-T细胞均可有效识别、杀伤过表达BCMACD8αTM的SKOV3和CHO细胞,但同等效靶比下的Mock-T细胞无此效应。结论:本实验构建的BCMA-CD8αTM突变体能够抵抗γ分泌酶的切割,在多种靶细胞表面稳定表达,为评价BCMA CAR-T细胞体外杀伤的有效性和特异性提供多种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成熟抗原 Γ分泌酶 CD8α穿膜域 CAR-T细胞 杀伤功能评价
下载PDF
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漆星 刘文清 +5 位作者 张瑶琳 蒋婷蓉 刘帅 林胜 王宇蝶 王华国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4期1704-1708,共5页
目的探讨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于该院血液透析中心治疗的患者共205例纳入研究。根据是否并发心血管疾病,将205例患者分为无心血管疾病组(92例)和... 目的探讨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于该院血液透析中心治疗的患者共205例纳入研究。根据是否并发心血管疾病,将205例患者分为无心血管疾病组(92例)和心血管疾病组(113例)。从临床检查结果中收集患者的检测数据。通过访谈及调查问卷获得患者基本资料。检测纳入研究者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血清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T(TNT)、肌红蛋白(MYO)水平。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和血清标志物水平。对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与各项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对MHD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近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心肌标志物对MHD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效能。采用随机森林法对3种心肌标志物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采用R语言进行分析,评估不同心肌标志物组合的检测对MHD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诊断的效能。结果心血管疾病组年龄、糖尿病史比例、开始透析年龄,NT-proBNP、sST2、TNT、MYO水平较无心血管疾病组更高(P<0.05),透析时间更短(P<0.05),BUN、LVEF%更低(P<0.05)。年龄、NT-proBNP、sST2与NYHA分级呈正相关(r=0.280、0.292、0.401,P<0.05)。年龄和sST2是并发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T-proBNP、sST2、TNT 3项指标中,sST2是最重要的变量(P<0.05)。联合检测的3种组合中,TNT、NT-proBNP和sST2的诊断效能最好。结论sST2诊断性能较好,用于MHD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优势明显,TNT、NT-proBNP和sST2联合检测在MHD患者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随机森林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 血清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 肌钙蛋白
下载PDF
抗虫转基因欧美杨的培育 被引量:64
6
作者 王学聘 韩一凡 +2 位作者 戴莲韵 李玲 田颖川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9-74,共6页
以携带35S-Ω-B.t-Nos嵌合基因的双元载体农杆菌pB48.214和pB482.15(B.t基因片断长度分别为2.1kb和1.8kb),转化欧美杨叶片和茎段外植体,共获得225株转化再生植株。以舞毒蛾(Lyma... 以携带35S-Ω-B.t-Nos嵌合基因的双元载体农杆菌pB48.214和pB482.15(B.t基因片断长度分别为2.1kb和1.8kb),转化欧美杨叶片和茎段外植体,共获得225株转化再生植株。以舞毒蛾(LymantriadisparLinnaeus)幼虫进行生物测定后,获得杀虫率分别为55—80%的抗虫转基因植株共3株(R-135,R-123和R-140),经组培苗和苗圃移栽植株的PCR分析,苗圃移栽植株PCR产物杂交和Southernblot分析表明,B.t毒蛋白基因已整合到上述抗虫植株的细胞DNA中,并表达出杀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杨 苏云金杆菌 毒蛋白基因 抗虫 转基因植株
下载PDF
基因枪法转化籼稻胚性愈伤组织获得可育的转基因植株 被引量:33
7
作者 许新萍 卫剑文 +1 位作者 范云六 李宝健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19-227,共9页
以籼稻胚性愈伤组织作为基因枪法转化的靶材料,建立了可重复的、高效的籼稻转化系统。从籼稻成熟胚诱寻生长3~4周的愈伤组织,经过2~6周继代培养后,可以形成足够量的颗粒状胚性意伤组织。用含有bar基因B.t.δ-内毒素基因的质粒pFWZ1... 以籼稻胚性愈伤组织作为基因枪法转化的靶材料,建立了可重复的、高效的籼稻转化系统。从籼稻成熟胚诱寻生长3~4周的愈伤组织,经过2~6周继代培养后,可以形成足够量的颗粒状胚性意伤组织。用含有bar基因B.t.δ-内毒素基因的质粒pFWZ16轰击转化胚性愈伤组织,在含2~4mg/LBasta的培养基上进行筛选、预再生、再生及长根培养,并通过干燥处理增加再生频率和出苗数。从接种到获得转化小植株只需要4~5个月。供试的两个品种为华南地区推广的优良籼稻品种,共轰击821块胚性愈伤组织,获得48个系的477株Basta抗性植株。经PCR扩增分析和Southernblot杂交分析证实外源的bar基因和B.t.基因己整合到转基因水稻植株基因组中,Basta抗性鉴定和PNA点杂交分析表明这两个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得到表达。87.5%的转基因植株可育。Basta喷施实验和Southernblot分析证明bar基因和B.t.基因已遗传至子代,并且主要按孟德尔规律进行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胚性愈伤组织 基因枪法转化 育种
下载PDF
霍乱肠毒素B亚单位在转基因番茄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彭志强 贺竹梅 +2 位作者 俞守义 余迪求 李宝健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59-264,共6页
将霍乱肠毒素 B亚单位 (CT-B)基因及内质网引导序列 (SEKDEL)克隆到质粒 p RTL2和 p BI1 2 1中 ,分别构建植物双元表达载体 p BI-CTB和 p BI-CTBK,CT-B基因由 Ca3 5 S启动子控制表达 .采用叶盘法经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番茄 (金丰 1号 ,Ji... 将霍乱肠毒素 B亚单位 (CT-B)基因及内质网引导序列 (SEKDEL)克隆到质粒 p RTL2和 p BI1 2 1中 ,分别构建植物双元表达载体 p BI-CTB和 p BI-CTBK,CT-B基因由 Ca3 5 S启动子控制表达 .采用叶盘法经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番茄 (金丰 1号 ,Jinfeng1 ) ,各表达载体得到一批转基因植株 .经 PCR和 Southern blot分析表明 CT-B基因整合到了番茄基因组中 ;ELISA和 Western blot分析表明 p BI-CTB和 p BI-CTBK的转基因植株能够有效表达 CT-B多肽 ,分别占番茄叶片可溶性蛋白的 0 .0 5 5 %和 0 .0 8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肠毒素B亚单位 转基因番茄 基因表达
下载PDF
霍乱弧菌肠毒素B亚单位基因在大肠杆菌和双歧杆菌的表达 被引量:13
9
作者 云雪霞 胡静 陈清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8-171,共4页
目的构建霍乱弧菌肠毒素B亚单位(Cholera toxin B subunit,CTB)基因的大肠杆菌表达重组质粒,并观察其在大肠杆菌和双歧杆菌中的表达。方法从pBI121质粒PCR扩增获得CTB基因片断,克隆到大肠杆菌载体pGEX-4T-1上,构建重组质粒,然后转化大... 目的构建霍乱弧菌肠毒素B亚单位(Cholera toxin B subunit,CTB)基因的大肠杆菌表达重组质粒,并观察其在大肠杆菌和双歧杆菌中的表达。方法从pBI121质粒PCR扩增获得CTB基因片断,克隆到大肠杆菌载体pGEX-4T-1上,构建重组质粒,然后转化大肠杆菌DH5α和双歧杆菌。转化菌经IPTG诱导,然后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方法鉴定表达的重组蛋白。结果构建了重组质粒pGEX-4T-CTB,CTB基因片段分子量约为376bp;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35kD的霍乱弧菌B亚单位融合蛋白,经SDS-PAGE分析,相对分子量与文献相符,表达的蛋白约占细菌总蛋白的10%;在双岐杆菌中也能得到正确表达,表达量较大肠杆菌低,占细菌总蛋白约5%。Western blotting结果确认了该条带为CTB基因的产物。结论构建的重组质粒pGEX-4T-CTB能够在大肠杆菌及双歧杆菌中获得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弧菌肠毒素B亚单位 双歧杆菌 大肠杆菌 基因克隆 表达
下载PDF
用基因枪法转化水稻获得转基因植株 被引量:14
10
作者 许新萍 胡明 +1 位作者 卫剑文 李宝健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25-29,共5页
从水稻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经继代培养后可以产生大量胚性愈伤组织.将分别含有苏云金杆菌δ-内毒素基因[CryⅠA(b)]、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t)的质粒混合包裹在金粉上轰击上述胚性愈伤组织.经过筛选和再生培养,得... 从水稻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经继代培养后可以产生大量胚性愈伤组织.将分别含有苏云金杆菌δ-内毒素基因[CryⅠA(b)]、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t)的质粒混合包裹在金粉上轰击上述胚性愈伤组织.经过筛选和再生培养,得到92个系的潮霉素抗性再生植株.点杂交结果表明97.8%的抗性植株含有hpt基因,73.9%的植株同时含有CryⅠA(b)基因和hpt基因.Southernblot杂交分析进一步证实外源CryⅠA(b)基因已经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枪转化 转基因水稻植株 水稻
下载PDF
和解汤对慢性乙型肝炎T细胞受体Vβ7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泽雄 秦鉴 +2 位作者 张诗军 黄必军 劳绍贤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99-501,共3页
目的:探讨和解汤对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临床疗效与T细胞受体Vβ7(TCRVβ7)基因表达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将慢乙肝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和解汤治疗,对照组(15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治疗后TCRVβ7,基因... 目的:探讨和解汤对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临床疗效与T细胞受体Vβ7(TCRVβ7)基因表达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将慢乙肝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和解汤治疗,对照组(15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治疗后TCRVβ7,基因表达变化。结果:经过6个月治疗,两组ALT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5例测出TCRVβ7,基因表达,并均出现HBV-DNA、HBeAg阴转;对照组无一例测出TCRVβ7基因表达,无一例出现HBV-DNA、HBeAg阴转。HBV-DNA、HBeAg未阴转的患者,虽肝功能恢复正常,但无一例测出TCRVβ7基因表达。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和解汤对TCRVβ7基因表达有调节作用,可能是抑制病毒复制、清除病毒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解汤 慢性乙型肝炎 T细胞受体Vβ7 基因表达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B-ALL病人TCR Vβ基因谱系和克隆性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黄梅娟 李扬秋 +3 位作者 陈少华 杨力建 周羽竝 张涛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20-322,共3页
目的 了解B ALL病人外周血T细胞的TCRVβ基因谱系及其克隆性增殖情况。 方法 利用RT PCR方法扩增 13例初发未治B ALL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 2 4个TCRVβ基因的互补决定区 3(CDR3) ,PCR产物进一步经荧光标记和基因扫描分析CDR3长度而... 目的 了解B ALL病人外周血T细胞的TCRVβ基因谱系及其克隆性增殖情况。 方法 利用RT PCR方法扩增 13例初发未治B ALL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 2 4个TCRVβ基因的互补决定区 3(CDR3) ,PCR产物进一步经荧光标记和基因扫描分析CDR3长度而确定T细胞的克隆性。结果  13例B ALL病人分别表达 2~ 18个Vβ亚家族。 13例病人均存在 1个或多个Vβ亚家族的克隆增殖T细胞 ,增殖形式包括寡克隆及寡克隆增殖趋势、双克隆和单克隆。Vβ2 1和Vβ2 3亚家族出现克隆增殖性T细胞的频率较高。结论 B ALL病人外周血T细胞的TCRVβ谱系呈现优势利用的特点 ,并存在克隆性增殖的T细胞 ,这可能是机体对白血病相关抗原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Vβ2 1和Vβ2 3亚家族T细胞发生克隆增殖改变的趋向性比较明显 ,可能与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T细胞受体VΒ基因 T细胞克隆性
下载PDF
O型口蹄疫病毒VP1 T细胞与B细胞表位基因双拷贝串联表达产物的免疫应答 被引量:8
13
作者 庄娟 曹祥荣 +4 位作者 陈波 饶忠 潘洁 徐泉兴 尤永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94-497,503,共5页
以一株O型口蹄疫病毒(FMDV)外壳蛋白VP1基因为模板,合成与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相关抗原表位肽基因:21-40肽(20AA)和141-160肽(20AA)基因序列,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了含有串联结构21-40(20AA)~141-160(20AA)~21-40(20AA)~141-160(20AA)... 以一株O型口蹄疫病毒(FMDV)外壳蛋白VP1基因为模板,合成与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相关抗原表位肽基因:21-40肽(20AA)和141-160肽(20AA)基因序列,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了含有串联结构21-40(20AA)~141-160(20AA)~21-40(20AA)~141-160(20AA)的2020-2020VP1融合基因表达载体r2020-2020,转化宿主菌BL21(DE3)RIL后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显示重组融合蛋白的分子量约为18Ku.动物实验表明,较小剂量的融合蛋白就能诱导豚鼠产生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抗FMDV中和抗体,证明该融合蛋白可同时激活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反应,具有开发成为抗FMDV疫苗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VP1基因 T细胞表位 B细胞表位 双拷贝串联 免疫应答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多抗原表位基因的融合与表达 被引量:3
14
作者 袁清安 石成华 +2 位作者 曹诚 张京生 马清钧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22-26,共5页
以霍乱毒素B亚基(CTB)基因为载体,构建了含不同抗原表位的恶性疟原虫的融合基因CTB/ATE和CTB/AWTE。前者除含有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主要抗原表位杂合多肽基因SPf66外,还含有很强的T辅助细胞表位CST3... 以霍乱毒素B亚基(CTB)基因为载体,构建了含不同抗原表位的恶性疟原虫的融合基因CTB/ATE和CTB/AWTE。前者除含有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主要抗原表位杂合多肽基因SPf66外,还含有很强的T辅助细胞表位CST3和Tc细胞表位;后者在此基础上将我国发现的B细胞表位NKNDD基因经8次串联后融合其中。两种形式的融合基因经测序正确后转入大肠杆菌TK1046中,产量分别为10mg/L及5mg/L。表达产物CTB/AWTE经亲和层析纯化双抗夹心ELISA测定表明,该融合蛋白在保留了与抗CTB抗体结合的同时,与抗NKNDD单抗的结合效价达1:8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抗原表位 霍乱毒素B亚基 融合基因 抗原性
下载PDF
呼和浩特地区腹泻患者艰难梭菌检测方法比较、临床分离株的毒素特征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素芳 王俊瑞 +3 位作者 王艳艳 申慧敏 吕莹莹 韩艳秋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2期1288-1292,共5页
目的了解呼和浩特地区艰难梭菌腹泻患者临床分离株的毒素特征及艰难梭菌药物敏感性,为艰难梭菌治疗和防控提供参考数据。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间本院疑似艰难梭菌感染的252例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同一样本分别检测:粪便艰难梭... 目的了解呼和浩特地区艰难梭菌腹泻患者临床分离株的毒素特征及艰难梭菌药物敏感性,为艰难梭菌治疗和防控提供参考数据。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间本院疑似艰难梭菌感染的252例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同一样本分别检测:粪便艰难梭菌培养和鉴定、VIDAS酶联荧光法粪便直接检测艰难梭菌毒素A/B(CDAB)和艰难梭菌谷氨酸脱氢酶(GDH)。培养获得的艰难梭菌进行PCR扩增毒素基因和二元毒素基因(tcdA、tcdB、cdtA、cdtB),以明确是否为产毒菌株;琼脂稀释法测定艰难梭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艰难梭菌毒素A/B(CDAB)阳性7例,灰区5例;谷氨酸脱氢酶(GDH)阳性39例;培养出艰难梭菌37株;PCR扩增毒素基因检测30株为产毒株,毒素基因tcdA(-)/tcdB(+)型3株,tcdA(+)/tcdB(+)型27株,二元毒素基因检测均为阴性;克林霉素、头孢西丁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00%和97.3%,莫西沙星耐药率54.1%。万古霉素、甲硝唑无耐药株检出。结论 GDH法具有较好的灵敏性,可作为艰难梭菌感染的筛查;CDAB检测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较低;毒素基因检测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tcdA(+)/tcdB(+)型艰难梭菌为我院主要流行株;96.7%的临床感染患者为I级;克林霉素、莫西沙星耐药率较高,需限制使用;全部菌株对甲硝唑、万古霉素敏感,可以经验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艰难梭菌 厌氧培养法 毒素基因tcdA/B 药敏试验
下载PDF
痢疾志贺氏毒素B亚单位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被引量:4
16
作者 苏国富 李丰生 +2 位作者 黄培堂 芮贤良 黄翠芬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6-42,共7页
本文从痢疾志贺氏Ⅰ型菌W30864的染色体克隆了编码志贺氏毒素(Stx)的基因,表达Stx的基因位于约4.5kb的EcoR1片段内。一系列的生物学试验表明:我们构建的杂种质粒(pMGC001)能产生Stx,产量为亲代株的16倍,克隆株不仅有细胞毒和肠毒作用,... 本文从痢疾志贺氏Ⅰ型菌W30864的染色体克隆了编码志贺氏毒素(Stx)的基因,表达Stx的基因位于约4.5kb的EcoR1片段内。一系列的生物学试验表明:我们构建的杂种质粒(pMGC001)能产生Stx,产量为亲代株的16倍,克隆株不仅有细胞毒和肠毒作用,而且还有神经毒性。我们又从质粒pMGC001将志贺氏毒素的B亚单位(Stx-B)的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JLA503,获得了Stx-B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Stx-B已被纯化,其特异的多克隆和单克隆抗体也被制备。Western blot表明它们能与Stx-B进行特异的抗原抗体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痢疾 志贺氏Ⅰ型菌 基因克隆
下载PDF
恶性淋巴瘤诊断中Ig/TCR基因重排的分子病理检测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武鑫瑞 亓岽东 +5 位作者 沈小英 屈悦 张立英 张玉萍 许春伟 吴继华 《贵州医药》 CAS 2016年第9期908-910,共3页
目的探讨B细胞性淋巴瘤中Ig基因重排和T细胞性淋巴瘤中TCR基因重排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3例恶性淋巴瘤和24例淋巴反应性增生组织样本,利用3730毛细血管电泳对提取的DNA进行PCR扩增,检测B细胞性淋巴瘤中Ig基因重排和T细胞性淋巴瘤中... 目的探讨B细胞性淋巴瘤中Ig基因重排和T细胞性淋巴瘤中TCR基因重排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3例恶性淋巴瘤和24例淋巴反应性增生组织样本,利用3730毛细血管电泳对提取的DNA进行PCR扩增,检测B细胞性淋巴瘤中Ig基因重排和T细胞性淋巴瘤中TCR基因重排。结果 B细胞性淋巴瘤中IgHA的总阳性率为43.21%,IgHB的总阳性率为29.63%,IgHC的总阳性率为30.25%,IgHD的总阳性率为16.67%,IgHE的总阳性率为3.09%,IgLκA的总阳性率为42.59%,IgLκB的总阳性率为23.46%,IgLλA的总阳性率为25.93%,IgH(A+B+C+D+E)+IgLκ(A+B)+IgLλA的总阳性率为88.27%;T细胞性淋巴瘤中TCRB-A的总阳性率为31.37%,TCRB-B的总阳性率为58.82%,TCRB-C的总阳性率为23.53%,TCRG-A的总阳性率为60.78%,TCRG-B的总阳性率为21.57%,TCRD的总阳性率为29.41%,TCRβ+TCRγ+TCRδ的总阳性率为78.43%。结论Ig基因重排和TCR基因重排分别对B细胞性和T细胞性淋巴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B细胞性 T细胞性 基因重排 Ig基因 TCR基因
下载PDF
高毒力艰难梭菌的基因型和毒力相关基因检测 被引量:2
18
作者 肖克林 金萍 +5 位作者 黄丽清 梁霞 周天祥 王中兴 王秦宁 孔繁荣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1021-1025,共5页
目的鉴定莫西沙星耐药的艰难梭菌临床菌株的基因型和毒素相关基因的携带情况。方法 22株莫西沙星耐药的艰难梭菌临床菌株收集自澳大利亚悉尼地区,利用基于荧光毛细管电泳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核糖体分型技术对其进行基因分型;利用PCR方... 目的鉴定莫西沙星耐药的艰难梭菌临床菌株的基因型和毒素相关基因的携带情况。方法 22株莫西沙星耐药的艰难梭菌临床菌株收集自澳大利亚悉尼地区,利用基于荧光毛细管电泳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核糖体分型技术对其进行基因分型;利用PCR方法检测其毒素A、B编码基因tcdA、tcdB和二元毒素编码基因cdtA、cdtB;利用PCR-基因测序方法检测毒素调节基因tcdC的基因序列,通过与参考菌株VPI 10463(Genbank收录号:X92982)比对了解其基因突变情况,通过与Genbank中的序列比对确定其序列型。结果 21株菌株为高毒力核糖体型027(RT027),另1株为RT078;22株菌株毒力编码基因均为tcdA+tcdB+cdtA+cdtB+;21株RT027 tcdC序列型为sc1,另1株RT078序列型为WA39,与参考株VPI 10463比较,RT027菌株tcdC序列均出现连续18个核苷酸(nt330-347)的缺失和第117位单核苷酸的缺失,RT078菌株则出现连续39个核苷酸(nt341-379)的缺失和第184位(C>T)的突变。结论高毒力RT027是最常见的莫西沙星耐药的艰难梭菌基因型;高毒力RT027和RT078均携带毒素A、B和二元毒素编码基因,且毒素调节基因tcdC均存在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艰难梭菌 基于荧光毛细管电泳的PCR-核糖体分型 毒素A、B 二元毒素 毒素调节基因
下载PDF
植物细胞表达人胰岛素的载体构建 被引量:3
19
作者 汪春义 戚凤春 +3 位作者 陈桂玲 申镇维 王宣军 盛军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44-346,共3页
目的构建人胰岛素的植物细胞表达载体。方法设计多对引物,通过PCR反应合成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基因和不带C肽的人胰岛素基因。将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基因与这种不带C肽的人胰岛素基因融合后,插入克隆载体,然后用BamHⅠ和SacⅠ进行酶切... 目的构建人胰岛素的植物细胞表达载体。方法设计多对引物,通过PCR反应合成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基因和不带C肽的人胰岛素基因。将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基因与这种不带C肽的人胰岛素基因融合后,插入克隆载体,然后用BamHⅠ和SacⅠ进行酶切,并将酶切的融合基因片段连接在植物表达载体pBI121上,最后用BamHⅠ和SacⅠ进行酶切鉴定。结果测序结果表明,PCR扩增的目的基因顺序与设计完全一致,并构建了克隆载体和植物表达载体。植物表达载体经酶切后鉴定,所含基因片段大小与预期相符。结论已成功地构建了人胰岛素基因的植物细胞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胰岛素基因 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 植物表达载体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CD8^+ T淋巴细胞表面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水平升高 被引量:10
20
作者 马晨芸 陆志成 +2 位作者 王克翔 别立翰 沈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2-537,共6页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处于不同自然史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表达的变化,探讨抑制性受体LAG-3在T细胞的表达变化与处于不同自然史慢性HBV感染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病毒(HBV)e抗...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处于不同自然史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表达的变化,探讨抑制性受体LAG-3在T细胞的表达变化与处于不同自然史慢性HBV感染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病毒(HBV)e抗原(HBe Ag)和HBV DNA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处于慢性HBV感染自然史为免疫耐受期(IT)患者24例、免疫清除期(IC)32例和非活动或低复制期(LR)患者31例,健康体检者30例为正常对照(HC)。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8+T细胞和CD4+T细胞表达LAG-3的比例;免疫分析法、生化分析法和PCR分别检测患者肝脏功能、HBV血清学标志物和HBV DNA水平。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各组间T细胞LAG-3表达率的差异;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各期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T细胞LAG-3表达阳性率与血清ALT、HBV DNA和HBe Ag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LAG-3+CD8+T细胞的比例较HC组显著增高,且处于IT期的患者外周血LAG-3+CD8+T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IC期或LR期患者及HC组。处于IC期患者外周血LAG-3+CD8+T细胞和LAG-3+CD4+T细胞比例与患者血清中ALT水平呈显著负相关;IT组患者外周血LAG-3+CD8+T细胞和LAG-3+CD4+T细胞比例与血清中HBe Ag呈正相关。然而,不同自然史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LAG-3+CD4+T细胞比例和LAG-3+CD8+T细胞比例与血清HBV DNA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LAG-3在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高表达,尤其是IT期患者CD8+T细胞高表达,可能是造成CD8+T细胞功能低下、HBV在肝脏长期复制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 T淋巴细胞 自然病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