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1激肽受体与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郭亚培 张敏 +3 位作者 王建平 吴世陶 王兵 刘恒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05-1107,共3页
目的:研究B1激肽受体在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变化,以探讨其在粥样斑块形成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收集40例因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70%)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斑块组)的手术标本,并依据术前症状分为无症状斑块组(n=15)和有... 目的:研究B1激肽受体在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变化,以探讨其在粥样斑块形成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收集40例因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70%)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斑块组)的手术标本,并依据术前症状分为无症状斑块组(n=15)和有症状斑块组(n=25),另收集人肠系膜动脉标本作为对照组(n=15)。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T-PCR)测定各组B1激肽受体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其B1激肽受体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斑块组B1激肽受体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症状斑块组B1激肽受体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无症状斑块组均显著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1激肽受体与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稳定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b1激肽受体
下载PDF
激肽B1受体水平对T2DM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王蕊 王翠娟 +3 位作者 刘佳 张萌萌 王佳美 王锐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9期1135-1138,1184,共5页
目的探讨激肽B1受体(B1R)水平预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的价值。方法入选2018年6月-2019年12月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就诊的189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就诊时测量B1R水平,记录随访2年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根... 目的探讨激肽B1受体(B1R)水平预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的价值。方法入选2018年6月-2019年12月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就诊的189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就诊时测量B1R水平,记录随访2年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B1R水平与T2DM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的相关性。结果截至末次随访日期2021年12月19日,189例患者中共163例完成随访,其中48例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组),未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115例患者为未发生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发现,发生组T2DM病程、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B1R、总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与未发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2DM病程(OR=2.691)、BMI(OR=1.346)、HbA1c(OR=2.088)、B1R水平(OR=4.315)、TG(OR=1.261)、LDL(OR=2.401)是T2DM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进一步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高B1R水平预测T2DM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的曲线下面积为0.855,Delong法比较结果显示,B1R水平ROC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T2DM病程、BMI、HbA1c、TG及LDL。结论高B1R水平是T2DM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因素,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重点关注B1R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1受体 2型糖尿病 心血管不良事件 相关性
下载PDF
匹罗卡品癫幼鼠模型B1与B2激肽受体表达研究
3
作者 张梅梅 刘恒方 王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第3期22-24,共3页
目的检测B1及B2激肽受体在匹罗卡品癫幼鼠模型中表达的变化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幼年(3周)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5只;癫模型组15只,采用匹罗卡品法制作癫模型,分为急性期组、静止期组、慢性期组3亚组,每亚组5... 目的检测B1及B2激肽受体在匹罗卡品癫幼鼠模型中表达的变化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幼年(3周)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5只;癫模型组15只,采用匹罗卡品法制作癫模型,分为急性期组、静止期组、慢性期组3亚组,每亚组5只;生理盐水对照组(盐水组)15只,与匹罗卡品实验组大鼠相同时间点给予腹腔注射盐水,分为与实验癫组各时间点相对应的盐水6h组、盐水5d组、盐水60d组3个亚组,每亚组5只。各组于相应时间点处死动物取海马标本,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脑组织海马区的B1及B2激肽受体的表达变化,并相互比较。结果与盐水6h组、盐水5d组比较,急性期组、静止期组的B1激肽受体mRNA表达显著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期与生理盐水60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盐水60d组比较,在实验癫模型各亚组B2激肽受体mRNA表达均显著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水各亚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B1、B2激肽受体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1与B2激肽受体mRNA表达失衡在癫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1激肽受体 b2受体 匹罗卡品 癫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