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角膜形态在Pentacam测量中的差异分析
1
作者 袁冬青 钟华 陈琴 《医学新知》 CAS 2021年第3期161-168,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角膜形态在Pentacam Scheimpflug断层扫描结果中的差异及其辅助诊断角膜后表面高度异常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9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行角膜屈光手术术前检查的近视患者120例(240眼)。患者均进行了全面的眼部屈光度数... 目的探讨不同角膜形态在Pentacam Scheimpflug断层扫描结果中的差异及其辅助诊断角膜后表面高度异常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9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行角膜屈光手术术前检查的近视患者120例(240眼)。患者均进行了全面的眼部屈光度数检查,并行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查。选取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中角膜前表面曲率(ASK)、后表面曲率(PSK)、前表面散光(AAstig)、后表面散光(PAstig)、中央角膜厚度(CCT)、角膜直径(W-W)、角膜前表面差异图的偏差(Df)、角膜后表面差异图的偏差(Db)、角膜平均厚度进展的偏差(Dp)、角膜最薄点的厚度偏差(Dt)、Ambrosio关联厚度参数偏差(Da)和总体正态性偏差(BAD-Do)共12个参数进行分析。根据角膜直径大小分组,比较组间和组内差异,分析BAD-Do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根据角膜直径大小将120例患者分为四组。其中,A组(直径≤11.0 mm)纳入36眼,B组(直径为11.1~11.5 mm)纳入76眼,C组(直径为11.6~12.0 mm)纳入82眼,D组(直径>12.0 mm)纳入46眼。各组间的球镜度数、柱镜度数、角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ntacam测量发现PSK在不同角膜直径组患者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BAD-Do方面,除A、B两组组间无差异外,其余两两比较均显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将每组患者BAD-Do与Pentacam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BAD-Do与PSK存在低度相关(r=-0.27,P=0.001),与角膜直径存在弱相关(r=-0.39,P=0.001),但与屈光度数、角膜厚度等参数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形态学参数中角膜直径和PSK是影响BAD-Do的主要因素,角膜直径越小的患者出现BAD-Do异常的可能性越大,在Pentacam结果判读中需考虑角膜直径和PSK变化对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TACAM 角膜直径 角膜后表面曲率 bad-do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