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椒BAHD酰基转移酶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差异分析
1
作者 熊文玮 蔡炼 +2 位作者 苏靖 杨银迢 冯世静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4年第5期73-86,共14页
麻味物质是评价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品质的重要特征性成分之一,为了挖掘花椒麻味物质合成途径酰化反应的候选基因,本研究基于花椒全基因组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花椒BAHD酰基转移酶基因家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共... 麻味物质是评价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品质的重要特征性成分之一,为了挖掘花椒麻味物质合成途径酰化反应的候选基因,本研究基于花椒全基因组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花椒BAHD酰基转移酶基因家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共鉴定出50个花椒BAHD酰基转移酶基因家族成员,这些基因可分为两大亚家族,均编码不稳定亲水性蛋白;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大部分花椒BAHD成员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其它成员定位于细胞核、叶绿体等细胞器中。基因表达分析显示,BAHD酰基转移酶基因在花椒果皮发育各阶段均有特异性的表达,且在果梗、刺、茎和花中表达高于种子和叶。不同花椒品种间,即使相同基因也表现出表达差异,甚至在某些品种中未检测到表达。此研究为花椒麻味物质合成途径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并将为其它高等植物BAHD酰基转移酶基因家族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麻味物质 bahd酰基转移酶基因家族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地黄氧-酰基转移酶WSD基因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2
作者 李慧敏 袁萍 +1 位作者 段红英 周延清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3-312,共10页
植物蜡酯合成酶催化长链醇和长链脂肪酸合成蜡酯,对植物蜡质合成及其抗旱、抗致病菌袭击和紫外辐射、抗寒和昆虫侵害等环境胁迫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镉是环境中含量最高的有毒重金属之一,严重威胁植物的生长发育、质量、产量和食用安全... 植物蜡酯合成酶催化长链醇和长链脂肪酸合成蜡酯,对植物蜡质合成及其抗旱、抗致病菌袭击和紫外辐射、抗寒和昆虫侵害等环境胁迫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镉是环境中含量最高的有毒重金属之一,严重威胁植物的生长发育、质量、产量和食用安全。为研究地黄蜡酯合成酶基因镉胁迫表达,该文从地黄全长转录组测序数据中鉴定其成员,并用生物信息学技术与qRT-PCR对其编码蛋白质的理化性质、系统进化和保守结构域及其组织表达与镉胁迫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鉴定出两个蜡酯合成酶基因RgOATWSD1与RgOATWSD2,其编码蛋白质的长度、理论等电点和相对分子量依次为463 aa与473 aa、8.86与9.34、51.31 kD与52.49 kD,均为不稳定蛋白。(2)二者均具有acyl_WS_DGAT保守域与DUF1298超家族,前者占其氨基酸序列的92.65%~94.50%。(3)二者均定位于内质网中,二级结构以无规卷曲与α螺旋为主;RgOATWSD1为跨膜蛋白,而RgOATWSD2不是。(4)二者均在地黄根、茎、叶中差异表达。(5)二者表达均受镉胁迫诱导,但其表达变化趋势不同。该研究鉴定了两个镉胁迫应答反应的蜡酯合成酶基因,为地黄RgOATWSD的镉胁迫表达及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氧-酰基转移WSD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表达 镉胁迫
下载PDF
薰衣草醇酰基转移酶基因(AAT)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3
作者 廖燕 尹松松 +4 位作者 龚林涛 闫博文 孙明辉 苏秀娟 王爱凡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9-606,共8页
醇酰基转移酶(AAT)可以催化乙酰辅酶A与萜烯醇类物质的结合,生成各类乙酸酯类化合物。为探明薰衣草AAT基因在酯类化合物合成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薰衣草品系杂花叶片为供试材料,利用反转录PCR技术克隆薰衣草AAT基因的cDNA序列,该cDNA... 醇酰基转移酶(AAT)可以催化乙酰辅酶A与萜烯醇类物质的结合,生成各类乙酸酯类化合物。为探明薰衣草AAT基因在酯类化合物合成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薰衣草品系杂花叶片为供试材料,利用反转录PCR技术克隆薰衣草AAT基因的cDNA序列,该cDNA序列长度为1344 bp,其编码蛋白质由447个氨基酸组成,是非跨膜亲水性蛋白质,属于PLN02481超级家族;薰衣草AAT与黄色猴面花EgAAT亲缘关系最近,相似度为60.87%。AAT基因在苞叶中的表达量最低,在花瓣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花冠不同发育时期,该基因在盛开期表达量到达峰值。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AAT,筛选了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Transetta(DE3)中的最适诱导表达条件,诱导后获得的重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5.026×10^(4),重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具有将芳樟醇催化合成乙酸芳樟酯的生物活性。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验证薰衣草AAT基因在酯类化合物合成过程中的功能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薰衣草 酰基转移基因(AAT) 克隆 表达模式 活性鉴定
下载PDF
六例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2缺乏症患儿临床特征及基因变异分析
4
作者 张彦 邱文娟 +4 位作者 张惠文 陈婷 徐烽 顾学范 韩连书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7-212,共6页
目的:探讨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2(CPT2)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CPT2缺乏症患儿的临床和基因检测资料,采用串联质谱法检测血酰基肉碱水平,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法检测基因变异。结果:6例CPT2缺乏症患儿中男性... 目的:探讨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2(CPT2)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CPT2缺乏症患儿的临床和基因检测资料,采用串联质谱法检测血酰基肉碱水平,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法检测基因变异。结果:6例CPT2缺乏症患儿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平均确诊年龄为32个月(15 d~9岁)。其中1例无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异常、2例迟发型、3例婴儿型。3例由新生儿筛查确诊;3例因临床表现就诊,起病时有发热、肌肉乏力伴肌酶增高。5例患儿表现为游离肉碱降低,棕榈酰基肉碱、十八碳烯酰肉碱升高。6例患儿检测到CPT2基因变异8个位点(携带双位点突变4例,携带单位点突变2例),3种为已知变异(p.R631C、p.T589M和p.D255G),5种为新报道变异(p.F352L、p.R498L、p.F434S、p.A515P、c.153-2A>G)。经PolyPhen2和SIFT软件预测,5个新报道变异中c.153-2A>G和p.F352L为疑似致病变异,p.R498L、p.F434S和p.A515P为临床意义未明变异。结论:CPT2缺乏症临床表型多样,通过新生儿血串联质谱筛查及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确诊后及时治疗大多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碱棕榈酰基转移2缺乏症 临床特征 CPT2基因 串联质谱技术 游离肉碱 病例报告
下载PDF
三种伞形科蔬菜作物棕榈酰基转移酶基因家族的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新业 李文静 +4 位作者 朱姝 孙艳香 王聪艳 闫训友 周志国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15-1327,共13页
在全基因组水平鉴定胡萝卜(Daucus carota)、芹菜(Apium graveolens)、香菜(Coriandrum sativum)3种伞形科蔬菜作物的棕榈酰基转移酶(protein S-acyltransferase,PAT),对其家族成员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分析,为深入探究该类蛋白在3种伞... 在全基因组水平鉴定胡萝卜(Daucus carota)、芹菜(Apium graveolens)、香菜(Coriandrum sativum)3种伞形科蔬菜作物的棕榈酰基转移酶(protein S-acyltransferase,PAT),对其家族成员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分析,为深入探究该类蛋白在3种伞形科作物生长发育及抵御逆境胁迫中的作用提供参考。利用Basic Local Alignment Search Tool(BLAST)和hmmsearch程序,从胡萝卜、芹菜、香菜基因组中筛选、鉴定PAT家族成员;利用TBtools绘制PAT基因染色体分布图;利用Expasy分析PAT蛋白的等电点、分子量;利用TMHMM-2.0预测PAT蛋白跨膜区;利用CELLO v.2.5、WoLF PSORT预测PAT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情况;利用MEGA6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利用MEME分析PAT蛋白保守基序;基于荧光定量PCR实验结果及转录组数据,利用TBtools绘制基因表达热图,分析PAT基因的组织表达特性及胁迫响应情况。结果表明,在胡萝卜、芹菜及香菜基因组中各存在27、25、27个PAT基因,分别命名为DcPAT 1~27、AgPAT 1~25、CsPAT 1~27。这些PAT成员不均匀地分布于染色体上,理化性质存在差异,且均为跨膜蛋白。系统进化分析将伞形科及来源于其他物种的PAT蛋白分为7个类群(Group1~7),伞形科作物PAT蛋白在7个类群中均有分布。结构分析表明,所有的PAT蛋白均含有DHHC-CRD结构域,该序列内的保守氨基酸残基在不同物种间已发生变异。荧光定量PCR和转录组数据分析表明,PAT基因在胡萝卜、芹菜、香菜不同组织间的表达水平有差异,但有部分成员在不同组织间均呈现高水平或低水平表达,另有部分DcPAT基因在盐胁迫和低温胁迫处理后,表达水平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伞形科 棕榈酰基转移 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分析
下载PDF
水稻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基因(LPAT)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在籽粒油脂合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曹华盛 李堂 +6 位作者 熊亮 王福军 李曙光 顾海永 何高 罗文永 梁世胡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25-935,共11页
【目的】挖掘水稻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Lysophosphatidic acid acyltransferase,LPAT)基因家族成员信息,分析其生物信息学特征及在水稻籽粒油脂合成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对OsLPAT基因家族进行基因结构、系统进化树、... 【目的】挖掘水稻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Lysophosphatidic acid acyltransferase,LPAT)基因家族成员信息,分析其生物信息学特征及在水稻籽粒油脂合成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对OsLPAT基因家族进行基因结构、系统进化树、组织表达谱以及激素和逆境表达谱等分析。利用比较代谢组和转录组学的方法,分析OsLPAT家族各成员在水稻籽粒油脂合成中的作用。【结果】水稻基因组中LPAT家族包含5个成员,分别命名为OsLPAT1~OsLPAT5。除OsLPAT1外,其他成员均含有4~6个外显子,且各成员均包含Acyltransferase C-terminus(PF01553)结构域;进化分析显示,LPAT基因在单子叶植物中较为保守;OsLPAT2的表达受多种逆境条件及激素诱导,OsLPAT3和OsLPAT5的表达受到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的强烈诱导,而OsLPAT4则特异性地受到渗透胁迫的诱导;比较代谢组和转录组学分析显示,OsLPAT家族各成员分别在籽粒发育的不同阶段发挥功能,从而促进油脂(Triacylglycerol,TAG)合成。【结论】水稻基因组中存在5个LPAT基因,其表达受到不同激素的诱导,可能在水稻激素响应过程中发挥作用。该家族成员参与了不同发育阶段籽粒中的油脂前体磷脂酸(Phosphatidic acid,PA)的合成,从而正调控籽粒中的油脂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基因 生物信息学 油脂合成
下载PDF
不同含油量花生品种中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基因的表达分析
7
作者 潘丽娟 许静 +6 位作者 王秀贞 姜骁 陈娜 王通 殷祥贞 杨伟强 迟晓元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共6页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在植物油脂合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以低油低油酸品种花育17号、高油高油酸品种花育910和高油低油酸品种花育918为试材,分析了不同含油量花生品种不同发育时期种子中AhDGAT...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在植物油脂合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以低油低油酸品种花育17号、高油高油酸品种花育910和高油低油酸品种花育918为试材,分析了不同含油量花生品种不同发育时期种子中AhDGAT1-1、AhDGAT1-2和AhDGAT3-3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AhDGAT1-1基因表达峰值出现在低油低油酸品种和高油高油酸品种的荚果发育初期(下针后30天),而在高油低油酸品种中则出现在荚果发育中期(下针后40天);AhDGAT1-2基因的表达峰值出现在低油低油酸品种的荚果发育初期、高油高油酸品种和高油低油酸品种的籽仁油脂积累快速期;AhDGAT3-3基因在3个花生品种中的表达峰值均出现在荚果发育的中后期。推测AhDGAT1-1、AhDGAT1-2和AhDGAT3-3基因表达量的增加有利于花生油脂的合成与积累,但其起作用的时期存在种质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花生高油、高油酸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DGAT) 实时荧光定量 PCR 含油量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藜麦异戊烯基转移酶基因(CqIPT)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田晓芹 褚晶 +4 位作者 丁洪霞 杨博 陈方军 郭善利 陈世华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23年第2期149-156,共8页
基于藜麦全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藜麦IPT(CqIPT)基因家族进行了鉴定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在藜麦基因组中鉴定到12个可分为4个亚组的CqIPT基因,同亚组CqIPT基因具有相似的基因结构和蛋白Motif结构;CqIPT基因家族... 基于藜麦全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藜麦IPT(CqIPT)基因家族进行了鉴定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在藜麦基因组中鉴定到12个可分为4个亚组的CqIPT基因,同亚组CqIPT基因具有相似的基因结构和蛋白Motif结构;CqIPT基因家族所有成员的表达模式存在明显差异,CqIPT9仅在顶端分生组织和花序中显著表达,CqIPT5和CqIPT11在花和未成熟的种子及干种子中显著表达;非生物胁迫下的基因表达同样存在多种模式。本研究为深入研究藜麦CqIPT基因的功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异戊烯转移 CqIPT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家族聚集性脑出血及血脂的相关性 被引量:3
9
作者 高达 王依宁 +4 位作者 许宏伟 张乐 夏健 刘运海 杨期东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7-230,共4页
目的探讨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湖南地区汉族人群家族聚集性脑出血及血脂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长多态性分析法检测湖南地区汉族人群10个有家族聚集现象脑出血家系126例成员、100例散发性脑出血患者和100... 目的探讨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湖南地区汉族人群家族聚集性脑出血及血脂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长多态性分析法检测湖南地区汉族人群10个有家族聚集现象脑出血家系126例成员、100例散发性脑出血患者和100例正常对照者的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608C/T位点基因型分布情况。结果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基因608C/T的CT基因型分布在三个人群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家系患者及各级亲属组、散发性脑出血组608C/TCT基因型、T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家族聚集现象脑出血组和散发性脑出血组608CC亚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608CT亚组(P<0.05)。结论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基因608C/T位点多态性可能与中国湖南地区汉族人群家族聚集性脑出血无关,T等位基因可能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 脑出血 家族聚集性 遗传多态性
下载PDF
植物BAHD酰基转移酶家族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梦姣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12期124-126,共3页
酰基化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其次生代谢产物修饰的重要过程。BAHD酰基转移酶家族是植物中特有的对植物的代谢产物进行酰基化修饰、参与植物次生代谢反应的一类蛋白。综述了植物BAHD酰基转移酶家族成员的基本特性、反应历程、酶学分类... 酰基化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其次生代谢产物修饰的重要过程。BAHD酰基转移酶家族是植物中特有的对植物的代谢产物进行酰基化修饰、参与植物次生代谢反应的一类蛋白。综述了植物BAHD酰基转移酶家族成员的基本特性、反应历程、酶学分类和其在植物次生代谢过程中的作用。并展望了BAHD在未来研究中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酰基转移 家族成员 研究进展 Family Progress 次生代谢产物 酰基 生长发育过程 重要过程 基本特性 反应历程 发展方向 代谢过程 代谢反应 类蛋白 分类
下载PDF
N-乙酰基转移酶2基因分型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毛玉巧 邱小惠 +2 位作者 何梦玲 付喜花 麦艳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 探讨N-乙酰基转移酶2(NAT2)基因分型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关系。方法 73例肺结核病初治患者,采用焦磷酸直接测序法进行NAT2基因分型,判定NAT2基因型及代谢表型。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NAT2相关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比较不同NAT2基... 目的 探讨N-乙酰基转移酶2(NAT2)基因分型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关系。方法 73例肺结核病初治患者,采用焦磷酸直接测序法进行NAT2基因分型,判定NAT2基因型及代谢表型。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NAT2相关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比较不同NAT2基因代谢分型患者的药物性肝损伤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 本试验纳入初治结核患者73例,其中男54例,女19例,年龄20~89岁,治疗2个月后发生药物性肝损伤22例(30.14%)。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年龄和基础ALT、AS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水平及随访ALT、AST、碱性磷酸酶(ALP)、TB水平均显著高于无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和无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性别、基础AL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3例患者NAT2基因代谢分型中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中间代谢型32例(43.84%)、快代谢型24例(32.88%)、慢代谢型17例(23.29%);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和无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NAT2基因代谢分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快代谢型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风险最低(OR=0.344, P=0.079>0.05),而慢代谢型患者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风险最高(OR=5.238, P=0.003<0.05)。所有患者随访2个月,总好转率为65.75%(48/73),其中慢代谢型患者的治疗好转率88.24%(15/17)明显高于快代谢型的58.33%(14/24)、中间代谢型的59.38%(19/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降低结核患者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及提高结核病治疗效果,临床医生可根据NAT2基因不同分型合理调整异烟肼(INH)药物使用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基转移2 异烟肼 基因多态性 药物性肝损伤
下载PDF
新疆小麦阿拉伯木聚糖阿魏酸酰基转移酶基因TaBahd-A1等位变异检测及其分布规律
12
作者 战帅帅 严勇亮 +2 位作者 刘鑫源 王丽丽 耿洪伟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16-1424,共9页
阿魏酰阿拉伯木聚糖(feruloyl arabinoxylan,FAX)含量是影响小麦加工品质的重要因素,揭示其相关基因在小麦中的遗传变异规律,可为小麦分子育种提供一定参考。本研究利用阿拉伯木聚糖阿魏酸酰基转移酶TaBahd-A1基因位点的3对功能标记AFTA... 阿魏酰阿拉伯木聚糖(feruloyl arabinoxylan,FAX)含量是影响小麦加工品质的重要因素,揭示其相关基因在小麦中的遗传变异规律,可为小麦分子育种提供一定参考。本研究利用阿拉伯木聚糖阿魏酸酰基转移酶TaBahd-A1基因位点的3对功能标记AFTA2、AFTB2和AFTC8,对124份新疆小麦品种(系)进行TaBahd-A1等位变异检测,并分析等位变异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携带与低FAX含量相关的TaBahd-A1b等位变异材料占比(57.2%)最大,其次是与高FAX含量相关的TaBahd-A1c等位变异(29.1%),与高FAX含量相关的TaBahd-A1a等位变异占比(13.7%)最小;其中,98份新疆冬小麦品种(系)中,携带TaBahd-A1a和TaBahd-A1c基因型的材料共占比38.7%,携带TaBahd-A1b基因型的材料占比61.3%;26份新疆春小麦材料中,携带TaBahd-A1a和TaBahd-A1c基因型的材料共占比57.6%,携带TaBahd-A1b基因型的材料占比38.4%。在不同类型冬小麦品种(系)中,与高FAX含量相关的等位变异类型TaBahd-A1a和TaBahd-A1c的分布频率表现为引进品种(系)>地方品种>自育品种(系);与低FAX含量相关的等位变异类型TaBahd-A1b的分布频率表现为自育品种(系)>地方品种>引进品种(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小麦 阿拉伯木聚糖阿魏酸酰基转移基因 等位变异 功能标记
下载PDF
花生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陈四龙 黄家权 +6 位作者 雷永 任小平 文奇根 陈玉宁 姜慧芳 晏立英 廖伯寿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5-255,共11页
溶血磷脂酰基转移酶(LPAT)是植物油脂合成途径的一个关键酶,在植物油脂品质改良和提高种子含油量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通过构建花生种子全长cDNA文库,结合大规模EST测序和功能注释,从花生中克隆了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基因,... 溶血磷脂酰基转移酶(LPAT)是植物油脂合成途径的一个关键酶,在植物油脂品质改良和提高种子含油量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通过构建花生种子全长cDNA文库,结合大规模EST测序和功能注释,从花生中克隆了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基因,命名为AhLPAT。该基因cDNA全长1629bp,对应的基因组序列5531bp,由11个外显子和10个内含子组成,内含子剪接方式符合GT-AG剪接规则。根据编码区预测AhLPAT编码一条387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预测分子量为43.2kD,等电点为9.42。AhLPAT蛋白含有一个典型的酰基转移酶保守功能结构域以及溶血磷脂酰基转移酶相似的保守区域。该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其他物种LPAT蛋白序列有较高的一致性。AhLPAT与旱金莲、油菜、海甘蓝、蓖麻和拟南芥的LPAT蛋白氨基酸相似性依次为90%、89%、89%、88%和87%。系统进化分析表明,AhLPAT与拟南芥AtLPAT2亲缘关系较近,且同属于内质网型LPAT蛋白。RT-PCR分析表明,AhLPAT基因在花生根、茎、叶、花、果针和种子中均有表达,在花生开花后50~60d,果针和种子中的表达量最高,且AhLPAT的表达量与花生种子含油量积累速率变化一致,二者显著相关(r=0.63,P<0.05)。推测AhLPAT基因在花生种子油脂合成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油脂合成
下载PDF
合成茶树咖啡碱相关的N-甲基转移酶基因家族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金基强 姚明哲 +2 位作者 马春雷 马建强 陈亮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8-194,共7页
咖啡碱是茶叶中重要的功能成分,它以黄苷为底物,以S-腺苷甲硫氨酸(SAM)为甲基供体,通过N-甲基转移酶(NMT)类催化的一系列甲基化反应合成的产物。根据NMT基因高度相似的特性,利用长片段PCR法和侧翼序列克隆技术分离了白叶一号6种NMTs的... 咖啡碱是茶叶中重要的功能成分,它以黄苷为底物,以S-腺苷甲硫氨酸(SAM)为甲基供体,通过N-甲基转移酶(NMT)类催化的一系列甲基化反应合成的产物。根据NMT基因高度相似的特性,利用长片段PCR法和侧翼序列克隆技术分离了白叶一号6种NMTs的基因组DNA全长,其中有2种为已报道的茶树咖啡碱合成酶基因TCS1、TCS2,1种为假基因,另3种基因分别被命名为TCS3、TCS4、TCS5,基因结构分析发现这6种基因均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山茶属植物的NMTs可聚为5类,其中TCS4和TCS5为与其他基因的相似性相对较低的一类。这些结果为今后更好地从基因组水平上剖析茶树咖啡碱的遗传机制提供有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N-甲基转移 基因家族 克隆
下载PDF
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2(DGAT2)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5
作者 袁峥嵘 柳小春 +1 位作者 马海明 丁朝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9-294,共6页
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2(Acyl CoA:Diacylgycerol Acyltransferase 2,DGAT2)是生物体内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酶,其主要机制是使二酰甘油加上脂肪酸酰基辅酶A以共价健结合形成三酰甘油。编码该酶的基因有DGAT2和DGAT1。文章综述了DGAT2基因的... 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2(Acyl CoA:Diacylgycerol Acyltransferase 2,DGAT2)是生物体内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酶,其主要机制是使二酰甘油加上脂肪酸酰基辅酶A以共价健结合形成三酰甘油。编码该酶的基因有DGAT2和DGAT1。文章综述了DGAT2基因的发现、定位、结构、生物学效应及其遗传多态性与生产性能的关系,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2(DGAT2)基因 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1(DGAT1)基因 三酰甘油(TAG) 脂肪活性物质 遗传多态性
下载PDF
花生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基因克隆与功能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唐桂英 柳展基 +2 位作者 徐平丽 赵学彬 单雷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57-863,共7页
利用RT-PCR方法,从花生品种‘鲁花14’未成熟种子中克隆了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Diacylglycerolacyltransferase,DGAT)基因AhDGAT3A和AhDGAT3B的cDNA,序列分析显示,两者在编码区核苷酸序列有96%相似性,氨基酸序列有94%相似,并对其中的Ah... 利用RT-PCR方法,从花生品种‘鲁花14’未成熟种子中克隆了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Diacylglycerolacyltransferase,DGAT)基因AhDGAT3A和AhDGAT3B的cDNA,序列分析显示,两者在编码区核苷酸序列有96%相似性,氨基酸序列有94%相似,并对其中的AhDGAT3A进一步研究。(1)半定量RT-PCR分析显示,AhDGAT3A在花生根、茎、叶、花和种子中均有表达,且花中表达量最高,茎中表达量非常低;在花生果针入土60d时种子中的表达量较其它发育时期有所提高。(2)利用染色体步移技术克隆了AhDGAT3A5′上游1 588bp调控区,在线软件分析发现该调控区除包括启动子核心元件外,还包含多个调控花粉中表达的顺式元件、光信号调控元件和胁迫相关元件等。(3)在烟草中过量表达AhDGAT3A基因,转基因烟草种子粗脂肪和主要脂肪酸含量较对照均有所下降,推测这一结果可能由转基因共抑制作用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酰基甘油酰基转移基因 功能研究
下载PDF
鹅乙酰辅酶A酰基转移酶2基因的克隆及其在鹅肥肝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倩倩 杨彪 +3 位作者 夏丽丽 孙晓先 耿拓宇 龚道清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00-708,共9页
为了探讨ACAA2基因与鹅(Anser anser)肝脂肪代谢的关系,本试验选取35只朗德鹅分为填饲组(15只)和对照组(20只),填饲组包括填饲7、14和19天3个阶段。运用RT-PCR方法克隆出朗德鹅ACAA2基因的完整编码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定... 为了探讨ACAA2基因与鹅(Anser anser)肝脂肪代谢的关系,本试验选取35只朗德鹅分为填饲组(15只)和对照组(20只),填饲组包括填饲7、14和19天3个阶段。运用RT-PCR方法克隆出朗德鹅ACAA2基因的完整编码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测定了朗德鹅填饲不同阶段该基因在肝中的表达水平,并用葡萄糖、脂肪酸和胰岛素分别处理鹅原代肝细胞,观察这些因子对基因表达的影响。朗德鹅ACAA2基因完整CDS区长1 194bp,编码397个氨基酸;各阶段填饲组肝中该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随填饲时间的延长,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另外,在培养的鹅原代肝细胞中,相较于对照组,0.5mmol·L^(-1)的油酸能使ACAA2的表达量显著上调,而0.25mmol·L^(-1)的棕榈酸和不同浓度的胰岛素能显著下调ACAA2的表达(P<0.05)。结果表明,ACAA2基因的表达与鹅肥肝的形成密切相关,为深入研究ACAA2基因在鹅肥肝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辅A酰基转移2 脂肪肝 基因克隆
下载PDF
甾醇酰基转移酶基因高表达对酵母菌麦角甾醇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何秀萍 郭雪娜 +1 位作者 张博润 谭华荣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7-71,共5页
通过PCR扩增克隆到含酵母菌甾醇酰基转移酶基因ARE2编码序列和上游调控序列的DNA片段ARE2 1及仅含编码序列的DNA片段ARE2 2。分别以ARE2启动子 ,乙醇脱氢酶基因ADH1启动子和铜抗性基因CUP1启动子及ADH1终止子为调控元件构建了酵母菌... 通过PCR扩增克隆到含酵母菌甾醇酰基转移酶基因ARE2编码序列和上游调控序列的DNA片段ARE2 1及仅含编码序列的DNA片段ARE2 2。分别以ARE2启动子 ,乙醇脱氢酶基因ADH1启动子和铜抗性基因CUP1启动子及ADH1终止子为调控元件构建了酵母菌表达质粒pHX2 ,pHXA2和pHXC2。表达质粒分别转化酿酒酵母单倍体菌株YS5 8和以前通过细胞杂交构建的麦角甾醇高产菌株YEH5 6。通过营养缺陷互补和铜抗性筛选到转化子 ,质粒上的ARE2基因在YS5 8和YEH5 6中都实现了活性表达 ,使细胞内甾醇酯化水平升高 ,并导致细胞麦角甾醇含量的提高。对转化菌株的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 ,在优化条件下 ,重组转化菌株YEH5 6 (pHX2 )、YEH5 6 (pHXA2 )和YEH5 6 (pHXC2 )的麦角甾醇含量分别是受体菌YEH5 6的 1 3、1 3和 1 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甾醇酰基转移 基因表达 麦角甾醇 酵母工程菌
下载PDF
高温胁迫下转甜椒正义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GPAT)烟草缓解PSⅡ光抑制 被引量:8
19
作者 颜坤 陈娜 +3 位作者 曲妍妍 郭峰 孟庆伟 赵世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468-2473,共6页
【目的】探讨类囊体膜脂组成与高温光抑制的关系。【方法】以转甜椒正义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GPAT)的烟草植株为试验材料,测定了类囊体膜脂组成,高温胁迫后的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转基因烟草植株类囊体膜的单半乳... 【目的】探讨类囊体膜脂组成与高温光抑制的关系。【方法】以转甜椒正义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GPAT)的烟草植株为试验材料,测定了类囊体膜脂组成,高温胁迫后的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转基因烟草植株类囊体膜的单半乳糖甘油二脂(MGDG),双半乳糖甘油二脂(DGDG),硫代异鼠李糖甘油二脂(SQDG)和磷脂酰甘油(PG)的饱和程度均上升,其中MGDG饱和程度增加了16.2%,上升幅度最为显著。随胁迫温度的升高,转基因烟草植株与野生型植株Fv/Fm,ΦPSⅡ和Pn逐渐下降,但转基因植株下降幅度小于野生型,48℃时差异最为显著。【结论】转基因烟草植株类囊体膜脂脂肪酸饱和度增加,提高了PSⅡ热稳定性,缓解了PSⅡ光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椒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基因 烟草 类囊体膜脂 高温胁迫 PSⅡ光抑制
下载PDF
螺旋霉素3-O-酰基转移酶基因的删除和主要产生螺旋霉素组分Ⅰ菌株的获得 被引量:7
20
作者 武临专 马春燕 +3 位作者 王以光 戴剑漉 李京艳 夏焕章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12-617,共6页
螺旋霉素(SP)为16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含有螺旋霉素Ⅰ、Ⅱ和Ⅲ个组分,其结构的差异为16元内酯环的C3上分别连接羟基(SPⅠ)、乙酰基(SPⅡ)和丙酰基(SPⅢ);SPⅡ和SPⅢ是在相同的3-O-酰基转移酶催化下SPⅠ进一步酰化的产物。SPⅠ、SPⅡ... 螺旋霉素(SP)为16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含有螺旋霉素Ⅰ、Ⅱ和Ⅲ个组分,其结构的差异为16元内酯环的C3上分别连接羟基(SPⅠ)、乙酰基(SPⅡ)和丙酰基(SPⅢ);SPⅡ和SPⅢ是在相同的3-O-酰基转移酶催化下SPⅠ进一步酰化的产物。SPⅠ、SPⅡ和SPⅢ在生物学活性方面无大差异。为简化螺旋霉素组分,便于今后对其结构进行进一步改造,根据碳霉素和麦迪霉素生物合成中的3-O-酰基转移酶序列,设计了简并性PCR引物,并采用SON-PCR(single oligonucleotide nested PCR)方法,从螺旋霉素产生菌S.spiramyceticus F21中进行特异性扩增,获得了螺旋霉素3-O-酰基转移酶基因(sspA)及其侧翼序列,共约4.3kb(其中的3457nt DNA序列已被Genbank收录,DQ642742)。采用DNA同源双交换技术对S.spiramyceticus F21中的sspA进行了删除。对螺旋霉素原株和sspA缺失变株进行发酵产物提取和HPLC分析表明:原株中SPⅠ、SPⅡ和SPⅢ的相对含量分别为7.8%、67%和25%,变株中则分别为72%、18%和9.6%;变株主要组分为SPⅠ。螺旋霉素sspA缺失变株的获得为螺旋霉素组分简化及其衍生物的结构改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霉素链霉菌 螺旋霉素 螺旋霉素Ⅰ 3-O-酰基转移 基因删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