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6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诱导小鼠的免疫保护力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文桂 王鸿 朱佑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1276-1279,共4页
目的探讨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免疫鼠后对Em原头节攻击感染的保护性作用。方法将混合重组BCG疫苗采用皮下注射和鼻腔内接种分别免疫BALB/c小鼠,免疫后8周用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节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18周剖杀... 目的探讨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免疫鼠后对Em原头节攻击感染的保护性作用。方法将混合重组BCG疫苗采用皮下注射和鼻腔内接种分别免疫BALB/c小鼠,免疫后8周用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节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18周剖杀小鼠,计算减蚴率,测定血清中IgG及其亚类和IgE水平;分离脾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脾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同时设有空载体、BCG和PBS对照。结果疫苗接种组的减蚴率为45·29%~76.47%,血清IgG、IgG2a、IgG2b和IgE水平明显升高,IgG1和IgG3显著降低;疫苗接种组的脾CD4+T细胞亚群显著增加,CD8+T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CD4+/CD8+亚群比值明显升高。结论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鼻腔内接种是一种较好的途径,IgG、IgG2a、IgG2b和IgE以及CD4+T细胞亚群在疫苗诱导的保护力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绦虫 重组bcg-emⅡ/3疫苗 重组bcg-em14-3-3疫苗 保护力
下载PDF
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抑制小鼠脾细胞的凋亡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文桂 王鸿 朱佑明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92-294,共3页
目的: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免疫小鼠并以Em原头节攻击后探讨以上疫苗对小鼠脾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将混合重组BCG疫苗采用皮下注射和鼻腔内接种分别免疫Balb/c鼠8wk后,用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节进行攻击感染,感... 目的: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免疫小鼠并以Em原头节攻击后探讨以上疫苗对小鼠脾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将混合重组BCG疫苗采用皮下注射和鼻腔内接种分别免疫Balb/c鼠8wk后,用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节进行攻击感染,感染18wk杀鼠取脾并分离脾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脾细胞的凋亡发生率,同时设有空载体、BCG和PBS对照.结果:疫苗接种组的脾细胞凋亡发生率明显低于感染对照组.结论:泡球蚴感染可引起小鼠脾细胞凋亡,而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感染鼠脾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绦虫 重组bcg-emⅡ/3疫苗 重组bcg-em14-3-3疫苗 脾/细胞学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鸿 李文桂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构建和鉴定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方法超声粉碎泡球蚴组织提取总RNA,通过RT-PCR扩增获得Em14-3-3的cDNA,将该基因定向克隆到大肠埃希菌-分枝杆菌穿梭表达载体pBCG的人结核分枝杆菌热休克蛋白(HSP)70启动子下游构建重... 目的构建和鉴定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方法超声粉碎泡球蚴组织提取总RNA,通过RT-PCR扩增获得Em14-3-3的cDNA,将该基因定向克隆到大肠埃希菌-分枝杆菌穿梭表达载体pBCG的人结核分枝杆菌热休克蛋白(HSP)70启动子下游构建重组质粒pBCG-Em14-3-3,用电穿孔法将该质粒导入BCG构建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将该疫苗接种到含12μg/ml HgCl2的罗氏培养基筛选培养3周。结果重组pBCG-Em14-3-3质粒经酶切证实构建成功,rBCG-Em14-3-3疫苗能在含12μg/ml HgCl2的罗氏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结论成功构建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为泡球蚴病的防治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绦虫 重组bcg-em14-3-3疫苗 构建 鉴定
下载PDF
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免疫小鼠后脾细胞亚群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文桂 王鸿 朱佑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7期676-678,共3页
目的:动态观察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免疫小鼠后脾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将疫苗采用鼻腔内接种免疫BALB/C鼠,在免疫后0、2、4、6、8、10、12、14、16和18周各剖杀4只小鼠取脾,分离脾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脾CD... 目的:动态观察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免疫小鼠后脾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将疫苗采用鼻腔内接种免疫BALB/C鼠,在免疫后0、2、4、6、8、10、12、14、16和18周各剖杀4只小鼠取脾,分离脾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脾CD_4^+和CD_8^+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同时设有PBS对照。结果:疫苗接种组的脾CD_4^+和CD_8^+T细胞亚群分别在免疫后2~12周和2~18周升高,分别在免疫后6和10周达最高水平。结论:CD_4^+T细胞亚群数目在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免疫早期(2~6周)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绦虫 重组bcg-emⅡ/3疫苗 重组bcg-em14-3-3疫苗 脾细胞亚群
下载PDF
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诱导小鼠脾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文桂 王鸿 朱佑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62-863,866,共3页
目的:探讨以多房棘球绦虫(Em)重组BCG-Em14-3-3疫苗免疫小鼠再以Em的续绦期幼虫泡球蚴的原头节攻击后,鼠脾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将疫苗采用皮下注射和鼻腔内接种分别免疫BALB/c小鼠,免疫后8周用Em原头节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18周杀鼠... 目的:探讨以多房棘球绦虫(Em)重组BCG-Em14-3-3疫苗免疫小鼠再以Em的续绦期幼虫泡球蚴的原头节攻击后,鼠脾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将疫苗采用皮下注射和鼻腔内接种分别免疫BALB/c小鼠,免疫后8周用Em原头节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18周杀鼠取脾分离脾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细胞的凋亡,同时设空载体、BCG和PBS对照组。结果:疫苗接种组小鼠脾细胞的凋亡率明显低于感染对照组;鼻腔内接种组脾细胞的凋亡率显著低于皮下注射组。结论:泡球蚴的感染可引起小鼠脾细胞发生凋亡,Em重组BCG-Em14-3-3疫苗接种可抑制感染小鼠脾细胞的凋亡。疫苗鼻腔内接种是一种较好的免疫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绦虫 重组bcg-em14-3-3疫苗 脾细胞 凋亡
下载PDF
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免疫小鼠后脾细胞因子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文桂 王鸿 朱佑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9-381,共3页
目的:动态观察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免疫小鼠后脾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将疫苗采用鼻腔内接种免疫BALB/C鼠,在免疫后0、2、4、6、8、10、12、14、16和18周各剖杀4只小鼠取脾,分离脾细胞,用EmAg或ConA刺激培养,收集脾细胞培... 目的:动态观察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免疫小鼠后脾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将疫苗采用鼻腔内接种免疫BALB/C鼠,在免疫后0、2、4、6、8、10、12、14、16和18周各剖杀4只小鼠取脾,分离脾细胞,用EmAg或ConA刺激培养,收集脾细胞培养上清液,用试剂盒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液的IL-2、IFN-γ、TNF-α和IL-4水平,同时设有PBS对照。结果:疫苗接种组的IL-2、IFN-γ、TNF-α和IL-4分别在免疫后4~8周、2~8周、2~8周和6~10周升高,分别在免疫后6、6、4~6和8周达最高水平。结论: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在免疫早期(2~8周)即可诱导小鼠产生一个TH1型保护性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绦虫 重组bcg-em14-3-3疫苗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免疫小鼠后脾细胞因子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文桂 王鸿 朱佑明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7期502-505,共4页
目的动态观察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免疫小鼠后脾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将混合疫苗采用鼻腔内接种免疫BALB/c鼠,在免疫后0、2、4、6、8和10周各剖杀4只小鼠,取脾,分离脾细胞,用EmAg或ConA刺激培养,收... 目的动态观察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免疫小鼠后脾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将混合疫苗采用鼻腔内接种免疫BALB/c鼠,在免疫后0、2、4、6、8和10周各剖杀4只小鼠,取脾,分离脾细胞,用EmAg或ConA刺激培养,收集脾细胞培养上清液,测定IL-2、IFN-7、TNF-α和IL-4水平。试验设有PBS对照。结果疫苗接种组小鼠脾细胞IL-2、IFN-γ、TNF-α和IL-4分别在免疫后2~10周、4~8周、6~10周和4~6周升高,分别在免疫后6、6、8和4周达最高水平,含量分别为10.0pg/ml、(75.0±6.6)pg/ml、(245.0±83.0)pg/ml和(187.5±16.5)pg/ml。结论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II/3和BCG-Em14—3—3疫苗在免疫早期(2~8周)即可诱导小鼠产生TH1和TH2混合型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绦虫 重组bcg-emⅡ/3疫苗 重组bcg-em14-3-3疫苗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诱导BALB/c小鼠的保护力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文桂 王鸿 朱佑明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8期582-584,共3页
目的探讨多房棘球绦虫(Em)重组BCG-Em14-3-3疫苗免疫后对受攻击感染BALB/c小鼠的囊重和抗体及其亚类的影响。方法将5×106克隆形成单位(CFU)和5×105CFU疫苗分别采用皮下注射和鼻腔内接种免疫BALB/c鼠1次,免疫后8周每鼠用50个E... 目的探讨多房棘球绦虫(Em)重组BCG-Em14-3-3疫苗免疫后对受攻击感染BALB/c小鼠的囊重和抗体及其亚类的影响。方法将5×106克隆形成单位(CFU)和5×105CFU疫苗分别采用皮下注射和鼻腔内接种免疫BALB/c鼠1次,免疫后8周每鼠用50个Em原头节攻击感染,感染后18周剖杀小鼠,分离泡球蚴并称重,计算囊重抑制率;收集鼻腔内接种组鼠血清,测定IgG及其亚类和IgE水平。试验设有空载体、卡介苗(BCG)和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结果疫苗皮下注射和鼻腔内接种组小鼠的囊重抑制率分别为82.35%和59.41%;疫苗鼻腔内接种组攻击后18周的鼠血清IgG、IgG2a、IgG2b和IgE水平均较接种前高(P<0.05或P<0.01),吸光度(A490)值分别为0.090±0.006、0.026±0.002、0.024±0.003和0.031±0.019,IgG1和IgG3水平低于接种前(P<0.05或P<0.01),A490值分别为0.042±0.011和0.156±0.004。结论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较强的保护力,表现为血清IgG、IgG2a、IgG2b、IgE水平升高和棘球蚴生长受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绦虫 重组bcg-em14-3-3疫苗 保护力
下载PDF
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免疫小鼠后脾T细胞亚群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文桂 王鸿 朱佑明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5期347-349,共3页
目的动态观察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免疫小鼠后脾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将疫苗采用鼻腔内接种方法免疫BALB/c鼠,在免疫后0、2、4、6、8、10、12、14、16和18周各剖杀4只小鼠,取脾,分离脾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脾CD4+和CD8+T淋... 目的动态观察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免疫小鼠后脾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将疫苗采用鼻腔内接种方法免疫BALB/c鼠,在免疫后0、2、4、6、8、10、12、14、16和18周各剖杀4只小鼠,取脾,分离脾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脾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同时设PBS对照。结果疫苗接种组小鼠脾CD4+和CD8+T细胞亚群分别在免疫后2~12周和2~18周开始升高,分别在免疫后6和10周达最高水平,百分比分别为32.0%±1.6%和8.4%±0.8%。结论CD4+和CD8+T细胞亚群在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诱导的小鼠抗Em原头节攻击感染的保护性免疫机制中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绦虫 重组bcg-em14-3-3疫苗 脾T细胞亚群
下载PDF
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诱导小鼠脾脏T细胞亚群的变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唐君 李文桂 +1 位作者 王鸿 朱佑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75-577,580,共4页
目的:探讨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免疫和Em原头节攻击后小鼠脾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将混合重组BCG疫苗采用皮下注射和鼻腔内接种分别免疫BALB/C鼠,免疫后8周用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节进行攻击感... 目的:探讨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免疫和Em原头节攻击后小鼠脾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将混合重组BCG疫苗采用皮下注射和鼻腔内接种分别免疫BALB/C鼠,免疫后8周用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节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18周杀鼠取脾,分离脾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脾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同时设有空载体、BCG和PBS对照。结果:疫苗接种组的脾CD4+T细胞亚群显著增加,CD8+T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CD4+/CD8+亚群比值明显升高;皮下注射组的CD4+和CD4+/CD8+亚群比值显著高于鼻腔内接种组。结论:CD4+T细胞亚群在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诱导的小鼠抗Em原头节攻击感染的保护性免疫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绦虫 重组bcg-emⅡ/3疫苗 bcg-em14-3-3疫苗 脾细胞亚群
下载PDF
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诱导小鼠脾细胞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文桂 王鸿 朱佑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11-913,共3页
目的:探讨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免疫后再以Em原头节攻击后小鼠脾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将疫苗采用皮下注射和鼻腔内接种分别免疫BALB/c小鼠后8周,用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节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18周杀鼠取脾,... 目的:探讨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免疫后再以Em原头节攻击后小鼠脾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将疫苗采用皮下注射和鼻腔内接种分别免疫BALB/c小鼠后8周,用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节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18周杀鼠取脾,分离脾细胞,用EmAg或ConA刺激培养,并收集脾细胞培养上清液,用试剂盒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2、IFN-γ、TNF-α和IL-4的水平,同时设有空载体、BCG和PBS对照。结果:疫苗接种组的IFN-γ和TNF-α水平升高,IL-4水平降低;皮下注射组的TNF-α水平高于鼻腔内接种组。结论: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Th1型细胞应答,抵抗Em原头节的攻击感染。疫苗皮下注射途径优于鼻腔内接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绦虫 重组BCG—Em II/3疫苗 重组BCG.Eml4-33疫苗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免疫和Em原头节攻击后诱导小鼠脾细胞亚群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文桂 王鸿 朱佑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87-689,702,共4页
目的探讨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免疫和Em原头节攻击后小鼠脾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和比值的变化。方法将疫苗采用皮下注射和鼻腔内接种分别免疫BALB/c鼠,免疫后8w用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节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18w杀鼠取脾... 目的探讨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免疫和Em原头节攻击后小鼠脾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和比值的变化。方法将疫苗采用皮下注射和鼻腔内接种分别免疫BALB/c鼠,免疫后8w用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节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18w杀鼠取脾,分离脾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脾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同时设有空载体、BCG和PBS对照。结果疫苗接种组的脾CD4+T细胞亚群显著增加,CD8+T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CD4+/CD8+亚群比值明显升高;鼻腔内接种组的CD4+和CD4+/CD8+亚群比值显著高于皮下注射组。结论CD4+T细胞亚群在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诱导的小鼠抗Em原头节攻击感染的保护性免疫机制中起关键作用,疫苗鼻腔内接种是一种较好的免疫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绦虫 重组bcg-em1433疫苗 脾细胞亚群
下载PDF
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诱导小鼠脾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
13
作者 李文桂 王鸿 朱佑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免疫和Em原头节攻击后小鼠脾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将疫苗采用皮下注射和鼻腔内接种分别免疫BALB/c鼠,免疫后8周用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节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18周杀鼠取脾,分离脾细胞,用EmAg或C... 目的:探讨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免疫和Em原头节攻击后小鼠脾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将疫苗采用皮下注射和鼻腔内接种分别免疫BALB/c鼠,免疫后8周用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节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18周杀鼠取脾,分离脾细胞,用EmAg或ConA刺激培养,收集脾细胞培养上清液,用试剂盒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液的IL-2I、FN-γ、TNF-α和IL-4水平,同时设有空载体、BCG和PBS对照。结果:疫苗接种组的IFN-γ和TNF-α水平升高,IL-4水平降低;鼻腔内接种组的TNF-α水平高于皮下注射组。结论: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诱导小鼠产生一个TH1型反应,从而对抗Em原头节攻击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绦虫 重组bcg-emi4-3-3疫苗 细胞因子
下载PDF
烟粉虱MED隐种14-3-3基因克隆及时空表达谱分析
14
作者 韦焕文 王培 +4 位作者 陈建斌 杜娇 张德咏 刘勇 史晓斌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5-602,共8页
【目的】真核生物中,14-3-3蛋白是一类可与多种蛋白互作的调节蛋白,能够参与信号转导、免疫反应、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等。本研究旨在克隆烟粉虱Bemisia tabaci MED隐种的14-3-3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了解该基因编码的蛋白特征和该基因的... 【目的】真核生物中,14-3-3蛋白是一类可与多种蛋白互作的调节蛋白,能够参与信号转导、免疫反应、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等。本研究旨在克隆烟粉虱Bemisia tabaci MED隐种的14-3-3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了解该基因编码的蛋白特征和该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方法】使用RT-PCR技术克隆烟粉虱MED隐种的14-3-3基因全长cDNA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和在线网站分析14-3-3基因的生物学特性;使用RT-qPCR测定14-3-3基因在烟粉虱MED隐种不同发育阶段(卵、1-4龄若虫和成虫)、雌雄成虫以及雌成虫头、胸和腹中的表达量。【结果】克隆并鉴定了烟粉虱MED隐种14-3-3基因的两个亚型:Bt14-3-3 epsilon(GenBank登录号:XM_019046102.1)和Bt14-3-3 zeta(GenBank登录号:XM_019057395.1),开放阅读框(ORFs)分别长771和744 bp,分别编码256和247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是无跨膜螺旋区和信号肽的亲水性蛋白,其二级结构主要由α旋螺旋组成。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Bt14-3-3 epsilon与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温带臭虫Cimex lectularius和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的14-3-3 epsilon聚为一支,同源性较高;Bt14-3-3 zeta与褐飞虱的14-3-3 zeta的亲缘关系更近。RT-qPCR结果表明,Bt14-3-3 epsilon和Bt14-3-3 zeta在烟粉虱MED隐种的卵、雌成虫和雌成虫腹部中的表达量较高。【结论】明确了烟粉虱MED隐种14-3-3基因的两个亚型的全长序列、编码蛋白特征及时空表达特点,为后续研究14-3-3蛋白的分子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基因克隆 14-3-3蛋白 生物信息学 时空表达
下载PDF
自组装纳米颗粒肿瘤疫苗OVA257-264-mi3的构建及其保护效果评价
15
作者 陈源 高晨 +6 位作者 李宇航 崔致远 程新 张怡 于博 顾江 杨宪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61-1368,共8页
目的构建SpyCatcher-mi3纳米颗粒疫苗递送载体,评价其在增强卵清蛋白CD8+T细胞表位肽OVA 257-264免疫原性和在小鼠荷瘤模型中免疫保护效果。方法SpyCatcher-mi3蛋白由大肠杆菌表达,依次经亲和层析、阴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得到;合成OVA 257-... 目的构建SpyCatcher-mi3纳米颗粒疫苗递送载体,评价其在增强卵清蛋白CD8+T细胞表位肽OVA 257-264免疫原性和在小鼠荷瘤模型中免疫保护效果。方法SpyCatcher-mi3蛋白由大肠杆菌表达,依次经亲和层析、阴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得到;合成OVA 257-264-SpyTag多肽,通过SpyTag/SpyCatcher蛋白质连接系统构建纳米颗粒OVA 257-264-mi3;通过细胞溶血实验和细胞毒性实验评价OVA 257-264-mi3体外安全性,记录小鼠体重变化和镜检脏器组织切片HE染色评价OVA 257-264-mi3体内安全性;将6~8周龄,18~20 g,SPF级,雌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OVA 257-264-mi3组、OVA 257-264组和Control组,每组14只,分别于第0、14、28天免疫小鼠,末次免疫后第14天通过ELISpot检测其脾脏淋巴细胞中IFN-γ分泌细胞数量评价其免疫原性;在小鼠荷瘤模型上通过核磁共振成像等手段评价纳米颗粒疫苗OVA 257-264-mi3的保护效果。结果SpyCatcher-mi3和OVA 257-264-mi3均自组装形成均一稳定的纳米颗粒,平均粒径约为43.8 nm和91.3 nm;OVA 257-264-mi3在体内外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OVA 257-264-mi3组小鼠每1×106个脾脏淋巴细胞中IFN-γ分泌细胞数量达253,显著高于OVA 257-264组(P<0.05);OVA 257-264-mi3组小鼠第22天荷瘤体积约151.1 mm 3,显著小于OVA 257-264组(P<0.05),且观察期内生存率达60%,显著高于OVA 257-264组(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纳米颗粒疫苗OVA 257-264-mi3,其增强肿瘤抗原表位肽OVA 257-264免疫原性,在小鼠荷瘤模型中保护效果良好,为肿瘤新抗原疫苗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yCatcher-mi3 OVA 257-264 纳米颗粒疫苗 保护效果评价
下载PDF
血清14-3-3β蛋白联合呼出气一氧化氮及常规通气肺功能参数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效能
16
作者 李舒芳 郭广恩 +4 位作者 杨月琴 熊晓曼 郑世威 谢雪丽 张艳丽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23-729,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14-3-3β蛋白联合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及常规通气肺功能参数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诊断效能。方法前瞻性纳入136例初次诊断为哮喘且处于急性发作期的儿童为哮喘组,选择同期85... 目的探讨血清14-3-3β蛋白联合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及常规通气肺功能参数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诊断效能。方法前瞻性纳入136例初次诊断为哮喘且处于急性发作期的儿童为哮喘组,选择同期85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14-3-3β蛋白浓度的差异,分析血清14-3-3β蛋白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评估14-3-3β蛋白联合FeNO及常规通气肺功能参数对儿童哮喘的诊断效能。结果哮喘组血清14-3-3β蛋白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血清14-3-3β蛋白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呈正相关,与常规通气肺功能参数呈负相关(P<0.05)。联合指标交叉验证显示14-3-3β蛋白+FeNO+用力呼出75%肺活量的呼气流量占预测值百分比预测哮喘的曲线下面积为0.94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9%和93.7%,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P<0.001),模型的外推性最好。结论血清14-3-3β蛋白联合FeNO、用力呼出75%肺活量的呼气流量占预测值百分比可以显著提高儿童哮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14-3-3β蛋白 联合诊断 肺通气功能 呼出气一氧化氮 儿童
下载PDF
GM130通过14-3-3ζ对卵巢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17
作者 郑依果 易永芬 罗祎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70-177,共8页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基质蛋白130(GM130)通过14-3-3ζ对卵巢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在20例正常卵巢上皮组织和42例卵巢上皮恶性肿瘤中GM130和14-3-3ζ的表达,分析二者相关性。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法检测...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基质蛋白130(GM130)通过14-3-3ζ对卵巢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在20例正常卵巢上皮组织和42例卵巢上皮恶性肿瘤中GM130和14-3-3ζ的表达,分析二者相关性。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法检测卵巢癌SKOV3/A2780细胞株GM130和14-3-3ζ蛋白及其mRNA表达情况,筛选出高表达细胞株。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GM130与14-3-3ζ在卵巢癌细胞中的共表达情况。将设计好的重组表达质粒shRNA-GM130片段稳转进入卵巢癌细胞中,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筛选出降低GM130的最佳片段。细胞分为三组:空白组(WT)、对照组(NC)、低表达组(313),采用CCK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各组卵巢癌细胞生殖情况及周期变化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14-3-3ζ、GRASP65、P115及增殖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GM130和14-3-3ζ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卵巢组织(P<0.001)。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GM130和14-3-3ζ呈正相关关系(r=0.873,P<0.001)。GM130蛋白及其mRNA在SKOV3细胞中的表达量高于A2780细胞(P<0.05),14-3-3ζ蛋白及其mRNA在SKOV3细胞和A2780细胞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续实验选用SKOV3细胞。免疫荧光共定位染色显示,GM130与14-3-3ζ主要在胞质表达,前者近核膜部分呈堆叠样表达量较高,后者胞核中表达较少,二者可能存在共定位关系。转染313组片段后,对GM130的抑制效果最好。转染质粒313组细胞增殖能力降低,细胞在G1期阻滞的数量增多,G2期阻滞数量减少,S期阻滞的细胞数量稍减少,GM130、14-3-3ζ、P115、Cyclin A、Cdc25A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降低,P2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抑制GM130可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14-3-3ζ表达,影响卵巢癌细胞周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高尔基体基质蛋白130 14-3-3ζ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下载PDF
菊芋14-3-3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其对非生物胁迫响应的分析
18
作者 任文才 岳杨 +2 位作者 丁柏水 高秀美 周兆胜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7-488,共12页
[目的]本文旨在鉴定菊芋14-3-3基因家族成员并分析它们对高温、低温、盐和干旱胁迫响应的表达模式,为研究14-3-3蛋白功能及菊芋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克隆和生物信息学研究基因性质,采用RNA-seq数据分析和RT-qPCR研究基因对非生物胁... [目的]本文旨在鉴定菊芋14-3-3基因家族成员并分析它们对高温、低温、盐和干旱胁迫响应的表达模式,为研究14-3-3蛋白功能及菊芋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克隆和生物信息学研究基因性质,采用RNA-seq数据分析和RT-qPCR研究基因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模式。[结果]从菊芋中克隆到14-3-3基因家族的10个成员HtGRF1—HtGRF10,GenBank登录号为OP132618—OP132627。根据进化关系将其分为2个亚家族:HtGRF1—HtGRF7属于非ε组,HtGRF8—HtGRF10属于ε组,通常形成同源或异源二聚体。组织表达分析表明,HtGRF2/3/6/9在芽、根、茎、叶中的表达丰度较高,HtGRF3/5/9在块茎发育过程中前高后低。综合分析根和叶中HtGRF对非生物胁迫响应时发现,HtGRF6表达水平在高温、盐和干旱胁迫下下降;HtGRF2/3/7/8/9表达水平在盐胁迫下下降,而在干旱胁迫下上升;HtGRF1表达水平在低温胁迫下上升;HtGRF4/5表达水平在干旱胁迫下下降;而HtGRF10表达水平变化不显著。[结论]菊芋14-3-3蛋白是一个高度保守的多基因编码家族,在菊芋的生长发育和适应复杂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芋 14-3-3蛋白 基因克隆 组织表达 非生物胁迫
下载PDF
14-3-3ɛ蛋白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庞海垚 孟峻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2-578,共7页
14-3-3ε蛋白也被称为YWHAE蛋白,是属于14-3-3蛋白家族的一种小相对分子质量的蛋白质。不同于蛋白激酶,14-3-3ε蛋白在细胞内并不参与蛋白质磷酸化反应,而是通过形成特殊的二聚体结构并与特定的磷酸化蛋白质结合,调节蛋白质配体的活性... 14-3-3ε蛋白也被称为YWHAE蛋白,是属于14-3-3蛋白家族的一种小相对分子质量的蛋白质。不同于蛋白激酶,14-3-3ε蛋白在细胞内并不参与蛋白质磷酸化反应,而是通过形成特殊的二聚体结构并与特定的磷酸化蛋白质结合,调节蛋白质配体的活性和亚细胞定位,从而参与多种细胞生命活动的调节。目前,在多种肿瘤中均已发现14-3-3ε蛋白的异常表达,异常表达的14-3-3ε蛋白对蛋白质配体的调节效应改变,进而影响蛋白质配体的亚细胞定位和酶活性,导致肿瘤细胞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14-3-3ε蛋白的二聚体结构是其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生物学功能的重要结构基础,破坏这一二聚体结构可有效靶向攻击肿瘤细胞。现基于国内外对14-3-3ε蛋白的研究成果,针对14-3-3ε蛋白的结构、作用机制及其在胃癌、肝癌、皮肤癌和其他多种肿瘤中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3-3ε蛋白 蛋白质相互作用 胃肿瘤 肝肿瘤 皮肤肿瘤 治疗靶点
下载PDF
铁皮石斛14-3-3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分析
20
作者 江林琪 赵佳莹 +3 位作者 郑飞雄 姚馨怡 李效贤 俞振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9-241,共13页
【目的】14-3-3蛋白,亦称通用调节因子(GRF),由多基因家族编码,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应答发挥关键的作用。鉴定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GRF基因家族,为铁皮石斛GRF基因功能研究及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 【目的】14-3-3蛋白,亦称通用调节因子(GRF),由多基因家族编码,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应答发挥关键的作用。鉴定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GRF基因家族,为铁皮石斛GRF基因功能研究及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鉴定铁皮石斛14-3-3家族成员,分析其理化性质、染色体定位、系统进化发育、基因结构和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等,同时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它们在不同组织、低温处理及盐胁迫处理后的表达量。【结果】铁皮石斛有17个GRF家族成员,分为ε类和非ε类亚族,不均匀地分布在7条染色体上,且存在7对串联复制基因。同一亚族成员基因结构、保守基序和蛋白质二级结构相类似。DoGRF家族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存在大量激素和环境胁迫应答相关的调控元件。DoGRF家族基因在铁皮石斛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大多数基因在花器官中表达最高,其次是茎和根。同时,在低温处理、盐胁迫处理下呈现差异化表达,可能受到低温和盐胁迫的调控,特别是DoGRF2在铁皮石斛逆境应答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结论】在全基因组水平从铁皮石斛中鉴定出17个DoGRF家族成员,不同基因对非生物胁迫响应不一,并具有器官表达特异性。DoGRF2对低温和盐胁迫呈现正向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14-3-3家族 基因表达 非生物胁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