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CL-6基因重排在结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文亦磊 曾丽平 +2 位作者 马韵 王名法 李莹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7-450,共4页
目的研究BCL-6基因重排在广西结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不同免疫类型中的发生情况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126例结外DLBCL进行CD10、BCL-6、MUM1、Ki67检测,采用Hans免疫分型方法将结外DLBCL分为生发中心样(GCB样)... 目的研究BCL-6基因重排在广西结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不同免疫类型中的发生情况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126例结外DLBCL进行CD10、BCL-6、MUM1、Ki67检测,采用Hans免疫分型方法将结外DLBCL分为生发中心样(GCB样)和非生发中心样(非GCB样)两个免疫亚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BCL-6基因重排。结果 126例DLBCL中,GCB样型48例(38.1%),非GCB样型78例(61.9%)。BCL-6基因重排阳性率42.9%(54/126),其中GCB样型的BCL-6基因重排阳性率31.3%(15/48),非GCB样型的BCL-6基因重排阳性率50.0%(39/78),非GCB样型的基因重排阳性率高于GCB样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在GCB样型还是在非GCB样型中BCL-6基因重排与Ki67表达均未表现出相关性(P>0.05)。结论结外DLBCL以非GCB样免疫类型占多数,两种亚型中均有一定比例发生BCL-6基因重排,其中预后较差的非GCB样型发生该基因重排的概率更高,提示该基因异常对结外DLBCL患者的预后可能有一定的影响。在GCB样型和非GCB样型中,BCL-6基因重排与Ki67表达均未表现出相关性,提示BCL-6基因重排可能并未对结外DLBCL肿瘤细胞的增殖指数起到直接或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免疫分型 bcl-6基因重排
下载PDF
卵巢伴有C-MYC和Bcl-6基因重排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祖平 阎晓初 +3 位作者 叶双慧 林爽 罗清雅 时雨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1年第9期731-735,共5页
目的探讨卵巢伴有C-MYC和Bcl-6基因重排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及预后分析。方法收集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例罕见的卵巢伴C-MYC和Bcl-6基因重排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组织学、... 目的探讨卵巢伴有C-MYC和Bcl-6基因重排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及预后分析。方法收集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例罕见的卵巢伴C-MYC和Bcl-6基因重排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组织学、免疫组化及FISH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伴C-MYC和Bcl-6基因重排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患者年龄分别为27岁和34岁,均为卵巢组织。组织学表现相似,中等及中等偏大的肿瘤细胞弥漫排列,部分被纤维血管分隔呈巢状,可见"星空现象"。高倍镜下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呈卵圆形和类圆形,部分形态不规则,核仁明显,核分裂象易见。肿瘤细胞全B细胞标记阳性,T细胞标记阴性,免疫表型均为生发中心样,EBER原位杂交阴性;Ki-67均>90%。荧光原位杂交FISH:2例均检测到C-MYC、Bcl-6易位,未检测到Bcl-2易位。结论伴有C-MYC和Bcl-6基因重排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少见,侵袭性强,发生于结外,预后差。形态、免疫组化及基因表达存在差异性,诊断需要形态学、免疫组化与荧光原位杂交相结合,FISH检测为诊断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 双打击淋巴瘤 C-MYC和bcl-6基因重排 诊断
下载PDF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bcl-6基因重排的临床病理意义
3
作者 刘文杰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21期119-120,共2页
研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生发中心组(GcB)和非生发中心组(aon—GCB)的bcl-6基因重排、Bcl-6蛋白表达之间无直接相关性,在DLBCL的发病机制中作用各异。
关键词 淋巴瘤 bcl-6基因重排 荧光原位杂交 免疫组化 组织微阵列
下载PDF
滤泡性淋巴瘤的细胞遗传学改变 被引量:5
4
作者 陈燕 殷于磊 +2 位作者 朱雄增 RichardIrons 陈慧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人滤泡性淋巴瘤(FL)的细胞遗传学改变。方法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57例来自中国上海地区的FL患者的染色体改变情况,并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t(14;18)和Bel-6、IgH基因重排情况。结果57例FL中,常见的断裂点(发生频率... 目的探讨中国人滤泡性淋巴瘤(FL)的细胞遗传学改变。方法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57例来自中国上海地区的FL患者的染色体改变情况,并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t(14;18)和Bel-6、IgH基因重排情况。结果57例FL中,常见的断裂点(发生频率≥10%)分别为14q32(68.4%)、18q2I(38.6%)、3q27(21.1%)、lqlO(15.8%)和lq21(12.3%),有19例(33.3%)F1L存在t(14;18)。18q21断裂点和t(14;18)在1-2级FL中的发生频率较高(57.6%和54.5%),而在3级FL中较低(12.5%和4.2%,P〈0.05);而3q27/Bel-6则主要发生在3级F1L(37.5%)中,较少发生在1-2级FL(9.1%,P〈O.05)中。在染色体数目改变上,发生频率≥10%的染色体的获得或缺失有X+(21.1%)、lq+(35.1%)、5+(10.5%)、6p+(12.3%)、7+(22.8%)、12q+(10.1%)、18q+(17.5%)、1p-(14.0%)、6q-(14.0%)和14q32-(15.8%)。1-2级FIJ中18q+的发生频率高于FL3级(P〈0.05)。t(14;18)-F1L中14q32-的发生频率高于t(14;18)+FL(P〈0.05)。结论中国上海地区FTJ在细胞遗传学改变上主要为t(14;18)明显偏低以及1q+发生频率较高,且在3级FL中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滤泡型 细胞遗传学 t(14 18) bcl-6基因重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