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0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嵌合RNA BCL2L2-PABPN1剪接调控、表达与亚细胞定位分析
1
作者 杨秀芹 张倩 +4 位作者 李佳欣 郝婉君 张晓涵 何鑫淼 庞宇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9-87,共9页
相邻基因间顺式剪接(cis-splicing of adjacent gene,cis-SAGe)产生的嵌合RNA在细胞生长、疾病发生等生理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究cis-SAGe剪接调控机制,研究在前期克隆BCL2L2-PABPN1(BP)基础上,利用minigene、定点突变、瞬时转染、... 相邻基因间顺式剪接(cis-splicing of adjacent gene,cis-SAGe)产生的嵌合RNA在细胞生长、疾病发生等生理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究cis-SAGe剪接调控机制,研究在前期克隆BCL2L2-PABPN1(BP)基础上,利用minigene、定点突变、瞬时转染、半定量RT-PCR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方法分析BP转录后剪接的调控元件,发现thyroid hormone receptor exon 9、gh-1 intron 3、srp40-exonic splicing enhancer、β-tropomyosin exon 6b等剪接增强子元件在嵌合子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比较分析BP与两个亲本基因组织表达以及亚细胞定位情况。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揭示BP转录后调控机制及功能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RNA bcl2l2-pabpn1 剪接 顺式调控元件
下载PDF
骨松益骨方调控Beclin 1/Bcl-2对去卵巢大鼠骨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
2
作者 有曼 魏立伟 +5 位作者 柴爽 郑旭霞 孟璐 张虹 何广宏 秦娜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5-661,共7页
目的探讨骨松益骨方(GSYG)对去卵巢(OVX)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以及对Beclin 1/Bcl-2介导的骨细胞凋亡与自噬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GSYG低、中、高剂量组[1.25、2.5、5 g/(kg·d)]。通过ELISA检... 目的探讨骨松益骨方(GSYG)对去卵巢(OVX)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以及对Beclin 1/Bcl-2介导的骨细胞凋亡与自噬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GSYG低、中、高剂量组[1.25、2.5、5 g/(kg·d)]。通过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P1NP和β-CTX的水平;Micro-CT测定股骨骨密度以及微结构的变化;HE染色检查骨组织的形态学变化;TUNEL染色观察骨细胞凋亡;免疫组化观察骨组织中LC3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胫骨近端Bcl2、Bax、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LC3、Beclin1的表达变化;免疫共沉淀法检测Beclin1和Bcl-2的相互作用。结果与模型组相比,GSYG中、高剂量组的P1NP和β-CTX水平显著降低(P<0.01);GSYG各剂量组骨的微结构明显改善(P<0.01);骨小梁明显增多;骨细胞凋亡明显减少(P<0.01);Bcl-2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Bax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GSYG高剂量组中的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GSYG中、高剂量组的LC3-Ⅱ/Ⅰ的比值与Beclin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与模型组相比GSYG各剂量组LC3蛋白显著增加(P<0.05或P<0.01);免疫共沉淀的结果提示,模型组Beclin1和Bcl-2相互作用较强,而GSYG高剂量组中两者结合均减少。结论GSYG对OVX大鼠的骨质疏松发展有抑制作用,其机制与其调控Beclin 1/Bcl-2介导的凋亡与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松益骨方 Beclin 1 bcl-2 凋亡 自噬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Bcl-2/腺病毒E1B19kDa相互作用蛋白3在儿童创伤性脑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
3
作者 朱磊 王学成 +3 位作者 徐妍妍 王楠 朱炳鑫 李政委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8-384,共7页
目的动态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Bcl-2/腺病毒E1B19kDa相互作用蛋白3(Bcl-2/adenovirus E1B19kDa-interacting protein 3,BNIP3)在儿童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中的变化,并评估... 目的动态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Bcl-2/腺病毒E1B19kDa相互作用蛋白3(Bcl-2/adenovirus E1B19kDa-interacting protein 3,BNIP3)在儿童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中的变化,并评估其预测儿童TBI病情轻重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月—2023年7月47例中重度TBI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分为中度亚组(9~12分)和重度亚组(3~8分);以同期因腹股沟斜疝诊治且无基础疾病的30例患儿为对照组。比较各组HIF-1α、BNIP3、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及S100B水平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估HIF-1α、BNIP3、Beclin-1及S100B对TBI病情轻重及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TBI组患儿血清HIF-1α、BNIP3、Beclin-1、S100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BI患儿中,重度亚组HIF-1α、BNIP3、Beclin-1、S100B水平高于中度亚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HIF-1α、BNIP3、Beclin-1、S100B水平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呈负相关(P<0.05)。治疗7 d后,非手术TBI和手术TBI患儿的血清HIF-1α、BNIP3、Beclin-1及S100B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HIF-1α、BNIP3、Beclin-1、S100B水平预测重度TBI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2、0.835、0.872、0.880(P<0.05),预测TBI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9、0.775、0.814、0.751(P<0.05)。结论TBI患儿血清HIF-1α、BNIP3及Beclin-1水平显著升高,检测其水平有助于临床判断TBI患儿的病情轻重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bcl-2/腺病毒E1B-19kDa相互作用蛋白3 BEClIN-1 缺氧诱导因子1Α 儿童
下载PDF
Al-Cr-Fe-Mn-Ni高熵合金中的L2_(1)相的相稳定性及其性能研究
4
作者 易慧 吴长军 +3 位作者 周琛 刘亚 陆晓旺 苏旭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6-204,共9页
为开发兼具良好强度与塑性的BCC基高熵合金,可引入与基体共格的B2或L2_(1)相。L2_(1)相具有更好的抗蠕变性能,有望在高温环境中得到应用。但是,目前对BCC型高熵合金中L2_(1)相的存在规律、相稳定性及其对合金性能的影响还缺乏深入的研... 为开发兼具良好强度与塑性的BCC基高熵合金,可引入与基体共格的B2或L2_(1)相。L2_(1)相具有更好的抗蠕变性能,有望在高温环境中得到应用。但是,目前对BCC型高熵合金中L2_(1)相的存在规律、相稳定性及其对合金性能的影响还缺乏深入的研究。为此,本工作研究了电弧熔炼制备的铸态Al_(0.5)Cr_(2.5-x)FeMn_(x)Ni(x=0.5~1.75)、Al_(0.75)Cr_(2.25-y)FeMn_(y)Ni(y=0.25~1.5)、AlCr_(2-z)FeMn_(z)Ni(z=0.5~1.5)高熵合金的相组成,及800℃或1000℃真空退火120 h对合金组织和相组成的影响。研究表明,这些合金中L2_(1)相的成分特征由40%~50%(原子分数)Ni和15%~20%(原子分数)Al、Mn组成。L2_(1)相只存在于Al含量为10%~15%(原子分数)的合金中,且多以BCC+L2_(1)两相共存,获得的组织为编织网状的调幅分解组织。当Al含量达到20%(原子分数)后,合金则由BCC+B2两相构成。L2_(1)相的存在会使BCC型XRD特征峰出现明显的峰分裂。经过800℃或1000℃退火后,合金中L2_(1)相仍能稳定存在,合金显微组织发生粗化并会形成σ或FCC相。铸态合金的硬度随Mn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含L2_(1)相的合金的硬度在463HV~558HV范围内。800℃退火会使含5%~15%(原子分数)Mn的合金硬度降低70HV~100HV,但由于硬质σ相的析出,含20%~30%(原子分数)Mn的合金硬度提高200HV以上;1000℃退火后,由于软质FCC相的形成,合金的硬度略有降低,这些结果将为BCC型高熵合金的设计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r-Fe-Mn-Ni 高熵合金 l2_(1)相 硬度 相稳定性
下载PDF
MAD2L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免疫浸润关系的研究
5
作者 刘萌萌 李付广 《临床研究》 2024年第5期5-9,共5页
目的 探讨干扰有丝分裂阻滞缺陷2样蛋白1(MAD2L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免疫浸润的关系。方法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结直肠癌组织及正常结直肠组织中MAD2L1的表达差异,生存分析评价MAD2L1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临床相关性分... 目的 探讨干扰有丝分裂阻滞缺陷2样蛋白1(MAD2L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免疫浸润的关系。方法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结直肠癌组织及正常结直肠组织中MAD2L1的表达差异,生存分析评价MAD2L1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临床相关性分析研究结直肠癌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使用Timer数据库gene模块分析探究MAD2L1与免疫细胞群之间的关系。使用correlation模块评估与免疫检查点水平的相关性。使用correlation模块进行免疫细胞浸润的关联分析,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MAD2L1的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组织相比,结直肠癌组织中MAD2L1表达上调;MAD2L1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结直肠癌患者相比,N分期患者比例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分析显示,MAD2L1高表达组的患者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均高于低表达组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T分期可作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后因子(P<0.05)。MAD2L1与结直肠癌中CD8^(+)T细胞(结肠癌:r=0.315,P<0.001;直肠癌r=0.352,P<0.001)、嗜中性粒细胞(结肠癌:r=0.195,P<0.001;直肠癌:r=0.278,P<0.001)浸润水平均呈正相关,与CD4^(+)T细胞(结肠癌:r=-0.174,P<0.001;直肠癌:r=-0.381,P<0.001)浸润水平呈负相关。其中还与结肠癌中B细胞水平(r=0.125,P<0.05)呈正相关。在结肠癌中,MAD2L1与PD-L1(r=0.159,P<0.05)呈正相关。在直肠癌中,MAD2L1与PD-1(r=-0.241,P<0.05)呈负相关。结论 MAD2L1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与结直肠癌良好的预后及肿瘤免疫浸润相关,可能是结直肠癌患者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D2l1 结直肠癌 免疫浸润 预后
下载PDF
Ultrafine ordered L1_(2)-Pt-Co-Mn ternary intermetallic nanoparticles as high-performance oxygen-reduction electrocatalysts for practical fuel cells
6
作者 Enping Wang Liuxuan Luo +12 位作者 Yong Feng Aiming Wu Huiyuan Li Xiashuang Luo Yangge Guo Zehao Tan Fengjuan Zhu Xiaohui Yan Qi Kang Zechao Zhuang Daihui Yang Shuiyun Shen Junliang Zha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57-165,I0005,共10页
The long-range periodically ordered atomic structures in intermetallic nanoparticles(INPs)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both the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and electrochemical stability toward the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The long-range periodically ordered atomic structures in intermetallic nanoparticles(INPs)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both the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and electrochemical stability toward the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compared to the disordered atomic structures in ordinary solid-solution alloy NPs.Accordingly,through a facile and scalable synthetic method,a series of carbon-supported ultrafine Pt_3Co_(x)Mn_(1-x)ternary INPs are prepared in this work,which possess the"skin-like"ultrathin Pt shells,the ordered L1_(2) atomic structure,and the high-even dispersion on supports(L1_(2)-Pt_3Co_(x)Mn_(1-x)/~SPt INPs/C).Electrochemical results present that the composition-optimized L1_(2)-Pt_3Co_(0.7)Mn_(0.3)/~SPt INPs/C exhibits the highest electrocata lytic activity among the series,which are also much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pristine ultrafine Pt/C.Besides,it also has a greatly enhanced electrochemical stability.In addition,the effects of annealing temperature and time are further investigated.More importantly,such superior ORR electro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L1_(2)-Pt_3Co_(0.7)Mn_(0.3)/~SPt INPs/C are also well demonstrated in practical fuel cells.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analyses further reveal the major origins of the greatly enhanced ORR electrocata lytic performance:the Pt-Co-Mn alloy-induced geometric and ligand effects as well as the extremely high L1_(2) atomic-ordering degree.This work not only successfully develops a highly active and stable ordered ternary intermetallic ORR electrocatalyst,but also elucidates the corresponding"structure-function"relationship,which can be further applied in designing other intermetallic(electro)cataly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tinum Cobalt Manganese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Ordered intermetallic l1_(2)atomic structure Proton-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下载PDF
Accurate Diagnosis of SARS-CoV-2 JN.1 by Sanger Sequencing of Receptor-Binding Domain Is Needed for Clinical Evaluation of Its Immune Evasion
7
作者 Sin Hang Lee 《Journal of Biosciences and Medicines》 2024年第4期69-78,共10页
Background: Omicron JN.1 has become the dominant SARS-CoV-2 variant in recent months. JN.1 has the highest number of amino acid mutations in its receptor binding domain (RBD) and has acquired a hallmark L455S mutation... Background: Omicron JN.1 has become the dominant SARS-CoV-2 variant in recent months. JN.1 has the highest number of amino acid mutations in its receptor binding domain (RBD) and has acquired a hallmark L455S mutation. The immune evasion capability of JN.1 is a subject of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The US CDC used SGTF of TaqPath COVID-19 Combo Kit RT-qPCR as proxy indicator of JN.1 infections for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updated monovalent XBB.1.5 COVID-19 vaccines against JN.1 and recommended that all persons aged ≥ 6 months should receive an updated COVID-19 vaccine dose. Objective: Recommend Sanger sequencing instead of proxy indicator to diagnose JN.1 infections to generate the data based on which guidelines are made to direct vaccination policies. Methods: The RNA in nasopharyngeal swab specimens from patients with clinical respiratory infection was subjected to nested RT-PCR, targeting a 398-base segment of the N-gene and a 445-base segment of the RBD of SARS-CoV-2 for amplification. The nested PCR amplicons were sequenced. The DNA sequences were analyzed for amino acid mutations. Results: The N-gene sequence showed R203K, G204R and Q229K, the 3 mutations associated with Omicron BA.2.86 (+JN.1). The RBD sequence showed 24 of the 26 known amino acid mutations, including the hallmark L455S mutation for JN.1 and the V483del for BA.2.86 lineage. Conclusions: Sanger sequencing of a 445-base segment of the SARS-CoV-2 RBD is useful for accurate determination of emerging variants. The CDC may consider using Sanger sequencing of the RBD to diagnose JN.1 infections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in making vaccination poli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micron JN.1 SARS-CoV-2 Sanger Sequencing RBD l455S Mutation Immune Evasion Vaccination Policies CDC
下载PDF
亚砷酸钠及其代谢产物诱导16HBE细胞BCL2L2-PABPN1表达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施雅 尹锦瑶 +4 位作者 吴疆 蒋成兰 赵瑞欢 周倩 何越峰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22-529,共8页
目的探讨亚砷酸钠及其甲基化代谢产物诱导16HBE细胞融合基因B淋巴细胞瘤-2样蛋白2(BCL2L2)-多聚(A)结合蛋白核1(PABPN1)表达的差异及相关机制。方法(1)分别以浓度为1.5、3.0、4.5μmol/L的亚砷酸钠染毒16HBE细胞(设为低、中、高剂量砷... 目的探讨亚砷酸钠及其甲基化代谢产物诱导16HBE细胞融合基因B淋巴细胞瘤-2样蛋白2(BCL2L2)-多聚(A)结合蛋白核1(PABPN1)表达的差异及相关机制。方法(1)分别以浓度为1.5、3.0、4.5μmol/L的亚砷酸钠染毒16HBE细胞(设为低、中、高剂量砷染毒组),以浓度为4.5μmol/L一甲基胂酸(MMA)、二甲基胂酸(DMA)和亚砷酸钠染毒16HBE细胞(设为MMA组、DMA组和亚砷酸钠组),并设无毒物刺激的对照组。培养48 h后,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qRT-PCR)检测BCL2L2-PABPN1的表达。(2)设计两种小干扰RNA(siRNA)沉默片段转染16HBE细胞,以敲减BCL2L2-PABPN1,分别设为siRNA-1组和siRNA-2组;另设无敲减BCL2L2-PABPN1转染的对照组。培养48 h后,以qRT-PCR检测3组细胞中BCL2L2-PABPN1的表达,分别以MTS法、JC-1线粒体膜电位检测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和早期凋亡率,以Hoechest33342/碘化丙啶(PI)双重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以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P5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1)随着亚砷酸钠染毒剂量的增加,16HBE细胞BCL2L2-PABPN1相对表达水平增加(P<0.01);高剂量砷染毒组16HBE细胞BCL2L2-PABPN1相对表达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低剂量砷染毒组和中剂量砷染毒组(P值均<0.05)。亚砷酸钠组16HBE细胞BCL2L2-PABPN1相对表达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MMA组和DMA组(P值均<0.05);但对照组、MMA组和DMA组16HBE细胞BCL2L2-PABPN1相对表达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siRNA-1组、siRNA-2组16HBE细胞中BCL2L2-PABPN1相对表达水平和细胞存活率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但3组16HBE细胞早期凋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oechest33342/PI双重染色结果显示,siRNA-1组、siRNA-2组16HBE细胞核固缩和早期凋亡细胞的数量均较对照组增多。siRNA-1组、siRNA-2组16HBE细胞中P53、Ser392位点磷酸化P53、B淋巴细胞瘤-2相关死亡启动子、P21和细胞色素C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P53上调凋亡因子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亚砷酸钠可能通过诱导融合基因BCL2L2-PABPN1的表达,阻滞16HBE细胞凋亡;其机制与激活P53信号通路有关。亚砷酸钠甲基化代谢产物MMD和DMA对BCL2L2-PABPN1的表达无影响。BCL2L2-PABPN1可能通过BCL2L2和PABPN1基因的协同作用发挥抗凋亡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砷酸钠 融合基因 B淋巴细胞瘤-2样蛋白2(bcl2l2) 多聚(A)结合蛋白核1(PABPN1) bcl2l2-pabpn1 细胞凋亡 P53 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Bcl-2、Bmi-1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周璐 刘亚楠 靳晓冬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2期223-226,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Bcl-2、Bmi-1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子宫内膜癌患者58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mi-1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结果Bcl-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无关,与临床分期以及浸润...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Bcl-2、Bmi-1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子宫内膜癌患者58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mi-1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结果Bcl-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无关,与临床分期以及浸润深度有关(P均<0.05),Bmi-1表达与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无关(P均>0.05),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生存组的Bcl-2、Bmi-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cl-2、Bmi-1均为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Bcl-2、Bmi-1的表达失调,能够反映肿瘤的临床生物学行为,可作为子宫内膜癌预后评价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bcl-2 BMI-1 表达情况 临床意义
下载PDF
改进的L1/2阈值迭代高分辨率SAR成像算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志奇 孙书辰 +2 位作者 黄平平 乞耀龙 徐伟 《雷达学报(中英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44-1055,共12页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SAR)在稀疏采样条件下方位向分辨率低、易受噪声干扰等问题,提出改进的高分辨率SAR成像算法。该文在现有的L1/2正则化理论及其阈值迭代算法的基础上,改进了其表达式中的梯度算子,提高重构图像的求解精度,降低计算量。...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SAR)在稀疏采样条件下方位向分辨率低、易受噪声干扰等问题,提出改进的高分辨率SAR成像算法。该文在现有的L1/2正则化理论及其阈值迭代算法的基础上,改进了其表达式中的梯度算子,提高重构图像的求解精度,降低计算量。然后,在全采样和欠采样条件下,将原有L1/2阈值迭代算法与所提改进L1/2阈值迭代算法,分别结合近似观测模型对SAR回波信号进行成像处理和性能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具有更加优越的收敛性能,并且对于SAR图像方位向分辨率有一定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近似观测模型 压缩感知 l1/2正则化理论
下载PDF
羊口疮病毒B2L和F1L截短融合基因原核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分析
11
作者 鲜思美 郑维豪 +7 位作者 梁倩 张友 杨倩 顾庆林 包涛涛 青成欣 杜鹏 邱进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5-190,共6页
为分析羊口疮病毒(OrfV)B2L和F1L截短融合基因表达蛋白的反应原性,本研究分别选取B2L、F1L基因序列的主要抗原区域,采用重叠延伸PCR将二者融合后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32a-B2L-F1L,通过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 为分析羊口疮病毒(OrfV)B2L和F1L截短融合基因表达蛋白的反应原性,本研究分别选取B2L、F1L基因序列的主要抗原区域,采用重叠延伸PCR将二者融合后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32a-B2L-F1L,通过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显示获得1080 bp的B2L-F1L融合基因目的片段,测序结果经比对分析正确无误,表明正确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32a-B2L-F1L。将pET-32a-B2L-F1L转化BL21(DE3)后经IPTG诱导,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表达了39 ku的重组蛋白rB2L-F1L。采用Ni-IDA亲和层析方法纯化重组蛋白,经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获得39 ku的单一特异性条带,表明rB2L-F1L的纯化效果和免疫原性均较好。采用rB2L-F1L纯化蛋白皮下多点注射免疫羔羊,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免疫后不同时间羔羊血清中的OrfV抗体、IL-2、IFN-γ和IL-4细胞因子。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rB2L-F1L能够诱导羔羊产生OrfV特异性抗体,并可显著或极显著诱导羔羊分泌IL-2、IFN-γ和IL-4细胞因子(P<0.05、P<0.01);与弱毒活疫苗组比较,除在免疫后14 d~28 d时rB2L-F1L诱导羔羊产生的IL-2水平显著低于弱毒活疫苗组外(P<0.05),其他细胞因子在各时段两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首次将OrfV优势抗原基因融合表达并分析了融合蛋白的免疫原性,为OrfV的检测技术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研发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口疮病毒 B2l基因 F1l基因 截短表达 免疫原性分析
下载PDF
Lnc RNA PVT1通过LATS2对宫颈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影响
12
作者 姜平 杨喜科 +3 位作者 王秋宇 邵兰云 王松朋 付鹏晓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23年第5期632-635,共4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PVT1(lncRNA PVT1)通过大型肿瘤抑制因子2(LATS2)对宫颈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利用荧光定量实时PCR(qRT-PCR)测定成对的癌及癌旁组织lncRNA PVT1、LATS2的表达。在Hela细胞中转染PVT1 siRNA,观察PVT1下...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PVT1(lncRNA PVT1)通过大型肿瘤抑制因子2(LATS2)对宫颈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利用荧光定量实时PCR(qRT-PCR)测定成对的癌及癌旁组织lncRNA PVT1、LATS2的表达。在Hela细胞中转染PVT1 siRNA,观察PVT1下调对LATS2表达量的影响。结果lncRNA PVT1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LATS2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两者表达为负相关。lncRNA PVT1沉默能够显著降低Hela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均P<0.05),并增加Hela细胞的凋亡率(P<0.05)。lncRNAPVT1高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低表达者(P<0.05)。FIGO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及ncRNA PVT1表达水平都可作为宫颈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因子(P<0.05)。结论lncRNA PVTl能够抑制LATS2表达而增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降低癌细胞的凋亡率,且lncRNA PVTl表达可作为宫颈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长链非编码RNA PVT1 大型肿瘤抑制因子2 宫颈癌 生物学行为 预后
下载PDF
PLOD2和L1CAM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13
作者 王爱莲 许澈 +1 位作者 周蕾 宋文庆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6,10,共7页
目的探讨赖氨酸羟化酶-2(PLOD2)和细胞黏附分子L1(L1CAM)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ESCC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mmunohistochemical,IHC)检测172例ESCC组织标本PLOD2、L1CAM和E-cadheri... 目的探讨赖氨酸羟化酶-2(PLOD2)和细胞黏附分子L1(L1CAM)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ESCC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mmunohistochemical,IHC)检测172例ESCC组织标本PLOD2、L1CAM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在172例ESCC组织中,PLOD2在癌旁组织表达率29.65%(51/172),癌组织表达率为70.35%(121/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1CAM在癌旁组织表达率7.56%(13/172),癌组织表达率56.98%(98/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OD2和L1CAM表达均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PLOD2表达与L1CAM呈正相关(r=0.233,P=0.002),PLOD2和L1CAM均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r=-0.197,P=0.009;r=-0.358,P<0.001)。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PLOD2和L1CAM是ESCC的独立预后因素,PLOD2和L1CAM阳性表达的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PLOD2和L1CAM在ESCC表达增高,并与ESCC进展密切相关,同时可能参与调节E-cadherin表达,联合分析两者表达可能是判断ESCC转移和预后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赖氨酸羟化酶-2 细胞黏附分子l1 预后
下载PDF
肝细胞癌组织BCLAF1和TCF3 RNA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14
作者 倪裕丰 倪国英 杨志勇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418-421,共4页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CC)患者癌组织Bcl-2相关转录因子1(BCLAF1)和T细胞因子3(TCF3)RN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7年1月~2022年1月我院诊治的62例HCC患者,均接受肝叶切除术治疗,取得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术后,随访2年。常规行病理学...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CC)患者癌组织Bcl-2相关转录因子1(BCLAF1)和T细胞因子3(TCF3)RN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7年1月~2022年1月我院诊治的62例HCC患者,均接受肝叶切除术治疗,取得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术后,随访2年。常规行病理学检查,采用qRT-PCR法检测组织BCLAF1 RNA和TCF3 RNA水平。结果HCC患者癌组织BCLAF1 RNA和TCF3 RNA水平分别为(1.5±0.2)和(1.9±0.3),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分别为(0.9±0.1)和(1.2±0.1),P<0.05】;直径>3 mm癌组织BCLAF1 RNA水平为(1.7±0.3),显著高于直径≤3 mm肿瘤【(1.3±0.2,P<0.05】;有包膜侵犯的癌组织BCLAF1 RNA水平为(1.6±0.3),显著高于无包膜侵犯肿瘤【(1.4±0.2,P<0.05】;中/低分化肿瘤BCLAF1 RNA和TCF3 RNA水平显著高于高分化肿瘤(P<0.05);TNM分期Ⅰ期和Ⅱ期肿瘤BCLAF1 RNA和TCF3 RNA水平显著低于Ⅲ期肿瘤(P<0.05);有微血管侵犯肿瘤BCLAF1 RNA和TCF3 RNA水平分别为(1.6±0.3)和(2.0±0.3),显著高于无微血管侵犯肿瘤【分别为(1.3±0.2)和(1.7±0.3),P<0.05】;有淋巴结转移肿瘤BCLAF1 RNA和TCF3 RNA水平分别为(1.6±0.2)和(2.1±0.4),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别为(1.4±0.2)和(1.7±0.3),P<0.05】;随访2年,62例HCC患者生存38例(61.3%);死亡患者癌组织BCLAF1 RNA和TCF3 RNA水平分别为(1.7±0.3)和(2.2±0.4),显著高于生存组【分别为(1.4±0.2)和(1.7±0.3),P<0.05】。结论HCC患者癌组织BCLAF1和TCF3 RNA水平均呈上调趋势,并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和不良预后相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bcl-2相关转录因子1 T细胞因子3 病理学特征 预后
下载PDF
当归多糖、黄芪多糖及其配伍对化疗性骨髓抑制小鼠骨髓干细胞的转录因子GATA1、BCL11A、KLF1、NFE2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崔运浩 初杰 +3 位作者 范颖 李新 蒋宁 林庶茹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796-2801,共6页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当归多糖、黄芪多糖及其配伍对化疗性骨髓抑制小鼠骨髓干细胞转录因子GATA1、BCL11A、KLF1、NFE2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20只,雌雄各半,28~32 g。给模型组小鼠每日腹腔注射1次环磷酰胺380 mg·kg-1,正常小鼠腹...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当归多糖、黄芪多糖及其配伍对化疗性骨髓抑制小鼠骨髓干细胞转录因子GATA1、BCL11A、KLF1、NFE2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20只,雌雄各半,28~32 g。给模型组小鼠每日腹腔注射1次环磷酰胺380 mg·kg-1,正常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3 d。造模后,以脱颈椎法处死各组小鼠,取出股骨,剔除肌肉和结缔组织,剪开股骨两端,用6号针头以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骨髓腔,并将冲出的骨髓打碎,再用4号针头过滤制成单个细胞悬液,在离心机上2000 r/min,离心10 min,去上清液,加入4 mL冷70%乙醇固定,上振荡器摇匀制成骨髓干细胞样本。细胞实验分为7组,包括正常组、模型组、"EPO"组、"EPO+(G-CSF)"组、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两药配伍组。直接给药当归多糖0.2 mg/mL,黄芪多糖0.2 mg/mL,EPO50 U/mL,(G-CSF) 50 U/mL于骨髓干细胞体外培养体系中,培养3 d,室内18~20℃,20%相对湿度,5%CO2,37℃孵育箱。采用MTT法检测骨髓干细胞生长和增殖的情况;采用ELISA检测骨髓干细胞中GATA1的蛋白含量;采用RT-qPCR法检测骨髓干细胞中BCL11A、KLF1、NFE2的mRNA表达。结果:(1)造模后模型组GATA1蛋白含量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给药组与模型组GATA1均有明显差异,药物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当归多糖与黄芪多糖有交互作用,合用比单一用药好。(2)造模后模型组小鼠骨髓干细胞BCL11A、KLF1、NFE2mRNA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①各给药组与模型组BCL11A均有明显差异,当归多糖与黄芪多糖均有提升BCL11A作用,两药交互作用明显,合用比单一用药好;②各给药组与模型组KLF1均有明显差异,当归多糖与黄芪多糖均有提升KLF1作用,两药交互作用明显,合用不如单用黄芪多糖;③各给药组与模型组NFE2均有明显差异,当归多糖与黄芪多糖均有提升NFE2作用,两药交互作用明显,合用比单一用药好。结论:当归多糖、黄芪多糖及两药配伍能够显著提升GATA1蛋白含量,上调骨髓抑制小鼠骨髓干细胞的BCL11A mRNA、KLF1 mRNA、NF-E2 mRNA的表达水平,对珠蛋白基因的调控网络起到促进作用,从而为促进骨髓干细胞红系分化发育创造条件。两药配伍的作用优于单一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多糖 黄芪多糖 GATA1 bcl11A KlF1 NFE2
下载PDF
活心丸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清GDF-15、ESM-1、sST2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杨庆 杨欣宇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1期2046-2050,共5页
目的:观察活心丸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sST2)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在廊坊市人民医院治疗的94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 目的:观察活心丸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sST2)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在廊坊市人民医院治疗的94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7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片、替格瑞洛片、阿托伐他汀钙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活心丸。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心肌酶谱指标、血清GDF-15、ESM-1、sST2水平、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为93.62%,高于对照组的7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重构指数(LVRI)及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GDF-15、ESM-1、sST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6 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延长(P<0.05),且治疗组6 min步行距离较对照组延长(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1%与14.89%,P>0.05)。结论:活心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可降低病人血清GDF-15、ESM-1、sST2及心肌酶谱指标水平,改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活心丸 心功能 生长分化因子-15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
下载PDF
靶向Bcl-2、Bcl-xl、Mcl-1、Bcl-w、A1反义核酸抑制消化系肿瘤细胞增殖效果的差异 被引量:9
17
作者 蒋建伟 吴风云 +3 位作者 何金花 廖晓莉 王威 吴志慧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93-1098,共6页
目的比较靶向Bcl-2、Bcl-xl、Mcl-1、Bcl-w、A1反义核酸(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ASO)对消化系统肿瘤细胞(肝癌HepG2细胞、胃癌MGC-803细胞、结肠癌Lovo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和致凋亡作用的差异。方法分别合成靶向Bcl-2、Bcl-xl... 目的比较靶向Bcl-2、Bcl-xl、Mcl-1、Bcl-w、A1反义核酸(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ASO)对消化系统肿瘤细胞(肝癌HepG2细胞、胃癌MGC-803细胞、结肠癌Lovo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和致凋亡作用的差异。方法分别合成靶向Bcl-2、Bcl-xl、Mcl-1、Bcl-w、A1的反义核酸和随机序列反义核酸(randomolig odeoxynucleotide,RODN),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转染细胞,WST法检测相同浓度的5种ASOs对肝癌HepG2细胞、胃癌MGC-803细胞、结肠癌Lovo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和致凋亡作用。结果 Bcl-2、Bcl-xl、Mcl-1、Bcl-w、A1等5种ASOs中,不论是对细胞增殖抑制还是致凋亡作用,均以Bcl-xlASO、Mcl-1ASO的作用效果较好。结论在Bcl-2、Bcl-xl、Mcl-1、Bcl-w、A1等5种ASOs中,Bcl-xlASO、Mcl-1ASO可明显抑制消化系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义核酸 bcl-2 bcl-Xl MCl-1 增殖 凋亡 肿瘤细胞
下载PDF
鼻息肉组织嗜酸粒细胞中水通道蛋白-1和抗凋亡基因Bcl-2 mRNA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9
18
作者 关桂梅 董震 吕梅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76-478,共3页
目的 明确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QP-1)mRNA、抗凋亡基因Bcl-2 mRNA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及其相关性,探讨AQP-1 mRNA在鼻息肉组织嗜酸粒细胞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16例鼻息肉组织标本来源于鼻息肉切除的患者(女11例,男5例,年龄2... 目的 明确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QP-1)mRNA、抗凋亡基因Bcl-2 mRNA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及其相关性,探讨AQP-1 mRNA在鼻息肉组织嗜酸粒细胞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16例鼻息肉组织标本来源于鼻息肉切除的患者(女11例,男5例,年龄20-65岁);10例下鼻甲黏膜组织来源于有变应性鼻炎病史的鼻整形患者(女7例,男3例,平均年龄16-58岁)。上述标本取组织相邻切片,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AQP-1 mRNA和Bcl-2 mRNA的表达;以麦格-姬姆萨(May-Griunwald-Giemsa,MGG)染色法鉴别嗜酸粒细胞。结果 16例鼻息肉组织嗜酸粒细胞中均有AQP-1 mRNA和Bcl-2 mRNA表达,其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93.16±13.25)%;(84.74±12.10)%;而10例下鼻甲组织嗜酸粒细胞中均有Bcl-2 mRNA表达,但仅有4例表达AQP-1 mRNA;AQP-1mRNA和Bcl-2 mRNA在下鼻甲组织嗜酸粒细胞中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19.54±4.98)%和(16.45±3.12)%。AQP-1 mRNA与Bcl-2 mRNA在鼻息肉组织嗜酸粒细胞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875,P<0.01)。结论 AQP-1能够平衡鼻息肉组织嗜酸粒细胞内外液体渗透压,维持其存活,在嗜酸粒细胞抗凋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息肉 嗜酸粒细胞 水通道蛋白-1 抗凋亡基因-2 bcl-2 mRNA表达
下载PDF
miR-125b靶向抑制BCL2、MCL1表达对胃癌SGC7901/VCR细胞多药耐药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智慧 朱伟 +3 位作者 王同杉 王建 束永前 刘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77-782,共6页
目的:研究miR-125b在胃癌SGC7901/VCR细胞多药耐药形成中的作用。方法:运用miRNA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miR-125b在SGC7901/VCR细胞与母代SGC7901细胞中的表达差异,运用Western blot检测SGC7901/VCR细胞与母代SGC7901细胞抗凋亡蛋白BCL2、M... 目的:研究miR-125b在胃癌SGC7901/VCR细胞多药耐药形成中的作用。方法:运用miRNA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miR-125b在SGC7901/VCR细胞与母代SGC7901细胞中的表达差异,运用Western blot检测SGC7901/VCR细胞与母代SGC7901细胞抗凋亡蛋白BCL2、MCL1的表达差异,分别构建BCL2、MCL1 3’UTR荧光素酶报告质粒验证miR-125b的靶基因,在耐药细胞株中瞬时转染miR-125b模拟物以检测上调miR-125b对SGC7901/VCR细胞BCL2、MCL1蛋白表达及多药耐药性的影响,并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耐药细胞对长春新碱诱导凋亡的影响。结果:miR-125b在SGC7901/VCR细胞中呈低表达,抗凋亡蛋白BCL2、MCL1在SGC7901/VCR细胞中呈高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BCL2、MCL1是直接受miR-125b调控的靶基因,在耐药株中上调miR-125b显著抑制BCL2、MCL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细胞对长春新碱、顺铂、阿霉素、依托泊苷的敏感性,并显著增加细胞对长春新碱诱导的凋亡。结论:miR-125b靶向抑制BCL2、MCL1表达可增加胃癌SGC7901/VCR细胞对多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25b 多药耐药 bcl2 MCl1
下载PDF
翼状胬肉组织中Bcl-2和ICAM-1的表达 被引量:6
20
作者 黄伟奇 杨锦荣 +2 位作者 姚运红 朱朝花 刘凌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86-88,共3页
目的:研究翼状胬肉组织中Bcl-2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以及Bcl-2和ICAM-1表达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翼状胬肉组织中Bcl-2和ICAM-1的表达,并与正常结膜组织进行比较。结果:翼状胬肉组织中Bcl-2和ICAM-1... 目的:研究翼状胬肉组织中Bcl-2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以及Bcl-2和ICAM-1表达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翼状胬肉组织中Bcl-2和ICAM-1的表达,并与正常结膜组织进行比较。结果:翼状胬肉组织中Bcl-2和ICAM-1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结膜组织(χ2=5.92和χ2=6.65,P<0.01);翼状胬肉的临床分型与Bcl-2和ICAM-1的阳性表达有关﹙P<0.05﹚;翼状胬肉组织中Bcl-2和ICAM-1阳性表达间存在非常显著正相关﹙r=0.628,P<0.01﹚。结论:翼状胬肉组织中Bcl-2和ICAM-1的表达增加,在翼状胬肉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ICAM-1 bcl-2 阳性表达 正常 结膜 BEl-2 结论 目的 正相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