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蜡切片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BCL6基因异常 被引量:1
1
作者 韩永胜 薛永权 +1 位作者 张俊 杨海燕 《安徽医药》 CAS 2011年第6期711-712,共2页
目的建立石蜡包埋的淋巴瘤组织切片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平台,探讨其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家用高压锅和水浴变性法在淋巴瘤石蜡切片上行FISH分析,BCL6双色断裂点分离探针FISH检测58例石蜡包埋DLBCL病例... 目的建立石蜡包埋的淋巴瘤组织切片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平台,探讨其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家用高压锅和水浴变性法在淋巴瘤石蜡切片上行FISH分析,BCL6双色断裂点分离探针FISH检测58例石蜡包埋DLBCL病例中BCL6基因易位和扩增。结果通过优化实验条件,成功地建立了淋巴瘤石蜡切片FISH方法;DL-BCL中BCL6基因易位和扩增的发生率分别为24.1%(14/58)和17.2%(10/58),BCL6基因异常的检出率为39.7%(23/58)。结论石蜡包埋的淋巴瘤组织切片可用于FISH分析;FISH检测BCL6基因异常有助于DLBCL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bcl6基因 荧光原位杂交 石蜡包埋
下载PDF
Allo-HSCT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对患者近远期疗效和BCL6、NCL基因表达的影响探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兰 刘杰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8年第9期1372-1376,共5页
目的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对患者近远期疗效和BCL6、NCL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60例行allo-HSCT治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本组患者基因表达,比较... 目的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对患者近远期疗效和BCL6、NCL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60例行allo-HSCT治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本组患者基因表达,比较移植前与移植后30d本组患者BCL6阳性细胞率与NCL阳性细胞率。根据3年生存率将患者分为存活组(n=45)与死亡组(n=15),分析各项临床因素对患者远期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60例患者移植后BCL6阳性细胞率为(66.76±15. 82)%,较移植前的(31.25±12. 17)%显著提高(P<0.05),NCL阳性细胞率为(13.46±3.11)%,较移植前的(28.38±9.43)%显著降低(P<0.05)。存活组移植前缓解率、供者血缘关系比例、HLA配型全合率、TBI+Cy方案比例显著高于死亡组(P<0. 05),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率显著低于死亡组(P <0.05)。结论 allo-HSCT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可以通过调节BCL6、NCL基因表达,发挥异体细胞抗肿瘤效应,具有较佳近远期疗效。积极控制移植前缓解率、供者血缘关系比例、HLA配型全合率、TBI+Cy方案、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等临床因素,有助于提高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allo-HSCT远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bcl6基因 NCL基因
下载PDF
结肠癌患者BCL6B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检测结果分析
3
作者 白雪 杜井峰 《中外医疗》 2021年第22期185-187,198,共4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BCL6B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情况。方法方便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56例结肠癌患者,取其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另取同期同数量在该院做健康检查正常人的肠镜活检组织。比较其BCL6B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率,并...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BCL6B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情况。方法方便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56例结肠癌患者,取其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另取同期同数量在该院做健康检查正常人的肠镜活检组织。比较其BCL6B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率,并分析影响因素;再比较3种组织的BCL6B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况。结果Ⅰ、Ⅱ期患者甲基化率(50.00%)明显低于Ⅲ、Ⅳ期(81.25%)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0,P<0.05);高分化患者甲基化率(44.44%)明显低于中、低分化(78.95%)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7,P<0.05);而有淋巴转移患者甲基化率(84.85%)明显高于无转移(43.48%)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35,P<0.05);Logistic分析显示,TNM分期、分化程度以及有无转移均为BCL6B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正常结肠组织中未发现甲基化情况;结肠癌细胞系中RKO、HT29完全甲基化;56例患者中甲基化率达67.86%。结论BCL6B基因在结肠癌呈高甲基化,与TNM分期、分化程度以及有无淋巴转移密切相关,经去甲基化药物处理后BCL6B表达上升,结肠癌的发病机制与BCL6B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bcl6B基因 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 聚合酶链式反应 甲基化率
下载PDF
BCL6B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与结肠癌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勇 章必成 +1 位作者 高建飞 饶智国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8期1013-1016,1021,共5页
目的探讨BCL6B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与结肠癌的关系。方法选取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经病理检查确诊为结肠癌53例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来自该院实验室的结肠癌细胞株和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及正常结肠黏膜组织。... 目的探讨BCL6B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与结肠癌的关系。方法选取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经病理检查确诊为结肠癌53例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来自该院实验室的结肠癌细胞株和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及正常结肠黏膜组织。比较结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结肠黏膜组织BCL6B甲基化状况的差异;比较结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BCL6B表达和免疫染色评分的差异。分析各病理参数对结肠癌组织BCL6B甲基化的影响。结果 53例结肠癌组织中41例发生BCL6B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甲基化率为77.36%;结肠癌细胞系RKO、HT29为完全BCL6B甲基化,其余为半甲基化;正常结肠黏膜组织未发现甲基化。53例结肠癌组织中有45例(84.91%)BCL6B低表达或表达缺失;53例癌旁组织中有9例(16.98%)BCL6B低表达或表达缺失,两种组织BCL6B表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组织的染色评分低于癌旁组织[(4.35±2.15)分vs(6.28±3.46)分,P<0.05]。结肠癌组织BCL6B甲基化率在有淋巴结转移、高TNM分期、低分化程度患者中较无淋巴结转移、低TNM分期、高分化程度患者中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结肠癌组织BCL6B启动子区域甲基化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结肠黏膜组织,BCL6B甲基化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bcl6B基因甲基化 癌旁组织 结肠癌细胞株 淋巴结转移 TNM分期 分化程度
原文传递
BCL6B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与结肠癌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爽 杨继元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6期729-731,共3页
目的检测结肠癌患者BCL6B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的情况,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调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108例组织蜡块,另取同期因结肠良性病变切除的结肠组织标本30例作为对照。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目的检测结肠癌患者BCL6B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的情况,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调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108例组织蜡块,另取同期因结肠良性病变切除的结肠组织标本30例作为对照。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BCL6B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结果结肠癌患者中BCL6B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率为38.9%(42/10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7%(5/30)(P<0.05)。结肠癌患者男、女性别和不同年龄之间BCL6B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Ⅲ、Ⅳ期临床分期患者BCL6B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率为44.8%(26/58),显著高于Ⅰ、Ⅱ期临床分期患者的32.0%(16/50)(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BCL6B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率为45.9%(28/61),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29.8%(14/47)(P<0.05)。肿瘤中、低分化患者BCL6B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率43.9%(29/66),显著高于高分化患者的31.0%(13/42)(P<0.05)。结论 BCL6B基因启动子区域在结肠癌组织中高甲基化,BCL6B基因启动子区域高甲基化与结肠癌的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bcl6B基因 启动子区域甲基化 临床分期 肿瘤分化程度 淋巴结转移
原文传递
circERBB2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研究
6
作者 赵达 包利利 +2 位作者 李波 俞岩 王晓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16期20-28,共9页
目的探讨circERBB2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基于GEO数据库筛选卵巢癌差异表达环状RNA(circRNA),并查找circRNA相关靶基因,绘制韦恩图得到GSE79572数据集中差异表达基因与Targetscan 7.1预测所得微小RNA-187-3p(miR-187-3p)靶... 目的探讨circERBB2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基于GEO数据库筛选卵巢癌差异表达环状RNA(circRNA),并查找circRNA相关靶基因,绘制韦恩图得到GSE79572数据集中差异表达基因与Targetscan 7.1预测所得微小RNA-187-3p(miR-187-3p)靶基因的交叉基因。收集20例卵巢癌患者的卵巢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培养人正常卵巢细胞系HOSEpiC和人卵巢癌细胞系OVCAR-3、SKOV-3、3AO、OV90,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circERBB2、miR-187-3p、BCL6表达水平。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RNA下拉实验验证circERBB2、miR-187-3p、BCL6三者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多项细胞实验分析circERBB2、miR-187-3p、BCL6对卵巢癌细胞侵袭、迁移、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卵巢癌中差异表达circRNA为circERBB2,circERBB2靶向的miRNA为miR-187-3p,绘制韦恩图取交集后得到BCL6等7个交叉基因,circERBB2与miR-187-3p、miR-187-3p与BCL6存在潜在结合位点。卵巢癌组织中circERBB2、BCL6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miR-187-3p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细胞系OVCAR-3、SKOV-3、3AO、OV90中circERBB2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卵巢细胞系HOSEpi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及RNA下拉实验证实,circERBB2、miR-187-3p、BCL6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多项细胞实验结果显示,抑制circERBB2表达能够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这种抑制作用可在过表达miR-187-3p后被逆转;抑制miR-187-3p表达能够有效促进卵巢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这种促进作用可在抑制BCL6表达后被逆转。结论circERBB2能够通过靶向吸附miR-187-3p促进原癌基因BCL6表达,从而调节卵巢癌发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circERBB2 微小RNA-187-3p bcl6基因 增殖
下载PDF
163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相关免疫表型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杨鑫 陈舒 +13 位作者 祁昱 徐晓莹 管雪 杨亦宸 刘岩雪 郭玉虹 巩文辰 高亚男 王先火 李维 李兰芳 付凯 张会来 孟斌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87-494,共8页
目的筛选并分析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相关的免疫表型,探究其预后价值。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63例DLBCL患者,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DLBCL常见免疫表型,COX模型探索独立于国际预后指数(IPI... 目的筛选并分析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相关的免疫表型,探究其预后价值。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63例DLBCL患者,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DLBCL常见免疫表型,COX模型探索独立于国际预后指数(IPI)影响总生存(OS)与无进展生存(PFS)的免疫表型,并分析其两两联合表达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BCL6阴性(PFS:HR=1.652,95%CI 1.030~2.649,P=0.037)、P53阳性(OS:HR=1.842,95%CI 1.008~3.367,P=0.047)、BCL2强阳性(OS:HR=2.102,95%CI 1.249~3.537,P=0.005;PFS:HR=2.126,95%CI 1.312~3.443,P=0.002)是DLBCL中独立于IPI的预后不良因素。亚组分析显示,在年龄≤60岁组患者中BCL6阴性(PFS:HR=2.042,95%CI 1.021~4.081,P=0.043)、P53阳性(OS:HR=3.069,95%CI 1.244~7.569,P=0.015)和BCL2强阳性(OS:HR=2.433,95%CI 1.165~5.082,P=0.018;PFS:HR=3.209,95%CI 1.606~6.410,P=0.001)对预后影响显著;在IPI 0~2分亚组患者中,BCL6阴性(OS:HR=2.467,95%CI 1.322~4.604,P=0.005;PFS:HR=2.248,95%CI 1.275~3.965,P=0.005)和BCL2强阳性(PFS:HR=2.045,95%CI 1.119~3.735,P=0.020)对预后影响显著。BCL6和BCL2强阳性的联合表达与DLBCL的预后相关(P=0.005和P<0.001),BCL6阳性/BCL2非强阳性(86例)预后最好[3年OS率(71.6±4.9)%,3年PFS率(67.0±5.1)%],BCL6阴性/BCL2强阳性(10例)预后最差[3年OS率(20.0±12.6)%,3年PFS率(10.0±9.5)%];BCL6、P53的联合表达与DLBCL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和P=0.089),但生存曲线显示BCL6阳性/P53阴性的病例(98例)预后较好[3年OS率(70.6±4.7)%,3年PFS率(64.6±4.9)%];BCL2强阳性、P53的联合表达与DLBCL的预后显著相关(P<0.001和P<0.001),BCL2强阳性/P53阳性的病例(5例)预后最差(3年OS率和PFS率均为0);无论BCL6与P53表达如何,BCL2强阳性的病例预后均比非强阳性病例差。结论BCL6阴性、P53阳性、BCL2强阳性三种免疫表型单独及联合表达对DLBCL尤其是年龄≤60岁和IPI 0~2分患者的预后预测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基因 bcl2 基因 P53 基因 bcl6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