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乙型肝炎常见PC/BCP突变的可能致病机制
1
作者 李明慧 王麟 鲁凤民 《肝脏》 2024年第4期371-373,共3页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因。慢性感染过程中,导致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表达下降/消失的HBV突变株逐渐转换为优势株,其中以基本核心启动子区(BCP)和前核心区(PC)突变最为常见,突变病毒累积造成具...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因。慢性感染过程中,导致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表达下降/消失的HBV突变株逐渐转换为优势株,其中以基本核心启动子区(BCP)和前核心区(PC)突变最为常见,突变病毒累积造成具有不良预后的HBeAg阴性患者占比逐年上升。近几年的研究表明,突变病毒不仅促进HBV复制,还能诱导病毒蛋白在肝细胞内堆积,堆积的病毒蛋白将诱发肝细胞内质网应激致肝细胞病变。本文对突变诱导的肝细胞病变机制进行探讨,旨在为及时调整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 PC/bcp突变 致病机制
下载PDF
基因HLA-DR13、CW1及A24表达、BCP突变与HBV感染者性别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小蓉 秦建川 +2 位作者 冯致婷 黄演婷 王卫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78-1781,1786,共5页
目的探讨宿主基因HLA-DR13、CW1、A24表达、BCP突变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性别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2例临床确诊已感染HBV的患者及133例感染HBV后自动清除者血液,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样本血液中白细胞HLA-DR13、CW1及A24基因水平,流... 目的探讨宿主基因HLA-DR13、CW1、A24表达、BCP突变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性别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2例临床确诊已感染HBV的患者及133例感染HBV后自动清除者血液,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样本血液中白细胞HLA-DR13、CW1及A24基因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测序法检测样本BCP变异,并分析相关因素在不同性别的人群中的差异表达。结果 4组结果:HLA-DR13定量结果以男性感染组最低,与其他3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LA-A24和HLA-CW1定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以男性感染组与自动清除组(男、女)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P测序结果:男性感染组双突变比率与女性感染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DR13基因与A24及CD4^+/CD8^+呈正相关(P<0.05)。结论 HLA-DR13含量与清除乙肝病毒的宿主性别相关,感染HBV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清除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DR13 CW1 A24 bcp突变 HBV感染 性别相关性
下载PDF
23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前C/BCP区突变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白丽 王琳 +6 位作者 李乐 孟玉华 万芃瑾 刘晓红 陈雪源 张玲霞 徐东平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14-16,40,共4页
目的调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前C/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区的突变情况,分析各种突变对HBeAg表达的影响。方法抽提患者血清DNA,采用改进的巢式PCR技术,扩增HBV前C/BCP区基因,对PCR产物进行DNA测序。用NTI软件比对结果,根据文献报道,选... 目的调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前C/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区的突变情况,分析各种突变对HBeAg表达的影响。方法抽提患者血清DNA,采用改进的巢式PCR技术,扩增HBV前C/BCP区基因,对PCR产物进行DNA测序。用NTI软件比对结果,根据文献报道,选取1753、1762、1764、1862、1896和1899共6个位点进行突变分析,并重点分析不同突变对患者血清HBeAg阳性率和病情的影响。结果在234例中6个位点均无突变者为74例(31.6%),其血清HBeAg阳性率为74.3%(55/74)。在234例中6个位点检出至少1种突变的病例为160例(68.4%),突变形式包括4种单一位点突变和21种组合形式的突变;检出G1896A突变73例(31.2%),其中36例检出有共存未突变序列,37例仅检出突变序列,后者血清HBeAg的阳性率为18.9%(7/37)。检出G1896A以外其他形式突变的有87例,HBeAg阳性率为63.2%(55/87);其中以A1762T+G1764A最为常见,HBeAg阳性率为69.4%(34/49)。在1753、1862位点上检出4种特殊碱基突变,前C区有基因片段插入或缺失的有2例。结论多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HBV前C/BCP区可检出突变,突变形式多样,其中G1896A突变样本血清HBeAg阳性率显著下降,而其他突变对其影响较小。应用DNA序列测定法分析HBV前C/BCP区基因突变,获得的信息全面,对临床评估病情进展和实施抗病毒治疗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HBV前C/bcp突变 HBEAG 基因测序
下载PDF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前C/BCP突变/准种与HBeAg和HBV DNA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鲁俊锋 李金娥 +4 位作者 柳雅立 金怡 马丽娜 胡中杰 陈新月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4期278-283,共6页
目的探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eP-CHB)HBV前C/BCP突变/准种及其与HBeAg、HBV DNA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断面研究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的220例eP-CHB患者进行前C/BCP突变检测,其中24例患者进行前C... 目的探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eP-CHB)HBV前C/BCP突变/准种及其与HBeAg、HBV DNA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断面研究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的220例eP-CHB患者进行前C/BCP突变检测,其中24例患者进行前C/BCP区扩增、克隆,同步检测血清HBeAg和HBV DNA水平,分析前C/BCP突变/准种的发生情况及其与HBeAg和HBV DNA水平的关系。结果220例eP-CHB患者中,HBV前C/BCP总突变率为70.0%(154/220),前C/BCP共同突变率为18.2%(40/220),前C突变率为30.9%(68/220),BCP突变率为57.3%(126/220)。HBV DNA≥5 lgIU/ml患者上述4种突变检出率均高于HBV DNA<5 lgIU/ml者,其中前C/BCP总突变和BCP突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09、P=0.016,χ^2=5.081、P=0.024)。HBeAg水平越低(<500 COI、500~1000 COI和>1000 COI共3组患者比较),以上4种突变检出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738、17.291、16.263、22.164,P均<0.001)。HBV DNA≥5 lgIU/ml患者中,HBeAg水平越低,以上4种突变检出率越高,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503、19.654、16.727、29.119,P<0.001)。准种检测中,前C区高突变组患者HBeAg水平低于低突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0、P=0.017),前C、BCP高突变组与低突变组间HBV 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4、P=0.462,t=0.893、P=0.317)。结论eP-CHB患者中仍存在广泛的前C/BCP突变。高HBV DNA、低HBeAg表达者,前C和BCP突变的发生率较高;前C区突变株在准种中比率高者更影响HBeAg的表达。推测前C/BCP突变可能是eP-CHB出现低HBeAg、高HBV DNA,并导致抗病毒治疗停药后易复发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HBV DNA 肝炎 乙型 前C/bcp突变 准种
原文传递
HBV DNA C区BCP双突变PCR-FP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
5
作者 郭晏海 吕贯庭 +3 位作者 白玉洁 赵锦荣 张菊 闫小君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89-491,共3页
目的 :建立简便的 HBV DNA序列中 BCP双突变的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终点终止法和偏振光检测技术进行点突变的检测。首先对 HBVC区基因进行 PCR扩增 ,然后用特异探针与扩增产物中待测核苷酸的下游序列杂交 ,使探针的 3’端可以在 DNA聚... 目的 :建立简便的 HBV DNA序列中 BCP双突变的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终点终止法和偏振光检测技术进行点突变的检测。首先对 HBVC区基因进行 PCR扩增 ,然后用特异探针与扩增产物中待测核苷酸的下游序列杂交 ,使探针的 3’端可以在 DNA聚合酶的催化下 ,依据其互补链上的待测核苷酸连接上一个标有特定荧光素的 d NTP,然后检测该3’端带有荧光素的探针 ,根据检测到的荧光素种类和偏振光的强度可以判定待测点是何种核苷酸。结果 :该方法可以检测出 HBV基因序列中 BCP双突变核苷酸类型 ,可以检测 1个拷贝的模板 ,并且可以从 BCP野生型株 DNA序列中检出 5 % BCP双突变 DNA序列 ,对 76例 HBV DNA阳性患者进行检测 ,结果 HBV BCP基因双突变率为 5 3.9( 4 1 /76)。结论 :该技术可以对血清中 HBV DNA C区 BCP双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HBVDNA bcp突变 PCR—FP 检测方法 终点终止法 偏振光检测
下载PDF
血清甘胆酸、甲胎蛋白联合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BCP区突变检测在肝细胞肝癌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赖蜜 胡蝶 +1 位作者 王晓玲 钟田雨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12期1227-1230,124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甘胆酸、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 AFP)和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BCP区突变的关系及对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诊断的意义。方法:收集2020年12月—2022年2月在我院诊疗的HCC患者200例,分为乙肝肝癌组(100例... 目的:探讨血清甘胆酸、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 AFP)和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BCP区突变的关系及对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诊断的意义。方法:收集2020年12月—2022年2月在我院诊疗的HCC患者200例,分为乙肝肝癌组(100例)和非乙肝肝癌组(100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甘胆酸、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AFP、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HBV前C区/BCP区突变,通过SPSS 22.0软件进行联合分析。结果:乙肝肝癌组的血清AFP水平显著高于非乙肝肝癌组的血清AFP(P<0.05);在乙肝肝癌组中,HBV基因突变组血清AFP高于HBV基因未突变组(P<0.05),其中BCP区突变组AFP水平高于BCP区未突变组(P<0.05)。结论:血清AFP水平与HCC类型和HBV突变类型有潜在相关性,对HCC的发病机制了解和诊断有重大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甘胆酸 甲胎蛋白 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bcp突变
下载PDF
HBV BCP区1762/1764和1896突变位点检测新技术研究
7
作者 王泽 唐景峰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8-13,共6页
目的:利用错配扩增和荧光PCR原理,建立一种针对HBV BCP区1762/1764和前C区1896突变位点的新型检测方法——错配扩增突变分析PCR法(MAMA-PCR),并对该方法进行临床评价。方法:a)MAMAPCR突变检测方法性能评估:以野生和突变性阳性参考品作... 目的:利用错配扩增和荧光PCR原理,建立一种针对HBV BCP区1762/1764和前C区1896突变位点的新型检测方法——错配扩增突变分析PCR法(MAMA-PCR),并对该方法进行临床评价。方法:a)MAMAPCR突变检测方法性能评估:以野生和突变性阳性参考品作为模板检测3次,分析该方法稳定性;将突变型和野生型质控品梯度比例混合,分析该方法检测混合感染的检测效率。b)测序法、商品化试剂盒与本方法同时检测样本并对MAMA-PCR方法做出评价。结果:MAMA-PCR 3次检测重复性良好,CV值均小于5%,且可稳定检出含1%突变含量的混合样本。132例HBV样本中,1762/1764双突变位点测序法检出67例,ARMS-PCR试剂盒检出69例,MAMA-PCR检出69例,突变检出率分别为50.8%、52.3%和52.3%;1896突变测序法检出39例,ARMSPCR试剂盒检出41例,MAMA-PCR检出42例,突变检出率分别为29.5%、31.1%和31.8%。结论:MAMA-PCR检测方法性能稳定,突变检出率高于测序法,与商用试剂盒基本一致,可用于临床乙肝患者BCP区1762/1764双突变和前C区1896突变位点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bcp区双突变 前C区突变 MAMA—PCR
下载PDF
HBV基因型及A1762T/G1764A双位点变异在肝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丁红芳 田德英 +2 位作者 杨道锋 皮斌 许东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06-209,共4页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CC)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基因区A1762T/G1764A双位点变异(BCP区双突变)之间的关系,探讨HCC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40例HCC患者作为研究组,4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多...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CC)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基因区A1762T/G1764A双位点变异(BCP区双突变)之间的关系,探讨HCC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40例HCC患者作为研究组,4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多对型特异性引物PCR扩增法进行基因分型及HBV基因多态性芯片检测BCP区A1762T/G1764A双位点变异。结果:40例HCC患者中有30例HBV DNA定量阳性,平均对数值为(6·53±1·31)copy/ml,将30例HBV DNA定量阳性的HCC及40例CHB患者的血清进行HBV基因分型及基因变异检测,结果显示30例HCC中HBV B基因型5例(16·7%),C基因型25例(83·3%);BCP区双突变共有20例(67·7%),其中B基因型1例,C基因型19例,BCP双突变率在B基因型和C基因型中分别为20%(1/5)和76%(19/25);40例CHB患者中B基因型32例(80%),C基因型8例(20%);BCP区双突变共有13例,其中B基因型8例,C基因型5例,BCP双突率在B基因型和C基因型中分别是25%(8/32)和62·5%(5/8)。结论:肝细胞癌的发生与BCP区A1762T/G1764A双位点变异有关,多发生在HBV C基因型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HBV 基因型 bcp区双突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