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犬颅脑枪弹伤后脑组织BDNF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江河 章翔 +5 位作者 宋少军 费舟 侯明山 杨树茂 王西玲 梁景文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2期2063-2065,共3页
目的 :探讨犬颅脑火器伤后脑组织内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Brain 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的变化规律及其对颅脑火器创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方法 :建立犬颅脑枪弹伤模型 ,制备不同部位不同时间点脑组织切片 ,免疫组化法染色 ,检测... 目的 :探讨犬颅脑火器伤后脑组织内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Brain 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的变化规律及其对颅脑火器创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方法 :建立犬颅脑枪弹伤模型 ,制备不同部位不同时间点脑组织切片 ,免疫组化法染色 ,检测BDNF的表达 .与设立的对照组相比较 ,并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 :损伤组脑组织BDN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动物的伤情相对愈重 ,表达愈明显 .在 2~ 4h为表达高峰期 ,不同组织间亦存在明显差异 (P <0 .0 1 ) ,以海马及挫伤区含量高 .结论 :颅脑枪弹伤后不同部位脑组织BDNF随时间的变化出现不同表达 ,提示BDNF在颅脑枪弹伤的早期修复中发挥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枪弹伤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bdnf蛋白 蛋白表达 损伤修复
下载PDF
三七皂苷Rg1对脑缺血后海马CA1和CA3区BDNF蛋白的干预 被引量:5
2
作者 詹合琴 杨锦南 +1 位作者 吴蓝鸥 闫俊领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39-741,共3页
关键词 三七皂苷RG1 脑缺血 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 干预
下载PDF
基于BDNF/CREB信号通路探讨巴戟天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王钦 刁丽梅 蔡萧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74,I0017,共7页
目的研究巴戟天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细胞内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yclic adenosine phosphate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信号通路的影... 目的研究巴戟天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细胞内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yclic adenosine phosphate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从40只SD大鼠随机选取其中10只为正常组,对其余大鼠构建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模型后,再将其分为3组,即模型组,盐酸氟西汀组(3.17 mg·kg^(-1)),巴戟天组(3.17 g·kg^(-1))。持续灌胃后给药8周,1次/d,并先后在造模前、造模后和给药后开展了行为学实验,以判断大鼠的抑郁情况。通过苏木素-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研究大鼠海马形态学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测定大鼠海马BDNF蛋白表达,用HE染色研究大鼠海马组织病理损伤并评分,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RT-PCR)测定大鼠海马BDNF、TrkB、CREB mRNA相对表达,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测定大鼠海马BDNF、TrkB、CREB蛋白的相对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活动总路程显著减少(P<0.05),自主游泳时间显著减少(P<0.05),悬尾挣扎时间显著减少(P<0.05)。HE染色结果中表明海马神经元组织受到破坏,病理损伤评分显著下降(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海马BDNF表现显著下降(P<0.05),BDNF、TrkB、CREB mRNA的基因相对表达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对比,盐酸氟西汀组和巴戟天组大鼠活动的总里程明显提高(P<0.05),自主游泳时间显著增加(P<0.05),悬尾挣扎时间显著增加(P<0.05),HE染色结果表明海马神经元组织明显复原,病理损伤评分增加(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BDNF表现显著增加(P<0.05),BDNF、TrkB、CREB mRNA的基因相对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经慢性应激刺激后,巴戟天可能通过激活BDNF/TrkB/CREB信号通路对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改善其抑郁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戟天 抑郁 海马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 机制研究
下载PDF
PTD-BDNF跨血脑屏障作用及神经营养活性研究
4
作者 周建平 李前 孙曼霁 《中国药理通讯》 2009年第2期31-32,共2页
目的:探讨PTD—BDNF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及Alzheimer病模型小鼠的作用。方法:根据大肠杆菌遗传特点选择大肠杆菌偏爱密码子优化PTD.BDNF的基因结构。同时预测mRNA翻译起始区二级结构,利用计算机对PTD.BDNF进行预测和分析,在氨基... 目的:探讨PTD—BDNF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及Alzheimer病模型小鼠的作用。方法:根据大肠杆菌遗传特点选择大肠杆菌偏爱密码子优化PTD.BDNF的基因结构。同时预测mRNA翻译起始区二级结构,利用计算机对PTD.BDNF进行预测和分析,在氨基酸序列不变的条件下,突变大部分不利于大肠杆菌表达的密码子,构建高效原核表达菌株制备PTD—BDNF;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细胞计数法和MTT法观察PTD.BDNF对AB(22.35)致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静脉给予小鼠PTD—BDNF,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TD—BDNF在脑内分布。用ELISA法检测PTD—BDNF在脑内随时间的变化;Morris迷宫检测PTD-BDNF对AB(22-35)所致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结果:经优化设计的PBV-PTD-BDNF表达量占总蛋白含量的40%左右,较未优化的原基因表达量(占总蛋白含量的10%左右)显著增高,1L菌纯化后能得到PTD—BDNF蛋白为2.8mg左右;凋亡细胞计数显示,对照组、BDNF组和PTD-BDNF组凋亡细胞少见,凋亡率变化不大,而AI]25—35处理的模型组细胞凋亡明显增多,达41.6±9.5(%),随着PTD-BDNF和BDNF浓度增大,凋亡率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凋亡率均显著减少(p〈0.01)。MTT检测结果显示,随着PTD-BDNF和BDNF浓度增高,细胞存活率逐渐增高,在0.6nmol/L时最明显,与A1325-35模型组比较,细胞存活率显著增高(p〈0.01)。经尾静脉注射PTD-BDNF和BDNF5mg/kg体重,免疫组化显示在脑组织海马等部位出现明显阳性反应,ELISA分析表明静脉注射PTD.BDNF后,与BDNF组和对照组比较,小鼠海马组织中BDNF含量在约1h后明显升高(p〈0.01),此后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至第6h后迅速下降,至第8小时降至初始水平。血清中PTD.BDNF组在1~4h下降速度慢于BDNF组,此后即迅速下降组至初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活性 屏障作用 bdnf蛋白 ELISA法检测 培养海马神经元 AD模型小鼠 ALZHEIMER病 跨血脑
下载PDF
HAP1与pro-BDNF胞吞关系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锶 肖波 +4 位作者 毕方方 李艺 冯莉 龙莉莉 黄清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09年第3期185-189,共5页
目的:探讨HAP1与pro-BDNF胞吞的相关性和可能机制。方法:NGF诱导分化PC12细胞,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将提取的荧光质粒HAP1A-CFP和(或)pro-BDNF-ds-red转染进入细胞,培养48h后在含有BDNF、p75NTR或sortilin抗体的DMEM/10%FCS中培... 目的:探讨HAP1与pro-BDNF胞吞的相关性和可能机制。方法:NGF诱导分化PC12细胞,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将提取的荧光质粒HAP1A-CFP和(或)pro-BDNF-ds-red转染进入细胞,培养48h后在含有BDNF、p75NTR或sortilin抗体的DMEM/10%FCS中培养,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荧光的表达情况及其在细胞中的定位;利用培养的小鼠皮质神经元(正常型和HAP1基因敲除型)在生物素标记pro-BDNF的培养基中孵育60min,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皮质神经元免疫荧光的效果。结果:共转染HAP1A-CFP和pro-BDNF-ds-red质粒的细胞,以及pro-BDNF-ds-red荧光蛋白培养基孵育的转染HAP1A-CFP质粒的细胞,pro-BDNF与HAP1蛋白的共定位比例高达93%~97%;抗BDNF培养基孵育的共转染2种质粒的细胞,以及pro-BDNF-ds-red荧光蛋白+抗p75NTR/抗sortilin培养基孵育的转染HAP1A-CFP质粒的细胞,2种荧光蛋白的共定位比率下降近一半;pro-BDNF-ds-red荧光蛋白+抗BDNF培养基孵育的转染HAP1A-CFP质粒的细胞几乎未显示2种蛋白的共定位;正常新生小鼠皮质神经元内可见内吞的pro-BDNF免疫荧光,HAP1基因敲除小鼠的皮质神经元内未见。结论:pro-BDNF的胞吞必需HAP1的表达和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nf前体蛋白 亨廷顿蛋白相关蛋白1 转染 荧光质粒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下载PDF
钙粘蛋白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徐文静 刘焕星 李磊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2期1352-1357,共6页
目的研究分析两个因子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为临床早期诊断胃癌、评价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5例胃癌中央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和4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上皮中钙粘蛋白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目的研究分析两个因子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为临床早期诊断胃癌、评价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5例胃癌中央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和4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上皮中钙粘蛋白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并分析比较两个因子的表达分别与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分化水平、淋巴结转移、lauren分型、TNM分期、CEA、CA19-9、CA72-4、Hp的关系及两个因子表达的关系,分析临床意义。结果 (1)E-cad在胃癌中央组织组的表达率低于在正常胃粘膜组织上皮组和癌旁正常组织组的表达率,BDNF在胃癌中央组织组的表达率高于正常胃粘膜组织上皮组和癌旁正常组织组表达率。(2)E-cad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分化水平及TNM分期有关,与直径、年龄和性别无关。BDNF表达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癌分化水平及TNM分期有关,与年龄和性别无关。(3)E-cad、BDNF与Lauren分型有关。(4)E-cad、BDNF的表达与CA19-9、CA72-4、CEA无关。(5)E-cad、BDNF的表达与Hp感染有关。(6)E-cad与BDNF的表达无关,可作为独立的影响胃癌因子。结论(1)钙粘蛋白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有关。(2)钙粘蛋白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存在潜在机制/通路拮抗另一因子,影响胃癌转移、浸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E-CAD 脑源性神经钙黏蛋白E/营养因子/bdnf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基于BDNF/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温阳解郁方调控海马神经元凋亡和突触可塑性的机制 被引量:4
7
作者 孟丹华 佘楷杰 +5 位作者 孟晓莹 巩子汉 梁文青 王英 梁媛 岳广欣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8-57,共10页
目的:探讨温阳解郁方调节“母婴分离+束缚应激(MS+RS)”抑郁小鼠海马神经元凋亡改善突触可塑性的机制。方法:仔鼠出生第0天(PD0)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和造模组50只。造模采用MS+RS建立抑郁模型,PD21离乳后随机分为模型组、温阳组、解郁组... 目的:探讨温阳解郁方调节“母婴分离+束缚应激(MS+RS)”抑郁小鼠海马神经元凋亡改善突触可塑性的机制。方法:仔鼠出生第0天(PD0)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和造模组50只。造模采用MS+RS建立抑郁模型,PD21离乳后随机分为模型组、温阳组、解郁组、温阳解郁组、氟西汀组,每组10只,PD21~PD111分组给药。糖水偏好、开放旷场、O迷宫及新物体识别行为实验评估小鼠焦虑抑郁和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IHC)检测小鼠海马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表达情况;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检测小鼠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磷酸化酪氨酸蛋白激酶/酪氨酸蛋白激酶(p-TrkB/TrkB)、磷酸化蛋白激酶B/蛋白激酶B(p-Akt/Akt)、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mTOR)、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胱天蛋白酶-3(Caspase-3)、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突触素(Sy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糖水偏好程度、中央区停留时间、运动总距离、开臂停留时间和认知指数显著减少(P<0.01),IHC结果显示海马PSD95表达明显减少,海马神经元凋亡数量增加(P<0.01),BDNF、p-TrkB/TrkB、p-Akt/Akt、p-mTOR/mTOR、Bcl-2、p-mTOR/mTOR、PSD95、Syn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1),Bax、Caspase-3蛋白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温阳解郁组和氟西汀组糖水偏好程度、5 min中央运动时间、5 min开臂停留时间和认知指数明显增加(P<0.05,P<0.01),海马PSD95表达明显增加、海马凋亡指数显著增加(P<0.01),BDNF、p-TrkB/TrkB、p-Akt/Akt、p-mTOR/mTOR、Bcl-2、PSD95、Syn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1),Bax、Caspase-3蛋白含量显著减少(P<0.01)。结论:温阳解郁方可以通过BDNF/Akt/mTOR信号通路,改善模型组小鼠神经元凋亡情况,保护海马突触结构和功能,缓解模型组小鼠抑郁样行为,其综合疗效及分子机制效果优于温阳方和解郁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解郁方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 海马 神经元凋亡 突触可塑性
原文传递
基于BDNF/TrkB信号通路探讨中药调控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岳刘平 孙永康 +2 位作者 徐方飚 宋研博 王新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74-282,共9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认知和记忆功能呈进行性丧失为主要特征的神经慢性退行性疾病,病理特征主要为过度磷酸化微管相关蛋白(Tau)聚集形成的神经元纤维缠结和β-淀粉样蛋白聚集形成的淀粉样斑块,其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目前临床上尚...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认知和记忆功能呈进行性丧失为主要特征的神经慢性退行性疾病,病理特征主要为过度磷酸化微管相关蛋白(Tau)聚集形成的神经元纤维缠结和β-淀粉样蛋白聚集形成的淀粉样斑块,其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的特效药及根治手段。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着人民的生活健康,因此寻找治疗AD的有效药物及成分十分重要。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TrkB)信号通路与神经发生、细胞凋亡、神经炎症、突触可塑性及氧化应激等存在密切的联系,在AD的病理生理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中药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历史悠久,不良反应少,且具有多靶点、多环节、多途径治疗疾病的特点。因此,作者通过检索和查阅国内外最新研究报道,阐述BDNF/TrkB信号通路在A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总结了中药复方及单体调控BDNF/TrkB通路干预AD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研发防治AD的临床药物提供参考和依据,为中药治疗AD提供更广阔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中药 中药复方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TrkB)信号通路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机制分析 被引量:42
9
作者 卢方理 周经霞 贝宁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通过检测血清扣针蛋白5(Fibulin-5)、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S100B及应激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均在常...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通过检测血清扣针蛋白5(Fibulin-5)、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S100B及应激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丁苯酞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阿替普酶。治疗后行NIHSS评价临床疗效,ELISA法检测血清Fibulin-5、BDNF、S100B及应激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15%,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治疗前,两组各血清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血清Fibulin-5、BDNF水平升高而S100B、应激炎症因子水平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血清Fibulin-5、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而S100B、应激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可能与其调控血清Fibulin-5、BDNF、S100B及应激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丁苯酞 急性脑梗死 Fibulin-5蛋白 bdnf蛋白 S100B蛋白 应激炎症因子
下载PDF
温胆汤含药血清对CREB mRNA沉默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及BDNF/TrkB/CREB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田真真 徐义勇 +3 位作者 朱金华 叶喜德 高源 万红娇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温胆汤对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mRNA沉默海马细胞活性、凋亡及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原肌球蛋白相关受体激酶/CREB(BDNF/TrkB/CREB)信号通路作用的影响。方法:制备温胆汤含药血清,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温胆汤高、... 目的:探讨温胆汤对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mRNA沉默海马细胞活性、凋亡及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原肌球蛋白相关受体激酶/CREB(BDNF/TrkB/CREB)信号通路作用的影响。方法:制备温胆汤含药血清,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温胆汤高、中、低剂量组、氯氮平组、正常生理盐水组,每组10只,其中每组15只。正常组予20 mL·kg-1生理盐水灌胃,氯氮平组给予0.02 g·kg-1氯氮平原药灌胃,温胆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予质量浓度为2,1,0.5 g·mL-1的等量温胆汤浓缩生药灌胃,1次/d,连续灌胃8 d后,股动脉取血,5 000 r·min-1离心15 min,倾取上清液,灭活,-80℃保存,备用。通过脂质体转染至海马细胞中,构建CREB mRNA沉默海马神经元细胞系,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验证小分子干扰核糖核酸(siRNA)转录后效果。检测海马细胞周期和凋亡,正常海马细胞和CREB基因沉默海马细胞内BDNF,TrkB,CREB,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mRNA表达水平。结果:对于细胞凋亡,与正常大鼠血清组比较,各组别在24,48 h时,细胞凋亡显著降低(P<0.01);与正常大鼠血清-siRNA组比较,各给药组细胞凋亡显著降低(P<0.01)。对于BDNF,TrkB,CREB,CaMKⅡmRNA表达,与正常大鼠血清组比较,基因沉默正常组CREB,BDNF mRNA表达均显著下降(P<0.01);与正常大鼠血清-siRNA组比较,各给药组可显著提高BDNF mRNA表达(P<0.01),其中TrkB,CaMKⅡ各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温胆汤含药血清可提高BDNF mRNA表达,通过调控BDNF/TrkB/CREB信号通路,以保护海马神经元,达到防治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胆汤含药血清 CREB基因沉默 海马细胞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原肌球蛋白相关受体激酶/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bdnf/TrKB/CREB)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通督调神”针刺对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海马CREB/BDNF/TrkB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4
11
作者 孙培养 储浩然 +6 位作者 李难 刘辉 刘诗洋 张芳 李玮 储水柔 李佩芳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07-913,共7页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刺对脑卒中后抑郁(PSD)大鼠抑郁样行为以及海马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蛋白激酶B(TrkB)通路的调节作用,探讨其改善PSD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6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刺对脑卒中后抑郁(PSD)大鼠抑郁样行为以及海马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蛋白激酶B(TrkB)通路的调节作用,探讨其改善PSD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6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通督调神组,每组12只。模型组、通督调神组大鼠采用Zea Longa线栓法和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UMS)法复合制备PSD模型。通督调神组大鼠于造模结束后第4天予针刺“大椎”“水沟”“百会”“神庭”,每次干预40 min,每天1次,每周6次,连续干预4周。分别于PSD模型造模结束后第2天和干预4周后进行大鼠Zea Longa神经行为学评分、蔗糖水消耗实验和敞箱实验;生化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BDNF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BDNF、Trk B、CREB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BDNF、Trk B、CREB,p-CREB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造模后、干预后模型组及造模后通督调神组大鼠Zea Longa神经行为学评分升高(P<0.05),蔗糖水消耗百分比、敞箱实验水平与垂直运动评分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通督调神组大鼠干预后Zea Longa神经行为学评分降低(P<0.05),蔗糖水消耗百分比、敞箱实验水平与垂直运动评分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SOD、CAT活性及血清BDNF含量降低(P<0.05),MDA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通督调神组大鼠海马CA1区SOD、CAT活性及血清BDNF含量升高(P<0.05),MDA含量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BDNF、TrkB、CREB mRNA及BDNF、TrkB、CREB、p-CREB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通督调神组大鼠海马CA1区BDNF、TrkB、CREB mRNA及BDNF、Trk B、p-CREB蛋白表达、p-CREB/CREB比值升高(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刺可改善PSD大鼠抑郁样行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神经组织氧化应激,增强CREB/BDNF/Trk B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通督调神针刺 海马 氧化应激 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蛋白激酶B(TrkB)通路
原文传递
芍甘木瓜汤通过BDNF/TrkB/CREB信号通路改善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大鼠神经行为学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韩珂 张郧涛 +2 位作者 王晓鹏 许辛寅 罗涛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1年第10期2161-2169,共9页
目的观察芍甘木瓜汤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大鼠神经行为学的影响,并探讨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蛋白激酶B(TrkB)/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取50只SD大鼠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 目的观察芍甘木瓜汤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大鼠神经行为学的影响,并探讨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蛋白激酶B(TrkB)/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取50只SD大鼠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选取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巴氯芬(0.008 g/kg)组和芍甘木瓜汤低、中、高剂量(0.05、0.10、0.15 g/kg)组。另取10只SD大鼠不栓塞大脑中动脉作为假手术组,于再灌注2 h后ig给药,每天1次,连续2周,假手术组和模型组ig等量生理盐水。干预前后分别采用Zea Longa量表、改良Ashworth量表评价神经行为学、肌张力变化,采用大鼠多导生理记录仪测定上肢伸直幅度;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干预前后血清BDNF、TrkB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缺血半暗带脑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镜下观察缺血半暗带脑组织神经元超微结构;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缺血半暗带脑组织BDNF、TrkB-FL、TrkB-T1、CREB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BDNF、TrkB-FL、TrkB-T1、CREB蛋白表达及p-CREB水平。结果干预后巴氯芬组和芍甘木瓜汤各剂量组的Zea Longa量表、改良Ashworth量表分级均较干预前和模型组(干预后)显著改善(P<0.05),上肢伸直幅度均较干预前和模型组(干预后)均显著增加(P<0.05),血清BDNF、TrkB水平均较干预前和模型组(干预后)显著升高(P<0.05),缺血半暗带脑组织病理变化和神经元超微结构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模型组缺血半暗带脑组织BDNF、TrkB-FL mRNA与蛋白表达,p-CREB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巴氯芬组和芍甘木瓜汤各剂量组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缺血半暗带脑组织TrkB-T1 mRNA与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巴氯芬组和芍甘木瓜汤各剂量组均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各组缺血半暗带脑组织CREB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大鼠ig予以芍甘木瓜汤可改善其神经行为学,降低肌张力,增加血清BDNF、TrkB水平,减轻缺血半暗带脑组织病理和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推测与激活BDNF/TrkB/CREB通路,上调BDNF、TrkB-FL mRNA与蛋白表达,下调TrkB-T1 mRNA与蛋白表达,增加p-CREB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甘木瓜汤 脑卒中 偏瘫 痉挛状态 神经行为学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蛋白激酶B(TrkB)/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Porcine placental peptides improve neuroblast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via enhancement of TrkB and BDNF levels in D-glatacose-induced mouse aging model
13
作者 Xu Quan Caihong Gu +5 位作者 Feng Yan Yaoyao Gao Lin Chen Rong Wei Bingchun Yan Rong Hul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739-748,共10页
Aging affects the nervous system as well as other organs.In our study,we aimed to study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mechanism of porcine placental peptides(PPP)in aging process,and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neurob... Aging affects the nervous system as well as other organs.In our study,we aimed to study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mechanism of porcine placental peptides(PPP)in aging process,and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neuroblast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as well as partial gene expression in hippocampus of D-galactose-induced aged mouse.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experimental results,it was confirmed that PPP significantly improved neurobalst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in the mouse hippocampal DG by ki-67 and DCX immunohistochemistry.This result showed that PPP had anti-aging effects on D-galactoseinduced aging mouse model.Moreover,we observed up-regulated expressions of BDNF and TrkB proteins and down-regulated expressions of Caspase 3,8,and 9 proteins in the PPP-treated mouse hippocampus.Therefore,our results showed that PPP obviously improved neuroblast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and its anti-aging effect might berelated to down-regulation of apoptosis-related proteins,including Caspase 3,8,and 9,via BDNF/TrkB pathway.Our findings provided valuable evidence for its applications in the health and medicine se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cine placenta peptide ANTI-AGING Neuroblast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Apoptosis-related proteins bdnf/TrkB pathway
原文传递
大补元煎通过上调BDNF/TrkB/CREB信号通路改善APP/PS1双转基因痴呆小鼠海马突触可塑性 被引量:20
14
作者 何丽玲 龙清华 +2 位作者 胡慧 王平 石和元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1-7,共7页
目的:观察大补元煎对APP/PS1痴呆小鼠海马突触可塑性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TrkB)/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的作用,并探讨其改善突触可塑性的可能机制。方法:将APP/PS1小鼠36只分为模型组、... 目的:观察大补元煎对APP/PS1痴呆小鼠海马突触可塑性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TrkB)/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的作用,并探讨其改善突触可塑性的可能机制。方法:将APP/PS1小鼠36只分为模型组、多奈哌齐组(6.5×10-4g·kg-1·d-1)和大补元煎组(13.2 g·kg-1·d-1),野生鼠12只设为正常组,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连续灌胃30 d。应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应用尼氏染色和高尔基染色观察海马区神经元和突触的病理形态变化,应用免疫荧光(IF)观察海马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及突触素(SYN)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中BDNF,TrkB,CREB及磷酸化CREB(p-CREB)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平台潜伏期和游泳总路程增加(P<0.01),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减少(P<0.01),小鼠海马CA3区神经元胞内尼氏体减少或消失,小鼠海马CA3区神经元及树突分支数量、树突棘密度减少(P<0.01),小鼠海马SYN,PSD95,BDNF,TrkB及p-CREB的蛋白表达水平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多奈哌齐组和大补元煎组小鼠平台潜伏期和游泳总路程减少(P<0.05,P<0.01),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增加(P<0.05,P<0.01),小鼠海马CA3区神经元胞内尼氏体数量增多,小鼠海马CA3区神经元及树突分支数量,树突棘密度增加(P<0.05,P<0.01),小鼠海马SYN,PSD95,BDNF,TrkB及p-CREB的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P<0.01)。结论:大补元煎改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突触可塑性的机制可能与其上调小鼠海马中BDNF/TrkB/CRE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补元煎 阿尔茨海默病 学习记忆能力 突触可塑性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TrkB)/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 机制
原文传递
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血管新生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孙春艳 胡豫 +2 位作者 吴涛 王雅丹 何文娟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02-606,共5页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水平及其与MM细胞诱导的血管新生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Western blot法及ELISA法检测MM细胞系KM3、RPMI8226细胞BDNF的表达及分泌。采用MTT法观察MM细胞培养上清液对...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水平及其与MM细胞诱导的血管新生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Western blot法及ELISA法检测MM细胞系KM3、RPMI8226细胞BDNF的表达及分泌。采用MTT法观察MM细胞培养上清液对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的作用;用改良的Boyden小室法观察MM细胞培养上清液对HUVEC迁移的影响;采用体外小管形成实验,观察MM细胞培养上清液对HUVEC分化的影响。结果KM3、RPMI8226细胞不仅表达BDNF mRNA,也表达和分泌BDNF蛋白,BDNF的基础分泌水平在其生物学作用范围内。KM3、RPMI8226细胞培养上清液均可明显促进HUVEC增殖,含50.0%KM3细胞培养上清液组和完全KM3细胞培养上清液组HUVEC数分别为对照组的(1.85±0.23)倍和(2.16±0.29)倍(P<0.05),抗人类BDNF中和抗体可部分抑制其促增殖活性;含50.0%KM3细胞培养上清液组HUVEC迁移指数为1.85±0.23,完全KM3细胞培养上清液组HUVEC迁移指数为2.16±0.2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并可明显促进基质胶中网状毛细血管形成(P<0.01),抗BDNF中和抗体可明显抑制其作用。结论MM细胞表达和分泌BDNF,BDNF可能参与MM细胞诱导的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血管新生 多发性骨髓瘤细胞 细胞培养上清液 bdnf蛋白 HUVEC ELISA法检测 BOYDEN小室 RT-PCR法
原文传递
人参皂苷Rg_1对去卵巢大鼠面神经损伤修复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翠英 骆文龙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1743-1746,共4页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1对去卵巢大鼠面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取成年切除卵巢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等量生理盐水)、模型(等量生理盐水)、神经生长因子(NGF,10mg·kg-1)、人参皂苷Rg(110mg·kg-1)组。从复制模型开始各...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1对去卵巢大鼠面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取成年切除卵巢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等量生理盐水)、模型(等量生理盐水)、神经生长因子(NGF,10mg·kg-1)、人参皂苷Rg(110mg·kg-1)组。从复制模型开始各组灌胃相应药物,观察大鼠行为变化;光镜、透射电镜观察大鼠面神经核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BDNF蛋白的表达。结果:人参皂苷Rg1组大鼠面神经元核细胞形态略有改善。模型、NGF、人参皂苷Rg1组大鼠面神经损伤3d后面神经核BDNF蛋白表达升高,7d后有所下降,14d后又升高。光镜、透射电镜观察到人参皂苷Rg1组再生神经纤维厚度优于模型组(P<0.05)。结论:人参皂苷Rg1能促进去卵巢大鼠面神经损伤的面神经元修复,可能与其促进BDNF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1 面神经损伤 修复 bdnf蛋白
原文传递
褪黑素对抑郁症睡眠障碍模型大鼠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韩莉 马彩娥 +2 位作者 刘文娟 杨莉莉 王伟东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1673-1677,共5页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抑郁症睡眠障碍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大鼠构建抑郁症睡眠障碍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褪黑素低、中、高剂量组(10、20和40 mg·kg^(-1)褪黑素腹腔注射给药),连续21 d,正常大鼠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抑郁症睡眠障碍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大鼠构建抑郁症睡眠障碍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褪黑素低、中、高剂量组(10、20和40 mg·kg^(-1)褪黑素腹腔注射给药),连续21 d,正常大鼠为对照组,每组11只。采用新奇抑制摄食实验评估对大鼠抑郁样行为。比色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大鼠血清中5-羟色胺(5-HT)、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含量。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B(TrkB)和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模型组、褪黑素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大鼠进食潜伏期分别为(281.75±34.77),(567.30±51.56),(514.52±33.65),(405.21±46.94)和(395.73±35.04)s;SOD活性分别为(62.28±8.80),(38.97±2.67),(44.99±2.32),(49.49±3.59)和(52.39±6.34)U·mL^(-1);MDA含量分别为(3.31±0.38),(6.11±0.61),(5.02±0.44),(4.07±0.40),(3.99±0.44)nmol·mg^(-1);5-HT含量分别为(566.78±78.85),(342.28±46.63),(400.15±37.07),(480.35±22.90)和(566.34±54.45)pg·mL^(-1);Glu含量分别为(39.96±3.26),(68.28±9.48),(51.68±3.24),(45.74±3.78),(40.11±2.62)ng·mL^(-1);GABA含量分别为(32.53±2.45),(46.58±5.45),(41.45±3.88),(37.18±4.70),(35.71±3.02)ng·mL^(-1);BDNF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85±0.07),(0.24±0.04),(0.45±0.07),(0.57±0.06),(0.57±0.06);TrkB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78±0.10),(0.29±0.04),(0.45±0.07),(0.58±0.05),(0.69±0.10);CREB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7),(0.43±0.06),(0.63±0.05),(0.75±0.08),(0.83±0.08)。上述指标,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褪黑素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褪黑素可能通过上调BDNF/TrkB/CREB通路来调控神经递质水平、抑制氧化应激反应,进而改善抑郁症睡眠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抑郁症睡眠障碍 行为学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蛋白激酶B(TrkB)/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通路
原文传递
STAT3 signal that mediates the neural plasticity is involved in willed-movement training in focal ischemic rats
18
作者 Qing-ping TANG Qin SHEN +7 位作者 Li-xiang WU Xiang-ling FENG Hui LIU Bei WU Xiao-song HUANG Gai-qing WANG Zhong-hao LI Zun-jing LIU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7期493-502,共10页
Willed-movement training has been demonstrated to be a promising approach to increase motor per- formance and neural plasticity in ischemic rats.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regarding the molecular signals that are in- v... Willed-movement training has been demonstrated to be a promising approach to increase motor per- formance and neural plasticity in ischemic rats.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regarding the molecular signals that are in- volved in neural plasticity following willed-movement training.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signals related to neural plasticity following willed-movement training, littermate ra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to three groups: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environmental modification, and willed-movement training. The infarct volume was measured 18 d after occlusion of the righ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nd im- 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changes in the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 (STAT3) mRNA and protein, respectively. A 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STAT3 bound to plasticity-related genes, such as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 synaptophysin, and protein in- teracting with C kinase 1 (PICK1). In this study, we demonstrated that STAT3 mRNA and protein were markedly increased following 15-d willed-movement training in the ischemic hemispheres of the treated rats. STAT3 bound to BDNF, PICK1, and synaptophysin promoters in the neocortical cells of rats.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the increased STAT3 levels after willed-movement training might play critical roles in the neural plasticity by directly regulating plasticity-related ge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tor training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 (STAT3)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factor bdnf Protein interacting with C kinase 1 (PICK1) Neural plastici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