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Narcissistic Dilemma: Exploring NPD Traits in Hamlet from a Beauvoirian Perspective
1
作者 Nida ul Zafar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4年第4期265-272,共8页
This research paper explores the intersection of existential philosophy and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in William Shakespeare’s Hamlet,with a focus on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NPD)as viewed through the existent... This research paper explores the intersection of existential philosophy and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in William Shakespeare’s Hamlet,with a focus on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NPD)as viewed through the existentialist lens of Simone de Beauvoir.Drawing upon Beauvoir’s existentialist framework,the study delves into the complexities of identity,agency,and societal expectations as portrayed in the characters of Gertrude and Ophelia.Through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the paper examines how existential crises intertwine with narcissistic behaviors,shedding light on the psychological intricacies of Shakespeare’s iconic figures.By synthesizing literary analysis with psychological insights,the study offers valuable contributions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human psychology,societal dynamics,and the timeless themes of existential authenticity portrayed in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ISTENTIALISM Simone de beauvoir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SHAKESPEARE HAMLET identity psychological complexity
下载PDF
法国中央高原Beauvoir花岗岩中铌钽矿的带状构造:类型、化学成分和形成条件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汝成 Monchoux Pierre Fontan Francois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25-233,T001,共10页
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对法国中央高原的Beauvoir花岗岩中铌钽矿进行的研究表明,这些矿物具有多种类型的带状构造。 大部分铌钽矿具有同心带状构造和平行带状构造,前者的每一个带的宽度可在2—60μm之间变化,而后者则在1—20μ... 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对法国中央高原的Beauvoir花岗岩中铌钽矿进行的研究表明,这些矿物具有多种类型的带状构造。 大部分铌钽矿具有同心带状构造和平行带状构造,前者的每一个带的宽度可在2—60μm之间变化,而后者则在1—20μm。这两种带状构造主要是由于Nb和Ta的含量的变化。它们亦可以统称为韵律式带状构造。 铌钽矿的裂隙状带状构造只见于花岗岩岩体的顶部。不规则状的带沿铌钽矿晶体的边缘或微裂隙发育,常形成树枝状构造。从化学成分上来看,这种带状构造主要是由于Fe、Mn含量的变化。因此,它亦可被称为交代构造。 铌钽矿的韵律式带状构造由Beauvoir花岗岩的复杂的结晶过程引起,主要的影响因素可能有:岩浆的化学成分和岩浆结晶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周期性变化。而来自围岩(云母片岩)的富铁的热液影响了铌钽矿的结晶,导致了铌钽矿的交代构造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钽矿 花岗岩 带状构造 法国
下载PDF
法国Beauvoir花岗岩中烧绿石族矿物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汝成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2期140-148,共9页
在法国Beauvoir花岗岩中,烧绿石-细晶石族矿物是重要的铌钽矿物之一,主要出现在岩体的上部。大部分晶体为自形,白色、谈黄色或谈绿色,粒径为微米至毫米级。30多个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成分为Na、Ca、U、Nb... 在法国Beauvoir花岗岩中,烧绿石-细晶石族矿物是重要的铌钽矿物之一,主要出现在岩体的上部。大部分晶体为自形,白色、谈黄色或谈绿色,粒径为微米至毫米级。30多个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成分为Na、Ca、U、Nb,Ta、F.从岩体的下部到上部,烧绿石族矿物的Nb/(Nb+Ta)比值呈升高的趋势。这些矿物富含铀,Uo_2含量最高达15.05%,部分烧绿石和细晶石为铀烧绿石和铀细晶石;另一方面,在岩体下部,细晶石中Uo_2含量平均为6.3%,而在岩体上部,烧绿石和细晶石中的Uo_2平均含量为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绿石 细晶石 花岗岩 矿物
下载PDF
The Question of Influence: Sartre and Beauvoir
4
作者 Nathalie Nya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6年第11期1304-1309,共6页
关键词 哲学 作家
下载PDF
创造生命的“逃逸线”--波伏瓦《形影不离》中的人物形象解读
5
作者 张鑫璐 文卫平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96-100,共5页
法国哲学家德勒兹与伽塔利“逃逸线”理论中的三种“线”象征着波伏瓦的自传性小说《形影不离》中三位主人公的命运:帕斯卡如“克分子线”循规蹈矩,安德蕾如“分子线”左右摇摆,希尔维如“逃逸线”偏离正轨。它们相互干扰又相互交织,共... 法国哲学家德勒兹与伽塔利“逃逸线”理论中的三种“线”象征着波伏瓦的自传性小说《形影不离》中三位主人公的命运:帕斯卡如“克分子线”循规蹈矩,安德蕾如“分子线”左右摇摆,希尔维如“逃逸线”偏离正轨。它们相互干扰又相互交织,共同编织出20世纪初法国社会的文化图卷。三种人物形象在宗教信仰、人生道路和感情生活方面辖域化、相对解辖域化与绝对解辖域化的过程,揭示了主人公命运悲剧的社会根源,体现了波伏瓦对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的哲学性思考,即偏离正轨的反叛精神有助于破除父权制社会的中心主义与二元对立模式的枷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伏瓦 《形影不离》 德勒兹 逃逸线
下载PDF
超越“第二性”:门罗小说中女性成长剖析
6
作者 王妤彤 黄德志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19-124,共6页
爱丽丝·门罗关注日常生活、善于捕捉人与人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她在小说中塑造了诸多“自为存在”的女性角色,描写她们的生存境遇,展现她们通过自我反思充分发挥主体意识、实现自我超越的人生历程。在《亲爱的生活》中,门罗再现... 爱丽丝·门罗关注日常生活、善于捕捉人与人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她在小说中塑造了诸多“自为存在”的女性角色,描写她们的生存境遇,展现她们通过自我反思充分发挥主体意识、实现自我超越的人生历程。在《亲爱的生活》中,门罗再现了20世纪三种较为典型的女性生存情境,呈现了女性突破既定情境获得成长的过程,表达了与波伏娃《第二性》中存在主义女性观相近的女性观念,为当代女性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丽丝·门罗 《亲爱的生活》 波伏娃 《第二性》
下载PDF
《长征:中国纪行》:红色中国形象的建构
7
作者 张海燕 徐梅 《喀什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63-69,共7页
《长征》以波伏娃在中国的亲历亲闻,对中国的农业、工业、文化、政治、城市等进行了全面的书写,用雄辩的事实和精深的分析驳斥了西方主流意识形态操控的“红祸论”的文化偏见,建构起20世纪50年代被西方主流话语遮蔽的真实的红色中国形... 《长征》以波伏娃在中国的亲历亲闻,对中国的农业、工业、文化、政治、城市等进行了全面的书写,用雄辩的事实和精深的分析驳斥了西方主流意识形态操控的“红祸论”的文化偏见,建构起20世纪50年代被西方主流话语遮蔽的真实的红色中国形象。波伏娃的红色中国形象寄予了西方精英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就其论证的深度及影响的广泛性而言堪称西方红色中国形象塑造的典范之作,其符码化的特点构成了其后同类文本中红色中国形象的稳定要素。今天,反观波伏娃眼中的中国形象,能够帮助我们在认识新中国历史的同时,促进对中国今天发展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伏娃 红色中国 乌托邦 写实原则 论辩色彩
下载PDF
波伏娃《第二性》“他者”概念辨析及其启发
8
作者 古熹丹 《巢湖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3-29,共7页
《第二性》回顾了女性被父权制塑造为“他者”的历史,凸显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对立,“他者”类似于黑格尔、萨特和海德格尔笔下的“他者”,与自我的矛盾绝对化。为了实现妇女解放,波伏娃提出了两种互相冲突的宏观理论模型,或强调两性... 《第二性》回顾了女性被父权制塑造为“他者”的历史,凸显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对立,“他者”类似于黑格尔、萨特和海德格尔笔下的“他者”,与自我的矛盾绝对化。为了实现妇女解放,波伏娃提出了两种互相冲突的宏观理论模型,或强调两性之间抽象的和谐,或把女性转化为新的主体并统治未知事物即新的“他者”,而她提出的具体路径则具有模糊性和简单化倾向。究其原因,是作者受到了二元对立思维和两性生理结构的影响,而只有从西方哲学破除本体论神话的整体转向出发,把个体作为多元混生、无穷无尽的空间网络的节点,构建超越二元对立和中心主义的网状关系,才能为两性平等寻求更多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伏娃 《第二性》 “他者”
下载PDF
女权战士与推石者——从《第二性》和《金色笔记》看波伏娃和莱辛的女性主义思想 被引量:5
9
作者 王丽丽 林凌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45-153,共9页
《第二性》和《金色笔记》的问世不可避免地将波伏娃和莱辛与女性主义紧密联系起来。评论界都注意到波伏娃和莱辛对女性问题的共同关注以及她们各自对女性主义运动的重要影响,然而却忽视了波伏娃和莱辛在各自作品中所传达的女性主义思... 《第二性》和《金色笔记》的问世不可避免地将波伏娃和莱辛与女性主义紧密联系起来。评论界都注意到波伏娃和莱辛对女性问题的共同关注以及她们各自对女性主义运动的重要影响,然而却忽视了波伏娃和莱辛在各自作品中所传达的女性主义思想的差别。她们不同的女性主义思想维度源自她们对女性生存和女性出路的不同视角,而这一点恰恰是导致她们后期对女性主义运动持不同态度的关键。了解这一点,不仅会使我们清晰地看到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和变化轨迹,也给予我们对女性主义发展前景的巨大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性》 《金色笔记》 西蒙娜·德·波伏娃 多丽丝·莱辛 女性主义
下载PDF
“他者”和“绝对他者”——西蒙娜·德·波伏瓦“他者”概念之辨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方珏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72-176,共5页
西蒙娜·德·波伏瓦的《第二性》是一部重要的女性主义哲学著作。但是,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对书中的“他者”概念进行分析、探讨和研究,追问其历史溯源,揭示了“他者”概念和内在性、被动性、相异性、否定性以及恶之间... 西蒙娜·德·波伏瓦的《第二性》是一部重要的女性主义哲学著作。但是,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对书中的“他者”概念进行分析、探讨和研究,追问其历史溯源,揭示了“他者”概念和内在性、被动性、相异性、否定性以及恶之间的关系,从而明晰其哲学内涵,并以之反思其存在主义的女权理论,揭示其理论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伏瓦 他者 绝对他者 偶然性
下载PDF
跨越时空的契合——张爱玲和波伏娃的女性意识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蒋书丽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8-282,共5页
张爱玲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她塑造了很多血肉丰满的具有独特中国特质的女性形象,还在于她对女性的认识达到了世界的高度。尽管张爱玲的女性意识表达不够系统,理论性不强,但却不失深刻和尖锐。她以自己特有的文学表达发出了和世界顶级女... 张爱玲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她塑造了很多血肉丰满的具有独特中国特质的女性形象,还在于她对女性的认识达到了世界的高度。尽管张爱玲的女性意识表达不够系统,理论性不强,但却不失深刻和尖锐。她以自己特有的文学表达发出了和世界顶级女权主义者同样的声音,即"女人是后天形成的","婚姻是一种交易"等,可以说她对女性和婚姻本质的认识与波伏娃不谋而合,而她这种深刻性正是赋予她短暂的艺术生命永恒的艺术魅力的根本所在。她的出现和存在本身也就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传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张爱玲 波伏娃
下载PDF
从波伏娃的“他者”到依利加雷的“他者” 被引量:1
12
作者 方亚中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1-117,共7页
波伏娃的"他者"思想主要来源于萨特的存在主义和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其局限性在于脱离了具体的历史语境,缺乏具体的社会内容,忽视了女性身份的建构,最终没能够提出解决两性关系的理想方法。依利加雷继承和发展了波伏娃的"... 波伏娃的"他者"思想主要来源于萨特的存在主义和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其局限性在于脱离了具体的历史语境,缺乏具体的社会内容,忽视了女性身份的建构,最终没能够提出解决两性关系的理想方法。依利加雷继承和发展了波伏娃的"他者"思想,主要表现在将女性的内在性和超越统一起来,将解构和建构结合起来,通过女性谱系为女人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努力消除两性的二元对立,积极创造两个主体的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者” 波伏娃 依利加雷
下载PDF
“共享的谎言”与主体的摧毁——波伏瓦《应邀而来》解读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萍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07-110,共4页
《应邀而来》是波伏瓦小说中的成名之作。它将复杂微妙的人类情感植入存在主义哲学的主体—他者二元框架的现象学描述中,探究"三重奏"关系和谐理想的虚幻性。三个主人公在既想保持自己的主体性并渴望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的矛... 《应邀而来》是波伏瓦小说中的成名之作。它将复杂微妙的人类情感植入存在主义哲学的主体—他者二元框架的现象学描述中,探究"三重奏"关系和谐理想的虚幻性。三个主人公在既想保持自己的主体性并渴望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的矛盾中精疲力竭,导致在他者主体性把握中不同程度地丧失自己的主体性;他者意识的引入提供了反观并解构知识分子"共享的谎言"的视阈。弗朗索瓦兹和伊丽莎白作为知识女性的精神解放之路只走了一半,是内化为无意识的性定向的无限循环击溃了她们意欲获得新身份和投入创造性活动的价值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伏瓦 《应邀而来》 主体 他者 共享的谎言
下载PDF
女性与他者——解读《第二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靳鹈菩 《黑河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157-158,共2页
《第二性》是一本女性主义的当代哲学巨著,尽管饱受批判,是一本倡导女性自由的论战书,其出现激励并启发着全世界女性运动。对《第二性》进行再次解读,主要关注波伏瓦在《第二性》第一卷中关于他者概念的论证及观点:他者怎样被确立?波伏... 《第二性》是一本女性主义的当代哲学巨著,尽管饱受批判,是一本倡导女性自由的论战书,其出现激励并启发着全世界女性运动。对《第二性》进行再次解读,主要关注波伏瓦在《第二性》第一卷中关于他者概念的论证及观点:他者怎样被确立?波伏瓦运用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如何说明作为绝对他者的女性和男性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伏瓦 女性 他者 绝对他者 父权制社会
下载PDF
论赵玫对波伏瓦形象的书写
15
作者 王芳 吴岳添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0-113,共4页
波伏瓦是位颇为复杂的作家,时至今日,学界对她的评价仍是褒贬不一、争议颇多。在中国作家赵玫的笔下,波伏瓦"毕生附丽于萨特",不是"真正彻底的女权主义者";她是萨特志同道合的伴侣,"他们彼此拥有";她是一... 波伏瓦是位颇为复杂的作家,时至今日,学界对她的评价仍是褒贬不一、争议颇多。在中国作家赵玫的笔下,波伏瓦"毕生附丽于萨特",不是"真正彻底的女权主义者";她是萨特志同道合的伴侣,"他们彼此拥有";她是一个"将美丽和智慧结合起来的女人"。透过赵玫笔下的波伏瓦形象,我们可以反观当代中国知识女性对自我角色的思考、困惑与追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玫 波伏瓦 依附 思想 优雅
下载PDF
“第二性”的存在与超越——波伏娃《命运》的百年交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柟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36-40,共5页
波伏娃以存在主义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和女权运动精神领袖的多彩人生蜚声世界。她的代表作《第二性》被誉为西方妇女解放的《圣经》。纵观波伏娃跨学科全息式的理论建构和传奇式的人生经历,既有对"第二性"存... 波伏娃以存在主义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和女权运动精神领袖的多彩人生蜚声世界。她的代表作《第二性》被誉为西方妇女解放的《圣经》。纵观波伏娃跨学科全息式的理论建构和传奇式的人生经历,既有对"第二性"存在的超越,也有荒诞存在的变奏和二律背反的复调重奏。她集毕生心血和聪明才智实践着人生的"畅想",在哲学、文学、政治社会文化活动、思想战线和妇女解放等诸多领域均作出非凡的贡献。她的一生不仅超越了"第二性"、超越了自身,同时也超越了普通"第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伏娃 存在 超越 荒诞 融突
下载PDF
经典童话中女性典型形象分析——天使形象 被引量:1
17
作者 曹静怡 《海外英语》 2010年第12X期205-205,207,共2页
作为民间传说的一种,经典童话承载着男权社会的道德标准和社会习惯。根据女权主义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理论,经典童话中的女性形象被分成两种典型:天使形象和恶魔形象。该文着重描述天使女性形象的特点,以及男性对天使形象... 作为民间传说的一种,经典童话承载着男权社会的道德标准和社会习惯。根据女权主义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理论,经典童话中的女性形象被分成两种典型:天使形象和恶魔形象。该文着重描述天使女性形象的特点,以及男性对天使形象的肯定和赞赏,并把它描绘成年女性向往的对象,经典童话被男权社会用作灌输误导女性的工具,使她们成为男性眼中所谓的"天使"形象,从而达到维护稳固男权社会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童话 女性形象 西蒙娜·德·波伏娃 女权主义
下载PDF
萨特和波伏瓦“他者”理论之分殊
18
作者 杨建兵 陈绍辉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94-98,共5页
"他者"理论是萨特和波伏瓦存在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主题,虽然萨特和波伏瓦有许多大致相同的哲学思想资源,如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但是波伏瓦并没有受萨特将主奴辩证法视为争夺至高权的斗争的影响,她更加看重自我与他者关系中潜... "他者"理论是萨特和波伏瓦存在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主题,虽然萨特和波伏瓦有许多大致相同的哲学思想资源,如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但是波伏瓦并没有受萨特将主奴辩证法视为争夺至高权的斗争的影响,她更加看重自我与他者关系中潜在的相互性。他人既然是不可避免的,他者就是我的情境中的一部分,因而我的自由是情境中的自由,自由并不是萨特所说的是绝对的唯意志自由概念。萨特对"他者"状况的描述,使他似乎未给规范伦理学预留什么位置,从而走上了本体论和现象学研究的道路,波伏瓦则更加关注自由的道德层面,"他者"理论的分殊迥异由此而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者” 萨特 波伏瓦 存在主义
下载PDF
东边太阳西边雨——论萨特与波伏瓦的关系
19
作者 杜青钢 程静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1年第Z1期113-115,共3页
本文分析了波伏瓦、萨特及双方情人间的情感历程。波伏瓦与萨特的主体之爱体现了他们的哲学观,弘扬了个体自由,而他们各自主体基础上的精神之恋守护了两人间爱情。生命最后的守候、吻别、遗言,成就了波伏瓦"终身伴侣"的称誉。
关键词 波伏瓦 萨特 爱情 存在主义
下载PDF
西蒙娜·德·波伏瓦对翟永明诗歌创作的潜在影响
20
作者 王芳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9-104,共6页
中国当代最负盛名的女性诗人翟永明,在20世纪80年代曾迷恋甚至模仿波伏瓦。她反复阅读波伏瓦的作品,并在诗歌创作、艺术评论和其他作品中继承波伏瓦的女性主义思想,结合当今世界女性艺术创作和生活的现状提出自己的创见。通过对翟永明... 中国当代最负盛名的女性诗人翟永明,在20世纪80年代曾迷恋甚至模仿波伏瓦。她反复阅读波伏瓦的作品,并在诗歌创作、艺术评论和其他作品中继承波伏瓦的女性主义思想,结合当今世界女性艺术创作和生活的现状提出自己的创见。通过对翟永明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波伏瓦的女性主义思想以及生活方式对中国当代女性的艺术创作、思想及生活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蒙娜·德·波伏瓦 翟永明 女性主义思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