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V-1阳性产妇及其新生儿BED-CEIA检测结果分析
1
作者 于国龙 王晔 +4 位作者 鄢心革 刁丽梅 李杰 颜瑾 林鹏 《华南预防医学》 2013年第3期93-94,共2页
目的分析HIV-1确证阳性产妇及其新生儿2个群体中新感染检测(BED)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采用BED-EIA HIV-1捕捉EIA方法(BED-CEIA)对既往确证阳性的产妇及确证检测结果阳性的新生儿进行BED,并运用SPSS 17.0配对样本t检验方法对产妇及新生儿2... 目的分析HIV-1确证阳性产妇及其新生儿2个群体中新感染检测(BED)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采用BED-EIA HIV-1捕捉EIA方法(BED-CEIA)对既往确证阳性的产妇及确证检测结果阳性的新生儿进行BED,并运用SPSS 17.0配对样本t检验方法对产妇及新生儿2组的BED结果 ODn值进行差异分析,了解其结果相关性。结果在HIV-1确证阳性的12对产妇及新生儿中,有8对母子的BED结果为长期感染,有3对母子的BED结果为近期感染,母亲与新生儿检测结果一致;对产妇组和新生儿组的ODn值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产妇组的ODn值高于新生儿组(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产妇与新生儿BED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新发感染 bed—eia HIV-1捕捉eia方法(bed—Ceia)
原文传递
重庆市男男性行为人群2009年HIV-1 BED发病率调查 被引量:7
2
作者 韩梅 冯连贵 +8 位作者 赵金扣 肖瑶 欧阳琳 凌华 丁贤彬 张敏 钱天学 王俊 周全华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11年第6期654-656,666,共4页
目的采用连续横断面调查和BED-捕获酶免疫试验(BED-capture enzyme immunoassay,BED-CEIA)估算重庆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2009年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的发病率,分析流行趋势,讨论该方法应用于MSM人群的效率。方法利用"滚雪球"... 目的采用连续横断面调查和BED-捕获酶免疫试验(BED-capture enzyme immunoassay,BED-CEIA)估算重庆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2009年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的发病率,分析流行趋势,讨论该方法应用于MSM人群的效率。方法利用"滚雪球"和同伴推动抽样方法(RDS),采用标准化问卷收集行为信息并采集血样,对HIV抗体确认阳性者采用BED-CEIA方法检测HIV-1新近感染,根据标准公式和2种校正公式,对该人群2009的发病率按不同年龄、寻找性伴方式、学历、收入状况等进行分层计算,与历年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招募MSM志愿者942名,平均年龄为(26.32±7.11)岁,大专及以上学历者598人(63.48%);共发现HIV感染者142人,BED检测为新近感染者62人。重庆市MSM人群2009年HIV-1年发病率为15.43%(95%CI:11.59~19.28),较2008年增长了64.49%,与过去3年有显著性差异。21~30岁年龄组年发病率为15.03%(95%CI:10.42~19.42),通过网络寻找性伴组的年发病率为14.69%(95%CI:10.14~19.24),大专及以上学历组年发病率为13.74%(95%CI:9.25~18.23)。结论重庆市MSM人群HIV-1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2009年发病率校正之后的绝对值与前三年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的校正公式得到的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与估计感染率之间存在令人深思的矛盾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性行为人群 bed-捕获酶免疫试验 艾滋病病毒 新近感染 年发病率
原文传递
重庆市2006-2008年男男性行为人群HIV-1感染发病率调查 被引量:38
3
作者 韩梅 冯连贵 +7 位作者 蒋岩 沈圣 凌华 丁贤彬 欧阳琳 赵金扣 肖瑶 张敏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78-881,共4页
目的用连续横断面调查和BED-捕获酶联试验(BED-CEIA)估算重庆市男男性行为(MSM)人群中HIV-1的发病率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利用“滚雪球”和“方便抽样”方法招募得到样本,用BED-CEIA进行HIV-1新近感染检测,并根据标准公式和2种校正... 目的用连续横断面调查和BED-捕获酶联试验(BED-CEIA)估算重庆市男男性行为(MSM)人群中HIV-1的发病率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利用“滚雪球”和“方便抽样”方法招募得到样本,用BED-CEIA进行HIV-1新近感染检测,并根据标准公式和2种校正公式估算该人群2006--2008年连续3年的发病率;比较不同抽样场所和不同年龄组所得结果,进行发病率的分层分析。结果2006—2008年调查人数分别为1000、1044和945,HIV-1年感染发病率分别为7.01%、7.98%和7.80%。不同采样场所的HIV-1感染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7年和2008年MSM发病率最高的人群分别来自浴室和通过网络寻找性伴的MSM,分别达到17.87%和12.22%;2008年21~25岁年龄组HIV-1发病率最高,达8.69%;不同方法的校正降低了对发病率的估计。结论重庆市MSM人群HIV-1新发感染维持在较高水平,但连续3年的发病率经校正后上升趋势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性行为者 bed-捕获酶联试验 新近感染 HIV-1发病率
原文传递
辽宁省2011-2013年新报告HIV/AIDS病人中新发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马宁 康续 +5 位作者 周丹 赵砚 鄂爽 周金玲 王莉 姚文清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了解辽宁省新报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中,HIV新发感染情况,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辽宁省2011年4-6月和2012年4月至2013年底,"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报告的HIV/AIDS病人,收集... 目的了解辽宁省新报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中,HIV新发感染情况,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辽宁省2011年4-6月和2012年4月至2013年底,"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报告的HIV/AIDS病人,收集其血清和血浆样本,进行BED HIV-1捕获酶联免疫法检测,计算新发感染比例,进行!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辽宁省2011-2013年的新发感染比例为27.8%,各年分别为27.2%、30.1%、26.5%。新发感染者和既往感染者在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传播途径和样本来源变量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30岁比>30岁更可能是新发感染[比值比(OR)=1.521,95%可信区间(CI)=1.287~1.799];样本来源中与其他就诊者相比,专题调查(OR=2.615,95%CI=1.838~3.719)、无偿献血人员(OR=2.239,95%CI=1.526~3.283)、检测咨询(OR=1.946,95%CI=1.567~2.417)、性病门诊(OR=1.694,95%CI=1.287~2.229)和羁押人员体检(OR=1.455,95%CI=1.104~1.918)更容易发现HIV新发感染者。结论辽宁省艾滋病新报告病例新发感染比例约为1/4左右,结合其相关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防制措施,阻止艾滋病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 新发感染 bed方法
原文传递
新建HIV-1新发感染快速检测方法与ELISA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高志云 张娜 +4 位作者 冯霞 张誌 姚均 邱茂锋 蒋岩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74-477,共4页
目的初步评价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新发感染快速检测方法,在横断面现场调查人群样本中的应用能力,并分析抗病毒治疗对该方法的影响。方法应用该研究前期构建的金标银染免疫渗滤快速检测方法(简称快速检测法),检测2014年江西省国家级哨... 目的初步评价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新发感染快速检测方法,在横断面现场调查人群样本中的应用能力,并分析抗病毒治疗对该方法的影响。方法应用该研究前期构建的金标银染免疫渗滤快速检测方法(简称快速检测法),检测2014年江西省国家级哨点新报告的HIV-1感染者和抗病毒治疗者的样本。将新发感染判定的结果与限制性抗原亲和力方法(LAg Avidity EIA,简称LAg法)、BED捕获酶免疫法(BED CEIA,简称BED法)进行一致性和相关性比较,进一步分析三种方法检测抗病毒治疗者样本的差异。结果纳入研究的新发感染者样本共122份,快速检测法与LAg法、BED法判定新发感染结果的一致率分别为94.26%和88.52%。快速检测法检测探针灰度值与LAg法和BED法的ODn值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2分别为0.947 5与0.923 4。经配对卡方检验分析,快速检测法判定新发感染的比例显著低于BED法(P<0.001),而与LAg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7)。纳入研究的抗病毒治疗者的样本共117份,快速检测法对其误判为近期的比率为16.24%(19/117),而BED方法和LAg方法的误判比率分别为16.24%(19/117)、14.53%(17/117)。另外,快速检测法对所有样本常规HIV抗体检测结果均正确。结论金标银染免疫渗滤快速检测方法检测HIV-1新发感染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实际应用性。但抗病毒治疗对快速检测法影响较大,应在横断面人群调查时删除抗病毒治疗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新发感染 金标银染免疫渗滤快速检测方法 限制性抗原亲和力方法 bed捕获酶联免疫法 抗病毒治疗
原文传递
HIV-1新发感染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评价 被引量:4
6
作者 颜浩 高志云 +5 位作者 张桂云 冯霞 邱茂锋 张誌 吴丽金 蒋岩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14年第6期394-397,共4页
目的建立用于I型艾滋病病毒(HIV-1)新发感染检测的斑点金免疫渗滤快速检测方法,并研究其可行性及适用性。方法以特定浓度的HIV-1多亚型重组gp41抗原作为探针,包被硝酸纤维素膜,胶体金标记的抗人IgG作为显色试剂,建立新发感染的快速检测... 目的建立用于I型艾滋病病毒(HIV-1)新发感染检测的斑点金免疫渗滤快速检测方法,并研究其可行性及适用性。方法以特定浓度的HIV-1多亚型重组gp41抗原作为探针,包被硝酸纤维素膜,胶体金标记的抗人IgG作为显色试剂,建立新发感染的快速检测方法。比较该方法与BED捕获酶联法、限制性抗原亲和力方法的一致性。结果采用已知阳转时间的样本用于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检测5例已知感染时间的样本的结果全部正确。分别用3种方法检测90例样本,快速检测方法与BED方法的符合率为88.9%(80/90),与亲和力方法的符合率为94.4%(85/90),快速检测方法与这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斑点金免疫渗滤法检测HIV-1新发感染具有快速、简便、经济、直观的特点,可节省检测时间和成本,提高检测效率,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新发感染 快速检测 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 bed捕获酶联法 限制性抗原亲和力方法
原文传递
不同血清学方法用于新报告HIV-1阳性横断面样本新近感染判定的比较 被引量:7
7
作者 程焕义 王继宝 +9 位作者 陈凯 段星 王译葵 杨锦 杨涛 叶润华 杨跃诚 姚仕堂 段松 蒋岩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76-1079,共4页
目的比较限制性抗原亲和力酶免试验(LAg-Avidity EIA)、BED-捕获酶免试验(BED-CEIA)和蛋白印迹(WB)试验,用于新报告1型艾滋病病毒(HIV-1)抗体阳性横断面样本新近感染的判定,分析三种方法应用于横断面样本新近感染判定和检测p31条带是否... 目的比较限制性抗原亲和力酶免试验(LAg-Avidity EIA)、BED-捕获酶免试验(BED-CEIA)和蛋白印迹(WB)试验,用于新报告1型艾滋病病毒(HIV-1)抗体阳性横断面样本新近感染的判定,分析三种方法应用于横断面样本新近感染判定和检测p31条带是否缺失的可行性。方法对2009-2016年德宏州新报告的HIV-1阳性病例,分别用LAg-Avidity EIA、BED-CEIA进行新近感染检测,统计WB检测条带中p31条带是否缺失,计算不同方法判定的新近感染比例,并对判定结果进行一致率分析。结果 LAg-Avidity EIA和BED-CEIA对8 474例新报告感染者的新近和既往判定结果的一致率为90.77%,p31条带是否缺失和LAg-Avidity EIA及BED-CEIA对新近感染判定结果的一致率仅为87.78%和82.72%。在艾滋病期样本中,LAg-Avidity EIA和BED-CEIA将样本误判为新近感染的比例分别为3.61%和7.95%,p31条带缺失的比例为11.46%。结论三种血清学方法判定横断面样本新近感染比例存在一定差异,LAg-Avidity EIA将艾滋病期样本判定为新近感染的比例较低,更能反映新发感染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新近感染 限制性抗原亲和力酶免试验 bed-捕获酶免试验 p31条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