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涂层的BET表面积对喷墨打印纸打印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颜进华 M.Joyce 《中华纸业》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31-33,共3页
采用六种颜料配制高光泽彩喷纸涂料,研究了其涂料涂层微孔BET表面积与孔隙体积、平均孔径的关系,以及BET表面积与打印质量指标,即油墨点面积、油墨点圆度和油墨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BET表面积增大,孔隙体积增大,BET表面积与平均孔径无... 采用六种颜料配制高光泽彩喷纸涂料,研究了其涂料涂层微孔BET表面积与孔隙体积、平均孔径的关系,以及BET表面积与打印质量指标,即油墨点面积、油墨点圆度和油墨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BET表面积增大,孔隙体积增大,BET表面积与平均孔径无关;BET表面积增大,油墨点面积减小,但BET表面积与油墨点圆度及油墨密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墨纸 bet表面 涂料
下载PDF
BET流动法测固体比表面积实验的改进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安鼎 陈小娟 +1 位作者 朱远飞 杨洋溢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1-234,287,共5页
多层吸附(BET吸附)理论作为本科实验课的固体比表面积测定原理,通常应用于流动法测固体样品比表面的实验。实验中,吸附剂的支撑材料——玻璃纤维丝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的细微玻璃纤维在空气中飘浮,对师生健康产生严重危害;新... 多层吸附(BET吸附)理论作为本科实验课的固体比表面积测定原理,通常应用于流动法测固体样品比表面的实验。实验中,吸附剂的支撑材料——玻璃纤维丝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的细微玻璃纤维在空气中飘浮,对师生健康产生严重危害;新型多功能材料——聚四氟乙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稳定性,及易加工、可重复利用等性能已被应用于一些特殊场合。基于对师生安全的考虑,选用了聚四氟乙烯塑料丝替代玻璃纤维丝作为吸附剂的支撑材料。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聚四氟乙烯的BET吸附实验数据稳定可靠,而且安全环保,测试方法简便,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bet法测定比表面 流动吸附法 单点法
下载PDF
页岩氮气吸附BET比表面积测定误差校正方法 被引量:14
3
作者 祝武权 汤达祯 +1 位作者 喻廷旭 汪雷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9期29-32,56,共5页
基于多分子层吸附理论的BET模型是最成熟、最常用于比表面测试的计算方法,然而,针对页岩样品在液氮温度下的氮气吸附数据,选取0.05-0.30间的相对压力点(适用于中孔材料)进行BET比表面计算时,将出现回归曲线相关系数较差、常数C为负值... 基于多分子层吸附理论的BET模型是最成熟、最常用于比表面测试的计算方法,然而,针对页岩样品在液氮温度下的氮气吸附数据,选取0.05-0.30间的相对压力点(适用于中孔材料)进行BET比表面计算时,将出现回归曲线相关系数较差、常数C为负值(无物理意义)情况,这一问题往往被测试者忽视。通过页岩的二氧化碳吸附数据运用DFT模型,计算出页岩的微孔分布可知,页岩含有大量0.5-1.0 nm之间的微孔,页岩纳米级孔隙分布范围广的特点是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即页岩并非孔径分布较窄的介孔材料。通过调整相对压力点的选取范围,在相对压力0.05-0.20下计算页岩比表面其相关系数能达到0.999 9以上,且在Y轴上产生正截距,该相对压力范围更为合理,计算出的BET比表面更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t表面 相对压力 常数C DFT模型
下载PDF
微孔材料BET比表面积计算中相对压力应用范围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梁薇 《工业催化》 CAS 2006年第11期66-70,共5页
考察在不同相对压力范围应用BET公式计算中孔材料、含少量微孔材料及纯微孔材料的表面积,结果表明,应用BET公式计算微孔材料的表面积时,相对压力取值0.01~0.10,BET线性关系较为合理。多数微孔材料相对压力取值在0.05~0.20计... 考察在不同相对压力范围应用BET公式计算中孔材料、含少量微孔材料及纯微孔材料的表面积,结果表明,应用BET公式计算微孔材料的表面积时,相对压力取值0.01~0.10,BET线性关系较为合理。多数微孔材料相对压力取值在0.05~0.20计算出的表面积比0.01~0.10小。有少量的分子筛样品经水热老化处理后。其等温线产生低压滞后环,这类微孔材料在相对压力取值为0.05~0.20计算的表面积比0.01~0.10大。催化荆中微孔材料含量越多。两个相对压力范围内计算出的结果差别越大,对于纯分子筛样品二者差值可达1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材料 相对压力 bet表面
下载PDF
CuO-ZnO-ZrO_2甲醇催化剂的活性和比表面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徐三魁 张书森 郭宪吉 《河南化工》 CAS 2001年第7期11-12,共2页
对系列CuO-ZnO-ZrO2合成甲醇催化剂的活性和比表面积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CuO-ZnO组分 中添加一定的锆能显著提高催化剂的BET表面积,且增强催化剂的热稳定性,使还原态催化剂的表面积不再减少;锆组分的添加方式不同,对催化剂的... 对系列CuO-ZnO-ZrO2合成甲醇催化剂的活性和比表面积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CuO-ZnO组分 中添加一定的锆能显著提高催化剂的BET表面积,且增强催化剂的热稳定性,使还原态催化剂的表面积不再减少;锆组分的添加方式不同,对催化剂的活性和比表面影响很大,使铜、锌、锆三组分分散完好的制备方法将得到活性高、比表面积大、性能优良的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合成 甲醇 催化剂 活性 测定 bet表面 CuO-ZnO-ZrO2
下载PDF
对浸渍法制备Pd/C催化剂表面积影响因素的讨论 被引量:9
6
作者 丁春黎 朱永娟 顾薇 《吉林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1期4-6,共3页
Pd/C负载型催化剂 ,由活性组分Pd原子和载体活性炭组成 ,用于糠醛液相脱羰制呋喃。因为多相催化反应发生在催化剂表面上 ,所以催化剂的表面积 ,特别是反应可利用表面积决定催化剂的活性。根据BET容量法 ,测定不同浸渍条件时Pd/C催化剂的... Pd/C负载型催化剂 ,由活性组分Pd原子和载体活性炭组成 ,用于糠醛液相脱羰制呋喃。因为多相催化反应发生在催化剂表面上 ,所以催化剂的表面积 ,特别是反应可利用表面积决定催化剂的活性。根据BET容量法 ,测定不同浸渍条件时Pd/C催化剂的BET表面积 ,以气相色谱定量呋喃产率为标准 ,确定Pd/C活性。实验数据表明 ,浸渍液的pH值和焙烧温度都是Pd/C表面积的影响因素 ,因此选择合适的pH值和焙烧温度是使Pd/C具有较高活性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催化剂 bet表面 PH值 焙烧温度 浸渍法
下载PDF
不同原料制备的生物炭形貌结构及表面特性研究 被引量:32
7
作者 王彤彤 王晓琳 +1 位作者 任志胜 郑纪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2-48,共7页
选取槐树皮、锯末、苹果枝、玉米秸秆、杂木五种原料采用干蒸裂解工艺制备生物炭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生物炭的形貌结构利用氮气吸附BET容量法,测定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获得吸附脱附等温线,根据吸附等温线计算BJH孔径分布... 选取槐树皮、锯末、苹果枝、玉米秸秆、杂木五种原料采用干蒸裂解工艺制备生物炭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生物炭的形貌结构利用氮气吸附BET容量法,测定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获得吸附脱附等温线,根据吸附等温线计算BJH孔径分布并将5种生物炭的形貌结构和表面特性对比分析,以期为生物炭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5种生物炭均表现为多孔结构,孔结构大小和形状各异;不同原料对生物炭的比表面积有影响,杂木生物炭的比表面积最大(17.807 m^2/g),苹果枝生物炭最小(1.674 m^2/g)。随着玉米秸秆、锯末、槐树皮、杂木生物炭的孔体积和孔径的减小,其比表面积依次增大;槐树皮、锯末、玉米秸秆生物炭的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为Ⅲ型,属于结块形成,苹果枝、杂木生物炭为Ⅳ型;5种生物炭均在2~65 nm范围内孔径分布较宽,呈中孔和大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形貌结构 bet表面 孔径分析 不同原料
下载PDF
含有微孔的多孔固体材料的比表面测定 被引量:19
8
作者 杨正红 高原 《现代科学仪器》 2010年第1期97-102,共6页
BET方程是目前最流行的比表面计算模型,但是这个建立在介孔材料分析上的模型已经被不恰当地应用到微孔材料的比表面表征中,导致计算结果比实际明显偏低。由于全自动比表面分析仪的广泛普及,使用者往往把分析仪器当作测量仪器使用,这种... BET方程是目前最流行的比表面计算模型,但是这个建立在介孔材料分析上的模型已经被不恰当地应用到微孔材料的比表面表征中,导致计算结果比实际明显偏低。由于全自动比表面分析仪的广泛普及,使用者往往把分析仪器当作测量仪器使用,这种现象导致了适用于介孔分析的BET方程的滥用和错误传播。本文从原理上阐述了静态吸附过程,综述了近期国际上有关用BET方程计算微孔材料比表面的最新观点和最新方法,提出了沸石分子筛微孔材料的比表面和孔径准确表征应该使用氩气,而不是氮气,介绍了"等效BET表面积"的概念和正确选择BET压力计算范围的方法。更加准确的微孔材料比表面表征应该采用非定域密度函数理论(NLDF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材料 等效bet表面 非定域密度函数理论
下载PDF
含锆甲醇催化剂的比表面与催化活性 被引量:1
9
作者 徐三魁 王文祥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1993年第3期75-79,共5页
本文对一系列低压合成甲醇CuO-ZnO-ZrO_2催化剂的活性、氧化态及还原态BET表面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能使铜锌锆三组份分散越均匀的制备方法制得催化剂的比表面越大,活性越高;含锆量对催化剂的比表面影响很大,随锆含量的增加BET... 本文对一系列低压合成甲醇CuO-ZnO-ZrO_2催化剂的活性、氧化态及还原态BET表面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能使铜锌锆三组份分散越均匀的制备方法制得催化剂的比表面越大,活性越高;含锆量对催化剂的比表面影响很大,随锆含量的增加BET表面增大,且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比表面渐趋一致;当铜锌比一定时,催化剂的BET表面越大,活性就越高,但并不是正比关系;具有不同铜锌比的催化剂不具有上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bet表面 催化剂
下载PDF
蔗渣纤维乳化沥青吸附机制
10
作者 禤炜安 彭佳慧 +3 位作者 张茂霖 杨宗昊 阳恩慧 邱延峻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19-1227,共9页
为了探索蔗渣纤维与沥青吸附机制的问题,通过BET(Brunauer-Emmet-Teller, BET)比表面积检测法、挂篮吸附实验以及棒状薄层色谱-氢火焰离子探测实验(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with flame ionization detection, TLC-FID),研究改性前后... 为了探索蔗渣纤维与沥青吸附机制的问题,通过BET(Brunauer-Emmet-Teller, BET)比表面积检测法、挂篮吸附实验以及棒状薄层色谱-氢火焰离子探测实验(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with flame ionization detection, TLC-FID),研究改性前后蔗渣纤维的孔隙结构特性、改性蔗渣纤维对沥青组分的吸附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改性蔗渣纤维掺量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并结合吸附动力学模型进行理论验证分析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蔗渣纤维具有大孔与狭缝孔结构,改性后蔗渣纤维的表面积略有增加,总孔体积、微孔面积与体积增加幅度较大,分别达到241%、170%和276%;达到吸附平衡后,饱和分质量分数降低5.77%、芳香分质量分数增加20.75%、胶质质量分数降低29.37%,以及沥青质质量分数降低5.66%,说明改性蔗渣纤维最易吸附的沥青组分为胶质;随着改性蔗渣纤维掺量的增加,吸附率从15.25%增加至34.16%,而单位平衡吸附量从4.827减小至2.162;实验采用准一级、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其中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效果更好,模型预测单位平衡吸附量q_e(3.247)更接近实验测得的q_e(3.098);胶质的吸附过程是由外向内的,驱动力不足以及吸附点位的数量影响使得吸附达到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渣纤维 纤维改性 bet表面积检测法 棒状薄层色谱 沥青四组分 吸附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凹凸棒石与酸反应纳米尺度研究——反应机理和表面积变化 被引量:27
11
作者 陈天虎 徐惠芳 +2 位作者 彭书传 汪家权 徐晓春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98-105,共8页
利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 (HRTEM)和BET 比表面积分析 (BET SSA)技术调查了沉积型凹凸棒石与酸作用过程中形态和比表面积变化 ,并探讨了凹凸棒石与酸反应机理。对不同条件下凹凸棒石与酸反应产物纳米尺度观察表明 ,凹凸棒石的酸溶反应... 利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 (HRTEM)和BET 比表面积分析 (BET SSA)技术调查了沉积型凹凸棒石与酸作用过程中形态和比表面积变化 ,并探讨了凹凸棒石与酸反应机理。对不同条件下凹凸棒石与酸反应产物纳米尺度观察表明 ,凹凸棒石的酸溶反应既表现出棒状晶体端部四面体和八面体一致溶解 ,也表现出柱面位置四面体和八面体不一致溶解。纳米尺度观察揭示出凹凸棒石与酸反应机制是质子从外表面扩散渗透 ,而不是质子从晶体孔道的渗透 ,反应速率主要受穿过酸溶产物硅酸层扩散速率控制。凹凸棒石的酸溶反应过程中 ,酸处理凹凸棒石的纳米孔结构现象与柱面位置四面体硅局部溶蚀有关。酸处理凹凸棒石比表面积增加归因于凹凸棒石中八面体不均匀、不连续溶解和局部四面体硅的溶蚀导致凹凸棒石孔道开放和直径扩大 ,从而使N2 分子更多的进入凹凸棒石的孔道。部分八面体残留对四面体片起支撑作用 ,当凹凸棒石中八面体阳离子近于完全溶解时 ,四面体片失去支撑 ,结构塌陷 ,内孔孔道消失 ,比表面积再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 透射电镜(TEM) X-射线能量色散光谱(EDS) 纳米矿物学 纳米棒状SiO2 bet表面积(bet-SSA)
下载PDF
不同变质程度烟煤的自燃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贾廷贵 张智超 郝长胜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8,共12页
为了研究不同变质程度烟煤的自燃特性变化,根据变质程度由低到高顺序,选用4种不同变质程度烟煤:宁夏灵武不黏煤、宁夏灵武气煤、山西霍州1/3焦煤以及辽宁沈阳瘦煤,分别开展液氮吸附实验、傅里叶红外光谱实验以及TG-DSC同步热分析实验。... 为了研究不同变质程度烟煤的自燃特性变化,根据变质程度由低到高顺序,选用4种不同变质程度烟煤:宁夏灵武不黏煤、宁夏灵武气煤、山西霍州1/3焦煤以及辽宁沈阳瘦煤,分别开展液氮吸附实验、傅里叶红外光谱实验以及TG-DSC同步热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变质程度的升高,烟煤的内部孔隙的比表面积逐渐增加,孔容积变化趋势与之相同;煤样中的活性官能团比重逐渐减小,化学性质相对稳定的官能团比重逐渐增加;烟煤的临界温度T1与着火点温度T4随着变质程度的加深而逐渐升高,煤样燃烧阶段的放热量逐渐减小。综上所述,随着变质程度的升高,烟煤化学性质趋于稳定,愈发难以自燃;煤样中的活性官能团的影响程度要比孔隙结构的影响程度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TG-DSC 自燃特性 bet表面 放热特性 含氧官能团
下载PDF
Pd/C催化剂制备条件对其比表面积及糠醛脱羰活性的影响
13
作者 丁春黎 尚晓敏 +1 位作者 刘喜晶 段庆春 《化工科技》 CAS 2006年第3期19-22,共4页
对糠醛气相脱羰制呋喃的Pd/C负载型催化剂制备工艺与催化剂比表面积和催化活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验数据表明,浸渍液的pH值,焙烧温度和还原温度均为Pd/C催化剂比表面积和活性的影响因素。结合微观分析得出浸渍法制备Pd/C催化剂的适宜... 对糠醛气相脱羰制呋喃的Pd/C负载型催化剂制备工艺与催化剂比表面积和催化活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验数据表明,浸渍液的pH值,焙烧温度和还原温度均为Pd/C催化剂比表面积和活性的影响因素。结合微观分析得出浸渍法制备Pd/C催化剂的适宜条件是:浸渍液质量分数0.6%,浸渍液pH=2,浸渍温度303 K,浸渍时间6 h,焙烧温度473 K,还原温度483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催化剂 bet表面 脱羰 催化活性
下载PDF
加压快速热解液相炭化焦的物理性质及CO_2气化活性
14
作者 吴诗勇 吴幼青 +2 位作者 顾菁 张晓 高晋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8-372,共5页
以一种液相炭化焦(石油焦)为原料,在快速升温和热解压力为常压至3 MPa下制备了热解焦,主要考察了热解停留时间和热解压力对其失重、BET表面积和CO2气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加压快速热解条件下,随热解停留时间增加,液相炭化焦的失重... 以一种液相炭化焦(石油焦)为原料,在快速升温和热解压力为常压至3 MPa下制备了热解焦,主要考察了热解停留时间和热解压力对其失重、BET表面积和CO2气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加压快速热解条件下,随热解停留时间增加,液相炭化焦的失重率增加,BET表面积呈下降趋势,气化活性略微减小;随热解压力增加,液相炭化焦的失重率增加,BET表面积先增加后下降,气化活性略微变化,甚至基本不变;常压条件下液相炭化焦的气化活性明显高于加压条件下的气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炭化焦 快速升温 加压热解 bet表面 气化活性
下载PDF
高分散性白炭黑的性能特征和生产工艺(二)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炳炎 《橡胶科技》 2005年第5期8-11,共4页
关键词 白炭黑 生产工艺 高分散性 新产品 工艺参数 性能特征 bet表面 干燥器 聚集体 pH值
下载PDF
硅藻土特性对复合绝缘子人工污秽试验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关志成 牛康 +1 位作者 彭功茂 王黎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383-2388,共6页
复合绝缘子的耐污闪性能主要受硅橡胶材料的憎水性和憎水迁移特性的影响,复合绝缘子人工污秽试验中,不溶污秽的特性对硅橡胶的憎水迁移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复合绝缘子人工污秽试验中选用合适的不溶污秽对试验结果的可对比性具有至关... 复合绝缘子的耐污闪性能主要受硅橡胶材料的憎水性和憎水迁移特性的影响,复合绝缘子人工污秽试验中,不溶污秽的特性对硅橡胶的憎水迁移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复合绝缘子人工污秽试验中选用合适的不溶污秽对试验结果的可对比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对6种不同硅藻土在高温硫化硅橡胶(HTV)和室温硫化硅橡胶(RTV)表面进行了憎水迁移性试验,研究了不同硅藻土特性对材料憎水迁移性的影响,并进行了不同污秽类型的电镜扫描和比(BET)表面积、孔隙度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硅藻土对硅橡胶表面憎水性的迁移速度有很大的影响,且与其微观特性有着比较好的相关性。根据试验结果对人工污秽试验所用硅藻土的特征值进行了推荐。该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作为分析硅橡胶材料憎水迁移特性的参考,同时也为复合绝缘子人工污秽试验的标准制定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绝缘子 人工污秽试验 憎水迁移性 硅藻土 扫描电镜(SEM) 比(bet)表面
下载PDF
化学吸附制冷用氯化锶复合吸附剂的制冷性能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砺 王丽 +1 位作者 王红林 董鹏飞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36-842,共7页
对以SrCl2、活性炭为吸附剂,NH3为制冷剂所组成的吸附式制冷工质对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拟解决SrCl2吸附剂颗粒强度不高、长期使用后易出现膨胀粉化、吸附床传热传质性能下降等问题,将SrCl2分别与活性炭、CaSO4按质量比4∶1复配,进行... 对以SrCl2、活性炭为吸附剂,NH3为制冷剂所组成的吸附式制冷工质对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拟解决SrCl2吸附剂颗粒强度不高、长期使用后易出现膨胀粉化、吸附床传热传质性能下降等问题,将SrCl2分别与活性炭、CaSO4按质量比4∶1复配,进行吸附制冷性能实验。并对SrCl2的吸附机理及CaSO4的胶凝作用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温度是过程的控制因素,在100℃时,SrCl2/活性炭、SrCl2/CaSO4复合吸附剂的单位脱胶凝剂基吸附剂制冷量分别是SrCl2的2·1倍和1·4倍。对吸附剂比表面积及孔结构进行表征,结果显示:SrCl2/CaSO4复合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保持良好;SrCl2/活性炭复合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容明显增大,孔结构得到了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锶 复合吸附剂 吸附等温线 吸附制冷 bet表面
下载PDF
淮北矿区岩浆岩侵入对煤储层微孔隙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8
18
作者 蒋静宇 程远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34-640,共7页
以淮北矿区卧龙湖和海孜煤矿与岩床不同距离的23个煤样为研究对象,采用镜质组反射率(Ro)测定、低温液氮吸附试验、CO2吸附法测微孔(<2 nm)和扫描电镜的方法,对比分析了煤样的微孔(D-A微孔孔容、D-R微孔比表面积和微孔直径)、BET比表... 以淮北矿区卧龙湖和海孜煤矿与岩床不同距离的23个煤样为研究对象,采用镜质组反射率(Ro)测定、低温液氮吸附试验、CO2吸附法测微孔(<2 nm)和扫描电镜的方法,对比分析了煤样的微孔(D-A微孔孔容、D-R微孔比表面积和微孔直径)、BET比表面积和与岩浆岩距离的关系。结果表明:靠近岩床,卧龙湖煤样Ro由2.74%增加到5.03%,海孜煤样Ro由2.30%增大到2.78%。卧龙湖岩床的接触变质作用使距离岩床0~5 m煤的微孔和BET比表面积变小,热演化作用增加了距离岩床5~60 m煤的微孔和BET比表面积。海孜巨厚岩床的热演化作用增加了距离岩床60~160 m煤的微孔和BET比表面积。扫描电镜发现热演化区煤样出现大量和岩浆活动有关的热解气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岩侵入 煤储层 微孔隙 bet表面 热演化作用 扫描电镜
下载PDF
镍纳米粉的粒度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明旭 魏志强 +2 位作者 李年春 赵学福 闫鹏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F05期166-168,共3页
采用阳极弧放电等离子体方法制备了高纯镍纳米粉末并对其粒度进行了表征。利用X射线衍射法(XRD)测试样品的晶型和粒度,用谢乐Scherrer公式计算颗粒粒度;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样品的形貌和粒度分布;采用表面吸附仪测定样品的N2吸... 采用阳极弧放电等离子体方法制备了高纯镍纳米粉末并对其粒度进行了表征。利用X射线衍射法(XRD)测试样品的晶型和粒度,用谢乐Scherrer公式计算颗粒粒度;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样品的形貌和粒度分布;采用表面吸附仪测定样品的N2吸附-脱附等温线,并由BET理论模型计算出样品的比表面积和颗粒粒度。实验结果表明三者测得的值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纳米粉 粒度 Scherrer公式 TEM法 bet表面积法
下载PDF
不同氧浓度下煤体低温氧化过程中物化参数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杨德金 杨胜强 +2 位作者 季广瑞 赵建明 王吉斌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9-44,共6页
为了探究矿井采空区不同氧浓度对煤低温氧化过程的微观特性影响规律,进行煤体在不同氧浓度下的低温氧化实验,通过BEL-MAX型全自动比表面/孔隙分析和蒸汽吸附仪及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ESR),得到不同氧浓度下煤体低温氧化过程中孔隙分布变... 为了探究矿井采空区不同氧浓度对煤低温氧化过程的微观特性影响规律,进行煤体在不同氧浓度下的低温氧化实验,通过BEL-MAX型全自动比表面/孔隙分析和蒸汽吸附仪及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ESR),得到不同氧浓度下煤体低温氧化过程中孔隙分布变化特征及自由基变化规律。实验表明:随着氧浓度及氧化温度增加,水分、挥发分、BET比表面积及自由基浓度呈阶段性变化,130℃之后,煤氧复合速度加快,水分及挥发分的不断降低使得煤体孔隙的发育,增加了氧与煤的活性表面接触面积,激活原本不活泼的原生自由基,参与反应并生成更多新的自由基,在200℃的升温区间内自由基浓度(21%)最大上升了12.77×1017/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氧化 孔隙分布 bet表面 自由基反应 煤氧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