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蚓激酶的克隆及其对BHK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孙兆军 梁国栋 +6 位作者 陈飞 付士红 沈悦 柴玉波 李晓宇 徐义辉 侯云德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76-779,共4页
Lumbrukinase gene from earthworm ( L.bimastus ) was obtained by RT\|PCR. The product, PI 239 , was sequenced and analyzed by biology programs and database. The gene including signal peptide coding sequence was cloned ... Lumbrukinase gene from earthworm ( L.bimastus ) was obtained by RT\|PCR. The product, PI 239 , was sequenced and analyzed by biology programs and database. The gene including signal peptide coding sequence was cloned into an eukaryotic vector and the clones were obtained by transferring into BHK cells. The gene was fused with EGFP gene at C\|terminal to be detected conveniently by its fluorescence. The lumbrukinase gene PI 239 has 852 nucleotides that code for 239 amino acid residues as mature peptide chain. The N terminal of PI 239 shares certain homology with those known lumbrukinase. The enzyme contains relative more acidic amino acid residues, and has homology to serine protease. It belongs to the acidic protein, serine protease. Conformation prediction indicates that its secondary structure mainly consists of β sheet. It has two super secondary structure motifs with the active sites Asp188 and Ser189 in between. The DNA and mRNA of the whole gene could be detected in BHK clones, but no recombinant protein detected. Under cofocal microscope, the cells transferred with fused gene showed fluorescence indicating that the fused protein was expressed. In addition, the cells containing the fused gene died soon while most of the control cells were still alive. It seemed that the protein could be expressed in BHK cells as a cytotoxin, though at a low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蚓激酶 克隆 bhk细胞 作用
下载PDF
凝血因子Ⅶ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BHK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6
2
作者 吕茂民 王娜 +2 位作者 王栋 于群 章金刚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4-47,共4页
凝血因子Ⅶ是凝血块形成的起始关键分子之一,它对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具有重要的作用。为表达具有促凝活性的重组人凝血因子Ⅶ,通过PCR的方法从质粒pUC-FⅦ中扩增人凝血因子ⅦcDNA,并将其定向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IRESneo中,构建重组表... 凝血因子Ⅶ是凝血块形成的起始关键分子之一,它对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具有重要的作用。为表达具有促凝活性的重组人凝血因子Ⅶ,通过PCR的方法从质粒pUC-FⅦ中扩增人凝血因子ⅦcDNA,并将其定向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IRESneo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IRES-FⅦ,测序正确后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转染BHK-21细胞,经G418加压筛选、细胞有限稀释等方法获得克隆细胞株,收集无皿清培养上清,进行SDS-PAGE、Western blot和活性鉴定。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IRES-FⅦ,实现了其在BHK-21细胞中的表达,且表达产物具有促凝活性。重组人凝血因子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成功表达,为整体止血剂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凝血因子Ⅶ 表达载体 bhk细胞 基因表达 止血剂
下载PDF
赭曲霉毒素A对BHK细胞毒害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韩薇 缪德年 +2 位作者 张部昌 顾赛红 赵志辉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7-92,共6页
以叙利亚仓鼠肾细胞(BHKcell)为模型,用噻唑兰(MTT)法检测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 A,OTA)对细胞活力的影响,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和DNA梯形条带法检测OTA对细胞DNA的损伤,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细胞中SOD活力的变化,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 以叙利亚仓鼠肾细胞(BHKcell)为模型,用噻唑兰(MTT)法检测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 A,OTA)对细胞活力的影响,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和DNA梯形条带法检测OTA对细胞DNA的损伤,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细胞中SOD活力的变化,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MDA的含量。结果显示:OTA对BHK细胞活力的影响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染毒12h后,2.5、5、10、20和40μg·mL-1OTA剂量组BHK细胞的活力均显著降低(P<0.05),至染毒24h,40μg·mL-1OTA染毒剂量组细胞活力下降达90%。OTA对BHK细胞DNA的损伤作用同样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与对照组相比,除2.5μg·mL-1剂量组外,其余各剂量组的彗尾DNA含量和拖尾率差异极显著(P<0.01),40μg·mL-1剂量组的细胞拖尾率是对照组的80倍。40μg·mL-1OTA处理BHK细胞24h后检测到特征性的凋亡梯形条带,而对照组则未检测到。OTA作用于BHK细胞使细胞内SOD活力显著降低(P<0.05),细胞培养液中MDA含量则显著升高(P<0.05)。OTA染毒24h后,40μg·mL-1OTA剂量组细胞内SOD活力降低至对照组的25%,培养液中MDA含量较对照组增高了500%。上述结果表明:OTA对BHK细胞活力的影响与细胞内过氧化物的大量生成和抗氧化酶活力下降有关,且对细胞DNA造成损伤,引起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赭曲霉毒素A 毒害作用 细胞凝胶电泳 bhk细胞 DNA条带 SOD MDA
下载PDF
新城疫病毒TS09耐热株在BHK细胞上的传代培养 被引量:7
4
作者 温国元 商雨 +5 位作者 郭静 杨峻 王红琳 罗青平 张蓉蓉 邵华斌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5424-5427,5435,共5页
以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TS09耐热株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该毒株在幼仓鼠肾传代细胞(BHK细胞)上的培养适应性。通过培养条件的优化、连续传代培养和极限稀释法纯化,获得了一株新的、纯化的、适应BHK细胞的NDV耐热株,命名... 以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TS09耐热株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该毒株在幼仓鼠肾传代细胞(BHK细胞)上的培养适应性。通过培养条件的优化、连续传代培养和极限稀释法纯化,获得了一株新的、纯化的、适应BHK细胞的NDV耐热株,命名为TS09-C株。TS09-C株的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TS09-C株在BHK细胞中的增殖滴度为107.9TCID50/mL,平均鸡胚致死时间(MDT)大于120 h,脑内致病指数(ICPI)为0。与亲本株TS09株相比,TS09-C株的基因序列发生了较为明显的改变,但TS09-C株与亲本株仍保持着较近的遗传进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 NDV) 耐热 bhk细胞 传代
下载PDF
第一内含子对人胰岛素基因在BHK细胞中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华 王吉贵 +3 位作者 刘维全 王苹 董婉维 齐顺章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257-262,共6页
目的 构建人胰胰岛素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为胰岛素基因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从人基因组文库中扩增胰岛素基因的第一内含子 ,经测序证实其序列完全正确后 ,与pCMV mINS中的mINS基因融合 ,构建成带有第一内含子的胰岛素基因组基因真核表... 目的 构建人胰胰岛素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为胰岛素基因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从人基因组文库中扩增胰岛素基因的第一内含子 ,经测序证实其序列完全正确后 ,与pCMV mINS中的mINS基因融合 ,构建成带有第一内含子的胰岛素基因组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CMV ImINS。分别用pCMV mINS和pCMV ImINS转染BHK细胞 ,经G4 18筛选 ,将阳性克隆传至 2 0代后 ,用放免方法和免疫组化法分析胰胰岛素和 或胰岛素原在BHK细胞中的表达量情况。结果 经放免测定 ,pCMV mINS和pCMV ImINS在BHK细胞中胰岛素和 或胰岛素原的表达量分别为4 0 77μIU ml和 5 0 6 8μIU ml。经免疫组化分析 ,pCMV mINS在BHK细胞质中胰岛素表达水平的灰度值为 190 0±19 5 6 ;pCMV ImINS在BHK细胞质中胰岛素表达水平的灰度值为 186 4± 10 2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含子 胰岛素 基因 细胞 表达 bhk细胞
下载PDF
启动子CMV和EF1α对人胰岛素基因在BHK细胞中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华 刘维全 +4 位作者 王萍 王吉贵 董婉维 王禄增 齐顺章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 构建人胰岛素基因真核高效表达载体 ,为胰岛素转基因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用限制性内切酶SpeⅠ和HindⅢ消化pEF1α GFP ,回收 1 2kbEF1α启动子 ,插入到pCMV mINS的NruⅠ和HindⅢ位点中 ,获得重组质粒pEF1α mINS ;将pCMV mINS和p... 目的 构建人胰岛素基因真核高效表达载体 ,为胰岛素转基因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用限制性内切酶SpeⅠ和HindⅢ消化pEF1α GFP ,回收 1 2kbEF1α启动子 ,插入到pCMV mINS的NruⅠ和HindⅢ位点中 ,获得重组质粒pEF1α mINS ;将pCMV mINS和pEF1α mINS分别转染BHK细胞 ,用G418筛选 ,阳性克隆传至 2 0代后 ,分别用放免方法和免疫组化法分析胰岛素和 或胰岛素原在BHK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经放免测定 ,pCMV mINS和pEF1α mINS在BHK细胞中胰岛素和 或胰岛素原的表达量分别为 4 0 77μIU ml和 6 897μIU ml。经免疫组化分析 ,pCMV mINS在BHK细胞质中胰岛素表达水平的灰度值为 190 0± 19 5 6 ;pEF1α mINS在BHK细胞质中胰岛素表达水平的灰度值为 181 4± 18 45 ,在BHK细胞核中表达水平的灰度值为 15 5 4± 11 6 6。结论 在BHK细胞中启动子EF1α启动胰岛素基因表达的活性比启动子CMV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动区 遗传学 人胰岛素基因 bhk细胞 表达
下载PDF
双亚型(H5/H7)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在BHK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
7
作者 白靓 金宁一 +5 位作者 成岩 石毅 王芳 鲁会军 南文龙 关铭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4-376,共3页
目的构建双亚型(H5/H7)流感病毒血凝素真核表达载体,并在幼仓鼠(BHK)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通过PCR方法分别改造流感病毒H5亚型血凝素(HA)和H7亚型HA基因片段,在融合片段间引入具有柔性功能的(G4S)3linker和具有自裂解功能的口蹄疫蛋白2A... 目的构建双亚型(H5/H7)流感病毒血凝素真核表达载体,并在幼仓鼠(BHK)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通过PCR方法分别改造流感病毒H5亚型血凝素(HA)和H7亚型HA基因片段,在融合片段间引入具有柔性功能的(G4S)3linker和具有自裂解功能的口蹄疫蛋白2A linker。将融合后的基因片段H5HA-H7HA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VAX1。选用BHK真核表达细胞系,用脂质体转染法将纯化后的表达质粒在细胞进行表达,转染后48h,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达双亚型(H5/H7)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VAX1-H5HA-H7HA经酶切和测序证明构建正确。转染重组质粒的BHK细胞可检测到目的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VAX1-H5HA-H7HA,并在BHK真核细胞中正确表达,为H5、H7双亚型核酸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血凝素 真核表达 bhk细胞
下载PDF
温度对重组BHK细胞生长、代谢和vWF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易小萍 孙祥明 张元兴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8-32,共5页
通过重组幼仓鼠肾细胞(BHK细胞)在不同温度下的批培养和脉冲培养,研究了温度对重组BHK细胞生长、代谢以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蛋白表达的影响。相对于37℃,升高和降低温度的培养都降低了细胞的生长速率和密度,降温的作用更明显,主要... 通过重组幼仓鼠肾细胞(BHK细胞)在不同温度下的批培养和脉冲培养,研究了温度对重组BHK细胞生长、代谢以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蛋白表达的影响。相对于37℃,升高和降低温度的培养都降低了细胞的生长速率和密度,降温的作用更明显,主要表现为延长了细胞生长的迟滞期。在不同温度的脉冲培养中,细胞的比生长速率变化不大,表明进入对数生长期后,细胞生长对一定范围的温度变化不敏感。培养温度对细胞群体中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影响不大,但在33℃和39℃下培养,细胞群体中处于G0/G1期的细胞比例有明显升高,处于G2/M期的细胞比例下降。当培养温度降低到33℃时,细胞群体中发生凋亡的细胞数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温度的降低能显著提高单个细胞的vWF蛋白表达能力,在33℃下培养,vWF平均比生产速率提高了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bhk细胞 细胞培养 温度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VWF
下载PDF
HeLa细胞和BHK细胞实验交叉污染消涨规律的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荣兴 林晓旭 朱德厚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1994年第4期188-191,共4页
本文用抗中间丝蛋白的免疫荧光染色和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曲线测定,对HeLa细胞和BHK-21细胞实验交叉污染系统中两种细胞的消涨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当BHK-21细胞实验污染HeLa细胞后,其消涨趋势总是BHK-21细胞不断被HeLa细... 本文用抗中间丝蛋白的免疫荧光染色和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曲线测定,对HeLa细胞和BHK-21细胞实验交叉污染系统中两种细胞的消涨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当BHK-21细胞实验污染HeLa细胞后,其消涨趋势总是BHK-21细胞不断被HeLa细胞所淘汰。其主要原因是HeLa细胞的生长速率明显比BHK-21细胞高,其次是HeLa细胞可能能分泌某种抑制BHK-21细胞生长的因子,而两种细胞的营养竞争可能对BHK-21细胞的被淘汰不是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A细胞 bhk细胞 污染 细胞
下载PDF
表达vWF蛋白的重组BHK细胞的无血清培养
10
作者 易小萍 孙祥明 张元兴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4-257,共4页
采用HADAMARD统计设计方法建立了适于重组BHK细胞培养和vWF蛋白表达的无血清培养基SFMA。用SFMA进行重组BHK细胞的批培养,细胞生长明显优于有血清培养(DMEM+FBS(φFBS=0.05))和无血清培养基SFM- 的培养,最大细胞密度可分别提高16.7%和40... 采用HADAMARD统计设计方法建立了适于重组BHK细胞培养和vWF蛋白表达的无血清培养基SFMA。用SFMA进行重组BHK细胞的批培养,细胞生长明显优于有血清培养(DMEM+FBS(φFBS=0.05))和无血清培养基SFM- 的培养,最大细胞密度可分别提高16.7%和40%。同时,在培养的96h,蛋白的表达水平比有血清培养提高了18.7%,SFMA维持培养48h的vWF蛋白的表达水平比SFM- 提高了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hk细胞 rec-vWF 无血清培养基 细胞培养
下载PDF
猪白介素18基因在BHK细胞中的表达
11
作者 王笑笑 宗瑞谦 +3 位作者 吕转萍 窦永喜 宋世斌 景志忠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23-27,共5页
将猪白介素18(Porcine interleukin18,PIL-18)基因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GFP-PIL-18,利用脂质体法转染BHK细胞,采用荧光显微镜实时观察和RT-PCR检测技术确定目的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转染重组质粒24 h4... 将猪白介素18(Porcine interleukin18,PIL-18)基因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GFP-PIL-18,利用脂质体法转染BHK细胞,采用荧光显微镜实时观察和RT-PCR检测技术确定目的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转染重组质粒24 h4、8 h后的BHK细胞中均观察到绿色荧光,转染的BHK细胞经G418筛选14 d后,用RT-PCR法检测目的基因,并扩增到长576 bpd的目的cDNA片段。表明在BHK细胞中成功地表达了PIL-18与EGFP的融合蛋白,这为下一步建立稳定表达PIL-18的细胞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白介素18 转染 bhk细胞 真核表达
下载PDF
狂犬病毒糖蛋白cDNA在BHK细胞中的整合及表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扈荣良 涂长春 +2 位作者 章金钢 侯世宽 殷霞 《生物技术通讯》 CAS 1994年第4期183-185,共3页
狂犬病毒是引起动物及人狂犬病的病原。病毒颗粒由脂质囊膜、核糖核蛋白核心和纤状突起(糖蛋白又叫G蛋白)组成。G蛋白为病毒粒子的重要成分之一,具有血凝活性,并提供毒粒吸附宿主细胞受体的位点,其成熟形式含有505个氨基酸。依毒株不同... 狂犬病毒是引起动物及人狂犬病的病原。病毒颗粒由脂质囊膜、核糖核蛋白核心和纤状突起(糖蛋白又叫G蛋白)组成。G蛋白为病毒粒子的重要成分之一,具有血凝活性,并提供毒粒吸附宿主细胞受体的位点,其成熟形式含有505个氨基酸。依毒株不同,该蛋白上有2或3个潜在糖基化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毒糖蛋白 bhk细胞 病毒特异性 病毒粒子 核糖核蛋白 病毒颗粒 宿主细胞 细胞克隆 糖基化位点 细胞培养物
下载PDF
适应于BHK细胞培养物的新城疫疫苗对鸡的免疫效果
13
作者 Reddy,GS 邱建明 《国外兽医学(畜禽传染病)》 1992年第4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鸡病 新城疫 疫苗 bhk细胞
下载PDF
稳定表达人TMPRSS2基因BHK细胞系的建立及其对新城疫弱毒增殖效率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伟 李梦娇 +7 位作者 郭佩东 孙英杰 仇旭升 谭磊 宋翠萍 廖瑛 孟春春 丁铲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94-600,共7页
为提高细胞培养系统中新城疫病毒的增殖效率,通过构建TMPRSS2过表达的BHK细胞系,探索其对新城疫弱毒增殖的影响。本研究将TMPRSS2基因克隆于噬菌体载体pHAGE中,构建重组质粒pHAGE-TMPRSS2。将重组质粒pHAGE-TMPRSS2以及辅助包装质粒psP... 为提高细胞培养系统中新城疫病毒的增殖效率,通过构建TMPRSS2过表达的BHK细胞系,探索其对新城疫弱毒增殖的影响。本研究将TMPRSS2基因克隆于噬菌体载体pHAGE中,构建重组质粒pHAGE-TMPRSS2。将重组质粒pHAGE-TMPRSS2以及辅助包装质粒psPAX2和pMD2G共转染至293T细胞并收集上清。将包装好的慢病毒感染BHK细胞,通过Blasticidin加入筛选和有限稀释法将单克隆细胞扩大培养。经RT-PCR和Western-blot鉴定,结果表明,TMPRSS2在BHK细胞中获得了稳定的高表达。接种新城疫弱毒后通过TCID50测定显示,TMPRSS2过表达BHK细胞系能支持较高水平的病毒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PRSS2 慢病毒包装 bhk细胞 新城疫弱毒
原文传递
α-2,6唾液酸转移酶在BHK细胞中的表达
15
作者 侯小强 高玉伟 +2 位作者 孙培录 夏咸柱 杨松涛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在BHK细胞中表达α-2,6唾液酸转移酶(ST6Gal1),为其相关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提取人肝癌HepG2细胞总RNA,经RT-PCR扩增α-2,6唾液酸转移酶的cDNA,克隆入载体pMD18-T中,测序后将目的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真核表达质粒... 目的在BHK细胞中表达α-2,6唾液酸转移酶(ST6Gal1),为其相关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提取人肝癌HepG2细胞总RNA,经RT-PCR扩增α-2,6唾液酸转移酶的cDNA,克隆入载体pMD18-T中,测序后将目的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ST6Gal1,并转染BHK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α-2,6唾液酸转移酶的表达。结果克隆的α-2,6唾液酸转移酶基因与GenBank中报道的已知序列完全一致,重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的BHK细胞表面SAα2,6Gal含量增加。结论α-2,6唾液酸转移酶在BHK细胞中获得了有效表达,为流感病毒受体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2 6唾液酸转移酶 bhk细胞 克隆 表达
原文传递
牛坏死杆菌43kDa外膜蛋白真核质粒在BHK细胞中的瞬时表达
16
作者 张思瑶 王志慧 +5 位作者 贺显晶 蒋剑成 汪锋锋 王丽娜 肖佳薇 郭东华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2期149-151,156,共4页
目的构建含有牛坏死杆菌43 kDa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OMP)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AGGS-43 kDa OMP,并检测其在BHK细胞中的瞬时表达。方法将43 kDa OMP核苷酸全基因序列与pCAGGS-HA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CAGGS-43 kDa OMP... 目的构建含有牛坏死杆菌43 kDa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OMP)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AGGS-43 kDa OMP,并检测其在BHK细胞中的瞬时表达。方法将43 kDa OMP核苷酸全基因序列与pCAGGS-HA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CAGGS-43 kDa OMP,转化至大肠埃希菌,将鉴定正确的阳性菌转染BHK细胞,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法检测重组蛋白的表达。结果经双酶切及PCR鉴定,重组质粒pCAGGS-43 kDa OMP构建正确;转染pCAGGS-43 kDa OMP的BHK细胞镜下观察可见绿色荧光,Western blot检测可见相对分子质量为43 000的目的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pCAGGS-43 kDa OMP真核表达质粒,可在BHK细胞中瞬时表达,为进一步研究牛坏死杆菌感染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坏死杆菌 外膜蛋白 bhk细胞 瞬时表达
原文传递
重组减毒沙门菌ΔcrpSL1344(pET28-tPA)在BHK细胞中的表达及活性检测
17
作者 杨宁宁 李银聚 +2 位作者 程相朝 张春杰 吴庭才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20,167,共5页
为了探讨原核表达质粒中的真核基因在减毒沙门菌中表达的多肽是否能在真核细胞中加工修饰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试验根据人t-PA的编码序列设计1对引物,扩增t-PA目的基因片段,构建pET28-tPA原核表达质粒,将表达质粒电转化导入减毒鼠伤寒... 为了探讨原核表达质粒中的真核基因在减毒沙门菌中表达的多肽是否能在真核细胞中加工修饰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试验根据人t-PA的编码序列设计1对引物,扩增t-PA目的基因片段,构建pET28-tPA原核表达质粒,将表达质粒电转化导入减毒鼠伤寒沙门菌ΔcrpSL1344中并转染BHK细胞,应用SDS-PAGE技术检测t-PA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其表达水平,琼脂糖平板溶圈法检测纤溶活性。结果表明:重组菌ΔcrpSL1344(pET28-tPA)在BHK细胞中有66.0 ku的蛋白表达,转染96 h的表达量为108μg/L,细胞裂解液和转染表达质粒的细胞培养上清液均有促纤溶活性。说明携带t-PA原核表达质粒的减毒沙门菌具有较强的促纤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毒鼠伤寒沙门菌 表达质粒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 bhk细胞 活性检测
原文传递
DC-SIGN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稳定转染BHK21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宇 阎瑾琦 +2 位作者 张亮 王越 于继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4-306,共3页
目的构建DC-SIGN分子真核表达载体,获得可稳定表达DC-SIGN分子的BHK21细胞系。方法以pUNO-hDC-SIGN1Aa质粒为模板,通过PCR方法扩增人DC-SIGN基因,经过NotI和BamHI双酶切之后,将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IRES-neo,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IRES-neo... 目的构建DC-SIGN分子真核表达载体,获得可稳定表达DC-SIGN分子的BHK21细胞系。方法以pUNO-hDC-SIGN1Aa质粒为模板,通过PCR方法扩增人DC-SIGN基因,经过NotI和BamHI双酶切之后,将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IRES-neo,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IRES-neo-DC-SIGN,以NotI和BamHI双酶切以及测序验证重组质粒的正确性。将重组质粒以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到BHK21细胞,通过G418及有限稀释法进行阳性克隆的筛选,建立稳定表达DC-SIGN分子的BHK21细胞系,利用流式细胞仪、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荧光法检测DC-SIGN分子的表达。结果双酶切鉴定证明DC-SIGN基因已经成功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IRES-neo中,测序结果表明DC-SIGN基因与原序列一致。pIRES-neo-DC-SIGN转染BHK21细胞后,获得了稳定表达DC-SIGN分子的细胞系。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阳性克隆中DC-SIGN分子的表达率为85.42%。免疫荧光结果显示,DC-SIGN分子主要表达于细胞膜表面。Western blotting能检测到DC-SIGN蛋白表达的特异条带。结论成功构建了稳定、高效表达DC-SIGN分子的BHK21细胞系,为后续DC靶向性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DC-SIGN bhk21细胞 树突细胞
下载PDF
BHK_(21)细胞对蚀斑法检测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结果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吕文利 张雪 +2 位作者 袁瑾 赵新华 肖健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6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分析BHK_(21)细胞对蚀斑法检测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系统的影响,降低检测系统误差。方法比较BHK_(21)细胞以不同频次传代培养时的细胞生长状态,以及以不同接种浓度进行疫苗病毒滴度检测时,对检测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BHK_(21)细胞... 目的分析BHK_(21)细胞对蚀斑法检测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系统的影响,降低检测系统误差。方法比较BHK_(21)细胞以不同频次传代培养时的细胞生长状态,以及以不同接种浓度进行疫苗病毒滴度检测时,对检测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BHK_(21)细胞培养4 d传代,其形态良好、边缘光滑、胞质透光性好、细胞分散均匀、细胞活率达到95%以上;BHK_(21)以105细胞/m L浓度接种时,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及其病毒滴度参考品的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0.66%和0.64%。结论 BHK_(21)细胞培养4 d传代、以105个/m L浓度接种时用蚀斑法检测病毒滴度系统最稳定,可供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滴度检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hk21细胞 蚀斑法 传代频次 接种浓度 参考
下载PDF
风疹病毒分离株在BHK_(21)细胞中的形态与形态发生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志玉 宋艳艳 +3 位作者 姚苹 王桂亭 许洪芝 《中国病毒学》 CSCD 1996年第4期343-347,共5页
利用超薄切片电子显微镜技术对本室分离的风疹病病毒(RV)JR_(23)株在BHK_(21),细胞中的形态及形态发生过程进行了研究,同时与RV标准野毒株Gos-10作了比较。结果表明,RVJR_(23)株感染BHK_(... 利用超薄切片电子显微镜技术对本室分离的风疹病病毒(RV)JR_(23)株在BHK_(21),细胞中的形态及形态发生过程进行了研究,同时与RV标准野毒株Gos-10作了比较。结果表明,RVJR_(23)株感染BHK_(21),细胞后6h开始于细胞浆内观察到病毒颗粒,96h达到高峰。病毒颗粒呈图形,有双层脂质包膜包绕,直径45~75nm,核衣壳25~35nm。细胞浆内见到大量病毒相关颗粒,直径20~30nm。病毒包膜来自于细胞浆中的空泡膜或细胞膜。被RV感染的细胞浆中还观察到“繁殖复合体”,由膜性结构包绕着许多类似病毒颗粒的囊泡构成。丙株RV在形态与形态发生方面未发现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疹病毒 形态学 形态发生 bhk21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