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lectroacupuncture with different waveforms for primary dysmenorrhea: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1
作者 Xiaona Wu Jingxue Yuan +5 位作者 Jinxia Ni Xiuli Ma Ziniu Zhang Yini Hua Juwei Dong Bob Peng Wa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CAS 2024年第3期357-362,共6页
Objective:To observe and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different electroacupuncture waveforms on primary dysmenorrhea.Methods: This was a prospective,randomized,three-group,parallel-controlled trial.Participants wit... Objective:To observe and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different electroacupuncture waveforms on primary dysmenorrhea.Methods: This was a prospective,randomized,three-group,parallel-controlled trial.Participants with primary dysmenorrhe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dense-sparse wave,continuous wave,and discontinuous wave groups in a 1:1:1 ratio.Two lateral Ciliao(BL 32)points were used.All three groups started treatment 3–5 days before menstruation,once a day for six sessions per course of treatment,one course of treatment per menstrual cycle,and three menstrual cycles.The primary outcome measure was the proportion with an average visual analog scale(VAS)score reduction of≥50%from baseline for dysmenorrhea in the third menstrual cycle during treatment.The secondary outcome measures included changes in dysmenorrhea VAS scores,Cox Menstrual Symptom Scale scores and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taking analgesic drugs.Results: The proportion of cases where the average VAS score for dysmenorrhea decreased by≥50%from baseline in the third menstrual cycl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5).Precisely 30 min after acupuncture and regarding immediate analgesia on the most severe day of dysmenorrhea,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ense-sparse wave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two groups during the third menstrual cycle(P<.05).Additionally,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ense-sparse wave and discontinuous wave groups 24 h after acupuncture(P<.05).Conclusions: Waveform electroacupuncture can alleviate primary dysmenorrhea and its related symptoms in patients.The three groups showed similar results in terms of short-and long-term analgesic efficacy and a reduction in the number of patients taking analgesic drugs.Regarding achieving immediate analgesia,the dense-sparse wave group was slightly better than the other two grou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VEFORMS Ciliao(BL 32) ELECTROACUPUNCTURE Primary dysmenorrh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Dense-sparse waves Continuous waves Discontinuous waves
下载PDF
不同频次电针对压力性尿失禁大鼠膀胱尿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蔡明星 杨丹 +4 位作者 莫倩 张薇薇 丁斗 甘媛 申莉鑫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74-1478,共5页
目的 基于不同频次“针刺时效性”,观察电针介入时机对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大鼠膀胱尿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6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SUI模型组,电针治疗(电针)A组、B组、C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大鼠外均... 目的 基于不同频次“针刺时效性”,观察电针介入时机对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大鼠膀胱尿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6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SUI模型组,电针治疗(电针)A组、B组、C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大鼠外均进行卵巢切除和阴道扩张造模。造模成功后,每组大鼠均采用0.9%氯化钠溶液+无菌美兰混合液进行膀胱灌注,检测尿动力学相关指标。随后用电针治疗A组、B组、C组大鼠“次髎/中髎”穴,分别进行隔2日1次、隔1日1次、每日1次治疗。2周治疗结束后,再次观察各组大鼠尿动力学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漏尿点压、最大膀胱容量、排尿时间间隔显著下降(P<0.01);与SUI模型组比较,电针各组大鼠漏尿点压、最大膀胱容量、排尿时间间隔显著升高(P<0.05)。与电针A组比较,电针B组、C组大鼠漏尿点压升高(P<0.01)、大鼠排尿时间间隔延长(P<0.05),电针C组大鼠最大膀胱容量显著上升(P<0.01);与电针B组比较,电针C组大鼠漏尿点压、最大膀胱容量升高(P<0.05),排尿时间间隔延长(P<0.01)。结论 不同频次电针均能改善SUI大鼠膀胱尿道功能,但每日电针方案效果优于其他电针方案;每日电针主要通过缩短间隔时间、增加电针时效性来提高电针对SUI大鼠膀胱尿道功能的治疗作用。本研究进一步佐证了不同频次电针与针刺效应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次髎/中髎 压力性尿失禁 膀胱尿道功能 时效性
下载PDF
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大鼠尿流动力学和近端尿道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胡碧浓 刘琼 +7 位作者 瞿启睿 张雨辰 吴霞 吕山河 黄梓铭 张泓 艾坤 许明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1308-1314,共7页
目的 观察电针治疗后骶上脊髓损伤(suprasacral cord injury, SSCI)大鼠的膀胱最大容量(maximum cystometric capacity, MCC)、逼尿肌漏尿点压力(leakage point pressure, DLPP)和近端尿道组织形态学的变化,通过分析近端尿道组织结构形... 目的 观察电针治疗后骶上脊髓损伤(suprasacral cord injury, SSCI)大鼠的膀胱最大容量(maximum cystometric capacity, MCC)、逼尿肌漏尿点压力(leakage point pressure, DLPP)和近端尿道组织形态学的变化,通过分析近端尿道组织结构形态和细胞成分变化具体引起的功能改变,探讨电针治疗在改善SSCI大鼠下尿路功能的过程中对近端尿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6只SD雌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抽取12只成为空白组;剩余大鼠采用改良的Hassan Shaker法在T10脊髓节段全横断制作SSCI大鼠模型,脊髓休克期后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12只/组。电针组取“次髎”“中极”“三阴交”穴予持续电针刺激40 min,空白组与模型组捆绑固定40 min,1次/d,连续7 d。治疗结束后麻醉大鼠,行尿流动力学检测(MCC和DLPP);随后处死,剪取大鼠近端尿道组织,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结构。结果 与空白组比,模型组大鼠MCC和DLPP均显著升高(P<0.01);电针组大鼠MCC和DLPP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DLPP较空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C仍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尿路上皮细胞结构损伤减轻,固有层胶原纤维弯曲折叠,平滑肌层胶原纤维浸润减少。结论 电针刺激T10脊髓节段全横断大鼠“中极”“次髎”“三阴交”穴,可能通过减小MCC和DLPP,降低膀胱尿道由于过度充盈所承受的张力,从而保护近端尿道组织结构,提高其顺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膀胱 膀胱颈 尿道内括约肌 尿路上皮细胞 平滑肌 电针 次髎 中极 三阴交
下载PDF
电针次髎、耳甲调节大鼠胃内压和心率变异性效应方向一致性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詹铮 潘彦宏 姜劲峰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501-2508,共8页
目的观察电针次髎与电针耳甲调节胃内压和心率变异性的效应方向一致性,并观察两者联合电针是否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耳甲组、次髎组和“耳甲+次髎”组,每组8只。各组大鼠分别电针(30 Hz,2 mA,波宽0.2 ms±30%,... 目的观察电针次髎与电针耳甲调节胃内压和心率变异性的效应方向一致性,并观察两者联合电针是否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耳甲组、次髎组和“耳甲+次髎”组,每组8只。各组大鼠分别电针(30 Hz,2 mA,波宽0.2 ms±30%,连续波)2 min,并于电针前和电针期间检测胃内压、心率变异性。结果①与电针前相比,胃内压变化:耳甲电针干预可显著升高胃内压,尤其在干预的30-60 s(P<0.05)、60-90 s期间(P<0.05);次髎电针干预可显著升高胃内压,尤其在干预的60-90 s期间(P<0.05);“耳甲+次髎”电针干预可显著升高胃内压,尤其在干预的60-90 s(P<0.01)、90-120 s期间(P<0.05)。“耳甲+次髎”电针干预的胃内压变化倍率,既显著高于同期耳甲电针,尤其在干预的60-90 s(P<0.01)、90-120 s期间(P<0.01),也显著高于同期次髎电针,尤其在干预的60-90 s(P<0.05)、90-120 s期间(P<0.05)。②与电针前相比,心率变异性变化:耳甲电针干预的高频(HF)在干预全程均显著升高(P<0.01,P<0.05,P<0.01,P<0.05)、低频(LF)在干预全程均显著升高(P<0.01,P<0.01,P<0.05,P<0.05)、极低频(VLF)在干预全程均显著升高(P<0.05,P<0.05,P<0.05,P<0.05);次髎电针干预的HF在干预全程均显著升高(P<0.05,P<0.05,P<0.05,P<0.05)、LF在干预全程均显著升高(P<0.05,P<0.05,P<0.05,P<0.05)、VLF在干预全程均显著升高(P<0.05,P<0.05,P<0.05,P<0.05);“耳甲+次髎”电针干预的HF在干预全程均显著升高(P<0.05,P<0.05,P<0.05,P<0.05)、LF在干预全程均显著升高(P<0.001,P<0.05,P<0.01,P<0.01)、VLF在干预全程均显著升高(P<0.05,P<0.01,P<0.05,P<0.05)。耳甲电针干预可显著降低LF/HF,尤其在干预的0-30 s(P<0.01)、30-60 s(P<0.05)、60-90 s期间(P<0.05);次髎电针干预可显著降低LF/HF,尤其在干预的0-30 s期间(P<0.05);“耳甲+次髎”电针干预可显著降低LF/HF,尤其在干预的30-60 s(P<0.05)、60-90 s(P<0.01)、90-120 s期间(P<0.01)。“耳甲+次髎”电针干预的LF/HF变化倍率,既显著低于同期耳甲电针,尤其在干预的90-120 s期间(P<0.05),也显著低于同期次髎电针,尤其在干预的60-90 s(P<0.05)、90-120 s期间(P<0.05)。结论电针次髎与电针耳甲调节迷走神经的效应方向基本一致,两者联合电针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内压 心率变异性 迷走神经调控 次髎 耳甲
下载PDF
电针次髎/中髎穴抑制膀胱过度活动的穴位特异性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刘丛丛 王扬 +2 位作者 莫倩 王伟明 刘志顺 《环球中医药》 CAS 2013年第12期885-890,共6页
目的探讨次髎和中髎穴抑制膀胱过度活动的穴位特异性。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5个电针组:次髎/中髎组、委中组、三阴交组、通天组、合谷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均先采用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基线Ⅰ),继以0.25%乙酸膀胱灌注建... 目的探讨次髎和中髎穴抑制膀胱过度活动的穴位特异性。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5个电针组:次髎/中髎组、委中组、三阴交组、通天组、合谷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均先采用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基线Ⅰ),继以0.25%乙酸膀胱灌注建立大鼠膀胱过度活动模型(基线Ⅱ)。造模成功后,5个电针组进行电针治疗5分钟,模型组不予电针治疗。电针后再次以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观察灌注期间大鼠排尿间隔时间、膀胱排尿压力、膀胱基础压力和平均排尿压力的改变。结果与基线Ⅰ相比,基线Ⅱ时各组排尿间隔时间显著缩短(P<0.01)、膀胱排尿压力和平均排尿压力显著下降(P<0.01)。电针干预后,各组排尿间隔时间较基线Ⅱ均显著延长,仅次髎/中髎组与基线Ⅰ比较差异不显著,并且其增加值显著大于模型组(P<0.001)和其他电针组(P<0.01,或P<0.05)。次髎/中髎组电针后膀胱排尿压力较基线Ⅱ显著升高(P<0.05)、与基线Ⅰ差异不显著,并显著高于模型组(P<0.001)和其他电针组(P<0.05)。结论次髎、中髎可有效抑制膀胱过度活动,此抑制效应具有穴位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髎 中髎 膀胱过度活动症 穴位特异性
下载PDF
电针次、会阳治疗老年尿失禁疗效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刘志顺 邵淑娟 +4 位作者 叶永铭 李以松 黄漫 张虹 刘军 《上海针灸杂志》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4-15,共2页
采用国际控制尿便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系统观察电针次、会阳治疗老年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并随机设立常规针灸对照组。结果表明电针组具有起效快(治疗1次有效率60%),治愈率高(73%),疗程短的特点,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经... 采用国际控制尿便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系统观察电针次、会阳治疗老年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并随机设立常规针灸对照组。结果表明电针组具有起效快(治疗1次有效率60%),治愈率高(73%),疗程短的特点,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非常显著(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失禁 针灸疗法 次LIAO穴 会阳穴 老年人
下载PDF
电针肾俞、次髎穴改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包瑞 尹洪娜 +6 位作者 师帅 刘长燕 盛国滨 田杨杨 苏航 崔一之 刘再然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9期1194-1197,共4页
观察电针肾俞、次髎穴改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疗效,为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治疗提供一种疗效显著、操作简单、患者受益最大的治疗方法。方法将40例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肾... 观察电针肾俞、次髎穴改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疗效,为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治疗提供一种疗效显著、操作简单、患者受益最大的治疗方法。方法将40例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肾俞穴、次髎穴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关元、中极、膀胱俞、三阴交、肾俞治疗,疗程均为4周(针灸1次/d,每周休息1 d)。比较治疗前后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量表(OABSS)评分、24 h排尿次数、尿垫称重重量及膀胱过度活动症问卷简表(OAB-QSF)评分等。结果治疗后,两组OABSS评分、24 h排尿次数、尿垫称重重量及膀胱过度活动症问卷简表(OAB-QSF)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肾俞、次髎穴治疗OAB疗效显著,治疗组明显改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膀胱过度活动症 肾俞 次髎
下载PDF
针药结合疗法对免疫性不育大鼠血清抗精子抗体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何燕萍 唐纯志 +4 位作者 梁国珍 李功营 林锦泉 李万瑶 赖秀丽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疗法对免疫性不育大鼠模型血清抗精子抗体的影响。【方法】将 80只SD大鼠分为 4组 ,采用主动免疫法建立血清抗精子抗体 (ASAb)阳性大鼠模型 ,并于造模时同期分别用针刺 (取穴关元俞、次 )、归肾液 (由熟地、菟丝...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疗法对免疫性不育大鼠模型血清抗精子抗体的影响。【方法】将 80只SD大鼠分为 4组 ,采用主动免疫法建立血清抗精子抗体 (ASAb)阳性大鼠模型 ,并于造模时同期分别用针刺 (取穴关元俞、次 )、归肾液 (由熟地、菟丝子、女贞子、淮山、枸杞子、桑寄生、山萸肉等组成 )及针药结合治疗。【结果】针刺结合归肾液治疗组SD大鼠血清ASAb阴性率明显高于归肾液、针刺治疗组 (P <0 .0 5及P <0 .0 1)。【结论】说明针药结合有抑制ASAb产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不育 针灸疗法 中医药疗法 抗精子抗体 归肾液
下载PDF
八髎穴齐刺法结合盆底康复训练治疗顽固性产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4
9
作者 王宝成 于华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1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八髎穴齐刺法结合盆底康复训练治疗顽固性产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0月经阴道分娩、确诊为顽固性尿潴留患者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开放式导尿常规处理和心理疏导,治疗组... 目的探讨应用八髎穴齐刺法结合盆底康复训练治疗顽固性产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0月经阴道分娩、确诊为顽固性尿潴留患者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开放式导尿常规处理和心理疏导,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八髎穴齐刺法结合盆底康复训练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残余尿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6%),治疗组治疗后导尿时间、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髎穴齐刺法结合盆底康复训练治疗顽固性产后尿潴留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癃闭 针刺 八髎穴 盆底肌训练
下载PDF
针刀松解夹脊穴配合深刺次髎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2
10
作者 葛明富 王柏卿 +2 位作者 高曦 王跃胜 房功喜 《针灸临床杂志》 2018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观察运用小针刀松解夹脊穴配合深刺次髎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相关诊断标准,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实施小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对其症状改善及功能恢... 目的:观察运用小针刀松解夹脊穴配合深刺次髎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相关诊断标准,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实施小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对其症状改善及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优于对照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VAS评分、ODI指数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两组组内治疗前后对比(P<0.05),有明显差异。结论:运用针刀松解夹脊穴配合深刺次髎穴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明显,操作简便,安全系数高,并发症少,患者乐于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刀疗法 针刀松解 次髎穴 深刺 夹脊穴
下载PDF
方剑乔教授针灸治疗术后尿潴留经验探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邦伟 周传龙 +2 位作者 王超 刘盈君 方剑乔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835-838,共4页
[目的]探讨方剑乔教授针灸治疗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诊,查阅术后尿潴留的相关文献记载,探讨中医对该病理论渊源及治疗的认识,从病因病机和治疗特点等方面总结方教授临床针灸治疗术后尿潴留的经验,并附验案一则。[结果... [目的]探讨方剑乔教授针灸治疗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诊,查阅术后尿潴留的相关文献记载,探讨中医对该病理论渊源及治疗的认识,从病因病机和治疗特点等方面总结方教授临床针灸治疗术后尿潴留的经验,并附验案一则。[结果]方教授认为该病病机为肾与膀胱气化不利,针灸治疗采用深刺结合低频电针强刺激次髎穴及重灸腹部腧穴的方法,腹背同治,以推动膀胱气化,通调水道,通利小便。所举验案为笔者临床跟诊过程中所见的术后尿潴留患者,方教授运用骶部电针强刺激结合腹部重灸治疗,临床疗效显著。[结论]方教授采用深刺结合低频电针强刺激次髎穴及重灸腹部腧穴的方法治疗术后尿潴留,疗效卓著,值得深入研究、推广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艾灸 次髎穴 术后尿潴留 经验探析 方剑乔
下载PDF
电针加盆底肌训练治疗术后尿潴留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呈新 关玲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第6期550-552,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加盆底肌训练治疗术后尿潴留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入院日期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应用电针次髎穴加盆底肌训练治疗,对照组用间歇导尿法。采用疗效评价、首次排尿时间、残余尿量、尿路感染的例数作为... 目的观察电针加盆底肌训练治疗术后尿潴留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入院日期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应用电针次髎穴加盆底肌训练治疗,对照组用间歇导尿法。采用疗效评价、首次排尿时间、残余尿量、尿路感染的例数作为治疗前后总体健康程度的评定。结果治疗组好转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排尿恢复时间更短,残余尿量更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加盆底肌训练可以有效治疗术后尿潴留,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次髎 手术后并发症 尿潴留 盆底肌训练
下载PDF
穴位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治疗痛经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3
作者 石海卫 李丽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2期178-179,共2页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穴注组20例、针刺组20例、药物组20例。结果在治疗5 min、15 min后,穴注组在止痛的即时效果方面较针刺组和药物组优越,治疗后30 min、治疗3个月后穴注组和针刺组较药物组...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穴注组20例、针刺组20例、药物组20例。结果在治疗5 min、15 min后,穴注组在止痛的即时效果方面较针刺组和药物组优越,治疗后30 min、治疗3个月后穴注组和针刺组较药物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结果表明针刺和穴位注射在远期疗效方面较服用止痛药效果更好;穴位注射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的止痛效果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经 水针 次髎
下载PDF
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膀胱尿失禁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程先宽 孙迎春 《上海针灸杂志》 2019年第6期646-649,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八髎、会阳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膀胱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脊髓损伤神经源膀胱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 PT)、作业治疗(occupational ... 目的观察电针八髎、会阳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膀胱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脊髓损伤神经源膀胱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 PT)、作业治疗(occupational therapy, OT)、间歇导尿等治疗。治疗组加电针八髎、会阳。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进行残余尿量、导尿次数、导尿量、尿白细胞计数、尿失禁量表问卷评分等评定,进行疗效评价及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导尿次数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导尿量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尿白细胞计数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ICI-Q-SF评分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八髎、会阳结合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脊髓损伤神经源膀胱尿失禁状况,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康复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脊髓损伤 神经源膀胱 尿失禁 八髎 会阳
下载PDF
针刺次髎穴改善肛肠术后疼痛水肿的效果及相关疼痛介质、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平 薛京花 寇文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7-90,共4页
目的 研究针刺次髎穴改善肛肠术后疼痛水肿的效果及相关疼痛介质、炎性因子水平变化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便利法抽取2019年1月—2021年4月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行结直肠手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先后顺序,采用单双号法将纳入... 目的 研究针刺次髎穴改善肛肠术后疼痛水肿的效果及相关疼痛介质、炎性因子水平变化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便利法抽取2019年1月—2021年4月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行结直肠手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先后顺序,采用单双号法将纳入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中药熏洗坐浴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针刺次髎穴,1次/d,连续7 d。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T0)及治疗3 d(T1)、治疗7 d(T2)后疼痛评分、水肿评分和疼痛介质[血清前列腺素E(prostaglandin E2,PGE)、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炎性因子[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8(interleukin-18,IL-8)]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痊愈率45.00%(18/40)、总有效率97.50%(39/40)分别高于对照组[30.00%(12/40)、82.50%(33/40)],无效率2.50%(1/40)低于对照组[17.50%(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水肿评分及PGE、IL-1β、IL-8水平均呈下降趋势,β-EP水平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观察组疼痛评分、水肿评分及PGE、IL-1β、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β-E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次髎穴通过疏通经络、泻热宣畅等方式能使肛肠术后患者气血畅通、阴阳调和而有助于减少疼痛介质和炎性因子大量释放,继而实现改善肛肠术后创面疼痛水肿等目标,具有可靠的治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肠术后 针刺 次髎穴 疼痛 水肿 疼痛介质 炎性因子
下载PDF
大鼠“次髎”穴的取穴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笑萌 许明 +3 位作者 邓石峰 余雨荷 艾坤 张泓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1期1373-1376,共4页
目的总结和分析实验过程中取穴时出现的问题,在“次髎”穴解剖结构的基础上,为实际操作中大鼠“次髎”穴的定位探寻一种准确可行的取穴方法。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各20只。对照组以Cy1棘突为骨性标志进行穴位定位... 目的总结和分析实验过程中取穴时出现的问题,在“次髎”穴解剖结构的基础上,为实际操作中大鼠“次髎”穴的定位探寻一种准确可行的取穴方法。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各20只。对照组以Cy1棘突为骨性标志进行穴位定位,实验组以L6棘突为骨性标志进行穴位定位。分别对两组大鼠进行“次髎”穴定位及针刺,并在X线下对大鼠腰骶部正、侧位进行观察,检验针尖是否准确插入S2后孔中。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准确率分别为50.0%、85.0%。结论以L6棘突为骨性标志进行大鼠“次髎”穴位的定位准确率更高,今后对动物穴位的定位应综合解剖学、针下手感等方面进行描述,并结合影像学检查,更加直观的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髎 取穴方法 大鼠 Cy1棘突 L6棘突
下载PDF
刘喆教授针刺次髎穴临证验案发微 被引量:7
17
作者 胡文盈 殷洁 +1 位作者 盛雨奇 刘喆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2期1004-1006,共3页
[目的]探讨刘喆教授针刺次髎为主穴治疗多种疾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次髎穴的三个病案举隅,讨论阐述刘喆教授以次髎为主穴治疗临床多种疾病的独到见解和临床经验,总结刘喆教授以次髎为主穴治疗不同疾病的配穴方法及针刺手法特点。[结... [目的]探讨刘喆教授针刺次髎为主穴治疗多种疾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次髎穴的三个病案举隅,讨论阐述刘喆教授以次髎为主穴治疗临床多种疾病的独到见解和临床经验,总结刘喆教授以次髎为主穴治疗不同疾病的配穴方法及针刺手法特点。[结果]刘喆教授认为次髎穴是临床中十分常用的穴位之一,善理下焦,健腰腿,针刺次髎穴可调理膀胱、补益肾气,治疗阳痿、遗尿遗精等男性生殖疾病,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和腰痛病、下肢痿痹等。所举的以次髎穴为主穴针刺治疗阳痿、肠粘连便秘及原发性痛经的案例也取得显著疗效。[结论]刘喆教授以次髎穴为主穴治疗多种疾病经验独到,疗效显著,给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值得学习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髎穴 阳痿 肠粘连 痛经 刘喆 医案 临床经验 针刺
下载PDF
单穴次髎与关元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18
作者 孔熠 卜彦青 +1 位作者 杜以君 贾红玲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2期172-174,共3页
目的比较次髎穴与关元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镇痛特异性。方法将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关元组、次髎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分别记录针刺前即时、针刺留针期间、起针后多时点的即时疼痛指数,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在针刺后迅速... 目的比较次髎穴与关元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镇痛特异性。方法将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关元组、次髎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分别记录针刺前即时、针刺留针期间、起针后多时点的即时疼痛指数,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在针刺后迅速产生止痛作用并持续加强,次髎组优于关元组,且次髎穴临床止痛效能在起针后30 min达到最大峰值。结论次髎穴即时针刺镇痛效果优于关元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元 次髎 痛经 针刺
下载PDF
电针次髎穴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李炀 张润宁 刘欣 《山东中医杂志》 2020年第2期171-176,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次髎穴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模型大鼠膀胱组织形态、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通道1(HCN1)蛋白表达、HCN1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次髎穴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按照随... 目的:观察电针次髎穴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模型大鼠膀胱组织形态、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通道1(HCN1)蛋白表达、HCN1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次髎穴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各10只。对照组大鼠正常饲养,不进行其他干预。模型组、电针组大鼠采用改良脊髓完全横断法建立脊髓全横断模型,并在T10水平上建成完全性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模型。待大鼠度过脊休克期后,电针组给予电针次髎穴治疗,日1次,连续14 d;模型组大鼠每日在自制简易电针治疗辅助装置内放置15 min,不进行其他干预。干预14 d后,取各组大鼠膀胱组织标本,HE染色观察膀胱组织形态;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膀胱组织HCN1蛋白相对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HCN1 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膀胱壁增厚,黏膜上皮增生,固有层、平滑肌层增厚,可见炎性细胞浸润,肌细胞肥大、排列紊乱、间隙增宽;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上述膀胱组织形态变化程度较轻。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膀胱组织HCN1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大鼠膀胱组织HCN1蛋白表达较模型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膀胱组织HCN1 mRNA表达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大鼠膀胱组织HCN1 mRNA表达较模型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次髎穴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模型大鼠膀胱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降低HCN1mRNA表达、减少HCN1数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电针 次髎穴 组织形态学 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通道1
下载PDF
深刺三阴交/中髎(次髎)对急性尿潴留大鼠膀胱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20
作者 莫倩 杨硕 +5 位作者 何婷 何卓凡 罗阳 苏婷 杨旭黎 江瑶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1980-1983,共4页
目的:探讨深刺三阴交/中髎(次髎)对急性尿潴留(acute urinary retention,AUR)大鼠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深刺三阴交组、深刺中髎(次髎)组,每组10只。均先采用0.9%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60 min,测定正... 目的:探讨深刺三阴交/中髎(次髎)对急性尿潴留(acute urinary retention,AUR)大鼠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深刺三阴交组、深刺中髎(次髎)组,每组10只。均先采用0.9%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60 min,测定正常状态下膀胱的尿动力学数据,继予0.9%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造模。造模成功后,正常组、模型组不予针刺治疗,深刺三阴交组、深刺中髎(次髎)组进行针刺。针刺后再次以0.9%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观察灌注期间大鼠排尿时膀胱最大压力、排尿间隔时间、排尿时膀胱收缩时间的改变。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排尿时膀胱最大压力下降(P<0.01),排尿间隔时间延长(P<0.05)。深刺三阴交组,与针刺前相比,排尿时膀胱最大压力升高(P<0.01);排尿间隔时间缩短(P<0.05);排尿时膀胱收缩时间延长。深刺中髎(次髎)组针刺后干预后,与针刺前相比,排尿时膀胱最大压力升高(P<0.01);排尿间隔时间缩短(P<0.01);排尿时膀胱收缩时间增加(P<0.05)。针刺三阴交与针刺中髎(次髎)针刺后,各组组间相比,大鼠排尿时膀胱最大压力、排尿间隔时间、排尿时膀胱收缩时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深刺三阴交/中髎(次髎)治疗AUR大鼠主要是通过刺激相关神经节段腧穴从而使AUR大鼠排尿时膀胱最大压力升高、排尿间隔时间缩短、排尿时膀胱收缩时间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刺 三阴交 中髎(次髎) 急性尿潴留 大鼠 膀胱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