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针深刺中髎、会阳结合电针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贾文 王钏 +1 位作者 尹莹 乐薇 《山西中医》 2024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观察长针深刺中髎、会阳结合电针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予长针深刺双侧中髎、会阳后结合电针治疗;对照组予索利那新口服,两组均治疗8周。分别在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长针深刺中髎、会阳结合电针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予长针深刺双侧中髎、会阳后结合电针治疗;对照组予索利那新口服,两组均治疗8周。分别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国际尿失禁问卷(ICIQ SF)、膀胱过度活动症问卷简表(OAB-q SF)、白天排尿次数、夜尿次数、急迫性尿失禁次数、尿急次数和尿流动力学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OABSS评分、ICIQ SF评分、OAB-q SF评分、白天排尿次数、夜尿次数、急迫性尿失禁次数、尿急次数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在改善OABSS评分、OAB-q SF评分、白天排尿次数、急迫性尿失禁次数、尿急次数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尿流动力学指标中最大膀胱测压容量、最大尿流率和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治疗组在改善残余尿量和最大尿流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针深刺中髎、会阳可有效改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过度活动症 中髎 会阳 电针 针灸疗法
下载PDF
Electroacupuncture with different waveforms for primary dysmenorrhea: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2
作者 Xiaona Wu Jingxue Yuan +5 位作者 Jinxia Ni Xiuli Ma Ziniu Zhang Yini Hua Juwei Dong Bob Peng Wa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CAS 2024年第3期357-362,共6页
Objective:To observe and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different electroacupuncture waveforms on primary dysmenorrhea.Methods: This was a prospective,randomized,three-group,parallel-controlled trial.Participants wit... Objective:To observe and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different electroacupuncture waveforms on primary dysmenorrhea.Methods: This was a prospective,randomized,three-group,parallel-controlled trial.Participants with primary dysmenorrhe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dense-sparse wave,continuous wave,and discontinuous wave groups in a 1:1:1 ratio.Two lateral Ciliao(BL 32)points were used.All three groups started treatment 3–5 days before menstruation,once a day for six sessions per course of treatment,one course of treatment per menstrual cycle,and three menstrual cycles.The primary outcome measure was the proportion with an average visual analog scale(VAS)score reduction of≥50%from baseline for dysmenorrhea in the third menstrual cycle during treatment.The secondary outcome measures included changes in dysmenorrhea VAS scores,Cox Menstrual Symptom Scale scores and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taking analgesic drugs.Results: The proportion of cases where the average VAS score for dysmenorrhea decreased by≥50%from baseline in the third menstrual cycl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5).Precisely 30 min after acupuncture and regarding immediate analgesia on the most severe day of dysmenorrhea,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ense-sparse wave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two groups during the third menstrual cycle(P<.05).Additionally,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ense-sparse wave and discontinuous wave groups 24 h after acupuncture(P<.05).Conclusions: Waveform electroacupuncture can alleviate primary dysmenorrhea and its related symptoms in patients.The three groups showed similar results in terms of short-and long-term analgesic efficacy and a reduction in the number of patients taking analgesic drugs.Regarding achieving immediate analgesia,the dense-sparse wave group was slightly better than the other two grou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VEFORMS Ciliao(BL 32) ELECTROACUPUNCTURE Primary dysmenorrh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Dense-sparse waves Continuous waves Discontinuous waves
下载PDF
不同频次电针对压力性尿失禁大鼠膀胱尿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蔡明星 杨丹 +4 位作者 莫倩 张薇薇 丁斗 甘媛 申莉鑫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74-1478,共5页
目的 基于不同频次“针刺时效性”,观察电针介入时机对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大鼠膀胱尿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6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SUI模型组,电针治疗(电针)A组、B组、C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大鼠外均... 目的 基于不同频次“针刺时效性”,观察电针介入时机对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大鼠膀胱尿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6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SUI模型组,电针治疗(电针)A组、B组、C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大鼠外均进行卵巢切除和阴道扩张造模。造模成功后,每组大鼠均采用0.9%氯化钠溶液+无菌美兰混合液进行膀胱灌注,检测尿动力学相关指标。随后用电针治疗A组、B组、C组大鼠“次髎/中髎”穴,分别进行隔2日1次、隔1日1次、每日1次治疗。2周治疗结束后,再次观察各组大鼠尿动力学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漏尿点压、最大膀胱容量、排尿时间间隔显著下降(P<0.01);与SUI模型组比较,电针各组大鼠漏尿点压、最大膀胱容量、排尿时间间隔显著升高(P<0.05)。与电针A组比较,电针B组、C组大鼠漏尿点压升高(P<0.01)、大鼠排尿时间间隔延长(P<0.05),电针C组大鼠最大膀胱容量显著上升(P<0.01);与电针B组比较,电针C组大鼠漏尿点压、最大膀胱容量升高(P<0.05),排尿时间间隔延长(P<0.01)。结论 不同频次电针均能改善SUI大鼠膀胱尿道功能,但每日电针方案效果优于其他电针方案;每日电针主要通过缩短间隔时间、增加电针时效性来提高电针对SUI大鼠膀胱尿道功能的治疗作用。本研究进一步佐证了不同频次电针与针刺效应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次髎/中髎 压力性尿失禁 膀胱尿道功能 时效性
下载PDF
基于SCF/C-kit通路探讨次髎穴注射甲钴胺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的治疗机制
4
作者 李卓伦 张润宁 +2 位作者 丁天红 刘欣 周孝敏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12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次髎穴注射甲钴胺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SCF/C-kit通路的影响。方法:36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穴位注射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仅咬除椎板,不损伤脊髓;模型组和穴位注射组... 目的:探讨次髎穴注射甲钴胺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SCF/C-kit通路的影响。方法:36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穴位注射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仅咬除椎板,不损伤脊髓;模型组和穴位注射组大鼠通过改良Allen’s法制作T10脊髓损伤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穴位注射组于次髎穴直刺15 mm注射甲钴胺,0.1 mL/次,1次/d,左右交替,共干预28 d。HE染色观察膀胱组织和肾脏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RT-qPCR检测膀胱SCF mRNA、C-kit mRNA、JAK2 mRNA、STAT3 mRNA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膀胱组织SCF、C-kit、JAK2、STAT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膀胱组织黏膜层可见上皮细胞变性脱落,胞质空泡化,固有层可见较多毛细血管淤血扩张,伴有少量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浸润,结缔组织排列疏松;肾皮质可见多处肾小管萎缩,伴有结缔组织增生及少量淋巴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膀胱组织中SCF、C-kit、JAK2、STAT3的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穴位注射组大鼠膀胱上皮细胞变性脱落减少,固有层局部可见水肿,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肾皮质中未见肾小管萎缩,未发现有结缔组织增生和淋巴细胞浸润。穴位注射组大鼠膀胱组织中SCF、C-kit、JAK2、STAT3的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次髎穴注射甲钴胺可改善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的膀胱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降低了膀胱组织中SCF、C-kit、JAK2、STAT3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穴位注射 次髎穴 甲钴胺 神经源性膀胱 大鼠
下载PDF
补体应答基因32在小鼠部分肝切除后肝再生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兴元 杨艳芳 +4 位作者 陈琰 胡文慧 赵小英 唐俊明 孔德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396-2405,共10页
目的 探讨补体应答基因32(RGC32)在部分肝切除(PH)术后肝再生过程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42只10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切除小鼠完整的肝脏称重、拍照作为正常对照(sham组),进一步切除肝左叶和肝中叶后称重、拍照作为手术对... 目的 探讨补体应答基因32(RGC32)在部分肝切除(PH)术后肝再生过程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42只10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切除小鼠完整的肝脏称重、拍照作为正常对照(sham组),进一步切除肝左叶和肝中叶后称重、拍照作为手术对照(0 d组),sham组和0 d组共用一组小鼠]、术后1天组(1 d)、术后2天组(2 d)、术后4天组(4 d)、术后6天组(6 d)、术后8天组(8 d)和术后10天组(10 d),每组6只;PH术建模成功后分别于术后1、2、4、6、8、10天处死小鼠,收集小鼠肝脏,检测肝脏大小变化。HE和油红O染色评估肝组织形态学变化,血清ALT、AST检测评价肝功能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Ki67表达并分析肝再生过程中细胞增殖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肝再生过程中RGC32的表达及其亚细胞分布。Ed U细胞增殖实验分析L02细胞过表达或者敲除RGC32对肝细胞增殖的影响。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结果 PH术后肝脏逐渐增大,第0~6天为肝体比(肝脏质量/体质量)上升的高峰期,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第6~10天肝脏大小变化不明显。PH术后肝脏脂滴显著增多,随着肝再生,脂滴减少,且呈现门静脉区和中央静脉区差异化(P值均<0.05)。与sham组比较,PH术后1天,血清ALT、AST水平明显升高(P值均<0.05),随后分别于术后第6天和术后第2天恢复至sham组水平(P值均>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PH术后PCNA和Ki67阳性肝实质细胞数迅速增多,第2天数目最多,分别为86±5和89±5,随后逐渐减少;而PCNA和Ki67阳性非实质细胞数逐渐增多,第6天才达到高峰,分别为34±5和25±3,随后逐渐减少。PH术后总RGC32表达在第2天升到最高,随后逐渐降低,细胞质RGC32表达变化趋势与之一致;而细胞核RGC32的表达在PH术后第2天降到最低,随后逐渐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细胞核RGC32的表达与肝实质细胞的增殖呈负相关(R2=0.308 3,P=0.016 7),细胞质RGC32的表达与肝实质细胞的增殖呈正相关(R2=0.808 6,P<0.000 1)。细胞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RGC32过表达EdU阳性率减少15.6%(P<0.01),敲低RGC32表达EdU阳性率增加19.2%(P<0.01)。结论 肝实质细胞和非实质细胞增殖不同步,共同参与了肝脏再生。肝切除术后肝再生过程中,RGC32表达存在核质分布差异,核RGC32对肝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应答基因32 肝切除术 肝再生 小鼠 近交C57BL
下载PDF
针刺次髎对大鼠自主神经系统相关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潘彦宏 詹铮 姜劲峰 《河南中医》 2023年第1期39-45,共7页
目的:观察针刺次髎穴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致全身重度炎症模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及针刺次髎穴对正常大鼠孤束核(nucleus tractus solitarii, NTS)神经元、蓝斑(locus caeruleus, LC)神经元与迷走神经放电频率的影响... 目的:观察针刺次髎穴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致全身重度炎症模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及针刺次髎穴对正常大鼠孤束核(nucleus tractus solitarii, NTS)神经元、蓝斑(locus caeruleus, LC)神经元与迷走神经放电频率的影响。方法:将18只体质量230~250 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次髎组,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大鼠腹腔注射6 mg·kg-1LPS制备全身重度炎症大鼠模型,次髎组分别于造模前后针刺次髎穴30 min, 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及IL-6的水平。将30只体质量300~320 g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孤束核组、蓝斑组、迷走神经组,所有大鼠均选取左侧次髎穴进行直刺,刺激30s,利用电生理技术记录孤束核、蓝斑、迷走神经神经元细胞放电频率,并采用滂胺天蓝标记所记录神经元的位置。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次髎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针刺前比较,针刺次髎可增加孤束核、蓝斑及迷走神经神经元放电频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次髎穴可降低LPS模型大鼠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增强自主神经系统相关神经元的放电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髎穴 针刺 神经元放电频率 孤束核 蓝斑 迷走神经 抗炎 大鼠
下载PDF
芯片塑封体点胶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
7
作者 谢政华 陈小飞 汪昌来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7-109,共3页
采用PCL6045BL芯片为运动控制核心,以STM32F103ZET6为主控芯片,设计了芯片塑封体自动点胶控制系统。采用ARM控制加螺杆式点胶方式,将整个控制系统主要分为主控系统和点胶头从控系统,在进行了硬件和软件详细方案设计的基础上,完成了整个... 采用PCL6045BL芯片为运动控制核心,以STM32F103ZET6为主控芯片,设计了芯片塑封体自动点胶控制系统。采用ARM控制加螺杆式点胶方式,将整个控制系统主要分为主控系统和点胶头从控系统,在进行了硬件和软件详细方案设计的基础上,完成了整个控制系统的整体方案设计,实现了对工作平台移动三轴坐标的精确控制,和对两个点胶头精确的点胶量控制,由三轴坐标移动工作平台和双点胶头协同动作完成芯片塑封体点胶动作,并实现了工程样机。该控制系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主控和从控系统体积小,点胶均匀且精度高,成本低,产能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芯片塑封体 点胶 运动控制 控制系统 STM32 PCL6045BL
下载PDF
电针“次髎”穴对逼尿肌反射亢进大鼠骶髓排尿中枢VR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9
8
作者 马晓晶 于金娜 +5 位作者 刘志顺 吴振宇 张云 吴广均 邓燕华 顾宝光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2期198-201,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次髎对逼尿肌反射亢进的效应及作用机理。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44只,脊髓横断术后纳入37只,分为手术后电针组16只、手术后模型组16只、正常组(假手术组)5只,电针组于大鼠出现尿失禁后给予电针双侧次髎,20Hz连续波每日1次,每... 目的:探讨电针次髎对逼尿肌反射亢进的效应及作用机理。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44只,脊髓横断术后纳入37只,分为手术后电针组16只、手术后模型组16只、正常组(假手术组)5只,电针组于大鼠出现尿失禁后给予电针双侧次髎,20Hz连续波每日1次,每次2h,共治疗14次,模型组、正常组不治疗,3组均于首次治疗前、末次治疗结束后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测,于末次疗后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辣椒素受体VR1表达的情况。结果:逼尿肌反射亢进大鼠(电针组和模型组)的最大膀胱内压升高(P<0.05),最大膀胱顺应性降低(P<0.05),骶髓排尿中枢VR1表达增多(P<0.05)。治疗后,电针组的最大膀胱内压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的最大膀胱内压亦明显降低(P<0.05),但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P<0.05)。疗后电针组的最大膀胱顺应性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的最大膀胱顺应性无明显变化(P>0.05)。疗后电针组骶髓排尿中枢VR1表达比模型组少,比正常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次髎"穴能抑制脊髓横断大鼠的膀胱活动过度状态,可以降低骶髓排尿中枢VR1的表达,表明C纤维活动减弱,这可能是电针"次髎"治疗逼尿肌反射亢进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髎 针刺 电针 逼尿肌反射亢进 VR1
下载PDF
电针次髎/中髎穴抑制膀胱过度活动的穴位特异性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刘丛丛 王扬 +2 位作者 莫倩 王伟明 刘志顺 《环球中医药》 CAS 2013年第12期885-890,共6页
目的探讨次髎和中髎穴抑制膀胱过度活动的穴位特异性。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5个电针组:次髎/中髎组、委中组、三阴交组、通天组、合谷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均先采用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基线Ⅰ),继以0.25%乙酸膀胱灌注建... 目的探讨次髎和中髎穴抑制膀胱过度活动的穴位特异性。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5个电针组:次髎/中髎组、委中组、三阴交组、通天组、合谷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均先采用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基线Ⅰ),继以0.25%乙酸膀胱灌注建立大鼠膀胱过度活动模型(基线Ⅱ)。造模成功后,5个电针组进行电针治疗5分钟,模型组不予电针治疗。电针后再次以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观察灌注期间大鼠排尿间隔时间、膀胱排尿压力、膀胱基础压力和平均排尿压力的改变。结果与基线Ⅰ相比,基线Ⅱ时各组排尿间隔时间显著缩短(P<0.01)、膀胱排尿压力和平均排尿压力显著下降(P<0.01)。电针干预后,各组排尿间隔时间较基线Ⅱ均显著延长,仅次髎/中髎组与基线Ⅰ比较差异不显著,并且其增加值显著大于模型组(P<0.001)和其他电针组(P<0.01,或P<0.05)。次髎/中髎组电针后膀胱排尿压力较基线Ⅱ显著升高(P<0.05)、与基线Ⅰ差异不显著,并显著高于模型组(P<0.001)和其他电针组(P<0.05)。结论次髎、中髎可有效抑制膀胱过度活动,此抑制效应具有穴位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髎 中髎 膀胱过度活动症 穴位特异性
下载PDF
银质针斜透刺次髎穴为主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李伟 王慧芳 +3 位作者 徐洪亮 程少丹 黄骏 陆念祖 《上海针灸杂志》 2012年第5期332-334,共3页
目的观察银质针斜透刺次髎为主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用银质针透刺次髎为主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温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腰椎日本骨科协... 目的观察银质针斜透刺次髎为主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用银质针透刺次髎为主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温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腰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腰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质针斜透刺次髎穴为主是一种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次髎 透针 腰椎管狭窄 银质针
下载PDF
八髎穴齐刺法结合盆底康复训练治疗顽固性产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4
11
作者 王宝成 于华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1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八髎穴齐刺法结合盆底康复训练治疗顽固性产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0月经阴道分娩、确诊为顽固性尿潴留患者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开放式导尿常规处理和心理疏导,治疗组... 目的探讨应用八髎穴齐刺法结合盆底康复训练治疗顽固性产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0月经阴道分娩、确诊为顽固性尿潴留患者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开放式导尿常规处理和心理疏导,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八髎穴齐刺法结合盆底康复训练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残余尿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6%),治疗组治疗后导尿时间、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髎穴齐刺法结合盆底康复训练治疗顽固性产后尿潴留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癃闭 针刺 八髎穴 盆底肌训练
下载PDF
DSS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动态评估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富凤 王汝俊 +2 位作者 潘华新 巫燕莉 李燕舞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1721-1727,共7页
目的:通过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 S S)诱导建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急、慢性模型,并动态监测小鼠结肠损伤、病理变化及血浆、结肠黏膜中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I L-18、I L-33等细胞因子的变... 目的:通过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 S S)诱导建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急、慢性模型,并动态监测小鼠结肠损伤、病理变化及血浆、结肠黏膜中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I L-18、I L-33等细胞因子的变化,以评估该模型.方法:6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采用3%DSS(分子量36000-50000)饮水1 wk造成结肠损伤,再恢复正常饮水3 wk,分别于第1、2、3、4周4个时间点对小鼠进行动态观察:小鼠粪便性状改变;结肠长度及结肠质量变化;结肠病理变化;结肠黏膜炎症评分;血浆与结肠黏膜中IL-1β、IL-18、IL-33变化.结果:造模1 wk后,小鼠出现腹泻、血便、懒动、蜷缩成堆,病理观察见结肠上皮糜烂、出血、多病灶浅溃疡,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黏膜及黏膜下层;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结肠质量增加(P<0.05),结肠长度缩短(P<0.01),结肠黏膜炎症评分明显增高(P<0.01);血浆和结肠黏膜中炎症因子I L-1β、IL-18、IL-33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造模2 wk后,模型小鼠血便逐渐减少,结肠黏膜下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结肠质量增高(P<0.01),结肠长度减少(P<0.01),结肠黏膜炎症评分增高(P<0.01),血浆中IL-1β、I L-18的浓度与结肠黏膜中I L-18的浓度仍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造模后3、4wk,小鼠活动及粪便性状恢复正常,结肠黏膜仍可见炎细胞浸润,肌纤维排列紊乱,结肠质量增加(P<0.01),结肠长度缩短(P<0.01),黏膜炎症评分、血浆与结肠黏膜中IL-1β、IL-18、IL-33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述指标的动态监测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DSS诱导的小鼠UC模型从急性到慢性的病理变化过程,可以为临床及相关药物作用研究提供病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葡聚糖硫酸钠 C57BL/6 溃疡性结肠炎 白介素-1β 白介素-18 白介素-33
下载PDF
电针次髎和会阳穴结合感应电治疗前列腺增生尿潴留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于向华 高维滨 陈丽娜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8-39,共2页
目的观察电针次髎、会阳穴配合感应电治疗前列腺增生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前列腺增生尿潴留患者用电针次髎、会阳穴配合感应电治疗,观察患者的残余尿量、尿潴留次数、临床疗效及一年随访复发情况。结果电针配合感应电治疗前列腺... 目的观察电针次髎、会阳穴配合感应电治疗前列腺增生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前列腺增生尿潴留患者用电针次髎、会阳穴配合感应电治疗,观察患者的残余尿量、尿潴留次数、临床疗效及一年随访复发情况。结果电针配合感应电治疗前列腺增生尿潴留有效率为82.8%;尿潴留次数越少,效果越好;复发率低。结论本法治疗前列腺增生尿潴留有较确切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症 尿潴留 电针疗法 次髂 会阳 感应电
下载PDF
小鼠来源的OX40融合蛋白的表达鉴定及优化表达 被引量:1
14
作者 杜雪梅 苏毅 +4 位作者 王晓燕 赵蕾 鞠吉雨 唐华平 冯永堂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5期25-28,共4页
目的鉴定及优化表达小鼠来源的OX40融合蛋白。方法将已构建好的pET32a-OX40重组质粒DNA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涂于含Amp平板筛选出阳性克隆,经Western blotting鉴定融合蛋白,对阳性克隆株通过改变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 目的鉴定及优化表达小鼠来源的OX40融合蛋白。方法将已构建好的pET32a-OX40重组质粒DNA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涂于含Amp平板筛选出阳性克隆,经Western blotting鉴定融合蛋白,对阳性克隆株通过改变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浓度、培养温度及时间条件,观察目的融合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转化的质粒经Western blotting鉴定,证实有目的蛋白表达。当温度、时间不变时,IPTG分别为0.1、0.2、0.4、0.6、0.8、1.0、2.0 mmol/L,7个不同浓度实验结果以0.4 mmol/L时蛋白表达量最高。当IPTG浓度、时间不变时,在20、25、30、35、40℃不同的温度点,以30℃时蛋白表达量最高。当温度、IPTG浓度不变时,1、2、3、4、5、6 h不同时间点,以4 h时蛋白表达量最高。结论小鼠来源的OX40融合蛋白在BL21细胞获得成功表达,并获得其最佳表达条件(IPTG浓度0.4 mmol/L、温度30℃、诱导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40融合蛋白 pET32a-OX40重组质粒DNA 大肠杆菌BL21 动物试验
下载PDF
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膀胱尿失禁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程先宽 孙迎春 《上海针灸杂志》 2019年第6期646-649,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八髎、会阳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膀胱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脊髓损伤神经源膀胱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 PT)、作业治疗(occupational ... 目的观察电针八髎、会阳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膀胱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脊髓损伤神经源膀胱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 PT)、作业治疗(occupational therapy, OT)、间歇导尿等治疗。治疗组加电针八髎、会阳。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进行残余尿量、导尿次数、导尿量、尿白细胞计数、尿失禁量表问卷评分等评定,进行疗效评价及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导尿次数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导尿量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尿白细胞计数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ICI-Q-SF评分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八髎、会阳结合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脊髓损伤神经源膀胱尿失禁状况,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康复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脊髓损伤 神经源膀胱 尿失禁 八髎 会阳
下载PDF
泻法针刺中髎、下髎配合电针治疗盆底痉挛综合征30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肖倩 刘春强 《河南中医》 2017年第10期1842-1844,共3页
目的:观察泻法针刺中髎、下髎配合电针治疗盆底痉挛综合征所致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本院肛肠科门诊治疗的盆底痉挛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泻法针刺中髎、下髎配合电针治... 目的:观察泻法针刺中髎、下髎配合电针治疗盆底痉挛综合征所致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本院肛肠科门诊治疗的盆底痉挛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泻法针刺中髎、下髎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给予平补平泻法针刺中髎、下髎配合电针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93.33%,对照组有效率8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功能长度、初始便意感容积、直肠肛管压力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泻法针刺中髎、下髎配合电针治疗盆底痉挛综合征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痉挛综合征 针刺 电针 中髎 下髎
下载PDF
基于STM32+PCL0645BL的嵌入式多轴运动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1
17
作者 常周林 《电子制作》 2015年第11期74-74,共1页
针对目前市面上多数运动控制器存在的问题,综合嵌入式微控制器与运动控制DSP两者的特点,设计了以STM32与PCL6045BL为核心的嵌入式运动控制系统,完美解决中小型工业设备中高速高精度的运动控制需求。相比传统的运动控制卡,具有成本低、... 针对目前市面上多数运动控制器存在的问题,综合嵌入式微控制器与运动控制DSP两者的特点,设计了以STM32与PCL6045BL为核心的嵌入式运动控制系统,完美解决中小型工业设备中高速高精度的运动控制需求。相比传统的运动控制卡,具有成本低、体积小、功耗低、运行稳定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中小型数控机床、包装机械、各类切割机、雕刻机等数控运动设备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控制 STM32 PCL6045BL
下载PDF
Taq DNA聚合酶的热纯化制备 被引量:3
18
作者 丁燕华 刘树涛 齐庆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0153-10155,共3页
[目的]提高Taq DNA聚合酶的制备效率。[方法]利用Ni柱亲和色谱纯化载有6xHis标记的Taq DNA聚合酶,并重组载体,利用Taq DNA聚合酶的耐热特性,对粗提液75℃处理1h,之后通过PCR试验验证制备酶液的活力。[结果]所获重组的pET-32A-Taq能够在B... [目的]提高Taq DNA聚合酶的制备效率。[方法]利用Ni柱亲和色谱纯化载有6xHis标记的Taq DNA聚合酶,并重组载体,利用Taq DNA聚合酶的耐热特性,对粗提液75℃处理1h,之后通过PCR试验验证制备酶液的活力。[结果]所获重组的pET-32A-Taq能够在BL21(DE3)宿主菌中高效表达并可通过热变性去除杂蛋白,获得了活力远高于购买的Taq DNA聚合酶的酶制剂。[结论]使用热纯化法制备的Taq DNA聚合酶工艺简单,成本较低,能满足常规大量PCR实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Q DNA聚合酶 热纯化 pET-32A BL21(DE3)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Taq DNA Polymerase by Thermal Purification 被引量:1
19
作者 丁燕华 刘树涛 齐庆远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1年第3期375-378,共4页
[Objective] The paper was to improve the preparation efficacy of Taq DNA polymerase. [Method] Ni column was used to purify Taq DNA polymerase carrying with 6xHis tag,and recombined vector. Using the thermal-resistant ... [Objective] The paper was to improve the preparation efficacy of Taq DNA polymerase. [Method] Ni column was used to purify Taq DNA polymerase carrying with 6xHis tag,and recombined vector. Using the thermal-resistant characteristics of Taq DNA polymerase,the crude extract was treated at 75 ℃ for 1 h,and the activity of prepared enzyme solution was verified by PCR test. [Result] The recombinant pET-32A-Taq could highly express in BL21 (DE3) host bacteria and remove hybrid protein by thermal denaturation. The enzyme preparation with the activity further higher than purchased Taq DNA polymerase was obtained. [Conclusion] Taq DNA polymerase prepared by thermal purification method is simple with low cost,and can meet the needs of a large number of conventional PCR ampl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q DNA polyrnerase Thermal purification pET-32A BL21(DE3)
下载PDF
基于STM32和PCL6045BL的经编机电子横移系统设计 被引量:5
20
作者 郭伟军 章国青 孙以泽 《电子技术应用》 2018年第12期36-39,共4页
设计了一种基于嵌入式微控制器和专用运动控制芯片相结合的经编机电子横移系统。系统以STM32和PCL6045BL为控制核心,工控机为系统管理支持,交流伺服系统、伺服电动缸及导纱梳栉为执行机构,绝对值编码器为主轴检测装置,实现了经编机梳栉... 设计了一种基于嵌入式微控制器和专用运动控制芯片相结合的经编机电子横移系统。系统以STM32和PCL6045BL为控制核心,工控机为系统管理支持,交流伺服系统、伺服电动缸及导纱梳栉为执行机构,绝对值编码器为主轴检测装置,实现了经编机梳栉横移运动的稳定、准确执行,具备花型变换周期短、花型可在线修改、花型信息存储空间大、实时检测与控制等诸多优势。经现场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达到设计目的,满足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800横列/分钟的生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编机 电子横移系统 STM32 PCL6045BL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