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_2CO_3助烧的SrTiO_3基晶界层电容器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周和平 陆新民 +1 位作者 董为民 李龙土 《现代技术陶瓷》 CAS 1994年第1期3-10,共8页
本文研究了烧结助剂Li_2CO_3对SrTiO_3基晶界层电容器的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晶间存在Li_2O—TiO_2—SrO液相,并有LiTiO_2、Li_4TiO_4等多种微晶析出;该液相有利于CuO扩散形成高绝缘的中间相层;晶格常数的精确测定表明少量Li^+进入... 本文研究了烧结助剂Li_2CO_3对SrTiO_3基晶界层电容器的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晶间存在Li_2O—TiO_2—SrO液相,并有LiTiO_2、Li_4TiO_4等多种微晶析出;该液相有利于CuO扩散形成高绝缘的中间相层;晶格常数的精确测定表明少量Li^+进入SrTiO_3的A位。在1200℃下烧结可获得∑app>9×10~4、tgδ<0.01、ρ>10^(10)Ω·cm、△C/C<±15%(-30℃~+85℃)的晶界层电容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界层电容器 钛酸锶 碳酸锂
下载PDF
废旧锂电池综合回收利用技术研究
2
作者 陈雨阳 刘勇 +3 位作者 周成乾 周勇 周洋 罗佳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108,共6页
为解决当前废旧磷酸铁锂电池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锂资源供不应求的问题,利用回收的废旧磷酸铁锂电池为原料,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双极膜的方法:酸浸所得Li_(2)SO_(4)经双极膜电渗析制备LiOH,进而获得精制Li_(2)CO_(3),最终制成电池级LiFePO... 为解决当前废旧磷酸铁锂电池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锂资源供不应求的问题,利用回收的废旧磷酸铁锂电池为原料,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双极膜的方法:酸浸所得Li_(2)SO_(4)经双极膜电渗析制备LiOH,进而获得精制Li_(2)CO_(3),最终制成电池级LiFePO_(4)正极材料。主要工艺包括磷酸铁锂电池破碎分选、黑粉浸出、料液除杂、磷酸铁以及磷酸铁锂的合成,从而获得Li_(2)CO_(3)、FePO_(4)主产品及铝粒、铜粒等副产物,并通过合成再生技术,获得了符合GB/T 30835—2014中Ⅰ级品标准的LiFePO_(4)正极材料。所制备LiFePO_(4)产品具有96%以上的首次库仑效率及94.5%以上的倍率性能。该工艺达到了节约LiFePO_(4)生产成本、实现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电池 回收利用 破碎分选 湿法冶金 双极膜 Li_(2)CO_(3)
下载PDF
用于能量收集器的PMnN-PZT压电陶瓷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浪 石棋 +3 位作者 张优 谢义磊 董皓天 洪顺球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41,共5页
试验采用固相合成法,通过Li_(2)CO_(3)掺杂,制得高能量密度的Pb_(0.95)Sr_(0.05)[(Mn_(1/3)Nb_(2/3))_(0.04)(Zr_(0.52)Ti_(0.48))0.96]O_(3)+0.25wt%CeO_(2)+0.50wt%Yb_(2)O_(3)+0.15wt%Fe_(2)O_(3)三元系压电陶瓷材料。研究分析了掺... 试验采用固相合成法,通过Li_(2)CO_(3)掺杂,制得高能量密度的Pb_(0.95)Sr_(0.05)[(Mn_(1/3)Nb_(2/3))_(0.04)(Zr_(0.52)Ti_(0.48))0.96]O_(3)+0.25wt%CeO_(2)+0.50wt%Yb_(2)O_(3)+0.15wt%Fe_(2)O_(3)三元系压电陶瓷材料。研究分析了掺杂不同质量分数的Li_(2)CO_(3)对PMnNPZT压电陶瓷材料的压电性能、介电性能、相组成及其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掺杂量为0.1 wt%,烧成温度为1050℃时,材料结构致密,晶粒均匀,材料的压电和介电性能:d 33=340 pC/N,K_(p)=0.60,ε_(r)=725,tanδ=0.23%,Q_(m)=670,g_(33)=53.0×10^(-3)V·(m·N)^(-1),机电转化效率d_(33)·g_(33)为18016.8×10^(-15)m^(2)/N,满足能量收集器用压电陶瓷元件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收集器 Li_(2)CO_(3)掺杂 PMnN-PZT压电陶瓷材料 机电转化效率
下载PDF
Li_2CO_3掺杂对SnO_2基导电陶瓷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蒋帮政 宋锦涛 +3 位作者 丁亚洲 陈奇 黄新友 孙景峰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16-19,共4页
采用固相法制备了SnO_2导电陶瓷,研究了Li_2CO_3掺杂量对SnO_2导电陶瓷的导电性能和体积密度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Li_2CO_3的掺杂不改变SnO_2导电陶瓷的晶体结构,在一定的掺杂范围内有利于晶体的生长。随着Li_2CO_3掺杂量的增... 采用固相法制备了SnO_2导电陶瓷,研究了Li_2CO_3掺杂量对SnO_2导电陶瓷的导电性能和体积密度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Li_2CO_3的掺杂不改变SnO_2导电陶瓷的晶体结构,在一定的掺杂范围内有利于晶体的生长。随着Li_2CO_3掺杂量的增加,SnO_2导电陶瓷的电阻率先降低,然后升高;体积密度先增加然后减小。当烧结温度为1 350℃,Li_2CO_3掺杂量为质量分数0.7%时,SnO_2导电陶瓷的综合性能较好,体积密度为5.027 g/cm3,电阻率为5.638×10–3?·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O_2 导电陶瓷 Li_2CO_3掺杂 导电性能 结构 体积密度
下载PDF
碳酸锂热分解工艺研究现状及发展 被引量:1
5
作者 保雪凡 邓志敢 +3 位作者 魏昶 樊刚 李兴彬 李旻廷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7-472,共6页
Li_(2)O广泛应用于化工、原子能工业、冶金等领域,Li_(2)CO_(3)作为最常见的制备Li_(2)O的原料,研究Li_(2)CO_(3)热分解制备Li_(2)O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中阐述了Li_(2)CO_(3)真空热分解制备Li_(2)O、常压下加入Al_(2)O_(3)促进Li_(2... Li_(2)O广泛应用于化工、原子能工业、冶金等领域,Li_(2)CO_(3)作为最常见的制备Li_(2)O的原料,研究Li_(2)CO_(3)热分解制备Li_(2)O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中阐述了Li_(2)CO_(3)真空热分解制备Li_(2)O、常压下加入Al_(2)O_(3)促进Li_(2)CO_(3)热分解、真空下加入Al_(2)O_(3)促进Li_(2)CO_(3)热分解3种方法,并进行了详细的热力学分析,为Li_(2)CO_(3)热分解行为提供数据,介绍了当前国内外Li_(2)CO_(3)热分解研究现状及发展。指出了真空制备Li_(2)O的优势,为Li_(2)O制备工艺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_(2)CO_(3) Li_(2)O 真空热分解
下载PDF
Li_(2)ZrO_(3)原位包覆提升LiNi_(0.6)Co_(0.2)Mn_(0.2)O_(2)三元材料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家祥 田小龙 李西安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61-865,共5页
高镍三元LiNi_(0.6)Co_(0.2)Mn_(0.2)O_(2)(NCM60)因其具有较高的放电比容量以及能量密度,是一种非常有发展潜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然而由于较为严重的结构/界面恶化现象(如微裂纹,界面副反应等),NCM60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及循环寿命... 高镍三元LiNi_(0.6)Co_(0.2)Mn_(0.2)O_(2)(NCM60)因其具有较高的放电比容量以及能量密度,是一种非常有发展潜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然而由于较为严重的结构/界面恶化现象(如微裂纹,界面副反应等),NCM60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及循环寿命受到严重的限制。采用单晶化策略,成功合成出了微米级单晶NCM60正极材料;并以Ni_(0.6)Co_(0.2)Mn_(0.2)(OH)_(2)前驱体为基体,采用预包覆和共锂化的方法,在单晶正极材料NCM60表面均匀包覆Li_(2)ZrO_(3)快离子导体层。一方面,表面均匀包覆Li_(2)ZrO_(3)层改善了材料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的扩散动力学,有助于降低电极极化程度;另一方面,Li_(2)ZrO_(3)具有稳定的晶体结构,通过与NCM60材料紧密结合,提高材料机械稳定性,有效抑制微裂纹的产生并减轻界面副反应程度。正如预期,适量Li_(2)ZrO_(3)改性的材料(LZO@NCM60)展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1 C(170 mA/g)电流密度,2.95~4.6 V电压范围内循环150次后仍有158.5 mAh/g的放电比容量,容量保持率高达86.7%。深入研究了表面修饰对材料界面机制的影响,对下一代高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开发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Ni_(0.6)Co_(0.2)Mn_(0.2)O_(2)正极材料 单晶结构 Li_(2)ZrO_(3)原位包覆
下载PDF
富镍三元层状正极材料表面残碱去除工艺:研究进展、挑战及展望 被引量:2
7
作者 袁绍辉 曾子豪 +6 位作者 董煜 王天宇 崔鑫炜 杨越 孙伟 叶飞 葛鹏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54-1584,共31页
富镍LiNi_(1-x-y)Co_(x)Mn_(y)O_(2)(NCM)/LiNi_(1-x-y)Co_(x)Al_(y)O_(2)(NCA)三元层状正极材料因其比容量高、成本低等优势,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锂电池正极材料之一。但由于其对空气中H_(2)O和CO_(2)的敏感效应,表面易生成残碱化合物Li... 富镍LiNi_(1-x-y)Co_(x)Mn_(y)O_(2)(NCM)/LiNi_(1-x-y)Co_(x)Al_(y)O_(2)(NCA)三元层状正极材料因其比容量高、成本低等优势,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锂电池正极材料之一。但由于其对空气中H_(2)O和CO_(2)的敏感效应,表面易生成残碱化合物LiOH/Li_(2)CO_(3)(RLCs),而RLCs的存在会急剧恶化富镍三元材料热稳定性能和电化学性能,致使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面临严峻挑战。本文首先综述了RLCs的组成和形成机理,并系统概括RLCs引起的微裂纹扩展、Li^(+)/Ni^(2+)混排、界面副反应和晶格相变等材料失效机制以及常用RLCs去除策略;重点阐述去离子水洗涤、无水乙醇洗涤、溶液洗涤及后续一体化处理等三种RLCs去除工艺的研究进展及对材料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机理。最后,归纳总结上述溶液洗涤去除RLCs策略的特点,并对富镍NCM/NCA三元层状正极材料表面残碱去除工艺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镍NCM/NCA三元层状正极材料 残碱化合物LiOH/Li_(2)CO_(3) 去离子水洗涤 无水乙醇洗涤 溶液洗涤 后续一体化处理
下载PDF
三元材料在空气中暴露后的理化特性分析
8
作者 赵培 李奇松 +2 位作者 王文昌 王睿 许刚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23-626,共4页
研究了不同镍含量的三元材料在温度20℃、湿度60%的环境中暴露不同时间后的理化参数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三元材料的pH值随暴露时间变化较小,而其水分含量则随暴露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大,说明三元材料在暴露过程中会持续吸收环境中的水分。... 研究了不同镍含量的三元材料在温度20℃、湿度60%的环境中暴露不同时间后的理化参数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三元材料的pH值随暴露时间变化较小,而其水分含量则随暴露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大,说明三元材料在暴露过程中会持续吸收环境中的水分。残余碱成分LiOH的含量随暴露时间的延长未发生显著变化,而Li_(2)CO_(3)含量虽在短时间内变化不大,但长期暴露后,其含量显著增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表明,三元材料在空气中暴露的过程中,其表面的残余锂与水分及CO_(2)发生反应,形成了LiOH和Li_(2)CO_(3),而LiOH易与空气中的CO_(2)反应转化为Li_(2)CO_(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材料 空气暴露 水分含量 CO_(2) Li_(2)CO_(3)
下载PDF
多组分协同优先提锂工艺 被引量:1
9
作者 陆钧皓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2-236,共5页
从废旧的锂离子电池中提取有价金属并进行利用,对于环保和资源循环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退役动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主要成分为LiNi_(0.5)Co_(0.2)Mn_(0.3)O_(2))进行多组分协同优先提锂工艺研究。在正极材料、NaHSO_(4)、C、Na_(2... 从废旧的锂离子电池中提取有价金属并进行利用,对于环保和资源循环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退役动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主要成分为LiNi_(0.5)Co_(0.2)Mn_(0.3)O_(2))进行多组分协同优先提锂工艺研究。在正极材料、NaHSO_(4)、C、Na_(2)SO_(4)的质量比1.0∶0.8∶0.1∶0.8,焙烧温度600℃,焙烧时间60 min,水浸液固比25 ml∶1 g,水浸温度25℃,水浸时间40 min的条件下,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及XRD对溶液及滤渣中的Li、Ni、Co和Mn元素含量进行分析,得到Li元素浸出率达到99.8%,Ni、Co和Mn元素的浸出率分别为3.6%、0.5%和1.5%,优先提锂效果显著。将富锂溶液进一步制备得成Li 2CO 3产品,沉锂率达到90%,产品经检测,满足电池级碳酸锂行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役动力锂离子电池 多组分协同处理 优先提锂 Li_(2)CO_(3)
下载PDF
Li_(2)CO_(3)对BaZr_(0.1)Ce_(0.7)Y_(0.1)Yb_(0.1)O_(3-δ)质子导体电解质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崔俊鹏 罗凌虹 +2 位作者 王乐莹 程亮 徐序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02-911,共10页
开发及制备高性能电解质材料有助于质子导体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Protonic Ceramic Fuel Cell,PCFC)迈向商业化。BaZr_(0.1)Ce_(0.7)Y_(0.1)Yb_(0.1)O_(3-δ)(BZCYYb)是一种十分具有应用前景的PCFC电解质材料,在中低温下(400℃~700℃)具... 开发及制备高性能电解质材料有助于质子导体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Protonic Ceramic Fuel Cell,PCFC)迈向商业化。BaZr_(0.1)Ce_(0.7)Y_(0.1)Yb_(0.1)O_(3-δ)(BZCYYb)是一种十分具有应用前景的PCFC电解质材料,在中低温下(400℃~700℃)具有足够的化学稳定性和优异的离子导电性。然而,BZCYYb烧结活性低的问题阻碍了其在PCFC中的应用。通过改进的Pechini法合成BZCYYb粉体,以无机盐Li_(2)CO_(3)作为烧结助剂,采用机械球磨混合的工艺将其引入BZCYYb粉体制备出PCFC电解质。实验结果表明,添加Li_(2)CO_(3)可以明显提高电解质致密化程度,且不改变BZCYYb的晶型及物相。对于添加8 mol%Li_(2)CO_(3)的BZCYYb试样,在1350℃保温3 h后,其相对致密度及线性收缩率分别为95.37%和17.90%,其在700℃时的电导率为1.922×10^(-2)S·cm^(-1),而在1450℃下保温5 h后,未添加Li_(2)CO_(3)的BZCYYb试样的电导率为1.493×10^(-2)S·cm^(-1),表明添加适量的Li_(2)CO_(3)可显著降低BZCYYb的烧结温度,且材料的电导率略有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Zr_(0.1)Ce_(0.7)Y_(0.1)Yb_(0.1)O_(3-δ)质子导体 烧结性能 电导率 Li_(2)CO_(3)
下载PDF
Unveiling the parasitic-reaction-driven surface reconstruction in Ni-rich cathode and the electrochemical role of Li_(2)CO_(3)
11
作者 Jiyu Cai Zhenzhen Yang +18 位作者 Xinwei Zhou Bingning Wang Ana Suzana Jianming Bai Chen Liao Yuzi Liu Yanbin Chen Shunlin Song Xuequan Zhang Li Wang Xiangming He Xiangbo Meng Niloofar Karami Baasit Ali Shaik Sulaiman Natasha A.Chernova Shailesh Upreti Brad Prevel Feng Wang Zonghai Chen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126-136,I0006,共12页
Nickel-rich transition-metal oxides are widely regarded as promising cathode materials for high-energydensity lithium-ion batteries for emerging electric vehicles. However, achieving high energy density in Ni-rich cat... Nickel-rich transition-metal oxides are widely regarded as promising cathode materials for high-energydensity lithium-ion batteries for emerging electric vehicles. However, achieving high energy density in Ni-rich cathodes is accompanied by substantial safety and cycle-life obstacles. The major issues of Ni-rich cathodes at high working potentials are originated from the unstable cathode-electrolyte interface, whil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of parasitic reactions towards surface reconstructions of cathode materials is not well understood. In this work, we controlled the Li_(2)CO_(3) impurity content on LiNi_(0.83)Mn_(0.1)Co_(0.07)O_(2) cathodes using air, tank-air, and O_(2) synthesis environments. Home-built high-precision leakage current and on-line electrochemical mass spectroscopy experiments verify that Li_(2)CO_(3) impurity is a significant promoter of parasitic reactions on Ni-rich cathodes. The rate of parasitic reactions is strongly correlated to Li_(2)CO_(3) content and severe performance deterioration of Ni83 cathodes.The post-mortem characterizations via high-resolution transition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depth profiles reveal that parasitic reactions promote more Ni reduction and O deficiency and even rock-salt phase transformation at the surface of cathode materials. Our observation suggests that surface reconstructions have a strong affiliation to parasitic reactions that create chemically acidic environment to etch away the lattice oxygen and offer the electrical charge to reduce the valence state of transition metal. Thus, this study advances our understanding on surface reconstructions of Nirich cathodes and prepares us for searching for rational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rich cathodes Surface reconstructions Phase transformation Parasitic reactions Li_(2)CO_(3)
下载PDF
Duality of Li_(2)CO_(3) in Solid-State Batteries
12
作者 Xuerui Yi Yong Guo +4 位作者 Siyuan Pan Yiqiao Wang Sijia Chi Shichao Wu Quan-Hong Yang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2023年第1期73-86,共14页
Solid-state batteries(SSBs)have been considered the most promising technology because of their superior energy density and safety.Among all the solid-state electrolytes(SEs),Li_(7) La_(3) Zr_(2) O_(12)(LLZO)with high ... Solid-state batteries(SSBs)have been considered the most promising technology because of their superior energy density and safety.Among all the solid-state electrolytes(SEs),Li_(7) La_(3) Zr_(2) O_(12)(LLZO)with high ionic conductivity(3×10^(−4) S/cm)has been widely investigated.However,its large-scale production in ambient air faces a challenge.After air exposure,the generated Li_(2)CO_(3) layer deteriorates the ionic conductivity and interfacial wettability,thus greatly compromising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SSBs.Many works aim to eliminate this layer to recover the pristine LLZO surface.Unfor-tunately,few articles have emphasized the merits of Li_(2)CO_(3).In this review,we focus on the two-sidedness of Li_(2)CO_(3).We discuss the various characteristics of Li_(2)CO_(3) that can be used and recapitulate the strategies that utilize Li_(2)CO_(3).Insulating Li_(2)CO_(3) is no longer an obstacle but an opportunity for realizing intimate interfacial contact,high air stability,and outstand-ing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This review aims to off er insightful guidelines for treating air-induced Li_(2)CO_(3) and lead to developing the enhanced air stability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LLZ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d-state battery GARNET Li_(7)La_(3)Zr_(2)O_(12) Li_(2)CO_(3)
下载PDF
LiNi_(1/3)Co_(1/3)Mn_(1/3)O_(2)/Li_(4)Ti_(5)O_(12)全电池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测试
13
作者 林成 习汝文 +2 位作者 吴榆 李佩研 高群 《时代汽车》 2023年第21期137-140,153,共5页
为了提高LiNi_(1/3)Co_(1/3)Mn_(1/3)O_(2)/Li_(4)Ti_(5)O_(12)全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本文通过对比实验,研究了在不同的N/P比以及充放电电压区间下的全电池性能表现。经对比数据发现,当正极材料LiNi_(1/3)Co_(1/3)Mn_(1/3)O_(2)(NCM111)... 为了提高LiNi_(1/3)Co_(1/3)Mn_(1/3)O_(2)/Li_(4)Ti_(5)O_(12)全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本文通过对比实验,研究了在不同的N/P比以及充放电电压区间下的全电池性能表现。经对比数据发现,当正极材料LiNi_(1/3)Co_(1/3)Mn_(1/3)O_(2)(NCM111)和负极材料Li_(4)Ti_(5)O_(12)(LTO)的N/P比为1.0:1.0,充放电电压区间为0.5~3.2V时,电池具备较好的比容量、库伦效率和循环稳定性。本文为后续LiNi_(1/3)Co_(1/3)Mn_(1/3)O_(2)/Li_(4)Ti_(5)O_(12)全电池的工业化制造提供了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_(1/3)Co_(1/3)Mn_(1/3)O_(2) Li_(4)Ti_(5)O_(12) 全电池 N/P比 电压区间
下载PDF
高镍LiNi_(0.8)Co_(0.1)Mn_(0.1)O_(2)的锂离子导体Li_(3)PO_(4)的包覆改性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娟 刘占荣 +1 位作者 梁芳慧 贾鹏飞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82-3187,共6页
采用典型的溶胶-凝胶法,在高镍LiNi_(0.8)Co_(0.1)Mn_(0.1)O_(2)正极颗粒表面包覆不同含量的Li_(3)PO_(4)锂离子导体。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对Li_(3)PO_(4)包覆前后的LiNi_(0.8)Co_(0.1)Mn_(0.1)O_(2)样品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 采用典型的溶胶-凝胶法,在高镍LiNi_(0.8)Co_(0.1)Mn_(0.1)O_(2)正极颗粒表面包覆不同含量的Li_(3)PO_(4)锂离子导体。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对Li_(3)PO_(4)包覆前后的LiNi_(0.8)Co_(0.1)Mn_(0.1)O_(2)样品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合成材料的层状结构明显,阳离子混排度低,并且Li_(3)PO_(4)成功包覆在LiNi_(0.8)Co_(0.1)Mn_(0.1)O_(2)颗粒表面。另外,对4个样品进行了首次充放电,倍率放电和循环性能比较,结果表明经过Li_(3)PO_(4)包覆后的正极材料的综合电化学性能明显比未包覆样品优越。首次库伦效率从未包覆样品的84.2%提高到2%(质量分数)Li_(3)PO_(4)包覆样品的89.2%。而且在5C高倍率,2%(质量分数)Li_(3)PO_(4)包覆LiNi_(0.8)Co_(0.1)Mn_(0.1)O_(2)的放电比容量是129.7 mAh/g,远远高于未包覆样品的92.6 mAh/g。同时,在常温和高温环境下循环100次后,2%(质量分数)Li_(3)PO_(4)包覆LiNi_(0.8)Co_(0.1)Mn_(0.1)O_(2)的容量保持率比未包覆样品分别高出7.1%和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_(0.8)Co_(0.1)Mn_(0.1)O_(2) Li_(3)PO_(4)包覆 高倍率放电 优异循环稳定性 低电荷转移阻抗
下载PDF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K对Li_(2)CO_(3)晶体影响规律
15
作者 刘鑫 马艳芳 +3 位作者 刘国建 项少基 崔振华 张志宏 《盐湖研究》 CAS CSCD 2022年第1期68-76,共9页
以盐湖卤水为原料提取并制备Li_(2)CO_(3)的过程中,共存离子对其结晶过程影响较大,尤其我国西藏盐湖卤水为原料制备碳酸锂的原料中,K/Li约为0.3左右,所以研究K^(+)对Li_(2)CO_(3)晶体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验和计算模拟相结合研究... 以盐湖卤水为原料提取并制备Li_(2)CO_(3)的过程中,共存离子对其结晶过程影响较大,尤其我国西藏盐湖卤水为原料制备碳酸锂的原料中,K/Li约为0.3左右,所以研究K^(+)对Li_(2)CO_(3)晶体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验和计算模拟相结合研究不同K/Li条件下K^(+)对Li_(2)CO_(3)晶体的影响程度,建立晶体中K^(+)含量与比表面积关联式。实验结果表明,K^(+)的存在对Li_(2)CO_(3)的高品质性影响较大,且随着钾离子含量增加,晶体比表面积增大易于吸附杂质离子,表面粗糙度增强,且K^(+)存在对碳酸锂晶体的收率影响较大,而当K/Li控制在0.1以内时,K^(+)对碳酸锂晶体的影响相对较小。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计算并分析了K掺入碳酸锂晶体中的几何结构、缺陷形成能及态密度,结果表明K原子在碳酸锂晶体中更易替代晶体中的Li原子,K原子的掺入对碳酸锂晶体的晶格参数以及电子结构性质的影响较小。对西藏盐湖高效提锂和制备高附加值碳酸锂晶体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湖Li_(2)CO_(3) K 掺杂 第一性原理 缺陷形成能
下载PDF
Li_(2)ZrO_(3)包覆富锂Li_(1.20)Mn_(0.44)Ni_(0.32)Co_(0.04)O_(2)改性正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16
作者 王娟 牟微 +4 位作者 任蕾 杨凤环 高俊 余姮星 贾鹏飞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1-157,共7页
富锂层状氧化物以其高放电比容量和低成本优势而成为重要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将拥有供锂离子迁移的三维通道的Li_(2)ZrO_(3)导体包覆在富锂层状正极材料Li_(1.20)Mn_(0.48)Ni_(0.24)Co_(0.08)O_(2)表面,期望改善其综合电化学性能。... 富锂层状氧化物以其高放电比容量和低成本优势而成为重要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将拥有供锂离子迁移的三维通道的Li_(2)ZrO_(3)导体包覆在富锂层状正极材料Li_(1.20)Mn_(0.48)Ni_(0.24)Co_(0.08)O_(2)表面,期望改善其综合电化学性能。系统地研究了Li_(2)ZrO_(3)包覆及不同包覆量对Li_(1.20)Mn_(0.48)Ni_(0.24)Co_(0.08)O_(2)的晶体结构,颗粒形貌和电化学性能影响。电化学测试结果证实Li_(2)ZrO_(3)包覆改性能够显著提高Li_(1.20)Mn_(0.48)Ni_(0.24)Co_(0.08)O_(2)的首次库伦效率,高倍率和低温放电能力,以及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_(1.20)Mn_(0.48)Ni_(0.24)Co_(0.08)O_(2) Li_(2)ZrO_(3)包覆改性 锂离子导体 稳定的循环性能
下载PDF
Li_(2)CO_(3)电子注入层改善有机发光二极管性能的研究
17
作者 吕昭月 谢海芬 +2 位作者 牟海川 张彤蕾 陆勍 《物理实验》 2021年第8期12-17,共6页
常规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层中载流子浓度的不平衡,导致器件发光亮度、效率等性能不能达到最优.为了改善电子的注入和传输,采用Li_(2)CO_(3)作为电子注入层,并将其掺入4,7-二苯基-1,10菲啰啉(Bphen)电子传输材料中,研究电子注入和传输能... 常规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层中载流子浓度的不平衡,导致器件发光亮度、效率等性能不能达到最优.为了改善电子的注入和传输,采用Li_(2)CO_(3)作为电子注入层,并将其掺入4,7-二苯基-1,10菲啰啉(Bphen)电子传输材料中,研究电子注入和传输能力的变化及其对器件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i_(2)CO_(3)作为有效的电子注入层,使器件的驱动电压降低1.0 V,发光亮度提高3倍,电流效率提高1倍.Li_(2)CO_(3)掺杂Bphen能进一步改善电子传输性能,提高发光层中的电子浓度,进而改善发光亮度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_(2)CO_(3) 电子注入 载流子平衡 有机发光二极管
下载PDF
摩尔配比和矿物掺合料对盐湖提锂镁渣制作磷酸钾镁水泥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文海 吴成友 《盐湖研究》 CAS CSCD 2022年第3期83-88,共6页
使用盐湖提锂镁渣和矿物掺合料,如粉煤灰、硅灰和矿渣等,与磷酸二氢钾反应,制作磷酸钾镁水泥(Magnesium Potassium Phosphate Cement, MKPC)。研究了MgO/KH_(2)PO_(4)摩尔配比(M/K)和矿物掺合料对MKPC凝结时间、抗压强度和水化放热速率... 使用盐湖提锂镁渣和矿物掺合料,如粉煤灰、硅灰和矿渣等,与磷酸二氢钾反应,制作磷酸钾镁水泥(Magnesium Potassium Phosphate Cement, MKPC)。研究了MgO/KH_(2)PO_(4)摩尔配比(M/K)和矿物掺合料对MKPC凝结时间、抗压强度和水化放热速率的影响,并使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 XRD)和低真空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分析MKPC的水化产物。研究表明,M/K对MKPC抗压强度影响显著,最佳M/K为4~6。M/K为5时,MKPC在各龄期的抗压强度值均较高,28d抗压强度高达98MPa。掺加矿物掺合料会降低MKPC的抗压强度,当粉煤灰、硅灰和矿渣的掺量分别为水泥质量的20%,10%和20%时,28d抗压强度可以分别达到45.9MPa、33.3MPa和36.7MPa。凝结时间超过20min,能够满足快速修复的要求。在不考虑Mg_(3)B_(2)O_(6)的影响下,掺加矿物掺合料会延缓MKPC凝结时间和降低放热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钾镁水泥 盐湖提锂镁渣 矿物掺合料
下载PDF
500kA铝电解槽纯电解质体系添加高锂盐电解质混合焙烧启动的工业试验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倪德江 张正林 《大众科技》 2021年第10期32-34,共3页
为消弱冲击电压过高和电解质温度过高对阴极炭块内衬的破坏,很多电解铝企业常常通过提高电解质中锂盐来提高电流效率和降低电耗的目的。文章介绍500 k A大型预焙电解槽纯电解质体系添加高锂盐电解质进行焙烧启动的工业试验结果,并对富... 为消弱冲击电压过高和电解质温度过高对阴极炭块内衬的破坏,很多电解铝企业常常通过提高电解质中锂盐来提高电流效率和降低电耗的目的。文章介绍500 k A大型预焙电解槽纯电解质体系添加高锂盐电解质进行焙烧启动的工业试验结果,并对富含高锂盐的电解质体系在生产过程中带来的优劣进行分析,总结出高锂盐电解质体系对延长电解槽寿命和提高电流效率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电解 锂盐(LiF/Li_(2)CO_(3))添加剂 冲击电压 破损槽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残碱测试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裕生 柳春月 +1 位作者 吴珊珊 孙伟丽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5-478,共4页
残碱是三元正极材料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控制指标。通过电位滴定法,研究三元正极材料中残碱测试的影响因素,包括水质、温度、CO_(2)、过滤方式和静置时间等,其中,空气中的CO_(2)对残碱测试的影响最大。三元正极材料及残碱溶液敞口放置0... 残碱是三元正极材料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控制指标。通过电位滴定法,研究三元正极材料中残碱测试的影响因素,包括水质、温度、CO_(2)、过滤方式和静置时间等,其中,空气中的CO_(2)对残碱测试的影响最大。三元正极材料及残碱溶液敞口放置0.5 h后,Li_(2)CO_(3)含量升高约22%,LiOH含量降低约15%。这说明材料暴露在空气中,极易吸收CO_(2),导致LiOH转化为Li_(2)CO_(3),因此,测试残碱的材料应密封包装,测试过程中应减少材料、溶液与空气的接触。材料体相内的Li会不断溶出,搅拌结束后,应尽快测试或过滤到烧杯中,用保鲜膜密封,避免长时间静置导致残碱测试结果偏高。由于上述因素影响面较广,三元正极材料中残碱的测试过程需要严格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位滴定法 三元正极材料 残碱 CO_(2) Li_(2)CO_(3) LiOH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