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MD-PCR技术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焦洋 王恒伟 +7 位作者 李崇 刘丹 仲一 韩晓瑄 赵剑虹 吕志 王绍成 孙灵利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6期664-668,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可在基层实验室推广的灵敏、快速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方法。方法利用bubble mediated nucleic acid denaturation(BMD)-PCR技术和2019-nCoV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建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快速检测方法,并利用实验室... 目的建立一种可在基层实验室推广的灵敏、快速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方法。方法利用bubble mediated nucleic acid denaturation(BMD)-PCR技术和2019-nCoV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建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快速检测方法,并利用实验室保存的60份2019-nCoV核酸阳性和68份阴性临床样本对该方法和已批准上市的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进行比较研究,同时利用实验室保存的11种常见的涵盖常见基因型的经呼吸道和肠道传播的病毒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结果BMD-PCR方法在2019-nCoV核酸检测中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常见的11种经呼吸道和肠道传播的病毒无交叉反应,最低检出限低于600拷贝/ml。与已批准上市的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相比,128份临床样品的定性检测结果一致性为100%,且检测时间缩短至28 min。结论BMD-PCR 2019-nCoV核酸快速检测可以对临床样品进行快速诊断和鉴定,可以满足目前大规模人群、高通量筛查的紧急需求,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bmd-pcr 核酸检测 特异性 检出限
原文传递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DMD基因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樊绮诗 崔杰峰 +4 位作者 夏玉卿 黄陶 孟渊 潘瑞福 李建平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36-338,共3页
目的 在更广泛的区域内寻找DMD基因的缺失范围。方法 用 2 5对引物以多重PCR技术对 17例DMD或BMD患者进行DMD基因检测。结果  8例患者 (47.1% )被检出DMD基因片段性缺失 ,其中 7例患者的缺失部位集中在 44~ 5 1号外显子 ,另 1例患... 目的 在更广泛的区域内寻找DMD基因的缺失范围。方法 用 2 5对引物以多重PCR技术对 17例DMD或BMD患者进行DMD基因检测。结果  8例患者 (47.1% )被检出DMD基因片段性缺失 ,其中 7例患者的缺失部位集中在 44~ 5 1号外显子 ,另 1例患者的缺失部位处于DMD基因的 5′端。结论 我国DMD或BMD患者DMD基因的缺失热点主要位于该基因的中央部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PCR DMD/BMD 基因缺失 肌营养不良症
下载PDF
DMD/BMD基因诊断及其临床分析(附33例报告) 被引量:2
3
作者 吕佩源 郝玉宾 +3 位作者 赵宝华 胡爱祥 郭文潮 朱俊真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0年第3期147-149,共3页
目的:研究Duchenne/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DMD/BMD)患者致病基因外显子缺失的分布特点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利用9对引物以多重PCR技术对33例DMD/BMD患者进行致病基因诊断。结果:9对引物外显子缺失总检出率为45.5%,主要分布在中... 目的:研究Duchenne/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DMD/BMD)患者致病基因外显子缺失的分布特点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利用9对引物以多重PCR技术对33例DMD/BMD患者进行致病基因诊断。结果:9对引物外显子缺失总检出率为45.5%,主要分布在中央缺失热区和5′端缺失热区,其中以45、48号外显子缺失最多见。且缺失片段长度各异。结论:(1)该病病情轻重可能与基因缺失的外显子数量及片段大小不呈平行关系,而与某些外显子缺失有关。(2)致病基因的表达也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呈高度的遗传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抗肌营养不良蛋白 基因诊断
下载PDF
一种基于寡核苷酸微阵列芯片的多重可扩增探针杂交技术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和平 王宏 +3 位作者 陆祖宏 刘小平 夏昆 夏家辉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9-124,共6页
多重可扩增探针杂交技术 (multiplexamplifiableprobehybridization ,MAPH)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基因组中DNA拷贝数检测的新技术。并发展了一种基于寡核苷酸微阵列芯片的MAPH技术。该方法根据所检测的DNA序列 ,制备若干具有通用... 多重可扩增探针杂交技术 (multiplexamplifiableprobehybridization ,MAPH)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基因组中DNA拷贝数检测的新技术。并发展了一种基于寡核苷酸微阵列芯片的MAPH技术。该方法根据所检测的DNA序列 ,制备若干具有通用引物的PCR产物作为可扩增探针组 ,与固定在尼龙膜上待测的基因组DNA杂交。用磁珠回收特异性杂交的探针 ,经生物素标记的通用引物扩增后 ,与相应的寡核苷酸微阵列芯片杂交。该特异性的寡核苷酸微阵列芯片包括 10个抗肌营养不良基因的外显子探针和阴性、阳性探针。杂交清冼后 ,链霉亲和素 Cy3染色用芯片扫描仪得到杂交的荧光图像。分析荧光信号的强度差异给出特定基因片段拷贝数的变化。该方法用微阵列技术代替MAPH中的电泳检测技术 ,可大幅度增加检测的通量。选择了一个正常男性、一个正常女性和一个肌营养不良症患者的基因组DNA来进行验证。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拷贝数变化 MAPH DMD/BMD 链霉亲和素-Cy3 多重PCR 寡核苷酸微阵列芯片
下载PDF
RANKL、OPG在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郑一君 胡大伟 +3 位作者 陈顺乐 鲍春德 敖文 袁敏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研究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剂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 ligand,RANKL)、护骨素(osteoprotegerin,OPG)基因mRNA的... 目的研究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剂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 ligand,RANKL)、护骨素(osteoprotegerin,OPG)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水平与初发SLE患者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选择初发SLE患者45例及正常对照42例,运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RANKL、OPG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分别检测患者腰椎(L1-4)和股骨近端2个部位的骨密度,单因素分析RANKL、OPG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SLE患者骨密度的关系。结果SLE患者RANKL、OPG基因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P〈0.01);SLE患者2个部位的骨密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骨量异常发生率为28-89%,骨量异常降低的SLE患者OPG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比骨量正常的患者显著降低,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RANKL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G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初发SLE患者骨密度间存在正相关(r=0.461;P=0.001),即OPG表达水平越低,骨量减少越明显;而RANKL基因mRNA表达降低与初发SLE患者骨密度无明显相关性(r=-0.189,P=0.214);初发SLE患者疾病活动度与骨量减少、RANKL及OPG基因表达水平间不存在相关性(r=0.293,P=0.138;r=-0.099,P=0.493;,=0.138,P=0.493)。结论初发SLE患者骨量减少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群增高,并且初发SLE患者体内RANKL和OPG基因表达存在异常;其中OPG表达水平的降低可能与初发SLE患者的骨量减少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护骨素 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骨密度 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DMD/BMD基因缺失的检测及其临床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董艳红 吕佩源 +2 位作者 魏慈 胡爱祥 李玲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5年第3期216-218,共3页
目的:了解Duchenne/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DMD/BMD)致病基因缺失的分布及其与临床病情的关系。方法:应用9对引物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PCR)技术对42例DMD/BMD患者进行致病基因检测。结果:21例患者(50.0%)被检出外显子缺失,缺失片段长度各异... 目的:了解Duchenne/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DMD/BMD)致病基因缺失的分布及其与临床病情的关系。方法:应用9对引物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PCR)技术对42例DMD/BMD患者进行致病基因检测。结果:21例患者(50.0%)被检出外显子缺失,缺失片段长度各异,其中16例(76.2%)累及中央缺失热区,5例(23.8%)位于5端缺失热区,尤以48号外显子缺失频率最高。结论:多重PCR技术是检测DMD/BMD致病基因缺失的有效方法,该病病情轻重可能与外显子缺失的数量和长度不呈平行关系,而是与缺失类型有关,并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D BMD 基因缺失 多重PCR
下载PDF
应用多重PCR检测DMD/BMD患者的基因缺失 被引量:4
7
作者 杜文津 万琪 吴保仁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4期361-364,共4页
目的:了解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Becker型肌营养不良(BMD)患者基因缺失的分布规律,并探讨检测技术。方法:应用18对引物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PCR)分两组对40例DMD/BMD患者和5例健康者进行Dys-trophin基因缺失检测分析。结果:27例(67.... 目的:了解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Becker型肌营养不良(BMD)患者基因缺失的分布规律,并探讨检测技术。方法:应用18对引物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PCR)分两组对40例DMD/BMD患者和5例健康者进行Dys-trophin基因缺失检测分析。结果:27例(67.5%)存在外显子缺失,13例(32.5%)未检测到缺失;16例缺失片段集中于44~52号外显子,6例集中于2~20号外显子,5例在以上两个区域均有缺失;45、48、51号外显子缺失频率最高。结论:基因缺失为主要突变类型,缺失片段主要分布于44~52、2~20号外显子两个缺失热区;mPCR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Duchenne型/Becker型肌营养不良 基因缺失
下载PDF
DMD/BMD缺失基因的检测及其表达产物的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董艳红 吕佩源 +2 位作者 魏慈 王贺波 赵宝华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3-456,共4页
目的:检测Duchenne/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DMD/BMD)患者基因缺失及其表达产物———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在肌细胞中的变化,探讨其与临床病情的关系。方法:应用9对引物多重PCR技术对42例DMD/BMD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并采用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技术... 目的:检测Duchenne/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DMD/BMD)患者基因缺失及其表达产物———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在肌细胞中的变化,探讨其与临床病情的关系。方法:应用9对引物多重PCR技术对42例DMD/BMD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并采用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技术对5例DMD,2例BMD肌细胞膜上抗肌营养不良蛋白的表达观察分析,以2例正常人的肌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共发现21例外显子缺失,缺失片段长度各异,其中16例(76.2%)累及中央缺失热区,5例(23.8%)位于5′端缺失热区,尤以48号外显子缺失频率最高。5例DMD患者胞膜抗肌营养不良蛋白染色阴性,其中1例未检出基因缺失,但抗肌营养不良蛋白无表达。2例BMD患者染色弱阳性,可见间断斑片状荧光带。结论:DMD/BMD病情轻重可能与基因缺失的数量和片段大小不呈平行关系,而是与外显子的缺失类型有密切关系;基因的表达受个体差异的影响,呈高度的遗传异质性。抗肌营养不良蛋白缺乏或表达异常是造成DMD/BMD表型的病理基础,其临床后果不仅取决于缺失程度,还取决于缺失区域的功能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D BMD 基因 外显子 多重PCR 抗肌营养不良蛋白 免疫荧光技术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多重PCR诊断杜氏/贝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被引量:4
9
作者 杨渝 张成 +1 位作者 邱伟 钟月桂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5年第2期29-30,共2页
目的 用毛细管电泳技术结合多重PCR方法分析DMD基因缺失位点 ,以建立一种快速、准确、适用于临床的DMD的诊断技术。方法 将对缺失热区 18对引物分成两套 ,用毛细管电泳分析 7个DMD/BMD家系中的 7名患者的二步多重PCR产物。结果 毛细... 目的 用毛细管电泳技术结合多重PCR方法分析DMD基因缺失位点 ,以建立一种快速、准确、适用于临床的DMD的诊断技术。方法 将对缺失热区 18对引物分成两套 ,用毛细管电泳分析 7个DMD/BMD家系中的 7名患者的二步多重PCR产物。结果 毛细管电泳能快速、准确分离 18对引物多重PCR产物 ,判断出DMD基因缺失位点。结论 毛细管电泳定量PCR方法能高效、准确、快速诊断缺失型DMD患者 ,具有很好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贝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毛细管电泳 多重PCR
下载PDF
DMD基因及其产物检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樊绮诗 潘瑞福 +5 位作者 崔杰峰 李建平 翁中芳 张宇舟 朱立红 杨伟宗 《中国实验诊断学》 1999年第6期268-270,共3页
目的针对DMD基因的突变特点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编码产物的异常,探讨DMD基因及其编码产物──抗肌营养个良蛋白的检测对于诊断疾病的意义。方法用多重PCR技术和免疫印迹技术对DMD或BMD患者的DMD基因和抗肌营养不良蛋白... 目的针对DMD基因的突变特点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编码产物的异常,探讨DMD基因及其编码产物──抗肌营养个良蛋白的检测对于诊断疾病的意义。方法用多重PCR技术和免疫印迹技术对DMD或BMD患者的DMD基因和抗肌营养不良蛋白进行了检测。结果33.3%的DMD患者虽然未被检测出基因的片段性缺失,但他们的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却完全丧失。结论多重PCR技术是检测DMD基因片段性缺失的有效方法,但却无法检测出点突变等微小突变。兔疫印迹技术能反映由于各种类型的基因突变所造成的编码产物的缺陷,更有利于DMD和BMD的确实诊断,应将其作为主要的实验室检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印迹法 肌营养不良 DMD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定量多重PCR在筛查DMD携带者和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仁礼 沈卫英 +4 位作者 蒋秀蓉 袁瑶 冯缵冲 张忠恕 仇效坤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15-222,共8页
基于抗肌萎缩蛋白基因(DMD)多个外显子进行对数增长期多重PCR(多聚酶链反应)产物定量分析的原理,本研究在改进Ioannou等方法基础上建立了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BMD)定量多重PCR(QM-PCR)技术,应用于携带者筛查和产前诊断.运用多重... 基于抗肌萎缩蛋白基因(DMD)多个外显子进行对数增长期多重PCR(多聚酶链反应)产物定量分析的原理,本研究在改进Ioannou等方法基础上建立了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BMD)定量多重PCR(QM-PCR)技术,应用于携带者筛查和产前诊断.运用多重PCR技术对12个DMD/BMD家系先证者的检测表明缺失一个或一个以上外显子的家系有7个(58.3%).QM-PCR证实7名缺失型患者中6名母亲是与缺失型患者相同的携带者(86.7%).1例检测出外显子缺失的DMD患者,其母亲及外祖母的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未发现任何DMD基因缺失,可以排除为携带者(13.3%).对一名肯定携带者妊娠9周的胎儿进行了性别测定和DMD检测,确诊胎儿为男性DMD患者.一例可能携带者在排除携带者基础上,进一步对妊娠胎儿产前诊断确诊为正常女婴.本研究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该技术筛查DMD携带者的可靠性.将本技术与其它技术相结合可明显改进DMD家系中携带者诊断的准确性,并可应用于谱系及多态性信息不详家系的携带者诊断.该技术对防止缺失型DMD患儿和携带者的出生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肥大型 肌营养不良 定量多重 PCR 产前诊断
下载PDF
A NEW APPROACH TO GENE DIAGNOSIS OF DUCHENNE/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被引量:2
12
作者 许顺斌 黄尚志 罗会元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1994年第3期137-142,共6页
Four (CA)n repeats, located in introns 44, 45, 49 and 50 of the dystrophin gene., were evaluated in Chinese. These loci are highly polymorphic, with 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s of 0. 872, 0. 772, 0. 870 and 0.... Four (CA)n repeats, located in introns 44, 45, 49 and 50 of the dystrophin gene., were evaluated in Chinese. These loci are highly polymorphic, with 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s of 0. 872, 0. 772, 0. 870 and 0. 718, respectively. All four loci can be easily amplified and labelled using two duplex PCR reactions with α-32P-dCTP and can be detected by denaturing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Using these four loci and the two polymorphic (CA)n repeats located at the 5' and 3' ends of the dystrophin gene, we have developed a new PCR-based procedure -Amp-FLP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linkage analysis for the gene diagnosis of DMD/BMD. This method can detect intragenic recombination rapidly and efficiently and greatly. improves the success rate of carrier detection and prenatal diagnosis in non-deletion DMD/BMD families. All of the loci used in this procedure are intragenic. In addition, the loci in introns 44. 45, 49 and 50 are located in the deletion-prone region of the dystrophin gene, making them valuable and useful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deletion mutations. Here we report one case of deletion detection using these four lo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scular dystrophy amp-FLP linkage analysis carrier detection prenatal diagnosis
下载PDF
杜氏/贝氏肌营养不良症4个家系的直接和间接连锁基因诊断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靖 窦瑞艳 +5 位作者 郑天津 卢雪梅 张凤立 赵胜科 王超彦 李红智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9期582-586,共5页
目的:开展温州地区杜氏/贝氏肌营养不良症(DMD/BMD)4个家系的直接和间接连锁基因诊断,进一步为基于DMD/BMD症状前男性患者和女性携带者基因诊断结果的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针对4例DMD/BMD先证者,采用多重PCR技术检测常见1... 目的:开展温州地区杜氏/贝氏肌营养不良症(DMD/BMD)4个家系的直接和间接连锁基因诊断,进一步为基于DMD/BMD症状前男性患者和女性携带者基因诊断结果的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针对4例DMD/BMD先证者,采用多重PCR技术检测常见18个外显子缺失,进行直接基因诊断。针对未能发现常见外显子缺失的DMD/BMD先证者及其有关家系成员,采用短串联重复序列(STR)-PCR技术检测第50内含子STR多态性,进行连锁基因诊断。结果:家系2的先证者缺失外显子48、49。家系1中先证者二姨不是携带者。家系3中,儿子均正常的先证者大姨、三姨都是携带者,二姨未婚二女儿是携带者,先证者幼小弟弟为正常者,即使年龄增大也不会发病。家系4中刚出生的先证者妹妹是携带者。结论:本研究的DMD/BMD家系的直接和间接连锁基因诊断结果,特别是症状前男性患者诊断结果、尚无患儿的女性携带者的检出结果,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以为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 贝氏肌营养不良症 基因诊断 多重PCR 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 遗传连锁分析
下载PDF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基因突变检测方法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4
14
作者 杜文津 万琪 +1 位作者 陈晋文 吴保仁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0年第5期289-292,共4页
目的比较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基因突变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为不同条件下选择最佳的检测方案提供借鉴。方法分别应用18对引物多重PCR和5×4DNA微阵列对30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患者进行dystrophin基因(缺失)检测分析,并结合文献中的... 目的比较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基因突变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为不同条件下选择最佳的检测方案提供借鉴。方法分别应用18对引物多重PCR和5×4DNA微阵列对30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患者进行dystrophin基因(缺失)检测分析,并结合文献中的方法进行应用比较。结果 30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患者中有21例至少存在一个外显子片段缺失,占总例数的70%;9例未被检测到缺失,点30%。末检测到全部缺失的患者。PCR、DNA微阵列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对于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患者及携带者可选择MLPA检测缺失和重复突变,对于阴性者再利用PCR联合DHPLC结合测序检测点突变。经济方案是先选择18对引物定量PCR或DNA微阵列检测常见外显子缺失和重复突变,对于阴性者再用MLPA检测其它外显子缺失和重复突变。对于可疑胎儿产前诊断行MLPA或PCR-STR连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 基因突变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DNA微阵列
原文传递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DMD/BMD患者的基因缺失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永安 席卫平 +5 位作者 夏丽 武坚锐 郭跃贞 周岩 李玉军 孙夏瑜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9年第9期18-19,共2页
目的了解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Becker型肌营养不良(BMD)患者基因缺失的分布规律,并探索检测技术。方法应用28对引物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PCR)分4组对20例DMD/BMD患者进行Dysophin基因缺失检测分析。结果12例(60%)存在外显子缺失,8例... 目的了解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Becker型肌营养不良(BMD)患者基因缺失的分布规律,并探索检测技术。方法应用28对引物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PCR)分4组对20例DMD/BMD患者进行Dysophin基因缺失检测分析。结果12例(60%)存在外显子缺失,8例(40%)未检测到缺失;8例缺失片段集中于44~52号外显子,4例集中于5′端外显子。结论基因缺失为主要突变类型,缺失片段主要分布于44~52、2~20号外显子两个缺失热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PCR DMD/BMD 基因缺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