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MPRⅡ^(+)neural precursor cells isolated and characterized from organotypic neurospheres:an in vitro model of human fetal spinal cord development 被引量:1
1
作者 Michael W.Weible II Michael D.Lovelace +2 位作者 Hamish D.Mundell Tsz Wai Rosita Pang Tailoi Chan-Li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447-457,共11页
Roof plate secretion of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directs the cellular fate of sensory neurons during spinal cord development,includ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ascending sensory columns,though their biology is not... Roof plate secretion of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directs the cellular fate of sensory neurons during spinal cord development,includ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ascending sensory columns,though their biology is not well understood.Type-ⅡBMP receptor(BMPRⅡ),the cognate receptor,is expressed by neural precursor cells during embryogenesis;however,an in vitro method of enriching BMPRⅡ^(+)human neural precursor cells(hNPCs)from the fetal spinal cord is absent.Immunofluorescence was undertaken on intact second-trimester human fetal spinal cord using antibodies to BMPRⅡand 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Regions of highest BMPRⅡ^(+)immunofluorescence localized to sensory columns.Parenchymal and meningeal-associated BMPRⅡ^(+)vascular cells were identified in both intact fetal spinal cord and cortex by co-positivity with vascular lineage markers,CD34/CD39.LIF immunostaining identified a population of somas concentrated in dorsal and ventral horn interneurons,mirroring the expression of LIF receptor/CD118.A combination of LIF supplementation and high-density culture maintained culture growth beyond 10 passages,while synergistically increasing the proportion of neurospheres with a stratified,cytoarchitecture.These neurospher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BMPRⅡ^(+)/MAP2ab^(+/–)/βⅢ-tubulin^(+)/nestin^(–)/vimentin^(–)/GFAP^(–)/NeuN^(–)surface hNPCs surrounding a heterogeneous core ofβⅢ-tubulin^(+)/nestin^(+)/vimentin^(+)/GFAP^(+)/MAP2ab^(–)/NeuN^(–)multipotent precursors.Dissociated cultures from tripotential neurospheres contained neuronal(βⅢ-tubulin^(+)),astrocytic(GFAP+),and oligodendrocytic(O4+)lineage cells.Fluorescence-activated cell sorting-sorted BMPRⅡ^(+)hNPCs were MAP2ab^(+/–)/βⅢ-tubulin^(+)/GFAP^(–)/O4^(–)in culture.This is the first isolation of BMPRⅡ^(+)hNPCs identified and characterized in human fetal spinal cords.Our data show that LIF combines synergistically with high-density reaggregate cultures to support the organotypic reorganization of neurospheres,characterized by surface BMPRⅡ^(+)hNPCs.Our study has provided a new methodology for an in vitro model capable of amplifying human fetal spinal cord cell numbers for>10 passages.Investigations of the role BMPRⅡplays in spinal cord development have primarily relied upon mouse and rat models,with interpolations to human development being derived through inference.Because of significant species differences between murine biology and human,including anatomical dissimilarities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structure,the findings made in murine models cannot be presumed to apply to human spinal cord development.For these reasons,our human in vitro model offers a novel tool to better understand neurodevelopmental pathways,including BMP signaling,as well as spinal cord injury research and testing drug therap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pr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histotypic human spinal cord development 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 NEUROSPHERE ORGANOTYPIC reaggregate sensory columns
下载PDF
绵羊FecB突变对BMPR1B活性及BMP/SMAD通路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龚一鸣 王翔宇 +4 位作者 贺小云 刘玉芳 余平 储明星 狄冉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5-305,共11页
BMPR1B是绵羊中被鉴定的第一个多羔主效基因,但该基因中FecB突变增加绵羊排卵数的分子机制尚未解析。近年来发现BMPR1B活性受小分子抑制蛋白FKBP1A调控,该蛋白充当了BMPR1B及BMP/SMAD通路活性控制开关的关键作用且FecB突变恰好位于FKBP1... BMPR1B是绵羊中被鉴定的第一个多羔主效基因,但该基因中FecB突变增加绵羊排卵数的分子机制尚未解析。近年来发现BMPR1B活性受小分子抑制蛋白FKBP1A调控,该蛋白充当了BMPR1B及BMP/SMAD通路活性控制开关的关键作用且FecB突变恰好位于FKBP1A与BMPR1B结合位点附近。本文首先总结了BMPR1B和FKBP1A的蛋白结构,阐明二者空间结合区域及FecB突变的位置,进而预测了FecB突变与二者结合强弱的关系,最终提出了FecB突变通过影响BMPR1B与FKBP1A结合强度改变BMP/SMAD通路活性的科学假设,为后续探明FecB突变影响绵羊排卵数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FecB突变 bmpr1B FKBP1A BMP/SMAD通路
下载PDF
东湖F1代BMPR-1B和BMP15基因多态性与产羔性能关联性分析
3
作者 姚东 范智伟 +4 位作者 王鹏飞 秦帅奇 杨宇航 李爽 凌英会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2期243-248,共6页
为探究候选基因BMPR-1B、BMP15与东弗里生羊♂和湖羊♀的杂交F_(1)代(东湖F_(1)羊)产羔数间的关联性,评估东弗里生羊作为引入品种的经济利用价值,使用PCR-RFLP技术对东湖F_(1)羊和湖羊的BMPR-1B、BMP15基因多态性与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 为探究候选基因BMPR-1B、BMP15与东弗里生羊♂和湖羊♀的杂交F_(1)代(东湖F_(1)羊)产羔数间的关联性,评估东弗里生羊作为引入品种的经济利用价值,使用PCR-RFLP技术对东湖F_(1)羊和湖羊的BMPR-1B、BMP15基因多态性与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东湖F_(1)羊与湖羊群体内均未检测出BMP15基因的FecXI突变。BMPR-1B基因FecB突变位点在湖羊群体中检测出AG、GG两种基因型,基因频率分别为0.064和0.936,优势基因型为GG型,等位基因A、G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032和0.968,优势基因为等位基因G;在东湖F_(1)羊群体中检测出AA、AG和GG 3种基因型,基因频率分别为0.146、0.683和0.171,优势基因型为AG型,等位基因A、G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488和0.512。表明对产羔有利的G等位基因可以通过东弗里生和湖羊杂交遗传给后代,可作为其分子育种的辅助选择标记。湖羊AG型与GG型个体产羔数差异不显著(P>0.05),东湖F_(1)羊GG型、AG型个体产羔数极显著高于AA型个体(0.010.05)。结果表明东湖F_(1)羊产羔数与BMPR-1B基因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湖F_(1)羊 东弗里生羊 湖羊 产羔数 bmpr-1B基因 BMP15基因
下载PDF
BMPR1B基因多态性对大白母猪生长和繁殖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李清春 和军飞 +9 位作者 卢世豪 何凡 陈鑫 祁梦凡 黎明国 符彬彬 张庆泽 任玉军 张化鹏 黄涛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4-190,共7页
为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BMPR1B)遗传变异对大白母猪生长和繁殖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利用DNA混池测序,确定BMPR1B基因的SNPs,采用GenoPlexs?基因分型技术对316头大白母猪群进行基因分型,并与其体重达100 kg时的生长性能(日增重、背膘... 为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BMPR1B)遗传变异对大白母猪生长和繁殖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利用DNA混池测序,确定BMPR1B基因的SNPs,采用GenoPlexs?基因分型技术对316头大白母猪群进行基因分型,并与其体重达100 kg时的生长性能(日增重、背膘厚、体重日龄、眼肌面积和眼肌厚)、母系指数、父系指数、出生乳头数和妊娠期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共筛查到5个SNPs,分别为g.124593852G>A、g.124561254G>C、g.124561098C>T、g.124546851A>G和g.124542062T>C,其中g.124561254G>C与g.124561098C>T发生同义突变后改变了BMPR1B基因mRNA二级结构;g.124561254G>C与g.124561098C>T为强连锁遗传;BMPR1B基因g.124593852G>A与大白母猪父系指数和出生乳头数显著相关;g.124561254G>C与出生乳头数和校正100 kg背膘厚显著相关,与校正100 kg体重日龄、校正100 kg日增重和父系指数极显著相关;g.124561098C>T与父系指数和出生乳头数极显著相关,与妊娠期显著相关;g.124546851A>G与父系指数、校正100 kg体重日龄和校正100 kg日增重显著相关;g.124542062T>C与校正100 kg背膘厚显著相关;联合基因型g.124561254G>C—g.124561098C>T与妊娠期显著相关,GGCT为优势基因型。总之,本研究筛查到的5个SNPs对大白母猪生长或繁殖性能相关,可为大白猪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母猪 bmpr1B 多态位点 生长性能 繁殖性能
下载PDF
BMP15通过bta-miR-2285bc-BMPR2调控牛卵泡颗粒细胞功能的研究
5
作者 成颖 王锴 +1 位作者 张雅琦 吕丽华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3-211,共9页
本实验旨在探究牛卵泡颗粒细胞(Granulosa Cells,GCs)bta-miR-2285bc与BMPR2的靶标关系,及其作为BMP15下游关键因子对GCs增殖和卵泡发育的潜在调控作用。利用miRanda预测bta-miR-2285bc与BMPR2 3’UTR的结合位点,构建BMPR2 3’UTR野生... 本实验旨在探究牛卵泡颗粒细胞(Granulosa Cells,GCs)bta-miR-2285bc与BMPR2的靶标关系,及其作为BMP15下游关键因子对GCs增殖和卵泡发育的潜在调控作用。利用miRanda预测bta-miR-2285bc与BMPR2 3’UTR的结合位点,构建BMPR2 3’UTR野生型与突变型双荧光报告载体,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验证其靶标关系;屠宰场获取牛卵巢并于实验室分离直径4~8 mm卵泡,刮取卵泡壁GCs进行体外培养。设置浓度梯度,根据BMPR2表达量确定BMP15最适添加浓度。转染bta-miR-2285bc mimics/inhibitor至GCs并添加BMP15,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BMPR2 mRNA和蛋白表达,随后qRT-PCR检测GCs BMP/Smad信号通路、增殖、凋亡和类固醇激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水平,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雌激素(E2)和孕激素(P4)浓度。结果显示:bta-miR-2285bc能够靶向结合BMPR2 3’UTR;向体外培养的GCs添加最适浓度BMP15(100ng/mL)并转染bta-miR-2285bcmimics时,BMP/Smad信号通路相关基因Smad1、Smad5、Smad9和Smad4表达量下降(P<0.05);细胞增殖相关基因CCND2表达量下降(P<0.05);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和Caspase3表达量上升(P<0.05);抑凋亡基因BCL2表达量下降(P<0.01);类固醇激素合成相关基因CYP11A1、CYP19A1、HSD3B1和STAR表达量下降(P<0.05);GCs培养液中E2和P4浓度下调(P<0.05)。转染bta-miR-2285bc inhibitor得到与上述相反的实验结果。综上,BMP15通过bta-miR-2285bc-BMPR2调控牛卵泡GCsBMP/Smad信号通路、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和类固醇激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类固醇激素的合成,进而可能影响GCs增殖和卵泡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泡颗粒细胞 bmpr2 bta-miR-2285bc 类固醇激素
下载PDF
猪BMPR1B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6
作者 王君岩 张涵 +3 位作者 刘哲熹 白珂瑞 王德鹏 吴克亮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44,共13页
为了分析猪骨形态发生蛋白1B型受体BMPR1B蛋白的理化性质、高级结构、结构域、亚细胞定位、N-糖基化、同源进化关系、选择压力以及分子内共进化等,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及平台,对BMPR1B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进行鉴定,为进一步探讨BMPR1B基因... 为了分析猪骨形态发生蛋白1B型受体BMPR1B蛋白的理化性质、高级结构、结构域、亚细胞定位、N-糖基化、同源进化关系、选择压力以及分子内共进化等,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及平台,对BMPR1B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进行鉴定,为进一步探讨BMPR1B基因在母猪繁殖性状中发挥的作用奠定遗传信息基础。结果表明,猪BMPR1B基因编码502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为56960.47,理论等电点为7.78,带正电,呈碱性,不稳定,是一种跨膜的亲水蛋白;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卷曲为主,三级结构由1条主链和1条侧链构成,模型稳定,构象合理;具有3个保守的功能结构域,为激活素受体结构域、GS结构域和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结构域;定位于细胞膜上,无信号肽序列,为非GPI锚定蛋白;另含有13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系统进化分析表明:物种间,猪BMPR1B基因与马的同源性最高;物种内,猪BMPR1B基因类型上可以分为3个组,值得注意的是梅山猪作为独立的一支被分为一组,与猪的高繁殖力性状有一定联系。选择压力分析显示:猪BMPR1B基因经历了强烈的净化选择,十分保守,但在M7vs.M8模型中发现了44个强烈的正选择位点。分子共进化显示,在猪BMPR1B基因中检测到4组协同进化,涉及10个氨基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pr1B基因 生物信息学 选择压力 分子共进化
下载PDF
BMPR-IB不同基因型对凉山黑绵羊不同生理时期主要生殖激素的影响
7
作者 王俊科 王娟红 +5 位作者 常卫华 王晋康 滕悦扬 刘羽艳 王娇 曾玉婷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23年第2期77-80,共4页
为研究凉山黑绵羊在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发情间期BMPR-IB基因不同基因型与生殖激素之间的调控关系,利用公羊试情法和外阴部观察法判断发情状态,采集凉山黑绵羊4个时期的颈静脉血,提取DNA,利用PCR扩增、酶切技术、琼脂糖凝胶电... 为研究凉山黑绵羊在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发情间期BMPR-IB基因不同基因型与生殖激素之间的调控关系,利用公羊试情法和外阴部观察法判断发情状态,采集凉山黑绵羊4个时期的颈静脉血,提取DNA,利用PCR扩增、酶切技术、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BMPR-IB基因的基因型,通过ELISA技术检测4种主要生殖激素在不同生理时期血液中的含量。结果显示,凉山黑绵羊BMPR-IB基因共有BB型、B+型和++型3种基因型。在发情期,FSH分泌量BB基因型显著高于B+基因型和++基因型(P<0.05);在发情前期,LH分泌量BB基因型显著高于B+基因型和++基因型(P<0.05);在发情中期和发情后期,P4分泌量BB基因型大于B+基因型和++基因型,且差异显著(P<0.05);E2分泌量在4个时期BMPR-IB基因不同基因型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凉山黑绵羊BMPR-IB存在多胎基因,而且有3种基因型;BMPR-IB基因的突变对FSH、LH和P4的分泌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黑绵羊 bmpr-IB基因 激素
下载PDF
湖羊BMPRIA和BMPRⅡ基因组织表达谱及其在卵巢组织中mRNA表达水平与排卵数间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徐业芬 李齐发 +4 位作者 李二林 涂飞 胡冬利 陈玲 谢庄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47-1453,共7页
为了探索湖羊多胎分子机理,筛选影响湖羊多胎性状的特有候选基因,本试验选取16只经产湖羊母羊,分为单羔组和多羔组,同期发情后屠宰观察卵巢排卵数,并利用RT-PCR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湖羊BMPRIA和BMPRⅡ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征以及在单羔组和... 为了探索湖羊多胎分子机理,筛选影响湖羊多胎性状的特有候选基因,本试验选取16只经产湖羊母羊,分为单羔组和多羔组,同期发情后屠宰观察卵巢排卵数,并利用RT-PCR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湖羊BMPRIA和BMPRⅡ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征以及在单羔组和多羔组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BMPRIA和BMPRⅡ基因除了在湖羊卵巢组织中有表达外,在下丘脑、垂体、子宫、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肌肉、输卵管等组织内也均有表达;单羔组和多羔组间卵巢组织BMPRIA基因mRNA表达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且与排卵数间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但是,多羔组卵巢组织BMPRⅡ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单羔组(P<0.05),且与排卵数呈显著正相关(r=0.722,P<0.05)。结果说明BMPRⅡ基因可能对湖羊排卵数起作用,是影响湖羊排卵数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羊 bmprIA基因 bmprⅡ基因 排卵数
下载PDF
6群不同品种(系)绵羊BMPR-IB基因多态性及与产羔数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勇 雒秋江 +4 位作者 李登忠 张亚军 杨风云 杨菊清 朱文渊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2-16,共5页
以绵羊BMPR-IB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小尾寒羊、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多胎品系、中国美利奴(新疆型)肉用品系、中国美利奴(新疆型)体大品系、萨福克以及陶赛特等6个品种(品系)共241只个体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与产羔数的关系... 以绵羊BMPR-IB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小尾寒羊、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多胎品系、中国美利奴(新疆型)肉用品系、中国美利奴(新疆型)体大品系、萨福克以及陶赛特等6个品种(品系)共241只个体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与产羔数的关系。结果显示,B等位基因在小尾寒羊、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多胎品系、中国美利奴(新疆型)肉用品系、中国美利奴(新疆型)体大品系、萨福克以及陶赛特中的频率分别为65.00%,14.59%,1.52%,0%,2.13%和0%。BB、B+和++基因型小尾寒羊的多羔率分别为100%,54%和0%,平均窝产羔数分别为2.89±0.76,1.92±0.95和1.00±0.0。结果表明:B等位基因与小尾寒羊的多羔性呈显著正相关,可应用于小尾寒羊多羔群体或品系的选育;而在其它品种(品系),B等位基因与多羔性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pr—IB 多羔
下载PDF
多浪羊BMPR-IB基因多态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6
10
作者 陈晓军 钟发刚 +1 位作者 罗淑萍 王新华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9,共4页
以多浪羊为实验材料,BMPR-IB为候选基因,通过PCR-RELP检测该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研究发现在该品种上,BMPR-IB基因存在多态性++(94 12%)、B+(5 08%),推断存在BB纯合子。说明多浪羊的多胎性能与BMPR-IB基因存在极为密切的遗... 以多浪羊为实验材料,BMPR-IB为候选基因,通过PCR-RELP检测该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研究发现在该品种上,BMPR-IB基因存在多态性++(94 12%)、B+(5 08%),推断存在BB纯合子。说明多浪羊的多胎性能与BMPR-IB基因存在极为密切的遗传连锁关系,很可能与Brooroola羊遗传机制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浪羊 bmpr-IB基因 基因多态性 候选基因 多胎性能 遗传连锁关系 地方品种
下载PDF
BMPR-IB基因作为绵羊多胎性能候选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朱二勇 史洪才 +4 位作者 武坚 刘明军 简子健 白杰 徐新明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0-23,共4页
利用BMPR-IB基因作为湖羊、小尾寒羊及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多胎类型多胎性能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该基因在湖羊、小尾寒羊和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多胎类型中的多态性,并与其产羔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种羊在... 利用BMPR-IB基因作为湖羊、小尾寒羊及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多胎类型多胎性能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该基因在湖羊、小尾寒羊和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多胎类型中的多态性,并与其产羔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种羊在BMPR-IB基因编码序列746碱基处均检出与BooroolaMerino相同的A→G突变,可分为3种基因型(BB型、B+型和++型)。湖羊中几乎全部为BB基因型;小尾寒羊中以BB和B+基因型为主;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多胎类型中以B+基因型为主;BMPR-IB基因与产羔数显著相关,是上述3种羊的多胎主效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IB基因(bmpr—IB) 多胎性 绵羊
下载PDF
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CR快速测定绵羊BMPR-IB基因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0
12
作者 管峰 杨利国 +2 位作者 艾君涛 刘守仁 石国庆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79-583,共5页
四引物ARMSPCR是检测SNP有效、快速、简便的方法。绵羊BMPRIB基因是控制Booroola绵羊多胎性状的主效基因,此研究目的在于建立一种对BMPRIB基因四引物ARMSPCR检测方法。根据四引物ARMSPCR技术原理,在绵羊BMPRIB基因突变位点(A746G)设计... 四引物ARMSPCR是检测SNP有效、快速、简便的方法。绵羊BMPRIB基因是控制Booroola绵羊多胎性状的主效基因,此研究目的在于建立一种对BMPRIB基因四引物ARMSPCR检测方法。根据四引物ARMSPCR技术原理,在绵羊BMPRIB基因突变位点(A746G)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并在突变点两侧设计一对参照引物,用来扩增含有突变点的DNA片段,可在一步PCR反应中根据电泳图谱准确判断绵羊个体的BMPRIB基因型,对比PCRRFLP检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简单,操作简便,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CR 快速测定 绵羊 bmpr-IB基因型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BMPR-IB和BMP15基因作为小尾寒羊多胎性能候选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146
13
作者 柳淑芳 姜运良 杜立新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55-760,共6页
以控制BooroolaMerino羊多胎性能的BMPR IB基因 ,以及影响Invedale和Hanna羊排卵数的BMP15基因作为候选基因 ,从分子水平上对小尾寒羊的多胎机制进行研究 ,分析突变位点的特性 ,并通过大规模的群体检测统计推断其遗传效应。实验结果表... 以控制BooroolaMerino羊多胎性能的BMPR IB基因 ,以及影响Invedale和Hanna羊排卵数的BMP15基因作为候选基因 ,从分子水平上对小尾寒羊的多胎机制进行研究 ,分析突变位点的特性 ,并通过大规模的群体检测统计推断其遗传效应。实验结果表明 :多胎品种小尾寒羊在BMPR IB基因的相应位置上发生了与BooroolaMerino羊相同的突变 (A74 6G) ,该基因的BB基因型在小尾寒羊群体内为优势基因型 ,且小尾寒羊初产和经产母羊的BB基因型比 ++基因型分别多产 0 97羔 (P <0 0 5 )和 1 5羔 (P <0 0 1) ,推测BMPR IB基因与控制小尾寒羊多胎性能的主效基因存在紧密的遗传连锁。而BMP15基因在小尾寒羊中不存在V31D或Q2 3Ter突变 ,说明小尾寒羊的多胎遗传机制与Romney羊不同 ,因此排除了BMP15突变影响小尾寒羊排卵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尾寒羊 多胎性能 候选基因法 bmpr-IB基因 RMP15基因
下载PDF
小尾寒羊BMPR-ⅠB基因的多态性、效应及连锁分析 被引量:27
14
作者 殷子惠 姜运良 +3 位作者 樊新忠 王玉 唐辉 岳永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0-513,共4页
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ⅠB(BMPR-ⅠB)的Q249R(A746G)突变使Booroola Merino绵羊的繁殖性能提高。该突变在小尾寒羊群体中也有分布。本研究用PCR-SSCP技术对299只小尾寒羊BMPR-ⅠB基因突变位点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BB、B+和++的基因型频率分... 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ⅠB(BMPR-ⅠB)的Q249R(A746G)突变使Booroola Merino绵羊的繁殖性能提高。该突变在小尾寒羊群体中也有分布。本研究用PCR-SSCP技术对299只小尾寒羊BMPR-ⅠB基因突变位点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BB、B+和++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41 8,0.364 5和0.093 7,突变等位基因B的基因频率为0.724 1。对2个小尾寒羊羊场的111只有产羔数记录的小尾寒羊BMPR-ⅠB的Q249R突变对产羔数的效应进行了分析,估计出突变等位基因B对小尾寒羊产羔数的效应为:替代效应和显性效应,在第一胎分别为0.46和0.16,在第二胎分别为0.56和0.11;在第一胎和第二胎BB比++分别多产0.77和1.02羔。对BB基因型小尾寒羊和微卫星标记OARJL36的连锁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在BB基因型小尾寒羊,BMPR-ⅠB的B等位基因与OAR-JL36位点之间仍然存在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尾寒羊 bmpr-ⅠB 多态性 产羔数 效应 连锁
下载PDF
检测绵羊BMPR-IB基因多态性寡核苷酸芯片的制备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华 钟发刚 +4 位作者 王新华 刘守仁 朱滨 邢军芬 孙悦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57-962,共6页
BMPR-IB基因是控制中国美利奴羊排卵率和产羔数的主效基因,由于A746G的点突变而导致绵羊表型的变化,根据BMPR-IB基因的多态性,制备寡核苷酸芯片检测绵羊BMPR-IB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设计6条特异性的探针,用基因芯片点样仪将探针... BMPR-IB基因是控制中国美利奴羊排卵率和产羔数的主效基因,由于A746G的点突变而导致绵羊表型的变化,根据BMPR-IB基因的多态性,制备寡核苷酸芯片检测绵羊BMPR-IB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设计6条特异性的探针,用基因芯片点样仪将探针点样到醛基修饰的载玻片上,采集绵羊的血液样本,在芯片反应舱中,检测BMPR-IB基因A746G点突变,设计对应的软件进行判读,分析检测结果,与PCR-RFLP检测结果完全符合,证明制备的寡核苷酸芯片可以并行、准确而高效地检测BMPR-IB基因的多态性,能够作为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多胎绵羊的一种合适的检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核苷酸芯片 bmpr—IB基因 基因多态性 中国美利奴羊
下载PDF
绵羊多羔主效基因BMPR1B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6
作者 潘章源 狄冉 +1 位作者 刘秋月 储明星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共6页
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1B,BMPR1B)是一种重要的跨膜受体蛋白,主要参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通路,其在调控成骨分化、细胞扩散以及卵巢卵泡发育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直接影响如绵羊等动物的繁殖... 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1B,BMPR1B)是一种重要的跨膜受体蛋白,主要参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通路,其在调控成骨分化、细胞扩散以及卵巢卵泡发育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直接影响如绵羊等动物的繁殖性状。绵羊BMPR1B基因发生A746G突变(命名为FecB突变),导致第249位氨基酸由谷氨酰胺(Q)转变为精氨酸(R),进而使得绵羊排卵数和产羔数显著增加,因此BMPR1B成为目前最受关注的绵羊多羔主效基因。论文就绵羊BMPR1B基因定位、功能机制研究进展及其对高繁殖力绵羊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同时也对BMPR1B功能研究中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展开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pr1B基因 FECB 绵羊 多羔
下载PDF
猪BMP15和BMPR-IB基因的遗传变异及其与产仔性能的关系 被引量:11
17
作者 宋一萍 曾勇庆 +2 位作者 陈伟 陈其美 钱源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1-567,共7页
采用PCR-SSCP方法对莱芜猪、鲁莱黑猪、里岔黑猪、鲁烟白猪、新沂蒙黑猪5个山东地方/培育猪种和大约克夏、长白、杜洛克3个引进猪种共8个猪种481头繁殖母猪进行BMP15和BMPR-IB基因的多态性分析,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其对产仔数的遗传效... 采用PCR-SSCP方法对莱芜猪、鲁莱黑猪、里岔黑猪、鲁烟白猪、新沂蒙黑猪5个山东地方/培育猪种和大约克夏、长白、杜洛克3个引进猪种共8个猪种481头繁殖母猪进行BMP15和BMPR-IB基因的多态性分析,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其对产仔数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2个基因的3个位点在8个猪种的测定群体中均存在多态性,但山东地方/培育猪种与引进猪种间在基因型频率上存在较大差异;BMP15和BMPR-IB基因对产仔数性状有显著影响(P<0.05).对于BMP15基因,AA基因型母猪中,引进猪种比山东地方/培育猪种母猪的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平均多产1.20头和1.64头(P<0.05);CC基因型母猪中,引进猪种比山东地方/培育猪种母猪的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平均多产1.20头和0.82头(P<0.05).对于BMPR-IB基因,山东地方/培育猪种内AA基因型母猪的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比BB基因型母猪平均多产0.49头和0.51头(P>0.05);引进猪种中BB基因型母猪比AA基因型母猪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平均多产1.05头和0.90头(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P15基因 bmpr-IB基因 遗传变异 产仔数
下载PDF
BMPR1B基因在细毛羊皮肤毛囊中的表达及与羊毛性状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小佳 贺建宁 +3 位作者 程明 刘开东 刘积凤 柳楠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3-38,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BMPR1B基因在皮肤毛囊的表达及与羊毛性状的关系,为解析其对羊毛相关性状的调控机理奠定理论基础。以敖汉细毛羊为研究材料,分别采集肩部(多毛区)和腹股沟部(少毛区)皮肤组织样。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分析BMPR1B基因在皮肤... 本研究旨在探讨BMPR1B基因在皮肤毛囊的表达及与羊毛性状的关系,为解析其对羊毛相关性状的调控机理奠定理论基础。以敖汉细毛羊为研究材料,分别采集肩部(多毛区)和腹股沟部(少毛区)皮肤组织样。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分析BMPR1B基因在皮肤不同部位表达量的差异;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BMPR1B基因在细毛羊肩部的表达量,并与羊毛性状和毛囊密度进行关联性分析;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定位BMPR1B基因在细毛羊毛囊中表达的位置。结果表明:BMPR1B基因在肩部和腹股沟部均有表达,且在肩部表达量较高,差异倍数在2倍以上(P<0.05);关联分析显示,BMPR1B基因的m RNA表达量与羊毛细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82(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MPR1B基因在细毛羊皮肤中,主要表达于表皮上皮细胞和内根鞘细胞中。综上,可推测在内根鞘中表达的BMPR1B基因,可能对羊毛细度具有调控作用,这可对细毛羊的育种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毛羊 皮肤 bmpr1B 表达 羊毛性状
下载PDF
绵羊BMPR-I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杨华 杨永林 +3 位作者 刘守仁 钟发刚 张永胜 何其宏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11,共5页
BMPR-IB基因为绵羊产羔数的主效基因,以中国美利奴羊(军垦型)多胎品系为材料,利用PCR-SS-CP、PCR-RFLP和基因测序分析BMPR-IB基因5′非翻译区、编码区和3′非翻译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研究该基因SNP位点与绵羊高繁殖力的相关性。... BMPR-IB基因为绵羊产羔数的主效基因,以中国美利奴羊(军垦型)多胎品系为材料,利用PCR-SS-CP、PCR-RFLP和基因测序分析BMPR-IB基因5′非翻译区、编码区和3′非翻译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研究该基因SNP位点与绵羊高繁殖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BMPR-IB基因5′非翻译区不存在多态性,编码区存在2个碱基突变(746A→G和1113C→A),3′非翻译区存在1个碱基突变(1354A→G)。最小二乘模型分析表明,A746G突变对绵羊高产羔数的影响达到极显著程度(P<0.001),A1354G突变对绵羊高产羔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A746G位点能够用于高繁殖力中国美利奴羊(军垦型)多胎品系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bmpr-IB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产羔数
下载PDF
小尾寒羊BMPR-IB基因Fec^B突变与产羔数和生长发育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杨宇泽 冯涛 +5 位作者 储明星 云鹏 肖炜 薛振华 张进涛 孟丹娜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8-43,共6页
采集京郊地区小尾寒羊及小尾寒羊高繁殖力核心群母羊血样,利用PCR-RFLP方法分析2类羊群BMPR-IB基因多态性,并研究BMPR-IB基因不同基因型对小尾寒羊产羔数以及对核心群后代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京郊小尾寒羊群BMPR-IB基因BB,B+和++... 采集京郊地区小尾寒羊及小尾寒羊高繁殖力核心群母羊血样,利用PCR-RFLP方法分析2类羊群BMPR-IB基因多态性,并研究BMPR-IB基因不同基因型对小尾寒羊产羔数以及对核心群后代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京郊小尾寒羊群BMPR-IB基因BB,B+和++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4,0.56和0.10,高繁殖力核心群BB、B+和++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47,0.48和0.05;京郊小尾寒羊群BB、B+和++基因型个体平均产羔数分别为2.72,2.16,1.74只,核心群BB、B+和++基因型个体平均产羔数分别为3.20,2.57,2.07只;BMPR-IB不同基因型羔羊90日龄前平均日增质量(ADG)最大,B+型羔羊生长最快,120日龄后生长速度无显著差异。体尺指数研究表明,90日龄前,B+型母羔体长和胸围生长大于体高,生长潜力较大。可见,BMPR-IB基因是影响小尾寒羊产羔数的主效基因,以FecB突变进行标记辅助选择可提高核心群母羊的产羔数,BMPR-IB基因型对羔羊的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利用BMPR-IB基因培育小尾寒羊超高繁殖力品系或高繁殖力绵羊新品种以及开展羊肉生产,都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尾寒羊 bmpr-IB基因 产羔数 生长发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