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流相地层高精度地层构型界面形成机制及识别方法 被引量:14
1
作者 纪友亮 周勇 +2 位作者 吴胜和 史长林 岳大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15,共8页
分析了河流相单砂层级别的高精度地层构型界面的形成机制及河流相自旋回对异旋回的改造和影响,总结了单砂层级别高精度地层构型界的识别标志,及在异旋回控制下进行自旋回对比高精度地层构型界面的对比方法。结果表明:一个单层主要由河... 分析了河流相单砂层级别的高精度地层构型界面的形成机制及河流相自旋回对异旋回的改造和影响,总结了单砂层级别高精度地层构型界的识别标志,及在异旋回控制下进行自旋回对比高精度地层构型界面的对比方法。结果表明:一个单层主要由河道侵蚀前期沉积物掠夺可容空间并逐渐充填、洪水期形成洪泛泥岩后形成;共有5种河道砂体的叠置模式和对比模式,而且河道砂体的叠置模式受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与沉积物供应速率比值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界面形成机制 界面识别 方法
下载PDF
Ti(C,N)基金属陶瓷的相界面过渡层 被引量:33
2
作者 熊惟皓 胡镇华 崔崑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1075-1080,共6页
对Ti(C,N)基金属陶瓷的相界面过渡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金属陶瓷中Ti(C,N)硬质相周边存在明显的包覆层组织,它是一种过渡相;Ti(C,N)/Ni相界面没有固定的取向关系;W,Mo元素主要富集于相界... 对Ti(C,N)基金属陶瓷的相界面过渡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金属陶瓷中Ti(C,N)硬质相周边存在明显的包覆层组织,它是一种过渡相;Ti(C,N)/Ni相界面没有固定的取向关系;W,Mo元素主要富集于相界面,且Ti,Ni,W,Mo元素在相界面具有成分梯度高分辨电镜观察发现,相界面过渡层厚约8-10nm并由纳米晶组成.这种过渡层是金属陶瓷的一种比较理想的相界面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陶瓷 界面 过渡 钛合金
下载PDF
陆相断陷湖盆层序地层单元的划分及界面识别标志 被引量:23
3
作者 操应长 姜在兴 +2 位作者 王留奇 钱峥 罗东明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4期1-5,共5页
以济阳坳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层序地层学研究为基础.论述了陆相断陷湖盆不同级别的层序地层单元的划分及其界面识别标志。湖盆沉积按湖平面的变化特征可划分出层序、体系域、准层序组、准层序等层序地层单元.不同级别的层序地层单元边界... 以济阳坳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层序地层学研究为基础.论述了陆相断陷湖盆不同级别的层序地层单元的划分及其界面识别标志。湖盆沉积按湖平面的变化特征可划分出层序、体系域、准层序组、准层序等层序地层单元.不同级别的层序地层单元边界在地震、测井、岩心、古生物、地球化学等资料中均有特征性反映.通过不同级别的层序地层单元边界的识别,可以建立起层序地层格架.进而研究每一单元的地层展布及沉积学特征.以指导油气勘探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地 划分 界面 断陷盆地 盆地
下载PDF
界面过渡层对SiC/Al双连续相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赵龙志 曹小明 +2 位作者 田冲 胡宛平 张劲松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55-58,61,共5页
研究了界面过渡层对SiC/Al双连续相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界面过渡层降低了复合材料中的残余应力,改善了界面的结合,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当界面过渡层中SiC的体积分数接近50%时,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最高,塑性最好,但弹性... 研究了界面过渡层对SiC/Al双连续相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界面过渡层降低了复合材料中的残余应力,改善了界面的结合,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当界面过渡层中SiC的体积分数接近50%时,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最高,塑性最好,但弹性模量较低。界面过渡层的存在改变了复合材料的弯曲断裂机制。SiC原始泡沫增强的复合材料在断裂时,增强体SiC泡沫先断裂,基体后破坏,断裂表面凹凸不平;含界面过渡层的复合材料断裂时,过渡层的外侧界面先被撕开,内侧界面结合良好,基体与增强体同时断裂,断口平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连续复合材料 界面过渡 压缩性能 断裂机制
下载PDF
PAFC空气电极催化层相界面结构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魏子栋 谭君 +4 位作者 付川 殷菲 陈昌国 唐致远 郭鹤桐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892-897,共6页
提出一个考虑了催化层中电压不均匀分布,可以在任意气体压力p、输出电流密度I工作条件下,表征PAFC空气电极行为的数学模型.发现表征“气/液”相界面比表面的参数AB与I在不同的p下呈不同的线性关系.其中在较低的压力下A... 提出一个考虑了催化层中电压不均匀分布,可以在任意气体压力p、输出电流密度I工作条件下,表征PAFC空气电极行为的数学模型.发现表征“气/液”相界面比表面的参数AB与I在不同的p下呈不同的线性关系.其中在较低的压力下AB对I有较深的依赖关系,而在较高的压力p下,AB趋向与I无关.表征“液/固”界面的参数AI在不同p、I下基本保持不变.利用所构建的数学模型对PAFC空气电极中催化反应层内O2电化学还原速率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大电流下运行的空气电极,其主要的电极反应发生在“扩散层/催化层”交界处的催化反应层中,意味着厚的催化反应层是不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电极 磷酸型燃料电池 数学模型 界面结构 多孔电极 催化 PAFC
下载PDF
相界面对双相钛合金层裂孔洞形核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扬 蒋志 +3 位作者 胡海波 汤铁钢 张虎生 付亚楠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3-147,共5页
利用一级轻气炮对TC4双相钛合金进行加载,获得初期的层裂状态,在加载中采用多普勒激光干涉测速技术对样品自由面粒子速度进行测试。在软回收经过加载的样品之后,借助于金相显微镜、X射线断层扫描、纳米压痕等检测手段进行多维分析,探讨... 利用一级轻气炮对TC4双相钛合金进行加载,获得初期的层裂状态,在加载中采用多普勒激光干涉测速技术对样品自由面粒子速度进行测试。在软回收经过加载的样品之后,借助于金相显微镜、X射线断层扫描、纳米压痕等检测手段进行多维分析,探讨了相界面对孔洞形核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孔洞绝大部分都在α相内形核,而不是如准静态损伤理论预测的形核于α/β相界面。这是由于相界面的反射与透射作用,当冲击波从高阻抗α相传入到低阻抗β相时,会在α相内产生拉伸脉冲,当拉伸脉冲足够大时,导致在α相内产生孔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 孔洞形核 TC4双钛合金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泉三段河流相层序地层界面识别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胡治华 马艳荣 +1 位作者 杨伟 王延奇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1年第2期136-138,142,共4页
河流相是松辽盆地北部下白垩统泉三最主要的沉积相类型,也是重要的油气储集层。河流相层序地层界面的划分又是河流相分析的基础和前提,故河流相层序地层界面的识别研究对松辽盆地北部油气储层的勘探开发有重要的意义。以河流相沉积学研... 河流相是松辽盆地北部下白垩统泉三最主要的沉积相类型,也是重要的油气储集层。河流相层序地层界面的划分又是河流相分析的基础和前提,故河流相层序地层界面的识别研究对松辽盆地北部油气储层的勘探开发有重要的意义。以河流相沉积学研究为基础,阐述了构造沉降、气候变化以及沉积物供应对盆地层序形成与发育的影响。并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理论和研究方法,通过对目的段取芯井岩芯的观察,得出了河流相层序界面识别的岩石学标志;利用测井曲线的突变和地震剖面中的不整合识别出了层序界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北部 河流 序地界面 识别
下载PDF
异相陶瓷界面对多层陶瓷电容器介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左如忠 李龙土 +2 位作者 蔡弘 唐吟 桂治轮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6-197,共2页
借助于电子显微镜和介温谱仪,研究了热稳定型复相多层陶瓷电容器中存在的异质、异相陶瓷界面的互扩散对其介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异质界面之间存在明显的扩散层。其中不同铁电陶瓷之间过渡层的形成虽有助于改善电容器的容温特性,... 借助于电子显微镜和介温谱仪,研究了热稳定型复相多层陶瓷电容器中存在的异质、异相陶瓷界面的互扩散对其介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异质界面之间存在明显的扩散层。其中不同铁电陶瓷之间过渡层的形成虽有助于改善电容器的容温特性,提高界面的粘接强度,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原先的结构设计,改变了元件的电容值。另外,由于不同铁电陶瓷相的烧结特性的不匹配易导致出现界面裂纹和空洞等共烧缺陷,从而提高了元件的介电损耗,相对疏松的界面易出现在涂覆端电极时镀液的渗入,降低了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扩散 共烧 多层陶瓷电容器 介电特性
下载PDF
多层复相共烧界面的应力形成及其对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左如忠 李龙土 桂治轮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7-40,共4页
对复合多层厚膜共烧体在制备过程中应力的产生及其状态进行了理论分析 ,得出了厚膜材料不匹配的热力学特性是导致界面应力的重要根源。利用受约束形变的双层膜的应力模型对共烧多层复合陶瓷元器件在不同阶段的应力状态及影响因数进行讨... 对复合多层厚膜共烧体在制备过程中应力的产生及其状态进行了理论分析 ,得出了厚膜材料不匹配的热力学特性是导致界面应力的重要根源。利用受约束形变的双层膜的应力模型对共烧多层复合陶瓷元器件在不同阶段的应力状态及影响因数进行讨论。阐述了改善界面热应力和界面缺陷的工艺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应力 多层共烧 烧结致密化 约束形变 微结构 多层
下载PDF
Mo/Zr,Mo/V,Mo/W二元金属氧化物界面非晶相层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智民 李永战 韩维屏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5-69,共5页
文献对二元氧化物界面结构虽有介绍,但作者认为两者都是过渡金属氧化物时,在彼此表面能的作用下,表面各键都将扭曲,或脱离晶格分解成碎片,故很难说谁向谁分散,且分散也不一定是一个分子层.本文就MoO_3/ZrO_2(简写为Mo/Zr),MoO_3/V_2O_5(... 文献对二元氧化物界面结构虽有介绍,但作者认为两者都是过渡金属氧化物时,在彼此表面能的作用下,表面各键都将扭曲,或脱离晶格分解成碎片,故很难说谁向谁分散,且分散也不一定是一个分子层.本文就MoO_3/ZrO_2(简写为Mo/Zr),MoO_3/V_2O_5(Mo/V)和MoO_3/WO_3(Mo/W)三体系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钴 钼/钒 钙/钨 界面 非晶
下载PDF
SiC纤维束界面层连续化学气相沉积设备研制
11
作者 刘沐函 张磊 林峰 《电加工与模具》 2020年第2期69-73,共5页
SiC纤维增强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低密度、耐高温、高强韧性的优异性能,是新型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的理想结构材料。界面层决定了SiCf/SiC复合材料增韧效果等关键性能,其制备对于复合材料工程化应用至关重要。我国在SiC纤维束界面层制... SiC纤维增强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低密度、耐高温、高强韧性的优异性能,是新型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的理想结构材料。界面层决定了SiCf/SiC复合材料增韧效果等关键性能,其制备对于复合材料工程化应用至关重要。我国在SiC纤维束界面层制备的研究应用方面明显滞后,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缺乏可连续化学气相沉积制备均匀、一致、质量稳定的界面层的设备。针对该问题,设计了可在SiC纤维束基体上连续沉积界面层的设备;通过纤维运送机构实现了SiC纤维束的连续运送,且速度、张力可控,同时对设备的低压密封系统提出了气氛分隔设计,实现了将反应气氛约束在反应区内的目的,并通过模拟仿真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F/SIC复合材料 界面 化学气沉积
下载PDF
晶体生长界面相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国华 王大伟 黄志良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1-177,共7页
在分析前人的晶体生长理论时 ,作者认为晶体生长过程中可能存在界面相 ;在分析各种晶体生长现象后认为 ,晶体生长过程中界面相是存在的 ,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分析研究 ,将晶体生长过程中的界面相划分为 3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界面... 在分析前人的晶体生长理论时 ,作者认为晶体生长过程中可能存在界面相 ;在分析各种晶体生长现象后认为 ,晶体生长过程中界面相是存在的 ,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分析研究 ,将晶体生长过程中的界面相划分为 3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界面层、吸附层和过渡层 ;并进一步论述了界面层、吸附层和过渡层在晶体生长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界面相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 界面 吸附 过渡 模型 晶体生长
下载PDF
河流相层序地层划分方法——以松辽盆地下白垩统扶余油层为例 被引量:88
13
作者 邓宏文 吴海波 +1 位作者 王宁 Timothy A.Cross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21-627,共7页
以松辽盆地下白垩统泉头组扶余油层为例,探讨了河流沉积体系的层序地层分析方法。首先确定河流的成因类型和相域(微相)的构成,包括曲流河道、决口河道、决口扇、冲积平原和浅水湖泊,识别河流演化过程中由于河流冲溢形成的自旋回沉积作... 以松辽盆地下白垩统泉头组扶余油层为例,探讨了河流沉积体系的层序地层分析方法。首先确定河流的成因类型和相域(微相)的构成,包括曲流河道、决口河道、决口扇、冲积平原和浅水湖泊,识别河流演化过程中由于河流冲溢形成的自旋回沉积作用和基准面变化产生的异旋回沉积作用,即基准面旋回;然后运用河流沉积学理论分析构成河流相的不同相域的形成与基准面变化的关系,识别基准面转换位置(基准面上升到下降或基准面下降到上升)的沉积学和地层学响应,从而建立等时地层对比格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旋回 异旋回 基准面旋回 旋回界面识别 序地格架 河流 扶余油 松辽盆地
下载PDF
物理气相沉积薄膜的界面与附着力 被引量:14
14
作者 谢致薇 蒙继龙 王国庆 《真空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3-209,213,共8页
近十多年来 ,气相沉积技术发展十分迅速 ,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尤其在PVD薄膜的附着力方面 ,研究十分活跃。本文根据有限的资料 ,初步归纳出 :在PVD过程中 ,膜 /基附着力与基体表面活性密切相关 ;薄膜与基... 近十多年来 ,气相沉积技术发展十分迅速 ,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尤其在PVD薄膜的附着力方面 ,研究十分活跃。本文根据有限的资料 ,初步归纳出 :在PVD过程中 ,膜 /基附着力与基体表面活性密切相关 ;薄膜与基体之间也可以化学吸附形式结合 ,形成界面化合物 ;也可借助离子的轰击作用形成结合良好的扩散过渡层 ;膜 /基界面之间不匹配将使附着力下降 ,可通过设置过渡层 (梯度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气沉积 薄膜 附着力 界面 过渡 制备 基体 表面活性 界面结合形式
下载PDF
中国岩溶储集层分类与特征及相关的理论问题 被引量:166
15
作者 张宝民 刘静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29,共18页
中国岩溶储集层分布广泛,可建立地质、录井、测井和地震综合识别标志,并可应用不整合面、洞穴碎屑充填物岩性及其古生物和元素地球化学等方法定时断代。其成因类型包括潜山、礁滩体、内幕、顺层深潜流、垂向深潜流和热流体岩溶,前3个属... 中国岩溶储集层分布广泛,可建立地质、录井、测井和地震综合识别标志,并可应用不整合面、洞穴碎屑充填物岩性及其古生物和元素地球化学等方法定时断代。其成因类型包括潜山、礁滩体、内幕、顺层深潜流、垂向深潜流和热流体岩溶,前3个属于基准面岩溶,受不同级别的层序界面控制;后3个为非基准面岩溶,主要受构造和断裂控制。岩溶相带划分应充分考虑基准面、非基准面岩溶的内在联系和深部湍流带的存在以及岩溶成因类型。含油气盆地碳酸盐岩层系溶蚀流体的复原及溶蚀孔洞缝和大型溶洞溶蚀机理分析对油气储集层评价和预测至关重要。岩溶发育的控制因素方面,强调在进一步深化非地带性内营力研究的同时,应加强对地带性外营力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储集 内幕岩溶 深潜流岩溶 垂向深潜流岩溶 界面 岩溶 溶蚀流体 控制因素
下载PDF
层序地层学在河流相地层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丁晓琪 张哨楠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108,共5页
河流相地层沉积环境特殊,经典层序地层学的适用性存在一定的挑战.对河流相地层中基准面旋回受控因素和层序界面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河流沉积环境中,基准面旋回主要受气候和构造沉降的控制,但是不同地区的河流,海(湖)平面升降对其影... 河流相地层沉积环境特殊,经典层序地层学的适用性存在一定的挑战.对河流相地层中基准面旋回受控因素和层序界面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河流沉积环境中,基准面旋回主要受气候和构造沉降的控制,但是不同地区的河流,海(湖)平面升降对其影响程度有较大的差异,远离海(湖)盆的内陆河流,可容空间完全不受海(湖)平面升降的影响,但是靠海(湖)的河流仍然不同程度地受海(湖)平面升降的影响.在基准面旋回变化的不同阶段,由于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与沉积物供给量比值的不同,发育不同类型的河流.在河流相地层中,层序界面通常为一较强的侵蚀冲刷面,此界面表现为低自然伽马、高钍/钾和高氧化铁含量,而与海相地层中的密集段相对应的为一套海(湖)侵泥岩、炭质泥岩、煤层及低能沉积环境下的暗色泥岩等.基准面旋回受控因素不同的河流,层序地层学的适用性存在差别,应慎重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体系域 基准面旋回 界面
下载PDF
EB-PVD热障涂层粘结层/TGO界面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林涛 张勇 +1 位作者 吕海兵 何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60-162,185,共4页
本文介绍了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EB-PVD)技术制备热障涂层的界面失效行为,并在此基础上综述了活性元素对粘结层/热生长氧化物层(TGO)界面性能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 电子束物理气沉积 热障涂 热生长氧化物 界面性能
下载PDF
零蠕变法测量固-固相界面能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安兵 张同俊 崔崑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19-21,共3页
金属多层膜在高温低应力条件下发生弹性蠕变时,由于膜的塑性流动,使得测量金属固固相界面能成为可能。介绍了一种测量金属固-固相界面能的方法——零蠕变法,并着重阐述双向零蠕变法的原理和设备。
关键词 测量 固-固界面 界面 零蠕变法 金属多层 激光曲率法 界面张力 弹性为
下载PDF
不锈钢表面阴极等离子体液相沉积氧化铝层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云龙 姜兆华 姚忠平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5-398,共4页
使用阴极等离子体液相沉积技术在不锈钢表面生成了厚度达40μm的氧化铝膜层,研究了电流密度对膜层的组成和结构影响,以及膜层的生长规律和形成过程.膜层由α-Al_2O_3和γ-Al_2O_3组成,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α-Al_2O_3的含量逐渐增大,电... 使用阴极等离子体液相沉积技术在不锈钢表面生成了厚度达40μm的氧化铝膜层,研究了电流密度对膜层的组成和结构影响,以及膜层的生长规律和形成过程.膜层由α-Al_2O_3和γ-Al_2O_3组成,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α-Al_2O_3的含量逐渐增大,电流密度为8A/dm^2时达到86%.膜层的表面粗糙、多孔,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表面颗粒状明显增多,微孔数减少;基体中的Fe没有进入膜层,从膜层内向外Al和O的含量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表面与界面 不锈钢 阴极等离子体液沉积 氧化铝
下载PDF
CVD-PyC界面层和SiC涂层厚度数学计算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晓辉 王毅 白龙腾 《火箭推进》 CAS 2014年第5期69-74,共6页
建立了合适的化学气相沉积碳界面层厚度数学计算模型和SiC涂层厚度数学计算模型,并通过工艺实验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合实验结果分析,发现通过该模型计算出的化学气相沉积碳界面层厚度和SiC涂层厚度与SEM照片分析结果基本接近,因此可... 建立了合适的化学气相沉积碳界面层厚度数学计算模型和SiC涂层厚度数学计算模型,并通过工艺实验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合实验结果分析,发现通过该模型计算出的化学气相沉积碳界面层厚度和SiC涂层厚度与SEM照片分析结果基本接近,因此可利用上述模型估算出C/SiC复合材料产品的化学气相沉积碳界面层厚度和SiC涂层厚度,快速评估C/SiC复合材料产品化学气相沉积质量能否满足实际工况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C复合材料 化学气沉积热解炭界面 化学气沉积SiC涂 数学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