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孟加拉湾夏季风爆发的判断指标及其年际特征 被引量:6
1
作者 晏红明 孙丞虎 +2 位作者 王灵 李蕊 金燕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356-4372,共17页
利用高低层大气环流、OLR(向外长波辐射)、CMAP降水、SST(海表温度)等资料分析了孟加拉湾地区3—5月多年气候平均大气环流及不同要素的演变特征,定义了一个新的孟加拉湾夏季风(BOBSM,下同)爆发指标为孟加拉湾地区(5°N—15°N,9... 利用高低层大气环流、OLR(向外长波辐射)、CMAP降水、SST(海表温度)等资料分析了孟加拉湾地区3—5月多年气候平均大气环流及不同要素的演变特征,定义了一个新的孟加拉湾夏季风(BOBSM,下同)爆发指标为孟加拉湾地区(5°N—15°N,90°E—97.5°E)850 hPa和200 hPa纬向风区域平均的变化同时满足U850>3 m·s^(-1)和U200<-5 m·s^(-1),并持续5天的第一天即作为BOBSM爆发日期.该季风指数有明确的天气学意义,可以反映孟加拉湾低层西南风持续稳定和南亚高压在青藏高原建立早晚的特征.文章进一步分析了BOBSM爆发的年际特征及其前兆海洋信号特征,结果表明:1981—2010年BOBSM爆发的平均日期为5月10日,季风爆发有显著的年际波动,爆发最早在1999年(4月11日)和最晚在1968年(6月1日),年代际尺度上表现为由爆发偏晚至偏早的变化趋势;BOBSM爆发早(晚)与热带印度洋地区850 hPa的越赤道气流和西风异常加强(减弱),以及200 hPa青藏高原南亚高压的季节性建立偏早(晚)等密切联系;前期冬季赤道西太平洋的海温冷(暖)变化对BOBSM爆发早(晚)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前期冬季海温偏高(低)有利于季风偏早(晚),其影响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热源变化激发纬向垂直环流及其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低层环流异常,进而影响季风爆发早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bsm 爆发指标 气候特征 年际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