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8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5年随访结果 被引量:21
1
作者 孙宇 赵衍斌 +3 位作者 周非非 张凤山 潘胜发 刘忠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观察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5年随访结果。方法:我院从2003年12月开展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术后达到5年的患者共70例,其中57例获得57~69个月(平均60个月)随访。单节段置换47例,双节段置换9例,3节段置换1例。C3/4 5例、... 目的:观察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5年随访结果。方法:我院从2003年12月开展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术后达到5年的患者共70例,其中57例获得57~69个月(平均60个月)随访。单节段置换47例,双节段置换9例,3节段置换1例。C3/4 5例、C4/5 10例、C5/6 45例、C6/7 8例。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进行mJOA、VAS、NDI评分,末次随访时进行Odom′s分级评估临床疗效;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在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上测量置换节段活动度,在侧位X线片上采用McAfee异位骨化分级方法评定异位骨化情况,在MRIT2加权像上采用Miyazaki颈椎间盘退变分级方法评定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情况,在MRI中矢状位T2加权像上测量相邻节段突出椎间盘对椎管的侵占率。结果:(1)mJOA评分术前为13.4±1.9分,末次随访时16.1±1.1分,平均改善率为75.0%;上肢痛VAS评分术前为3.3±1.9分,末次随访时0.9±1.2分;颈肩痛VAS评分术前为3.0±1.5分,末次随访时1.6±1.4分;NDI评分术前为14.8±8.6分,末次随访时5.7±4.2分;以上指标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Odom′s分级优21例,良27例,可7例,差2例。(2)28例患者获得X线随访,术前置换节段活动度为6.9°±3.0°,末次随访时为7.2°±3.7°,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30个手术节段中12个(40%)出现异位骨化,其中3个(10%)节段丧失活动度。(3)25例患者获得MRI随访,末次随访时50个相邻节段中7个(14%)椎间盘退变分级加重1级,但无相关临床症状出现;相邻节段突出椎间盘对椎管侵占率的年度平均增幅为0.3%~0.5%。结论: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平均5年随访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满意,手术节段活动度得到较好保留,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较低,无相邻节段疾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bryan人工椎间盘 随访 疗效 磁共振成像 相邻节段退变
下载PDF
单节段Activ-C与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临床效果比较
2
作者 孙文星 王玉强 梅伟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7年第5期286-292,共7页
目的比较单节段Activ-C与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骨科医院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采用人工椎间盘置换手术治疗的51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Activ-C组(28... 目的比较单节段Activ-C与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骨科医院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采用人工椎间盘置换手术治疗的51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Activ-C组(28例)行Activ-C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Bryan组(23例)行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颈椎整体侧屈活动度、手术节段前后屈伸活动度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6.9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JOA、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但两组改善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tiv-C组患者颈椎整体侧屈活动度及手术节段前后屈伸活动度均大于Bryan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期随访结果提示,Activ-C与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在改善颈椎病患者疼痛症状及恢复神经功能等方面疗效相当,但前者可保留更大的颈椎侧屈活动度和前后屈伸活动度,其远期结果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椎 椎间盘 人工关节 假体植入 关节成形术 置换 Activ-C bryan
下载PDF
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10年随访结果 被引量:18
3
作者 赵衍斌 周非非 +1 位作者 孙宇 潘胜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7-102,共6页
目的 :观察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10年随访结果和并发症。方法:纳入在我院骨科行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且获得长期随访、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均完整的60例患者,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15例,脊髓型颈椎病41例,混合型颈椎病(脊髓型+神... 目的 :观察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10年随访结果和并发症。方法:纳入在我院骨科行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且获得长期随访、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均完整的60例患者,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15例,脊髓型颈椎病41例,混合型颈椎病(脊髓型+神经根型)4例。47例患者为单节段置换,12例为双节段置换,1例为3节段置换。随访时间为124.0±8.3个月(117~150个月)。采用mJOA评分和VAS评分分别评估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分析二次手术的原因和二次手术方案;颈椎屈伸位X线片评估末次随访时节段活动度情况,采用McAfee异位骨化分级观察末次随访时异位骨化情况。结果: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mJOA评分为13.4±2.2分,末次随访时为15.8±1.1分(P<0.05)。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术前上肢VAS评分为5.7±2.2分,末次随访时为0.7±0.9分(P<0.05);术前颈痛VAS评分为4.7±2.2分,末次随访时为1.0±1.0分(P<0.05)。混合型颈椎病患者术前m JOA评分为13.3±3.6分,末次随访时为15.4±1.1分;术前上肢VAS评分为4.3±2.6分,末次随访时为1.0±1.4分;术前颈痛VAS评分为2.8±1.5分,末次随访时为2.5±1.9分。7例患者接受了二次手术治疗,其中6例为手术节段异位骨化(包括初次手术单节段椎间盘置换术5例,双节段置换术1例;二次手术时3个节段异位骨化分级为Ⅲ级,4个节段为Ⅳ级)导致的新症状而行手术节段二次手术,1例为邻椎病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74个手术节段的术前活动度为7.0°±2.9°,末次随访时活动度为4.6°±4.1°(P<0.05)。末次随访时74个手术节段中有53个节段出现异位骨化,根据Mc Afee异位骨化分级,其中5个节段为Ⅱ级,21个节段为Ⅲ级,27个节段为Ⅳ级。结论: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随访10年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异位骨化的发生率较高,降低了手术节段的活动度,严重的异位骨化会导致手术节段出现新的神经症状而被迫行二次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长期随访 异位骨化 二次手术
下载PDF
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长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郭健峰 李锋 +2 位作者 廖晖 熊伟 方忠 《骨科》 CAS 2017年第5期337-343,共7页
目的评估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长期疗效。方法对2004年12月至2008年8月于我院行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20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43.85±3.70)岁,其中单节段9例,双节段11例,C_(3/4)2例、C_(4/5)... 目的评估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长期疗效。方法对2004年12月至2008年8月于我院行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20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43.85±3.70)岁,其中单节段9例,双节段11例,C_(3/4)2例、C_(4/5)9例、C_(5/6)15例、C_(6/7)5例。(1)收集并比较其术前、术后1周、术后2年及末次随访的改良日本骨科协会(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m JOA)评估治疗分数、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以及Odoms分级。(2)通过其术前、术后早期及末次随访时的X线侧位片及颈椎过屈过伸位片,评估其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ROM)。(3)MRI T2加权像上根据Miyazaki分级标准评估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邻近节段的退变情况。(4)通过X线片及CT片根据Mc Afee标准评价异位骨化的发生情况。结果 (1)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m JOA评分分别为(13.30±2.83)分、(15.25±2.07)分,VAS评分分别为(4.10±3.81)分、(1.55±1.53)分,NDI分别为(11.45±9.52)分、(6.00±4.78)分,所有评价指标末次随访时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末次随访时Odoms分级为优8例,良8例,可2例,差2例。(2)脊柱功能单位(FSU)曲度及C_2~C_7曲度:术前分别为2.33°±4.08°、18.78°±6.68°,术后早期为4.12°±6.43°、20.00°±9.98°,末次随访时分别为3.21°±6.56°、15.61°±6.73°。FSU ROM及C_2~C_7ROM:术前分别为9.15°±2.80°、47.28°±9.75°,术后早期为9.27°±3.83°、40.81°±14.66°,末次随访分别为9.37°±3.97°、42.03°±10.97°。3个时间点的FSU曲度及FSU R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C_2~C_7ROM术后较术前明显减少,与邻近节段ROM变化趋势一致。末次随访时,43个邻近节段中46.5%发生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以C_(5/6)最为常见,但均无临床表现;末次随访时31个手术节段中有23例(74.2%)发生异位骨化,其中严重异位骨化(Ⅲ、Ⅳ级)发生率为22.6%,C_(5/6)最为常见。结论 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可以取得持久稳定的临床效果,尽管异位骨化发生率较高,但大部分保留手术节段活动,同时邻近节段仍可见退变,但均无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yan人工椎间盘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邻近节段退变 异位骨化
下载PDF
Bryan人工颈椎间盘角对颈椎病疗效的影响
5
作者 张硕 刘正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角对颈椎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90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治疗,术后7d测量Bryan人工颈椎间盘角,负值设为后凸...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角对颈椎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90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治疗,术后7d测量Bryan人工颈椎间盘角,负值设为后凸组,正值设为正常组,分别为32例、58例。比较两组末次随访时的节段活动度、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颈椎总活动度、JOA评分等功能及影像指标,评价椎旁骨化(paravertebral ossification,PO)分级。结果90例颈椎病患者术后Bryan人工颈椎间盘角为负值者32例,正值者58例,Bryan人工颈椎间盘角后凸率35.56%;两组颈椎总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后凸组的节段活动度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两组NDI指数、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组PO分级较正常组更为严重(P<0.05)。结论Bryan CADR手术治疗颈椎病后,易发生Bryan人工颈椎间盘角后凸,且影响节段活动度,容易加重椎旁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yan人工椎间盘 颈椎 人工椎间盘置换 椎旁骨化 节段活动度
下载PDF
双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效果分析
6
作者 胡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046-0049,共4页
在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中应用双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进行治疗,并分析该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45例确诊为颈椎间盘退变性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上述患者入院就诊的时间为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在其治疗中展开双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治... 在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中应用双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进行治疗,并分析该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45例确诊为颈椎间盘退变性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上述患者入院就诊的时间为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在其治疗中展开双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术,据此关注其治疗效果,对治疗前后的颈椎功能、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等进行观察。结果 治疗后JOA、NDI、手臂VAS、颈部VAS分值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置换节段活动度与颈椎整体曲度对比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SF-36呈现的数据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经双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出现1例假体松动、1例假体脱落、无异位骨化及融合阶段的骨性融合的发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44%,经有效处理后未对治疗造成明显负面影响。结论 临床在面对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时,可展开双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该方式的实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缓解疾病带来的疼痛感觉,促进个人生活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 双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颈椎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新型国产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对山羊邻近节段影响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王逢贤 徐林 +6 位作者 曲弋 赵赫 曹旭 杨济洲 杨永栋 赵丁岩 俞兴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3期7-11,共5页
目的比较新型国产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山羊施术节段邻近颈椎间盘退变的影响。方法12只实验山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间盘组(CDR组)行C_(3/4)间盘摘除、新型国产人工颈椎间盘植入术;融合组(ACDF组)行C_(3/4... 目的比较新型国产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山羊施术节段邻近颈椎间盘退变的影响。方法12只实验山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间盘组(CDR组)行C_(3/4)间盘摘除、新型国产人工颈椎间盘植入术;融合组(ACDF组)行C_(3/4)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照组不进行手术。分别于术后1、3个月行颈椎正侧位X线检查,根据改良Kellgren评分法及椎间盘相对高度测量(RDH)法进行评价。结果动物实验中所有山羊均成活,无切口感染及肢体瘫痪。间盘组与对照组在术后1个月与3个月Kellgre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融合组Kellgren评分高于间盘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前的RD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及3个月融合组的RDH均低于间盘组、对照组,且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盘组与对照组术后RD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国产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可以有效防止山羊颈椎手术邻近节段的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国产人工椎间盘 动物模型 人工椎间盘置换
下载PDF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早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8
作者 杨述华 李进 +4 位作者 刘国辉 许伟华 杨操 叶树楠 胡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21-324,共4页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缓解颈椎病神经症状和体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保持颈椎稳定和节段活动。[方法]对19例23个椎间盘的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进行了随访。随诊时间:8~76个月,平均29个月。其中脊髓型颈椎病15例,其...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缓解颈椎病神经症状和体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保持颈椎稳定和节段活动。[方法]对19例23个椎间盘的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进行了随访。随诊时间:8~76个月,平均29个月。其中脊髓型颈椎病15例,其他4例。男12例,女7例;年龄35~52岁,平均40.5岁。单节段置换16例,双节段2例,3节段1例。[结果]术中或术后没有神经和血管损伤的并发症。JOA评分从平均8.6分增加到15.8分。没有假体下沉和明显偏移。置换节段稳定并部分恢复了颈椎正常的活动范围,前屈和后伸活动范围是4.68°(3.6°~6.1°);左右侧屈的活动范围是3.51°(2.5°~4.6°)、3.42°(2.6°~4.3°)。CT和MRI随访表明2/23节段的假体偏移〈1.5mm。颈椎的生理弧度没有明显的丢失。置换节段假体周围没有骨化。[结论]19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取得了满意的近期疗效。与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最大的不同点是患者恢复快,没有颈椎活动受限的缺陷。但至少需要5年的长期随访来评价假体的功能和对邻近节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颈椎假体 人工椎间盘 椎间盘突出症 退行性颈椎间盘疾病
下载PDF
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近期临床效果及出现的问题 被引量:25
9
作者 孙宇 潘胜发 +4 位作者 张凤山 张立 刘忠军 周方 刘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总结近3年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分析容易出现的问题,探讨其原因及相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共145个置换节段,其中单节段99例,双节段20例,三个节段2例。应... 目的:总结近3年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分析容易出现的问题,探讨其原因及相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共145个置换节段,其中单节段99例,双节段20例,三个节段2例。应用JOA17分法评价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神经功能状况。观察末次随访时颈椎侧位X线片上假体的前后径与椎体前后径的差异,假体上下终板的相互位置关系,假体轴线与原来椎间隙轴线的对应关系。在颈椎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上观察假体上下终板间的活动以及假体前后缘有无钙化或骨化。结果:随访12 ̄24个月,平均18个月,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平均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5分增加到术后平均15.5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完全消失。未见假体松动、移位以及症状加重者。有42个假体(28.97%)的前后径小于椎体的前后径;颈椎中立位时有23个假体(15.86%)的上下终板的前缘或者后缘过于接近,影响置换节段的前屈或后伸;有32个假体(22.07%)的轴线与原有椎间隙的轴线不一致,向头侧或尾侧旋转。上述问题绝大部分出现在开展此手术早期的病例。3例共4个置换假体(2.76%)在术后1年内出现假体周围融合,2例在椎体的前缘,1例在椎体的后缘。结论: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近期临床效果良好,但实施该手术需要经历一定的学习曲线,应当重视出现的相关问题,缩短学习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融合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颈前路椎间融合术后轴性症状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0
10
作者 曹俊明 申勇 +4 位作者 杨大龙 丁文元 孟宪中 张为 李志远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00-1204,共5页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椎间融合术后颈部轴性症状(axial symptom,AS)的发生,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2004年10月-2006年4月,对22例患者行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组),男13例,女9例;年龄33~54岁,平均43.3岁。病程1~2...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椎间融合术后颈部轴性症状(axial symptom,AS)的发生,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2004年10月-2006年4月,对22例患者行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组),男13例,女9例;年龄33~54岁,平均43.3岁。病程1~21个月,平均6个月。其中脊髓型颈椎病1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6例。单节段置换20例,2个节段置换2例。对同期30例患者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B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5~64岁,平均50.3岁。病程1~23个月,平均7个月。其中脊髓型颈椎病1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11例。单节段融合26例,2个节段融合4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手术节段颈椎曲度、颈椎总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的变化情况及颈部AS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42个月,平均30.6个月。A组术后无假体移位、脱落等并发症发生;B组术后6个月X线片示植骨全部达骨性融合,内固定无松动、脱落、断裂等。两组神经根型患者术后随访时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疗效满意。两组脊髓型患者JOA评分术后随访时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1);两组术前及随访期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手术节段颈椎后凸发生率明显增高,且高于A组(P<0.05)。B组ROM较术前明显减小(P<0.01),A组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颈部AS发生率A组为18.18%,B组为4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前路融合手术相比,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在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的同时能维持手术节段ROM及曲度,避免ROM的减少及术后颈部A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人工椎间盘 椎间融合 颈轴性症状 比较研究
下载PDF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临床因素分析 被引量:35
11
作者 周非非 赵衍斌 +3 位作者 孙宇 张凤山 潘胜发 刘忠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分析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3年12月至2007年1月接受单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51例患者,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前方纤维环或前纵韧带钙化或骨化情... 目的:分析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3年12月至2007年1月接受单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51例患者,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前方纤维环或前纵韧带钙化或骨化情况,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围手术期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激素的使用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以及手术前后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spine unit,FSU)高度变化等因素与异位骨化形成的关系;并分析置换节段术后不同活动度(≤6°及>6°)与异位骨化形成的关系。结果:本组中单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17例发生异位骨化,发生率为33.3%。所研究的相关因素中,仅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与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的比值、术后手术节段活动度两项与术后异位骨化的形成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所有患者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与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比值的平均值为0.86,出现异位骨化组的平均值为0.80。置换节段活动度术前平均7.6°,术后平均8.8°,术后异位骨化形成与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减少程度有关。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6°者11例,其中8例出现异位骨化形成;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6°者40例,其中9例发生异位骨化形成,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术后手术节段活动度与术后异位骨化形成有关,术前节段椎间隙高度丢失>20%者不适合行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疾患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异位骨化 临床因素
下载PDF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的中期临床随访 被引量:12
12
作者 丁琛 刘浩 +7 位作者 胡韬 石锐 李涛 洪瑛 宋跃明 刘立岷 曾建成 孔清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3047-3052,共6页
背景: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短期疗效优良已被大多数学者公认,但有关其中长期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的资料较少。目的:总结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4-11/2007-12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接受Bryan人工... 背景: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短期疗效优良已被大多数学者公认,但有关其中长期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的资料较少。目的:总结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4-11/2007-12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接受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4例,其中单节段置换30例,双节段置换4例。于置换前、置换后7d、3,6,12,24,36,48个月行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JOA评分、颈部及上肢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以颈椎正侧位及功能位X射线片测量手术节段、邻近节段及C2~7屈伸活动度的变化,手术节段和邻近节段椎间高度变化及手术节段的轴向平移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置换后神经症状均明显好转,各随访点SF-36生活质量量表躯体评分和心理评分、JOA评分、颈部和上肢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较置换前明显改善(P<0.05),3个月之后各随访时点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置入的Bryan假体历次随访均保留了>2°的活动度,未发现手术节段异位骨化与自发性融合,随访48个月时手术节段及C2~7屈伸活动度较置换前略有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上下邻近节段屈伸活动度维持了置换前水平;手术节段的椎间高度由置换前的(6.04±1.02)mm增加到(8.44±0.43)mm(P<0.05);上下邻近节段椎间高度及手术节段的轴向平移均维持了置换前水平。说明Bryan人工颈椎间盘治疗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中期临床效果良好,较好的保留了手术节段、邻近节段及整个颈椎的运动学特性,且近中期并发症很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间盘突出症 人工椎间盘置换 临床效果 活动度 并发症
下载PDF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椎间融合治疗颈椎病的中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8
13
作者 曹俊明 杨大龙 +2 位作者 申勇 杨柳 李志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8期9473-9477,共5页
背景:国内外有许多相关报道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取得了非常好的近期临床疗效,但因其刚刚开展不久,缺乏长期随访结果。目的:观察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及邻近节段活动度的情况,并与椎间融合治疗方法... 背景:国内外有许多相关报道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取得了非常好的近期临床疗效,但因其刚刚开展不久,缺乏长期随访结果。目的:观察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及邻近节段活动度的情况,并与椎间融合治疗方法比较。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4-10/2006-04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完成。对象和方法:22例患者行Bryan假体置换(置换组),同期行常规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患者30例(融合组)。在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进行随访,在每一次随访中拍摄颈椎前屈后伸位、左右侧屈位X射线片,观察置换组假体稳定性及融合组融合节段骨性融合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材料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②临床疗效评估。结果:全部病例随访最短24个月,平均30.6个月。①融合组患者术后6个月植骨全部骨性融合;内固定无松动、脱落、断裂的发生。置换组患者置换后无假体移位、脱落等并发症发生。②两组患者随访时神经功能均得到明显恢复,两组JO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置换组1例患者随访2年发生椎间自发融合,置换节段活动丢失;其余21例患者置换节段活动度与置换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融合组术后邻近节段的活动度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而置换组置换前后邻近节段活动范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与前路融合方法比较,中期随访结果显示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在取得满意临床疗效的同时能保留置换节段的活动,且避免了置换后上下邻近节段活动度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椎间盘 颈椎 置换 融合 疗效
下载PDF
颈椎中立位核磁共振检查对突出颈椎间盘体积及颈椎曲度的影响
14
作者 靳宜楷 马占华 +2 位作者 付苏 严旭 张春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4860-4865,共6页
背景:颈椎中立位MRI被广泛应用于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但患者在重复进行颈椎MRI检查时,头颈部不可能保持完全相同的姿势,患者颈椎被床面限制于某一个特定位置,颈椎可能有矢状面内的微小伸屈运动,头部也可能发生一定的仰屈度变化。... 背景:颈椎中立位MRI被广泛应用于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但患者在重复进行颈椎MRI检查时,头颈部不可能保持完全相同的姿势,患者颈椎被床面限制于某一个特定位置,颈椎可能有矢状面内的微小伸屈运动,头部也可能发生一定的仰屈度变化。颈椎中立位状态下颈椎和头部的这种变化是否会影响突出颈椎间盘的体积和颈椎曲度目前尚不清楚。目的:采用人工智能辅助测量,分析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短期内2次颈椎中立位状态下MRI检查突出颈椎间盘体积、颈椎曲度测量的精准性与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23年6月接受保守治疗并在3个月内2次行颈椎MRI检查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者首次提出使用枕胸间距和枕胸角来评估颈椎中立位时头部仰屈度的变化,并参照首诊枕胸角的角度,将复诊患者分为枕胸角增大组和减小组。通过人工智能测量软件辅助或人工测量突出颈椎间盘的体积、C2-6 Cobb角及颈椎(C3-C7)曲率。正态分布数据用x-±s表示,非正态分布数据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Cobb角、颈椎(C3-C7)曲率变化与突出颈椎间盘体积变化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①共有10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26个突出颈椎间盘,枕胸角增大组及枕胸角减小组分别有47例和57例患者;②头部仰屈指标:首诊和复诊时,枕胸间距、枕胸角均无显著差异;枕胸间距的变化量为0.035(3.23)mm,枕胸角变化量为-0.31(3.28)°,枕胸间距与枕胸角的变化量偏移范围较小,且无显著相关性;③颈椎曲度指标:首诊和复诊时,C2-6 Cobb角、C3-C7曲率无显著差异;枕胸角增大组和减小组C2-6 Cobb角、C3-C7曲率均无显著差异;④首诊和复诊时,突出颈椎间盘体积无显著差异;枕胸角增大组及减小组突出颈椎间盘体积均无显著差异;突出颈椎间盘体积的变化量与C2-6 Cobb角、C3-C7曲率的变化量无显著相关性;⑤结果说明,颈椎中立位状态下,颈椎被(床板)限制于某一个特定位置有可以忽略不计的矢状面内微小伸屈运动,头部虽存在一定范围的仰屈度变化,颈椎中立位状态下颈椎与头部这些变化不影响突出颈椎间盘体积、C2-6 Cobb角及颈椎(C3-C7)曲率等参数测量的精准度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突出颈椎间盘 MRI 颈椎中立位 颈椎曲度 人工智能
下载PDF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韩慧 董荣华 曹富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1152-1154,共3页
[目的]分析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近期疗效及其并发症并分析其原因。[方法]2006年6月~2007年12月,对60例患者的73个节段进行了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男33例,女27例;年龄33~54岁,平均43.3岁。[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3个月~2年,... [目的]分析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近期疗效及其并发症并分析其原因。[方法]2006年6月~2007年12月,对60例患者的73个节段进行了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男33例,女27例;年龄33~54岁,平均43.3岁。[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3个月~2年,所有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术中术后没有发生血管和神经损伤并发症,1例神经根型患者术后根性疼痛缓解不明显,可能与术中减压不彻底有关,患者拒绝再次手术,给予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JOA评分为(8.34±1.22)分,末次随访时为(16.11±1.0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颈痛视觉评分VAS、上肢疼痛视觉评分、颈部功能异常评分指标(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均与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1例术后1年随访时发现假体周围异位骨化形成,2年随访时出现自发融合。[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疾患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手术操作复杂,有其特有的并发症,应重视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及严格手术操作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椎间盘 颈椎 置换 并发症
下载PDF
Bryan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后中长期临床疗效及相关问题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蒋涛 任先军 +2 位作者 王卫东 初同伟 李长青 《脊柱外科杂志》 2011年第5期268-272,共5页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ACDR)治疗颈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中长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分析13例颈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Bryan ACDR治疗,单节段11例,双节段2例,共置换了1...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ACDR)治疗颈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中长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分析13例颈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Bryan ACDR治疗,单节段11例,双节段2例,共置换了15个节段。术后定期随访,依照Odom评级和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定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通过影像学资料观察假体位移、假体周围骨吸收、异位骨化、假体活动度及颈椎生理曲度变化。结果经过5年以上的随访,患者神经症状有明显缓解,Odom评级临床优良率达到92.3%J,OA评分由术前的11.6分增加到的15.6分。术后X线片示假体稳定,没有出现假体前后位移>2 mm。术后1例出现自发性融合;1例在置换节段上位椎体前下缘有明显骨吸收,接近2.5 mm,并伴椎体后缘的异位骨化。末次随访时置换假体活动度平均为9.2°,邻近节段活动度与术前相当。结论通过5~7年的中长期随访,Bryan ACDR术治疗颈椎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间盘移位 人工关节 关节成形术 置换
下载PDF
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3
17
作者 乔广宇 张远征 +1 位作者 潘隆盛 尚爱加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23-126,共4页
目的总结应用Bryan人工椎问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的2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25个置换节段,其中单节段15例,双节段5例。应用JOA 17分法评价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临床神经功能状况... 目的总结应用Bryan人工椎问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的2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25个置换节段,其中单节段15例,双节段5例。应用JOA 17分法评价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临床神经功能状况,并作统计学检验。观察末次随访时颈椎侧位X线片上假体与椎体的相互位置关系以及假体所在椎间隙的活动度。结果所有病人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5个月。病人术后症状有明显缓解,JOA评分由术前平均10.4分上升至术后平均15.2分。术后随访未见有假体松动、下沉和周围骨化融合,置换间隙前屈后伸活动范围平均为(4.8±1.7)°。结论 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早期临床效果良好,能达到确切的稳定性和部分的活动度保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bryan假体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与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昆 蔡惠民 陈荣滋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第7期577-581,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与Bryan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ACDR)两种手术方式用于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及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与Bryan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ACDR)两种手术方式用于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及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系统分析我院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70例(70个节段)脊髓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病例资料,将70例(70个节段)脊髓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CDF组(35例)及Bryan组(35例)。通过分析术前及术后随访12个月的Odom's标准评分、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及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观察指标的差异,同时对随访12个月的上述各项指标进行两组间比较,比较两者疗效,分析两种术式的优点及他们产生的问题。结果两种手术方式都能取得明确疗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P<0.05),两种术式在创伤、出血量等方面差异性不显著(P>0.05);JOA评分及SF-36评分两者差异性不显著(P>0.05);而在12个月随访ROM评估及NDI比较有差异,Bryan组数据优于ACD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ryan组在Odom's评分中因减压不彻底及异位骨化,有2例等级为差,ACDF组则为0例。结论 Bryan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在减少颈椎临近节段退变上优于ACDF,短中期疗效优于ACDF,但Bryan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同时存在减压不彻底及异位骨化等并发症,远期疗效不如ACD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 减压 融合 bryan人工椎间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峰 孔庆华 秦祥德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31期49-51,共3页
目的观察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经3个月以上保守治疗临床症状无明显缓解的颈椎病患者行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术后充分引流、尽早下床活动;随访患者,采用Odom标准判定临床疗效,并行日本骨科协会(JOA)... 目的观察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经3个月以上保守治疗临床症状无明显缓解的颈椎病患者行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术后充分引流、尽早下床活动;随访患者,采用Odom标准判定临床疗效,并行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活动范围(ROM)检测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量表评分。结果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假体前后位移均<2 mm。临床疗效为优29例、良9例、一般5例,优良率为88.37%;手术前后JOA评分分别为(8.26±1.32)、(15.71±1.89)分,P<0.05;前后屈伸活动范围为(8.5±1.8)°,左、右侧屈活动范围分别为(3.5±1.2)°和(3.3±1.5)°,颈椎生理曲度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发生异位骨化1例、假体融合2例;手术前后NDI评分分别为(43.7±3.8)、(20.1±2.9)分,P<0.05。结论 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优良率高,且可改善患者ROM及颈椎生理曲度、降低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疾病 bryan人工椎间盘 椎间盘置换术
下载PDF
双节段Bryan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联合双节段融合治疗多节段颈椎椎间盘突出症:5年随访结果 被引量:8
20
作者 丁琛 刘浩 +7 位作者 胡韬 石锐 李涛 洪瑛 宋跃明 刘立岷 曾建成 孔清泉 《脊柱外科杂志》 2011年第5期288-292,共5页
目的观察采用相邻双节段Bryan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联合双节段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远期临床效果,并回顾置换联合融合手术(hybrid surgery,HS)的文献报道。方法 2004年12月对1例C3/C4/C5/C6/C7椎间盘突出的男性患者... 目的观察采用相邻双节段Bryan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联合双节段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远期临床效果,并回顾置换联合融合手术(hybrid surgery,HS)的文献报道。方法 2004年12月对1例C3/C4/C5/C6/C7椎间盘突出的男性患者实施了C4/C5/C6 Bryan ACDR,C3/C4和C6/C7椎间盘切除、椎体间钛网植骨、Zephir钢板内固定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周、1年、2年、5年完成SF-36生活质量量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17分法),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颈部及上肢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后各随访时点行影像学检查观察Bryan人工颈椎椎间盘位置、椎间活动度、钛网和钢板的位置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术后2周1、年、2年随访上述各量表评分均反映临床效果良好,但术后5年随访,患者出现中等程度颈痛及双上肢麻木,其远期临床效果有所下降。随访中影像学检查示Bryan假体及钛网钢板位置均良好,Bryan假体活动度正常,植骨融合良好。结论 HS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椎间盘突出症的近中期临床效果良好,远期临床效果尚可,手术安全。该术式兼顾颈椎的活动度和稳定性,为多节段颈椎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间盘移位 人工关节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