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睾丸酮-琥珀酸半酯-BSA-FITC的合成研究
1
作者 何俊 魏素萱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17-218,共2页
关键词 睾丸酮 白蛋白 异硫氰酸荧光素 合成 bsa-fitc
下载PDF
Ⅰ型胶原水凝胶的物质通透性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段晓杰 刘珊 +4 位作者 马跃 孙雪莲 王金恒 邵安良 徐丽明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8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为评价Ⅰ型胶原蛋白水凝胶的物质通透性,建立体外物质通透性评价实验方法。方法以BSA-FITC为指示物,组合PBS作为通透介质,借助转移小室(Transwell)建立体外物质通透性评价实验方法。结果本研究建立的BSA-FITC定量检测方法在100μg&#... 目的为评价Ⅰ型胶原蛋白水凝胶的物质通透性,建立体外物质通透性评价实验方法。方法以BSA-FITC为指示物,组合PBS作为通透介质,借助转移小室(Transwell)建立体外物质通透性评价实验方法。结果本研究建立的BSA-FITC定量检测方法在100μg·mL^(-1)~0.781μg·mL^(-1)的浓度范围内,其标准曲线的R2大于0.99,其定量下限(LLOQ)为3.125μg·mL^(-1);RSD<5%;回收率在80%~120%范围内。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水凝胶类样品的物质通透性体外评价方法。利用该方法评价I型胶原蛋白水凝胶物质在28小时后其BSA-FITC通透率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物质通透性 bsa-fitc 指示物 通透介质 物质通透率
下载PDF
FITC-BSA与FI在葡萄膜巩膜模型中分布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朱子诚 袁华音 张国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417-419,共3页
目的:从形态学方面观察比较FITC-BSA(异硫氰酸荧光素牛血清白蛋白)与FI(荧光素钠)在葡萄膜巩膜途径中的分布状况,探求FITC-BSA作为示踪剂的优点与可行性。方法:10只家兔,右眼前房内注入FITC-BSA为A组(n =10),左眼注入等量的FI为B组(n =... 目的:从形态学方面观察比较FITC-BSA(异硫氰酸荧光素牛血清白蛋白)与FI(荧光素钠)在葡萄膜巩膜途径中的分布状况,探求FITC-BSA作为示踪剂的优点与可行性。方法:10只家兔,右眼前房内注入FITC-BSA为A组(n =10),左眼注入等量的FI为B组(n =10)。分别于术后2,4,6,8,10h,各处死家兔2只,摘除双侧眼球作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睫状体、脉络膜上腔、前、后巩膜和脉络膜部位的荧光强度并确定其等级。结果:A组葡萄膜巩膜途径各部位的荧光强度均比B组增强。结论:FITC-BSA示踪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研究葡萄膜巩膜途径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TC-BSA FI 葡萄膜巩膜模型 对比研究
下载PDF
盐酸哌唑嗪点眼对葡萄膜巩膜房水流出量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孙乃学 王建明 +1 位作者 喻应贵 王峰 《眼科研究》 CSCD 1998年第4期256-258,共3页
目的探讨盐酸哌唑嗪(PZ)点眼对葡萄膜巩膜房水流出量的影响。方法用示踪剂异硫氰酸荧光素牛血清白蛋白(FITCBSA)对兔眼进行前房灌注,测定对照组和PZ点眼组双眼前葡萄膜、前巩膜、后葡萄膜、后巩膜、视网膜和残余液体... 目的探讨盐酸哌唑嗪(PZ)点眼对葡萄膜巩膜房水流出量的影响。方法用示踪剂异硫氰酸荧光素牛血清白蛋白(FITCBSA)对兔眼进行前房灌注,测定对照组和PZ点眼组双眼前葡萄膜、前巩膜、后葡萄膜、后巩膜、视网膜和残余液体的前房水再现量,计算葡萄膜巩膜流出量。结果PZ组双眼葡萄膜巩膜流出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Z点眼侧显著高于对侧眼。对照组和PZ组双眼的前房水再现量均以前葡萄膜、前巩膜和残余液体为多。结论家兔PZ点眼后增加葡萄膜巩膜途径房水流出量,房水主要由前巩膜排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哌唑嗪 FTTC-BSA 眼压 房水排出
下载PDF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对葡萄膜巩膜房水流出量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子诚 袁华音 +2 位作者 孙思勤 张国梅 柯根杰 《实用防盲技术》 2008年第3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onpenetrating trabecular surgery,NPTS)对葡萄膜巩膜房水流出量的影响,从房水动力学的角度揭示NPTS降眼压的机制。方法用示踪剂异硫氰酸荧光素牛血清白蛋白(fluoresceinisothiocyanate-bovine serumalbumin... 目的探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onpenetrating trabecular surgery,NPTS)对葡萄膜巩膜房水流出量的影响,从房水动力学的角度揭示NPTS降眼压的机制。方法用示踪剂异硫氰酸荧光素牛血清白蛋白(fluoresceinisothiocyanate-bovine serumalbumin:FITC-BSA)于术后7d分别对手术后的兔眼模型组和正常兔眼组进行前房持续灌注30min,灌注毕处死家兔,摘除双侧眼球,并将组织分离为前巩膜、后巩膜、前葡萄膜、后葡萄膜、视网膜和残余液体等6种组织。测定每种组织的荧光强度,计算葡萄膜巩膜流出量(uveoscleral outflow,Fu)。结果实验组葡萄膜巩膜流出量明显高于正常组,两组前房水再现量均以前葡萄膜、前巩膜和残余液体为多,实验组术后葡萄膜巩膜通道各组织房水再现量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能增加葡萄膜巩膜途径房水流出量,房水主要由前巩膜排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 葡萄膜巩膜流出量 FITC—BSA 眼压
下载PDF
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蚓激酶纳米粒的分离
6
作者 王玮 尹宗宁 +1 位作者 李铜铃 李毓琦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22-23,共2页
目的 :分离除去蚓激酶白蛋白纳米粒溶液中未成粒的BSA ,利于FITC标记在纳米粒上 ;分离除去未与蚓激酶纳米粒结合的FITC ,降低FITC对检测荧光纳米粒的影响。方法 :采用SephadexG - 1 0 0和SephadexG - 5 0凝胶柱分离纯化。结果 :流速为 3... 目的 :分离除去蚓激酶白蛋白纳米粒溶液中未成粒的BSA ,利于FITC标记在纳米粒上 ;分离除去未与蚓激酶纳米粒结合的FITC ,降低FITC对检测荧光纳米粒的影响。方法 :采用SephadexG - 1 0 0和SephadexG - 5 0凝胶柱分离纯化。结果 :流速为 3ml/min时 ,SephadexG - 1 0 0柱 (2 1 .5cm ,φ1 .9cm)能够分离除去 (2 9.3± 3.6 ) %未形成纳米粒的BSA ;流速为 0 .2 5ml/min时 ,SephadexG - 5 0凝胶柱 (1 0cm ,φ2cm)可以完全分离除去未与纳米粒结合的FITC。结论 :通过分离 ,FITC有效地标记在纳米粒上 ;降低了背景荧光 ,使荧光纳米粒在荧光显微镜下清晰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 蚓激酶 纳米粒 分离 检测
下载PDF
异硫氰酸荧光素-牛血清蛋白-Pb^(2+)“开关”型荧光探针测定尿液中胰蛋白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长青 廖秀芬 +2 位作者 陶慧林 孙超 徐杰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9-83,共5页
本文研究了"开关"型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牛血清蛋白(BSA)-Pb2+荧光探针测定胰蛋白酶。实验发现,FITC-BSA探针在Pb2+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存在下,可以发出较强的荧光,此时体系处于"打开"状态。当在pH=7.8的Tris... 本文研究了"开关"型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牛血清蛋白(BSA)-Pb2+荧光探针测定胰蛋白酶。实验发现,FITC-BSA探针在Pb2+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存在下,可以发出较强的荧光,此时体系处于"打开"状态。当在pH=7.8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加入胰蛋白酶后,FITC-BSA-Pb2+发生荧光猝灭,探针被"关闭",并且胰蛋白酶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探针的荧光猝灭程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实验表明,胰蛋白酶浓度与体系荧光猝灭程度在2.4~24μg/mL间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72,方法检出限(3σ/k)为0.80μg/mL。该方法应用于尿液中胰蛋白酶的检测,其相对标准偏差(RSD)≤3.0%,回收率范围为102.1%~10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硫氰酸荧光素-牛血清蛋白-Pb^2+ 胰蛋白酶 “开关”型荧光探针
下载PDF
应用FRAP技术评价蛋白在聚丙烯酰胺-丙烯酸凝胶中的扩散行为
8
作者 崔金磊 周稳稳 +1 位作者 邱玉琴 高云华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36-343,共8页
药物分子从药物载体中的释放行为与载体的结构有密切关系.本实验中采用丙烯酰胺和丙烯酸等材料,运用水相沉淀的方法,制备了4种不同单体配比的聚丙烯酰胺-丙烯酸(P(Am-co-Ac))共聚物水凝胶.运用红外分析方法对P(Am-co-Ac)组成进行表征.... 药物分子从药物载体中的释放行为与载体的结构有密切关系.本实验中采用丙烯酰胺和丙烯酸等材料,运用水相沉淀的方法,制备了4种不同单体配比的聚丙烯酰胺-丙烯酸(P(Am-co-Ac))共聚物水凝胶.运用红外分析方法对P(Am-co-Ac)组成进行表征.使用荧光漂白恢复法(FRAP,fluorescence recovery after photobleaching)观察荧光素FITC标记的牛血清白蛋白(BSA)在聚丙烯酰胺-丙烯酸中的扩散行为,并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实时成像.实验表明,FITC-BSA在不同单体配比的共聚物中的扩散系数是不同的.通过调节聚合物中单体的配比能够达到控制蛋白释放速率的作用,从而为调控蛋白和多肽类药物的缓控释放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丙烯酸 荧光漂白恢复技术 荧光标记蛋白质 扩散系数
下载PDF
FITC-BSA示踪法测定兔眼葡萄膜巩膜途径房水流出量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建明 孙乃学 喻应贵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206-209,共4页
用异硫氰酸荧光素牛血清白蛋白(Fluorescein-isothiocvanatebovineserumalbumin,FITC-BSA)示踪法测定兔眼葡萄膜巩膜途径房水流出量。造健康白色家兔6只12眼,测量双眼眼压。用0.1mmol/LFITC-BSA持续前房灌注30min,灌注毕处死... 用异硫氰酸荧光素牛血清白蛋白(Fluorescein-isothiocvanatebovineserumalbumin,FITC-BSA)示踪法测定兔眼葡萄膜巩膜途径房水流出量。造健康白色家兔6只12眼,测量双眼眼压。用0.1mmol/LFITC-BSA持续前房灌注30min,灌注毕处死家兔,摘除双眼球,并将组织分离为前葡萄膜、后葡萄膜、前巩膜、后巩膜、视网膜和残余液体等6种组织。测定每种组织的荧光强度,计算每眼葡萄膜巩膜房水流出量(uveoscleraloutflow,Fu)为(0.178±0.029)μl/min。证明FITC-BSA示踪法是一种测定葡萄膜巩膜途径房水流出量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巩膜途径 房水流出量 FITC-BSA 兔眼
下载PDF
层层组装法制备仿生exosomes的研究
10
作者 常莎莎 李可欣 +2 位作者 罗月 李文攀 陈大为 《中国药剂学杂志(网络版)》 2015年第4期117-125,共9页
目的优化包载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牛血清白蛋白(BSA-FITC)仿生exosomes的处方工艺及制备。方法采用BSA-FITC作为模型蛋白,以包封率为考察指标,借助三因素三水平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外层DOPE与内层PC质量比、组装温度、外层DOPE与DC-Cho... 目的优化包载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牛血清白蛋白(BSA-FITC)仿生exosomes的处方工艺及制备。方法采用BSA-FITC作为模型蛋白,以包封率为考察指标,借助三因素三水平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外层DOPE与内层PC质量比、组装温度、外层DOPE与DC-Chol质量比进行优化,筛选最佳处方,确定层层组装法制备对蛋白质多肽类药物具有较高包封率的仿生exosomes,并对其制剂学性质进行考察。结果优化处方为:外层DOPE与内层PC质量比为2.20∶1,内外层混合后旋转蒸发温度为58℃,外层DOPE与DC-Chol质量比为4.28∶1,所制得仿生exosomes的平均粒径(62.7±6.33)nm,多分散系数(P.I.)为0.286,包封率为(91.02±0.17)%。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所建立的模型预测性良好,成功实现了对仿生exosomes的处方优化,层层组装法成功制备了对蛋白质多肽类药物具有较高包封率且粒径较小的仿生exoso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学 仿生exosomes 层层组装法 异硫氰酸荧光素-牛血清白蛋白 星点设计
下载PDF
匹罗卡品家兔点眼对葡萄膜巩膜途径房水流出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建明 孙乃学 喻应贵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1期30-32,54,共4页
为探讨匹罗卡品家兔点眼对葡萄膜巩膜途径房水流出色的影响,用1%匹罗卡品(Pilocarpine,PC)对家免单侧点眼。并用0.1mmol/L异硫氰酸荧光素牛血清白蛋白(Fluoreceinisothlocyanate-bovineserumalbumin,FITC-BSA)持续前房灌注30... 为探讨匹罗卡品家兔点眼对葡萄膜巩膜途径房水流出色的影响,用1%匹罗卡品(Pilocarpine,PC)对家免单侧点眼。并用0.1mmol/L异硫氰酸荧光素牛血清白蛋白(Fluoreceinisothlocyanate-bovineserumalbumin,FITC-BSA)持续前房灌注30min。测定前、后葡萄膜等6种组织的FITC-BSA含量,计算每眼的葡萄膜巩膜层水流出量(Uveosderdoutflow,Fu)。分别比较点眼前后眼压和点眼后双眼的Fu。结果示:PC点眼后1h处理眼眼压为(0.70±0.08)kPa,下降率为25%(P<0.01),对照眼眼压无显著变化(P>0.05);点眼后2h处理眼Fu值为(0.123±0.026)μl/min,对照眼Fu值为0.177±0.032)μl/min,双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1%PC单侧点眼可降低正常家兔眼压,PC可阻断家兔葡萄膜巩膜途径房水外流,兔眼的眼压下降主要为前路排出增加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罗卡品 前房灌注 FITC-BSA 葡萄膜巩膜流出量
全文增补中
Different Effects of Topical Prazosin and Pilocarpine on Uveoscleral Outflow in Rabbit Eyes
12
作者 JianmingWang YanpingSong +3 位作者 BaichaoRen NaixueSun YingguiYu HaitaoHu 《Eye Science》 CAS 2003年第3期191-194,共4页
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opical prazosin and pilocarpine on uveoscleral outflow(Fu) in rabbits.Methods: Sixteen 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5 rabbits, only topical application ... 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opical prazosin and pilocarpine on uveoscleral outflow(Fu) in rabbits.Methods: Sixteen 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5 rabbits, only topical application of normal saline in the right eye of each rabbit), Prazosin (PZ) treated group (6 rabbits, only 0.1% Prazosin eyedrop 0.1% in the right eye of each one) and Pilocarpine (PC) treated group (5 rabbits, 1% Pilocarpine eye drop in each right eye).Intraocular pressure (IOP)of bilateral eyes of each rabbit was measured before and 1 h after topical application of the eye drop.And the bilateral eyes were perfused with Fluorescein-isothiocyanate bovine serum albumin (FITC-BSA) as the tracer into the anterior chamber of each rabbit for 30 min at 90 min after topical treatment. Then the rabbits were killed for Fu measurement.Results: IOP of PZ-treated eyes decreased [ (0.71 +0.07)kPa ] in 1 hour after PZ application.IOP of PC-treated eyes decreased [(0.70+0.08)kPa] in 1 hour after PC application. The average value of Fu was (0.176+0.048)μl/min in control eyes. The average value of Fu in PZ-treated eyes was (0.339+0.018)μl/min. The average value of Fu in PC-treated eye was(0.123+0.022) μl/min.Conclusion: Both of PZ and PC can decrease IOP in rabbits following topical application.Topical PZ can increase Fu in rabbits and this is one of the mechanisms of PZ-induced IOP decrease.Topical PC can prevent Fu. PC decreases IOP not through uveoscleral pathway.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uveoscleral pathwa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queous humor drainage. PZ may be a novel drug for decreasing IOP. FITC-BSA is an effective tracer for studying uveoscleral path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唑嗪 匹鲁卡品 局部用药 葡萄膜巩膜炎
下载PDF
载荧光药物聚酯微球释药机制的研究
13
作者 万斯斯 赵萍 +3 位作者 罗永梅 郭喆霏 罗宇燕 张永明 《今日药学》 CAS 2017年第11期721-724,共4页
目的通过一种新的检测方法比较微球释药过程中表面荧光强度的变化,研究聚酯微球的释药机制。方法以异硫氰酸荧光素牛血清白蛋白(FITC-BSA)为模型药物,采用SPG膜乳化法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和m PEG-PLGA微球;以包封率为指标,评价其... 目的通过一种新的检测方法比较微球释药过程中表面荧光强度的变化,研究聚酯微球的释药机制。方法以异硫氰酸荧光素牛血清白蛋白(FITC-BSA)为模型药物,采用SPG膜乳化法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和m PEG-PLGA微球;以包封率为指标,评价其理化性质;扫描电镜观察微球表面形态;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微球表面荧光强度,并考察微球体外释药行为及降解过程中微球的形态变化。结果 PLGA微球0 d时表面荧光强度较强,微球表面药物分布较多,突释严重,后期微球表面荧光强度均很低,微球表面药物分布少,释放曲线平缓。m PEG-PLGA微球0 d时表面荧光强度较强,微球表面药物分布较多,形成突释,突释后微球表面荧光强度降低,表面药物少,释放进入迟滞期,7 d后微球表面荧光强度增强,表面药物增多,释放加快,30 d时荧光强度降低,药物释放减慢。结论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微球表面荧光强度的方法可用于研究PLGA微球的释药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球释药机制 异硫氰酸荧光素牛血清白蛋白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SPG膜乳化法 表面荧光强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