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SA-SSR技术的高丹草低氢氰酸性状目的片段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2
1
作者 吴国芳 于肖夏 +2 位作者 于卓 杨东升 卢倩倩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2-92,共11页
采用BSA-SSR技术对高丹草低氢氰酸含量性状DNA目的片段进行了筛选和鉴定。结果表明,利用筛选出的9对SSR适宜引物PCR扩增找到了与高丹草低氰酸性状相关的SSR目的片段26个,经对PCR产物回收、部分纯化及测序分析,得到了这些低氰DNA片段的... 采用BSA-SSR技术对高丹草低氢氰酸含量性状DNA目的片段进行了筛选和鉴定。结果表明,利用筛选出的9对SSR适宜引物PCR扩增找到了与高丹草低氰酸性状相关的SSR目的片段26个,经对PCR产物回收、部分纯化及测序分析,得到了这些低氰DNA片段的碱基序列。经与BLASTn数据库序列比对发现,有2个低氰目的片段TF8和TF16分别与高粱叶绿体磷酸核糖激酶XM_021458168.1和高粱克隆BAC 88M4 AY661656.1基因同源性高达95.4%和97.0%,其片段大小分别为101和586 bp。但在DNA碱基上有一定变异,TF8片段发生了3次碱基替换和1次插入,导致丙氨酸和甘氨酸替换成半胱氨酸,苏氨酸替换成丙氨酸,甘氨酸缺失;TF16片段缺失了1个碱基A,导致丙氨酸缺失。据此推测TF8和TF16这2个低氰目的片段具有调控低氢氰酸含量性状的作用。该研究结果为深入开展高丹草低氢氰酸含量性状主效QTL精细定位及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丹草 低氢氰酸含量性状 bsa-ssr技术 目的片段筛选 序列比对鉴定
下载PDF
基于BSA-SSR技术初步筛选与叶用芥菜莱菔硫烷含量相关的分子标记 被引量:1
2
作者 兰梅 张丽琴 +3 位作者 胡靖锋 徐学忠 杨红丽 和江明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3-38,共6页
为获得与叶用芥菜莱菔硫烷含量相关的分子标记,本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80个叶用芥菜F2单株的莱菔硫烷含量,构建F2混合分离群体(BSA)基因池,利用50对引物进行PCR扩增。筛选得到2个显性标记SF12和SF28,SF12在低莱菔硫烷含... 为获得与叶用芥菜莱菔硫烷含量相关的分子标记,本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80个叶用芥菜F2单株的莱菔硫烷含量,构建F2混合分离群体(BSA)基因池,利用50对引物进行PCR扩增。筛选得到2个显性标记SF12和SF28,SF12在低莱菔硫烷含量亲本圆叶春菜、低莱菔硫烷含量池(L)和低莱菔硫烷含量池单株中扩增出大小约250 bp的条带,而SF28在高莱菔硫烷含量亲本太乐四季青、高莱菔硫烷含量池(H)和高莱菔硫烷含量池单株中扩增出大小约250 bp的条带;并且通过F2部分单株验证了SF12、SF28与叶用芥菜莱菔硫烷含量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用芥菜 莱菔硫烷 混合群体分离法 SSR分子标记
下载PDF
海岛棉抗黄萎病基因SSR标记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甄瑞 王省芬 +2 位作者 马峙英 张桂寅 王雪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69-272,共4页
以高抗黄萎病的海岛棉品种Pima 90-53和高感黄萎病的陆地棉品种中棉所8号的182个F2单株为标记群体,在田间病圃中鉴定F2单株,并通过培养室人工接菌法鉴定F2:3家系,以进一步确定相应F2单株的抗病性,经χ2c适合性测验,抗病、感病植株比例符... 以高抗黄萎病的海岛棉品种Pima 90-53和高感黄萎病的陆地棉品种中棉所8号的182个F2单株为标记群体,在田间病圃中鉴定F2单株,并通过培养室人工接菌法鉴定F2:3家系,以进一步确定相应F2单株的抗病性,经χ2c适合性测验,抗病、感病植株比例符合3∶1。采用混合分组分析法(BSA)对768对SSR引物进行筛选,发现引物BNL2440和BNL3255在抗、感DNA池呈现多态性,其中BNL3255在抗、感DNA池之间扩增出一条大小为208bp的多态性片段,定名为BNL3255-208。以Mapmaker/Exp(Version3.0b)软件分析F2单株检测结果,BNL3255-208标记与棉花黄萎病抗性位点之间的遗传距离为13.7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 混合分组分析法(BSA) 分子标记 SSR
下载PDF
梨果实酸/低酸性状的SSR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金义 崔海荣 +5 位作者 王龙 王新卫 杨健 章镇 李秀根 乔玉山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9-393,共5页
以八月红(Pyrus communis L.‘Bayuehong’)×砀山酥梨(P.×bretshneider‘Dangshansuli’)F1代杂交分离群体(共118株)为试材,测定了成熟果实的酸含量,从表型上分析了梨果实含酸量的遗传规律。利用225对源自梨和苹果基因组的SS... 以八月红(Pyrus communis L.‘Bayuehong’)×砀山酥梨(P.×bretshneider‘Dangshansuli’)F1代杂交分离群体(共118株)为试材,测定了成熟果实的酸含量,从表型上分析了梨果实含酸量的遗传规律。利用225对源自梨和苹果基因组的SSR引物,结合分离群体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和选择基因型分析(Selective geno-typing,SG)法,对酸/低酸性状进行群体分离分析,结果表明,标记KU10与果实酸/低酸性状连锁,遗传距离为12.15cM,并由此将果实酸/低酸性状的QTL初步定位到梨遗传图谱的第2连锁群上。表型分析和标记分析结果表明,梨果实酸性状对低酸性状为显性,受加性效应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存在一定的非加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低酸性状 SSR BSA 选择基因型分析
下载PDF
利用SSR-BSA技术筛选玉米粗缩病抗性基因分子标记 被引量:27
5
作者 陈艳萍 孟庆长 袁建华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90-594,共5页
采用网棚集团接种法,对感病自交系苏951和抗病自交系87-1的P1、P2、F1和F2群体进行了玉米粗缩病抗病性鉴定。并用168对引物进行了亲本间SSR-PCR扩增,其中48对引物在亲本间表现多态性。然后利用这些多态性引物检测F2的抗池和感池,只有6个... 采用网棚集团接种法,对感病自交系苏951和抗病自交系87-1的P1、P2、F1和F2群体进行了玉米粗缩病抗病性鉴定。并用168对引物进行了亲本间SSR-PCR扩增,其中48对引物在亲本间表现多态性。然后利用这些多态性引物检测F2的抗池和感池,只有6个SSR标记在F2的抗池和感池之间表现出多态性。这6个标记为:5号染色体上的Blng1237(Bin5.05-5.06)、umc1941(Bin5.06)、phi087(Bin5.06)、umc1155(Bin5.05)和9号染色体的phi065(Bin9.03)、umc1505(Bin9.07)。进一步利用这6个SSR标记检测了465个经抗病性鉴定的F2单株的基因型,其中Blng1237和phi087明显表现为偏分离。其余4个标记用于分析表型鉴定表现为抗的181个F2单株的基因型,并对每一标记的分离数值与其相应的孟德尔理论比例(共显性1∶2∶1)相比较,进行χ2适合度检验。结果表明,umc1155、umc1505这2个标记可能与抗性基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玉米粗缩病 分子标记 SSR BSA
下载PDF
牙鲆抗淋巴囊肿病相关SSR标记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5
6
作者 范彩霞 陈松林 +2 位作者 王磊 刘洋 张英平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7-583,共7页
为了筛选出中国牙鲆群体的抗淋巴囊肿病相关SSR标记,实验采用分群分析法对102个牙鲆个体(感病56个,抗病46个)进行了抗淋巴囊肿病相关SSR标记的筛选。首先构建了抗、感基因池(抗病个体和感病个体各15个),并利用178对微卫星引物对其进行... 为了筛选出中国牙鲆群体的抗淋巴囊肿病相关SSR标记,实验采用分群分析法对102个牙鲆个体(感病56个,抗病46个)进行了抗淋巴囊肿病相关SSR标记的筛选。首先构建了抗、感基因池(抗病个体和感病个体各15个),并利用178对微卫星引物对其进行了扫描;对于在抗、感池间扩增出差异条带的引物,用构建基因池的30个个体对其进行了第一次单个体验证;对于在第一次单个体验证中差异显著的引物用102个个体进行了第二次验证。结果显示,有4对引物(scaffold440_22585、scaffold826_5003、scaffold703_4284和scaffold185_597)在抗、感基因池间扩增出了差异条带;经第一次单个体验证,表明scaffold826_5003(P=0.023)和scaffold185_597(P178bp=0.028,P173bp=0.009)的差异条带在抗、感个体中呈显著性差异;经第二次单个体验证,发现scaffold185_597的差异条带在抗、感个体中出现的频率分别为60.9%和14.3%(P=0.001),差异显著;对scaffold185_597在10个抗病个体中扩增出的差异条带进行了克隆并测序,经BLAST比对,证实其为黄海水产研究所水产基因组与细胞工程研究室公布的牙鲆微卫星标记scaffold185_597中的一段,同源性达到96%。研究表明,微卫星标记scaffold185_597可能与牙鲆抗淋巴囊肿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淋巴囊肿病 微卫星标记 分群分析法
下载PDF
甜菜SSR反应体系优化及重要农艺性状分子标记 被引量:8
7
作者 代培红 腊萍 +3 位作者 郭长奎 高文伟 章建新 罗淑萍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99-1205,共7页
【目的】为选育优质甜菜新品种,利用SSR法筛选与高糖、高产、耐盐相关的分子标注。【方法】研究对甜菜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并利用SSR分子标记方法和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te Analysis,BSA)对具有高糖/低糖、低产/高产... 【目的】为选育优质甜菜新品种,利用SSR法筛选与高糖、高产、耐盐相关的分子标注。【方法】研究对甜菜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并利用SSR分子标记方法和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te Analysis,BSA)对具有高糖/低糖、低产/高产、耐盐/不耐盐三种重要农艺性状的甜菜亲本和F2代植株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建立了适宜甜菜的SSR-PCR反应体系为:20μL反应体系中含1×Buffer、2.0 mmol/L Mg2+、1.5 U Taq DNA聚合酶、0.20 mmol/L dNTP、1.5μmol/L引物、60 ng DNA模板。依据优化体系,对不同农艺性状的甜菜亲本与F2代进行SSR-PCR扩增分析,高糖性状获得了200和100 bp两条与高糖性状连锁的标记,250和230 bp两条与高产性状连锁的标记,550、250和100 bp三条与耐盐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结论】研究获得的7条特异条带是与甜菜重要农艺性状连锁的分子标记,将为甜菜的育种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SSR 农艺性状 BSA
下载PDF
大豆胞囊线虫抗性基因的SSR标记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惠 于佰双 +1 位作者 段玉玺 陈立杰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4-207,212,共5页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世界大豆产区危害最重的病害之一。本文以高抗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黑豆品种小粒黑豆为父本,以高感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品种辽豆10号为母本配制杂交组合。利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SA)对辽豆10号×小粒...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世界大豆产区危害最重的病害之一。本文以高抗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黑豆品种小粒黑豆为父本,以高感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品种辽豆10号为母本配制杂交组合。利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SA)对辽豆10号×小粒黑豆杂交组合的F2代大豆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了SSR分析,供试的204对SSR引物有15对具有多态性,从中筛选到一个与大豆胞囊线虫抗性基因相关的分子标记Satt187,其片段大小为172 bp和176 bp,为共显性标记,在F2代分离群体中的分离比为1:2:1,呈孟德尔式遗传。应用该标记对辽豆10×小粒黑豆F2代分离群体进行分子标记鉴定和辅助选择,在抗病单株中均检测到标记带Satt187-176 bp的存在,而在感病单株中检测到有Satt187-176 bp和Satt187-172 bp两种标记带或仅有Satt187-172 bp的标记带存在,分析表明该标记具有抗胞囊线虫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应用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胞囊线虫 BSA 抗性基因 SSR标记
下载PDF
大豆抗疫霉根腐病基因SSR标记 被引量:4
9
作者 刘丽君 孙欣 +1 位作者 薛永国 杨喆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9-382,共4页
选用感病大豆品种合丰25和抗病大豆品种抗线2号作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获得F2种子。种植F2代种子获得F2:3家系,作为分子标记分离群体,进行大豆抗疫霉根腐病基因SSR标记。共筛选覆盖大豆全基因组的350对SSR引物,其中52对引物在亲本间具有... 选用感病大豆品种合丰25和抗病大豆品种抗线2号作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获得F2种子。种植F2代种子获得F2:3家系,作为分子标记分离群体,进行大豆抗疫霉根腐病基因SSR标记。共筛选覆盖大豆全基因组的350对SSR引物,其中52对引物在亲本间具有多态性,在F2群体中通过BSA法筛选出与抗疫霉病基因相关的多态性差异引物1对,为Scaa003,位于大豆公共遗传图谱的J连锁群。同时该引物在其他10个抗病品种及4个感病品种中抗、感病谱带检出率均为100%,具有一定的检测通用性,可以为大豆疫霉根腐菌1号生理小种抗性材料的辅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疫霉根腐病 SSR BSA
下载PDF
玉米抗矮花叶病基因SSR分子标记定位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晓玉 赵靖 +2 位作者 文中仁 周建 朱苏文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8-282,共5页
通过矮花叶病抗性鉴定筛选出玉米高抗自交系黄野四-3和高感自交系8112。遗传分析显示矮花叶病抗性表现为显性遗传。利用SSR分子标记,结合群体分离分析方法(BSA),对抗矮花叶病基因进行定位,筛选获得了与玉米抗矮花叶病基因位点连锁的SSR... 通过矮花叶病抗性鉴定筛选出玉米高抗自交系黄野四-3和高感自交系8112。遗传分析显示矮花叶病抗性表现为显性遗传。利用SSR分子标记,结合群体分离分析方法(BSA),对抗矮花叶病基因进行定位,筛选获得了与玉米抗矮花叶病基因位点连锁的SSR标记,并将该基因定位于第3连锁群,与两侧的Bnlg1035和Umc2266分子标记遗传距离分别为8.02 cM和3.04 cM。这一研究结果为快速筛选抗矮花叶病玉米新种质,培育抗性新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抗矮花叶病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抗病基因克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矮花叶病 BSA SSR分子标记 基因定位
下载PDF
高丹草低氢氰酸含量性状主效QTL PA7-2的精细定位
11
作者 吴国芳 于卓 +4 位作者 于肖夏 杨东升 卢倩倩 李景伟 李佳奇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149-2157,共9页
为了精细定位高丹草低氢氰酸含量性状主效数量性状基因座QTL PA7-2,对进一步开展低氰性状相关候选基因挖掘、功能解析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在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上,从高丹草(散穗高粱Scattered ear Sorghum bicol... 为了精细定位高丹草低氢氰酸含量性状主效数量性状基因座QTL PA7-2,对进一步开展低氰性状相关候选基因挖掘、功能解析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在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上,从高丹草(散穗高粱Scattered ear Sorghum bicolor×红壳苏丹草Red shell Sorghum sudanense)F2代1200个分离群体单株中筛选出121个QIRs(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isogenic recombinants)植株,选出低氰和高氰极端株套袋自交获得F3代分离群体,选出QIRs群体植株130个,利用BSA-SSR(Bulked segregation analysis(BSA)and simple sequence repeats)技术构建了长度为230.7 cM、密度为4.81 cM的遗传连锁图谱,通过定位分析明确了QTL PA7-2的位置在38 cM处,位于SSR标记Sobic.8 g1-600和XM00242-400之间。经与高粱基因组比对分析,首次将低氰QTL PA7-2精细定位至高粱8号染色体3.77 Mb(51.415 Mb~55.182 Mb)的物理区间,并发现SSR标记SORBI4G3-600与其紧密连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丹草 低氢氰酸含量性状 主效QTL PA7-2 bsa-ssr技术 精细定位
下载PDF
紫花苜蓿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初步定位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世超 王英哲 +3 位作者 金艳 陈晶晶 王莹 徐博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5期1067-1071,共5页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不育系MS-GN-1A为母本,恢复系MS178为父本组合构建BSA分离群体,获得的F1代均表现为雄性可育,在大田种植了221株F2代群体单株,盛花期将花粉颗粒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统计出,不育的F2代株数为57,可育F2代株数1...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不育系MS-GN-1A为母本,恢复系MS178为父本组合构建BSA分离群体,获得的F1代均表现为雄性可育,在大田种植了221株F2代群体单株,盛花期将花粉颗粒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统计出,不育的F2代株数为57,可育F2代株数164,并没有观察到半不育植株。将所有植株划分为可育和不育两组,并构建可育和不育DNA混池,混池DNA从可育和不育植株组DNA中各随机抽取20个样品,以此对恢复基因定位。随机挑选160对已知的四倍体苜蓿SSR引物扩增基因池DNA,获得2个具有多态性的分子标记,分别是Mt2c12、AW166,初步定位Rf基因在类群Composite5上。将类群Composite5上的所有引物进行合成,进一步进行引物筛选,最终获得4个具有多态性的标记BI68、Mt2c12、BG267和AW776153,遗传距离分别为19.0、20.9、44.6和72.1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恢复基因 SSR BSA 引物筛选 遗传距离
下载PDF
用SSR分子标记定位普通小麦品种正科1号中的抗麦蚜基因 被引量:5
13
作者 付晶 张树华 +1 位作者 温树敏 杨学举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4,共4页
通过对抗蚜小麦品种正科1号×感蚜品种石4185的F2分离群体(495株)进行田间自然抗蚜调查,发现正科1号的抗蚜虫性状受显性单基因控制,鉴定出的这个显性抗蚜基因,暂定名为dnY。运用分离群体分组法(BSA)筛选到3个在抗感亲本间表现多态性... 通过对抗蚜小麦品种正科1号×感蚜品种石4185的F2分离群体(495株)进行田间自然抗蚜调查,发现正科1号的抗蚜虫性状受显性单基因控制,鉴定出的这个显性抗蚜基因,暂定名为dnY。运用分离群体分组法(BSA)筛选到3个在抗感亲本间表现多态性的SSR标记(Xwms350、Xgwm437、Xgwm44);进一步将该基因定位于7DS上,距离该基因最近的标记为Xgwm44,遗传距离3.29 c M。同时讨论了基因dnY在小麦遗传改良以桨标记在抗蚜基因标记辅助选择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蚜性 微卫星分子标记(SSR) 分离群体分组法(BSA) 基因定位
下载PDF
半滑舌鳎抗哈维氏弧菌病相关微卫星标记筛选及QTL定位 被引量:7
14
作者 戴欢 刘洋 +6 位作者 王文文 位战飞 高进 高峰涛 李祥孔 刘洋 陈松林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30,共9页
为了筛选出与抗哈维氏弧菌病相关的微卫星标记并进行QTL定位,以2014年感染实验中存活率为52.22%的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家系F1412(Family+年份+家系号)为材料,采用混合分离子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对169个... 为了筛选出与抗哈维氏弧菌病相关的微卫星标记并进行QTL定位,以2014年感染实验中存活率为52.22%的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家系F1412(Family+年份+家系号)为材料,采用混合分离子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对169个微卫星标记(SSR)进行筛选,得到1个可能与哈维氏弧菌病相关的微卫星标记scaffold479_23523。用scaffold479_23523所在的连锁群LG18上的37个SSR对94尾抗病、感病个体进行基因分型,得到3个图谱:整合图谱(LG18)、雌性图谱(LG18F)和雄性图谱(LG18M),并用两种不同的模式进行单标记分析和QTL定位。模式一得到3个显著性相关标记(P<0.05)和1个极显著性相关标记(P<0.01),图谱LG18F定位出一个区间qE-F1;模式二得到4个显著相关标记(P<0.05)和1个极显著相关标记(P<0.01),图谱LG18M定位出两个区间qE-M1、qE-M2。在全基因组序列的分布范围上,区间qE-F1包含了qE-M1及qE-M2,因此qE-F1更可能与抗病性状相关。本研究开发出了抗哈维氏弧菌病性状相关微卫星标记及QTL区间,为抗病新品种的培育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滑舌鳎 哈维氏弧菌 微卫星标记SSR 混合分离子分析法BSA 数量性状基因座QTL
下载PDF
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Rf3的定位 被引量:4
15
作者 贾顺耕 郭凤兰 +6 位作者 林春晶 孙妍妍 张颖 雷蕾 彭宝 赵丽梅 张春宝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11-1417,共7页
在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统中,一个不育基因能够被不同的恢复基因所恢复。在利用"三系"法进行杂交大豆选育过程中同样发现,作为父本的恢复系恢复能力不尽相同,可能存在不同的育性恢复基因。本研究以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J... 在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统中,一个不育基因能够被不同的恢复基因所恢复。在利用"三系"法进行杂交大豆选育过程中同样发现,作为父本的恢复系恢复能力不尽相同,可能存在不同的育性恢复基因。本研究以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JLCMS84A为母本,以恢复系JLR1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以所获得的F2分离群体为试验材料,在大豆盛花期(R2期)根据花粉育性鉴定及显著性分析结果,明确JLR1所含恢复基因为显性单基因配子体遗传模式;结合集群分离分析法(BSA,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将其定位在第9号染色体上;进一步利用简单重复序列(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子标记将该基因定位在分子标记BARCSOYSSR_09_1151和BARCSOYSSR_09_1183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6cM和0.5 cM,研究结果表明该基因是一个不同于已有研究的新恢复基因位点,将其命名为Rf3。本研究为进一步进行Rf3基因的克隆及鉴定提供了研究基础,同时也为开发与该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markerassisted selection)含有此恢复基因的新恢复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质雄性不育 恢复基因 集群分离分析法 简单重复序列 大豆
下载PDF
大豆对胞囊线虫的抗性及分子标记研究
16
作者 王惠 段玉玺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7年第5期701-703,共3页
本文首次利用我国特有的抗病品种小粒黑豆与辽宁省的主栽品种辽豆10配制杂交组合,以F2代群体为试验材料,系统地应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寻找与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抗性基因相关的DNA分子标记以及同... 本文首次利用我国特有的抗病品种小粒黑豆与辽宁省的主栽品种辽豆10配制杂交组合,以F2代群体为试验材料,系统地应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寻找与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抗性基因相关的DNA分子标记以及同工酶标记和低分子肽/氨基酸标记,为我国的大豆抗胞囊线虫病育种提供理论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杂交技术构建了大豆胞囊线虫抗性的分子表达平台。本研究配制了辽豆10×小粒黑豆的杂交组合,并利用海南加代快速繁殖,应用毒力最弱的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对F2代群体进行抗性鉴定和移栽,为大豆对胞囊线虫抗性分子标记的筛选提供了均一遗传背景的试验材料。对该组合进行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符合抗感分离1:3的比率,表明在辽豆10背景下小粒黑豆对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是由一对以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2.应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在辽豆10和抗大豆胞囊线虫的核心抗源中获得了一个与感病性密切相关的RAPD标记S11700。应用143个随机引物,对由小粒黑豆和辽豆10配制的杂交组合的抗感亲本和构建的抗感池进行筛选,有92个引物产生了RAPD扩增产物,25个引物产生了RAPD多态性,其中一个引物产生了与抗大豆胞囊线虫基因密切相关的特异性DNA片段S11700,经多次重复验证,该片段在感病亲本及感病池中被特异性扩增,而在抗病亲本及抗病池中未产生该片段。利用S11700对不同抗性大豆品种进行分子标记鉴定和辅助选择,验证了该特异性片段与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抗性紧密相关,可以用于抗胞囊线虫大豆新品种的分子辅助选择育种。3.利用BSA法对11个黑色种皮的大豆品种和12个黄色种皮的大豆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RAPD分析,获得一个与大豆黄色种皮相关的特异DNA片段S79500。采用该标记对辽豆10×PI437654杂交后代种皮颜色有分化的群体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这个RAPD标记具有较高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可用于辅助选育优良的黄色种皮的大豆新品种。4.获得了一个与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抗性基因相关的SSR分子标记Satt187。应用204对SSR引物对辽豆10×小粒黑豆进行SSR分析,31对引物产生了扩增产物,其中15对具有多态性,从中筛选到一个与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抗性基因相关的分子标记Satt187,其片段大小为172bp和176bp,为共显性标记,在F2代分离群体中的分离比为1:2:1,呈孟德尔式遗传。应用该标记对辽豆10×小粒黑豆F2代分离群体进行分子标记鉴定和辅助选择,在抗病单株中均检测到标记带Satt187-176bp的存在,而在感病单株中检测到有Satt187-176bp和Satt187-172bp两种标记带或仅有Satt187-172bp的标记带存在,分析表明该标记具有抗胞囊线虫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应用的前景。5.系统地研究了辽豆10×小粒黑豆和辽豆10×PI437654两对组合的亲本及其杂交后代植株体内防卫反应酶系,包括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及根内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抗感亲本、子代在大豆胞囊线虫侵染后各种防御酶系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产生相应的变化,表现出酶活及可溶性蛋白的变化与抗病性密切相关,可作为鉴定大豆抗源抗性强弱的一项辅助生化指标,在抗胞囊线虫病抗源筛选辅助选择中起到一定的作用。6.采用电泳技术,系统地研究了大豆胞囊线虫侵染后,抗感亲本及子代中PPO、POD、CAT、SOD等几种同工酶酶谱,获得了一条与大豆胞囊线虫抗性相关的特异性SOD谱带。研究结果表明,线虫侵染后,诱导植株体内PPO、POD、CAT、SOD及可溶性蛋白量的增加,抗病亲本诱导产生的酶蛋白及可溶性蛋白量均多于感病亲本,对于杂交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新的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谱带。在两对组合的SOD酶谱中,分别出现一条特异性谱带(Rf=0.365和Rf=0.381),利用两对杂交组合F2代抗感单株进行SOD同工酶电泳分析,证明该带可以作为大豆抗胞囊线虫的一项较为可靠的生化标记。7.探讨了不同抗性大豆品种及杂交后代根系分泌物中低分子肽/氨基酸与抗性的相关性。应用简便快速的聚酰胺薄膜层析检测技术对不同抗性大豆品种及杂交后代根系分泌物中低分子肽/氨基酸与抗胞囊线虫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豆胞囊线虫侵染后,抗感亲本和子代在出苗后不同时期根系分泌物中的低分子肽/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有所差异,出苗后1~6d的变化明显,感病亲本及感病子代在D区和E区存在共有的荧光斑点,而抗病亲本及抗病子代则无,可将该项检测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用于大豆对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胞囊线虫 BSA 抗性基因 生化标记 RAPD SSR
下载PDF
利用BSA法定位大豆全基因组株高QTL及候选基因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久坤 齐阳阳 +4 位作者 李立竹 宁哓霜 刘志华 姜振峰 李文滨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10,共10页
株高是影响大豆单株产量的重要性状,明确调控大豆株高的主效基因对利用分子辅助育种手段提高大豆产量具有重要意义。选用株高差异显著的东农594(高秆)为父本,Charleston(矮秆)为母本,杂交构建F2群体和RIL群体,然后选取F2群体的1500个单... 株高是影响大豆单株产量的重要性状,明确调控大豆株高的主效基因对利用分子辅助育种手段提高大豆产量具有重要意义。选用株高差异显著的东农594(高秆)为父本,Charleston(矮秆)为母本,杂交构建F2群体和RIL群体,然后选取F2群体的1500个单株中极高和极矮单株各40株和RIL群体的高矮秆单株各20株,分别建立2套高矮秆池;进而利用二代DNA测序技术对亲本进行50×测序,高矮秆池进行20×测序并筛选read读数大于4的高质量可信SNP位点,在F2群体筛选到20187个符合要求的SNP位点、RIL群体筛选到20285个符合要求的SNP位点;最后采用混合群体分离分析(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的SNP-index关联分析法和Euclidean distance(ED)关联分析法计算2个群体和株高关联的染色体区间,进而重新计算株高关联染色体的阈值,并筛选2个群体2种方法共同定位到的10个染色体区间作为候选区间,此结果显著降低了全基因组单一阈值鉴定到的染色体区间,提高了定位结果的准确性。最后利用拟南芥和大豆基因组注释信息对株高关联候选区间的SNP位点所对应的基因功能进行分析,共筛选到18个控制株高的候选基因(Glyma.01G214300、Glyma.01G220700、Glyma.02G095600、Glyma.03G158100、Glyma.03g230000、Glyma.04G033800、Glyma.04G063800、Glyma.04g065600、Glyma.04G190800、Glyma.04G210000、Glyma.04G210700、Glyma.04G212900、Glyma.04g227700、Glyma.05G148700、Glyma.09G158400、Glyma.11G100400、Glyma.12G012400、Glyma.15g052400)。结合大豆旺盛生长期(R1期)顶芽的转录组数据筛选控制大豆株高的重要候选基因,Glyma.03g230000、Glyma.04g065600、Glyma.04g227700在大豆株高形成的关键时期R1期高表达,说明这些候选基因和株高发育密切相关,但是还需要遗传转化验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株高 BSA法 SNP SSR
下载PDF
小麦矮秆新基因的SSR标记 被引量:6
18
作者 石涛 王洪刚 +2 位作者 何方 邓世民 高居荣 《山东农业科学》 2008年第8期1-5,共5页
以小麦矮秆种质系山农31504-1作父本与中国春杂交,获得F2分离群体。利用定位于2A染色体上的179对SSR、EST-SSR引物,采用BSA法,对亲本及197株F2分离群体单株进行SSR分析,筛选出2个与矮秆基因紧密连锁的SSR标记(Xwm c522、Xwm c198),其遗... 以小麦矮秆种质系山农31504-1作父本与中国春杂交,获得F2分离群体。利用定位于2A染色体上的179对SSR、EST-SSR引物,采用BSA法,对亲本及197株F2分离群体单株进行SSR分析,筛选出2个与矮秆基因紧密连锁的SSR标记(Xwm c522、Xwm c198),其遗传距离分别为5.4 cM、3.2 cM,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矮秆基因 SSR BSA
下载PDF
小麦品系XN6426抽穗期相关基因的检测与定位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嘉园 亢玲 +5 位作者 桂安胜 李哲 王中华 李春莲 张晓科 陈东升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33-1439,共7页
为定位小麦品系XN6426抽穗期相关基因,在可控温室(温度16~25℃,日光照≥16h)和田间分别种植XN6426×京411F2代群体、早抽穗亲本XN6426和晚抽穗亲本京411,分析F2群体抽穗期表型,得出该表型由两对基因控制。构建温室条件下Fz... 为定位小麦品系XN6426抽穗期相关基因,在可控温室(温度16~25℃,日光照≥16h)和田间分别种植XN6426×京411F2代群体、早抽穗亲本XN6426和晚抽穗亲本京411,分析F2群体抽穗期表型,得出该表型由两对基因控制。构建温室条件下Fz群体的极端早抽穗和极端晚抽穗期DNA池(BSA法),采用小麦90KSNP芯片分析得出早晚抽穗期池间差异SNP位点在不同染色体上的分布频率和相应密集区域;在5A染色体上筛选出双亲和早晚抽穗期池问有多态性且分布在差异SNP位点密集区域附近的SSR标记Xbarcl51和Xwmc327,这两对标记检测群体的基因型与其抽穗期表型之间极显著负相关。检测Xbarcl51、Xwmc327以及亲本问有多态性的标记Xgwml86和Xwmc96在F2群体内的基因型,并结合群体相应抽穗期表型,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在5A染色体标记Xbarcl51和Xwmc327之间检测到了1个抽穗期相关QTL位点qHD-5A-1,距离两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00cM和11.49cM,LOD值为3.68,贡献率为8.07%,结合前人结果初步确定该位点与Vrn-A1位点不同,可能为已知抽穗期相关基因的未知等位变异或新基因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抽穗期 基因定位 SSR BSA
下载PDF
用SSR标记进行野生大豆耐碱基因定位及QTL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小威 董志敏 +2 位作者 赵洪锟 张春宝 董英山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10年第3期15-17,56,共4页
以抗碱野生大豆Gs0001(♀)和碱敏感栽培大豆吉科豆1号(♂)的F2群体作为基因定位群体,通过BSA法(Bulked-segegant analysis,群分法),对大豆耐碱基因进行SSR分子标记定位。在分布于大豆20个连锁群的488对SSR引物中,筛选出7对与耐碱基因紧... 以抗碱野生大豆Gs0001(♀)和碱敏感栽培大豆吉科豆1号(♂)的F2群体作为基因定位群体,通过BSA法(Bulked-segegant analysis,群分法),对大豆耐碱基因进行SSR分子标记定位。在分布于大豆20个连锁群的488对SSR引物中,筛选出7对与耐碱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这7对标记位于G连锁群相近的区域。利用Mapmaker/EXP3.0分析,在最小似函数值LOD=14.0时,将耐碱基因定位于Satt298与Satt269之间,距离两个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3 cm和6.9 cm。此耐碱基因的贡献率是40.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碱基因 BSA 栽培大豆 SSR 野生大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