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D1、BUB3在非整倍体流产胚胎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赵娟 李辉 +4 位作者 覃亦伟 沈菲 张晓丽 张成芳 曹天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4期343-346,共4页
目的探讨与细胞周期调控密切相关的纺锤体检查点基因MAD1和BUB3在自然流产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自然流产的发生机制。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稽留流产的标本,采用CNVplex高通量多重基因拷贝数检测技术将流产标本分为两组:50例有染... 目的探讨与细胞周期调控密切相关的纺锤体检查点基因MAD1和BUB3在自然流产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自然流产的发生机制。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稽留流产的标本,采用CNVplex高通量多重基因拷贝数检测技术将流产标本分为两组:50例有染色体异常的流产标本组(异常组),50例未见染色体异常的流产标本组(正常组)。采用RT-PCR检测两组胚胎绒毛组织中MAD1、BUB3的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稽留流产的胚胎中,与正常组相比,有染色非整倍体异常组MAD1的mRNA表达水平呈上调趋势,BUB3的mRNA表达水平呈下调趋势(P<0.05)。结论 MAD1及BUB3的正常表达对于胚胎发育十分重要,在自然流产染色体异常胚胎中MAD1及BUB3基因表达的改变,可能抑制SAC的激活,使得下游重要蛋白表达量异常,导致细胞分裂异常,产生胚胎染色体异常,继而诱发流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流产 MAD1 bub3 染色体异常胚胎
下载PDF
复发性流产患者绒毛及蜕膜组织中BUB3和BubR1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赵娟 李辉 +3 位作者 陈广新 杜利军 张晓丽 曹天生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9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BUB3及Bub1相关蛋白(BubR1)在复发性流产(RM)患者绒毛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RM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于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就诊的50例稽留流产孕妇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50例正常人工流产妇女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BUB3及Bub1相关蛋白(BubR1)在复发性流产(RM)患者绒毛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RM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于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就诊的50例稽留流产孕妇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50例正常人工流产妇女作为对照组。收集受试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I)、孕次、产次、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一般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和蛋白免疫印迹(WB)法检测胚胎绒毛组织(VT)、蜕膜组织(DT)中BUB3及BubR1 mRNA和蛋白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RM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的年龄、BMI、产次、TC、TG、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VT、DT中BUB3及BubR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孕次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次(β=0.461,OR=1.586,95%CI=1.253~2.007)、BUB3 mRNA(β=0.710,OR=2.035,95%CI=1.602~2.585)、BubR1 mRNA(β=1.304,OR=3.685,95%CI=2.884~4.708)为发生R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BUB3及BubR1 mRNA和蛋白水平在RM患者VT、DT中均降低,BUB3及BubR1 mRNA是R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作为RM潜在的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 bub3 Bub1相关蛋白 绒毛 蜕膜
下载PDF
Spindly和Bub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郑晶 李天客 +1 位作者 包阳 张素欣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28-532,共5页
目的:探讨Spindly和Bub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65例OSCC患者的口腔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RT-PCR检测口腔鳞癌组织... 目的:探讨Spindly和Bub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65例OSCC患者的口腔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RT-PCR检测口腔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Spindly、Bub3 mRNA的表达水平;对OSCC细胞株进行培养,siRNA转染干扰Spindly、Bub3基因表达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pindly和Bub3 mRNA在人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Spindly和Bub3 mRNA表达量与T分期、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Spindly、Bub3、Spindly/Bub3高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于低表达患者,且Spindly/Bub3高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Spindly、Bub3高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NA-Spindly组的Spindly表达水平低于Spindly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siRNA-Bub3组的Bub3表达水平也低于Bub3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NA-Spindly组细胞在24、48、72、96 h的增殖能力低于Spindly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siRNA-Bub3组细胞在24、48、72、96 h的增殖能力低于Bub3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NA-Spindly组细胞在24、48 h的迁移能力低于Spindly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siRNA-Bub3组细胞在24、48 h的迁移能力低于Bub3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indly和Bub3在口腔鳞癌中呈高表达,且与临床、病理分期相关;特异性抑制Spindly和Bub3基因表达,可降低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有望作为治疗口腔鳞癌的靶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ndly bub3 口腔鳞状细胞癌 细胞增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