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xO3a、BubR1基因在皮肤自然衰老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谢红付 唐桦 +1 位作者 李吉 陈明亮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讨FoxO3a和BubR1基因与人皮肤自然衰老的关系。方法:收集80例急腹症手术患者非曝光部位皮肤标本,用反转录(RT)-PCR技术检测皮肤组织中FoxO3a和BubR1mRNA的表达量,并根据年龄分为3组:青年组(<25岁)、中年组(35~45岁)和老年组(... 目的:探讨FoxO3a和BubR1基因与人皮肤自然衰老的关系。方法:收集80例急腹症手术患者非曝光部位皮肤标本,用反转录(RT)-PCR技术检测皮肤组织中FoxO3a和BubR1mRNA的表达量,并根据年龄分为3组:青年组(<25岁)、中年组(35~45岁)和老年组(>55岁),分析不同年龄组之间各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FoxO3amRNA的表达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多,BubR1mRNA随年龄增大而表达降低,两者在3组之间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且两者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FoxO3a和BubR1均可能在防止人的皮肤自然衰老过程中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xO3a基因 bubr1基因 皮肤 衰老
下载PDF
有丝分裂检验点基因BubR1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时洪凯 陆振虞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7年第7期1110-1112,1115,共4页
BubR1是存在于哺乳动物中的有丝分裂检查点基因家族Mad3的同源基因,其编码蛋白BubR1是一个多结构域蛋白,在监测细胞有丝分裂前中期向后期转化的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BubR1可以通过自身或作为MCC的成分抑制APC的活性,从APC隔离Cdc20或... BubR1是存在于哺乳动物中的有丝分裂检查点基因家族Mad3的同源基因,其编码蛋白BubR1是一个多结构域蛋白,在监测细胞有丝分裂前中期向后期转化的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BubR1可以通过自身或作为MCC的成分抑制APC的活性,从APC隔离Cdc20或者通过连接到微管驱动蛋白cENP—E,激活有丝分裂检查点信号级联放大。近年来关于BubR1的结构、功能及作用机理等研究工作颇为引人关注。这些研究表明:人BUBR11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15q14-21,其编码蛋白BubR1在整个有丝分裂中聚集在外层动粒板;BubR1缺陷导致对DNA损伤的妥协反应,它的完全切除导致大量细胞凋亡甚至胚胎致死;BubR1单基因剔除可增强剔除基因组不稳定性,并导致肿瘤发生;BubR1表达减少至10%的导致一系列早老相关的表型出现;BubR1+/-Apcmin/+复合突变提示BubR1和Apc相互作用调节中期一后期转化,这一反常现象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基因组稳定性、发生和进展中发挥作用。本文将对BubR1蛋白就以上内容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丝分裂检点 bubr1 肿瘤 衰老
下载PDF
大肠癌有丝分裂关卡基因BUB1和BUBR1 mRNA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海军 冯全林 +7 位作者 王雪林 吴清 朱震 徐正平 吴江 余晓峰 钱红亮 陆琦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330-332,共3页
目的研究大肠癌组织中有丝分裂关卡基因BUB1和BUBR1 mRNA的表达。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36例大肠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BUB1和BUBR1mRNA表达水平。结果大肠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BUB1 mRNA拷贝数/β-actin mRNA拷贝数比值分别为0.67&... 目的研究大肠癌组织中有丝分裂关卡基因BUB1和BUBR1 mRNA的表达。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36例大肠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BUB1和BUBR1mRNA表达水平。结果大肠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BUB1 mRNA拷贝数/β-actin mRNA拷贝数比值分别为0.67±0.33和1.24±0.37;大肠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BUBR1 mRNA拷贝数/β-actin mRNA拷贝数比值分别为0.53±0.25和1.03±0.48。BUB1和BUBR1 mRNA的表达水平在大肠癌中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结论BUB1和BUBR1基因是大肠癌的肿瘤相关基因,可能在大肠癌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B1 bubr1 半定量RT-PCR 大肠癌
下载PDF
纺锤体检查点蛋白BubR1在肝癌组织和肝癌细胞株HepG2中的表达
4
作者 刘斌 王箭 +3 位作者 翁亚光 蔡燕 刘子杰 李素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2075-2077,共3页
目的观察纺锤体检查点蛋白BubR1在人类肝癌组织、正常肝组织以及肝癌细胞系(HepG2)、正常肝细胞系(LO2)有丝分裂期表达水平的差异,以探讨BubR1蛋白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BubR1基因在肝癌组织、正常... 目的观察纺锤体检查点蛋白BubR1在人类肝癌组织、正常肝组织以及肝癌细胞系(HepG2)、正常肝细胞系(LO2)有丝分裂期表达水平的差异,以探讨BubR1蛋白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BubR1基因在肝癌组织、正常肝组织,以及在2种细胞中用Nocodazole处理前后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BubR1基因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高于肝癌组织,在Nocodazole处理前2种细胞中表达无显著差异,在处理后2种细胞中表达均增高,但在LO2细胞中上调水平大于HepG2细胞。结论BubR1基因低表达可能在肝癌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锤体检查点 bubr1基因 肝癌
下载PDF
喉鳞状细胞癌中STK15蛋白和BUBR1蛋白的表达及相互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马洪峰 郭星 李晓瑜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31-634,共4页
目的探讨STK15和BUBR1蛋白的表达与喉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以及喉癌组织中STK15和BUBR1蛋白的相互作用。方法选取40例病理诊断为喉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TK15和BUBR1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 目的探讨STK15和BUBR1蛋白的表达与喉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以及喉癌组织中STK15和BUBR1蛋白的相互作用。方法选取40例病理诊断为喉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TK15和BUBR1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荧光双标实验判定STK15和BUBR1蛋白的共定位。结果 STK15蛋白平均光密度值喉癌组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BUBR1蛋白平均光密度值喉癌组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即喉癌组织中STK15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组织,而BUBR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免疫荧光双标结果表明STK15蛋白和BUBR1蛋白均在细胞质及细胞核中表达,且2种蛋白标记的荧光可以重叠,提示两者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结论 STK15蛋白高表达、BUBR1蛋白表达下调可能与喉癌的发生、发展相关。STK15和BUBR1蛋白可能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喉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鳞状细胞癌 STK15蛋白 bubr1蛋白 中心体 纺锤体检控点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荧光共定位
下载PDF
纺锤体组装检测点基因BubR1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曌君 李锋 杨军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6-450,共5页
BubR1是酵母细胞有丝分裂监测点基因家族Mad3的同源基因,在哺乳动物中高度保守,其编码的蛋白是纺锤体检测点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BubR1通过参与监测有丝分裂过程中微管与着丝点间的结合状态,感受着丝点上张力的情况来确保染色体的正确分... BubR1是酵母细胞有丝分裂监测点基因家族Mad3的同源基因,在哺乳动物中高度保守,其编码的蛋白是纺锤体检测点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BubR1通过参与监测有丝分裂过程中微管与着丝点间的结合状态,感受着丝点上张力的情况来确保染色体的正确分离,以及细胞有丝分裂过程。BubR1的表达水平与纺锤体检测点的功能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效应,该基因一旦缺失将引起大量非整倍体的产生,从而引发纺锤体检测点的妥协反应。近来有关BubR1的功能和作用机制等方面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研究发现,BubR1不仅监控细胞有丝分裂的正常过程,而且在细胞减数分裂、DNA损伤应答、肿瘤、不孕和衰老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有丝分裂纺锤体 DNA DNA损伤 微管 染色体 bubr1 纺锤体检测点 DNA损伤应答
下载PDF
siRNA干扰HepG2.2.15细胞BUBR1基因及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周艳萌 向晓波 王欢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第6期703-708,共6页
目的利用慢病毒载体和RNAi干扰技术沉默稳定转染了HBV全基因组的肝癌细胞HepG2.2.15的BUBR1基因,并检测沉默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设计BUBR1基因的小干扰RNA,构建稳定遗传的慢病毒载体质粒,并进行测序鉴定。测序正确后用293T细胞进... 目的利用慢病毒载体和RNAi干扰技术沉默稳定转染了HBV全基因组的肝癌细胞HepG2.2.15的BUBR1基因,并检测沉默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设计BUBR1基因的小干扰RNA,构建稳定遗传的慢病毒载体质粒,并进行测序鉴定。测序正确后用293T细胞进行包装并获得具有高感染性的BUBR1 shRNA重组慢病毒,用重组慢病毒感染HepG2.2.15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Real-time PCR检测沉默效果;MTT法检测沉默BUBR1后对HepG2.2.15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测序结果证明干扰载体中的特异性干扰序列完全正确,测序鉴定正确的BUBR1 shRNA重组慢病毒转染293T细胞48 h,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绿色荧光,病毒滴度约为10-9 TU/mL;制备成功的重组慢病毒BUBR1 shRNA以MOI=10感染HepG2.2.15细胞,72 h后转染率均达80%以上,用嘌呤霉素筛选得到稳转细胞株;Real-time PCR检测显示3对shRNA靶点转染HepG2.2.15细胞后,均显著下调BUBR1 mRNA的转录水平;MTT结果显示沉默BUBR1对HepG2.2.15细胞增殖没有明显影响。结论成功构建BUBR1基因慢病毒干扰载体,该病毒载体能有效沉默HepG2.2.15细胞的BUBR1基因,沉默后不影响HepG2.2.15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br1 RNA干扰 HEPG2.2.15细胞 慢病毒 细胞增殖
下载PDF
Geldanamycin Combination with Colcemid Induces Mitotic Arrest through Stabilization of bubR1 Mitotic Kinase in Human Tumor Cells
8
作者 Pitke Vikrant Vinay Lebaka Prasanna Anjaneya Reddy +3 位作者 Jonnala Ujwal Kumar Sugunan Sreedevi Upasana Sarangi Amere Subbarao Sreedhar 《Journal of Cancer Therapy》 2013年第3期709-719,共11页
Mitosis-targeted anti-cancer therapies gained much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lack of tumor selectivity poses limitations to the current anti-mitotic drugs to be used as broad-spectrum anti-cancer agents. In ... Mitosis-targeted anti-cancer therapies gained much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lack of tumor selectivity poses limitations to the current anti-mitotic drugs to be used as broad-spectrum anti-cancer agents. In this study, we show that combination treatment of colcemid, an inhibitor of microtubule polymerization with geldanamycin, an inhibitor of cancer chaperone, Hsp90 irreversibly targets mitosis through mitotic kinase bubR1 stabilization. When the individual and combination drugs treatments were tested against tumor cells (IMR-32 and HeLa) and non-tumor cells (SRA01), the combination treatment showed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cytotoxicity only in tumor cells followed by G2/M cell cycle block. The IMR-32 cells showed enhanced cytotoxicity in response to combination treatments, compared to HeLa cells. Further studies revealed that the G2/M arrest in IMR-32 correlates with both increased bubR1 nuclear localization and metaphase arrest. The siRNA knockdown of bubR1 has decreased tumor cell response to geldanamycin suggesting Hsp90-dependent regulation of bubR1. The combination treatment also showed inactivation of non-canonical β-catenin signaling suggesting inhibition of cancer growth. In addition, the combination treatment h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distribution and functions of bubR1 downstream mitotic kinases such as aurks and plk1 indicating the combinatorial attack of combination treatment. In conclusion, we demonstrate that colcemid and GA combination treatment compromises the division potential of tumor cells interfering with the mitosis through bubR1 kin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P90 GELDANAMYCIN bubr1 Cell CYCLE Tumor Cells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STMN1、BubR1、bcl-2、Bad表达及其与含紫杉醇方案化疗效果的关系
9
作者 李万成 张豫博 张沛刚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23年第6期445-450,共6页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STMN1、BubR1、bcl-2、Bad表达水平与含紫杉醇方案化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1年6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汾阳医院86例接受含紫杉醇方案化疗的ES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9例接受维...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STMN1、BubR1、bcl-2、Bad表达水平与含紫杉醇方案化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1年6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汾阳医院86例接受含紫杉醇方案化疗的ES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9例接受维持化疗,27例接受新辅助化疗3个疗程后接受手术治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化疗前肿瘤组织STMN1、BubR1、bcl-2、Bad表达水平。对患者化疗3个疗程后的影像学疗效和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学疗效进行评价。比较各蛋白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患者影像学疗效、病理学疗效、无进展生存(PFS)的差异。结果:STMN1高表达组Ⅳ期患者比例(46.3%,19/41)、低分化患者比例(22%,9/41)、淋巴结转移率(95.1%,39/41)均高于STMN1低表达组(17.8%,8/45;4.4%,2/45;64.4%,29/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Bad高表达组Ⅳ期患者比例低于Bad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影像学疗效评价中,STMN1、BubR1高表达组化疗敏感率(29.3%,12/41;37.9%,22/58)均低于低表达组(75.6%,34/45;85.7%,24/28),Bad高表达组化疗敏感率(65.9%,27/41)高于低表达组(42.2%,19/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bcl-2表达情况与化疗敏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病理学疗效评价中,STMN1高表达组新辅助化疗后肿瘤回缩分级(TRG)评分0~1分患者比例(27.3%,3/11)低于STMN1低表达组(75.0%,1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2)。BubR1、bcl-2、Bad高、低表达组新辅助化疗后TRG评分0~1分患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维持化疗患者PFS率为15.2%(9/59),中位PFS时间为6个月。Kaplan-Meier法分析显示,STMN1低表达组PFS优于高表达组( χ^(2)=12.90, P<0.001)。BubR1低表达组PFS优于高表达组( χ^(2)=12.04, P<0.001)。Bad高表达组PFS优于低表达组( χ^(2)=9.69, P=0.004)。bcl-2高、低表达组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43, P=0.320)。 结论:STMN1低表达、BubR1低表达、Bad高表达的ESCC患者接受含紫杉醇方案化疗效果更好,bcl-2表达情况与化疗效果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 STMN1 bubr1 BCL-2 BAD 紫杉醇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原文传递
C-myc通过调控BubR1影响食管鳞癌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敏 宋培培 +4 位作者 湛晓琴 吕自兰 陈楚 施琼 翁亚光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2-27,共6页
探讨C-Myc与有丝分裂期检查点蛋白BubR1的表达关系和对紫杉醇药物作用的可能影响。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3例食管鳞癌组织标本中C-Myc和BubR1的表达水平,并通过免疫印迹的方法比较3株食管鳞癌细胞株ECA-109,KYSE150和KYSE180中C-Myc和BubR... 探讨C-Myc与有丝分裂期检查点蛋白BubR1的表达关系和对紫杉醇药物作用的可能影响。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3例食管鳞癌组织标本中C-Myc和BubR1的表达水平,并通过免疫印迹的方法比较3株食管鳞癌细胞株ECA-109,KYSE150和KYSE180中C-Myc和BubR1的表达高低,分析相关性;将人BUB1b基因启动子上游约2000bp片段插入pSEAP2分泌型碱性磷酸酶报告质粒中构建为pSEAP2-BubR1-P2000,分别转染至3株鳞癌细胞内,检测启动子激活效果;在ECA-109细胞内过表达C-Myc后再转染pSEAP2-BubR1-P2000后,检测启动子的激活效果;免疫印迹方法检测C-Myc抑制剂10058-F4对BubR1蛋白表达的影响;通过MTT检测10058-F4干扰C-Myc后ECA-109细胞在梯度紫杉醇浓度下的生存率变化;最后通过DAPI染色观察单用C-Myc抑制剂,单用低浓度紫杉醇(100nM)或联用10058-F4和紫杉醇组的凋亡比例。结果发现在临床食管鳞癌标本和食管鳞癌细胞株中C-Myc和BubR1的表达有相关一致性;C-Myc高表达的细胞株中BubR1启动子活性的激活程度更强,并且过表达C-Myc后能进一步上调启动子活性;C-Myc特异性抑制剂10058-F4可以有效下调BubR1表达,并减低细胞在梯度紫杉醇作用下的细胞生存率。DAPI染色结果显示联用10058-F4和低浓度紫杉醇能明显增加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期的比率。在食管鳞癌细胞中C-Myc能上调有丝分裂期检查点蛋白BuR1的水平,并与食管癌对紫杉醇的敏感性相关,C-Myc可能通过上调BubR1表达而减低食管鳞癌对紫杉醇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YC 有丝分裂期检查点蛋白bubr1 C—Myc抑制剂10058-F4 紫杉醇
原文传递
直结肠癌BUBR1的过度表达与TP53突变及微卫星状态关系提示其过度表达与染色体不稳定表型有关(英文)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岩 张涛 +3 位作者 郑志超 张剑军 赵宜良 前原喜彦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8年第8期1401-1405,共5页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BUBR1监视微管与着丝点的结合,是保证染色体均等分离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BUBIB变异家谱研究及其敲除模型的研究表明,BUBR1缺陷与染色体不稳定性及肿瘤的发生直接相关。近来在数种人类肿瘤,对BUBR1蛋白过度表达有所报...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BUBR1监视微管与着丝点的结合,是保证染色体均等分离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BUBIB变异家谱研究及其敲除模型的研究表明,BUBR1缺陷与染色体不稳定性及肿瘤的发生直接相关。近来在数种人类肿瘤,对BUBR1蛋白过度表达有所报道。但在直结肠癌,BUBR1的过度表达是否与染色体不稳定性的发生有关目前仍无定论。在人类结直肠癌的遗传不稳定性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染色体不稳定性及微卫星不稳定性,它们提示了两条独立的肿瘤发生路径。一般认为不存在高频度微卫星不稳定性表型的肿瘤通过染色体不稳定途径癌变。P53蛋白通过多种机制对维护遗传稳定性起到重要的作用,TP53基因突变经常与染色体不稳定现象并存。DNA倍体情况也是染色体不稳定研究不可缺少的指标。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一组93例进展期散发结直肠癌BUBRI蛋白的表达情况,直接测序法检测TP53变异,高分辨率荧光标记微卫星不稳定检测技术检测微卫星状态,固相激光扫描细胞仪技术检测DNA倍体情况。我们分析了BLIBR1表达与三种反映遗传背景的因子的关系。BUBR1蛋白过度表达在人结直肠癌较为常见。在非高频度微卫星不稳定的结直肠癌,BUBR1蛋白过度表达率明显为高(P<0.01),在TP53基因突变的病例其过度表达率亦较高(P<0.05)。BUBR1蛋白的过度表达与DNA异倍体无统计学相关,但DNA异倍体病例的BUBR1过度表达有偏高倾向。BUBR1表达情况与常用的,临床病理学指标无统计学相关。BUBR1过度表达同微卫星状态及TP53突变的关系明确的提示,在人类散发结直肠癌,BUBR1蛋白过度表达与染色体不稳定状态有关.BUBR1过度表达作为一种常见的分子异常,对于肿瘤的早诊预防提供新的标志物,并可能成为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br1蛋白 结直肠癌 染色体不稳定性 DNA倍体 微卫星不稳定性
原文传递
胃癌有丝分裂关卡基因BUB1和BUBR1 mRNA的表达
12
作者 余晓峰 冯全林 +7 位作者 朱震 陈海军 王雪林 徐正平 钱宏亮 吴江 吴清 陆琦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978-2980,共3页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有丝分裂关卡基因BUB1和BUBR1的表达。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39例胃癌组织及正常胃组织中BUB1及BUBR1基因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BUB1mRNA/β-actin mRNA和BUBR1mRNA/β-actin mRNA拷贝数比值均明显高于正常...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有丝分裂关卡基因BUB1和BUBR1的表达。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39例胃癌组织及正常胃组织中BUB1及BUBR1基因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BUB1mRNA/β-actin mRNA和BUBR1mRNA/β-actin mRNA拷贝数比值均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1.84±0.43 vs. 0.86±0.44和2.00±1.36 vs. 0.96±0.60)(P<0.05)。结论 BUB1基因和BUBR1基因在胃癌中高表达可能与癌细胞的异常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有丝分裂关卡基因 BUB1 bubr1
原文传递
BubR1基因表达对肝癌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的影响
13
作者 刘斌 刘婧 刘卓然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年第4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BubR1基因在紫杉醇治疗肿瘤中的作用。方法:构建针对BUBR1基因的特异性短发夹RNA载体,导入人肝癌细胞株HepG-2,转染48 h后,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印迹法评价RNA干扰效果;BubR1表达下调的肝癌细胞及对照组细胞用不同浓... 目的:探讨BubR1基因在紫杉醇治疗肿瘤中的作用。方法:构建针对BUBR1基因的特异性短发夹RNA载体,导入人肝癌细胞株HepG-2,转染48 h后,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印迹法评价RNA干扰效果;BubR1表达下调的肝癌细胞及对照组细胞用不同浓度(1、3、10、30、100、300、1000和3000 nmol/L)的紫杉醇处理,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shRNA-BubR1可有效抑制BubR1的mRNA、蛋白水平以及内源性表达。MTT结果显示,BubR1表达下调的细胞在不同浓度紫杉醇作用下的增殖抑制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并呈现剂量依赖性。结论:下调BubR1的表达能增强肝癌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锤体检查点 bubr1基因 肝癌
原文传递
BubR1在乳腺癌细胞发生紫杉醇耐药中的作用
14
作者 王稣佳 胡敏 +5 位作者 章帆 施琼 罗进勇 周兰 张彦 翁亚光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0期1134-1139,共6页
目的探讨有丝分裂期检查点蛋白BubR1在乳腺癌细胞发生紫杉醇耐药中的作用。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BubR1基因的特异性干扰RNA(siRNA)片段,连接入穿梭质粒后,包装成腺病毒(Ad-BubR1-siRNA),感染MCF-7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 目的探讨有丝分裂期检查点蛋白BubR1在乳腺癌细胞发生紫杉醇耐药中的作用。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BubR1基因的特异性干扰RNA(siRNA)片段,连接入穿梭质粒后,包装成腺病毒(Ad-BubR1-siRNA),感染MCF-7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法评价BubR1干扰对MCF-7细胞BubR1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分别通过cck8试验、染色体计数分析、细胞集落生成试验、Hochest染色和细胞划痕试验评价干扰BubR1后,MCF-7细胞在紫杉醇作用下增殖、染色体稳定性、凋亡及迁移能力等生物学功能。结果重组腺病毒的滴度为1010 pfu/ml,其能有效抑制BubR1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干扰BubR1表达后,MCF-7细胞在紫杉醇作用下表现为增殖和迁移能力增强,染色体不稳定性增加,集落生成能力增强,凋亡能力下降。结论下调BubR1基因可能导致乳腺癌细胞MCF-7对紫杉醇的耐药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bubr1 紫杉醇 抗药性 肿瘤 RNA 小分子干扰
原文传递
癌基因c-myc对食管癌BubR1的调控
15
作者 宋培培 胡敏 +3 位作者 湛晓琴 章帆 施琼 翁亚光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1758-1763,共6页
目的探讨癌基因c-myc对食管癌有丝分裂检查点效应蛋白BubR1的调控作用。方法将Bub1b基因启动子亚克隆至载体pSEAP2-Basic中,构建重组质粒pSEAP2-Bub1b-P2000,在Lipofectamine 2000的介导下,分别转染过表达c-myc的HEK-293细胞(经Ad-c-my... 目的探讨癌基因c-myc对食管癌有丝分裂检查点效应蛋白BubR1的调控作用。方法将Bub1b基因启动子亚克隆至载体pSEAP2-Basic中,构建重组质粒pSEAP2-Bub1b-P2000,在Lipofectamine 2000的介导下,分别转染过表达c-myc的HEK-293细胞(经Ad-c-myc感染)和ECA-109细胞;转染6 h后,经c-myc抑制剂10058-F4作用ECA-109细胞。SEAP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细胞的ALP活性;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抑制c-myc表达的ECA-109细胞中Bub1b基因mRNA转录和BubR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重组质粒经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构建正确;重组质粒转染过表达c-myc的HEK-293细胞和抑制c-myc表达ECA-109细胞的ALP活性明显升高(P<0.000 1);抑制c-myc表达可明显下调ECA-109细胞中Bub1b基因mRNA转录和BubR1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癌基因c-myc对食管癌细胞中BubR1的表达有正调控作用,为进一步研究BubR1在食管癌中发挥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YC基因 有丝分裂检查点 bubr1蛋白 食管癌
原文传递
BubR1与恶性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陈雅婕 刘安文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65-170,共6页
BubR1基因是酵母菌有丝分裂检查点基因家族Mad3的同源基因,其编码的蛋白质是纺锤体检测点的主要成分,能够通过抑制促进有丝分裂中期转向后期的泛素连接酶-后期促进复合体(APC)的活性起到维持有丝分裂正常进行的作用。BubR1除具有保证有... BubR1基因是酵母菌有丝分裂检查点基因家族Mad3的同源基因,其编码的蛋白质是纺锤体检测点的主要成分,能够通过抑制促进有丝分裂中期转向后期的泛素连接酶-后期促进复合体(APC)的活性起到维持有丝分裂正常进行的作用。BubR1除具有保证有丝分裂顺利进行的功能外,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如肝癌、胃癌、膀胱癌等)呈高表达。BubR1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及诱导染色体不稳定性参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br1 纺锤体检测点基因 恶性肿瘤 染色体不稳定性
原文传递
Crystal structure of a PP2A B56-BubR1 complex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PP2A substrate recruitment and localization
17
作者 Jiao Wang Zhizhi Wang +8 位作者 Tingting Yu Huan Yang David M. Virshup Geert J. P. L. Kops Sang Hyun Lee Weihong Zhou Xin Li Wenqing Xu Zihe Rao 《Protein & Cell》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7期516-526,共11页
Protein phosphatase 2A (PP2A) accounts for the majority of total Ser/Thr phosphatase activities in most cell types and regulates many biological processes. PP2A holoenzymes contain a scaffold A subunit, a cat- alyti... Protein phosphatase 2A (PP2A) accounts for the majority of total Ser/Thr phosphatase activities in most cell types and regulates many biological processes. PP2A holoenzymes contain a scaffold A subunit, a cat- alytic C subunit, and one of the regulatory/targeting B subunits. How the B subunit controls PP2A localization and substrate specificity, which is a crucial aspect of PP2A regulation,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 The kine- tochore is a critical site for PP2A functioning, where PP2A orchestrates chromosome segregation through its interactions with BubR1. The PP2A-BubR1 interac- tion plays important roles in both spindle checkpoint silencing and stable microtubule-kinetochore attach- ment. Here we present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a PP2A B56-BubRI complex, which demonstrates that a con- served BubRl LxxlxE motif binds to the concave side of the B56 pseudo-HEAT repeats. The BubR1 motif binds to a groove formed between B56 HEAT repeats 3 and 4, which is quite distant from the B56 binding surface for PP2A catalytic C subunit and thus is unlikely to affect PP2A activity. In addition, the BubR1 binding site on B56 is far from the B56 binding site of shugoshin, another kinetochore PP2A-binding protein, and thus BubR1 and shugoshin can potentially interact with PP2A-B56 simultaneously. Our structural and biochemical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other proteins with the LxxlxE motif may also bind to the same PP2A B56 surface. Thus, our structure of the PP2A B56-BubR1 complex provides important insights into how the B56 subunit directs the recruitment of PP2A to specific targ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2A bubr1 KINETOCHORE cellulartargeting substrate recruitment
原文传递
小鼠结直肠自发肿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18
作者 时洪凯 王毅 +1 位作者 陈燕 陆振虞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7年第5期714-717,共4页
目的:建立小鼠结直肠自发肿瘤模型。方法:用雄性Ap^(Mn/+)基因突变小鼠与雌性BubR1^(+/-)基因敲除小鼠交配。得到的子代小鼠,按基因型分为Wild Type,BubR1^(+/-),Apc(Mn/+),和BubR^(1+/-)Apc(Mn/+4)组,每组7只,观察各组肠组织肿瘤数目... 目的:建立小鼠结直肠自发肿瘤模型。方法:用雄性Ap^(Mn/+)基因突变小鼠与雌性BubR1^(+/-)基因敲除小鼠交配。得到的子代小鼠,按基因型分为Wild Type,BubR1^(+/-),Apc(Mn/+),和BubR^(1+/-)Apc(Mn/+4)组,每组7只,观察各组肠组织肿瘤数目、大小和位置,行HE染色后观察病理学改变,并用免疫组化染色法研究各组结直肠β-catenin的表达。结果:①BubR1^(+/-)Apc(Mn/+)组小鼠结直肠肿瘤的发病率显著增加,较Apc(Mn/+)组有显著差异(P=0.008)。②BubR1或Apc单独缺失组小鼠结直肠中β-catenin蛋白除在细胞膜表达外,在细胞质也有弱阳性表达;而BubR1^(+/-)Apc(Mn/+)组小鼠结直肠β-catenin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且多为细胞质表达和(或)膜浆共表达,部分合并细胞核表达。结论建立小鼠结直肠自发肿瘤模型对于筛选抗肿瘤药物和研究肿瘤发生机制具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基因 APC 基因 bubr1 动物模型
下载PDF
野生型p53对白血病K562细胞中心体过度复制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田文君 冯文莉 +3 位作者 王宏斌 黄世峰 曹唯希 黄宗干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9-154,共6页
背景与目的:肿瘤组织细胞中p53基因突变或缺失是导致非整倍体的发生和基因组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最近研究发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myelogenous leukemia,CML)各期患者均有中心体异常,且异常的程度与临床分期有关,急变期显示更为... 背景与目的:肿瘤组织细胞中p53基因突变或缺失是导致非整倍体的发生和基因组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最近研究发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myelogenous leukemia,CML)各期患者均有中心体异常,且异常的程度与临床分期有关,急变期显示更为严重的中心体异常。本研究建立携野生型p53基因的CML急变K562细胞株,以研究该细胞内野生型p53基因表达后p53信号转导通路对K562细胞中心体的影响。方法:用HEK293细胞扩增重组p53野生型、突变型及空载腺病毒载体,联合polybrene分别感染K562细胞;未接受感染的细胞作为空白对照。流式细胞术检测重组腺病毒载体感染效率,Western blot检测P53蛋白表达。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后用激光共聚焦计数K562细胞中心体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p53信号转导通路下游效应分子生长阻滞和DNA损伤应答基因Gadd45a(growth arrest and DNAdamage)、BubR1(Bub1related)、Aurora A的表达。结果:成功建立携野生型p53基因的K562细胞株,腺病毒载体感染效率达60%以上,野生型p53可在K562细胞中持续表达。感染72h后,携野生型p53基因的K562细胞中中心体数量异常(n>2)的细胞比例降至(0.38±0.02)%,与空白对照组(0.71±0.14)%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结果发现p53信号转导通路下游效应分子Gadd45a、BubR1表达分别上调93%、88%,而Aurora A的表达下降56%(P值均<0.05)。结论:重组腺病毒介导的野生型p53基因能够在白血病K562细胞中持续表达;野生型P53蛋白可能通过转录激活-依赖途径上调Gadd45a、BubR1表达以及转录激活-非依赖途径使Aurora A的表达下降,从而抑制K562细胞中心体的过度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基因 信号转导 中心体 K562细胞 Gadd45a蛋白 bubr1蛋白 AURORA A激酶
下载PDF
Tempol对紫外线照射所致HaCaT细胞损伤保护作用
20
作者 于洋 王国英 《齐鲁医学杂志》 2009年第4期327-329,332,共4页
目的观察氮氧化物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Tempol)对中波紫外线(UVB)照射所致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在HaCaT细胞培养系统中加入不同浓度的Tempol进行培养,12h后洗掉培养液中的Tempol,用30m... 目的观察氮氧化物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Tempol)对中波紫外线(UVB)照射所致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在HaCaT细胞培养系统中加入不同浓度的Tempol进行培养,12h后洗掉培养液中的Tempol,用30mJ/cm2UVB照射细胞后,重新加入培养液继续培养24h。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RT-PCR方法测定FoxO3a和BubR1基因的表达。结果UVB照射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F=27.71,q=13.57,P<0.05),FoxO3a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F=13.93,q=9.79,P<0.05),BubR1mRNA的表达明显减弱(F=29.69,q=14.54,P<0.05),凋亡率明显增高(χ2=93.69,P<0.05);与UVB照射组相比,不同浓度的Tempol可以恢复UVB照射细胞的增殖能力(q=3.24~13.60,P<0.05),降低照射细胞的凋亡率(χ2=12.02~101.02,P<0.05),下调FoxO3amRNA的表达(q=2.92~9.95,P<0.05),上调BubR1mRNA的表达(q=2.97~14.61,P<0.05)。结论Tem-pol可以保护HaCaT细胞免受UVB照射造成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 辐射损伤 实验性 环氮氧化物 HACAT细胞 细胞凋亡 FoxO3a基因 bubr1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