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9篇文章
< 1 2 1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usemann进气道无粘流场数值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孙波 张堃元 +2 位作者 王成鹏 金志光 李念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2-247,共6页
为了研究Busemann进气道的流动特性,对设计马赫数为7的4种不同的Busemann进气道在Ma=4,5,6,7,8来流条件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总体性能分析,对其中的3°截短流线跟踪进气道分析了攻角特性和侧滑角特性。研究表明:基准进气道具有相当高... 为了研究Busemann进气道的流动特性,对设计马赫数为7的4种不同的Busemann进气道在Ma=4,5,6,7,8来流条件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总体性能分析,对其中的3°截短流线跟踪进气道分析了攻角特性和侧滑角特性。研究表明:基准进气道具有相当高的无粘总压恢复;流线跟踪进气道在设计状态保持了基准进气道的高性能,而同时其起动性能大为提高;截短后的进气道长度大幅减小,而其性能仍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截短流线跟踪进气道对带攻角或侧滑角飞行比较敏感。分析还表明,粘性造成了较大的总压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冲压喷气发动机 busemann进气道^+ 流线跟踪 数值仿真
下载PDF
流线追踪Busemann进气道设计参数的选择 被引量:18
2
作者 孙波 张堃元 +1 位作者 金志光 王成鹏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5-59,共5页
为了研究型面设计马赫数、唇口偏移量对流线追踪Busemann进气道设计点性能的影响规律,寻求最佳性能的进气道,对设计马赫数为6,具有不同型面设计马赫数和唇口偏移量的流线追踪进气道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表明:选取低于马赫数6的型面设计... 为了研究型面设计马赫数、唇口偏移量对流线追踪Busemann进气道设计点性能的影响规律,寻求最佳性能的进气道,对设计马赫数为6,具有不同型面设计马赫数和唇口偏移量的流线追踪进气道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表明:选取低于马赫数6的型面设计马赫数,可获得较高的流量系数和增压比,而其压缩效率并不低;进气道唇口偏移量增大,会导致流量系数、增压比变小,但却有利于减小进气道内的分离程度,还会影响隔离段内的流动,因此唇口偏移量的选取需要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燃冲压发动机 busemann进气道^+ 流线追踪 设计参数
下载PDF
流线追踪Busemann进气道马赫数3.85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孙波 张堃元 金志光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6-399,共4页
为了研究流线追踪Busemann进气道在低马赫数来流条件下的起动性能、总体性能以及抗反压能力,对设计马赫数5.3、收缩比CR=5的6°截短后的流线追踪进气道进行了马赫数3.85风洞实验.结果表明:该进气道在马赫数3.85来流条件下能够自起动... 为了研究流线追踪Busemann进气道在低马赫数来流条件下的起动性能、总体性能以及抗反压能力,对设计马赫数5.3、收缩比CR=5的6°截短后的流线追踪进气道进行了马赫数3.85风洞实验.结果表明:该进气道在马赫数3.85来流条件下能够自起动;进气道流量系数为0.83,出口总压恢复0.78,马赫数2.01,增压比11.92;进气道能够承受的最大反压为34倍的来流静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 航天推进系统 超燃冲压发动机 busemann进气道 流线追踪 风洞实验
下载PDF
Busemann进气道起动问题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孙波 张堃元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8-131,共4页
为了研究流线跟踪Busemann进气道低马赫数下的起动性能,对设计马赫数Ma1=7,收缩比CR=6的3°截短前后的流线跟踪进气道在Ma=4来流条件下的起动性能进行了无粘数值分析,研究发现:与基准进气道相比,虽然流线跟踪进气道的起动性能显著... 为了研究流线跟踪Busemann进气道低马赫数下的起动性能,对设计马赫数Ma1=7,收缩比CR=6的3°截短前后的流线跟踪进气道在Ma=4来流条件下的起动性能进行了无粘数值分析,研究发现:与基准进气道相比,虽然流线跟踪进气道的起动性能显著提高,但它仍不能实现自起动的目标,通过部分切除唇口板的方法将唇口后移,使进气道溢流面积增大,内收缩比减小,并通过逐渐增大切除量的方式,发现3°截短流线跟踪进气道能够自起动的最大参考内收缩比在1.255~1.27之间,并发现在保证该进气道Ma=4自起动的条件下,它在设计状态仍然具有较高的无粘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冲压喷机发动机 busemann进气道^+ 起动 数值仿真
下载PDF
Busemann进气道风洞实验及数值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孙波 张堃元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8-60,96,共4页
为了获得Busem ann进气道的流场特性和总体性能,利用内锥形流场生成了设计马赫数为5.3,收缩比为8的具有乘波构形的Busem ann进气道,对该进气道进行了数值模拟和Ma为5.3的吹风实验,实验测量了进气道内的沿程静压分布和出口截面的皮托压力... 为了获得Busem ann进气道的流场特性和总体性能,利用内锥形流场生成了设计马赫数为5.3,收缩比为8的具有乘波构形的Busem ann进气道,对该进气道进行了数值模拟和Ma为5.3的吹风实验,实验测量了进气道内的沿程静压分布和出口截面的皮托压力,分析了进气道的压缩特性和乘波特性,获得了进气道的基本性能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该进气道流量系数为0.58,出口马赫数1.4,总压恢复0.217,增压比3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冲压喷气发动机 高超声速进气道 busemann进气道 进气道设计
下载PDF
宽速域可调进气道密封腔流动特性研究
6
作者 刘胜 夏枫 +2 位作者 满延进 陈港毓 孙波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7-174,共8页
为了满足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宽速域进气需求,一般考虑使用可调进气道,此时进气道内部需要安装动密封结构。陶瓷栅片密封凭借其优异的耐磨损性和抗高温氧化能力是最理想的选择。使用陶瓷栅片作为密封件后,密封室内会形成受侧板边界层影响... 为了满足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宽速域进气需求,一般考虑使用可调进气道,此时进气道内部需要安装动密封结构。陶瓷栅片密封凭借其优异的耐磨损性和抗高温氧化能力是最理想的选择。使用陶瓷栅片作为密封件后,密封室内会形成受侧板边界层影响的三维空腔流动。以密封腔模型为基础,提出对密封腔流动和泄漏通道流动解耦化处理,并分别对进气道密封模型和泄漏模型进行了建模。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改变来流边界层厚度以及来流速度研究不同来流条件对长密封腔结构类型流动特性及泄漏规律的影响。分析发现,长密封腔在Ma4.5高超声速来流下表现为开式空腔流动,对边界层厚度以及来流马赫数的变化相较于短密封腔更为敏感;来流马赫数的改变使得密封腔内流动结构变化较大,相应泄漏通道的入口压力分布也存在很大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飞行器 可调进气道 栅片密封 长密封腔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测耙数量对进气道稳态畸变特性测量的影响
7
作者 王霄 沈天荣 +2 位作者 潘英 郭佳男 任智博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2,I0001,共8页
在现代战斗机进气道相关试验中,受低速辅助进气门打开和隐身大S弯管道、大迎角侧滑角飞行姿态等复杂因素影响,进气道流场畸变较大,不同测耙数量的测试结果相差较大。国内外对进气道出口流场稳态畸变的测量及计算有较多研究,但鲜有测耙... 在现代战斗机进气道相关试验中,受低速辅助进气门打开和隐身大S弯管道、大迎角侧滑角飞行姿态等复杂因素影响,进气道流场畸变较大,不同测耙数量的测试结果相差较大。国内外对进气道出口流场稳态畸变的测量及计算有较多研究,但鲜有测耙数量对进气道稳态畸变测量影响的全面对比研究。本文采用测耙测量进气道大压力梯度区和低压区并计算其稳态畸变,针对进气道风洞试验、全尺寸进发联合台架试验和进发匹配试飞,对常用的6支耙和8支耙形式测量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形状复杂的战斗机进气道而言,进气道出口流场的测试需要尽可能采用8支测耙的测量方式,才能取得满意的结果。特别是舰载战斗机在舰面环境下,受舰首来流及偏流板反射等因素影响,进气道流场更加复杂,且发动机工作在特殊加力状态,对进发匹配稳定性要求也更加苛刻,更有必要采用8支测耙的测量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气道 进发匹配 试飞测试 风洞试验 畸变 测耙 进发相容性
下载PDF
两侧进气的S弯进气道气动隐身特性研究
8
作者 黄爱凤 展凤江 盛思佳 《计算机仿真》 2024年第9期13-17,25,共6页
基于多层快速多极子方法和有限体积法,建立了两侧进气S弯进气道的电磁散射和气动仿真模型,对其雷达散射截面(RCS)和气动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对比分析了进口形状和偏距这两个主要几何参数对进气道RCS和总压恢复系数的影响规律。仿真结... 基于多层快速多极子方法和有限体积法,建立了两侧进气S弯进气道的电磁散射和气动仿真模型,对其雷达散射截面(RCS)和气动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对比分析了进口形状和偏距这两个主要几何参数对进气道RCS和总压恢复系数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1)等边三角形进口的进气道隐身性能较好,RCS随偏距减小;(2)梯形进口进气道的隐身性能对极化方向较为敏感,偏距以刚好遮挡发动机为宜;(3)进口形状对气动性能的影响大于偏距的影响,梯形进口进气道气动性能优于三角进口,但差别不大;(4)综合比较气动和隐身性能,等边三角形进口进气道最优,适当增加偏距可以以较小的气动损失大大提升隐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侧进气进气道 气动特性 雷达散射截面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进气道滚流比对发动机压升率及噪声的影响
9
作者 赵磊 纪雷 +3 位作者 赵铮 关昊 杨敏敏 李东辉 《内燃机与动力装置》 2024年第3期51-56,共6页
以某双喷射6缸发动机为研究对象,设计高滚流比和低滚流比2种进气道,通过三维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AVL Fire对缸内流场进行仿真,分析发动机燃烧特性,并进行台架燃烧测试和噪声测试。仿真结果表明:在转速为2800 r/min、平均有效压力为1.3 MP... 以某双喷射6缸发动机为研究对象,设计高滚流比和低滚流比2种进气道,通过三维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AVL Fire对缸内流场进行仿真,分析发动机燃烧特性,并进行台架燃烧测试和噪声测试。仿真结果表明:在转速为2800 r/min、平均有效压力为1.3 MPa工况下,相比高滚流进气道方案,低滚流气道方案的缸内第一、二个峰值滚流比分别降低了43.3%、34.9%,最大缸内平均压力降低544 kPa,最大压力升高率降低16.84%。台架试验结果表明:2种进气道的燃烧持续期相差不大,相比高滚流进气道方案,低滚流方案以曲轴转角表示的燃烧重心推迟了2.02°,燃油消耗率增大0.67%,压力升高率(压升率)降低了19.87%,发动机在频率为700~1300 Hz时的噪声约降低6.0 dB,噪声改善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气道 滚流比 仿真分析 压升率 噪声
下载PDF
超声速进气道出口弯段的阻力特性数值研究
10
作者 温玉芬 高晶晶 张正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29,共6页
推阻匹配设计是吸气式飞行器设计的核心问题,为了获取进气道的阻力特性并降低内流阻力,提高吸气式飞行器的总体性能,采用数值方法对超声速双侧布局进气道的冷流阻力特性开展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转弯长度、转弯角度、扩张比下的弯段流态... 推阻匹配设计是吸气式飞行器设计的核心问题,为了获取进气道的阻力特性并降低内流阻力,提高吸气式飞行器的总体性能,采用数值方法对超声速双侧布局进气道的冷流阻力特性开展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转弯长度、转弯角度、扩张比下的弯段流态和阻力特性;获得了进气道内阻的分配比例及关键几何参数对弯段流场结构和进气道内阻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对于双侧布局的进气道,冷流条件下弯段内容易发生流动分离,存在较大的流动损失,在不产生溢流的情况下,弯段内阻占整个进气道内阻的大部分。分析发现,减小转弯角度或增加弯段扩张比均可降低进气道弯段内阻,而转弯长度与转弯半径相互影响,在给定的设计条件下,弯段内阻随转弯长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进气道 阻力 弯段 流动损失 分离
下载PDF
甲醇与汽油进气道喷雾撞壁特性对比
11
作者 袁波 王兆文 +3 位作者 曹俊辉 张淼 赵华莉 成晓北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9-438,共10页
为了探究甲醇发动机冷启动困难的本质,基于外轮廓修正策略构建了透明气道模型,并采用光学畸变矫正技术,可视化对比研究了进气温度、进气流量和喷射压力对进气道甲醇和汽油喷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气温度的升高增加了甲醇和汽油喷雾面... 为了探究甲醇发动机冷启动困难的本质,基于外轮廓修正策略构建了透明气道模型,并采用光学畸变矫正技术,可视化对比研究了进气温度、进气流量和喷射压力对进气道甲醇和汽油喷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气温度的升高增加了甲醇和汽油喷雾面积,并且对汽油促进效果更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喷雾湿壁长度.进气流动促进了甲醇和汽油喷雾的发展,并使甲醇喷雾面积大于汽油,但高进气流量下喷雾湿壁严重,合适的进气流量为15~30 m^(3)/h.提高喷射压力,增加了喷雾贯穿距和喷雾面积,但是喷雾湿壁长度也随之增加,合适的进气道相对喷射压力为0.2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与汽油 进气道 光学畸变矫正 喷雾 撞壁
下载PDF
双S弯进气道锤激波动态特性研究
12
作者 袁培博 李方吉 +2 位作者 郭龙凯 达兴亚 朱耀武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51-3458,共8页
发动机喘振产生的瞬时高压引起的进气道内锤激波载荷是飞机进气道结构强度设计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对飞行器进行内外流一体化非定常三维数值计算,分析双S弯进气道内锤激波三维流场非定常特性的演化过程,研究了不同马赫数,不同超压比对... 发动机喘振产生的瞬时高压引起的进气道内锤激波载荷是飞机进气道结构强度设计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对飞行器进行内外流一体化非定常三维数值计算,分析双S弯进气道内锤激波三维流场非定常特性的演化过程,研究了不同马赫数,不同超压比对双S弯进气道锤激波载荷的影响。研究表明:锤激波经过进气道弯道时,弯道外侧流场压力远大于内侧;锤激波离开进气道入口后,进气道内流场经过数个周期逐渐恢复至初始状态;相同进气道反压时,来流马赫数越小,锤激波在进气道内部传播速度越快,且进气道内部压力系数峰值越大;相同来流马赫数下,随着超压比的增大,锤激波在进气道内部传播速度加快,进气道内部压力系数峰值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锤激波 双S弯进气道 喘振 数值计算
下载PDF
低可探测DSI进气道几何敏感性分析
13
作者 舒博文 高正红 +2 位作者 黄江涛 钟世东 郑海波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0-113,I0002,共15页
低可探测DSI进气道(蚌式进气道)设计受多个几何参数的影响,单几何参数分析难以全面反映外形对进气道性能的影响。本文采用非嵌入式多项式混沌方法对某低可探测DSI进气道开展研究,分析亚声速大攻角、最大飞行速度时,进气道性能对喉道面... 低可探测DSI进气道(蚌式进气道)设计受多个几何参数的影响,单几何参数分析难以全面反映外形对进气道性能的影响。本文采用非嵌入式多项式混沌方法对某低可探测DSI进气道开展研究,分析亚声速大攻角、最大飞行速度时,进气道性能对喉道面积、喉道位置、鼓包马赫数、鼓包前移量、唇罩前伸量、唇口前缘半径以及进气道收缩量的敏感程度,并开展了选型设计。结果表明,进气道性能对唇罩前伸量最敏感,鼓包马赫数和收缩量对亚声速大攻角下的进气道性能也有所贡献,并存在最佳的唇罩前伸量与进气道收缩量。选型设计后,进气道在亚声速大攻角时总压恢复系数提升4.6%,稳态总压畸变指数下降10.9%;在最大飞行速度时总压恢复系数提升3.1%,稳态总压畸变指数降低35.5%。合理地选择几何参数,减弱或消除进气道唇口处以及激波后的分离能够有效提升进气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I进气道 敏感性分析 总压畸变 总压恢复 非嵌入多项式混沌
下载PDF
生物柴油发动机进气道模拟与优化
14
作者 杨瑞 曾东建 +2 位作者 唐华全 安俊丞 谯晗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6043-6052,共10页
针对DK4柴油机改为燃用生物柴油后出现混合气均匀度较差等问题,本文通过稳流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式,结合均匀试验设计法,在稳态工况下,在进气道前端加装不同结构参数的导流叶片,研究了其对发动机流量系数和涡流比的影响,选择了最佳模型,... 针对DK4柴油机改为燃用生物柴油后出现混合气均匀度较差等问题,本文通过稳流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式,结合均匀试验设计法,在稳态工况下,在进气道前端加装不同结构参数的导流叶片,研究了其对发动机流量系数和涡流比的影响,选择了最佳模型,并对比了瞬态工况下原进气道与优化后的进气道涡流比、累计进气质量和排放特性。结果表明:稳态工况下,优化后的进气道较原进气道平均涡流比增加了24.79%,缸内流量系数提升了1.17%;瞬态工况下,优化后的进气道涡流比整体提高9.46%,累计进气质量增加了7.02%;缸内温度和压力均提高,NOx排放平均升高4.4%,soot排放降低9.9%。可见优化后的进气道有效改善混合气形成,降低生物柴油发动机颗粒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进气道 导流叶片 涡流比 累计进气量
下载PDF
“Λ”型凸台对低隔道亚声速S弯进气道的流场控制研究
15
作者 唐小松 金志光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24年第4期259-263,共5页
针对某无人机进气系统低隔道亚声速S弯进气道出口流场畸变较大的问题,研究一种利用隔道内置“Λ”型凸台生成反向涡抑制出口畸变的流场控制手段。通过数值仿真分析“Λ”型凸台结构对抑制流场畸变的作用机制,给出不同来流条件下凸台结... 针对某无人机进气系统低隔道亚声速S弯进气道出口流场畸变较大的问题,研究一种利用隔道内置“Λ”型凸台生成反向涡抑制出口畸变的流场控制手段。通过数值仿真分析“Λ”型凸台结构对抑制流场畸变的作用机制,给出不同来流条件下凸台结构参数对进气道出口总压恢复系数和流场畸变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畸变控制效果与凸台几何尺寸密切相关,合理设计的凸台对出口畸变抑制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亚声速进气道 S弯进气道 流场畸变 流场控制 数值仿真
下载PDF
基于Zukauskas关系式的预冷发动机进气道流动特性研究
16
作者 王奕凯 孙波 +1 位作者 李登科 代春良 《推进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8,共13页
为了研究预冷发动机进气道流动特性,以二维变几何轴对称进气道为研究对象,利用Zukauskas横掠管束绕流关系式,对进气道流场展开了数值仿真研究,探究预冷器的冷却效应及换热管直径对进气道流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ukauskas关系式能... 为了研究预冷发动机进气道流动特性,以二维变几何轴对称进气道为研究对象,利用Zukauskas横掠管束绕流关系式,对进气道流场展开了数值仿真研究,探究预冷器的冷却效应及换热管直径对进气道流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ukauskas关系式能较好地预测气流在预冷器管束间的流动损失;经过预冷后,涡轮通道总温大幅下降,但总温分布不均匀,温度梯度明显,对流换热对上游流体总温产生的影响很小;在Ma_(∞)=2~5飞行工况下,换热功率随着飞行马赫数的增加而增大,涡轮通道的出口总温较预冷前降低了22%~60%,出口马赫数降低了17%~51%,反压比增加了10%~26%,总压恢复系数增加了3%~8%;当预冷器的管径从1 mm增大至2.5 mm时,涡轮通道出口速度降低了16.5%,反压比降低了1%,总压恢复系数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将虚拟预冷器管束排布方式改为顺排,预冷器的换热功率下降,出口总温上升,涡轮通道的出口速度上升了11%~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冷发动机进气道 Zukauskas关系式 宽速域 横掠管束 预冷特性
下载PDF
大机动工况下内埋式进气道非定常流场特性分析
17
作者 冯玉桦 张钧尧 +1 位作者 王利敏 米百刚 《航空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9-118,共10页
为探究大机动飞行时埋入式进气道的稳、瞬态气动特性之间存在的差异,本文以巡航导弹为研究对象,采用CFD数值方法对埋入式进气道进行稳、瞬态分析。研究表明:大机动过程中瞬态与等效稳态计算结果的趋势保持一致,但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当... 为探究大机动飞行时埋入式进气道的稳、瞬态气动特性之间存在的差异,本文以巡航导弹为研究对象,采用CFD数值方法对埋入式进气道进行稳、瞬态分析。研究表明:大机动过程中瞬态与等效稳态计算结果的趋势保持一致,但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当弹体及进气道作周期性俯仰运动时,瞬态与稳态计算的总压恢复系数相差最大时约为2%;当弹体及进气道作周期性偏航运动时,瞬态与稳态计算的总压恢复系数相差最大时约为7%。同时,在瞬态计算结果中存在明显的迟滞效应,该迟滞效应随着机动过程中角速度的增大而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入式进气道 大机动状态 嵌套网格 总压畸变指数 畸变特性 迟滞效应
下载PDF
基于Isight的二元进气道压缩楔射流控制参数优化
18
作者 孙冯涛 史志伟 +2 位作者 张伟麟 丁保政 舒彦淋 《气体物理》 2024年第1期21-35,共15页
二元进气道常用于宽速域吸气式飞行器。宽速域飞行器的飞行速域较大,进气道要兼顾高低速条件下的飞行要求,这存在一定的困难。利用射流进行前体激波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流场,并提升进气道性能,但现有的射流激励方案仅是将激波推... 二元进气道常用于宽速域吸气式飞行器。宽速域飞行器的飞行速域较大,进气道要兼顾高低速条件下的飞行要求,这存在一定的困难。利用射流进行前体激波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流场,并提升进气道性能,但现有的射流激励方案仅是将激波推至唇口,不一定使得进气道达到最优性能或造成射流流量过多损失,因此射流控制参数的优化是一个重要问题。基于Isight软件搭建优化流程,采用Hooke-Jeeves优化方法,以射流角度、射流宽度以及射流位置作为优化变量,流量系数作为约束条件,总压恢复系数最大作为目标函数进行优化,探究了来流Mach数为6时不同射流参数对进气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ooke-Jeeves优化方法可以应用于进气道前体射流控制参数优化问题,优化后的进气道能够满足流量系数的要求,射流角度优化后的总压恢复系数相对于无射流方案提升18%,综合优化后的总压恢复系数相对于仅优化射流角度提升2.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气道 ISIGHT 流动控制 参数优化 总压恢复系数
下载PDF
二元超声速混压式进气道亚临界稳定裕度研究
19
作者 王震宇 谢文忠 袁世杰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53,共16页
为了研究内收缩比和来流马赫数对二元超声速混压式进气道亚临界稳定裕度的影响规律及失稳机制,采用二维非定常仿真方法研究了内收缩比(ICR)为1.04~1.25的进气道在来流马赫数Ma0为2.4的条件下,以及内收缩比为1.08的进气道在来流马赫数为2... 为了研究内收缩比和来流马赫数对二元超声速混压式进气道亚临界稳定裕度的影响规律及失稳机制,采用二维非定常仿真方法研究了内收缩比(ICR)为1.04~1.25的进气道在来流马赫数Ma0为2.4的条件下,以及内收缩比为1.08的进气道在来流马赫数为2.2~2.8条件下,其由稳态向失稳状态转变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当Ma0=2.4时,在1.04≤ICR≤1.12内,随着ICR增加,亚临界稳定裕度ζ减小;1.16≤ICR≤1.25内,随着ICR增加,亚临界稳定裕度增大。(2)在内收缩比为1.08的条件下,马赫数变化引起的分离激波角和分离包再附压升两个关键因素变化共同主宰着进气道亚临界稳定裕度的变化趋势。(3)总体上,根据稳定亚临界初始状态的三相点无量纲高度?b是否大于1可将进气道的亚临界稳定裕度变化情形分为两类,当?b<1时,ζ随着?b的增加而减小;当?b> 1时,ζ随着?b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燃冲压发动机 超声速混压式进气道 内收缩比 来流马赫数 稳定裕度 三相点
下载PDF
基于内收缩比可调的二元TBCC进气道风洞试验及起动特性分析
20
作者 严雪阳 李中龙 +3 位作者 俞宗汉 黄国平 王瑞琳 潘鹏宇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6,共7页
为拓宽进气道工作马赫数范围,结合型面变几何技术并充分利用迟滞回路效应的优势,基于外压缩面/喉道高度协同调节的二元TBCC进气道模型,采用数值模拟与风洞试验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马赫数为4.0的通流状态下进气道内收缩比(即改变喉道高度)... 为拓宽进气道工作马赫数范围,结合型面变几何技术并充分利用迟滞回路效应的优势,基于外压缩面/喉道高度协同调节的二元TBCC进气道模型,采用数值模拟与风洞试验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马赫数为4.0的通流状态下进气道内收缩比(即改变喉道高度)增减对起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气道处于不起动状态时,降低内收缩比使进气道肩部分离包被吞入继而实现再起动;结合纹影和沿程静压分布等分析,进气道入口波系在各内收缩比下与设计值相符,但内流通道的CFD结果与试验结果存在相对误差ε,且起动状态下的εq比不起动状态下的εb约低1.5%(ε_(q)<2.7%,ε_(b)<4.2%),表明采用的数值计算方法对于前体激波的预测较为准确,而对于不起动进气道内流静压预测存在误差;获取此类变几何进气道的迟滞回路特性,当内收缩比≤1.79时,进气道正常起动,当内收缩比≥2.54时,进气道不能正常起动,当1.79<内收缩比<2.54时,进气道的起动特性由初始状态和内收缩比的增减趋势共同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气道 风洞试验 数值仿真 喉道面积 变几何 内收缩比 自起动 航空发动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